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经过十几天的部队基层实习,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武警森林部队来讲,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就更显得重要,这对于森林部队将来的发展有着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实习的中队是武警森林延边支队合龙大队龙井中队,地处龙井市三合镇,与朝鲜隔江相望,三合镇有着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进太平洋的理想通道。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旅游学、景观生态学、森林保护学等基本理论,具有森林游憩资源评价、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基本知识,掌握森林游憩及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的技能,具备森林生态、森林资源保护、游憩资源经营管理、森林游憩市场营销及协调森林游憩与资源关系等能力的专门人才。从上述专业培养目标不难看出,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有林学、森林保护、旅游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并不是数个相关专业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在生态学、林学、旅游学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创建的新学科。因此,森林资源得到真正的保护与满足旅游需求同等重要。武警森林部队的职责主要是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防止和扑救森林火灾。如何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森林防火灭火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与基层部队的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次实习的重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在武警森林基层部队建设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中队环境建设方面的应用

基层部队环境好坏直接关系着官兵的工作和训练状态,关系着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关系着中队的业绩。

在部队环境建设和改进上,就能显示出森保专业的优越性,对大环境下的植被选择,景观效果都有重要作用。就拿龙井中队来说,这里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1.2℃,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34.8℃。年平均降雨量为549.3mm,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所以在选择植被时就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然就会对植被的成活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者在选完树种以后还要考虑景观上的效果。怎么去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视觉观都要值得我们这些学森保专业人去深思的。同时还要考虑季节变化对景观影响,春季要鲜花盛开,可以选择一些当地的金达莱或者部分果树都可以。夏季要显得丛林茂盛,榆树、柳树、等,秋季要在伤感的同时还不能缺乏活力,这就需要想枫树这样的树种来增加活力了,冬季要在单调的白色里有绿色的点缀,我们可以选一些四季长青而且要耐寒的树种,如一些松科植物。

所以,在环境建设上是很值得我们去努力的,只有环境好了,官兵的工作和训练才会更有激情,才能为部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中队农副产品生产的应用

农副产品生产对基层部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可以为部队节省经费、二可以改善伙食。但是在生产上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蔬菜、果树受病,作物生长不正常等,都会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如能提前进行防治就可以减少这样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有这方面专业人才,要是去专门的机构找专家来诊断,勿必会有一些花费。

森保专业在这方面也是有专长的,大学里学习的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防治等都是解决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更帮助部队节省一部分开支,将这些经费用在其他方面也会为基层部队创造更多的业绩。

三、对防火灭火作战的应用

森林防火是一个由测报、阻隔、观察、通讯、运载和航空护林等要素构成的复合式系统,存在于林业这个更大的系统之中。森林防火系统的功能如何,不单单表现在各要素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组成防扑森林火灾系统诸要素间结构的有序性如何。

森林灭火是当森林受到火灾攻击后执行的灭火措施,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达到灭火目的,①隔离可燃物或减少可燃物燃烧气体的释放量,使其低于能够燃烧的下限;②隔离空气或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8%;③降低温度,使燃烧处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森林保护专业可以应用所学的生态学、林火生态管理、气象学等对火灾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分析,尤其是气象学在灭火过程中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也是保障人员安全的一个基本方面,从而达到快速、安全、有效的灭火目的。

四、促进森林部队从单独的防火灭火作战向多方面综合发展

目前森林部队的主要职责是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包括野生动植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队官兵的学历会越来越高,这样就会促进森林部队从单独的防火灭火作战向多方面综合发展。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概述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繁茂,文明兴旺。而自然保护区是森林资源的主要集中地,因此,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森林经营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末期,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1.2 第二阶段

20世纪70~90年代末期,以木材生产和生态建设并举的恢复发展。

1.3 第三阶段

21世纪至当前,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营目标主要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森林产品的提供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通过发展森林产业,拉动当地其他诸如农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价值;通过发展林业实现保护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水源涵养、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效益。

