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特点和重要性的分析,提出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强化专业和课程特色、评价机制科学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等建设要求。

一、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树立开放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建设出适合开放教育需要的教学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理解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传送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满足开放教育生的要求。

(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有渴求和汲取新知识的愿望.要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开阔的教育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提炼出教材精华,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脚本.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供教育技术部分进行整合制作。

(二)加大投入,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加大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是保证教学资源质量的基础条件。

第一.要根据不同资源的不同特点加以制作利用。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实用性。

第二,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文字教材的缩减和重复,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容易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教材已经讲明白了的问题,在有关网上教学资源中则不必再反复讲解。

第三,对教与学的方法要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应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对文字教材的辅导和补充为主.主要侧重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的辅导.并要借助其优势不断提高复习指导、实务训练、检验测试等教学环节的交互环境.以便增强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专业和课程特色

(一)多媒体教材资源建设

1.文字教材应突出自学特色

文字教材是系统地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所以选择一本结构合理,体系清晰的文字教材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2.音像教材应生动活泼.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音像教材的编制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像教材内容应少而精,由过去的被动教学局面改变为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讲思路和方法.对课程进行提纲掣领的导学或归纳、总结。有些课程经过艺术加工处理,成为近似于欣赏课,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应配套使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电大的教育革命,特别是开放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交互课件在今后的远程开放教育中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交互课件的制作也是迫在眉睫.它应与文字媒体配套。而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应该由浅入深、引人人胜,充分考虑师生的交互。体现出导学、促学和助学。

(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自2010年启动以来,建设情况如何?出台《办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自2010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专项资金近5.2亿元,拉动社会各界支持资金6亿元左右,形成了由7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包括8个子库)和1个学习平台构成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体系,覆盖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专业大类。迄今,共有745所(次)院校和1337个(次)行业企业参与;形成各类多媒体资源71余万条,资源总量达到15.8TB;注册学员达92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实现《决定》提出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目标。此次出台该《办法》,既是资源库项目本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适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为此,教育部财务司会同职成司,从去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就资源旖ㄉ枳式鸸芾斫行调查研究,经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商财政部,制定了这一管理办法。

问:《办法》制定所遵循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核心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办法》践行了“简政放权,管放结合,优化服务”的理念,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注重绩效、问效问责”的原则,突出了绩效与预算并行,体现了制度的针对性、措施的有效性、管理的规范性。《办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经费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明确了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原则、分级管理职责以及保障规范运行措施,将原来由院校直接向教育部进行申报改为由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推荐,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管理体系,并厘清了分级管理的职责。

二是政策支持范围更加明确。明确了优抚对象、也列出了“负面清单”。《办法》规定,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支柱产业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对社会认可度低、支持财政支持力度小,项目单位管理落后以及近年来使用中央资金有违规现象的不予支持,体现了扶急扶优扶强的导向。

三是资金拨付方式更加科学。中央专项资金的分配与拨付方式由过去“两年建设,一次确定,一次拨付”变为现在的“两年建设,一次确定,逐年考核,适度调整,分年拨付”,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四是财务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主要体现在:明确了项目第一主持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要求做到“三符合”,即“与项目建设需求相符合、与管理制度规定相符合、与财力支持力度相符合”;强调了预算约束的刚性;界定了经费开支的范围;规范了费用归集与核算方法。

五是绩效导向和任务驱动更加凸显。《办法》始终把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绩效放在导向位置,强化绩效思维和理念,将绩效理念贯穿全程,以绩效思维推动工作、以绩效目标落实工作、以绩效方法分析工作、以绩效考核检验工作,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全面、详细地对项目绩效管理进行了规定。

六是监督检查方式更加多元。《办法》要求内部控制要得力,外部监督要给力,信息公开要加力,信用管理要发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办法》对验收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要求项目终了,要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项目审计,实现了由单纯的资金使用审计转向对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突出审计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并探索建立覆盖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评估(审)专家、中介机构、联合主持单位、参与建设单位等主体,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信用记录制度。

问:《办法》在预算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责任主体。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对项目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预算执行及结果负责。

二是体现了事业先行。要求预算安排要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强化项目排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体现突出重点原则。

三是强化了绩效管理。建立“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结果有运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理念和要求融入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各环节。

四是建立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内容更新到位、应用效果较好的资源库,以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升级改进;对于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绩效不理想、财务管理较差的资源库项目,将停拨或核减资金。

问:《办法》在绩效管理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办法》高度重视绩效管理,要求立项设目标,绩效目标设定要合理、客观、可行,与资金投入相匹配;拨款带目标,资金下达的同时,下达绩效目标;过程扣目标,项目的执行紧扣设定的目标,第二次拨款时,与上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挂钩;验收查目标,项目实施完成后,要对主持单位申报时设定的各项绩效目标逐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充分应用。

