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78-02广告是知识经济的先锋产业,是头脑与智慧的信息产业。信息社会的广告设计则把艺术家、设计师、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等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如今,现代广告已集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于一身,具有传统广告所不具备的新特征、新面貌,出现了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1 人性化设计

1.1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性就是指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人性化设计”是以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础,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包括精神方面的需求,在非物质时代的今天,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高层次的心里需求。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本,为人类创造一个能使人性得到充分的释放,情感得以充分表达的高层次的物质世界,从而达到人物和谐。广告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广告设计要达到良好的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占有欲和购买欲,就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中人的心理。以人为主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情感和需求,构成了广告设计创意的基础和条件。

1.2 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人的社会性,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与文化沉淀等。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更加注重表达人的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的特征;

(2)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由民族、地域、历史等文化特征来加以表现;

(3)人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来表达;

(4)人性化设计的高层次表现在于人类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的表达;

(5)人的社会阅历和地位决定人的社会属性需要,它包括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为使广告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使消费者最终产生购买商品的行动,当今的广告设计仅仅把广告理解为商品信息的介绍,已不能实现促进销售的最终目的。现代广告设计心理策略的运用,正是抓住了非物质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精神需求比如对于商品附加值追求的心理,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梦境,利用广告来激发消费者的种种欲望,通过抓住人们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促进销售的目的。现代广告设计就是要把研究和了解不同消费者群心灵和情感上的需求作为广告的出发点。

2 绿色设计

2.1 绿色设计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指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现代意义上的伦理学是指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日本环境伦理学家岩佐茂指出:“环境伦理并不是维系共同体存在的、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

在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下,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我们能为自然做点什么,而不是自然能为我们做点什么”。人类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自然生态圈”,一个是“技术圈”。当技术圈还很弱小的时候,它对自然生态圈保持着有限的、可消解的影响力。同时,自然生态圈虽然在局部不断给人类制造着麻烦如火山、洪水、地震等等,但那只是自然界正常的代谢与喘息。然而现在技术圈已经“强大到能够改变主宰生态圈的自然过程的程度”这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充满了连续与加速的暴力和无知。自然生态圈经过亿万年才得以形成的生态平衡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打破。而现在,“人对生态圈的攻击已经引发生态圈的反击。这两个世界已经处于交战状态”。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共同责任。“绿色设计”顺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它所包含的已不仅仅是设计形式的本身,而是蕴含着人类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从设计方法上讲,Reduce、Reuse和Recycle是通常讲的绿色设计中的“3R”原则,其中,Reduce属于初始生命周期的优化,而Reuse和Recycle则属于生命末端系统的优化。绿色设计要求广告设计师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在广告设计作品上,一方面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实现良好的功能,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的审美标准,防止视觉污染。以往的许多广告设计作品都以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目的,使人们围困在刺激性的色彩,缺乏创意的图形中,科学研究证明,当人观看具有强烈刺激感的图形时犹如伸手触摸烫手的山芋,会本能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因此,绿色设计观念是时代的呼唤,旨在使广告设计在合理的视觉秩序中发展,实现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另外,通过传达与自然相关的图像以及理念以表达对自然和环境的关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告设计专业已经开始把这种语言作为当今设计的潮流。此外,设计师们已经认识到他们在节约纸张与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广告设计发展的长期需求。

3 全球化与本土化

信息时代广告设计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结合。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设计资源是设计资源问题中经常被讨论的一种资源类型。从概念上讲,传统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了那些人类直接利用、改造和模仿的传统物质遗存;也包括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尤其是传统思维方式)。

非物质时代的信息技术正日益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国际主义语言的垄断性发展,同时也促进地球上各个不同种族的设计文化的综合和混合,东方与西方、南部与北部,通过“地球村”的频繁密切的交往日益得到交融。“国际化”的广告设计消除了国界,易于为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非物质时代中提倡的是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从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中发掘设计元素,使设计体现出本民族特色。因此,在国际化的趋势下,其实也存在着民族文化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现代广告设计“不是完全面临单一风格垄断,而是在新的交流前提下出现了统一中的变化”。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民族的即世界的。因此,现代设计语言必须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才能使现代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可。所以,作为广告设计师需要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发掘设计资源,并利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重组和整合。只有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才能在世界设计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获得商业化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巍.广告设计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厚石,孙海燕.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张雪,李巍.广告形象[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一 有关知识型员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1、知识型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当然创造过程中了用到手,但只是用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而不是用手扛一个50磅重的麻包。”本文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一个企业组织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

