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精选

高中语文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用类文本;分类学习;区别对待

高中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一考试项目非常具有综合性,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法,而且考查学生的语标、语境,这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很多学生甚至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正因如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的高中生都必须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正确的掌握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法。而这些方法必须由老师和学生一同探索,循序渐进的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对策,最终实现高中生的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现质的飞跃。

1实用类文本概述

我们在探讨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法之前,必须了解什么是实用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又包含哪些文本类型,而不同的实用类文本类型有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文本、形式、风格特点。目前来说,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调查报阅读、传记类文本、新闻类文本、访谈类文本等不同题材。不同题材的文本均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和对文本内容独特的表达方式。以访谈类文本为例,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访谈内容的闪光点、矛盾点、冲突点。积极寻找新的材料、新的问题与新的闪光点,具有发散性思维,做到见微知著。其次,我们首先要明确本次访谈的出发点以及以什么样的目的进行的访谈。根据这些前期的准备,了解访谈的背景、调查访谈的人物、明确访谈的主题。只有系统的了解整个访谈的脉络,从整体出发,才能准确判断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以新闻类文本为例,新闻类文本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新闻类文本主要有标题、导语等组成部分,其中导语尤为重要,导语常常体现了一篇新闻类文本的中心思想或者是主要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研究新闻类文本的时候,应从导语入手,以便更加快速准确的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2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方式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方式与一般的文本考查方式也有所不同,它相对一般的文体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察的知识点更多,涉及的方面更广,对考生自身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要求更高。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首先,第一种考查方式比较注重文体知识,它要求考生结合文体掌握与文体有关的知识点,并且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其次,另一种考查方式相对简单,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类考查方式与一般的文本考查方式基本相同,考生只需把它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来解答即可,题目也只是一般的阅读题,整个题目除了文本的问题类型不同外,与其他阅读题别无二致。

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对于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整篇文张所能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再针对问题反复阅读全文,直至做到对全文内容了然于胸,然后再挑选出符合题目的段落反复斟酌,最终得到题目的答案。对于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的探讨字面表达上看似简单,但是它却需要高中生长时间的文学学习,增强语感,拓宽知识面,从而提升高中生个人的文化素养。但是如此种种却是当今的大部分高中生所欠缺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高中生也不例外,越来越少的高中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所以面对这一问题,不仅是高中生自己要重视日常的阅读积累,而且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更加重视高中生文化修养的培养,为其营造一个更舒适、有效的阅读环境。除了了解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日常阅读的基本方法外,高中生必须掌握一些针对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1理论知识是基础:

要掌握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轻松通过实用类文本的考察,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了解实用类文本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对于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科普类文章,可以采取巧妙的方式应对知识性的不足。比如可以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对各个选项之间进行对比,先用排除法将最偏离题目的现象排除,在认真对比只是具有细微差别的选项,最终可以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学生自己的文字整合,联系上下文,最终得到最接近正确选项的答案。3.2开放性思维:要具有开放性思维,作为考试题目的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通常结构严谨,上下文联系密切。因此,在进行作答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上下文,通过结构上的严密性得到答案。其次,在文意理解的问题上,发散性思维尤为重要,学生对于文章所表达的表层内容了然于胸后,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延伸,去探索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使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相结合,才能对文章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

3.3学会区别对待: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有着不同的文体和丰富的题材,而不同的文体又有着不同的特点。高中生要通过对不同的文体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地对比和区别,找到不能文体独有的解题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掌握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任何文本阅读方法的探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老师、同学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无论是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每一篇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程.依型建思、分转求意—关于高三买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月刊,2011年第11期.

[2]王云.避开文本阅读训练的误区[J].阅读与鉴赏,2011年第11期.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第2篇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素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本身就有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也就是要把素质教育寓于听说读写之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从狭隘走向博大,激励他们为了民族、国家而奋发向上。课文中有许多为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仁人志士值得学生学习,如《记念刘和珍君》《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我有一个梦想》等,就是这类好文章。学习屈原的《涉江》时,可结合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事迹,融进那种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思想品德教育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朱自清散文时,可自然渗透进他“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崇高品格。总之,教材中这些人文因素不胜枚举,星星点点都发射出熠熠光芒。在教学中渗透进去,对陶冶、教化学生有至关重要。

