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第1篇

摘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新时期我党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目前大学生村官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成为长期战略行动?以云南省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工作状况、思想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云南省大学生村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云南大学生村官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 大学生村官 现状 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20-04

一、背景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又称“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正式发文、选拔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或其他“两委”职务的高校毕业生[1]15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的要求。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同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从政策目标、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选聘对象、条件和程序、选聘任职、待遇和保障政策、管理及服务、财政补贴、组织实施7个方面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9]21号)。从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定期选聘、岗位培训、配套保障、跟踪培养、正常流动、齐抓共管”6个方面建立了工作长效机制。按照中央的要求,云南及时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2008年选聘2 000名,2009年选聘10 000名,2010年选聘3 000名,2011年计划选聘3 000名。到目前,全省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15 328名,分流3 321名。目前在岗12 007名,分布在全省。其中,女大学生村官占53.6%,本科以上学历占56.3%,中共党员占38.2%,优秀学生干部占15.2%,涉农专业人员占10% [2] 。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人才资源,云南明确规定,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每个乡镇至少选拔1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或党委委员。这些大学生村官不负中央、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期望,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成为了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整体发展来看。云南省开展高校毕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但是发展迅速,建设的内容复杂,遇到的问题较多,经验积累有限,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云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村官本人;一类是云南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调研问卷分为问卷一和问卷二,问卷一由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村官本人填写,问卷二由乡镇领导、村委会和村民填写。对云南省16个地州的129个县市区发出问卷一和问卷二各170份,共获得284份统计样本。问卷一收回136份,回收率80%,其中文科类占41%,理工类占54%,其他占5%;问卷二收回148份,回收率87%。两份问卷均发至90个以上县市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实地考察

本项目先后利用假期和出差机会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昆明市、玉溪市、普洱市等地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实地考察。

3.访谈

就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状况,项目组成员与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培训的“村官”学员进行了座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生活状况

⒈ 薪酬情况。据调查,云南现行大学生村官工资补贴标准为:人均工作生活补贴每年1.5 万元,按每人2 000 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来测算,其月均工资约为1 417 元,同2009 年云南省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 249 元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回答“你对当前的大学生村官薪酬标准满意吗?”这一问题时,有77%的人选择“感觉明显低”,16%的人选择“感觉过得去”,7%的人“感觉很满意”。数据显示,多数大学生村官对当前的薪酬标准不太满意。

⒉ 生活条件。在回答“你对当前的大学生村官生活条件满意吗?”问题时,有13.7%的人选择“满意”,40.3%的人选择“基本满意”,46%的人选择“有待提高”。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云南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目前的生活条件并不满意,这反映出云南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村委会没有能力为其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

⒊ 精神生活。从大学生村官的特点来看,年轻、活泼、直爽、希望寻求友情和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等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有48.9% 的人认为信息闭塞,9.5%的人感觉到孤独,41.6%的人觉得生活单调。在云南,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等不够发达,村官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受到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外面的信息,并由于他们处在一个较为陌生的新环境,接触到的人群在年龄、观念、视野、思维方式和思想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很难结识到新朋友,思想上的交流基本上没有,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精神生活空虚、情感的空白、生活感到孤独。另外,农村的思想文化建设滞后,娱乐活动少,这也是他们深感精神生活匮乏的原因之一。

(二)工作状况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以及向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组织部门领导了解情况等方式,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到村任职情况。调查统计显示,67.3%的担任村支书助理职务,21.4%的担任村主任助理职务,11.3%的从事其他相关工作。在任职的这部分村官中,有近43.7%的人对自身岗位职责不够明确。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不够明确,他们这种既不是村干部又不是村民的身份;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角色,使得其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部分大学生村官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在一些乡、镇、村,由于对大学生村官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仅仅把他们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主任”使用,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作用效果不明显[3]。

