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38(2016)16-0211-02

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建筑和房地产行业也取得了突出的进步,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高投入和高污染的发展形式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转变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的发展形式,将新型管理理念贯穿到建筑项目实践中去。

1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全寿命周期成本含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先进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其原理、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等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于整体的应用性比较强,在分析和研究过程中需要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形式为基础,适当对其进行扩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寿命周期管理形式引入我国。但是在具体应用阶段,由于整体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忽视了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在建筑区域施工中,考虑到结构形式的具体变化,计算方式和效益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要以现有的计算方式和效益评价格局为基础,形成规范化的执行标准。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建筑成本混淆的现象,忽视了建筑项目的动态管理的有效性。当前国内研究领域对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缺乏有效的估算方式,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整体管理工作[1]。

2绿色建筑的特征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2.1绿色建筑的特征

(1)成本核算范围广。建筑产品的成本预算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项目选址、项目规划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计划管理等。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建筑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做好动态管理,满足现有管理标准的要求。动态过程的估算和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和建筑垃圾等,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影响下,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来源,应对资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2)降低能耗。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设计理念为基础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我国建筑部门对节约和环保设计系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做好节约设计工作,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土地资源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前管理的关键所在。需要注重对水、电和煤的有效利用[2]。(3)倡导和谐发展理念。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是当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建筑不仅能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建筑垃圾,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绿色建筑需要转变这一趋势,对建筑设计形式引起重视,在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的同时,需要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满足建设设计系统的整体要求。

2.2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比较多,以下将对成本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1)项目策划要求高。项目策划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执行阶段,要做好方案的选择工作,考虑到市场调查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活动比例设计阶段必须对方案进行优化选择,考虑到绿色建筑决策和设计的属性要求,确定成本投入。由于项目经济设计指标比较特殊,经过全面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后,要完善后续操作标准,达到理想的规划要求。(2)影响因素多。在建筑系统后续设计中,受到材料、技术和工艺形式的影响,对新材料、新基金属和新工艺等有比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满足建筑设计指标的属性变化。在降低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要对影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在后期使用和维护阶段会降低成本,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则会影响后期的使用和维护。(3)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后续管理中,考虑到使用时间以及周期管理指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全寿命周期属性要求,对周期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二级建筑的周期在50~100年左右,建筑的使用年限在全寿命周期中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越到后期维护成本越高[3]。(4)做好回收管理。当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后,需要对报废方式和回收形式进行管理。因此在实践中如何操作,降低成本成为关键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者不会参与到以后建筑物的报废工作中,因此必须对各类成本进行评估,体现出建筑行业的社会责任,只有当成本最低时,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为显性和隐形,在不同效益分析阶段,要重视环境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的评估和应用。显性的效益可以通过直接数据或者指标体系体现出,在指标分析阶段,需要做好评估和测量工作。以下将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

3.1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

建筑系统经济效益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因此要重视节能量的设计,以计算结果为例,对建筑系统的能量值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计算形式能在短时间内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分析,测量出建筑系统的效益指标。

3.2绿色建筑节水体系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节水技术流程比较特殊,可以充分利用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资源多次利用的前提下,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处理阶段要及时对各类水资源进行处理。生活废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能用作景观用水,也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节水系统的合理化应用,能直接减少城市生活的压力,环境效益比较明显。

3.3绿色建筑资源节约效益

和传统的建筑系统相比,绿色建筑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材料以及能源等方面,在具体操作阶段,要对各个能源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发挥不同系统的最大化作用。实践证明,绿色建筑的能耗比传统建筑的能耗低大约70%左右,绿色建筑的资源能耗量很容易被测量,测量的方式不同,但是可以将其纳入到统一的经济管理指标,进行统一性处理[4]。

