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范文第1篇

智慧医疗行业5G应用分析

当前5G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操控类场景,例如机器人远程手术等;二是基于高清视频、影像的远程指导和诊疗类场景,包括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远程教学和远程超声诊断等;三是基于医疗健康传感器和设备数据的远程监控类场景,包括患者实时定位和体征采集、远程输液监控等;四是院区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管理等。综上分析,5G在智慧医疗中的4类应用包括远程设备操控、目标与环境识别、超高清与XR(包含VR/AR等)播放、信息采集与服务。5G智慧医疗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的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远程化和信息化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及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5G引领智慧医疗数字化转型传统医院通常采用专业的医疗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资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账目登记的准确性,还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账薄、报表等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5G智慧院区管理利用5G海量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海量医疗设备和非医疗类资产有机连接,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院内急救调度、医务人员管理、患者体征实时监测、院内导航等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目前医疗系统主要应用包括PIS视频、运行监控、实时通信、紧急等。5G作为新一代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其传输效率远高于4G网络,并且可以很好规避LTE-M系统的频段资源限制。5G通信技术具备低时延、大宽带、广连接的特性,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智慧医疗业务的通信速率及质量问题;同时5G网络频谱可以满足智慧医疗多项业务的并行通信需求,实现各类通信服务的高独立性与安全性;5G通信网络的高连接密度,结合物联网编码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智慧医疗运营的全量数据感知与传输,为智慧医疗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

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运营商5G和云网优势,为医卫行业重点打造“1+1+1+N”产品体系,如图1所示。“1”张5G医疗专网,包括院内专网、远程专网。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切片与UPF分流等技术,叠加MEP算力能力降低业务时延,提供面向医疗行业的专属网络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高品质、高可靠的网络服务,满足医卫行业终端、平台和应用的高速、可靠、安全互联。“1”朵云边新型基础设施,包括院内医疗边缘云、区域公有云。针对应用上云、监管上云、边缘云定制等需求,提供从机房托管到IaaS、PaaS、SaaS一体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为医卫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的上云解决方案,并提供托管式边缘云,抢占医卫行业云计算市场。“1”个平台底座,即中国移动自研OneHealth平台。融合5G切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集成自研和生态应用,提供符合医卫行业应用与服务需求的基础平台能力,满足医疗行业用户业务、连接、计算、安全等需求,构建医疗机构统一的门户、账号、权限、认证管理等体系。平台包含四大核心组件:综合接入网关实现多网融合接入;边缘云平台提供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平台能力;弹性资源池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态势感知平台是整个专网及边缘云态势的展示平台,可提供网络带宽、安全态势等感知。“N”个业务领域创新特色应用,主要包含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区域医卫、智慧康养、智慧药监和智慧医保六大领域。以5G智慧医疗云平台为基础,打造以移动医护、5GVR探视等创新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院体系,以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兴应用为核心的远程医疗体系,以应急救援等特色应用为核心的区域医卫体系,以智慧康养平台等主流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康养体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G+智慧医疗”项目案例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医疗;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303-03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见诸于1999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被广泛提上日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五横三纵系统框架和7个领域30种场景的物联网应用体系也在国内的大型城市开始试点研究。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对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从物联网的特性出发,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当今关系国计民生的智能医疗系统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物联网并不是一种通信网,而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糅合。它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手段,支持物理、化学及生物系统和过程的远程的人机交互,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无限传输、及时感知、方便存储、智能处理等特点,从而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2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经过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已有很多医院建立了监控系统,配备和研发了各种信息系统,使得医院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鉴于目前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监控的感知手段校为单一,智能化管理仍存在不少死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各种信息系统尚存在兼容问题。

物联网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还被计划应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警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这不仅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而且也大大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转速度。

表1“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场景

2.1智慧物联网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结构

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现代医疗系统建设,其基本原理就是对医院内各种对象的感知、定位于控制,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车辆、医疗器械、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医院内需要感知的对象加以标识,进而通过标签读写器智能终端设备手持接收终端无线感应器等信息识别设备对上述标识加以识别,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将信息反馈至信息处理中心,并在处理中心加工处理融合后,传输至医疗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继而对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处理,从而医院管理部门掌握感知对象的形态,进而为正确决策打下基础,其结构和原理如图1所示。