2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长期重造、轻抚育经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就提出了森林工业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为正确处理森林采育关系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在实践中很好的贯彻执行。主要表现在,国家在林业经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人工林的种植,但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与投入不成比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自然循环和环境,引发了诸如森林结构不合理、土地生长能力变差等一系列问题。

2.2 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低,经营措施单一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通过森林经营试点的推广与落实,许多新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森林经营之中,给森林经营带来了一系列的有益之处。但是从当前的需求与目标来看,这点效益还是不够的。我国许多森林经营单位都还能处于一个比较低水平的状态,没有达到现代林业的规模。主要表现在现代林业的要求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立体经营与多层次经营、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

3 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优化措施

3.1 完善森林分类经营体系

从森林的自然属性上来看,每片森林都具有多功能的属性。为了协调解决严格保护和经营利用的矛盾,可以以主导功能来分类,每一类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这就是分类经营。但目前的划分为两类,不足以解决严格保护和经营利用的矛盾。建议对此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划分为3类,即森林分类的“飞机模型”:一翼:严格保护林;一翼:商品林;机身:多功能森林(或多用途林)。严格保护林是指重要生态区位的森林,以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为主导功能,如江河源头及2侧一定范围、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森林,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商品林是指以生产商品材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如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以经济效益为最大化开展森林经营。以上2种的划分比例应严格控制。多功能森林(或多用途林)是指用于木材产品的生产、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存和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任何一种组合的森林,这是森林经营的主体对象,按照森林经营规程和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

3.2 加速森林资源的培育

3.2.1 天然次生林,占地面积最大,但也是最不像样的

主要解决目的树种缺乏,林分逆向演替等问题。这些林子已经退化了,这些先锋树种几年后寿命也就不行了。要通过疏伐上层林木,加强补植、补造一些目的树种,促使其向高级阶段演替。

3.2.2 主张原始林保护第一,不能破坏,要维持生态原貌,可以不经营

自然保护区分2种情况,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就是要以保护为主,尽可能维持生态原貌,在非核心区,就是要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采取近自然的经营措施,促进林分由低级向高级群落发展。

3.2.3 人工纯林过密过纯,严重影响了它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如果它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就要采取近自然的措施来改进它,逐渐发展成异龄复层混交林,要补种一些其他树种进去。如果以生产木材为主,就要间密留稀,提高林地生产力,同时也要解决多代连作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

3.2.4 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在不影响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小面积发展,可以采取法正林的理论大采大造。

4 加大保护区的科研力度,建立多种经营技术指导中心

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区的科研力度,认真做好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科学考察和野外监测巡护等工作。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吸引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保护区有计划地、有目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研合作项目,切实真正培养出自己的科研人才来。要加强保护区科研能力建设,建立起标本室、实验室等,提高保护区科研水平,加大保护区内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和主要保护对象的消长动态的监测,每年向省厅保护处提交监测报告,大力推进保护区的科学发展进程。要强化保护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根据需要积极吸纳保护区保护管理类型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科研监测水平。

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客观条件及当前的经营状况,在当地建立森林经营指导机构,为森林经营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经营指导机构的建立可以通过与一些科研机构或有森林专业的高校合作的方式实现。在机构成立之后应当积极的从事森林经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在林业种植、新品种培育、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使当地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的良好格局,促进科技转化效益的进度。

参考文献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分类经营;问题;建设

1 我国森林分类经营存在的问题

首先,各层次人才建设问题已经制约森林经营工作。森林经营人才包括林木种苗、森林栽培、森林抚育、森林保护、森林采伐更新以及森林资源调查设计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目前无论是林业管理部门还是生产单位,森林经营人员状况极不适应工作需要,表现在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森林经营人才相对缺乏,国营林场人才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森林经营一线人才严重短缺。有些地区林业基层生产和管理部门真正能担负起森林经营专业的技术干部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分配来的大专和中专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在生产一线担负主要角色。

其次,管理力度不够。表现为生产计划与工程规划不同步,资金计划与生产计划不挂钩;工程建设的年度投资计划执行不力。不能按下达的年度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制度不合理,存在严重的人情现象,国家的总体规划的执行受制于人情和社会关系,也导致其不能完全执行,自然也就不能达到最终目标。