2、知识管理、信息管理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为知识型的管理简称为知识管理,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纯粹的信息管理则是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等。知识不等信息,知识是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结合的产物。知识与信息的不同是知识管理、信息管理这两种管理最大的不同点。知识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信息的管理,它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信息处理能力与员工的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而增加企业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20世纪末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在企业总经理与信息部经理之间设立一种知识主管(CKO)的新职位,并作了适当的分工,信息部经理重点负责企业技术与信息的开发应用,而知识主管主要从事企业创新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员工。

二 知识型员工管理发展新趋势

1、知识进一步资本化

在信息经济形态下,知识作为资本其价值的实现有多种途径。知识型员工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以知识参与经营管理的具体表现,同时对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初始的概念分析,知识也是一项资产,当知识作为资本投资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就已经完成了知识资本化的转变。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考虑其知识价值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在企业或组织建立知识资本化的激励制度:对拥有核心知识能力的员工,则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给以技术价值的承认。对知识型管理方面的员工,则可用管理入股的形式鼓励其工作积极性。这就是采用股票期权来激励员工,股票期权是一种区别于年薪分配制度和员工持股计划的新的激励方式,它不是简单的激励,而是知识资本化激励制度的新的发展。在信息经济时代,更要承认具有资本功能的人的价值,将知识管理和技术开发员工的价值赋予与资本同样重要的价值。对知识型员工实行知识资本化激励制度,有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核心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专业技术,增强企业和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此外,建立知识激励制度,对企业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知识资产的升值与规模的扩大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时代知识将进一步资本化。

2、信息沟通更加畅通

信息经济时代呼唤现代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信息沟通网络,使知识型员工具备信息沟通和知识联络的各种条件,提高其运用信息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沟通网络是指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形式,其特征在于沟通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信息传递反馈的方向。结合知识型员工特色设计的沟通网络,必须是有利于发挥知识型员工参与信息沟通的积极性的。一般说来,企业沟通网络依据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分类,主要考虑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沟通形式,即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和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知识型员工沟通激励网络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在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型式的利用,其具体类型主要有风车型、圆型、星型、链型等几种。由于知识型员工对信息和知识沟通具有迫切性需要的特点,要满足其在这方面的需要,就要注意辨识沟通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分权化的双向沟通网络,提高知识信息的反馈效果和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能够调节知识型员工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为人们远距离办公及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大事。通过互联网,员工可以随时在家中与公司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公司管理者也可借此向员工进行指导与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免去员工上下班交通堵塞疾苦和时间浪费,也为员工提供了一种方便、轻松“柔性”的工作环境。灵活的工作与闲暇,从而可以达到时间的最合理配置,这显然符合知识型员工的实际需要。

3、企业更加注意培训教育

员工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素养比较高的受激励个体,其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在工作中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从需要满足的激励理论分析,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很强,比较容易自我激励。因此,通过培训教育激励,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自我激励的能力。在培训教育激励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注意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加强对其进行使命感的教育和提高其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表现为个体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培训教育过程中,注意引导知识型员工把这种个人目标与企业或组织的集体目标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使知识型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树立完成组织目标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他们在工作中富于进取精神、发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激发知识型员工的自我激励机制,重要的还在于对其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为了保持知识型员工持续的知识竞争因素,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特色地形成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能力培养机制,增强知识型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吸收功能。结合员工自身的特点,适当给予其出国进修深造、职务晋升、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机会,调动他们把握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知识和技术更新能力,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4、管理对象交叉化

工业经济时代员工管理,一直较为强调个人的权责利分明,是一种直线式管理。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同时知识具有共享性,所以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管理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甚至行业之间,知识型员工边界是“可以渗透”或“半渗透”的,知识型员工之间以团队为单位,而不是以简单的个人为单位,这种团队跨越原来的职能单位。团队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单位人员的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人员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人力之间的协作;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对象甚至考虑到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与企业保持利益关系的人才,交叉化管理不但能充分挖掘本企业知识型员工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利用与自己的相关单位的知识型员工。

