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学习的理论

自主学习的理论

自主学习的理论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文第1篇

关健词:大学英语教育 大学生 自主学习理论 学习 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理论

1.什么是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现代学习理念,是探索应用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容。1981年,由法国语言学家Holec在其出版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书中提出,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者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的了解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并随时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有理有据的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在得到学习成果进行效果评估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自我监督。

对于自主学习理论,不同的学者有着自己不同的角度思考。Holec认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自然途径获得[1]。一些学者更注重心理层面的关系,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某种心理关系(psychological relation),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2]。而有的学者则看重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就意味着他自己拥有能够这样选择的意愿,并具有为之实践的能力。

2.自主学习理论来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自主学习的理论来源。该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由上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来,之后被数个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完善和发展,并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知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者,要想有新的知识体系建成,需要学习者将自身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并从中发现新的知识,进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体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是施教者的老师,不应该盲目地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找到了人类认知周围世界并进行知识积累和内化的客观规律,自主学习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中对人的自主性有了进一步详尽的阐述,是对人类自由权利更进一步的争取,是对人本主义进一步的升华。[3]

3.我国的自主学习理论

我国关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是在80年代中后期,最初学者们结合中国的具体实情对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大部分学者得出结论是,在我国自主学习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制定学习不同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最后通过自我测试,得出自主学习的结果的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二.大学英语教学为何要注重自主学习

随着网络和其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物质资源开始变得丰富,学生可以从各个渠道获得知识信息,学校教育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这一现状,不断地考验着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当今社会学习的主流,因此,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变得十分必要。

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最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里,运用到很多自主学习理论,作为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教师和和学生的角色和自主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一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全面实践自主学习理论,并做有了一定的成效,为其他的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尤其是作为大学生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普遍实行自主学习模式实在必行。

和其他专业科目不同的是,大学英语是学习一门语言,讲究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想要主动学习的想法,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这门语言的能力。大学英语的教育目的更加明确,是为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由此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语言的学习不能是单词和语法的生搬硬套,而应该是学生自身对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前提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为学生个体自身条件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程度和领悟程度也会相应的不同。而他们之间的各种差异需施教者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缩小甚至是弥补这些差异。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学习过程中,学生很清楚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可以说,倡导学生自主学学英语也是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

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与之相适应的推出一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锻炼。

三.什么会影响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

1.内部条件的制约

从内部条件来说,首先是学习者的动机,如果一开始没有任何学习的动机,那么就失去了最初的学习原动力。作为学习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机能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自身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动机有很多种,如短期或长期的英语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以及本身对大学英语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进行长期有效率的自主学习,动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动机将直接自主学习的结果。

有了动机还不够,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一种对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学习者一般会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学习的责任和自身的能力,通过坚定积极的学习态度,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因此,只有对自身负责,坚持不懈的自我学习,才能从中取得成功。

2.外部条件的影响

有了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对自己学习作出承担还不够,因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是自主学习者的促进者、咨询者与信息资源。[4]

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除了起到监督的作用,教师还会起到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提供学习资料传授好的学习方等作用,通过引导和监督,让学生拜托依赖性学习方式,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当然除了老师还有更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基本的硬件条件。如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具体的教学资源。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查找到最合适的材料,定下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任务,才有自主学习的基础。

四.如何自主学习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1.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自主,首先就是要从学习者自身入手,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不应该盲目的生搬硬套地教学生学习,甚至替学生学习。而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要想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首当其冲的就是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学生的惰性思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一视同仁,因为不同的学生自身的学习条件有差异,因此区别对待是最好的方法。面对学习兴趣大能力强的的学生,要一直鼓励。而能力较弱兴趣也不大的学生,应该采用鼓励的方式去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适当运用榜样激励的方法有时候会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5]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内在动机,最后,同学之间的鼓励有时候甚至比老师的鼓励力量更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光有自我学习意识,没有行动力就如同是没有子弹的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变得很重要。

在大学英语教育时,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在自身完备的一套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引进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倡导提前学习、讨论式学习、小组式学习和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转换角色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安排,给学生多些自我思考的时间,提高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后,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其自学的执行力,使学生养成自主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当然也不能放任学生随心所欲的学习,应该在保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尽到应尽的义务的基础上,再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学习兴趣和方法的机会。让他们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理论是一种注重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理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育继续培养这样的能力,这对学生个体发展和我国现代教育的发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把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从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从教师做起,重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为大学英语的学习营造好的氛围,使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健珂.独立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调查研究[J].英语语言2012

[2]Littl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J].London:CTLT,1990.