最后,经营方式不合理。森林分类经营并不是近年才提出来的,很久以前形成的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理)理论中就有组织森林分类经营的理论与实践。例如,在地域上把相互连接的、具有相同经营方向的块划分为森林经营区,与此同时,把地域上不相连接,但在森林经营目的、经营周期、森林经营方式上相同的小班组织成森林经营类型。比如用材、防护、水源涵养、特种目的的林业经营类型合并建立起相应的林业生态经营体系,这就是典型的分类经营。问题是传统的这种分类经营有以下的缺点:①突出了木材的利用,忽略了生态林保护和建设问题;②只强调了经营的生物学和技术方面,忽略了经营的社会经济方面和林业生态管理方面;③只从自然和生物方面,而没有从事理和人理的互为储存关系考虑;④就林论林,没有与其它各部门、行业有机地结合,因而没有跳出行业的局限。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于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2.3 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3 森林分类经营的保障措施

3.1 分类经营管理体制要完善

我国林业经营一直担负着两大基本任务:一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民生活提供木质产品及其它林产品;二是改善国民生存环境。改善一直奉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重采轻造、集中过伐的林业经营模式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必须要进行森林的分类管理。要有有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分类经营管理办法,防止混淆作为商品产业的林业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林业在经济属性、经营利用目标、经营方式、管理要求、社会实现形式以及价值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差别,完善科学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机制,明确林业企业经营目标,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高于经济利益。

3.2 健全森林分类经营的保护机构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固定专门人员来实施项目。明确各级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任务和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实施体现,保证政令畅通,完全按照项目规定的计划实施。

3.3 强化森林经营人才扶持机制

优化基层森林经营人才,配置创新森林经营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在森林经营人才中,开展“优秀森林经营人才”创评等活动,大力宣传报道森林经营人才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森林经营人才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给予森林经营人才必要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参考文献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全国“两会”结束不久,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召开这次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等会,省委王富玉副书记要作重要讲话,明天上午,禄智明副省长要作会议总结,两位省领导的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xxx”林业工作情况、“xx”和XX年林业工作安排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xxx”时期林业工作的简要回顾

“xxx”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克服特大凝冻灾害、旱灾的不利影响,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为“xx”时期我省林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资源持续增长。“xxx”期间,全省累计落实林业建设资金123.12亿元(其中中央107.25亿元),较“十五”的73亿元增长68.7%(其中中央投资较“十五”期的68.89亿元增长了55.7%)。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58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93万亩、封山育林98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43亿株。城郊绿化和旅游干线公路绿化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提升,“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形成,到“xxx”末,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0707万亩,森林覆盖率40.52%,活立木蓄积量3.33亿立方米。

(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xxx”期间,继续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生态经济结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基地。全省经济林面积达到1350万亩,竹林面积达到393万亩,花卉及观赏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26个省级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为带动,重点推进木竹浆纸一体化、人造板、竹木复合材料和家具制造等木竹精深加工,赤水年产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全省人造板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以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的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累计接待游客3884万人次,实现直接旅游收入10亿元。“xxx”时期,我省林业总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XX年达到295亿元,林业为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生态文化广泛传播,生态文明深入人心。一是生态文明观念普遍增强。党的xx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已逐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理念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省委决定建立黔东南州生态文明试验区,毕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遵义等市县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造林模范县(市)称号。二是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扎实开展。黔灵山公园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龙架山、玉舍、紫林山森林公园被确立为生态文化示范基地,通过系列活动,强化了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三是生态文化宣传影响广泛。贵阳市成功举办了两期生态文明高层论坛,《贵州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网站等,采取专栏、专题、专刊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使生态文化得到广泛传播。