3.4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根据现有方案设计指标的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差别对比的形式对效益进行比较。根据地下空间布控的特殊性,要最大化的提升土地利用率。采用高性能、高强度和生态化的材料能起到提升成本效益的目的。当前我国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对节能设计指标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制定量化平滑系统,满足成本管理要求。3.5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1)经济效益评价方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系统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以财务评价和国名经济评价指标为基础。投资者要对财务评价体系进行了解,包括:项目投资费用、建筑成本和销售收入等,根据数据变化,做好综合评估。(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确定需要以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指标,在选择指标的阶段,可以以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为基础,以现有评价案例为依据,对评价方式进行确定。此外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项目所处的条件差异比较大,要对数据测量体系进行评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指标提体系也是不确定的,可以做好资金的评估工作,按照经济系统的要求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可用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来补偿增量投资[5]。(3)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在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的阶段,要尽量降低能耗,最大程度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在增量投资回收期测定的过程中,考虑到资金金额和敏感性的要求,要首先控制成本,其次是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促进项目整体进步的目的[6]。

4结语

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需要对成本量进行控制,以现有的经济指标为基础,做好各个项目的评价和测量工作。很多评估项目本身是需要重新进行设定的,因此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要推广合理化管理理念,减少局限性因素的影响。只有解决绿色建筑资金的匮乏问题,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2):102~104.

[2]孙鸣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09(01):25~28.

[3]陈偲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10(12):53~56.

[4]龚洁,关玲,马建斌.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8(20):142~143.

[5]张灵华.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成本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12):129.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营;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涵义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生产、消费到废物排放的一个单项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同时加剧了资源的短缺与危机。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循环经济是在人、资源和技术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中,资源的投入、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等过程依靠资源循环型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他要求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将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转化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使经济发展的系统与大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会在一起,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循环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坚持“3R”原则。减少生产中的物资资料消耗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利用”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产品和资源的多次利用;“再循环”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二、企业实行绿色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掀起了绿色产业浪潮,制订了一系列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民健康为基础的环保标准,对商品进口进行严格限制。我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达不到国际上的“绿色标准”,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

可见,推行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唯一选择。

(二)日益减少的能源和资源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中国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翻倍增长,如果持续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难以保障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过去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高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换来的,2003年,中国GDP对世界总贡献率是4%,但是这个增长中消耗了大量的钢材、石油和水泥等资源。中国大量的能源从国外进口,导致能源价格的飞速增长,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巨大,因此,中国企业实践循环经济,走节约和循环利用能源、原材料的道路,才具备持久的竞争力。

(三)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绿色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需要,购买和消费有利于健康和环保的消费品的过程。21世纪是人们注重健康的时代,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如“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等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深受欢迎。世界绿色产品市场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消费者愿意花费出较高的价格购买绿色食品。绿色产业成了时代的“朝阳产业”,企业实行绿色生产经营,发展循环经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趋于完善的环保法规和环保趋势要求企业实行绿色管理。我国目前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各部门各行业的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保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这些法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给予了很大的约束力,环保部门重罚在生产和服务中不重视环保的企业,并受到社会的排挤。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股保护环境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使更多的消费者青睐绿色产品。

三、在企业中实行绿色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绿色管理观念。企业文化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主要依靠质量、成本和服务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理念下,要求企业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之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模式,树立企业的环保理念。保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而把环保作为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开拓市场、实现最高利润的前晗性投资。

(二)实施绿色研发战略。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以开发绿色产品为战略,在对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和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将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最重要的参量,除了考虑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之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回收与处理,要按照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思路设计开发产品,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产品的质量、成本等作为同等重要的设计指标要求,并保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现。

(三)实行清洁生产。寓循环经济理念于企业的生产环节,就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到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污染。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合理有效配里资源。

(四)对产品进行绿色包装。绿色包装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追求的是在确保产品包装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包装材料的消耗,减少由包装物所引起的固体废物;在包装设计上,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可以在包装文字中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可回收利用”等正确处理废弃包装物的说明,以通过产品的包装传播浓厚的环保信息;在包装材料上,要选用无毒害、可降解、能再生利用的材料;在包装风格上,要力求简单化,从追求精美、繁复的包装转向追求简单、环保的包装,这样既减少资源消耗,又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5-46.

