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1篇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 stopher 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首创之后,经哈弗企业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的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全世界的很多地方,被公认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转引自贾利平,喻旭华)

空洞的政治说教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乏味的情绪,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应用案例为依托,并能够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原则,那么会让政治课变得生动而有趣。而所谓“案例”,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则或者一组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讨论、分析材料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案例,不仅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则材料甚至一个话题。比如,以联想企业的发展来谈《公司的经营》,以房价为什么上涨来谈《微观经济学》。当然,这里的“困惑”不是说整节课,只有一个“困惑”,而是以小李的一系列的“困惑”为一组案例为主线,来阐述我国的宗教政策的。

二、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中“困惑”的设计

对于“困惑”的应用,笔者精心选择了案例,所采用的主要以“小李的故事和困惑”作为本节课的经典案例的主要线索包括:母亲去寺庙烧香,小李生病发烧,小李要去寺庙讲无神论,小李的泰国网友借“南博会”要到中国传教,及宗教组织为雅安地震祈福。反思感悟六个故事情节,同一人物但是多例应用,贯穿全课。每一个教学手段的完成都是为了达成目标,每一环节的设计都精心,并且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

笔者把本节课所涉及的我国的宗教政策分别通过小李和母亲,朋友以及网友之间发生的谈话来进行不同的情景创设,提出了小李的六个困惑并加以讨论,从而引出对于宗教和迷信的判断和区别。最后通过雅安地震,通过我国宗教界人士的表现来讲解我国宗教政策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变化,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涨,认真思考,讨论交流,笔者也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意犹未尽的说:“这么快就下课了!”还有的同学说:

“这节课的内容我都会了”……

三、实践小李的“困惑”案例教学后的反思

(一)本堂课的“优点”

1.使宗教问题的整体,有了一个系统性。此节课,由一个典型的案例“小李的困惑”或“情景”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采用了小李的一系列“困惑”做“引子”把宗教问题的基本内涵、实质、作用、宗教政策都讲解给学生。

2.体现“三贴近”的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就要求政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在本节课“我国的宗教政策”体现的就是新课程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情况。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在“一例到底”讲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时采用的是通过情景,让学生学会应用探究,讨论方式来参与课堂。从而实现了课堂的师生互动,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而非被动的接受和“听课”。

(二)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不能深入全面的分析宗教的实际作用。由于我国的地域情况分布复杂,学生们并不能都体会并看到周围的宗教现象。宗教的信息量往往来源于新闻媒体的居多。用“小李的困惑”在理解宗教政策上,不能做到深入诠释宗教问题,显得有些浅显了。

2.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影响也是深远和持久的,由于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体验较少的缘故,本节中关于宗教与迷信的区别还没有深入细致的再进行讨论。

3.容易“喧宾夺主”。在“我国的宗教政策”这一框题中,学生往往会被生动的一连串的故事所吸引,而往往忽视了或者说没有对故事之后的宗教政策留下印象,从而会造成学生记住了故事,而没有消化和吸收本质。

四、实践小李的“困惑”教学设计后的启示

1.要求注意备课的典型性。如果现成材料中没有与某个知识点对应信息,就应该通过查找背景资料对原素材进行充实、完善,如果仍然没有就需要寻找辅助材料了。但是,如果备选素材中缺乏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信息,就要大胆舍弃,另寻其他了。

2.坚持集体备课,优化集体智慧。由于是“案例”,老师们在备课上就要额外的花很多时间。如果能够大家坚持集体备课的话就可以集思广益,充分挖掘集体的智慧。也才能让整个科目队伍的老师共同成长和发展。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教学 困惑现象 破解方法

伴随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实施,许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究教学的改革之路,课堂教学手段、方式的不断更新,以“探究性”教学为引导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探究性”教学能收获多少呢?笔者发现不少所谓的“探究教学”仅仅是一个花架子,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成效。

