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方锥体”经济格局下的人民币汇率与财政政策“伞形调控”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在复苏的轨道上加速运行。美国经济的各项总量、结构指标和先行指标都出现明显好转,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失业率也开始缓慢下降;欧元区经济则在主权债务危机的扰动下奋力前行,宏观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通货膨胀保持在低位运行;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强劲,自2008年第2季度以来首现正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态都出现明显改善,通货紧缩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进入高速恢复期,相较于2009年第一季度的“谷底”,经济增长出现了补偿性反弹,增速高达11.9%,但经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模式转变和通货膨胀预期控制的复合性困难增加。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顶端,以中、欧、日为支柱的“方锥体”格局,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新格局下各方利益调整的纠结点。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财政政策需要从总量扩张、快速拉动的方向上回调,强调中长期调控,重视政策效益毕业论文怎么写,借助市场力量的战略性调控框架应得到重视和实践。

一、世界经济“方锥体”格局的形成与人民币汇率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的加速复苏,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格局也逐步清晰。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技术和国际机制协调的第一大国仍然是新格局的主导国,中国、欧盟、日本成为新格局的重要支柱,世界经济由传统的美、欧、日“大三角”转化为4个相互联接、相互影响的“大三角”。新格局下,国际经济政策的角力由单纯的国与国互动转变为集团间利益的调整,由单纯的实力对决转化为国际机制与国家利益的协调,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这一格局下被放大和扭曲,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各方利益的纠结点。

(一)世界经济“方锥体”格局的基本形态和内在机制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了重大打击,但从经济规模、技术能力和国际经济规则和机制的控制能力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仍然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量(见表1所示)。中国经济率先渡过危机的“拐点”,为国际经济形势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有效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一环。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规模统计 单位:亿美元

 

国家

经济规模

国家

经济规模

国家

经济规模

美国

142587

日本

50730

中国

49093

德国

33576

法国

26798

英国

21980

意大利

20900

巴西

14820

西班牙

14661

加拿大

13190

印度

12430

俄罗斯

12282

澳大利亚

9200

墨西哥

8663

韩国

8003

荷兰

7942

土耳其

5935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证券投资实验教学通过对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之间联系的动态实景揭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以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并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投资实践中依托自身的操作感受会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情况如何反应,把脉宏观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情况,接触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自身的知识不断充实完善,作出创新性的思考。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分别对一些重要的反映宏观经济的数据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分析,比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失业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商品总值、社会总投资、工业用电量等,了解并尽力把握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的大概动态演变趋势和波动规律,结合证券市场上指数波动的情况和相关板块证券的市场价格波动,自发组织组内讨论和研究设计,给出初步的研究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各组形成的结论实验报告统一在班级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宏观经济指标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进行辩驳、归纳、总结。

二、货币、财政等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了解宏观经济政策,了解国际国内经济政策如何服务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会如何对资本市场进行干预和传导。资本市场不是一个“孤岛”,其运行有着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且要对实体经济扶持和支撑,在特定宏观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又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针对目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其政策意图进行解析,比如M2增速、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投入、税收等,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时点以及一段时期以后变动的趋势和方向,结合证券市场上指数的情况和相关板块证券的市场价格波动,自发组织组内讨论和研究设计,给出初步的研究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各组形成的结论实验报告统一在班级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进行辩驳、归纳、总结。

三、产业发展和证券市场

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包容性强、吞吐能力大的资本市场用社会的资金转化风险投资,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资本支持。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提供服务和支撑,强大的产业发展又会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和动能。证券投资实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资本市场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等与产业发展的要求衔接起来,既要把握资本市场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也要了解产业发展如何传导资本市场。对学生进行分组,每4~6人一组,让各组分别选取一个产业进行产业调查和分析:调查产业发展的过程与生命周期,调查国际国内竞争力和产品技术,调查产业链条的稳定性和产业进入退出壁垒,调查产业内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调查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和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各组自发组织组内讨论和研究设计,结合产业板块证券的市场价格波动,给出初步的研究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各组形成的结论实验报告统一在班级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产业发展与证券市场的关系进行辩驳、归纳、总结。