[2]蔡毓明.浅谈在循环经济下如何加强房地产经营管理[J].现代商业,2013(20):138-139.

[3]程达军.循环经济框架下企业经营理念的调整与策略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6(04):77-78.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2015年9月召开的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会的成果文件《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载入了得到所有成员国同意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将从2016年开始生效,为今后15年的国际发展提供方向。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17个一级目标及169个二级目标携手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在人类、地球、繁荣、和平和伙伴关系五大领域采取兼顾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1]的行动(联合国,2015a)。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各国所接受开启了新发展议程的关键一步,但在今后的目标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首先,很多评论认为,和只有8个一级目标和21个二级目标的千年发展目标相比,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试图涵盖更广泛的发展内容的同时失去了重点,从而给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每个国家还需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设定国家目标。第二,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一些难以量化的环境和社会目标,如,目标4.7中提到了关于掌握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这给目标进展的衡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联合国目前还在对二级目标下面的具体指标进行研究,将于2016年3月公布最终结果。第三,国家层面的数据收集将最终决定目标进展的衡量情况。如MichaelAnderson(曾任英国首相卡梅隆的联合国发展目标特使)所说,拿涉及到营养的目标2来举例,在193个签署了目标的成员国中,只有74个国家目前有足够的数据来衡量是[2]否能够达到目标(TheEconomist,2015)。来自数据方面的挑战将需要成员国在统计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

2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具

在2012年的“里约+20”会议确定了“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UN,2012),并要求联合国系统向对绿色经济感兴趣的国家提供支持。既然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已在2012年就被确认,为什么这个提法却没有出现在2030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呢?首先,我们认为,绿色经济没有出现在2030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并不是谈判的失败或者是绿色经济地位的改变,而是成员国为了避免谈判受到不必要的干扰而达成的默契。“里约+20”的成果文件虽然肯定了绿色经济,但当时的谈判过程非常艰苦,会后关于绿色经济的争议仍然存在。仍然有观点认为,环境问题是富裕国家的问题,绿色经济也许可以在发达国家开展,但并不适合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另外,由于绿色经济强调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认为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线不可持续,有观点认为绿色经济是变相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会通过绿色经济将环境标准强加在它们身上,以此制约它们的经济发展。虽然绿色经济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并且作为国家战略,但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谈判中重新开启之前已经争论多时的话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为避免给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谈判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成员国在谈判伊始就似乎有了不再讨论绿色经济的默契。其次,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绿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方面,而不是成为其中的一个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030议程》中的新议程,而绿色经济则已经出现在了2012年“里约+20”会议的议程中。经过3年的发展,绿色经济已经由议程发展成为了一个操作工具,可以帮助成员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一个国家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起点,利用绿色经济这个工具考察哪些政策可以被用来调整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以便找到有效、公平、环保的方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衡量方面,绿色经济指标也是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工具。如之前提到,17个可持续发展的一级目标下面还有169个二级目标和将于2016年3月公布的具体指标。绿色经济指标可以从设计政策的一开始就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指标挂钩,从而确保政策从设计到实施到监测评估的每一个阶段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二级目标服务,进而实现一级目标。最后,绿色经济的许多内容其实已经被蕴含在了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绿色经济强调通过向经济的绿色化转型投资,从而达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目的。如果仔细分析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可以发现,绿色经济强调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其中。比如,消除贫困,获取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促进包容性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减少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森林资源并且遏制生物多样化丧失等。因此,绿色经济虽然没有以目标的形式出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没有绿色经济的存在。相反,绿色经济的精髓已经被包含在了现有的目标当中。如果说绿色经济的地位和“里约+20”会议时有了任何变化的话,那就是绿色经济将在幕后全面发挥它工具的作用,在操作层面给成员国启动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抓手,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里约+20后的绿色经济活动进展