2.主要从事的工作。在进行“你在村里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的调查时,选择“负责传达文件、整理资料、管理档案、宣传政、起草文字材料策等”的占64%;选择 “真正承担或分管了村里的一部分重要工作”占28%;另有8%的人选择了“没有什么具体事情、打杂混日子”。这表明,在现实中多数大学生村官从事的都是一些零星琐碎的工作,并没有能够真正参与到所在村里面比较重要的事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这种状况显然与政府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和目的是不相符的。

3.工作的认可程度。在“你在村里的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提的建议和意见经常被采纳吗?”的调查中,选择“经常被采纳”的只占23.5%;选择“很少被采纳”的占53.5%;选择“基本上不采纳”的占23%。这充分说明,目前多数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和决策中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看,一是被调查的多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时间较短(多数在两年以内),对基层的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够,缺乏深入到村民之中;二是大学生村官短期行为严重。访谈显示,多数大学生到村官任职的目的在于解决眼下的就业困难和作为升公务员的权宜之计。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近年来云南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在给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学生当村官的短期行为。从客观上看,一是缺乏法律保障。如前所述,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也就是说,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决策权,大学生村官要想进入乡镇村“两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仅如此,在村民们的心里,一般都认为村内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有书记、主任才能够拍板决定,其他人作用不大。二是角色转换不适应。对于刚刚离开繁华都市的大学环境,尤其是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农村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这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由此看来,要提高大学生对村官工作的认知程度,关键问题不是他们能不能做事,而是政府能否做出科学的制度设计,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三)思想状况

主要从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设想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1.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在问到“你选择大学生村官的目的什么?”时,有73人选择“为三农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出力,回报社会”,占53.7%;有34人选择“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等”,占25%;有27人选择“先就业看情况再说”,占19.8%;有2人选择“说不清楚”,占1.5%。这表明,云南省多数大学生村官拥有比较正确的理想,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

2.有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问到“下列哪一个是你的人生价值观?”时,有65人选择“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占47.8%;有33人选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占24.3%;有20人选择“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占14.7%;有15人选择“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占11%;有3人选择“其他”,占2.2%。这表明,云南省多数大学生村官价值取向比较正确,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很强。

3.普遍关心党的前途和命运。在问到“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81人选择“阶层利益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占59.6%;有44人选择“贫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占32.4%;有6人选择“上学贵、看病贵、就业难”,占4.4%;有5人选择“腐败与干部作风”,占3.7%。这说明,在大学生村官中,认为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已对党群关系造成很大影响,对目前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当今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吻合的,把党的干部作风问题看做影响当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思想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对农村发展和个人前途充满信心和憧憬。

(四)对未来就业设想

1.珍惜“村官”岗位,对未来去向担忧。当问到“合同期满后的就业设想是什么?”时,有64人选择“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占47.1%;有28选择“继续当村官”,占20.6%;有21人选择“自主创业”,占15.4%;有17人选择“到时候再说”,占12.5%;有6人选择“另谋职业”,占4.4%。这反映,他们虽然对自己未来担忧,但对于目前的这份工作又相当珍惜,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降低了他们另谋职业的动机。

2.渴望建立“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当问到“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你最看重什么优惠条件?”,有97人选择“确定一定比例在村官中招考”,占71.3%;有31人选择“同等条件下加分优惠”,占22.8%;有8人选择“考核考察直接提拔任用”,占5.9%;“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人选择。这说明,大学生村官希望中央、地方不断完善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各种政策,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

3.“村官”生涯是一笔可贵财富。当问到“村官生涯对今后工作和生活是否有意义?”时,有91人选择“很有意义,是影响一生的可贵财富”,占66.9%;有42人选择“酸、甜、苦、辣,有得有失说不清楚”,占30.9%;有3人选择“意义不大”,占2.2%。这说明,近2/3的人已经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五)家庭、村民和大学生村官自己的看法

为了解家庭、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对该职业的态度和感受,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查:

1.家庭支持大学生到村任职占主导地位。当问到“您父母和家人对你所从事村官职业的态度?”时, 65%的人选择“非常支持”; 20%的选择“可以理解” ;有11%的选择“不太认可”;有4%的人选择了“失望”。这说明,大多数家长对子女从事村官这一职业还都是比较支持的。