一、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

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及与同仁的探讨,发现高中生物探究教学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探究教学无层次

不少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知识点的层次感展现出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有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点,有一部分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而探究教学应该应用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或教学需要,将探究教学广泛应用于所有的知识点的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点也运用探究教学的方式加以渗透,就显得探究教学无层次可言。

2.探究教学无趣味

所谓探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学掌握学习方法。这个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难题,产生畏难情绪,因为这种主观上的因素导致对探究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不少教师并没有发觉这一点,导致探究教学无趣味可言。

3.探究教学无价值

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探究而探究”的错误理念。比如,针对一些实验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就可以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而如果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很可能会手忙脚乱。所以有些探究教学无价值可言,反而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到位。

4.探究教学无收获

有的教师很困惑,为什么探究教学开展了这么久,而学生依旧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甚至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这就说明针对探究教学,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梳理、总结,在某些具体方法的引导上,还出现了错误。探究教学无法收获成效,探究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谈。

二、破解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困惑的几种方法

综合上述困惑,笔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高中生物的学科角度出发,认为破解上述困惑,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探究兴趣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也就是说,人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跟随着教师所引导的思路进行探究,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具备探究兴趣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入比较重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让课堂内容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

比如,分析生物食物网的知识点时,笔者融入了一个有趣的食物链,以引导学生探究(见图1)。笔者开始引导学生:这幅图是关于某个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简图。假设有人在小岛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在跟踪调查这个生态系统时,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2),而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较小。

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图中的变化去探究,比如沙氏变色蜥处于第几个营养等级?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沙氏变色蜥与卷尾鬣蜥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通过类似的探究方式,学生对这样故事性的生物题目有了一定的兴趣,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通过这样的探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理念。

2.引入小组合作

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也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所谓“扬长避短”,笔者常想,学生之间如果能够优势互补就好了,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博采众长。而在小组合作中融入探究教学,无疑使“博采众长”的想法成为现实。特别是针对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小组合作产生的成效很明显。

一般来说,笔者会在班级讨论的时候,融入小组合作模式。比如,针对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见图3),学生们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要求学生从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中探究,看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们纷纷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有的小组提到“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有的小组提到“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有的小组提到“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有的小组提到“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系统的分解者”……针对他们五花八门的总结,笔者随后又让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探讨,看看大家的观点是否都准确。很显然,一个学生小组提到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是错误的,因为在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沼液和沼渣可以实现能源的多级利用,提升该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但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属于该系统中的分解者,所以不可能加以循环利用。

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切不可一味旁观,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合作课堂的串联者。在类似的讨论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探讨了解别人的思维和探究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博采众长,也教会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3.融入信息技术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子白板融入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具体的探究教学中,为探究教学“锦上添花”,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发挥多媒体在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吸引学生的眼球、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在教学中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由于实验课堂时间、空间、设备、材料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开展探究学习。比如,通过动态的画面了解DNA粗提取的全过程,分成几个步骤,需要哪些材料,学生一边看一边用笔记录下来,针对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探究DNA检测的多种数据和结果(如下表)。

4.发挥教师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一点经常被很多教师忽略。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教师上课有意思,很喜欢上某教师的课。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很多遍,其实说到底就是教师个人魅力发挥的积极作用。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微课 特点 意义 应用 问题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19-02

1 微课的特点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微课在中学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微课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本质特征;教学活动短、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资源容量小、教学主题小;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的能力。微课的特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它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第三,它有助于W生个性差异化学习。微课的出现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传统课堂中学生一旦错过了教师的重难点、疑点的讲解,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而微课为学生课后的复习及疑难点的再学习提供了机会,可以照顾到正规课堂中误课的学生,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对学困生而言,简要而清晰的微课讲解可以帮助排除课堂上的知识盲点。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同时,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2 信息技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 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所掀起的教学改革狂潮更多来自翻转课堂。传统课堂是在课堂内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布置作业、课堂外练习为主的先教后练的模式,相比之下,翻转课堂则是以课外自主学习、提出困惑、课内展示交流、协作探究为环节的先学后练的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使用微课资源自主学习,可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找出自己的困惑所在。