5、管理层次简单化

知识型员工管理层次简单化,是指在信息经济中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层次减少,相应管理幅度增加。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来看,不少跨国公司正在不断减少中层管理人员,这种趋势将在知识经济中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首先,由于计算机的运用,特别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管理幅度扩大已成为越来越简单;第二,管理层次的简单化,有利于一个企业应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信息经济时代,市场的变化将越来越快,需要企业做出快速反应,原来那种层次多的管理体制,明显不能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第三,信息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进一步提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因此,减少人员的数量,提高人员的质量,变成是企业对知识型员工需要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使得知识型员工管理层次简单化的原因之一;第四,多层等级制组织结构的严肃性特征,制约了知识型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发挥,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创新形成了一种组织障碍。知识型员工知识创造性的积极发挥,要求企业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式的关系。知识型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也必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扁平型组织结构即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层次尽量扁平化简单化,在组织中留给知识型员工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余地,从组织结构上鼓励知识型员工创新知识的积极性。

6、管理手段先进化

信息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个人的情况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知识型员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人事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MIS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等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员工的沟通(前面已论述),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知识型员工管理调配。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7、管理方法灵活化

灵活化是指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企业在实行知识型员工管理可以打破常规,采取灵活的办法。传统的知识型员工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员工之间职责分明,以显示公平与公正。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更需要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因而要求知识型员工管理灵活化,这是因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及不可预测,社会化分工进一步加大,企业之内、之间的协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独立性下降,如果根据一成不变的人事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应对多变的市场而关闭。更加激烈的竞争,也需要用灵活的管理来面对。只有这样,面对信息化的信息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知识型员工调配才能及时、灵活,企业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8、管理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时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更加充分及时,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首先,企业员工多元化,员工有来自国内的、国外的。员工中有全职工,半职工,临时工,甚至钟点工;第二,员工上班方式多元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些人上班可以在家里上,也可以在公司上班;第三,企业对员工的报酬及激励方法多元化,员工不仅看重物质方面的报酬与激励,而将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报酬与奖励,特别是以实现个人价值方面的精神奖励,或者说企业可能以赋予员工的更大的权利与义务作为一种奖励;第四,员工就业途径多元化,员工不会把在某一个企业晋升看作自己的唯一出路,员工往往会选择更能实现个人价值,更富有挑战性,自己喜欢的公司和工种,人才的流动也将因此进一步加强。

9、管理趋势全球化

信息经济时代,市场全球化加剧,从事国际性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各国知识型员工管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的特点及细则存地很大差异,同时,由于各国的文化、习俗及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国家之间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知识型员工管理必须面向全球化。人才的流动性加强,也使得知识型员工管理呈现全球化趋势。全球性公司的不断增加,使得当公司决定在其他国家开展业务时,通常需要招聘这些国家的员工,同时也通过选拔驻外人员,这些都是知识型员工管理全球化的内外部因素之一。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全球化,有利于选拔本国不具有的知识型员工,有利于根据需要,选拔引进人力成本较低国家的劳动力。

10、考核方式转化

传统上,企业是靠绩效考评的方式来评判员工表现的,而日常绩效考评必须依赖周全的制度,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但自从网络信息技术兴起后,更新再快的考评制度,都因知识工作者行事无常规可循,而很难公平地裁定他们的工作绩效;而且,知识型员工有更好的工作主动性和追求成功的欲望,日常绩效考评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所以,今天的企业应该通过教育与培训建立威信,借信任取代考核,重视员工的最后贡献,而不拘泥于平常的事务性的考核,并将考核与培训直接挂钩。

总之,在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节奏的提高,如何加强对知识工作的管理、如何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以及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是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

参考文献:

[1] 吉雷,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中国培训,2001(4):59-60

[2] 吕兵,张钢,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建设策略[J],西南金融,2001(1):22

[3] 肖光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2):13-14

[4] 孙建国,论信息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J],前沿,2001(3):9-12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电算化;在线会计服务

一、发展概述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1.科研试点阶段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在1983年前,主要还是以理论研究及试验准备为主。以1979年国家财政部参与长春一汽进行的会计电算化项目为代表。该试点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进展相对缓慢。

2.自发发展阶段

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3至1987年间成立,不少单位以此为契机自主研发了电算化软件并投入实际运行。全国各大专院校也开始重视对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关理论研究工作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但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相对盲目,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

3.稳步发展阶段

1987至1990年间,IT技术迅猛发展,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相继出现,会计软件市场逐步建立并形成。

