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艺心得体会

茶艺心得体会

茶艺心得体会

茶艺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茶艺学习心得1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学习心得2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艺学习心得3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 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 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 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 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 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 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 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 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 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 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 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 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 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 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 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 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 茶,最贵乎“心” 。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4茶源于中国,讲求和,美,礼,仁等,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通过茶艺活动的过程感悟人生,修身养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让我学会如何协调和平衡,爱惜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茶艺是一门艺术,一种修养,体现和谐,优雅,仁,德,诚,真,茶艺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茶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做一个优雅德,有内涵德,健康的人,这是我学习茶艺的第一步。

一;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灵。

二;我们人类向往的目标是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不断的提高生活品质。

三;我们人类希望的事业是自由择业,开心就业,浪漫就业,做终身喜爱而乐之不疲的事业。

这种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艺中垂手可得。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茶叶的需求量不断的日益增大,近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可是对茶艺师的中,高级人才却很短缺,能够拥有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多,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茶艺师的需求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茶叶现在已远销海外,连外国的朋友们也都被中国的茶艺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现在‘以茶会友’的社会,用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无界限的交流,用真诚,坦诚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业中,竞争中,在品茶,应用茶的环境,去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一个举止优雅的茶艺师,舒缓的音乐静静的流淌,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会让现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间。

全职的太太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裕的时间,可以将茶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径,还可以让在打拼的先生们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忙碌后忘记了疲惫,优雅而有内涵的全职太太们籍着茶艺寻求一块静溢与超然的心灵空间。健康,绿色,环保是茶艺致力于推广的方向,引导人的思维,开拓人视野,丰富人的精神。

茶艺师是现在社会与未来社会所空缺的瓶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空间,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创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乐不为?希望那些爱好茶,茶艺,想懂的茶,茶艺的朋友,你的人生就从今天大步的迈开吧。

茶艺学习心得520--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 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 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 。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茶艺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刚开学很忙,今天上课要上到晚上9:45。”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又开办了新的一期茶艺培训班。他是第一个把“茶艺”概念从台湾介绍到中国大陆的学者。20多年来,看着茶艺在中国大陆从不成气候到欣欣向荣,他的欣喜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娓娓道起了茶艺的源流和自己推广茶艺的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宝岛台湾,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除了要发展经济,还当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要,而优秀传统文化又以茶文化最贴近生活。于是。这些青年就抱着这样一种使命感,投入复兴茶文化的行列,从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着手,开创茶艺、设立茶艺馆、举办茶艺讲座、茶艺培训,积极推动茶艺的相关活动。他就是这批青年中的一员。1988年6月。他在上海公开表演了茶艺,并接受《文汇报》的专访,

“茶艺”一词首次出现在大陆新闻媒体上,打响了宣传茶艺的第一枪。

1991年,他应邀出席了在著名的茶乡福安举办的首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并登台为大家表演中华茶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宁静安详的坦洋村、葱茏蓊郁的茶山、淳厚质朴的畲家茶歌对唱、香醇甜美的坦洋工夫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当时到福安参加完茶文化交流会后,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他义无反顾地走中华茶文化研究推广之路的决心。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他还走访了18个省市的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播撤了茶艺的种子,推动了两岸茶文化的发展。

在两岸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茶艺培训机构、茶艺活动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台湾茶人创办的如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陆羽茶艺中心等,大陆茶人创办的如雅真茶艺、六如茶艺、公刘子茶道苑等,还有科研机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各省农业院校茶学专业举办的茶艺培训班等,甚至一些大中专院校还开设了茶艺专业――创始于台湾的茶艺在大陆开出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中华茶艺百花齐放的景象,更是灿烂而夺目。

茶艺培训是“香饽饽”?