问:《办法》在资金使用方面有哪些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答:《办法》明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调研论证、素材制作、企业案例收集制作、课程开发、特殊工具软件制作、应用推广等方面,并要求按照规定归集与核算。同时对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了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如“专家咨询”、“其他”等非直接支出从项目筹措资金中统筹安排,不得使用部本专项资金;用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项目预算总额的10%以内;严禁将建设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缴纳罚款、对外投资、弥补其他建设资金缺口、赞助捐赠等,不得从建设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不得将升级改进奖励金用于人员福利性开支,不得将建设资金与其他经费混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以下简称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根据国家法律制度规定,结合资源库项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资金是指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能力建设专项(以下简称部本专项资金)和项目筹措资金统筹安排,用于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资金。部本专项资金属于项目建设补资金,有序支持经遴选确定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项目,由教育部拨付给项目第一主持单位统筹使用与管理。项目筹措资金可以由项目主持单位举办方或地方财政投入资金、行业企业支持资金以及相关院校自筹资金组成。

第三条 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注重绩效、问效问责”的原则。

教育部负责项目中长期规划、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项目建设任务、资金预算及绩效目标的核定;负责部本专项资金的申请、分配、拨付与监管。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推荐,负责项目建设任务、资金预算和绩效目标的审核;负责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日常监督与检查。

项目实施单位按任务书约定筹措、使用与管理建设资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对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真实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联合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接受第一主持单位的指导和监督。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资源库项目建设、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在资源库项目预算编制和调剂、经费使用、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章部本专项资金的分配与拨付

第四条 教育部及时年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按既定规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备选项目遴选,充实项目库。根据项目年度预算控制总额,确定部本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数量和支持额度,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支柱产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支持。

(1)主持单位举办方或地方政府投入力度较弱的;(2)行业企业支持力度较弱的;(3)不具备补齐项目预算差额能力的;(4)建设资金管理细则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没有对联合主持单位和参与建设单位资金使用与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等做出详尽规定的;(5)绩效目标设定不符合实际的;(6)预算编制不符合要求的;(7)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主持单位近5年或参与建设单位近3年有违规现象的;(8)建设基础、运行平台等其他不能满足有关方面申报条件的。

第五条 部本专项资金对每个新立项项目的补助基数为500万元,以补助方式支持的升级改进项目的补助基数为新立项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扶持政策、建设任务轻重、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所在地财力情况、预算安排等因素,适当上下浮动。

第六条 部本专项资金拨付采取“一次确定,两年拨付,逐年考核,适度调整”的方式。下拨年度部本专项资金时,同时下达年度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第三章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七条 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实行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制,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完善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与管理细则,强化制度约束,加强预算控制,规范会计核算与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建设资金可以实行统一管理,也可以实行分级管理。

第八条 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调研论证、素材制作、企业案例收集制作、课程开发、特殊工具软件制作、用推广等方面的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分类,相应在咨询费、印刷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委托业务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专用设备购置费、信息网络及软件购置更新等会计科目中归集与核算。用于升级改进的建设资金不再用于平台维护和资源导入方面的支出。

第九条 建设资金用于专家咨询、调研论证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项目预算总额的10%以内;上述“第八条”所列六方面支出以外的“其他支出”原则上不得超出项目预算总额的8%。部本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直接支出,“专家咨询”“其他”等非直接支出从项目筹措资金中统筹安排,不得使用部本专项资金。

凡应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及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否则不得列支。凡使用建设资金取得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统一管理。

第十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确保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年度未支出的专项资金,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结余结转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严禁将建设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缴纳罚款、对外投资、弥补其他建设资金缺口、赞助捐赠等,不得从建设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

第四章预算编制与执行

第十二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预算执行及结果负责。

第十三条 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编制原则,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收支预算。项目预(决)算要纳入单位预(决)算管理。

第十四条 项目总预算要与年度预算相匹配。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按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设定委托业务绩效目标;要详实说明部本专项资金用于其他资本性支出的预算细目;要反映项目筹措资金来源、承诺情况以及前期建设经费投入情况。升级改进项目须说明项目验收后发生的实际投入情况和申报当年的实际投入情况。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

第十五条 项目预算须经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教育部确认,并与项目建设《任务书》一并下达。

第十六条 项目总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按程序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所在省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申请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预算调整方案应当说明预算调整理由、项目和金额。

第十七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领导。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共同按照《任务书》的约定,确保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不得截留、挪用项目预算收入,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不得虚假列支,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每季度应当如实填写《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预算执行季报表》,于下一季度5个工作日内报备教育部。

第五章绩效管理与评价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参照《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精神,增强绩效意识,事前绩效设定,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第二十条 绩效目标设定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符合“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的要求。按照“谁申请资金,谁拟定目标”的工作原则,由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组织填报《职业教育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项目支出预算目标申报表》。凡没有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部本专项资金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预算评审流程,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相关性、完整性、适当性、可行性进行审核;教育部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审定。