2.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技术使得医院对象感知能力激增,处理疫情、病情、医院各环节调度的速度、精度和范围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其他技术手段所不能取代的。

图1物联网技术下智慧医疗系统结构及原理图

2.2.1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临时就诊等人员和诊室、病房等区域实现智能可视化管理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出入医院,这给有限的医院空间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为医护人员、病人、住院病人家属配备相应的管理卡,通过这种门禁系统和遍布医院的感应点,可以及时区分这些人群并对需要重点监控的病人实行全自动实时感知、定位,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医院安全。各科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医疗管理平台实时了解本科室病人在诊室、病房等地的各种情况,加强对病人的呵护和管理。并且,将管理卡与其他系统合并,如餐饮、洗浴,跨科室诊疗,可以大大提高医疗速度,节省医疗资源,提高管理人性化程度。

2.2.2对病人隐私、医院重要医疗资料等事项智能化保密措施

为病人病情设置查阅密码,对医院重要资料、机密文件等张贴二维码或嵌入射频卡,可以实时感知其所在位置,并且对进出该保密地带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重要资料的泄密和流失。

2.2.3为远距离专家会诊提供方便和可能

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单个医院的信息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实现人为管理的开放的,对疑难杂症等的治疗,可以通过开放的医疗卫生感应系统,实现远距离专家会诊,通过对病人病情信息的共享,使疑难病患不必饱受路途颠簸之苦,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诊疗和护理。

2.2.4对进出医院的车辆实行精细化智能管理。

通过为进出医院的救护车、储运车等车辆和重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安装电子标签、嵌入传感器、卫星定位装置等,实现对交通工具、重要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并通过嵌入的各类智能传感器,监控其工作状态、完好情况等,从而实现对其精细化管理。

2.2.5在医疗仓储、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保障

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充分是医院应对公共医疗事件的必要保障,为医院的仓库、物资安装包含医疗药品型号、器械种类,品种数量等状态信息的电子标签,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请康,为医院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2.2.6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岗哨,确保信息和物资安全

为财务、仓库及医院的其他重点区域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对重点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安全检测,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或可疑分子的不轨情况,可有感应点自动调整摄像头的方向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并向值班人员发出安全警示提醒,以便及时侦查,确保安全。

3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就,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要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 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3.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3.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

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那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3.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旧有的系统,与旧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4结束语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繁杂的日常运营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诊疗的基础上,向着更广阔的空间迈进。但物联网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洪波.MZM网络新生活畅想曲[J].oftwareworld,2007,3.

[2]移动通信网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研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2010.3.

[3]黄家柯物联网及其发展策略探讨.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2.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为尽快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民政部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卫生部决定,将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构建“电子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和自助医疗,还可以对血液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治理,对医疗废物进行电子监管,对问题药品实现快速跟踪和定位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都有相应的条款提到使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2013年8月《全国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慧化养老实验基地”。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批准筹建的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5家,全国老龄智慧科技产业园1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国内各省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实践逐步展开。

1.1国内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

1.1.1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智慧化北京“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采用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实现移动生活护理和医护保健。

1.1.2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杭州桐庐“智慧医疗”,通过两个数据仪器、一个手腕式监护仪、一张SIM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身体数据监测、远程会诊、健康远程检查、急救定位等服务。

1.1.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山东济南“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居家老人提供可靠及时全面的健康测评,并据此为居家老人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的动态管理。

1.1.4社区养老服务慢性病监测智慧化南京市秦淮社区“居家养老慢性病远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南京市鼓楼区“智慧养老试点”,有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使用智慧养老系统。厦门思明区“中华社区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开发了慢性病远程管理系统,并搭建“健康小屋”采集数据。

1.1.5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化天津联通河北分公司整合网络、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和有关部门合作共同为居家老人提供了定制终端、远程服务、紧急求救等一揽子信息化服务,实现了与老年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1.2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经验在养老服务智慧化方面除了国内以上探索和实践,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