在茶为国饮的中国,茶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仍是不改其势,只要看大街小巷里林立的茶馆、茶楼与茶庄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在当代,人们喝茶决非还停留在因渴而饮的初级阶段。而是要品味。从中品出文化、品出内涵、品出感悟。茶本身的文化属性以及人们对茶的文化需求。正随着茶业经济的繁荣而日益深入人心。作为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便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借助茶馆、茶楼或茶庄的平台向外界传播,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潮流。

茶艺师。顾名思义,就是茶艺的演绎者,是茶行业内具备茶叶知识、茶艺表演、服务与管理技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茶业的繁盛与茶文化的复兴呼唤了茶艺师这一职业群体的诞生。并且随着茶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培训机构、赛事更是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成了许多人争相追宠的“香饽饽”。

现象一:出师弟子亦成师

茶艺在中国大陆如火如荼地发展了20多年。这里,我们姑且将当年致力于茶艺传播与推广的茶人称为祖师级茶艺师。经历20余载的时间。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曾经教授的学生学成出师后,分布在全国各地,不负师望,从事着和他们一样的茶艺事业,开辟了自己的茶艺新天地。在这些新一代茶艺师中,有的经营或管理茶楼、茶馆,使之成为人们感受原汁原味中华茶文化的乐园;有的亦操师业,在茶艺培训机构中从事茶艺教学。甚至“自立门户”。他们在肩负推广中华茶文化使命的同时。并把眼光瞄准了茶艺培训市场,办校、开班收徒。教茶叶爱好者研习茶艺、为各类茶叶经营场所培养茶艺服务人员,让悠悠茶香传播得更远,四川雅安姑娘陈秀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85后”茶艺师,虽说今年刚满23岁,却早已是西安一家茶艺培训机构的创办者兼首席茶艺培训师。2002~2004年,她先后师从成先勤、林治等著名茶人研修茶艺,曾代表四川优秀茶文化传播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茶艺表演与茶文化推广。两年前,凭着一腔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和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她创建了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茶艺培训、茶艺表演和茶楼管理等业务,在当地茶界负有盛名。福州天音阁茶庄的张雪儿师出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名下,后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合作,在茶庄里开设教学实践站,茶学系的学生定期在茶庄里进行茶艺茶道实践与体验。

现象二:职教新宠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像我们这类的中职学校以前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得很少,孩子们都不太懂。现在好了。我们开了茶艺课。还设置了茶艺专业,教学上都还比较成功!”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丘琰坐在茶艺教室里一边喝着学生泡的茶,一边对记者说道。这间50多平方米的茶艺教室,没有一件显眼的陈设,仅仅是几张摆着素朴茶具的木制桌椅。不过,这里看似简陋,却是培养“新生代”茶艺师的基地,是福州茶艺中职教育的起源地之一。丘校长介绍说,福州中等职业学校茶艺技能竞赛始于2009年,学校自首届开始至今,连续两年参赛并蝉联了两届的冠军。并且该校学生林秀枝此次还在情景茶艺《茉莉芬芳》中充当主泡手,走进世博会福建馆,展示了娴熟的茶艺。这些荣誉为她增添了很大的信心。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今年还专门从福建农大茶学系引进了一名应届毕业生担任茶艺专业教师,并与市教育局、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配合,开展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茶艺,让孩子们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举两得。”目前,学校培养的首批茶艺师都在茶企顶岗实习,而且学校还和福百祥、海晟连锁、闽榕等茶企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采取由“4+1(4天在学校,1天在企业)过度到5(完全就业上岗)”循序渐进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福建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我希望从我们学校开始、从我们福州开始,有更多的学校和同仁加入茶艺推广的队伍,把闽茶茶艺、闽茶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她说。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就福州市而言,除了商贸职专以外,市旅游职专、市外贸职专也设有与茶艺相关的课程与专业,而在全省乃至全国亦有众多中专学校将教学资源倾注于茶艺,同时有不少的学生从就业角度出发选择了茶艺专业,进而使得茶艺演变成职业技能教育的新宠。

现象三:茶艺师无性别

相信,在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印象中,优美的茶艺总是与女性形象相挂钩的,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了阴柔之美。其实不然,“茶叶泡饮的基本程序不变,但和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在表演茶艺时柔软度少,多用单手泡茶,在圆融之中体现出一种刚劲之美。”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用手模拟着泡茶状说道。今年5月,在“燎原行动”大学生竞争讲习所“煮茶论商道”课程上,应邀讲课的吴老师首次收下了3名男大学生为茶艺弟子。在业界一时传为美谈。在接下来半年时间里。这3位男生几乎是天天手不离杯、嘴不离茶,一到课余。就

