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政治教学 成效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者重视程度不够。教者的重视度不够,从校长到教师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和学生为“考”而教、学,认为思想政治课远没有语文、物理、化学、数学、外语等学科重要,从而缺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学中重要作用的意识。

2.学生学习兴趣不深。有些学校将政治学科当做“二等”学科,在师资配备上安排一些老同志任教,加上一些初中政治教师自己能力与水平限制,使政治课上起来枯燥无味,学生自然就缺少学习的兴趣。

3.学习载体趣味不浓。一些政治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粉笔上讲台,在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方面做得不够。

4.理论实践联系不足。部分政治课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不注意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未及时捕捉最前沿的信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

二、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学生主动性激发不够。一直以来,由于教学实施的封闭性,师生的经验、问题、情感等未被吸纳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单调的知识传授和解题过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限制了,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激情甚至被压制了。教师成了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教学过程成了传授客观知识的单一过程。教师成为教学的一个“传声筒”,课堂教学过程演变成为纯粹的客观学习过程,老师向学生原本传授书本知识,学生机械接受客观知识,这个过程仅和考试有关。

2.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学趣味性创造不够。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中用来传播知识的物质媒体。近年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并没有完全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这其中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落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些政治教师,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熟视无睹,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快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最新的教学媒体,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能求新变异,必然无法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3.理论联系实践脱节,现实指导性发挥不够。目前,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突发事件比较多,各种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各个领域存在一定的失范和混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趁机涌现,初中生面临的思想困惑多。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学生们所接触到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因而会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一些冲突,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消解,而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如果不注重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惑,思想政治课教学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4.关注学生个性不多,教育针对性实施不够。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岁到17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逐步走向成熟,但他们一般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对所处环境的不良诱惑和影响抵抗能力不足。在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表现出厌学,无学习动力,压力大,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讨厌某老师进而发展到讨厌这一老师所教学科等等之类的情绪、感情。而对于这些学习障碍,老师和家庭对此关注不多,采取针对性措施不多。当学习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学生会选择放弃或逃避学习,在这样的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当前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策

1.注重强化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学习:一要认真深入地学习和准确理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牢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等;三要学习涉猎广泛的科学知识,尤其是与思想政治学科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等知识,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的学科,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外语、计算机等。

2.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政治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政治课教学水平。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进行探究,充分发挥课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多质疑,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开展合作与交流,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结论,让学生充分发挥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本课堂理论实际参与实践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活动中形成的,如果说,能力是知识内化的综合体现,那么素质则是知识的积淀和升华。尤其是在倡导“生本理念”的今天,我们要在摆布好“教”与“育”关系的同时,更要重视“知”与“能”的并举。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学科功能,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社会和参与社会实践,以便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一、打破陈规,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传统教学模式所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而且是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放下“师道尊严”、摒弃“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和体验当中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却很难跳出这个“圈子”,例如,学习《经济生活》时,涉及到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经济常识,对于哲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根本不了解,而出于习惯,一些教师总是要求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它,当学生实在理解不了时,就强制性要求学生背记。这种不合时宜的知识教学,无形中加重了学生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说教”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主张“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思想,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除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文关怀外,还要变“一言堂”为“多样化”,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判断思维和辨别能力。

由此可见,构建生本理念课堂模式,可以使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来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精选巧用,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枯燥”“乏味”“空洞”。实践表明,单一的谈讲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该一改传统,巧借知识或案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的生产过程,总要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学生只有了解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经济特点,才能深切感悟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进而懂得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意识。尤其是学习《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之一,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主要体现。没有竞争,人们的思想无法更新,生产技术无法改进,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资源无法获得优化配置,优胜劣汰无法体现,社会也将难以发展。”等观点时,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一切获得成功的人,无不是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现实竞争中不懈努力的人。

三、知行合一,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在的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有思想、有主见。因此,我们应该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0年11月我被学校选派到广州参加第10期全国生本教育培训班学习,参观了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听取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所作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理论讲座和部分生本教育实验教师的经验介绍。我感受非常深刻,深深地迷上了生本。在往后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了生本教育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是笔者对思想政治课生本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7月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展的潮流”。一堂课究竟怎么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显然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的。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要义。例如:在分析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总量这几对关系时,教师先给出在一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生产一台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相应商品价值量、数量和价值总量,然后教师设问如果社会(个别)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一倍后其他四个要素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找出要素之间的关系,经过探究发现仍有同学心存疑惑,教师再建议学生摆脱具体数据,运用数理逻辑推理来澄清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不能仅从教案设计出发,更多的应从学情出发,以学论教,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二、“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简单点说,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的过程要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确立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和自身发展中对未来社会的价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根据兴趣和要求决定其学习的内容、难度及时间量,而是教育者在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教师的讲坛为学生积极参与双向交流、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论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交流思想、提高觉悟、增进知识、锻炼能力的舞台。

