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声乐课教学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精选

高中声乐课教学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高中外语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收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Theteachercanhelp,adviseandteach;butonlythelearnercanlearn.”(Johnson&Morrow1981:63)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识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换句话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

二、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英语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

(1)导读(Pre-reading)

“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的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导读语言设计。通过warm-upactivities扫除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但有些生词词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了准备。例如SEFCB3ALesson26,我利用视频转换仪展示了两张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吴哥窑的彩图,设计导语如下:

T:Lookatthesetwopicturepictures,please!Whatshowsusinit?

Ss:Atemple./Anoldcity./AngkorWat.

T:Doyouknowwhereitlies?Pleasepointitoutinyourmaps.

Ss:InNorthwestCambodia.

T: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pictures?

Ss:Theyaretakenatdifferenttime.Oneistakeninthemorning.Wecanseeablueskyandeverythinginthepictureisclear-----thegreystonetower.thetreesandthegrassland.Therearereflectionsinthewater.Theothermaybetakenaftersunset.Theskyturnspink.Thegreystonetowerstakeonagoldencolour.It’squietandbeautiful.

T:wonderful!ButwhatwasAngkorWatlikeinthepast?WhathasbeendonetoAngkor?Andwhataresomeoftheproblems?I’msureyou’llgettheanswerafterreadingit.

通过对话不仅使学生了解了AngkorWat的地理位置概况,也从彩图中领略到AngkorWat优美、恬静的景色。

(2)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的阅读(Skimmingand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义。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SEFCB3ALesson26

①AngkorWat,atempleinCambodia,wasdestroyedinthewartime(T)

②Onthedayoftheauthor’svisit,thetemplewasbeingcleaned,repairedandrebuilt.(T)

③Allthemembersoftheteamworkedveryhardandtheworkwentonsmoothly.(F)

例如SEFCB3ALesson34

What’sthemainideaofeachparagraph?

(3)细读(Intensive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叫过的生词和习惯用于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细读AngkorWat之后涉及的一道题中。

WhendidtheoldcityofAngkorWatbegintobuild?

A.Before831B.after831

C.In831D.It’snottoldinthetext.

正确答案应选A。而选A向的同学仅9.4%选C的占75%。当提醒学生在注意原文中的句子“Theyhavebeenbuiltoveraperiodofsixcenturiesupuntil1431.”时,学生才恍然大悟。教师乘机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在下结论。

(4)复读(Re-readingactivity)

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接口或作者评价,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制试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AngkorWat阅读后,我设计以下问题:

①DrawapictureoftheoldAngkorWatandapictureofabusyworkingscene,thendescribethem.

②ComparedwithShaoLinTempleandLinYingTemple,whathasbeendonetoprotectthem?

③Whatshouldmedoandwhatshouldn’tmedowhilevisitingthetemples?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听说

Bolinger&Sear在“Aspectsoflanguage”一书(1981.2)中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和交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说不出。因此,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活动深化对语言的理解,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活动,把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1)单人或双人活动(IndividualorPairwork)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一人或两人一组的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可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例如:What’sthemainideaofthetext?

2)小组讨论与复述(Discussion&Retelling)

高中阅读材料中,有些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线的数字词开展讨论并造句。有些内容围绕阅读课文话题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orQuestion。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弄清楚学生对有关话题了解的程度,学生也有机会彼此有目的地交谈。自由讨论会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兴趣,还会猜测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使用英语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上他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例如:在学完SEFCB3AUnit5Advertising一文后,我挑选了不同类型的广告,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他们喜欢的广告,让他们讨论。他们或是说广告词,或是将广告的创意。其中一个小组的一位同学做了一则汽车广告。汽车的周围被菊黄色的向日葵包围,色泽艳丽,这位同学联想到梵高——世界著名画家。“Wherethereisamountain,thereisaroad;wherethereisaroad,thereisthecar.Thosewholikesthesun-flowersofcourselikesVanGogh,andthecaraswell.”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在谈话中,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构思、畅所欲言,不仅使思想更开阔,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Writing)