四、公司微观治理与证券市场

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应成为推进中国公司治理建设的强大力量,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公司的温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将公司微观治理与资本市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理解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是围绕投资标的价值估值进行波动的,倡导并树立学生价值投资的观念。按照产业分组,给每一个学生指定该产业内一个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通过公开的数据信息平台,搜集整理该上市公司经济区位、行业地位、经营战略、产品管理、经营能力等基本情况,搜集并对比分析其财务指标,研判其未来发展的风险和机遇,给出投资的建议对策。各组进行组内的讨论及策划,在教师指导下,公开进行上市公司投资推介。

五、技术分析和投资策略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本土研究的话语权危机

感谢支持本专题调研的所有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研究总监、专户理财负责人、企业年金负责人、金融工程总监和研究员,社保基金,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部)、养老保险公司及其投资、研究代表,QFII,银行,私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部,各证券公司及其董事长、总裁、副总裁,各证券研究机构及其负责人、分析师本届评选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担任独立审计机构。

2006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A股市场步入牛市,本土分析师的话语权开始强大,定价权开始上升。然而正如当年《新财富》编者的预言:“中国的分析师行业还只算是雏鹰,需假以时日,在大市场大机会大震荡之后,他们才会成长为真正的金鹰。”2008年,本土分析师正遭遇了这样一场大震荡。在牛熊的急剧变换之中,在金融危机的影响突然放大之时,大部分分析师因为没有预测到自己所研究行业的拐点、未及时提醒投资人防范风险而面临信任危机。

分析师的失语,具体表现为“不会说”与“不敢说”。“不会说”源于分析师队伍的不成熟、缺乏全球视野、研究中有浮躁情绪与羊群效应;“不敢说”则反映出分析师因顾忌所在券商、上市公司、基金公司的压力,即使看空也不敢表达,同时,国内市场缺乏做空机制也制约了分析师看空。熊市背景下的分析师失语现象,凸显了分析师的独立性问题,显示市场需要坚守职业操守的“勇敢者”。同时,本土研究机构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研究的独立性、增加研究服务的价值,也值得探讨。

不同于2007年牛市中的心态浮躁,2008年的熊市中,分析师们在研究服务上作出了更多创新努力,国际视野下的宏观研究、草根调研备受重视,研究方法的改进、服务模式的创新迭出,本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中,超过六成因为把握住了宏观和行业的趋势而受到机构投资者认可。

对于分析师的失语与误判,机构投资者表现了理性的宽容,他们对具有前瞻性、反应及时、观点新颖、服务积极主动的分析师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对误判但及时修正观点的分析师给予理解,一些分析师虽然名次滑落,但依然榜上有名。

近两年的牛市和熊市挑战,为本土分析师带来了快速积累成长经验的机遇,2009年,将是考验分析师真正水平、造就“金鹰”的关键年代。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开展的六年来,中国本土研究地位不断提升,本土分析师的话语权日益增长,然而,这一势头却在2008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在全球金融海啸、实体经济增长放缓、流动性萎缩、大小非减持等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作用下,A股市场2008年以来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快速下跌。与2007年分析师“点石成金”相比,2008年大部分分析师没有预测到自己所研究行业的拐点,未及时提醒投资人防范风险。因此,分析师,尤其是新人行分析师,2008年面临的一大指责就是失语。失语背后:不会说?不敢说?

2007年,股指一路走高,一些研究机构也豪情高涨,提出了“黄金十年论”、“万点论”,分析师对行业、个股的估值同样水涨船高。然而,2008年市场突然“由牛转熊”,令他们陷入了尴尬。一些投资人怨声载道,一些媒体不断刊发质疑卖方分析师的文章,从“金手指”到“千夫指”、“集体失语”、“拷问分析师”等不一而足。这一方面反映出本土分析师如今的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年轻的本土分析师队伍,在研究水平上与投资者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失语了吗?