[3]闫爱静.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J].教学理论,2013(8)

[4]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原理与策略[J].科技信息,2010(36)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文第2篇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初中学生读书能力很差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阅读一段教材不知道叙述的是什么;其二是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在书中找知识点,不知道哪句话是正确答案。可见,我们学生连读书能力都没有,谈何创新能力呢?培养学生学会读书是第一步,也是关键。具体做法是:

每节地理课前我会将地理自主学习卡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照自主卡,先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对照预习题纲,阅读课本内容在书中找到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我把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前后排为一组。在学生自主完成预习题纲之后,我会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预习题纲部分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等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我会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并评选出最优小组和最差小组。这样,每个组的每个成员都认真讨论,生怕给自己组丢脸。例如初二地理《黄土高原》一节讲到,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我就问学生,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我让同学们分组相互讨论,找出措施,同学们讨论气氛热烈,纷纷踊跃发言,提出了好多有效的措施。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能力培养的二次飞跃。

三、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探究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传授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现代科技联系起来,是促进学生发掘潜能,开拓新知,激发探究能力的重要源泉。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文第3篇

新课程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有西方学者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1]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不应该是被灌输和随意塑造的过程,而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积极地从教学环境中和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立知识结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应以教材为载体,从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要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就要做到以下五点:

1.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探求结论的最好动力。

有时教师向学生阐明了某些内容的重要性,但学生们却依然无动于衷,这时就要设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主动学习,找出答案就容易了。

2.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应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信心,积极地参与学习。

研究证明,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能胜任学习的话,即便他们实际上能够学好,他们也可能会失败甚至放弃掌握课业的努力。因此,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必定失败的话,即便学习内容是有趣的,与其密切相关的,仍然无法保证他们自主地投入其中。这就说明,教师不仅要努力使学习任务富有趣味,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2]同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特别是对学困生提供额外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减轻压力。

3.要指导学生设定好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特别是个别的学习规划、目标的设定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把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而非成绩的比较上,这更能促使学生努力。

在学习新知识时,指导学生制定预习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再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反馈,掌握知识的获取情况。在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时,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各章知识网络,找出重点和有针对性的难点、薄弱环节,思考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自己出题,进行反馈。

4.要以建设性、富有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翔实的反馈,这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推动力。

及时的肯定、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结果上出现偏差,教师也应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改正不足,而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指责、批评。

5.提问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从提问这一教学环节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要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乐于接受;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深湛,值得品味、值得探究。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中或学生生活中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月相时,除了月相形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日食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日环食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并不是每月都能产生日食现象?“天狗吃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月食现象也并不是每月都有?大潮小潮又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究,其行为是一种自主行为,没有了强迫性、侵略性。让学生能真正体味探究的乐趣,体味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调节课堂节奏,就能使学生长久维持良好的探究思维状态。通过自主的思考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和背记地理知识结论。

二、合作学习及实施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化都大为有益。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同伴关系的质量,而这些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感受到被尊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生直接学习到了学习态度、价值观、技能和各类信息,而这些一般都是不易从成年人那里获得的。[2]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达到相互信任,勇于承担责任,并善于接纳他人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是一个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利用合作学习还可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之间抄袭作业、考试相互帮助作弊等。当学生中出现抄袭、作弊等不良问题时,不要忙于作简单的处罚,而应就势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相互帮助,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伙伴,通过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进行分组研讨、分组实验、外出考察、同伴辅导、组内相互辅导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完成相关的学习、研究任务。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各小组间水平基本一致,但小组成员各有差异,起到互补的作用。[3]编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家庭背景和居住区域等因素,使每一个小组内体现出合理差异,而在全班的各个小组中形成可以比较的小组联合体。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之间的合作,但也应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家长、社会相关人员的合作。教师也可以做学生的同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既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增强教育的力量,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使师生能很好地互动。