二、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育离不开审美。只有把审美素质的培养渗透进语文教育,才能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审美渗透作用,渗透进审美形象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例如,在学习《海燕》《雷雨》《爱莲说》《陋室铭》时渗透进美的教育,通过对象征意蕴的领悟,使人产生深刻、愉悦的美感。又如《赤壁怀古》的豪放不羁的崇高美、《百合花》的清秀俊逸的轻灵美均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学习《陈情表》《项脊轩志》可以渗透亲情美教育,学习《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可以渗透自然美教育。这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不仅折射了作者的美感,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历史、情感的历史,通过对一篇篇璀璨隽永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藉以了解它所涵盖和再现的重大历史背景。

三、渗透现代语文知识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在新世纪,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把当代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范围,从大语文观的高度去选择、组织和分析语文文本的内容。这就必须更新观念,具有现代意识,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渗透进有关现代语文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全体学生全面且主动地得到发展。语文虽是基础性学科,但教者也不能死守教材而无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优势,树立大语文观念,融进现代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运用渗透法,在课文内容、语法、逻辑、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灵活机动地渗透相应内容,使学生对当前语文动态有所掌握。例如,学习《我与地坛》,不仅要介绍史铁生有关自身经历的散文,而且可以对比性地介绍有关其他散文,这样便于学生较早地链接当代文学的新题材。又如,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时,向学生介绍以语言的存在形式及其特征为主线来组织教材的内容体系。

四、渗透学法教育

根据现代教育的新观念,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是“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怎样学习”。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渗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首先要对学生渗透进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或综合,或演绎,或分析,或分类,或比较,或想象,或假设,这些方法都来自思维,同时也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同题作文”渗透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意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进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语法、逻辑、修辞等内容的学习各有其法,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写法也各有不同。这都要给学生以规律性的指点,使学生能够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自信心、进取心和意志力。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第3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情,创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笔者围绕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粗浅的解析并撰写本文,力求对高中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状分析

高中生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已经养成较为成熟的个人意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语文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此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局限了高中生的发展进程。下面,笔者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一、环境枯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现阶段语文在很多人心中都被贴上了无聊的标签,这种直观的理解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热情。而有的教师想要努力的提升教学有效性,课堂上依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讲解,但是讲解的过程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师主导的语文课堂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于高中语文长远发展不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详细的知识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采用新奇有效的引导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堂当中,帮助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进而奠定学生个人的发展进程。首先,教师要善于把新的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进行探究,满足学生大脑供氧的同时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事物的刺激之下学生的身心会更加投入于课堂当中,推动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古诗文教学一直是阻碍高中语文发展的障碍,课本中生涩的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因此,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古诗词教学,以多样趣味化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学习乐趣,帮助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

二、大众教学导致学习热情不足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也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而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都一概采用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可能会感染到班级的其他学生,进而削弱语文课堂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首先是针对于班级中学习兴趣不高,对于语文课堂缺少参与热情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亲密度,促使学生学习的时候对课本不会感到陌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的生活化,当他们意识到语文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使他们心中时时刻刻产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自觉的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认真的参与到语文的教学当中。

其次是表现一般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教师要加强与这样学生之间的互动,多问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感到轻松,防止他们因为无聊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为了更好的推动他们发展,教师可以对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几个人一起研究发现的语文知识,互相交流他们语文学习的心得,慢慢的每个人收获的就会越来越多,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随之得到提升,最后就是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找一些扩展性的语文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心中对于语文学习充满探究欲望,让他们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别教学,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带动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

三、片面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教学的过程中以高考为终点,采取题海战术。这种为了考试而生的课堂使得学生只能获得一个方面的知识,限定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对高效语文课堂的发展不利。因此,教师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层面,同时让其更好的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当中,进一步加速学生的发展。首先,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课堂上系统性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其相关的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听到更多关于知识点的内容,拓展其知识层面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耳朵产生知识探究的欲望,间接的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说可以让学生良好的表达出其对于新知识的观点,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高效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现状与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为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艳.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南北桥,2014

[2]张晓燕.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1)

作者:田小东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因素与改进对策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为了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当代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着重探讨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以及提升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

所谓课堂效率,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指单位时间内教师教授信息与学生吸收信息的比值,即相关语文基础知识(诸如简单的字、词、句、篇、法)等的传递效率和学生对应能力的提高幅度。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项复杂的信息转化过程,是对教学过程预期的反映。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又要通过哪些方法来提升?笔者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影响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难以纠正的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上依然呈现传统的满堂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占用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来讲授,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这种教学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弱化,其引发的后果可想而知。