1.2.1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有4.9万家门诊都安装了“远程医疗”网络用于改善服务,其中75%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根据政府机构的统计,弗吉尼亚州家庭慢性病患者的监护费用每年为1900美元,而家庭护理费用则高达77000美元。远程医疗既为这些患者节约了护理费用,又提供了生命安全保障。

1.2.2社区养老生活服务智慧化英国从2012年起,在社区医院和家庭普及使用机器人护士。这种机器人与网络连接,其头部安装有多台激光和热成像摄像机,在声音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完成日常护理的功能。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1.2.3社区养老辅助设备智慧化日本筑波大学研制的专为肌肉萎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计的“机器外套”已成功在日本推广,使老年人的行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宁波市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策略

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明确建设原则,把握建设步骤,全面规划建设涵盖内容。

2.1建设原则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立足市场需求,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总体水平,促进宁波社区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2.1.1立足市场市场需求美国“远程医疗”网络建设遵循市场原则,通过节约医疗成本促使个人和机构共同趋向养老服务智慧化。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市场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升,避免违背价值规律。

2.1.2完善制度为基础完善制度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的手段。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个人医疗信、家庭等隐私信息,也关系到社区安全监管,关系到卫生医疗、民政、居委会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建设过程确保老年人信息绝对安全。

2.1.3厘清职责为突破口为保障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智慧化,南京、厦门都地区都有政府职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宁波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建设的方法,越来越重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工作。民政部门扮有牵头、服务、协作、监督的角色,其他机构协同参与。

2.1.4人才建设为抓手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是一项专业性工作,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化知识技术。宁波应通过政策驱动,引导科技人才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技术、产品的智慧化研发工作。

2.2建设步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最终要实现老年人、设备和服务协同自主化运作,这项系统工程与智慧城市建设同理,需要分三步走。

2.2.1建立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与社区养老运行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针对的老年人分布在各自家庭或是社区照料中心,要实现智慧化首先是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设计的所有事物进行智能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生产技术对传统工具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智能化的硬件基础。

2.2.2服务流程再造与系统协同化促使社区养老服务的人与智能化的物互补互促、互存互动,即使用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最终让社区养老服务达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发展,构建人机结合的智能网络,不断推进部门内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各个部门、行业子系统内部的协同水平。充分运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内和跨系统业务的整合协同。

2.2.3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运行的智慧化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涉及到医疗、社区安全监管、交通、民政、居委会等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其智慧化多行业应用、跨部门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打造多行业、跨区域、云平台、跨部门、全覆盖的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运行体系。

2.3建设内容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应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建设应包含以下七种智慧化服务内容。因老年人身体、财力、喜好等方便的不同,服务项目需求会各有侧重,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建设规划应该尽量做到全面,以期满足服务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2.3.1生活照料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是智慧化指向老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实现智能化。通过研发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

2.3.2膳食服务老年人膳食均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膳食服务智慧化指运用医疗健康设备,对老年人饮食提出要求,并根据营养学知识和老年人需要合理搭配食谱。在这个过程中以智能设备的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算系统,完成服务。

2.3.3居室和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实现智慧化运转,环境卫生有智能设备自主清洁,老年人不需要从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

2.3.4安全保护服务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安全隐患增多,从日常行走,到居家生活,多有交通、水电、燃气等安全隐患,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安全保护服务智慧化的基础。

2.3.5医疗/康复护理服务老年人是慢性病的主题人群,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指通过智慧化设备为老人提供基本的、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等卫生照料的过程。

2.3.6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

2.3.7文化娱乐服务老有所乐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文化娱乐服务智慧化指运用智能设备手段向老人开展各种类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娱乐的活动。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电子报刊,数字化家庭影院等。

3结语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范文第4篇

践行大健康

会议以“智慧互联大健康、融合创新见未来”为主题,从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医疗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等方向,全面解析了信息技术在未来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与发展趋势,体现了大会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作用,以及持续推进云大物移、人工智能等相关应用、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宗旨。

健康报社副社长肖景丹及北京大学信息科学院副院长谢冰代表主办方致辞,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和北京大学教授、IEEEVTS北京分会主席焦秉立主持了开幕式全体大会。