4.深化发展阶段

从1990至2007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制度,使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始从原来的单纯核算向综合管理逐步迈进。

5.深度融合阶段

自2007年“友商网”的面世开始,基于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的一种新型的电算会计模式——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诞生了。

二、内涵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即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理念下的,以租赁为主,以互联网技术为运行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的在线会计管理软件服务。厂商通过Internet将财务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结合实际需要,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自身所需的财务软件,按定购服务多少及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取厂商提供的相关服务。

三 、优点

1.按需支付

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改为租赁的方式,且不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对软件进行全权管理及维护。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软件厂商也提供软件离线操作及本地数据存储功能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其定购软件服务的需求。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模式需花大量费用用于硬、软件及人员方面的一贯做法,而仅需依据企业自身需要支出少量租赁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受到相应的硬、软件及维护服务,同时还享有软件不断升级的服务,该模式特别适用于中小企业。

2.打破时空限制

因该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所以说只要是通网络的地方均可随时开展做账、记账、查询等业务,能够实现跨区域、跨国界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为会计服务的外包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3.实时成本控制

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地位。在使用该新型模式之前,成本控制是滞后的,一般是到了月底核算时才发现成本的高低,此时企业利润已受到影响。在新的会计服务模式下,能够做到成本的事中控制,可随时掌握分支机构的盈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成本控制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4.实时跟踪

通过该模式,企业负责人可对企业财务变化情况实时掌控,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查看账目。得益于互联网的使用,企业会计人员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想做账就做,同时还可以实现实时查询功能。

5.资源共享

在线模式简单易用,可实现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同步,即财务管理人员无论何时都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数据。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全天候服务的成效,有利于资源共享,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6.业务处理更便捷

传统财务软件操作,一般都是必先进行初始化,之后才能开展日常业务处理。

新服务模式可实现初始化及日常记账业务的同步进行,更加方便适用。传统的财务软件处理凭证的程序相对复杂,一般为:先填制完凭证,保存后审核,确认无误后登账,登账完成后再进行期末的相应结转。而使用在线会计模式后,凭证录入支持全键盘操作,能自动平衡金额,快速便捷,降低了出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7.强大的报表功能

该模式在传统财务软件报表处理基础上,特地设置了自动邮件报送的功能,可以直接形成电子档报表文件,并与邮件办公系统自动联接,实现了财务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两个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随时能生成表格,打印导出。

四、结语

作为新生事物,在线会计服务在功能设置方面有着人们更多的期待,譬如:可否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将在线会计服务、在线税务服务、在线审计服务、在线咨询服务等整合到一个平台等。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将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1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内涵及发展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语言、游戏、电子光纤技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则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说,电子信息技术就是在电子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等支撑下,用来获取、加工、分析、存储、交换、以及传输有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服务和信息服务技术的总称。在科技力量的推动及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力推动下,电子信息技术要不断的面向市场,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如何实现电子信息技术与通讯网络技术之间的有机结合与运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称之为现代化的生产力,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就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在国际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当今社会和未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应放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2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1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缺乏高端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关键在于拥有高端技术的人才做支撑,现阶段我国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和研究的人员非常多,不同研究方向人才也非常多,但这些人才当中,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的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西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相比我国还有很大差距,急需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来贡献里力量。

2.2电子信息技术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国内的电子信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技术及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了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此外我国针对电子信息技术方面所指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保护,电子信息技术科研成果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窃取,导致科研工作者对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缺乏足够的信心。与此同时国内电子信息市场上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问题非常严重,对电子信息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企业所研发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不利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目前就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规模一较高下,但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所有电子信息企业中所研发的产品没有能与国外顶尖的电子信息企业及研发的产品相提并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目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受产业机构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若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必须打破现有的产业机构,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机构。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都处于下滑状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同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趋势有所下降。但从电子信息技术全球范围内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但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含量产品,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巨大,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子信息技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污染小、潜力大,最有可能成为经济低迷时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将发展的目标集中到了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希望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复苏,并且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所获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将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3.1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呈现出了梯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特征,使得了其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都具有了全球化特征,这样,其全球化发展趋势就必然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凭借自身雄厚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竞争优势,一般都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工作,而不断把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样,必然就使得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更为突出。由此可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低水平。