(二)单一化的教学手段

尽管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多媒体教学,但是许多语文教师还是采用传统式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张嘴”。虽然语文教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并没有催生教师们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语意不明、啰嗦重复、病句连篇等现象,听课能力也不太乐观。归根结底是学生在吸取知识时缺乏应有的技能训练,而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手段单一化还在于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课本,教师的教学往往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在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方面做得不到位,缺乏课堂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了学生的厌倦心理。

(三)功利性的教学目标

当今分数成了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成为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训练考点以及考试技巧,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一味地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使学生的学习观念逐步扭曲。不可否认,针对应试教育我们的教学模式十分正确,但是什么是为学之道,什么是教书育人?我们培养的不是考试机器,而应该是真正的人才。因此,脱离语言实际,通过固定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就缺乏变通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一篇优美的文章被肢解得惨不忍睹,只是为了答出标准答案,笔者认为这种唯标准答案至上的做法,即使能够一度盛行,却无法经久不衰。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制造”标准答案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科目的兴趣。

(四)参与教学过程的元素自身的因素

在探讨影响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对参与教学过程元素自身的考虑。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因此需要在考虑外部环境的同时,将这三种因素考虑进去。首先是教师的自身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明确的教学思想、广博的知识、过硬的功底、高超的教学手段、教学因素,此外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魅力等非教学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效率,甚至起主导作用。其次,是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高低。它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那么在接受新知识时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试想,一个没有任何语文知识积淀的学生在聆听一位出色教师的课堂教授时,能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合适的反应吗?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忽略了这一因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最后是教学方法的差异,方法论指导具体实践,灵活而又充满生气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媒介,并且具有单一的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不可不提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了课堂,在提升课堂效率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一)对于教师而言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主动让位,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其次,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备课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仔细研读教材是上课的前提,虽然课堂活动多样,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是备课这一经久不衰的形式有它必须存在的意义。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教师才有更大的机会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明确方法。即使课堂上发生了突发情况,也可以做到应对自如。再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笔者的经验来看,课下和学生关系好的语文教师,其课堂教学往往是生气勃勃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交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亦师亦友,而不是简单纯粹的教授者与被教授者、信息的传递者与信息的接受者这样生硬的关系。此外,也需要在学生群体中间建立自己的威严,恩威并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课堂[4]。在批评时渗透着对学生的期待,表扬时也不可表现得过分溺爱,如此就可起到“以信取威”的作用。

(二)对于学生而言

课堂效率的提升与学生有很大关系,学生个人的知识积淀决定了课堂的反映,也决定了语文课堂效率。因此在提升课堂效率方面,除了教师方面的举措,作为参与者之一的学生也应当有所改观。诸如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工作,以《离骚》为例,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在课下应当搜集相关知识。包含诗人屈原的简单介绍、人物生平、后人评价等等各方面的知识,用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在问答中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无论从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拓展方面,都是相当广泛的,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拓宽视野,走下课堂去接触社会,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关于教学方法

针对语文科目自身的特点,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说明文文章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观摩博物馆,以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文章所说明物体的具体、客观映象;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该诗歌写作的年代背景下的视频;在学习经典文章如《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郁达夫的经历。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都应以基本的教学目标为原则。当今语文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有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三种。“讨论式”是指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前提下,营造学生为主体的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探讨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启发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及学习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式”是指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生生合作,高效率完成课堂任务,由教师在学生观点出现偏差时及时给予适当引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于这三种教学方式如何使用、在何种场合使用,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自主安排。此外,正如上文提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措施。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配合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使枯燥的课堂知识以一种多彩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信息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语文课堂的教学需要,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到课堂,才能达到课堂高效、学生高能!

总之,在当前课改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盛行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去改变被淘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更高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飞龙.高中语文情感式问题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8).

[2]赵明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J].语文学刊,2013,(7).

[3]潘凯.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课外语文,2012,(11).

[4]党亚静.浅谈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现代语文,2014,(5).

