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特征范文第1篇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有着和其它学科的知识面广阔、学习领域丰富、学习方法多样的共性,还有着自娱处乐、丰富情感、开发智力的个体特点。信息时代的艺术教育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知识 面向未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教育现代化,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艺术教育,传统的教法主要是口传心授,进入课堂教育之后,便是以教师的主观的传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信息时代要求我们以灵活的教法,科学的学法去完成我们的教学。

二、教育内容信息化:网络的兴起,信息内容丰富,资源共享,传递交流十分便捷,师生也不例外。信息时代的艺术教育,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并且通过互联网,使教育内容信息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但有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信息不同于知识,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需要加工才能成为知识。知识是对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地应用与归类,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把信息加工成真正的知识,赋予其实际的意义。

三、学习方式自主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同时也加快了知识与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与范围,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仅靠教师的传授和学生传统学习方法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信息时代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程造价,管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量的日益增大,工程项目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的信息数据流量也逐步增加。市场经济下,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项目造价信息不对称性,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必须基于全面的市场信息,以及通过相关的科学的信息过筛选,排序,分析,才可以实现动态的工程造价控制。

信息时代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扩大的项目规模,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处理越来越多

以北京为例, 奥运带来的项目投入,城市基础设施0.18万亿元人民币,170亿元人民币建设体育设施。其中奥运村项目建筑面积470,000平方米,包括公寓,娱乐场所,餐厅,医疗及其他设施。这样一个大的项目,这么大的投资项目对工程造价管理是一大挑战,毫无疑问,传统的被动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项目的需要。

2、工程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影响越来越大

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动态性、风险性等特点,在这些特点的作用下,就使得它的管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决定了它在管理和控制上的复杂性。这就是说,在信息化的趋势下要想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掌握大量有效和准确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掌握和控制了充分的有效信息,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同时,工程造价是通过进入市场形成的,换句话说,工程造价形成的必然方向就是进入市场。然而,随着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加强,原始的信息采集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市场化更加的完善,从而更加有利于对工程造价信息的捕捉和利用。事实上,原始的人工市场信息的收集方法已将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必然会做相应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为基础的调整是目前成本管理的方向。

3、工程造价管理与有关的各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日趋增加

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必须与有关的政府主管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政府机构也要处理大量的不断变化的数据,从而实现信息化,这正是工程造价管理与各方面政府主管部门有效沟通的一个表现,使得他们彼此都实现信息化的飞跃。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现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市场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市场信息数据采集口径管理和动态管理以及项目成本控制是不完全一样的,这导致信息通用性和有效性降低:建筑公司和相关机构收集信息,数据和属性缺乏统一口径,信息难以及时和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和数据不兼容,可比性和通用性差。

2、静态的管理难以应对变动的市场。在我国, 工程造价的管理仍是以静态的定额为核心进行实施的, 其鲜明地突现着计划经济的烙印。虽然, 各地方政府也公布了材料的指导价、最高限价等较能反映市场行规的指令性价格, 有的在定额中也提出了“ 市场价”、“ 竞争费率”等概念, 但这些举措在竞争激烈、变化迅猛的市场面前, 不仅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3、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中国的建设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是不合理的,大部分专业人才是相似的,他们是无法全面的开展工作,动态的实施项目成本管理,降低了项目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阻碍滞后数据收集和管理的过程中动态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分不开的动态控制是否及时,准确,充分反映在市场数据的变化,而​​控制过程,并最终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4.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程。及时、准确和充分的反应市场的数据是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所必须掌握的条件,当然历史数据也在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必须要对市场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由此可以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对数据收集系统的要求之高,然而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并拥有一定的网络系统,但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技术仍然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造价动态控制的需要,滞后的数据收集与管理阻碍着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进程。

三、Internet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设想

项目成本管理和网络集成项目成本管理,无疑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一个质的飞跃和发展。统的计划式的管理模式将被变动的市场的新型模式所取代,实现协同项目成本控制将成为必然。固然,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出以下的努力。相应网站的建立与壮大:

1、在我国,工程造价信息网已经在很多的地方政府建立了相应的价格信息网,据调查其现状不太理想。突出表现有二:首先,在Web页上的数据是的整个固定数据卡,没有变化,只不过是把纸式文件放在了网上,它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没有起到快速搜索,协助分析的功能;二是地方政府没有统一的分类信息的格式,缺乏统一口径,用户很难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比较分析。

2、材料价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材料的价格信息以及网络项目预算和决算,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很多材料价格信息网络提供大部分材料的名称、规格和其他一般情况,材料缺乏相应的参数和其他更详细的信息。工程造价管理是其发展的唯一途径,互联网的发展将使其过程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不同的网站的建立和发展也将彻底改变建筑行业,影响其发展的,这样以适应信息时代。当然,项目成本管理并不是孤立的,它与财、物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站在全局的位置上,进行全局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实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四、 信息时代为了工程造价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依据自己的国情,为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事求是,为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抓住这次良好的契机,取得工程造价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积极转变工程造价管理理念。

要逐步树立起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意识,看到新的形势的变化,使我们的意识形态紧跟时代的潮流,并且还要再强化自力更生和公平竞争的概念,形成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基础。

2、规范国内工程造价咨询市场。

在规范市场这一方面,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对工程造价的单位进行整顿,既要提高了他们的行为准则,又要使得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全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工程造价的质量不能仅仅依靠设计图纸和规范,对项目成本的信息掌握是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掌握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就可以利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改善我们的项目成本管理,使其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迎接挑战,充分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先进的技术,来服务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加快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步伐,以崭新的管理模式形象出现在世界工程造价管理的舞台上。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

网络经济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使了生产方式的变革,那么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资源进行集中化的大规模的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那么在网络经济时代主要是以信息资源为依托,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尽量的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网络经济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在因特网中,经济活动与空间距离的关系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里是指与传统经济相比,并不是说空间因素制约完全消灭了,电子商务仍然受到物流不畅的制约。 由于网络经济打破空间限制,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增强了。全球化只有在网络时代才真正成为现实,在此之前几乎是不可能的。网络经济打破空间的限制还意味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都将走向开放的经济体制,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制在网络时代是注定无法生存的。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经济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经济。

二是网络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不同于现实的物品交易,网络经济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具体的交换物质物依托,这些现象主要都是因为网络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因为网络本身就是虚拟的,没有实体的抽象的交易行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和现实的交易存在很大的差别,在网络经济时代,在有形资产上占据比例大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而相反在无形资产占据比例大的则是最为富有的。并且在网络经济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和现实的交易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在受到有形思维的限制,要向着无形的虚拟的思维方式转变。

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网络经济时代,在生产和经营方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不在像传统的经营方式那么刻板,墨守陈规。网络经济模式打破了以往的经营方式,不在是大规模的,批量式的生产,造成大量库存的积压,周转资金受到了限制。网络经济充分的利用网络的便捷,大量的获取消费者信息,然后在网络上进行订货,将客户的需求直接反馈到生产中心,这样每生产的一件产品都是有目标的,都是有主的,生产之后就会直接销售出去,不会有库存的积压。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周转资金,使资金可以利用到扩大再生产或者是其他方面的投资中,并且可以减少因为库存带来的积压风险。这种事先预定的网络经营模式将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这种销售模式完全取消了中间经销的环节,缩短了销售流程,一方面便捷了销售模式,另一方面在经销处加价的部分可以让利给终端客户,两方面都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所以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对于这种销售模式都比较偏爱,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2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比较具有如下不同:

一是产生的条件不同。 会计目标是以资金为主的自然资本要素市场的产物。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知识和信息将逐步取代代表自然资源的资金的主要地位,市场所追逐的将是知识和信息要素,知识流、信息流将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知识 、网络和信息将成为会计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同。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可以实现资源上的共享,便于部门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会计管理软件可以将所提供的具体信息进行筛选调整,达到企业的具体需求。通过会计软件的筛选汇总之后,将会计信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信息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有利于会计报告的生成。