相约到吴雅真的别有天茶艺居研习茶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茶和茶艺。“茶艺本来就没有性别之分,它属于一种艺术,让生活更加丰富,无论男女,都能通过泡茶的技艺来表达自己感情。”来自福建医科大学06级预防医学专业的陆洁帅深有体会地说道。此外,丘琰校长也说,学校在开茶艺课时,男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甚至还胜过了女生。这也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

茶艺不仅在男学生中受到追捧,在一些都市白领尤其是男性白领中也颇有市场。“从这几期的学员情况来看。都市白领班的学员最多,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陈秀琼说。由是观之。茶艺并非完全是女性的专属。“喝茶的男人不变坏,喝茶的女人更可爱,已经是茶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了,现代的社会,女生、男生的差别越来越小。分工也越来越不明显,男、女生从事茶艺工作成为君子、淑女,是我们所期待的。”范增平说。和堂悦叶茶会所的茶艺师郭渝菲则认为,茶艺师不能片面地以性别论之,正是因为有人爱它才会去选择学它,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况历史上,琴棋书画诗酒茶,也多以男性的成就居多。”她笑着说道。

在茶艺“高温”背后

茶茶艺培训、茶艺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与火热,可谓是热浪滚滚,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有理由相信,茶艺培训机构、活动的大量涌现,对于推动中国茶文化以及与茶文化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决不否认,有少数培训机构是滥竽充数、名不副实,招生是为聚财敛财,而茶艺活动亦是纷繁芜杂,这就导致了茶艺市场的鱼龙混杂。因而,茶艺热现象的出现,自是利弊相存,在“高温”背后,业界看法不一。

去芜存菁,订立标准

“行业是该要整顿的时候了。”茶艺师崔秋语呼吁道。她曾调查过不少城市的茶馆和茶店,发现很多称之为“茶艺师”的从业人员,其实一点也不懂茶。不可否认。茶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茶艺师的职业群体,再加上对业者并没有太高的文化要求,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茶艺师的浪得虚名与不良茶艺培训机构的泛滥。“当前茶艺培训、活动,百家争鸣,良莠不齐,我想这只是个去芜存菁的过程。”范增平认为,茶艺应是带来和美和欢喜的,应是有较强的文化性、学术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而参差不齐的茶艺活动最终会面临“洗牌”,顺应“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律。“在去芜存菁之后,举办茶艺培训、茶艺大赛对茶文化的发展是完全有利的。”

郭渝菲也认为,现今茶艺培训还没有准确的标准,在一些茶企出于成本的考虑。只是挑选几名优秀员工参加正规的培训,有的企业内部也设有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人能进行专业的学习,部分则否。因此,范增平指出,任何培训班、任何比赛,都是组织活动,都应该有标准有规范。“茶艺师已经是国家明订的职称和职业标准,若无标准规范。就不会有好的发展。”他说,茶艺培训业是否能健康地发展,最主要在于主办者。纵然有了标准规范。若主办者没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执行这些标准规范,也是枉然。此外。郭渝菲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与一些民间社团如茶叶协会或茶文化学者联合办学办班,而且应是半公益性质的,一来显得比较规范。二来可让那些有志于从事茶艺的人尤其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都能接受培训。

提高证书含金量

茶艺培训班的开设让更多的人学得一门手艺,也为更多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这本来是一件有益于大众的事情,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茶艺师的资格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福州的茶艺师周平丹告诉记者,很多茶庄茶店在招聘茶艺小姐的时候在职位要求方面并没有规定应聘人员需要持茶艺师证书,100家茶店可能只有20家聘请的茶艺小姐是持证上岗的。之所以茶艺师证书“轻薄如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证书含金量不足。私人开班、无标准规范等问题让茶艺师证书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

如此一来,茶店茶庄更看中店员的公关和营销能力,而不是茶艺。采访过的茶艺小姐都表示在薪资待遇方面并没有等级之分,高级茶艺师和初级茶艺师拿着相同的底薪,业务水平才是考核工作能力的关键。辛苦培训考过的证书却无人重视,这也打击了很多茶艺小姐想参加进一步培训的积极性。