三、生本教育理念的实施

生本教育理念,突显“以学生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策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1.小组协作学习法。“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

2.讨论探究法。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课堂的常规,课堂上教学内容很多是可以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来取得的,而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中要通过讨论过程来达到学习的过程。

3.自主探索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影响下,对新的知识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学生对自己探索的问题进行论证,解决问题。老师的教学着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水平的高低。

4.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5.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实施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要用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并呵护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和潜在发展,既要正视学生当前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品德等方面的不足,又要放眼未来,去挖掘学生成长的潜力。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第4篇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提出新课程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就这一理念,我个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的把握它的度,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把课堂教学全部让位给学生,由学生组织讨论来完成教学。在学校给我们配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参考书中每本都有课堂实录。我把《政治生活》的两节内容看了。实录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学生的配合都非常到位。但我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当教师要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的答案几乎没有错误。当然我们老师可能认为是学生程度好,但有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出完全是由老师在教学之前就已经告诉学生,用今天比较时髦的名词就是“演戏”。这种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而且教会了学生怎样作假,怎样忽悠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依然是核心,而且是真正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学生也将一事无成,他们的学习必然是茫无头绪。尤其在大多数常规课上,必须要发挥好这个核心作用,但这个核心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要做到核心作用,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本,备学生,备语言。老师该坚持的教学方法还是要坚持使用,且一定要用得精、用得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我个人认为,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导”这个核心,很多学生就失去了方向,就像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没有了思想一样。

二、树立课堂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舞台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搜集材料和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使课堂教学注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新课改要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但这种双向过程并非是简单师问生答的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带着疑问通过阅读教材,并思考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由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听听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而不是为了赶教学时间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通过对师生互相提出问题的解答,就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师生双向交流,获取知识的过程变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否则课堂教学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活动。

当然,中学生虽然都有一种表现自我的潜在欲望,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但又怕自己说错,惹人笑话,同时有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提出的问题可能会非常简单,因此,教师应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话去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对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要及时给予引深,从而加大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当然更需要的是,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对学生的回答要充分肯定其中的正确因素,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踏实,体会到思考问题和发表自己观点的乐趣和自豪。

三、树立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

新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拿到教材后没有陌生感,特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这就激发起学生对新教材学习的欲望。另外,新教材没有了过去教材中的大段理论,有的是更多的素材和更多的活动设计。已经有多年教龄的教师对此就会感到在理论编排上有点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地就把原来教材中很多理论又搬到了新教材的课堂上,这似乎从理论上是充实了许多,似乎对新教材中的内容具有了解说力,但往往收效甚微,不但使鲜活的具体的内容变得死板和空洞,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既达不到师生的双向交流,又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树立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框架,在选材上要尽量突破教材,突出本土事迹,使教学过程更具乡土气息,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亲切感,才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四、树立课堂教学既注重知识又注重思想教育的理念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各个学校为了发展都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尽管各个学校都宣称自己的办学思路是“德育为首、智育为主”可又有多少学校关注了学生的思想成长呢?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在逐渐形成时期,很多想法都很肤浅,再加上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有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甚至扭曲,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思想政治课同其他课一样也承担着教育学生的义务。而政治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理论知识的任务,而更应当担负起学生思想教育这一重任。在思想政治课中有很多内容都设计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及时运用。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部分时,可以引用大量历史资源,各种图片,让学生懂得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中华文化独俱特色的文化魅力,甚至是一个小碎片也有一段传奇而美丽的动听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祖国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在学习《政治生活》“政府职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时,要选取身边的正面材料,要用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受党是伟大的党、是人民的党。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学生思想还是要正面引导,尽量不选反面材料或少选反面材料,这样使学生在正面材料教育下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树立运用现代技术延伸传统教育手段的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本理念;高校政治理论教学;应用;思路

一、人本理念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我国整体对于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多,各行各业都大量的需要人才,政治理论课,是各高校最重要的一类公共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一直以来都备受各高校的重视。但从目前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及效果来看,还有很大的不足,很多学校的政治理论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或者“满堂灌”的情况,基本上很少有教师讲课时还会考虑学生情绪的问题,也不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有区别或者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的,形式单一、方法枯燥、案例陈旧、缺乏活力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并不意外,因为从学校,到教师从表面上看,都很重视政治理论课,但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很少有从政治理论高度,从培养人的层面来认识这门课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时也称作“人本理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很多典籍中都有所提及。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其思想内涵是不一样的。针对高校政治理论课堂来讲,学生没有听课积极性。究其深层原因,关键还是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的把“人本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计课堂教学。本文拟通过将人本理念融入到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中,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构建新时期的高效政治理论课课堂。