“公务员之家有”版权所

写作能力是语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现。英语界的老前辈——北京大学的李赋宁先生曾多次强调:“Everycourseisawritingcourse.”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写”时就是信息的反馈于提取。“写”要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提炼,只有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信息输出才成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is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所以说,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篇的写作,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态势下,高校声乐教学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声乐”本是一门实践多于理论的课程,而现如今培养出的声乐学生却多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本文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怎样设置声乐表演课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课程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校声乐专业,无外乎声乐教育与声乐表演两个专业,虽然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性,但是受目前已知就业面的限制,使得两个专业的实际界限模糊化。大部分声乐专业的学生从事于教育行业。但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表演行业,上台演出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迫在眉睫。新课改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出一批批音乐专业人才,为各文艺团体,特别是素质教育贡献了力量,增添了活力。一方面,高校声乐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日趋严格,并革新教育理念,丰富了教学手段等。使得高校声乐的教学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素养从整体上较之有了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强烈,涌于参加社会活动。但是,在这欣欣向荣的态势下,也涌现出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问题

现今普通高校首先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专业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但就实际执行方面,三类大学的培养目标界限模糊。且由于现今社会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处于传统社会阶段,主要是教师行业和演出行业,没有与互联网社会接轨,导致学生就业面窄,所以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根本就无甚区别。

2.课程设置问题

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以声乐课为主,开设钢琴、形体、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合唱指挥等课程,缺乏声乐实践课程的设置,各课程之间松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教学模式问题

声乐是一门实践类课程,不管是“一对一”教学还是“一对多”教学,教师一味地只注重于解决学生的声音技巧问题,这样做确实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声音,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而这一味地只追求声音技术的训练,却严重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表演的训练,导致多数学生唱歌苍白、无趣、毫无舞台实践经验。

二、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相信所有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课下的学生活泼、生动、言语自信有趣,而一旦站上舞台就手足无措,面容局促不安,上课老师的要求已然了无踪迹,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培养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实属迫在眉睫。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声乐表演不只包括声音的艺术,还包括表演的艺术,让学生关注并培养的不仅仅是声音,还包括:文化修养的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各种声乐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合唱等)的深入了解与学习、舞台设计与布置的涉及等,这样使得学生能从整体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而灵活、全面的知识体系,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学习,我始终坚信大学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传统、基础教育的“教师授与学生受”的关系中,现在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教师的知识体系都不可能覆盖该学科所有信息,所以对于知识的传承与提升,应该由“教师的授”为主,兼有之与学生合作运用互联网高科技共同探索,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让学生不仅能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演绎行业,或者说从事别的行业,总摆脱不了“舞台”这个即使人向往,又使人胆怯的“魔咒”,而舞台实践经验的缺乏,又使学生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而高校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加上各种声乐比赛、音乐会、三下乡活动及各种社会演出等舞台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个性,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演唱技巧与风格能符合时代潮流,并引领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怎样设置高校声乐表演课程

(一)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舞台表演能力

在这一阶段,要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解放天性,勇于表现自己。学生在舞台上手足无措,面容呆板,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根本就不知道在演唱时,眼睛应该看哪儿,具体用什么形体动作来表现。教师应该对症下药,首先对此症结进行解决。面部表情的训练:每个曲目都有情感基调,在歌剧中每个角色都有感情情绪的转换,首先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传达。艺术源于生活,人是情绪的动物,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事情,能相应的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绪,这是我们需要收集的表演元素之一,使之升华至艺术的境界,在舞台表演中加入运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作用在表演中也不容忽视,通常眼神的动作有“近看、远看、定神、放神”等,要做到“心中所想,眼中有所示”,把观众引入表演的情境中来。形体动作的训练:普通高校基本都会开设形体课程,在教学中,声乐教研室与舞蹈教研室同时探讨,把形体课程内容与表演课程相衔接,更好地为舞台表演活动。首先形体姿态,站姿要积极、优雅、大方,显示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手臂动作训练有引、定、开、合等,每一种手势都有其相对表情的意思,走步指在舞台上的移动,有加强歌曲曲意的作用,显得更加生动、更贴近观众,注意舞台上的走步也要大方、自然符合歌曲需要。

(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歌曲处理的能力

古今中外的经典声乐作品数不胜数,而每个作品的风格、形式、体裁等都不尽相同。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音色、演唱程度等多方面来选择作品,而学生在演绎中,不能仅仅把谱面要求唱出来,而应该深入地了解曲目的创作背、作者创作意图、曲目的风格、表达的人物、营造的意境、歌词的含义等。