据了解,目前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存在资源统筹和整合利用不足、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亟待加强、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滞后、专业机构不健全及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将着眼加快建成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工程、基层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工程和健康扶贫信息支撑工程五大重点工程。

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伟、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别就全民健康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大智移云时代的智慧医疗为主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

周恭伟在报告中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围绕13大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加快建成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工程、建设基层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智慧医疗便民惠民工程、建设健康扶贫信息支撑工程等五大工程,来着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践行大健康理念,核心就是要树立大健康理念,要以治病为中心,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的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也就是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周恭伟说。

区块链护航医疗数据安全

邬贺铨院士则从技术应用方面分析了未来医疗健康领域创新技术的应用。他讲到,“现在是一个计算无处不在的时代,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包容万物,连接随手可及,宽带永无止境,智慧点亮未来,服务以人为本,助力智慧及精准医疗。”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宽带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展现智慧医疗未来的场景。当前,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是医疗领域永远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随着互联网移动医疗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面临严重的数据安全问题,也许来源于医师的失误,黑客的攻击,或者实时编辑过程中没有及时更新电子记录,患者可能遭遇各种健康、精神和经济损失。

邬贺铨介绍说,区块是包含时间戳的数字资产交易信息数据块,区块链是由密码关联的区块串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也可称为分布式账本。区块链(Block Chain)是比特币技术中的核心部分,能够实时核实和记录所有交易,维护数据的可靠性,有助于避免医疗行业误诊或恶意修改数据的行为。

“目前的医疗网络,所有数据都汇总到一个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服务器管理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可能使用其存储的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其所有传输的数据都经过严格加密,用户的数据和隐私更加安全。区块链能够收集和整合医疗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所记录的每一次诊断治疗和其他医疗行为都有时间戳,事后不可改变,确保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信任。”

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引”,预计下半年能够出台。

多点发力 各方协作

北京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则从电子健康记录共享的实践与思考方面,分享了电子健康记录共享在未来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与国家规划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希望移动医疗的出现,能在下一步电子健康记录分享带来新的突破。

湖北省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肖树发从服务医改、惠及民生的高度,讲解了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在推进医改实践中的助力。河南省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永峰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实践,展现了未来发展的前景与期望。

大会得到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七乐康、蓝卡健康集团、IBM、健客网的支持,也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应用演示。中国移动以服务健康中国发展的战略愿景,依托技术资源的优势,展示了在医疗健康领域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分级诊疗、健康管理4大业务领域的应用案例;中国联通建立了医疗云基地,着力于医疗信息化云化之路的推进与服务;七乐康以全新的医疗生态平台打造的互联网医院,通过融合与创新,实现医疗的无界限;蓝卡健康集团则通过互联网平台强基层、扶基层,以支撑家庭医生签约及分级诊疗的实现;蓝色巨人IBM是全球领先的ICT公司,一直在引领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次会议IBM带来了认知医疗的最新实践,为医疗与健康构建有效的连接;健客网则从医药电商的角度发力互联网医院,向与会观众分析了互联网医院的赢利模式、医药电商的助力和健康网的互联网医疗探索。

传统医疗与智慧医疗的区别范文第5篇

四川病人,能得到北京301医院教授的治疗?

我们喝的每一杯牛奶

都能找得到原产的奶牛?你的健康状况可以

自己亲眼看到?

这一切都不是梦想,

而是智慧城市里的现实

采访尹岭博士非常困难,约了好几次,才约到了6月21号上午的半天时间。早晨八点,在记者赶到之前,几位来自河南的客人早已等在会议室。尹岭是中国人民总医院(301医院)的博导医师,医生本来就是个繁忙的职业,而尹岭同时又负责一项比当医生复杂好几倍的工作。作为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尹岭除了每周两天的出诊,其余时间全部花在了远程医疗和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工作上。这一天,就河南省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事宜,尹岭正要与河南省一家负责建立这个服务网站的公司谈合作。

尹岭熟练地打开了电脑,在投影上展示着他制作的PPT, 向客人介绍了平台的架构和未来如何实施具体服务项目的方案,包括如何建立肿瘤数据库、各种疾病专题库,如何结合新农合,为城市社区与农村提供疾病数据分析,如何将动态信息在平台加载等计划。