(四)林权改革不断深化,配套政策逐步完善。自XX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28亿亩,占林改面积的98%,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7%,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配套改革得到同步推进,相继出台了将基层林业执法人员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省级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政策。森林采伐管理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采伐审批程序简化、采伐管理灵活性增强,初步实现了采伐指标的“阳光分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依法治林扎实推进,资源保护卓有成效。一是地方性林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先后颁布实施了《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林业法规,为依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一步加强。“xxx”我省年森林火灾受害率平均为0.58‰,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平均为1.1‰,均低于年度控制指标。三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省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99个、总面积114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3%。四是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森林公安干警全部纳入检法编制,经费保障水平明显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绿盾”、“飞鹰”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重大项目相继启动,支撑力度继续加大。XX年启动实施了55个试点县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为综合治理石漠化提供了重要支撑,进一步拓展了生态建设的空间。XX年国家正式审批了《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规划XX年至2015年,以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和补植补造为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总投资60多亿元,为解决我省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XX年启动实施40个国有林场XX户危旧房改造,困难职工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xxx”时期,森林抚育补贴、湿地保护补助、林木良种补贴等相继试点启动,为逐步建立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的来看,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林业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林业改革力度大、发展速度快,林业活力全面迸发,林农获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我省林业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林业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务林人长期付出的辛勤劳动。

回顾五年来的林业工作,成绩突出、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林业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深化林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需要巩固,配套改革措施亟待深入,一些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三是林区基础设施薄弱,林农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四是现有可供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地处偏远,造林成本高、难度大。这些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xx”时期林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xx”时期是我省林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乘势而上,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一)“xx”时期我省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完成林业工程项目营造林1500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25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600万亩,到“xx”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量达到3.8亿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600亿元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功能完备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根据我省林业发展目标、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和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贵州省林业发展区划》成果,按照“西部生态综合治理区、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东部生态经济建设区”优化配置林业生产力布局,明确林业建设各自的主攻方向。

1.西部生态综合治理区。包括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安顺市普定县,六盘水市所有县(区),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县、兴义市、贞丰县,共17个县(市、区)。该区人口密度大,岩溶地貌发育充分、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是乌江、赤水河发源地,南、北盘江的主要汇水区,森林植被少、质量差,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珠防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扩大森林面积;以草海高原湿地综合治理为重点,恢复和扩大湿地,保护江河发源地,增强湿地生态功能。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培育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林;依托百里杜鹃、草海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以花卉候鸟观赏和避暑休闲为主要产品的生态旅游。

2.中部生态环境保护区。包括贵阳市所有县(区、市),毕节地区黔西县、金沙县,铜仁地区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县,遵义市除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外其余县(市、区),安顺市除普定县外其余县(区),黔南州除瓮安县、三都县外其余县(市),共45个县(市、区)。该区域工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城镇人口多,森林资源相对富集,但生态环境负荷重。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推进城郊和道路绿化。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支持竹浆产业和木材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花卉培育和桉树速丰林基地建设;依托龙架山、紫林山等森林公园,开发度假休闲、康疗健身等产品丰富的森林旅游。

3.东部生态经济建设区。包括遵义市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黔南州瓮安县、三都县,铜仁地区除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外其余县(市、区),黔东南州除凯里市、麻江县外其余县,共26个县(市、区)。该区域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林地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大力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

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加快木浆造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着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工业原料林和竹林。