2.村民基本上认可大学生到村任职。当问到“你们对上级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持什么态度?”时,选择“非常欢迎”的占41%;选择“欢迎”的占13%;选择“可有可无”的占37%;选择“不抱什么希望”的占9%。这一结果说明,多数农民群众还是比较欢迎这些积极投身于三农建设的年轻大学生的。但仍有一部分群众暂时还没有对大学生村官完全理解和认可。

3.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当问到“对当初选择村官职业你感到后悔吗?”时,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不后悔”的占51%;选择“就业形势所迫、无奈的选择”的占33%;选择“想作为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跳板”的占11%;选择“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后悔”的占5%。以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当初的抉择还是比较满意的,有1/3的是因就业形势严峻被动选择,这说明云南高校毕业生选择到村任职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认真思考做出的选择。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还是有1/6的大学生村官对目前从事的职业感并不满意、不顺心、不适应。

四、问题与建议

(一)云南省大学生到村任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调查分析显示,和全国一样,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少大学生在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显现出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带有普遍性。从整体看,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国家、大学生村官自身和乡镇村三个层面。国家层面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村官的制度设计缺失,其政策的整体性、长效性和导向性还不完善,如大学生村官供求总量、结构错位状况,大学生村官进入与退出机制不健全,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引致的短期行为,大学生村官待遇偏低导致的高流失状况,对大学生村官职位角色的法律定位不准等。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表现为期望值过高与个人经验和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村官对认识、适应、参与、把握、深入农村的程度不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存在动机不纯的功利心态和投机心态,把村官职业作为寻求进入事业单位的“跳板”;对农村工作环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欠缺等。乡镇村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大学生村官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激励考核机制;部分乡镇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存在偏见,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和精神理解不深刻,甚至简单地把村官与当年的“知青”等同起来,缺乏对大学生村官身份的认同;日常管理与工作运行协调难度大等。

(二)完善云南省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建议

1.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一项国家公共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必然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出现各种问题。目前,政策上应消除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上的欠缺。如果要把大学生到村任职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首先,宏观层面要精心设计、论证规划、不断完善现有大学生村官制度,要科学制定云南省大学生村官的长远发展规划,要根据全省农村建设实际确定大学生村官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位、考评、待遇、培训、优惠、退出等长效机制,形成规范、持续、有效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体系。如大学生村官待遇和优惠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还要形成能让他们长期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稳定导向。其次,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定需要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派大学生村官时,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差异,做到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本人的专业背景等。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建设和树立为农村服务的意识。在农民心目中,大学生村官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因此,提升自身能力是当好村官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一,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基层服务的长期意识。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如果说旺盛的精力和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当好村官的前提,那么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则是当好村官的关键。因为只有具备了农村发展所需的专业素养,才能为村官自身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实现自身价值储备力量,才可以使自身的知识化为改变农村发展的力量,也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为基层服务的本领。第三,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与其他工作相比,农村工作比较复杂,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这给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学会熟悉农村政策,深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沟通感情,熟悉农村工作;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当地农村和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两委班子建言献策,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第四,要牢固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相比,云南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还很艰苦,不论是交通、通讯、文化等都还比较滞后,吃穿住行还很不方便。为此,首先要具有刻苦锻炼的心理,把自己融入到村名中去,放下“架子”,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坚持工作、生活在村里,用心去感悟农村工作的艰辛与收获,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3.加强农村基层环境建设。云南广大农村地处山区半山区,条件艰苦。要把大学生村官长久地留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这是基层政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一些乡镇村干部,尤其是村“两委”干部要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从思想上要提高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这是新农村建设和培养后备干部的战略性举措,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要放下包袱,转变观念,敞开胸怀,对大学生村官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环境[1]15。第二,要积极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努力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条件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基层政府在工作中要多“放权”给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压担子”、“派任务”、“搭台子”,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支持与帮助他们完成这些任务[4]。第四,在工作安排中,村“两委”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背景、个人特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知人善任,让大学生村官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 王雅菊.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偏差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0.