三是生产会计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存储技术和实时数据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集成技术、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帕乔利的会计循环、会计科目必将被新的会计处理规则和方法,诸如事项会计法、事件驱动的REA模式(Resources, Events and Agents accounting alternative model)、多维会计法等会计模式所替代。

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同。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相关性显得十分重要,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变为比较重要。会计信息的生产、存储、保管、传输在网上进行,网络运行中安全的威胁因素较多,所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信息是以“会计频道”或会计标准组件的形式提供,更能满足适应信息需求者的要求。

3 在针对用户的基础质量方面,提供的信息不仅要有可理解性,还必须有可支持性,以便用户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生成特定的会计信息;在针对决策的总体质量方面,不仅要向投资者、债权人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更要向管理者实时提供信息等资源的整合情况,以便随时作出调整:在关键质量的构成部分的可靠性指标的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方面,除了要有谨慎性、反映真实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外,还要有安全性、中立性和可控性指标,以保证信息产品使用方便和没有潜在的瑕疵。

参考文献

[1]唐须海.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J].经济论坛,2002.

[2]刘亚莉.论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2.

[3]戴成超.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

[4]郭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J].吉林大学,2007.

信息时代特征范文第4篇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国而异,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最具影响力。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两项,其中,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IASC则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四项,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上述信息质量特征在新经济时代显得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公允性。这里提出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

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11日,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③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

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范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实反映、有用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十个方面。虽然形式上比较全面,但相互之间关系模糊,诸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信息时代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信用信息;金融消费者保护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04-04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政府及理论界在反思危机发生根源的同时,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给予了特别关注,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表现形式,也受到广泛重视,大数据时代又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实现从注重处理微观的矛盾纠纷向构建权益保护长效机制转变,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符合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传统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征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制度体系、权利内容、权利有效履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及《征信投诉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初步构建了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涉及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且分散在诸多法律条文中,不成体系,还存在一些盲区,加之《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未出台,法律实践中司法解释还是空白,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信息主体认为被侵权的可以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投诉,但相关制度中却未明确人民银行可以行使哪些权力、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核查和处理投诉,使投诉可解决纠纷的范围受到限制。

(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利内容还不够丰富。征信实践中虽然赋予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知情权、同意权、重建信用记录权、异议权、救济权五项权利,但这些权利未得到明确定义,相关规定尚不完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同意权、退出权、直接营销禁止权等还没有涉及,并且伴随着信用信息二次使用、信用信息跨境流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权利内容还不够丰富,权利的落实还存在漏洞。

(三)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界定不够清晰。征信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只是明确了禁止采集个人敏感信息的范围,并没有明确划定信用信息的范围。范围界定的不明晰,导致实践中容易使一些与信用无关或虽与诚信相关但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被纳入到征信系统。据问卷调查显示,73.66%的受访者对“电信欠费信息”及“水电费欠费信息”应不应该纳入征信系统存在争议;69.41%的受访者认为“计划生育”、“醉酒驾车”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不应采集。再如当前互联网机构也在采集个人的交易记录、评价信息、社交信息等,但是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信息是否属于其可采集的范围。

(四)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中存在违规行为。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个人信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其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还存在着未经授权查询、授权书因要件缺失而缺乏法律效力、查询授权未约定用途、查询授权条款在内容繁杂的格式合同中难以引起注意、查询授权条款用词不规范等方面,侵犯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征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信息使用者可能接触到大量个人信用信息,利益驱动下个别员工可能铤而走险,非法出售、倒卖个人信用信息的案例近年来也呈上升态势。

(五)有效的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目前征信相关制度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侵权的救济,以合同救济、行政救济为主,设定了异议、投诉和诉讼制度。但是实际操作中,异议处理往往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反复核查,流程相对繁琐、耗时较长,渠道不畅也会导致部分异议信息无法及时处理,行政处罚主要以赔偿为主,但是对赔偿的内容、标准并未规定,仲裁救济、司法救济等其它方式尚无涉及。

二、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带来的新挑战

大数据以其大规模、高速性、多样化的特征,为征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数据化伴随的隐私权范围扩大、信息安全问题,也给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行制度、监管方式、行为约束、维权机制等带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