(三)“xx”时期我省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第一,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治理石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重点湿地,构筑以生态良好的乌蒙山—苗岭、大娄山—梵净山山体(“两屏”)、乌江、赤水河及綦江、沅江、都柳江、南北盘江、红水河为框架,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是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完成350万亩公益林建设。二是争取国家安排我省退耕还林任务300万亩、荒山造林400万亩,认真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规划,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三是扎实推进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80万亩,认真实施珠江防护林体系三期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250万亩。四是积极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1039万亩。五是继续实施九万大山林业扶贫、油茶示范、科技推广造林等建设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20万亩。六是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完成中幼林抚育2500万亩,重点布局在黔东南州、黔南州等中幼林数量较多的地区;在全省9个市(州、地)的85个县(市、区)完成600万亩低效林改造任务。通过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七是加强森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建设,争取到2015年,林业自然保护区个数达到120个,面积达到1580万亩以上。八是加强林木种苗体系、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加快林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继续实施好德援、韩援、日援等国外林业援建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二是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和发达国家的无偿援助或低息贷款,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增加森林碳汇,抵减工业排放,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三是全方位推进林业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并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效益好、档次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重点林业项目,抢抓央企扩张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求做到每年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积极引进省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开发和利用我省林业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我省林业产业。四是大力培育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以松、杉、竹、桉树、油茶、核桃、花卉及观赏苗木基地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基地经营企业,以木(竹)浆(纸)为带动,具有一定规模的林板、林化工和家具精深加工企业,以森林观光、生态旅游及林产品贸易的三产企业,不断壮大林业产业总量和规模。到2015年,全省林业龙头企业从现在26户增加到60户以上,林业总产值从现在的295亿元增加到600亿元以上,

第三,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解放放林业生产力。一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针对林改主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回头看”,切实解决改革不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的问题,确保农民享受平等承包经营权。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召开后,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各地要加大力度,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沟通,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在林权流转、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发挥林改的综合效应,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二是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精心组织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已经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公益性国有林场,要加快建立健全岗位管理、收支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各地要认真借鉴毕节和贵阳两地的国有林场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多渠道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国有林场职工同等享受社会福利待遇。妥善解决国有林场承担社会职能的问题,推动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

第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我省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承载力低,必须进一步强化对森林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一是要坚持依法治林,严格执行“xx”森林采伐限额和征占林地定额制度、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制度、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案件。二是狠抓森林防火,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信息沟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防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三是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认真落实松材线虫防治目标责任,防止新增疫区疫点,加强林业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四是要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博物馆等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和绿化通道建设步伐。

三、XX年度林业工作安排

XX年是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xx”规划的第一年,顺利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好局、起好步,对落实“xx”规划意义至关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部署,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要认真做好种苗准备、劳力准备、土地落实、技术培训等前期工作,抢抓春季、雨季和冬季造林季节,确保造林质量和进度,确保完成35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要扎实抓好部门绿化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主要旅游干线、旅游景区、重点旅游村寨和城郊环城林带的绿化、美化。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要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的要求,组织编制好实施方案,做好任务分解,确保建设任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要争取落实国家安排我省退耕还林任务,扎实抓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做好省级阶段验收工作。要认真组织编制好长江防护林工程三期建设规划,以县为单元,从下到上逐级编报规划,确保全省规划5月20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要配合发改等部门,确保植被恢复任务的全面完成,并做好林业指标体系的工程效益监测的相关工作。

(二)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大力加快木本粮油、干鲜果、森林饮料调料、林药、花卉及观赏苗木、竹林、工业原料林、林产化工及能源原料林等八大林业特色优势资源基地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建设面积150万亩以上,力争林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认真抓好林业招商引资,已经和央企签约的林业项目要主动协调,积极做好服务,争取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森林旅游接待条件,着力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精品,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

(三)稳步推进林业各项改革。一是稳步推进林改配套改革。认真落实好采伐管理、生态效益补偿、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政策,争取将我省列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试点保费补贴范围。抓好林权管理交易试点,促进和规范林权流转,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向上争取造林补贴政策,争取扩大林木良种补贴、生物质能源补贴范围。二是抓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认真编制试点方案。抓好改革试点工作,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积累经验。

(四)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开展森林经营现状调查,编制《森林抚育经营实施方案XX-2020年)》,指导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开展。继续组织实施好我省XX年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试点任务。强化森林经营监督管理,推行森林经营行政、技术和施工负责人制,抓好XX年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确保完成30万亩抚育经营任务。加强低产林改造及其他森林经营性措施的经营模式、技术标准和关键政策研究,为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打好基础。加强宣传和服务,引导广大林农、村集体及其他经营单位积极主动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

(五)不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森林火灾高发的经验教训,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大防火资金投入力度和防火宣传力度,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和信息沟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执法和无公害防治,确保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控,努力实现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双下降的目标。组织编制好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依法加强林地管理,简政放权,及时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分解下达全省“xx”年森林采伐限额,继续完善林木采伐政策措施。做好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推进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落实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