三、探究学习及实施

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在探究学习方面,地理学科因其学科内容、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特别是掌握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特点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探究学习可以达到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三个目标。探究学习相当于一次小型的科学研究过程,发现矛盾、捕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所谓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然,我们这里讲的问题是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即课题。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高质量的问题呢?首先要认真对待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平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一定会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还可以从教材中找出应解决的问题。把提供的各种问题汇总起来,找出其中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且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题,再就所选课题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分析、整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结论。在地理探究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方法:观察探究法:如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探寻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变化规律和地理意义。实验探究法:如研究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时,可借助一盆水和一盆砂子做实验;研究酸雨对生物造成的危害时,可仿照酸雨的成分、酸度,制成“酸雨”,观察处于酸雨条件下的植物(一盆花)、动物(鱼)的情况。文献探究法: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获得对地理事物及现象的正确认识,此方法应用极为普遍。调查探究法:如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事物和现象可进行野外观察、调查,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城市、街道的发展情况,布局的变化,人员的组成、迁移情况等。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完成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获得大量的知识,实现个人目标,使学生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者在实施过程中应贯穿为统一的整体,而不能被割裂为互不关联的部分。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拙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学习哲学,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并对学习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和启示。由于成人学习者比青少年儿童拥有更丰富的经验背景和更强的自主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成人自主学习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人学习者要想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必须学会从众多的学习方法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立竿见影;而不得法者,往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成人的自主学习,以期能有助于成人学习者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那么,要想成人的自主学习行之有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有哪些要求呢?

(一)成人学习者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成人自主学习的效果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桑代克曾经指出,影响成人学习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成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其身体状况等因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指学习的动力因素,或称之为学习动力,是激励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心理因素。成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成人的学习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历程,它是推动成人个体参与教育、卷人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因,是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问题情境中寻求答案是兴趣学习的最好动机。学习兴趣不仅是推动学习活动的有利因素,还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学习兴趣,则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而建构的过程,就是承载兴奋点不断延续的过程,而不需要外在事物的强化。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投人有利于保持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保持学习者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促使其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成人学习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结果。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指向和对学习活动结果的期望,这种指向和期望是学习者维持、调节自我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者能否自主、深人地投人到其经常性的、习惯性的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指向学习的效益和质量,指向成人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事实的理性接近是通过另一个求知的过程完成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主体要主动完成的意义建构。学习主体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习者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对象,制订学习进度,研究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问题。成人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会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成人学习者要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者要自己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不是不动脑筋地被动接受,学习是对各种知识经验的整合,而不是零散地、毫无联系地将知识印人自己的头脑中。为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习者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展和改进学习策略,建立有效的思维模式,创造性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可见,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善于提出问题,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针对性和目的性极强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带着问题去求知,所以学习起来不但会对自己所关心问题的内容特别留意,而且会特意去寻觅与那些问题有关的书籍和材料,从而加快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特别适合成人学习者。

(四)成人学习者要创设有利的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情境,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创设情境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东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成人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即学习的氛围。成人学习者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善于从大众宣传媒介、教育部门、社会团体、自学组织和辅导机构等得到广泛及时的帮助,充分挖掘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等各项文化事业资源中的学习资源。成人学习者也要针对自身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中的具体困难,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力所能及的条件,积极寻求教学资源,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同时,成人学习者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努力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成人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

合作是指人们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所谓合作学习,即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达到共享性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由于每个人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参与知识建构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世界的理解差异很大。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都有值得赞赏的一面,但也有不足和缺陷,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可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我们成人学习者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

(六)成人学习者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由于各自经验背景的不同,对知识建构的意义不同。因而,学习者要不断监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距离,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要不断反思学习,审视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建构意义中是否符合逻辑,学习者应开展多样的自评活动。