[2] 云祖轩.云南三注重三着力管好用好大学生村官[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5-27.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第2篇

农村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党和政府探索出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同时,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将“大学生村官”逐渐制度化,并在全国推广。但是,我们在江苏省淮安市调研时,发现了一个突出现象——村官不下村。

从调研结果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是住在镇上,而不是村里。其主要工作是在镇政府做杂事,像打印文件,派发文件,陪领导去开会等这样一些行政工作,即并没有真正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只有大约1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地点是真正在农村,其中代表是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他在村上办了一个养鸡场,工作基本都在这上面,但他也说如果镇上事多,人手不够时也会到镇上帮忙做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村官不下村呢?

多重因素叠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农村经济水平落后,食宿条件无法跟上。我们采访时看到,苏北地区的经济相对于苏南落后很多,特别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这是村官不下村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的采访地涟水县,只有高沟镇的经济发展较好,其他镇政府条件都比较差,几乎没有什么企业,村民更无法顾及到村官的食宿,村里也没有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食宿,所以条件所致村官只能在镇上住。

农村劳动力缺失,多为留守的老人、儿童,下村变得没有实际效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加上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劳动苦累,许多农村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工作,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在采访中,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反映,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想在农村创业的村官在村上都找不到劳动力。据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介绍,他所在的高沟镇虽然发展不错,引进了像今世缘这样的大企业,但还是出现招工荒。他每年都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为乡镇企业招工,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可见一斑。另外,农村有些土地被闲置抛荒,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也难有实际上的效用。

镇政府居住条件保证村官的安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本地人,而初来乍到,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留在乡镇住宿也确有好处。采访中问到大学生为什么不住村时,有一位大学生村官说:“在镇上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安全。大学生初来农村上任,很多村上的情况都不了解,跟村民也不熟,出了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在镇上住问题相对少一些。”

镇上缺人,政府征用。我们从调查中发现,这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村官本身就应服务于农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反而服务了原先没有规定的镇政府,包括涟水县成集镇的王小成、高沟镇的苗学华在内的村官都表示,政府征用是很多村官不下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村官在镇政府做的又是什么呢?调查中发现,每一个受访者说的内容是大同小异,无外乎以下几种:发报纸,打印材料等,即一些比较杂的文职工作;修理电脑,做远程教育,帮助镇上培训村民,一般是跟电脑有关的工作;应付其他一些应急检查或上头安排下来的任务也是村官的一个工作,如人口普查,领导视察,帮招工等;文笔较好的村官也会从事一些秘书的工作,像陪领导开会,帮助领导写会议报告等等。廖志威说到,因为做这些工作,很多村上的工作都顾及不到,自己的时间也分不到创业上,经常是一个星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镇政府做这些杂事,而像他这种情况的村官还有很多。看得出,政府的征用的确很严重。并且我们还了解到,大学生村官被征用几乎是强制的,大学生村官刚到时由于没有具体工作,就被乡镇的机关借用了,由于村官的评审是由乡镇干部一手决定,所以大学生村官就只能永远地被征用了。当他们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乡镇,他们不下村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从村官制度本身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的冲突,即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政策到了地方以后,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适当的运用上面的政策,在这之中,政策就发生了实际意义上的改变,他也许已经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仅仅保留了政策的躯壳而已。我们还应该看到,团中央的政策是从整个大局着眼,往往忽略了地方的差异性。中央与地方在理解政策精神上的不一致,导致了一个政策或制度的名存实亡。在大学生村官制度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苏北地区,当地的政府就是看到本地的实情是家族统治还比较牢固,一时难以走出乡土社会,所以大学生村官下村也是无济于事,留在乡镇倒还有一定的价值。至此,地方与中央的想法和设计的蓝图几乎完全偏离。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大学生村官不下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激情消退背后