森林保护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森林抚育是指从幼龄林郁闭起到森林成熟前所进行的一切管理和培育措施的总称,是对森林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森林抚育的目的是优化林分结构,淘汰有害林木个体,扩大目标树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期,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森林的碳汇、理水功能。开展森林抚育试点工作,是继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后林业政策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森林经营补贴机制正式建立。

陕西省共有森林面积1.2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41.42%,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森林进行抚育经营工作,导致全省森林质量普遍不高,结构较差,生产力低下,单位面积蓄积较低,碳汇、理水等生态功能潜力不能有效发挥。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省林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限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全省共有中、幼林面积0.72亿亩,占森林总面积的56.3%,由此可见,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既是陕西省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陕西省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据统计,目前我省重点国有林区共有急需进行抚育的中、幼龄林面积达3300万亩,其抚育任务非常繁重和艰巨。2009年至2010年,我省森林抚育工作主要选取了12 个林业单位进行试点,要求各试点单位要以兴林富农为目标,扎实做好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加职工和林农收入。同时成立相关机构,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县(局)”。同时,陕西省在各试点单位按照区域特点、森林类型、抚育措施和抚育方法,建立、设置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观测点,设立长期固定监测样地,定期在森林抚育后1年、3年、5年、7年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森林抚育后森林结构、生产功能、碳汇和理水等生态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以后森林抚育技术方法改进、提高提供科学数据和支撑。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属陕西省六大森工企业之一,该局所经营的中、幼龄林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林分密度过大、林相结构较差、林木分化严重、竞争剧烈、林分质量和健康状况较差、生产和生态功能低下,严重阻碍了林地生产潜力的有效发挥,因此,及时全面开展森林抚育工作既是提高森林生产能力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维护林区稳定及解决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和增收具有现实要求,其意义重大。

2009和2010年,省林业主管部门下达宁东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共计10万亩,均按质按期全面完成了省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森林抚育任务,经省厅和国家林业局复查、核查,作业质量符合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有关规定,其中2009年作业任务经省厅复查,平均作业质量得分95.1分,位居全省8个试点单位第一名。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在实施森林抚育试点任务期间,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现地勘察设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等程序,精心组织实施,突出以提高森林质量以及增加职工收入为核心目标,扎扎实实做好试点工作。通过中、幼龄林抚育,达到了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目的,为以后进行科学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局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实施中,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从局到场再到技术员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同时对施工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切实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该局在森林抚育试点作业过程中,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提出了把森林抚育试点工作同宁东实际相结合,“一边做工程,一边做课题”,做出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制定了局内森林抚育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分工,明确了监理员岗位职责、技术员岗位职责,编印监理员日志、施工日志、间伐打号记录表等责任。森林抚育施工前,该局即对基层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员进行了森林抚育专业培训,从设计队抽调技术力量,作为局级技术总监理,在全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现场进行巡回指导。为确保施工准确,现场管理有效、到位,施工严格按作业设计实施,施工现场具体落实到各基层林场负责管理,局做全过程跟踪检查指导。局把森林抚育作业管理分为指导组、监理组、打号组、检尺组。按照技术员熟悉设计、拨交工地、现场操作培训、施工队培训、间伐打号、正式施工、跟踪指导等七个流程进行。同时,按照批复的设计施工要求,落实林班、小班,并在施工单位驻地、施工现场张贴设计批准文件等公告,成立专业技术组、抽调专人跟班作业,依事定责、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全环节、全过程来管理。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在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过程中,依据森林类型特点和分布状况,确定了八种森林抚育类型, 即:人工云冷杉幼龄林、天然红桦和山杨幼龄林、华山松人工中龄林、油松人工中龄林、落叶树人工中龄林、华山松、红桦天然混交林、锐齿栎天然中龄林、天然杂木中龄混交林。其目的是根据不同森林类型特点,实行分类抚育,按照各种林分类型的结构、组成、密度和林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抚育措施和方法,确保通过森林抚育,达到调整林分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的预期效果。森林抚育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规定的抚育间伐、割灌和修枝进行实施,抚育间伐出材量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下达限额指标执行,抚育思想以国内外先进的“近自然林经营”和“可持续森林经营”理论为支撑,坚持生态优先、因林制宜、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森林抚育的重要性和效果,接受社会监督,宁东林业局加强了对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但在企业门户网站了森林抚育施工公告,而且在抚育施工作业区、公路沿线设立各种形式的宣传牌,明确公示了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方案、设计、批复、工期、地点、抚育方式、方法等内容。同时该局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相关要求,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实施方案、计划任务、作业设计、施工设计、现场管理、检查验收、财务管理、成效监测等方面的文件、图表和相关电子档案。对国家的补贴试点资金专户管理、专帐核算。