2.2 课中突破重难点,答疑解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自主学习阶段提出的困惑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引导。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回顾微课,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播放微课视频引导操作,辅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答案。这样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质疑能力和操作能力。当然,微课资源并非仅用于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课资源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知识点,这对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2.3 课后复习巩固,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1)微课提供了复习巩固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错过了教师的讲解就很难掌握知识点,而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再次复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2)微课不仅仅能帮助复习,还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拓宽知识面的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教师安排的微课,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上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的问题。

3 信息技术微课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微课设计应形式与内容兼顾

学生的特点注重微课视频形式的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满足其视觉和心理愉悦。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积极主动构建新知,教师注意自己的语言方式和任务单的分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3.2 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从微课走向微课程,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缺点,短小精悍既是微课的优点,也是其短板。有时一个主题内容很难在5-10分钟内完成,因此,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将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从微课走向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微课开发与应用计划,突出实用性

信息技术微课是技术教学的辅助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用,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发应用,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开发应用,突出实用性。其选题是关键,聚焦学科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

3.4 课堂学习与微课预习紧密结合,及时反馈,注重实效性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4 信息技术微课在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4.1 微课要有适当的练习

练习要围绕着本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问题设计要恰当,切中要害。通过练习来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思考,巩固学生基础。

4.2 重视小结

微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精炼的小结是内容的重要归纳。好的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3 可以扩展学习内容

在学习结束后,可以围绕与本微课相关的学习内容链接都放在视频上,方便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4.4 应用有度,避免变辅为主

(1)微课作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视频,有一个巨大的不足――缺少师生互动。

(2)教师还应就教材出现但又不适宜制作微课的其他学习内容进行教学,不应过度使用微课。

4.5 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很多广告让人过目不忘,是因为制作者设计巧妙,很好地抓住了观众心理。信息技术要提高微课制作水平,可从广告、电影、电视等媒体中借鉴,通过模仿与创新,制作出学生乐意接受的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4篇

在高中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出现了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怎么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处理等困惑。为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中新课改困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89

面对高中新课改的全面铺开,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们在校内外听了不少的公开课,示范者中有资深的高级教师,有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还有初出茅庐的教学新秀。从这些课中,笔者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一、问题与困惑――所遇到的困惑,也许也是广大一线教师遇到的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呈现勃勃生机。但同时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困惑。

困惑1: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探究,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交流,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当中十分常见了,我们是不是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困惑2:“赏识教育”与“批评教育”怎么处理

现在的课堂教学“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现在我们去听公开课,满耳都是教师对学生廉价的表扬和鼓励,“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你回答得最好”,即使学生可能只回答了一个非常基础并且完全应该掌握的问题。这些泛滥的表扬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

困惑3: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处理

有的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1/2或1/3,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上台,老师下台”,“学生在台上,老师在幕后”。例如我们组的一个教师在上组内公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并提问题,而她自己一直都没有出声,也没有引导,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回来评课时,大多教师都对这一做法持否定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会产生以上困惑?怎样走出这些困惑?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入思考。

客观而论,新课改的确给我们高中每一位教师都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预防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只要实事求是,注重形式而又不囿于形式,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稳步提高,学生也会随着课改的东风得到长足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政治业务学习

利用每周三早上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围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组织讨论,明确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如对经济生活中的内容标准,我们组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把整个学期的计划给定出来,哪个教师负责哪个版块,在开学时候就分好工,提前备课,所以我们都能按计划完成任务。而且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偏离内容标准,因为它是我们的方向标。