同是吴雅真名下的弟子蔡贵珍认为泡茶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必须经过培训上岗,而且茶店员工的定位和职责要明晰,泡茶的是茶艺师,而公关和营销也应该聘请专业的市场人员。她希望经过改进和完善后的茶艺培训班和茶艺师证书能像大学文凭一样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用等级划分职位,与薪资挂钩,也能像会计师的证书那样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增设文化素质课程

培训班的课程很短,差不多只有7~10天左右,学到的只是对茶艺大概的了解和基本的泡茶工夫。更多的还需要自己的练习和琢磨。归去来茶庄的高级茶艺师张灵英告诉记者,茶艺的研习无止境,每个人对茶艺茶道的认知和理解不同,表演的茶艺也不一同。她在吴雅真老9币的培训班学了7天的茶艺课程,并不能满足她工作上的需要,她必须每天通过阅读与实践来充实自己对茶艺茶道的理会。

采访的过程中,茶艺小姐都一致认为,茶艺培训班应当考虑增加培训时间,增设文化素质课程。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技艺。追求的不光只有表面的指法和形态。茶艺师自身传统文化和内在涵养的修炼也必不可少。现在有很多茶席设计比赛和茶艺师的评选大赛,文化素质占据一半以上的比分,所以茶艺培训班的负责人要适当在培训课程里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类的课程。

参加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的选手郭渝菲对此有深刻体会,她说,现在有些从业人员是为了就业而参加培训,并非出于喜爱而学。带有功利心的学习,至多只是单纯地学会了如何泡茶。而没有真正领略到茶艺的精要。因此,她认为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兴趣、有所了解,这样泡出的茶才有内涵。

茶艺师眼中的茶艺

茶艺师,是个职业,也是受人尊敬的称呼。它受千年茶文化的润泽。举手投足的每一步都是传递芳香、传递历史、传递文化的过程,向人们表达着悠远芳醇的千年茶韵,同时它又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气息,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从古至今都不曾淡出人们生活的悠悠茶情。中华茶文化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绵延不绝地流淌着,在流转的千年时光中,茶艺师用娴熟的泡茶技艺勾连着过去和现在,并把茶艺所承载的被称之为“道”的东西代代相传。

曾经开创茶艺的茶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是茶艺的宗师;师承他们的弟子,有的已经或是正在成为推广茶艺的中坚力量,有的则是80后、90后正在成长的新生代,还有的是蓝眼睛、高鼻粱的外国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龄、阅历、经验、性别甚至国籍、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对茶艺有着不尽相同的诠释。但是他们对茶艺的热爱之情却是完全相同的。

祖师级:道路崎岖而艰难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开创者。他们凭借满腔的热情与激情,知难而上,把茶艺的种子播向神州大地,至今还孜孜

不倦、锲而不舍地在茶艺的百花园里耕耘着,茶艺已然成为他们生命的全部。

范增平是上世纪70年代有志于复兴中华茶文化的众多台湾青年中的一员,更是首个把茶艺介绍到中国大陆的使者。“万事起头难,一个事业的建立,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年届花甲的他,回首这20多年的茶艺推广之路,感触良多,而同为祖师级茶艺师的吴雅真对此前刚刚起步的茶艺事业感到崎岖和艰难。但是,在他们心中,总是有着一股无形的、被称之为信仰的力量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20年前,我到日本去考察,日本的朋友特意带我去上野神社游玩,恰巧碰到一位云游的和尚。他对我说:‘你很适合做茶,但道路会很崎岖。’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回忆起往事,吴雅真深感一句话,竟受用了一生,她觉得她从茶艺事业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业,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业。”论及茶艺事业,吴雅真眼里透着深情。同样,在范增平眼里,茶艺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也是深具传统意义的新兴事业,是人类幸福的事业。“投入这个事业的人,生命的意义会比较有价值。”

对茶艺的钟爱之情,令这些老一辈茶艺师不顾老之将至的年龄,仍忘情地倾身事茶,扶掖后进。他们培育出来的新一代茶艺师,有许多人在茶界已有所建树。而他们还在培育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正慢慢在崭露头角。为此,在欣慰之余,他们对后进也是充满期许。“我希望我教育出来的茶艺师,必须体认到,茶艺师是令人尊敬的称号,作为一名茶艺师不应只是茶艺馆的服务人员,而是应肩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君子、人间的淑女。”范增平说。吴雅真则希望学生能在传承中发展,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把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