“里约+20”标志着绿色经济工作的全面开启。经过了3年的时间,绿色经济已经在政策研究和国家项目等方面有了一些进展。

3.1绿色财政政策

要实现绿色经济,必须以战略眼光调动使用国内资源。在这方面,绿色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具体而言,绿色财政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公共资源,使之用于绿色投资,也可以将经济活动的所谓“外部性”反映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从而引导投资决策和消费行为。环境税、排污费、绿色技术补贴、预算分配和税收优惠等绿色财政政策工具可以刺激低碳、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活动。拿化石燃料补贴为例,据国际能源署估计,2014年全球在化石燃料的补贴超过5000亿美元,比可再生能源补贴高出4倍(MariavanderHoeven,2015)。高额的化石能源补贴减少了可用于绿色发展的资金,并且鼓励了能源的过度生产和消费,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目前环境署已经在一些国家帮助政府分析绿色财政政策,提出加强财政制度的建议,比如毛里求斯、加纳、肯尼亚和莫桑比克(见专栏1)。另外,环境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德国国家合作机构共同建立了一个“绿色财政政策网络(/)”,通过提供财政政策改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最后,作为政府间机构,环境署还积极推动政策对话,例如环境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德国国家合作机构在2012年和2014年举办了两次政策对话,主要关注化石燃料的补贴问题。

3.2绿色产业政策

绿色产业政策指推动一个经济体的实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服务业)绿色转型的产业政策。它不仅仅是指针对环保产业的产业政策。绿色产业政策旨在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一个国家的政策以及企业的运作,与此同时推动工业创新、创业、增强竞争力并且创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绿色产业政策手段包括:撤销有害补贴、提供生态效益基础设施、引进工业标准以及生态标签、环境税、法律和监管框架等。很多机构已经在绿色产业政策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或工发组织),德国发展研究所,经合发组织,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所等。但是每个机构对绿色产业政策的定义不同,研究的覆盖范围也有所不同。为了将绿色产业政策研究系统化,从而触发更多有效的政策实践,环境署目前正在与工发组织和德国发展研究所合作开展关于绿色产业政策的系统研究,其中包括绿色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经济效益以及具体实践等内容。

3.3计量体系

在绿色经济指标体系方面已经有一些机构开展了工作,但是每个机构在其指标系统下面所衡量的内容不同。比如,环境署的指标体系主要关注如何运用指标来制定绿色经济政策(见专栏2),经合发组织的绿色增长指标关注自然资本,资源效率,环境质量以及政策和机遇等,世界银行的综合财富核算则测算一个国家将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考虑在内的所谓“真实财富”,而全球绿色增长组织的绿色增长规划指标是为了寻找阻碍绿色经济的问题以便帮助相关国家进行绿色规划。这些不同维度的研究各有千秋,但这让想要衡量绿色经济进展的国家有些无所适从。于是,由这四家机构共同发起的“绿色增长知识平台”于2013年了一个尚待完善的绿色增长指标框架,把这几家机构的指标工作重点窜在一起。指标体系常常因为比较复杂而不利于宣传和国家间的比较,很难清晰地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因此,一些组织开展了关于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研究。比如,环境署正在研究的绿色经济进步指数来测量一个国家的绿色经济进展及其可持续性。这个指数目前已经有了雏形,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推敲细化。在绿色经济计量体系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一些关键的指标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如绿色就业,由于认识不同和标准不同,加上绿色就业有动态的一面,而且绿色就业大中部分是现有就业的改造升级而不是新创造的就业,使得指标的确定和数据的收集面临挑战。另外,有限的统计能力以及民营部门的参与不足也给数据收集带来了困难。环境经济统计比单纯的经济统计要复杂很多,需要统计部门人员对环境问题有一些基本的理解。这就需要政府投入相当规模的资金及人力。同时,数据的收集还需要鼓励民营部门更加主动地披露自身经营活动的环境经济信息,这样环境统计才能达到帮助政府和民营部门分析趋势并及时发现问题。