(三)实践训练,为声乐表演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要实现课堂与表演的“无缝连接”,学校必须重视表演实践平台的搭建,可从教学实践、校园艺术实践、社会艺术实践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实践平台。教学实践:也可称为专业实践,包括:声乐考试、个人音乐会、师生音乐会、实践音乐会、声乐大师班、声乐比赛等形式。专业教师可就其实践提出指导建议,并对学生的实践列入学分制,专业实践可以清晰的让学生发现演出中的不足,积累丰富的专业演唱经验,有利于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校园艺术实践:包括:校园歌手大赛、合唱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在这类艺术实践中,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作为参与者,参加实践,也可作为非专业选手的教练,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指导,拓宽学生的实践范围,促使专业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艺术实践:包括:三下乡、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活动、商演等形式,观众由学生变成社会各阶层人士,需要在表演实践中,根据观众的层次与需求,灵活运用各类作品的能力,可以让专业演唱与社会接轨,了解各阶层观众的欣赏需要,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

四、结语

现今社会处于飞速腾飞的阶段,知识的更替速度日新月异,而舞台表演是检验演唱者声乐技能的实践平台,是演唱者综合素质的表现。笔者希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尽快改变现今局面,真正把声乐表演课程落到实处,抓好学校学习的时光,为声乐学习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危瑛.论声乐课堂与舞台表演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

[2]李秀华,蔡玲.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构想——声乐表演课程设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在毕业前拥有带领幼儿园班级学生的能力,还需要较好地掌握专业课程内容。现阶段声乐集体课教学效率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源差,专业基础薄弱。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是在考试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要求后,才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中职学校和专业也缺乏正确的认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而初中阶段的知识难度有所增加,物理、化学等科目也会让学生间的层次拉大,部分学生在形成厌学心理后,不能对学习持重视态度。中职学校与高中的班级设置有所区别,每个班级明确了学生的对应专业。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有较大的区别,学生若缺乏对专业的正确认识,自身职业观也不易树立,不但会降低学习效率,在毕业前的收获也将十分有限。学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给出自己的见解时,良好的学习素养会让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不存在障碍。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也将使自己充满自信地面对校园生活。在家庭因素和学生成长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虽然多年来中职学校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听课能力的欠缺而给教学带来的难度,但学生薄弱的知识基础难以胜任中职学校学习期间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合理规划。

(二)教师长期采用集体教学形式,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一般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偏向照顾中上游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成绩低的学生相比,中上游学生能够及时跟进教师的教学进度,并能根据教师在课上的授课内容保持良好的互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但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理解教师的工作,才可能转变其学习态度。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普遍缺乏良好的素养,且部分学生个性突出,当教师在课上提出教学观点后,学生不但难以听从教师要求,甚至还会出现对教师言行不理解的现象,进而拖慢教学进度,让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学生不但不理解教师为其准备授课内容的良苦用心,还可能不听从教师的要求,甚至影响课堂秩序,这也会让认真听课的学生失去听课兴趣,为此,教师还需要考虑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不但有各异的性格,其言行举止也有较大区别,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并利用分层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等不同方式,有效解决以往课堂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声乐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审美能力。幼教工作涉及给幼儿播放音乐和与幼儿互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拥有基本乐感和对歌曲节奏的把握能力,才可能带领幼儿班级学生展开教学工作。

(三)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视唱练耳教学是声乐教学的基本环节,不但对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帮助,也能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练习中了解自身在演唱技巧上的缺点,进而弥补不足,提高演唱能力。而现阶段多数中职课程是偏理论轻实践的,缺乏有效的实践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期间,不但要对自身演唱提高过程有清晰的规划,还需要设置执行性强的学习目标,以督促学生始终朝设置目标而努力。学生的规划能力十分有限,整个过程还需教师的统一性督促,如此方可让学生重视声乐教学。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练习,若学生从小拥有较高天赋也可进一步提升演唱水平。由于部分学生对某一事物的专注程度有限,导致其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遍没有养成重视音乐课的习惯,这些都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声乐课程教师在课上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老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也会在学习期间产生乏味感。虽然教师也在教学中探讨使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导致教学现状难以得到有效改观。由于教学时长有限和教学实践课时安排较少,声乐课程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学生在完成学习内容后,声乐技巧的提升并不明显。学生不能在课后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平时生活中也缺少演唱歌曲的兴趣,这让声乐教学逐渐陷入僵化模式。

二、提升声乐集体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扩大招生力度,提高生源质量。中职学校招生时吸引比现有学生层次更高的生源,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虑到部分达到民办高中或偏远高中录取分数线而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中职学校只有在招生宣传上加大力度,才有可能让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声乐专业。根据本地初中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特点,结合本校的育人要求,推出更具有招生竞争力的制度,有效提升生源质量。现阶段,中职学校仍存在一定的招生缺口,因此,在区域内进行必要的对口学校走访,也能进一步提升招生数量。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确保学生在毕业后高质量就业。为此,在入学初期,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洽谈,推出双师制度,让企业导师走进中职校园,用较高的就业率回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针对部分家庭困难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推出适当减免学费的制度,也能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体现教育公平和全民教育观点,进而增加主动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在招生期间可向目标学生及家长宣传本校的就业优势,让学生踊跃报考。在信息时代下,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等平台推送相关文章,让学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的真实办学情况,可适当使用本校往年的就业情况和特色课程开设情况案例,以达到良好的推广效果。