中坚辈:在传承中创新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接班人。他们老一辈茶艺师手里接过中华茶艺的衣钵。并加入时代的新鲜元素,在传承中创新,渐渐成为推广中华茶艺的中流砥柱。

“进入茶艺这一行完全是机缘巧合,而且这是一本很厚的书,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沉醉其间,乐此不疲。”北京泰元坊茶艺培训中心茶艺师黎敏在受访时这样说道。她是范增平在北京招收的女弟子之一,范老师创立的行茶法与在茶艺的深厚造诣和孜孜追求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着她。“范先生常说做人先要正直,然后再不断提升自己。并且在研习茶艺的过程中多读书,多实践。”对如今亦是茶艺培训师的黎敏来说,范老师的教诲依然历历在耳。并时时刻刻地激励着她不断学习,不断从书籍和实践中收获。在茶艺事业的道路上苦心孤诣、砥砺前行。

归去来茶庄的女老板张灵英是吴雅真老师的旗下弟子。她本身就是文雅好静的女孩。对一切古典的事物感兴趣。2006年时她专门找到吴雅真老师的茶艺培训班学习茶艺。她说,因为是初学者,必须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身边的同学已经开始一整套的茶艺练习。她还在最简单的端杯、手势、姿势的训练。不过她并没有着急,重复着每一个动作。争取做到最好。到现在,归去来茶庄开了第二家分店。她虽为老板,仍然尽心为客人亲自泡茶,她对4年前的那段培训经历心存感谢,让茶艺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周平丹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她与茶艺结缘是从一家茶庄开始的。那家茶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特别醒目,门口还张贴着招聘茶艺小姐的广告,刚刚辞去工作的周平丹便决定应聘这份工作。当时她的考虑是,工作环境幽雅,如果能学好茶艺也能为自己增加一门技艺。在茶庄老板的简单指导下她就正式上岗了,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人泡茶,可是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专业茶艺培训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茶艺小姐。后来她索性辞去工作,专心报班学习茶艺,弥补她耿耿于怀的遗憾,她说,走出茶艺培训班,拿到结业证书,她才真正感觉到茶艺是她的一技之长。于是她开起茶庄。把茶艺融入生活。

坐落在中高档社区二楼的蔡郭茶会所是一处喝茶的好地方,社区生活清幽,闹中取静,大有世外桃源之趣。女老板蔡贵珍也是师从吴雅真老师学习茶艺,不过她的初衷倒与别人有些不同。2005年她刚从大学毕业,遇上就业的空白期。几个女同学便拉上她去报名参加茶艺培训,她笑道,刚好无事可做,也经不起同学的拉拢便去了。这一去没想到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说,茶艺是很美好的事物,现在每天面对不一样的人泡不一样的茶是一种乐趣,让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新生代:茶艺改变了我

他们是与茶艺共同成长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是中华茶艺的新鲜血液。他们都还在青青校园或涉世未深,浑身上下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是中华茶艺的未来。

刚刚参加完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初赛的郭渝菲。这会儿又坐在那张古筝前调筝移柱。2006年,她因茶结识了吴雅真,并拜在她的门下研习茶艺。

文学细胞与艺术细胞兼具的她。4年多来习茶的感受,使她对茶艺的感悟很深刻,她很形象地把舞蹈与茶艺联系起来。她认为,茶艺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单纯地学茶艺,至多是得其形,而不能得其义。就如同音乐是舞蹈的生命、感情是舞蹈的灵魂一样,技是茶艺的生命,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它以技能为基础,融合音乐、陶瓷、诗词、书画。内心表达出的是一种和平、和美、和谐的道,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她说。与此同时,她还非常崇尚茶艺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而非拘泥于古。因而。这次在比赛中她表演的是乌龙茶工夫茶艺,用象征高洁、坚韧品格的梅花插花与自然、纯正的武夷岩茶相结合,以此来凸显如梅花、似岩茶的茶人品格。