2000年起,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已有18年的尹岭博士开始神经信息学研究工作,这期间他对医学科学数据如何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通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让尹岭十几年来孜孜以求的这个数据共享平台,就是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智慧医疗。

智慧医院

媒体曾不止一次对中国居民关注的话题作过广泛调查,其中“健康”高居榜首,“养老”紧随其后。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7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千万,癌症患者迈过400万门槛。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医疗与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被纳入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

作为国内医疗信息行业的开创者之一,尹岭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的医院在互联网大潮中的巨大变化。在国内最早进行信息化改造的301医院病房里,记者看到,通过无线的平板电脑和PDA,医护人员在病人床边就实现了查房、医嘱、信息传输,以前这些要让病人跑断腿、也让医生忙得不亦乐乎的工作,瞬间就在谈笑间完成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魔力。

借助计算机对医院的信息管理,我国已经走过了医院财务等内部管理的第一阶段和临床管理信息CSE系统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的第二阶段;如今301医院已经在住院部实现了无线应用,无线局域网有效地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利用PDA或平板无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等等,真正成了智慧医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医院的含义还在向纵深拓展,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在医院形成网络化的科与科之间的协作;通过物联网大量采集患者实时体征数据,以方便医院实时掌握病情,实现智能化的预警和决策;通过医疗各环节信息的标识和匹配,可降低医疗的过失和差错;通过医疗物联网采集各种基础的信息,以实现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如:在药品耗材管理中,通过条码采集可以准确掌握药品或耗材在医院的流动的情况,为医院信息化决策提供一些决策数据;通过医疗物联网建立实时监控体系,如感控体系,以及电子病历的实时监控分析。同时,通过医疗物联网能够将医疗资源合理应用,如:建立远程健康监护,远程急救和远程会诊等,进一步拓展了医疗的可移动性。

去年11月, 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和河南电力医院站点医院正式启动。在河南省电力医院远程诊断操作室里,总医院、河南省电力医院,以及下设的平顶山、三门峡、新乡、周口分站,实现了视频6方通话。通过这个系统,既能实施语音、音像互联,X光机、CT、电子显微镜等图像也可以实时传输,实现远程会诊。尹岭说,不仅如此,在河南省电力医院已经实现“远程查房”,病人病区都不用出,医生查房时的信息也可以与总医院的专家对接。对于危急病人,15分钟内即可组织会诊。此外,301医院还组织院士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尤其让尹岭感到欣慰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当天,中国人民总医院就启动了远程会诊系统。今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地震。4月20日22:30分至4月21日凌晨零点30分,由301医院资深骨科、急诊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远程会诊中心的视频与8名新都区中医医院医生组成的医疗救治小组进行“4·20”地震伤员远程对话会诊,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资料、治疗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专家组对每位伤员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指导,并制定了医疗救治方案。

“在这个平台实施远程医疗的分级会诊,能大大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具体做法为:市级医院给乡镇医院会诊,省级医院给市级医院会诊,我们301给省级医院会诊,其中省级医院会诊是我们的重点。”尹岭博士说。

城市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能及时有效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就是城市最大的智慧。

智慧物流

近年来,国产奶业的问题成了市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消费者对国产牛奶和奶粉重拾信心成了奶企的最大难题,而对三元来说,智慧物流成了他们手中最大的法宝。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遵循的是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从90年代到现在,三元一直在对原料奶实施监测,但是因为牧场辽阔,运输过程复杂和人力原因,对原料奶的监控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三元采取了把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前移,建立乳制品可追溯体系,以达到对问题奶监控预警的作用,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可追溯。