作者:黄锦晶 单位:福建省罗源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方式研究

【摘要】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给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积极性

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如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学效果与方法都差强人意,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收效甚微。随着苏泽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给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对课堂教学优化分析,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方式及教学优化分析作简要的论述。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是真正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单方面的进行角色定位,进行知识的高压灌输,同时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往往会出现偏差,让学生们难以跟着老师的脚步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最为主要的一点是教学设计重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往往老师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拔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跳跃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教学优化分析,结合情境教学法,最大化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二、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用声画影音等方式进行相关场景的描述与再现,让学生有参与意识以及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是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是角色情境创设等等,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三、情境创设方式及教学优化分析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是课前先进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阅读与学习,从中自发的寻找答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思维快速的引导到课文中,从而对课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的心理渴望。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设计上应该注重突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同时也要注意课外内容与情境设计的相互融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优化教学目标,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要求,使得教学目标具有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在知识与能力掌握方面让学生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以及学习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格多侧面描写景物的方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品味课文,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最后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的理解与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一堂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好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与进行,教学过程要一步一步的进行,以多媒体情境教学作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情境教学注重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法,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还要注重教学效果的分析,做好教学效果的转移与内化,让学生们充分掌握教学过程所带来的教学结果,从而达到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在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学习中,该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该文的学习中设置了很多人的不同性格特点,有贾宝玉的,林黛玉的,王熙凤的等,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们进行一个主观的相应视频片段的观看与学习,然后结合文章的阅读等,教师进行相应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自发去文中寻找答案。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进行知识的以及重点与难点的攻克,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内化与知识的吸收,真正的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与掌握知识。

(三)创设多元互动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结果

一堂课程的学习与掌握,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所以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互动与交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小组设置,小组间通过互动学习与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传递与传输,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加的提升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学生自发的参与意识与交流互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将知识为己所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吸收与内化,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结果。

四、结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及主动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法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础之上,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对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与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跃.关于高中语文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2]李莉.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9(6).

[3]王柳.情境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由之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

[4]郭望林.试论如何创设高中语文魅力课堂[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作者:徐肖芸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

第四篇:成才视野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思考

【摘要】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越来越成熟,有效吸引了学生投入课堂,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途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依托科学、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确保教学效率;教师要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内容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的特点,积极创新多媒体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学生成才;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中明确的指出:“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目标导向,高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符合当代学生需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型教学工具,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人们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提高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运用已经越来越成熟。尽管如此,在多媒体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是在高中多媒体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影响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缺乏创新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的讲,新时期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课件质量差。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往往出现一些事倍功半的情况。例如,部分教师由于盲目追求新兴教学法,通篇采用PPT进行教学,使得课件质量较低,只是完成了简单文字搬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教师既不能全面的展示语文专业知识,又缺乏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反而还达不到以往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还有课件质量不高的原因是由于教师的综合素养较低,不能全面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技术,或是对语文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将其较好的与多媒体进行衔接。

2.多媒体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高中语文的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多为课本知识,较为单一。例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仅简单的按照课文要求,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讲解就算完事。部分教师可能会插入一些相关的视频,但却缺乏一些情感能力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有效延伸,仅仅让学生观看就算完事,对学生的气质培养以及人生观塑造没有较好的引导,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缺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学观念,仅仅抱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以完成考试为唯一目标,进而导致其所制作的课件缺乏有效的素质拓展教学。

3.多媒体教学缺乏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信息资源也随之增多,开放的信息分享环境为人们造成很多的便利。然而,部分教师就是利用此便利之处,在网上搜索多媒体课件之后直接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兰亭集序》、《纪念刘和珍君》等课文在百度搜索中输入课文名以及PPT等关键词句就能够得到很多的现成课件。拿来主义虽好,却也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学生的生活大环境以及教学目标的需求进行改编,以适合培养学生成才的需求。还有部分教师则是在做好一个课件之后,以后的教学课件全部套用同一个模板,时间一长就让学生生出厌倦的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措施

在高中语文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解决现下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1.利用网络搜索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围绕学生成才开展多媒体教学,离不开科学、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多媒体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新奇的展现过程,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五官,有效吸引学生投入课堂,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率。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PPT课件,满足学生成才需要。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促进学生成才的第一步。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以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增加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内容范围。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提高情感能力,增强表达能力,丰富认知范围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成才有着航向性的作用。在新课程的深入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断挖掘新功能,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解决问题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为有效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教师首先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包括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还包括自身积极生活态度,高尚道德情操以及气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教师才具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才能够逐渐的提高教学效率,保证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汶欣.关于多媒体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1)