分别来自市商贸职专的林秀枝和市外贸职专的曹丹妮。这两名女生虽不同校。却有着共同的喜好,并且共同作为主泡手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中献艺。她们在接受采访时,无一例外地说:“学了茶艺以后,我变了很多。”林秀枝说,在接触茶艺之前,她是个大大咧咧、懒散且不讲“章法”的“新新人类”。如今的她,落落大方地坐在桌前,有条不紊地泡着茶,优雅的动作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而同她一起排练、表演的女生曹丹妮也十分不错,她也从学茶艺中悟出了点门道:“泡茶时,要协调配合,做到表情、动作的一致,并且还表达出当时的一种心境。”她说,她父亲在老家长乐市有一片山头,要开发成观光茶园,毕业后她会继续从事茶艺,帮她父亲接待游客。

陆洁帅和周威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自今年5月拜吴雅真为师以后。彻彻底底地与茶结缘。虽为初学者。但经过半年的潜心学茶,他们表演的茶艺已经有模有样了,对茶艺的认识与体会也说得头头是道。“茶艺是种在动中求静的活动,习茶可以摒去浮躁,让心变得更加平静、更加平和。”周威说。如今,他们一逮着机会就泡茶,在宿舍给舍友泡,在家给亲戚、朋友泡,而且边泡边讲解茶文化。年龄比周威稍大点的陆洁帅,则把他感兴趣的书法来和茶艺作比较:“写书法时,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能不会写在脸上,但是从他写的字中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泡茶也一样,每一道茶都是茶艺师心情的深层表达。泡茶时应该是心如止水的。用一个词表达就是‘杯水禅心’。”他边说手边做着写书法状。看来,他们对茶艺所体现的精神特质还吃得挺透。

外国人:从茶艺了解中国

茶艺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品赏佳景 品赏岁月

早就听说流花湖公园内有间流花茶艺馆,而这间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依湖而建。布局与流花公园的园林美景巧妙地合为一体。动静相宜。可品茗,可观景。可赏艺,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然而亲睹芳容也不容易。流花茶艺馆开于公园一侧,途经的公交车不多,即使步入大门口,仍要走一段小路才能到达品茗区。一路走来,疏影横斜,曲径通幽,琴声悠扬,亭台楼阁掩映于林木中。进入依湖而建的品茗区,一步一景,惊喜不断。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觉处于园林一隅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淡,渐渐地融进了整个环境中。

细想这一路的寻访,就如泡茶的过程,经过煮水、洗壶、洗茶、冲泡、闻香、观茶等多个步骤,一路循序渐进,细心体会,最后当茶汤进入喉舌时。就如同只身走进世外桃源,眼前豁然开朗,当中的美妙感受很想与人分享。但又无需求得别人的认同。

置身于茶馆内,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望,都可以收获不同的景致。找个舒服的位置,眺望湖中小岛。思念伊人在水一方;观湖面的片片流花。追忆前尘往事;捡一片飘落于茶几的树叶,感叹岁月的匆匆。每一种心情都有景物相对应,而每一种烦恼,都在这里得到缓解。看流花落水,看百年老树。还有什么是放不低的呢?!一杯清茶,几块精致可口的茶点。怡然自得地品味生活的喜与乐,真的是人生几何!

许多人说在茶艺馆喝的茶总是特别的好喝,当中固然有水质、冲泡技术的原因,但最大的缘故还是环境与心境的差别。幽静雅致的环境让人的心情也好起来。而味觉当然也容易苏醒过来。

陶冶性情心灵溢香

流花茶艺馆内设有不同的品茗区。都各有特色。你可以选择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可以倚湖凭栏而坐,又或是拾级而上享用堤岸高处的包厢,又或是亦步亦趋地登上泊于湖边的小艇,都各具情趣。无论是两人交心长谈,或是三五知己相聚,又或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雅聚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地方。

此时正是午后时分,茶馆内的客人不多。偶有到访者多是熟客。有茶客还手捧茶碗,悠闲地下起棋来。人皆有好胜之心,而商场或是职场的博弈,总是让人心力交瘁。只有在这里,胜负似乎并不重要,在满溢的茶香中享受游戏之乐才是主要的。人们常说人生如棋。懂得享受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国外近年来流行“慢生活主义”,还掀起“瑜伽热”。其实这些都跟中国的茶道、茶艺有着相似及相通之处,讲究的都是静心、静神、静养,身心的和谐乃是健康之本。