第二十二条 项目第一主持单位应当紧扣批复的绩效目标,组织预算执行,并对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绩效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力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追踪,积极推进中期绩效评价。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依据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和上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绩效不理想、财务管理较差以及不按要求季报的资源库项目,停拨或核减部本专项资金,由此造成的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部分按立项承诺予以补齐。扣减、追回以及年度考核核减的部本资金可以调节用于升级改进项目建设。

教育部依据已验收资源库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坚持“注重实效、择优奖励、宁缺毋滥”原则,以补助方式支持内容更新到位、应用效果较好的资源库进行升级改进。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覆盖经济和业务活动全过程,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加强项目管理的跟踪与督办,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应当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中期内部审计。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主动接受教育、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依法接受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当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第二十七条 建设资金的预算和绩效目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逐步予以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第二十八条 项目终了,应当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全面审计,独立发表审议意见,出具项目《审计报告》。联合主持和参与建设单位须向项目第一主持单位提供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单位盖章的子项目全部建设资金决算报告(须附明细账及承诺资金的到账证明)、管理与绩效情况的详细说明。第三方审计机构须对子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判断,并对重大事项支出和认为有必要延伸审计的进行延伸审计。项目第一主持单位须针对项目《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子项目资金决算报告、管理与绩效情况和项目主持院校单位负责人签字的整改结果作为审计报告附件一并上报。

第二十九条 逐步推行信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覆盖项目第一主持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评估(审)专家、中介机构、联合主持单位、参与建设单位等主体,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信用记录制度。对异常现象列入“异常名录”,对挤占、挪用、虚列、套取部本专项资金或建设资金管理严重违反制度规定的单位及责任人,对严重违反专家工作纪律的评估(审)专家,对未能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在评审等有关工作中存在虚假、伪造行为的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性取消其申请资金支持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第三十条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部本专项资金的行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 则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来湖南省调研指导的专家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训处副处长王炳明博士带队,成员有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教育学院院长袁奋光、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秘书处魏振水、米琼。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副巡视员贺安溪参与相关调研活动,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调研员蒋维加、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书记贾腊生、信息资源部主任龚明斌等全程陪同调研。

10月16日上午,召开了调研情况汇报座谈会。座谈会由湖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贺安溪主持,副厅长葛建中出席并讲话。教育部专家组成员、地市和区县教师培训机构代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省电教馆、省教育生产装备处等有关单位代表30多人与会座谈。

会上,湖南省厅教师工作处与师范处处长张大伟同志汇报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张处长以《适应培训需求,全面建设多样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培训课程资源》为题,从我省“基本情况、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情况、教师培训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等四个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汇报。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同志赞许教师工作司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抓住了教师培训工作的“牛鼻子”。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表现为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两张皮”、教师培养培训与教育教学实际“两张皮”。针对如何改变教师培养培训与实际教育教学脱节的问题,葛厅长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培训团队、培训方式、培训实施等方面予以改进,让教师培训工作更加“接地气”,更有实效。二是要抓紧研制教师培训标准,关键是要帮助学科教师厘清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建设,教师培训机构要实现从直接培训到为培训服务转型,各级培训机构要发挥教师培训的组织者、研讨者和协调者的作用。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一、经费保障成教育资源建设瓶颈

当前教育资源建设经费保障体制存在制度性弱、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等问题,不适应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需要,严重妨碍着教育资源建设的进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中小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设施、校园网和校校通等重大项目(工程)的经费投入主要由政府或学校共同承担,而政府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几乎为零。十多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前由学生缴交的电教代办费承担;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后,由于许多省市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或解释,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是从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在这现状下,现行体制就是学校由公用经费承担教育资源经费的保障责任,这样学校对教育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势必会有困惑,势必会产生了“重硬轻软”的“资源孤岛”现象。显而易见,经费保障制约了教育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成为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瓶颈。

二、教育资源建设经费的改革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明确指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政府承担着公共服务责任。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政府需要多种方式履行责任。”同时,还指出“抓住‘十二五’规划和教育经费达到4%要求等机遇,审慎谋划和设计,积极落实信息化经常性经费和项目经费,落实政策支持,真正把好事办好。”为此,改革现行教育资源建设经常性经费保障体制,是教育信息化进程和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势在必行。因此,在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是要抓住机遇,落实出台相关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政策(类似于1997年有关省、市出台的“电教教材代办费”政策),建设健全保障体系,并加以贯彻落实;二是建立保障机制,使教育资源建设在教育经费中占有一定比例份额,成为经常性(计划内)经费。总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建设管理水平和应用效益,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良性发展。

三、明确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目标

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必须以教育改革发展为根本需求,以服务广大师生的教与学为根本任务,着力通过教育资源共建与应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此,要做好顶层规划,创新理念,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建设经费用好、用活。同时,要整合资源,盘活资源,建成有地方、学校特色的生态化教育资源体系,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