为了掌握森林抚育效果,该局非常重视森林抚育成效监测工作,聘请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林业专家研究编制了《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成效监测技术方案》。两年来共设置固定监测样地32块,各项监测工作已全面展开并顺利进行。从目前监测数据看,森林抚育成效已初步显现,效果良好。通过长期监测,将会达到以下预期效果:探明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在不同抚育方式和方法条件下,森林生态环境、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明秦岭林区森林抚育经营与森林汇碳、理水和生物多样性间的耦合机制;探明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的最佳抚育方式和方法;提出建立秦岭林区不同林分类型抚育技术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这些都无疑为进一步提高该局森林抚育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调整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林分密度更加合理,林内光照条件卫生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加速了剩余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森林的生态功能,固碳效能进一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通过森林抚育,解决了林业职工收入低的问题,增加了职工收入。林区的林农也得到了季节性就业,并获得了一定的收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区职工以及林农就业困难和收入水平低等突出民生问题,维护了林区社会的稳定,社会效益得以凸显。

森林抚育工作对实施天保工程十多年的森工企业,已是一项全新的林业生产经营工作,国家提出试点,旨在于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以便对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并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该局在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合理化建议。通过国家两年的森林抚育试点,国家已将森林抚育正式编制到二期天保工程建设规划中,森林抚育将在全国天保工程区内全面实施,其目的就是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挖掘森林生产和生态功能潜力,走可持续林业发展之路。

宁东林业局1998年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放下斧头,拿起锄头,由过去的以采伐收获森林全面转入保护森林资源。通过从1998年到2010年这13年的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该局全面建立健全了各项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依据宁东林区山大沟深,与集体林犬牙交错的特殊地形地貌特点,探索出了较为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管护机制,即:护林员挂牌上岗和集体巡护制,又采用GPS定位巡护,建立了护林员责任区映像档案资料。13年来,该局管辖的林区没有发生大的滥砍乱伐和森林火灾现象,同时,他们在保护好,培育好,发展好森林资源的同时,积极实施天保工程期间的各项公益林建设任务。科学有效的资源管护措施和高质量、高标准的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使天保工程的成效十分明显,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凸现,该局林业用地面积增加4.1%,非林地面积减少了3.4%,有林地面积增加了4.8%,无林地面积减少了1.5%。森林覆盖率由天保实施前的90.73%提高到目前的95.1%,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

在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该局把发展林业产业和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始终摆在议事日程。先后投资754万元,建设了宁东林业局天保苗木繁育中心,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苗木花卉培育、兰花生产、火龙果示范推广、园林绿化、新品种开发和工程设计施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繁育基地。在西安市场打造出了“宁东花卉”品牌。同时,该局积极鼓励引导扶持职工发展自营产业,号召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到四小产业(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小经营)中去,提高职工收入。该局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先后完成标准化管护站建设11个,面积1800多平方米,并配置了相应的生活电器、办公用具,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2009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先后改造棚户区279户,新建653户。

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取得了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社会行动于一体的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森林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改善、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及作用。林业案件的发案率逐年递减,林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天保工程的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以天然林保护为题材的生态文化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