据悉,流花茶艺馆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开业。当时的定位是做一间专业的茶艺馆。虽然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引诱。例如在前几年火锅城十分红火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跟茶艺馆合作经营火锅,但是茶艺馆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婉拒了。不浮躁,不急进。专心地做“茶事”。是流花茶艺馆从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经营方针。当然随着年代的变迁,他们也做出一些适当地改变,并且不断扩展业务范围。但即使是后来增加的茶食项目,他们也另僻地点成立茶膳坊,并与茶艺馆、茶艺培训中心、素食馆共同组成流花茶艺城。“这就如泡茶一样。如果各种茶都混在一起。茶昧就杂乱了。我们要做纯粹的专业的茶艺馆,这是一贯的宗旨。”流花茶艺馆的总经理皮蓉女士对记者如是说。

尝鲜一族 人生如茶

坐在流花湖边,面前摆着一杯刚沏好的都匀毛尖。这杯来自贵州的今春新茶,有着碧绿澄清的颜色。此时正是午后时分,极目四望,但见湖光滟潋,花影闪烁,茶香袅袅。许多平日里觉得无法停下来的东西。这一刻忽然被定格在一副水墨画中,于是做到了现代都市人平时无法达成的事,例如观赏到茶的舞姿;例如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唱;例如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抛开古板的问答形式,只是随意地交流对茶的感受。从品茶的真实体验中寻获许多共鸣与灵感。

皮总对记者说,这里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本身就喜欢品茶。所以对整个项目的运作都特别用心。茶文化博大精深。往往知得越多越想深入探究。为此。他们也会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还亲身到茶区去鉴茶识茶问茶,并从当地直接进货。例如每年三四月间,他们都会去福建采购新茶。通过和茶人的交流,他们预计,今年会流行品饮武夷岩茶。

问及这位茶艺馆的掌门人自己平时最爱喝什么茶时,皮总回答说。自己刚接触茶艺时爱尝鲜,会同时喜欢很多种茶,但现在最爱是普洱茶和湖南黑茶。迷上普洱是因其具有可变性、包容性,当中蕴藏无穷的品饮乐趣。而对湖南黑茶的感情,则缘于自己本身为湖南人的原因。对家乡的想念,对事业的热情,对生活的感悟,都在品茶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

茶艺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艺术作品;文化价值;内涵分析

1茶文化的发展历程阐述

茶叶自从被人类发现后,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和引用茶叶,茶叶的推广和种植得到迅速发展,茶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茶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大批杰出诗人和文人的推动下,人们给茶叶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便应运而生。发展至唐代,茶文化得到了最鼎盛的发展。以茶为主题的唐诗至今仍在流传,而陆羽所作的《茶经》更对茶文化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升华,对茶文化的核心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实现了更精炼的概括。至宋代以后,瓷器的鼎盛发展,又大大提升了茶具的艺术审美价值,推动了茶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至现代以来,人们又成立了许多专业的机构组织,来整理总结茶文化的精髓,并不断搜集与茶文化有关的艺术作品。通过人们的努力,茶文化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地传承和进步,与时俱进,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典范。