在走访淮安市的大学生村官时,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一开始都对农村抱着很大的希望,自己也充满干劲,想干出一番成就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意志逐渐被磨灭,激情不再,缺少了刚来时的干劲和奋斗的动力,而且和时间成了一个正比关系,即来农村发展的时间越长就越缺少激情。很多待到三年的村官都已混沌过日,甚至缺失了年轻人的朝气。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第3篇

我叫,今年岁。毕业于。我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热情,乐于助人,平时喜欢阅读、看书和上网流览信息。我曾经在学校参加过村官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正式村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深入学习,和他们相处融洽,和他们一起学习了村官教学的各种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医生技巧,也对村官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找到了自己的村官学习一套方法。同时,在实习当中,身边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天真、求知若渴,勤奋的学习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乐趣和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名医生的决心,成为一名医生也成了我的愿望。

总之,村官面试的时候要切合自己实现,不要夸大其辞。发挥自身所长,为村官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官面试技巧

1、村官面试口头表达能力 村官面试中应试者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或建议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村官面试中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色、音量、音调等。

2、村官面试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村官面试主要看应试者对主考官所得的问题理解是否准确,村官回答的迅速性、准确性等。村官面试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第4篇

大学生村官这条道路很光明,因为它让我得到了显著的成长,同时,这条道路也很曲折,因为我在前进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自己仅是一个过客”的想法仍然根深蒂固,村官擅自离职离岗现象仍没杜绝。村官如何定位,村官如何更好的工作、村官出路何在等问题成了大学生村官成长道路的障碍。

近些年来,中共中央及**省政府出台了一大批好的村官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上级政府及领导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还让拼搏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吃上了一颗定心丸。但是我们不可轻言,有了好的政策和好的管理,村官就能真正扎根基层、真正做好村官工作、真正实现村官存在的价值,政策只是外因,村官个人的努力才是内因。简而言之,如何做好村官,根本在于自身的努力。

一、转变角色,做到顺利融入农村

大学生从学校进入农村的环境转化、由学生转变为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变,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村官产生巨大的心里落差,大学生村官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和自卑感。大学生村官只有及时调整心态,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才能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才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深入农村,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角色的转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走出校园那一刻就意味着你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走上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那一刻我们更应该成为一名“先生”。我们都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知识,而大部分农村最最缺乏的就是技术和知识。农村为我们提供了宽阔的施展空间,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自身的技术和知识引领农村的发展,在这方面说,我们是“先生”,而与此同时,我们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尤其是基层工作经验。村干部多年奋战在基层一线,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又是“学生”,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们学习。

既然是“老师”,我们就应该承担起“老师”应尽的责任。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其角色不仅仅限于“管理者”或者“服务者”,还是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社会资源的动员者和组织者、政策法律的宣传者、农村社会问题的协调者、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络者。因此,我们大学生村官应时刻牢记村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努力承担起村官背负的责任。

(二)融入农村:我们不应该做“走读生”。

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吃住在村,不做“走读生”,切实融入到群众中去,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多用群众语言,尊重村民,尽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平时经常与老百姓拉家常,与老百姓谈心交心。大学生村官一般不是本村人,基本上都担任副职,主要工作是搞好党政、法规、政策宣传,管好远程教育。在村里其它事务中,最多起到协调配合作用。若没有其它村干部的支持,村官的工作很难干。村官要主动挑担子,主动找事干,积极出谋划策。把村里的一切事务都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村务就是自己的工作,主动分担其它村干部的压力。最后要为民办事。做好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宣传好党的惠农政策。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惠农政策的好处,让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办的则马上办,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承诺限期帮助解决,有承诺就一定要落实。要积极创业,推动村产业发展,促使村民增收。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村官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更多的光和热。

二、虚心求教,认真学习

大学生村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业余知识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大事,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培养自身政治素养。

同时,在实践方面,也要虚心向村干部及广大村民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工作方法,请教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要做到了“多看”、“多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战斗力。