(二)完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不但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还能让教学体现以实践为本的理念,既符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又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例如在开展某一选段音乐教学课程后,即进行对应的实践环节,会让学生对授课内容形成深刻的记忆。课程体系的优化也让声乐教学过程体现出连贯有序的特点,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还能根据知识遗忘曲线,适当开展对课程的预习和复习教学环节。另外,保证课堂教学灵活生动,也能有效延展学生的演唱技巧。声乐教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充满魅力的,声乐艺术的高雅让很多学生得以在音乐世界里净化心灵,课程也会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拥有带领幼教班级的基本能力。学生乐理知识和乐感的提升,会让学生学习不同音乐选段时拥有独到的见解。分层教学法的使用能确保基础弱的学生不掉队。教师可将授课内容按照难度区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层次,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简单的教学内容即可,对作业的布置安排亦可按照此办法,以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对授课过程持有较强的认同感。启发式教学法一般在教师提出问题时使用,与教师自问自答的板书形式不同,教师在提出对应问题后,给出部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以学生发言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在最后进行陈述性总结,以完成教学内容。

(三)提高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大班化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在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单独演唱训练,为此,可将课程向小班细化的方向改变,将歌曲分为流行、美声、民族等几个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有效性。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举办合唱比赛,让学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完成对整首歌曲的演唱。集体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合唱比赛的举办在让学生彼此形成合作意识的同时,可充分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在学生间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让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专项辅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这不但可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适当转换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充分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适当改变课程考核形式,使其充分匹配教学形式,让实践教学的地位得以凸显。也可在期末开展歌曲选段的当堂演唱考核,教师对学生演唱过程中的音准把握情况和演唱情感进行打分,让课程考核过程趋于合理。让演唱变成学生的爱好,也会让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歌曲演唱技巧的习惯,进而拥有过人的歌曲演唱技能,形成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幼儿音乐教学能力。三、结语结合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情况,声乐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使用创新性教学法将声乐课堂改造为重实践的特色课程,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乐感和演唱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洁.农村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5(9):97.

[2]张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下月刊),2017(8):437.

[3]张英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2013(2):47.

[4]陈梓菲.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说课[J].华夏教师,2016(12):86-87.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4篇

自1956年来,民族声乐迈入音乐课程。随着音乐课程逐步被认知,高校也向民族声乐文化抛出了橄榄枝。高中音乐涵盖了包括政治文化教育、民族音乐理论等多方面内容,但在民族声乐这一块还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还不够重视,传承发扬的力度还不够大,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纯模式化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与图片描述中了解民族文化,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民族音乐发展阻碍多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中生将目光投向分数较低的音乐院校,转投声乐专业。这些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声乐方面的修养,普遍是进入高中之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报考高师音乐专业后才开始接触声乐的,而极少数学生在儿时就开始学习钢琴之类的乐器,为考入音乐院校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差异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相差甚大,为上高校而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也不高,这样的生源,无形中为教师在民族声乐的备课中增添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师民族声乐教育。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难提高

高等声乐课教学主要沿袭小课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教学。但高校培养的不是歌唱家,不可能进行一对一教学模式,只能在大教室内教学。学生了解到的专业知识较少,再加上本身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导致对民族声乐提不起兴趣。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可以轻易了解到很多声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备课应该有新意,抓住学生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将民族声乐植入学生心中。

二、对高师民族声乐发展的建议

(一)教学方式需完善

长久以来,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式无论是民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以意大利美声为基础,一方面说要发扬民族音乐,一方面又潜意识的先学习西方音乐。这样在无形中让学生对西洋音乐如痴如醉的崇尚,对民族音乐却漠然视之,造成传统民歌、戏曲鲜有研究,艺术领域狭窄,民族音乐流失。笔者认为,声乐并不一定要通过硬性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就像一开始学习发声,没有必要一定运用意大利美声。声乐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充分利用人声特征,通过声乐最准确的表达情感,这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二)原汁原味最动人心