3.4模型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0-0004-02

前言

伴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有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建筑行业,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注重房地产业发展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三者的矛盾依然十分明显,这往往也导致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这一角度而言,基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以及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稳定的外部环境,从而才能更好的将我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共同发展并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努力,一方面要做到充分发挥政府的基本职能,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同时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不断改善相关的政策,从而对于绿色技术的创新,给予更多的支持。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

1.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关注到绿色经济,因此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更重要的是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国情,众多消费者并没有形成一种绿色建筑的意识,尽管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数量以及规模,但是,对于质量的追求却往往被忽视,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也导致绿色建筑在建筑经济体系当中占有的份额就比较少。此外在外部环境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建筑项目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将环境成本,算入总成本中。

2.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激励政策不足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在绿色建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绿色建筑的,直接设计者,同时也是具体的施工者和维护者,当然,在绿色建筑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方面,也是与企业有着直接关系的。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相对而言比较晚,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特别是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建筑规范以及相关的标准相对完善,因此,市场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这对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又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在绿色技术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而政府给予的相关技术支持和激励政策也明显少于西方国家。

3.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足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促使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同时研究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基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质量的评价,却并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而言比较科学的评价准则。当前评价机制主要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这一制度中相关的评价标准是固定的,但是并没有对于绿色建筑经济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进行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估,其更新速度也相对而言比较慢。对比发达国家的全寿命周期方法的评价准则,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4.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尚需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环保方面,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而要想有效的实现绿色建筑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健康的发展,那么国家以及政府就必须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应有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的制度以及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计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会快速提升。经政府的宣传,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也会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相关的意识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有效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策略

1.政府部门加强引导

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府部门有着重要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绿色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与政府能否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政府能否做好引导,能否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府部门要快速的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要给出一定的配套的制度流程以及体系和规范等等,从而对于建筑企业有一定的约束,让绿色建筑的相关设计以及技术和理念能够真正的走进所有的建筑企业中。同时作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当做到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自觉的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当然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研发的投入,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于我国的綠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要加强市场的引导,同时也要提供大力的政策支持。

2.注重宣传,提升全民绿色建筑的认识

绿色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作为消费者,绝对是绿色建筑建设与发展的享有者,因此他们必须要对绿色建筑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人们关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消费者的需求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消费者,有了绿色建筑的意识,才能够促使整个市场激发对于绿色建筑的活跃性。从这一角度而言,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组织单位应当做到积极宣传,促使社会媒体对于绿色经济做正面的宣传和教育。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

对于世界而言,绿色建筑经济已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权威的,可靠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只有有了一定的标准,人们才能够有执行的方向,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促使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引导并规范和监督相关单位,进行绿色建筑相关操作。

4.注重行业创新

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技术的有效创新,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突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瓶颈,保障我国的绿色建筑能够真正的实现,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目标。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建筑相关的企业都应该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专业技术的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市场的转变,同时将行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成果能够真正的转化成实践成果。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绿色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001-02

1 引言

长期以来,企业竞争力大都以耗费资源为支撑,或者以消耗资源为前提,而无论是资源的消费还是环境的改变,特别是污染和破环,都是有限度的,过度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不仅会使企业生产无法持续进行,而且还将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出发,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引导企业从资源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从而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认识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绿色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不系统。最近,在循环经济下,我国企业竞争力培育和提升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理论指导。已有的研究主要偏重于技术、设备、资金、人员配备等“传统”的直接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而忽视了资源、环境变化对其产生的间接影响。现有相关理论已经难以适应其变化的要求,也无法为企业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通过循环经济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企业产生持续的竞争力,这些问题成为企业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新课题。