(二)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力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认真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坚持相互听课制度,组织开展年轻教师授课竞赛,坚持相互学习,基本每周都安排一节公开课,以保证教育教学扎实高效,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每周三早上都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等交流,这是我们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通过每周交流反馈,做到信息畅通,动态管理。基本上我们都能做到掌握上周情况,并制定下周的主要工作,而且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所以有什么问题我们都能及时解决。

2.安排和落实本学期的公开课、专题研讨、年轻教师优质课等,认真组织贯彻落实。我们的公开课在开学初就安排好了,每周都安排一节公开课,年轻教师一个学期至少要上两节以上的公开课。另外,我们还有全校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全校的开放课,邀请一些家长和师范学院的老师同学来听课。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里开展的新课程优质课比赛,每个教师都参与,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三)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1.搞好集体备课,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教研活动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交流信息,开启思路,分享成果;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规范内容,协调进度,设计课程。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有规划、有主题、有记录,特别是要讲求实际效果。我们的做法是,由主备人备好,然后我们备课组再一起讨论修改。我们一般都是案和课件,而且进度都统一,然后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上课。我们的教研定点、定人、定内容,规范、系统地开展。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进行讨论,形成了“事事有话题、时时在教研”的浓厚教研氛围。

另外,我们还借鉴很多学校的做法,开展了学案模式,从开学初就把任务分到每个教师手上。学案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面貌,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2.多渠道开展师资培训。

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就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听取了一些区内外专家的讲座,如北京肖川教授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培训;去钦州参加了2013高中新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参加了教育厅在暑假开展的新课程培训会等。还听取了一些一线名师的课,如江苏射阳中学的老师上的一节关于商品的课。平时自觉去做一些高考题,此外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如“新课标下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等。

信息化教学的困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开展;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18-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困惑

我们旬邑职教中心的职业教育经过全体教职工多年的不懈努力,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规模、教育体系、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近三年来来我们学校办学模式的变化等等导致我校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有明显下滑,可以说,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走到今天,正逐步进入保生存、发展难的困境。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如何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形式和办学方向,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我就我们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困惑之一,社会传统的落后观念使大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产生一些偏见,导致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在我们这个落后的地区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上普通高中考大学才是其唯一的出路,职业教育没有前途,坚决反对孩子上职业高中,哪怕是在普通高中没有希望上大学也愿意去那些普通班级就读,其结果要么是中途退学要么是考不上去打工,这就使得本来人口少,生源不多的情况下失去了我们可能仅有的那部分生源;同时,中国人有个观念:“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许多家长不顾及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外面的学校上技校,也减少了部分生源;还有部分家长急功近利让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去打工,我们的生源再一次受到挑战。

困惑之二,职教招生市场混乱,造成职业教育步履艰难。因为咸阳地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招生计划,由此导致各个学校为了自己的生源怪招跌出,采取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招抢夺生源,咸阳的、彬县的、西安的等等技校或者是职业高中都来旬邑抢夺生源;另外,本地的普通高中也在想方设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录取分数线抢夺生源。

困惑之三,种种原因生源素质普遍偏低,使得职业教育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那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学生,在初中一般都是学困生,如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强等等,不论是学习的自觉性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即就是付出更多的精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无疑也在影响我们的招生规模。

在目前的严峻形式下,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应该如何才能够走出困境,开创美好的未来呢?

二、展望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

就在我感到无比的困惑和苦恼之时,我从国家教育部门的诸多信息中又一次看到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从有关资料中获悉:2011年,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2011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亿元,用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耗材补贴等方面。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从2010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实施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示范校建设,以引导地方加大投入,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中职教学改革。中央财政计划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截至目前,已安排82亿元。

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免学费为主,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学金为辅”的助学政策体系。另外,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贴息等方面资助。据统计,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家助学金447.6亿元,中职学校30%的学生享受了国家助学金资助;2009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195.3亿元,中职学校90%的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也曾经谈到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在十报告中,教育部今年将实施新的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帮助更多的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些大政方针就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发展的指南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三、走出自己特色的职教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