二、人本理念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的主要思路

1、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的开展教学工作

大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一些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每个班级的学生甚至生源地为一个省份的都很少。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有的可能甚至还不是一个民族,他们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知识结构、认知特点、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要和兴趣。不管是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成熟程度,还是学习风格、知识储备、个性品质等,学生之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差异,这就好比是田野里面的植物,他们有的是草本,有的是木本;有的是喜光的,有的是厌光的;有的是喜温的,有的是喜凉的,我们不可能采用同一种管理方式,结果让这些原本就差异巨大的植物最终一起成长、一起开花、一起结果,这肯定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管理学生也是一样,学生们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就需要正确的面对,尊重他们之间的客观差异,并因势利导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收获更大的进步。其实,我们能主动的调查、尊重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设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这本身就是对人本理念的一种深刻践行,这也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积极态度。具体来讲,因为政治理论课都是公共课,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上课,我们可以再每次新生入学后,就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通短信平台等方式,调查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高中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有什么爱好和兴趣,有哪些;理想等等。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在参照调查到的内容对学生开展分组,打乱原有自然班的建制,通过政治教学班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一来,每个政治教学班中的学生都有着相似的兴趣和爱好,相似的知识背景和水平,相近的学习能力和理想,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讲课内容。

2、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而相对而言,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数量并没有赶上学生数量的增长的幅度大,很多高校的师生比低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再加上,目前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潮在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整体的高等教育环境开始日趋的复杂和多样,多种因素共同使得现阶段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多新的要求,其中政治思想坚定,而且综合素质比较高就是各单位的共同需求。但我们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中,基本上都是单纯的重视理论传授,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关心的比较少,这也是目前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了政治理论课之后没有什么用处,学了就忘了。其实,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坚定政治觉悟的培养,对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是任何课程所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更加“人本化”的教学模式,以更加关注提高学生能力的心态来安排教学思路。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暑期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让学生组织“三个代表”实践小分队,进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地进行宣传,把先进的文化思想带到人们的心里。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加深刻的认识政治理论课,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与人交流、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团结协作、文献查阅等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恰恰就是最为重要的,如果学生通过学习政治理论课,学到了很多政治理论知识,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而且还能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了自己未来社会竞争力,这样的课程,学生必然会愿意听。

3、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的逐步增大,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成为任课教师的一大难题。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养尊处优”,纪律性比较差但叛逆性很强;能力不高但比较自大,不服教师管理,甚至故意捣乱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面对现代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事业的艰辛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大学生本身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在各种个样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自卑、敏感等问题。但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依然是我行我素的上着课,进行着学生管理。比如,每次小测完后,教师都是特意的要公布大家的成绩;每次点名的时候某些没有来上课的学生,教师总要在点完名后还要可以的批评几句;每次上课回答完问题后,对于那些回答得不好,或者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教师也不忘了会多批评几句,总感觉这样是在为了学生好。其实,很多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反感就从这些点点滴滴,教师根本就没有注意的时候开始了,点点滴滴的积累,使得学生慢慢的越来越不喜欢政治理论课,从一门课延伸至很多门课。我们强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中,就要让教师不断挖掘创造其潜力,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手段,重视人的因素,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热爱政治理论课,热爱学习。比如,成绩管理,教师可以采取部分公布,部分单独谈话公布的方式相结合;课堂旷课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单独交流,了解学生没来上课的原因,然后在单独的给于教育:上课听讲不认真的,教师应该更加委婉的给学生提醒,让学生有“台阶”下。其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在这中看似很小的细节之中融入。

4、给于学生更多的宽容关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都是对学生很苛刻,刻意的去指出缺点,放大缺点,避免学生再犯。至于学生的优点,已经是优点了,就没有必要去说了,再说也是优点,还能怎么样,于是就“揪住”学生某个错误,或许还是很微小的错误,不断的“放大”,“引申”,希望让学生引以为戒,这也是造成目前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笔者对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态度的调查中,有58%的学生认为教师管理不够人性化或者教师管理太苛刻,有73%的学生表示根本就没有和教师有过交流,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想不起老师叫什么名字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在。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这是人的本性。如果教师经常的主动发现学生的每个小小的闪光点,然后及时的给于鼓励和赞扬,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越来越积极,所有有人说:“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强,更要带着一颗关爱与宽容之心来教育学生”的确,在政治理论课堂上,如果我们对那些政治理论基础薄弱,或者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够经常的关注,并对他的学习及时的给于指点,当他有一点点提高的时候,学生给与他更多的赞扬,当他学习态度消极或者没有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他更多的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心都会感化,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为了“老师”而去学习。而且,这种经常的鼓励,可以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