2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1966年提出,其意义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型经济增长。在其随后的发展中,由于各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不同,对于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通过三个层次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是在企业的层面,即小循环,是在企业内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和服务的物料和能量使用量,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二是在区域的层面上,即中循环,是按照产业生态学原理,通过区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区域间的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三是在社会层面上,即大循环,是通过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和消费过程后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现实压力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求

我国目前发展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首先,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存量约束,表现为我国资源禀赋较差,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其次,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流量约束,表现为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再次,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严重。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在人们保护自然、维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仅像以前那样只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提升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要求企业在赚取自身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对环境、社会的责任,发展循环经济。

2.2 迎接全球挑战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宣告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融为一体的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就要符合各国不同的法规制度、不同的产品标准和不同的品质要求。在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屡屡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的不利形势下,发展循环经济,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资格认证等绿色通行证显然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种明智之举。

3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绿色竞争力策略

(1)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培育。

①当资源的价格过低(低于其实际价值)或处于免费状态时,从降低投入资源成本角度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将没有吸引力。这时人们会对资源过度开发、过度使用、过度浪费,从而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就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对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使其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具体为:在明晰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在通过分析国内有关资源的价格、国际上同类资源的可比价格,确定自然资源的定价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价格体系形成中的作用,使资源价格能充分反映其市场供需关系、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的环境成本,搭建起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与不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

②培育绿色消费市场,通过绿色消费拉动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首先,企业要不断地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其次,要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购买绿色产品;最后,应发挥政府需求(政府采购)对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政府可采用倾斜性的绿色购买政策,如优先购买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并通过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表率、示范和号召力作用,进一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从而推动企业循环经济的开展。

③完善市场竞争体系,建立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企业形象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竞争模式,促进竞争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动力,因为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将是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①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从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设立市场准入条件。如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要求其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②完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依据和保障。我国《节约资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环保立法观念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向了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依然较为薄弱,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建立包括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在内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既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思想,又可利用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如详细而明确的法律责任和污染损害处罚条款等,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进行激励(负激励)。

③完善环境税费制度,确保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一方面,应加大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的征收额度。对企业征收的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费等越高,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程度就越高,则企业越有积极性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应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允许排污权进行合法有序的买卖交易,通过这种方法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因为对于未进行循环生产的污染企业来说,买进污染份额实际上是增加了排污费,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也把自己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3)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生态化。

①多途径增强企业的生态化技术研发能力。首先,在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培育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其次,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生态技术,提高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对外部技术资源、技术成果的选择、消化和吸收能力。第三,加强产学研的生态化技术研发合作。加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在生态园区、开发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使产、学、政府各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等,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②多途径融资,加大企业的技术生态化研发的资金投入。首先,企业自身应多方面吸引资金,走发展绿色债券、企业集资、个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相结合的路子,为企业发展生态技术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应构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如扩大银行对生态企业的信贷支持;深度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二级市场和一些地方性的小证券市场,给生态企业的产权提供交易的场所;积极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设立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最后,政府应直接投资进行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并对企业自身所进行的有助于循环经济开展的技术研发工作进行财政补贴。

(4)建立科学和严格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

①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企业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利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②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将部门、员工的责任与企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挂钩,对忽视责任、违反规则的给予严肃处理;对发明新技术、降低产品的环境污染、促进企业生产流程的生态化改造,以及对生态营销有成效的部门和员工给予高额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金、提成、技术持股、技术入股等。

(5)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本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信念,并保证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注入到企业文化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对循环经济的高度重视,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应向外界积极传播这种新的企业文化,例如,通过企业的环保宣传、领导和员工的环保行为等取得社会的认同,从而在获得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新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洪传春,张雅静.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10):44.

[2]杜欢政,张旭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近期研讨综述[J].统计研究,2006,(2):63.

[3]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第15版)[N].人民日报,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