民族音乐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歌声背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民族音乐中文化的表现力,在了解民族特征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上,来自西藏的索朗旺姆以一曲“金色的故乡”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位牧羊女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唱出天籁之声,保证了歌曲的原汁原味,让歌曲韵味十足,深受评委喜爱。近年来,民歌比赛已经回归“风格第一,技术第二”的局面,真正的原生态歌唱是不应加上任何修饰的,原汁原味才最能深入人心。就目前高校声乐教学来看,应先总结各地民族音乐的特点,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结合各民族咬字、风格、韵味,进行唱腔上的训练,尽量保持歌曲的原生态特征,这样才能体现出民族声乐长发的科学性。

(三)以文化带动兴趣

高中声乐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声乐教学

一、高中艺考生声乐课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如今,高中声乐特长生、艺考生所具有的专业水平愈来愈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还是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现在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概括出高中艺考生经常面对的几个难题:第一是所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不牢,要勤于练习;第二是如何提高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第三是授课的内容与形式不当,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对于上述难题,我觉得要从基本技巧开始,逐步学习,不仅要讲授相关的音乐技巧,更要注重提升其音乐素养。

二、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策略

(一)做好基础练习

对于高中艺考生而言,声乐入门的培训是最根本和最关键的,这需要教师对学生从初学时开始教导,针对唱歌的状态、唱歌时的呼吸情况、表演动作、神情等进行训练,确保其有好的动作、准确的呼吸、饱满的发声与清楚的谈吐。歌唱的技巧是老师讲课过程中的主线,同时要带有目的地进行发声训练。呼吸在歌唱时极为关键,若是掌握了这一技巧便成功了一半。其中胸腹式呼吸法是最完美、最正确的方式,有些人将之喻为“注射器”,就是说人体内的胸腔与腹腔就好像是“管筒”,横隔膜就好像“活塞”,注射器的原理就是巧妙地运用活塞向外拉得到空气,向内推排除空气。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下面几点:

1.吸气。

使用嘴巴、鼻子垂直向下吸收空气,并吸收到肺的最下面,同时胸部与两个肩膀不要用力,使气在肋骨下边周围张开。因为横膈膜的向下运动使得腹部朝前面和左右扩张,这时小腹要收回去,吸气不应过多,不然易形成压力,从而使歌声僵硬。吸气要适中,这样歌声才动听。

2.呼气。

唱歌使用到气时,要维持呼出气体的状态。横膈膜在呼出气体时仍要维持之前的状态,并缓慢放松,做到有节制地呼出气体,而气息要和歌声一同出来,以免气息独自呼出发出杂音。

3.支点。

横膈膜是一种吸气肌肉,而小腹是一种呼气肌肉,每当横膈膜下沉调控气时,小腹会有一种反作用力。经常讲的“三腔共振”,就是指气经过胸腔、鼻腔以及口腔形成共同振动,歌声才会发出来,与此同时腰与小腹要支住气息,并在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中保持放松。若是同学们的气息不足可用一口气尽可能哼唱,多次练习后会有所改善。若是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技巧,我们的歌唱声就会洪亮而好听,错落有致。在平时的培训中打开喉咙很重要,它会影响歌唱得好听与否,喉咙其实就是输送声音的渠道,还是气息呼出的出口,若是嗓子没打开,则很难唱好歌。通常说的打开喉咙就是说保持喉头在一定的地方,口盖向上聚拢形成拱形,舌根不蜷缩地放在牙后,将牙关打开,下巴稍微向后拉,此时喉咙是出于张开状态的。大家能使用“打哈欠”来训练,由于打哈欠能使口腔张开、口盖上扬,这样出来的歌声必定是悦耳动听的。唱一定的曲目来进行练声十分关键,而所选择的歌曲也会因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选择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声乐作为在高中阶段音乐专业生最关键的科目,同时还是各个艺术类学校在招生考试之中必考的科目,单凭日常的音乐课教学,是不足以满足艺考生对声乐方面的需求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声乐课学习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条件、声部都不一样,每个人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都不一样,这就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去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对教授专业知识、打造专业人才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古今中外一直都在使用,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

(三)科学设置课题思路

1.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

应全面考虑高中艺考生的特点,最开始要学好声乐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地学习难度较高的歌唱形式,在教学中应针对具有不同声音特征和声乐天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不一样的声乐歌曲,从而使得每名学生的演唱实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就是老师与同学们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所有教学方式的总称,教学手段就是在讲课过程中用来传授知识点的各种器材与物理载体。老师不仅要编写课上的教学方案,还要构思课外实践的教学计划,使课上课下相结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同时提升他们操作与创新的本领。大家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歌唱与综合能力的养成,因材施教,这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3.语言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