自主学习的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上个世纪80年代初, 著名学者Holec首先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了“能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这一概念。随后我国学者也开始对“自主学习”这一新兴理念展开探讨,“自主学习”在外语教学中也不断被提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观点也越来越为专家与学者们所接收,关于自主学习的探讨和研究也逐渐成为我国外语教学及研究中的热点。

一、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和英语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和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现代化的中国和国际社会交流越来越频繁,使用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成为了一个每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作为肩负着信息交流使命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同时,《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分别对大学生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技能、转变英语思维和分析英语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不是凭空获得,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多次实践。学生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践并掌握《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所要求的能力、完成现代英语教育提出的目标。

2.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和不足要求学生培养和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的英语语言教学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机械的完成作业,尽管在教授知识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也显现出来巨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考评方式单一等多个方面,严重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另外,学生英语学习压力大、内容多,知识点零碎,学生没有时间反思学习过程,系统的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导致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加之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英语语言学习效果较差。

要想有效改变高校英语语言教育现状,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英语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和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培养和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语言学习既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又是了解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的过程。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时,内容和材料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可从现实中各种原版素材中入手,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欧美社会文化,而不应将学习的提高寄希望于靠课堂上短短的几个小时。学生只有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的选择英语学习内容,有效地计划、监控、评估英语的学习过程,不断进行英语的自主学习,才能够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能力受到学习者年龄、性别、态度、认知风格等很多因素的制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于其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对待学生应注重个性化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内容、进度等,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首先要掌握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立刻吸引了各界的关注,也成了教育界和外语理论界争论的中心。该理论包括以下三项主要内容。

1.语言输入理论

按照克拉申的理论,人类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持续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习时,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比学习者当下的语言实际水平略高。假设学习者当下的语言实际水平为“i”,则学习者语言学习材料难度的合理设置应该为“i+1"。即外界语言输入的难度不能大幅度超出语言学习者掌握的现有语言水平,如 ”i+2",也不能等同于学习者掌握的现有语言水平,如“i+0 "。只有语言输入难度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即“i+1 ",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作用。

2.情感过滤理论

按照克拉申的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语言输入并不等于语言吸收和语言掌握。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还包括学习者的动机、焦虑、自信心等心理因素以及情感变量等。情感可以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作用,能对语言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起控制作用。克拉申情感过滤理论认为:可理解性入和情感过滤起反作用,情感过滤强时,语言可吸收的就小;情感过滤弱时,语言可吸收的就大。

3.语言输出理论

按照克拉申的理论和swain在1986年提出的语言输出理论,语言输出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己习得掌握的语言基础上进行练习,不断产出可理解输出,使语言学习者口语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流畅沟通的目的。因此,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调整所接受的语言输入、主动运用语言技能进行交际并抓住尽可能的机会主动进行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出。

三、英语语言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按照英语自主学习的要求,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认为,英语学习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坚定的信念,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必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考上大学之后英语就没有用处的观点,缺乏明确的英语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因而,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宣传英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积极创造强调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氛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基本途径加以实践。

1.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及帮助者,适时点拨,多启善导。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的假设,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水平并将其作为语言输入的依据,教学内容应超出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水平并保证大部分能被学生理解。不懂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前或课后加以理解,必要时可通过翻转课堂加以实现;课堂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些分组讨论的课题,鼓励学生通过主动研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知我授课,培养其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团队合作、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的假设,情感可以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作用。消极的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入起很强的过滤作用,积极的学习者能获得更多的有效输入。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作用,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信息反馈,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进行适当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课堂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4.注重新型在线学习方式,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已经被颠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线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要着手开发课外英语活动环境,联合学校团委和各个社团组织,建立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开展各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大赛、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语音大赛、英语读书报告会、英语话剧表演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 昆,俞理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理与实践, 2012(2): 1.

[2]刘瑞玲.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教学发展研究杂志,2010(2).

[3]张娜.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1(7).

[4]刘炜.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J].基础英语教学,2006(8):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