三、脚踏实地,认真工作

心态是前提,学习是手段,工作才是根本。

(一)做好农村与乡镇党委的衔接工作

乡镇是上级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农村是上级政策的承受者。虽然说当前大部分政策的推行比较顺利,并收到了较好的政策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仍然存在不少“一公里”问题。“一公里”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们不应该否认乡镇与农村的对接问题是“一公里”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或是因为知识水平或是因为利益问题,农村干部与乡镇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谁更合适做两者沟通的使者呢?答案是大学生村官。村官一般不是本村人,与本村农民没有那么多利益瓜葛,大学生村官可以客观的反映农村问题,所以村官可以当农村的使者。同时,大学生村官一般由乡镇直接管理,这可以使得两者的沟通更加便利,可以当乡镇的使者。从这方面看,大学生村官的存在恰巧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发挥好我们在这方面的作用,以促进上级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发挥。

(二)协助村两委,做好农村服务工作

大学生当村官的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本文主要从当今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之后的就业难点出发,对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对策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全国各大高校因为扩招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难”问题,现如今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因此,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实施和有组织的、有计划地“大学生村官”计划。通过一些列的考试选拔工作把具有一定世界眼光以及相应文化知识的优秀大学生引向我国的基层农村,帮助他们就业的同时,不断加快解决我国所遗留的“三农问题”。总而言之,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氛围中让大学生“村官”更加深入我国农村,把有优秀大学生不断引向国家基层的这个做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之后,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社会各界人士认真商榷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困难

根据我国近些年对大学生“村官”心理的初步调查以及分析来看,在我国的大学生“村官”中,尤其是即将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当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造成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一是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把到村任职这项工作作为是“曲线就业”的一种铺垫,虽然着眼长远但却从不立足当前,有一定的“混日子等机会”的思想;二是受我国当地农村自然条件以及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状态下相对显得较为滞后,在大学生“村官”流动问题的去向方面,一般政策仅仅局限于国家公开考录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选聘以及在当地继续留任或者转入当地的见习岗位等四条不同的流动渠道,但是却没有给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提供出一些自主创业的优惠条件;三是现在的大学生“村官”在激励机制以及整个系统方面还不是很健全,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了一些不良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进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四是现在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合同期限较短。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合同期限为3年,如果续聘1年之后,也就只有4年的期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4年的服务合同期间内对本地的乡情、村情以及社情虽然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工作期间也掌握了一定的当地基层的工作方法,但是却因为合同服务的时间较为短暂,即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也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加之大学生在服务期满之后再就业还比较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时候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五是服务期满之后的大学生村“村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的时候一般不能够有效、充分的发挥他们在服务期内在基层工作时候的长处,因此,很难做到“人尽其才”。

二、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大学生“村官”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办法》、《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尤其是对大学生“村官”在选拔工作、培养以及使用、管理、待遇、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大学生“村官”所在的各县乡单位也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不仅如此,大学生所在的单位要积极的实行相关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并由大学生所在的乡镇党委根据该生在平时的工作状况以及现实表现,分别采取述职以及民主测评等不同方式对该生进行综合的评定以及思想工作的鉴定,并依据相关的综合评定结果,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方便今后用人单位在挑选时进行考量。

(二)强化、培养、帮带,大力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和素质

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在任前以及任中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列入正式的干部教育以及培训的中长期规划中来。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邀请一些县、乡、村的领导以及外地优秀大学生“村官”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介绍自身经验,现身说法,并经常组织当地大学生“村官”到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较好乡镇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工作,让大学生“村官”在掌握当地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以及基层工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较好地成效。

(三)加强信息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当今大学生“村官”在获得相关就业信息等渠道方面较窄的实际困难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相关乡镇的组织人事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电话等现代化渠道,为当地的大学生“村官”提供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特岗教师等岗位考试的招考信息,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推荐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选调生考试,进一步的拓宽大学生“村官”的就业面。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解决越来越多优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构建出大学生“村官”就业的系统工程,如何引导当今大学生正确对待“村官”之后的就业问题,是我们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