3.2规模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我们清楚,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一般都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及发展效益。实际上,就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发展规模,如果达不到,则其是很难存在与发展的,更谈不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一些跨国公司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产量、质量和规模逐步呈现上升趋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可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条件要求越来越严。如果没有巨额的资金注入,一般要想形成真正有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是比较困难的。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逐渐发展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这样,不仅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所在,而且也体现出电子信息技术规模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移动网络

网络通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对图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资料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使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的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由通信端点、节(结)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通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或非连接传输的通信体系。通信网按功能与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物理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等三种。网络通信技术,在社会的发展进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势必带动社会创新的发展。

1.我国网络通信技术现状和技术发展

1.1各种媒体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不同媒体的要求也正不断提高,从而使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的不同媒体有多媒体技术,它除语音和图像数字技术之外,还涵盖了无线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等一些高端科技成果。例如目前集语音、视频和数据于一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三重播放业务,其具有传输速率高和服务质量高的优点,该技术的普及使得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而网络音乐、电视、广播的应用的十分广泛。还有流媒体技术,它是一种视/音频的连续数据流,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在网络上采用流技术进行传输与播放。流媒体技术采用的是流式传输方式,把多媒体文件的整体解析和压缩成了数个压缩包,然后根据顺序实时地给客户端传送,使用户能够边对前面传输的压缩包进行解压播放,边对后续的压缩包进行下载,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与传统上由客户端把完整的文件从服务器下载后再播放的技术不同。

1.2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和广泛使用的典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地反映了当代数字移动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对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及干扰、组网技术、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无线市话通信系统都随着发展提高社会服务。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网络通信技术的重要产物之一,全球移动通信由第一代模拟技术直到后来二代的GSM技术和CDMA技术,直至当前的3G时代,这既意味着电信行业的得到了发展,更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该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1.3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快节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传统的线路传输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来的光通信技术应运而生。不但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的需要,更是发现无线通信和卫星系统的基本条件。光通信技术主要涵盖了光纤、光缆、光节点、光接入技术和光传输系统等领域,使得常规的色散位移光纤、单模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塑料光纤以及性能高成本低的多模光纤技术得以逐渐成熟。此外,用于航天领域的纳米光纤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在一些国家得到了生产试用。

2.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管理政策的放松将使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等加快融合为一体,宽带IP技术成为三网融合的支撑和结合点。未来的网络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

2.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将是以3G技术为主,以及增强型的WCDMA技术HSDPA、TD-SCDMA以及CDMA20001xEV-DO三种主流3G标准技术的增强型技术必将走向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2.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为网络通信技术重要改革方向的无线通信技术,最具代表性的WIFI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可,处于这一市场的开拓者,即将替代由网线上网的传统局限性模式转化为开放性的模式。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使得无线局域网这一技术变得日臻成熟,并将从小范围内扩大为主流的应用。随着无线局域网这一技术的成熟、产品的增多和性能的稳定,促进市场持续不断增长。此外,很多大型设备供应商也将进军这一市场,很多大型企业的内部网络建设也将采取无线局域网,基于这种打好发展形势,加大无线局域网这一技术的研究力度和应用程度,不但能促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还能推进我国的通信市场和信息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

2.3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目前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能全面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质量,三网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进行互相兼容和渗透,逐渐组合成全球通信信息网络。由此可见,网络融合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网络的适用性,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并降低了费用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因而网络融合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4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是借助通信卫星为中间站,并与地面之间高速率的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是当代卫星通信技术根基宽带业务的需求有机结合的重要产物,也是目前卫星通信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由于卫星通信这一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以组播和广播的模式进行工作的特点,使其能够提高高速的因特网连接服务和多媒体信息远距离传输服务。为了全面发挥这些优点,不仅应借助星载大型可展开式天线、增大卫星功率和带宽、多波束相控阵天线、高效的星上电源系统、高效调制与编码技术等措施,还需不断完善网络通信息技术。通信卫星作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中间站,也可以叫做多媒体卫星,通常具有较高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和G/T品质因数值,很宽的带宽,并具备一般的星上处理与交换能力,借助宽带通信卫星应由USAT口径极小的终端,提供双向、高速的因特网接入服务和何种多媒体业务。

3.结论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30多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体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等。它将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带来方便、快捷、优越、完善的服务,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现状。

【参考文献】

[1]李清.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