[2]冬梅.多媒体课件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现状及改进[J].中国新通信.2015(06)

作者:满友华,秦佑霞 单位:枣庄十八中

第五篇: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模式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推动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若能针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特殊性而灵活、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就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一体机;提升;高中语文

多媒体一体机是集计算机、投影机、幕布、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一体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能提供动态图象演示,强化直观教学;能实现快速处理,增大课堂容量;能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程序。所有这些优点,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作用。

一、借助听觉媒体,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

语感是对语文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语感训练,其途径主要是靠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这一实践在课堂上则要通过朗读、吟诵而获得。文质并茂的文章尤其是高二两个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利用课件制作将播音员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地朗读播放出来,将书面文字变成清晰响亮的有声语言,在语言、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示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学生或者仔细倾听规范的读法,或者与播音一起朗读,或者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由此,他们不仅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还对文章尤其是诗歌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文章思路、结构,得到语音感、语气感、语法感、畅达感、分寸感等等,对文章的理解也就了然于心了。

长期下去,学生对语言文字刹那间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明白美丑、善恶,获得情感、意感,达到准确而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的功劳。《滕王阁序》一文中“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鼓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优美景致。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直接的美感,此时可以用音像材料,通过镜头的缓缓移动接近。古乐《渔樵互答》的轻轻流泻,将学生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吟诵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可以意会而无法言传的美感,在愉悦中更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高效的实现。

二、创设情境,图文结合,突破重难点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情境,可以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使所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学生亲临其境。因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课文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反映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历史的、现实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学艺术的……几乎无所不包。从文章教学角度来看,有些写景抒情的诗词,描写壮美山河、宏伟建筑的散文,刻画人物的佳作等,倘若采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学生对于其中深远的意境、活生生的形象、深奥的科学道理以及陌生的生活画面,往往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情境的创设,要依赖于多媒体的展现,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指导。

一体机为语文教学创设的形象情境,能为学生思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形象的启示和深层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深入探究,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去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内涵,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及主动探索求知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可以制作这样的《窦娥冤》课件片段:在空旷的刑场,围观者身着单衣,远处传来了悲怆而冤屈的控诉声。此时,天空飘起了白雪,围观者议论纷纷。通过多媒体的虚拟演示使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形得以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味,换位思考,甚至站在作者的高度,对课文进行全新的审视,极大地开拓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三、视听媒体下指导协作,训练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语文教学上,几种能力相对而言,学生听话得多说话得少,阅读得多写作得少。新教材的说明特别将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与阅读教材兼顾,可见对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重视。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阐明了作者一旦被激发了内心诱因和动机需要,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顿有文思泉涌之感。精选方法引导学生描绘语境,学生就有可能写出佳作。借助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创设美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语境,由此可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现代教学媒体集声音、图像、色彩、文字、符号于一身,这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内容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挖掘、去感受语境美,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

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因此,利用计算机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信息时代,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我们便可以将各种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及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作一些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地再次观察,或者教师也可只是一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融入所观看的内容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第4篇

1.这一学法可以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产生在机械学习中,来自某项学习的先前与后继学习的干扰,是导致该项学习被遗忘的重要原因。先前的学习对当前的学习与保持的干扰叫前摄抑制,当前的学习与保持受后继的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在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学习时,若是把它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那词语就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就无法对每个词语的各个义项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都做出或部分的做出思考、分析、理解。实际上,把词语从课文中分离出来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机械学习的过程。我们知道,在学习中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大语文论坛•教法一得趣,从而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互动中来。倘使把词语学习放于导入新课之后进行,就会使学生已被激发起来的兴趣渐渐冷却下来。因为此时他们所应注意的对象已不是导入新课时所应提及的总的学习对象———课文内容,而是具体的某一点———词语,这一点虽为课文内容之一,但这一学习环节又使它脱离了课文而存在。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产生。在课堂上,若学生的学习是在“导入新课———词语学习———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导入部分的学习对词语的学习就会产生前摄抑制,而词语的学习又会对分析课文产生前摄抑制。同样,词语的学习又会对导入部分的学习产生倒摄抑制,而分析课文也会对词语的学习产生倒摄抑制。这就造成学习者前后学习思维的混乱,以致于容易遗忘所学知识。而把词语学习贯穿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这样词语的学习就成为分析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这一学法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这就不再是机械学习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又因有意义学习不会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所以这一学法也就避免了上述学法所存在的混乱现象,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单元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单元测试时,有这样的题———“选出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选项的词语依次是“文不加点”“安然无恙”“战战兢兢”“正人君子”。这四个词语都在单元课文里出现过,对这些词语的学习学生是把它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的,还把词语的音、形、义写在作业本上,老师对其也作了认真批改。然而测试出来一看,全班50名同学只有22人选对,且仅有一个同学讲得清原因。而后来我们改变了学生的上述学法,引导学生把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即运用了“导入新课———分析课文”的学习过程。随后的单元测试,同样是选自课文的词语“骇人听闻、不可一世、自吹自擂、开天辟地”。测试结果,全班50人只有5人出错,且多数讲得清原因。这之后,对课文中词语的学习,我们继续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法,而每次的测试表明,学生对词语解答的正确率都在95%以上。这说明,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学法,优于在导入新课后把词语的学习从课文中分离出来学习的学法。