乳制品可追溯体系充分应用物联网和云技术,与企业现有的ERP系统和MES系统紧密集成,以实现乳制品安全可追溯。奶牛场通过物联网设备把每一头奶牛和云平台、ERP系统、SPC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批号追踪,也就是每一盒牛奶出了问题,都能查出它来源于哪头牛,这种神奇的管理模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企业私有云以产品批次为主线,将构成产品配方的原料乳、原辅料、包料、半成品等物料的质检信息相关联,收集、汇总、存储ERP、MES、LIMS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形成产品质量信息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购买云服务软件,在每个服务器端安装布署成功后,实现安全追溯体系的私有云平台搭建。这是一个三赢平台,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也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更使企业重获消费者信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从几次重品安全事件的结果来看,我国乳品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缺位、标准欠缺和与国际不接轨、企业诚信道德缺失等问题。相信随着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乳品企业的全面推广,有助于行业的清理整顿和技术装备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加上目前对奶源基地建设的加快,原料乳质量的提升、企业管理的加强和完善以及政府监管措施的加强,国产奶业将在消费者心中重塑往日的辉煌。

云中漫步

智慧城市更给在云计算、物联网的第一线的IT业带来发展契机。6月21日的“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分享大会”上,各种设备争奇斗艳,为智慧生活制造着梦想。这些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的产品,已成为行业的新宠儿,放弃PC业务转型传感产品,已成了IT行业的一股风潮。

例如数字手环,它是一款通过APP软件和云平台、数据库和专家库,24小时全天候详细纪录用户的运动、作息时间,管理自己健康生活方式的可佩戴式仪器;绑在胸部的心率监测器Wahoo,则是一款能够测量心跳和血压的胸带;针对老年人保护的ticknfind,它可以戴在老年人身上作为报警器,一旦发生老年人摔倒等紧急情况,老年人自己或是路人可以通过腕带上的按键,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测量运动量的Shine,只有一枚硬币大小,通过里面装载的电子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脉搏的频率以测量运动量……这些可穿戴设备的特点共性是:体积小巧、便于偑带,功能专一,芯片的工艺集成度很高。

而传说中谷歌正在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据传已经上路,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的迷人遐想。同时摩托罗拉、飞利浦等也在研发新的传感设备,这些跨国大企业的强力关注,将使智慧城市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2012年智慧城市刚刚启动不久,国开行就传出消息,表示将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今年4月又有两家商业银行承诺将提供不低于国开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一些投资机构也在今年二季度签订了2000亿元的投资额度。据业内粗略估计,相关投资或将超过4400亿元。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相关服务市场容量已达80亿元,其中高端ERP相关软件对应的高端实施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5亿元,国际咨询服务商和外包服务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8%和29%,本土咨询服务商市场份额占到33%也因为偏低的价格优势,使其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安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元,甚至有可能超出万亿元。

2011年,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而物联网的重点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医疗卫生、物流等领域。

在探访智慧城市建设的这段时间中记者发现,智慧城市的建设似乎还是各自为营,各行业各部门间,以及小到每个城市的行政区,大家总是埋头于自己的建设,不跨界也不联手,当一些资源需要共享时,一些矛盾往往又会滋生,这样的情形几乎全国各地都存在。近年一直致力研究智慧城市发展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在提及此事时深有感触,“问题的关键来自体制的弊端。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要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部门分割导致了信息的封闭,产生壁垒。信息随着类别、行业、部门、地域被隔离开,之前的关联性也被割裂和遗忘,导致了信息互联互通共享难,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这些都是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面对的核心挑战。”

这种情形在实例中也得以证实,据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慧城市评估咨询中心部门经理王理达回忆,曾经在做一个项目时,为了得到各方信息他们想了个办法,让各个部门把自己想要的和能提供的数据都说一下,结果发现大家总是提供的少,想要的多。

“这是当前不止智慧城市,可能是整个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就像是一个个烟囱状、从上到下的系统。在国家层面,可能宏观上做到共享,但在城市层面的交互考虑较少,所以这个背景下,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很大问题,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了,但是真想解决难度比较大。只能说是今后大家慢慢自己有这个意识才能彼此作出沟通。”王理达说。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部门公开高调宣扬自己智慧城市所含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行,然而记者一番调查下来,事实上项目连模块还未建完,数据处理的勘误工作也未开始,大有“放卫星”现象。还有,一些工业园仅仅陶醉于自己这方寸之地的高科技、自动化,与外界完全隔绝,如此情形,即使园内有多智慧,那也不算得“智慧”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