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与茶文化的内在关系

茶文化在世界历史中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岁月,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形成了范围广、历史久、多样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艺术体系,成为人们物质世界和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影响下,大量的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涵盖了各个文化艺术领域和生活领域。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实现茶与茶文化之间相互转换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具体或者抽象的茶文化艺术作品,又将茶文化升华浓缩,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茶文化,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丰富抽象的茶文化内涵,实现了茶文化的进步式发展和伟大传承。2.1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发展历史从茶叶被发现的那一刻起,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就开始诞生,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不断追逐更加高级的物质和精神领域的享受,从最初以茶叶的生态美为主题进行的创作,到有些伟大的艺术家直接在茶叶上进行艺术创作,将茶叶的生态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到后来以茶叶的生产种植工具为艺术灵感来源进行创作;再往后,人们通过对一些金属工具或者木质或者石器的茶具进行艺术创作,并通过一些伟大文人的一些文学创作,将那些栩栩如生的茶具赋予了更有灵性的文化内涵;同时大量的茶诗、茶歌,以茶为主题的图画开始涌现,还诞生了以采茶动作为基础的采茶舞蹈。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不断的在发展,不断的从质量上、内容上、形式上、材料上进行更为深刻的变革和提升,来源也更加广泛,艺术审美也不断的提高完善。2.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包含的内容丰富广阔,形式新颖多样,发展历史更是悠久漫长,紧紧地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体系。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从形式上说,有些具体形象地反应了人们对茶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如以茶为元素的茶具,通过对茶叶进行雕刻的茶雕,还有很多以茶为主题的建筑物等等;有些是将抽象的茶文化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如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这是茶艺术作品的核心思想内涵;还有通过对茶的绘画来表达人们对美的追求的茶画,还有以茶为主题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勤劳睿智的劳动人民更是在辛苦的劳作时,通过将采茶动作改编成采茶舞来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2.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的内在关系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茶文化的高度集中的内涵体现,是茶文化的精髓,人们通过将茶文化浓缩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思考和探索,是人们对于茶文化进行情感宣泄和诉说的一个出口,通过种种艺术作品,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人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高度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茶文化通过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茶文化的成长脚步一步步被记录,茶文化的精髓也得到更美的展现,实现了艺术审美价值的提升,完成了自身文化体系的价值升华。

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内涵分析

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主要艺术灵感都是来源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通过充满智慧的人们进行抽象的或者具体的艺术加工,实现了种繁多的茶叶形态美,许多艺术家更是通过精湛高端复杂的雕刻工艺对茶叶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而形成的茶雕艺术文化,体现了这些艺术作品的形象美;同时,人们通过以茶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和文学作品创作,一些优秀作品至今仍在流传,体现了文化美;采茶舞的创造发展和流产更是茶文化与人文主义高度融合的结晶,体现了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动态美;这些艺术作品同样伴随着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走过了无数个春秋岁月,经历了沧海桑田,体现了历史美。总而言之,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创造的浓缩和升华,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3.2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分析随着茶文化的深入发展,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被赋予了大量的茶文化内涵,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是诗人还是画家,雕刻家还是歌唱家,甚至是劳动者,都通过对茶的寄托,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或者一些精神需求的诉说通过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来,使得这些艺术作品具有丰厚广泛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各个文化领域和生活基层的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但它们都实现了对于美的表达,都具有高度的审美艺术文化价值,比较全面地展现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物质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3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茶,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随着历史的发展,茶与人类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就使得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文主义精神,人们通过对茶进行艺术创作,来实现自己精神价值的提升和思想文化的寄托,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将茶文化和人文主义精神完美结合,并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人们对于茶高度热爱的情感的猛烈迸发,更是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苦时所展现对于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人生困惑时和解决社会复杂难题时对于未知难题的勇于探索精神,不仅仅是人们正确美好价值观的体现,也帮助和引导他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3.4基于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的内涵的文化价值意义探讨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的高度体现,其内涵精华可以帮助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和解决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同时其具有的高度艺术审美价值,可以大大促进人们认识美的真正含义,从而提升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这些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人们多样化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文主义精神,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丰富了人们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速和提升了世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世界物质文明和文化世界的完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结语

茶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它们是茶文化核心内涵的高度体现,同时在漫长的岁月发展历程中,又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体系,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多样性,并且提升了人们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些以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更是将抽象的茶文化变得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内涵,从而使得这些艺术作品更加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不仅仅促进了茶文化的历史性传承和发展,更加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于茶艺术作品和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双重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浅谈唐代茶艺和茶道[J].农业考古,2012(5):84-94.

[2]余悦,刘静.从唐代茶诗看茶艺的审美情趣[J].中州学刊,2010(6):190-193.

[3]丁以寿.中华茶艺概念诠释[J].农业考古,2002(2):139-144.

茶艺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养智 养性 育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艺教学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茶艺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性情的培养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4 结语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茶经的人生智慧[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宪.一杯茶的生活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3] 郑春英.茶艺概论[Z].教育部规划教材,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