2.词语学习贯穿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符合正确思维的一贯性原则正确思维的一贯性,是指同一对象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性质。而在这一学法所形成的“导入新课———分析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导入而高度活跃,并把注意指向导入所引起的对象上,进而可通过分析课文来明确注意的对象。这一思维过程是一贯的。思维的一贯性还强调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既肯定又否定同一对象。倘使把词语的学习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即用“导入新课———词语学习———分析课文”的学习过程。那么在导入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由对课文的认识转移到词语上来,最后又转移到对课文的分析上。即才肯定了由导入所引起的认识,又因要学习词语,而只好把它置于一旁,而学完词语后又要提及它,这无疑是在思维活动中做了一个既肯定又否定的过程。所以,把词语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学习违反了课堂学习的逻辑性。很明显,把词语学习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所收到的效果,没有把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所收到的效果好,其原因就在于它违反了课堂学习的科学原理。

二、词语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有其现实意义

1.学生易于接受前文的分析表明,这一学法降低了课堂上学习的难度,因此是可以被采用的。调查发现,把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比把词语的学习放在导入新课之后进行要易于理解和接受。这说明,采用这一学法有优越性。

2.这一学法可以节约课堂学习时间,加快学习进度由于这一学法学生易于接受,故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而且,实践证明,把词语的学习从课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对一般课文中词语的学习要用10分钟左右,多则要用15分钟。而采用“把词语的学习贯穿在对课文的分析过程中进行”的学法,则一般只需5分钟即可,多则8分钟左右。加之这一学法不需教师在课后设巩固环节———学生听写词语。因此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可见,这一学法是值得采用的。

高中语文语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前言:

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工作也逐渐在学校教育中显现其重要作用,成为高中生素质教育工作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加强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足以证明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德育工作,承担重要责任。因此,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落实德育工作:

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工具就是语文学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是最关键的步骤。在高校语文课程设置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开展的,将德育工作地位提升到与知识能力培养同等地位,突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另外语文课程新标准还提出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不能把它当作是附加任务,要潜移默化的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间接的说明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也应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德育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共同发展[1]。

1.2是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足以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要将知识文化传授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有效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扬,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育人和教学的有机结合。

1.3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

现代的语文教科书中,有着文质兼美的特点,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其中有对信念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手足之谊和赤子之心;有会心的喜悦和开怀的笑等等,这些优秀内容为教师的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欣赏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们陶冶情操,也促进了语文学科发挥自身的文化魅力[2]。

2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2.1通过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找出教材中德育素材,设计德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最佳渗透方式,发挥这些素材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其感悟和认知。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对学生直接进行德育教学。通过这种德育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3]。

2.2通过作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单靠课文内容的渗透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作文教学,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具有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育学生从生活之中的小事做起,透过那些小事看到其本质意义,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悟,从思想层面进行升华。

2.3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场所就是课堂教学,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认清两者关系,不能混淆两者教育地位。在语文课文讲解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文化熏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4]。

2.4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的限制,紧靠课堂教学是达不到德育的最佳效果的,因此我们对课堂以外的活动加以充分利用,配合德育教学的开展,例如举办作文和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课程设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实现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此外教师要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选用最加渗透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索朗次仁.德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5,04:190.

[2]刘吉花.试论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5,01:115.

[3]袁竹霞.随文潜入心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