如果将失语定义为对宏观、行业走势的误判,那么以2008年初甚至年中各家券商研究机构对宏观及行业走势的报告为依据,分析师的确失语了。从2008年初各“第五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年度投资策略报告看,给出行业中性或审慎评级的仅占17%,其余83%均给出强于大市或增持评级。这种乐观情绪甚至延伸至2008年中期,数据显示,2008年各家券商的中期策略报告中,中性评级的报告较年初有所增加,但也仅占36%,减持评级的报告仅占1%。

如果以面对市场突然“由牛转熊”时分析师是否能及时修正观点、不断撰写相关研究报告为标准,那么《新财富》的调查显示,七成左右分析师在熊市中较以往增加了报告撰写数量,因为机构投资者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更需要分析师的服务。并且,一些年初看错的分析师也勇于承认错误,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这一意义上讲,至少是部分分析师并没有失语。但是,也有一些分析师因为行业缺乏投资机会等原因,确实减少了研究报告数量,在机构投资者面前失语。还有的分析师虽然看到了自己对行业的误判,但认为分析师的责任是将上市公司基本面一五一十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告诉他们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不是帮助投资者选时,下判断是机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

在调查中,也有分析师向《新财富》指出,所谓集体失语,是因为舆论过多关注那些比较会推销自己的分析师,而判断正确的分析师本来就少,加之不善于推销自己的观点,因此自然就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不会说

《新财富》的调查显示,分析师自己认为,出现集体失语和误判背后有两层原因,其一是在金融风暴演变成金融海啸的过程中,未能对市场和行业走势作出准确预测,即确实看错了、“不会说”,占40%;其二是提前作出了看空的预测,但鉴于内外部压力不能表达,即“不敢说”,占60%。

分析师的“不会说”,首先与中国处于新兴资本市场阶段、分析师队伍不成熟有关。调查显示,尽管57%的分析师具有所研究领域的从业经验或学历背景,但任职年限短是突出特征,接受调查的分析师中,工作年限在3年及以内的占40%,大部分分析师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有52%的受调查分析师是在牛市时进入市场,入职以来首次经历市场大跌。对熊市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况且本次金融危机猛烈程度百年不遇,的确超出大多数人预期。

其次源于缺乏全球视野,仍把中国作为一个孤立的经济体来分析。分析的全球视野虽然早就开始作为券商研究的战略方向,并且部分大券商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但2008年的全球市场巨变及其对国内A股市场的直接冲击,才让很多人真正体会到全球视野的重要性,海外市场研究已经从过去研究报告的分析背景,变成现在报告中的重要分析对象之一。

第三源于浮躁情绪与羊群效应。在牛市惯性下,一些分析师研究趋于浮躁肤浅,前瞻性欠缺,整体惯性思维的现象比较严重。再有就是羊群效应,大家观点趋于一致,抱团取暖,研究的独立精神缺失。

不敢说

分析师的“不敢说”则与其独立性有关。事实上,独立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分析师群体,即便在市场比较成熟完善的美国也不能避免。网络泡沫破灭之后。全美证券商协会和纽约证券交易所2002年分别制定出针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新规定,美国证监会随后也一致通过新规则,要求证券分析师披露更多与其评估公司的关系,以避免作出任何带有偏见性的评估报告。这主要包括:限制分

析师的个人交易和投资;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强化“中国墙”;规范分析师投资建议用语;鼓励更多的“卖出”建议;强化投资者教育;扩大独立研究机构队伍。2003年,纽约地方检察官斯皮策(Eliot Spitzer)更逼迫华尔街十大投行承认误导投资者,并以缴纳高达14亿美元的和解金终解这场分析师利益冲突诉讼案。不过,即便如此,分析师的独立性问题至今仍无法根本解决。

今时今日再回首这场讼案,也许更能触动国内证券从业者,华尔街上演的证券分析师信任危机如今不同程度地在中国重现,本土研究的独立性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分析师虽有专业能力对市场及所研究行业走势作出预见性判断,但鉴于内外部压力不能表达。

令证券分析师丧失独立性的利益冲突主要产生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分析师所在公司的内部压力;其次,来自外部的上市公司高管层以及机构客户的压力;最后是分析师个人投资所带来的冲突。

内部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的券商认识到研究的价值。努力建立高水准的研究队伍,以对内部的投资银行、经纪业务和自营等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新财富》对研究部门负责人的调查中,有67%的负责人认为,研究部门在券商内部的地位不断提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对于各业务部门的业绩和风险管理帮助很大。而与此同时,研究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越紧密,“中国墙”正常发挥作用就越难保证。

比如,在经纪业务方面,分析师普遍倾向于“增持”报告,提供买入建议,一般“持有”建议已经等同于“卖出”信号,对不看好的公司,分析师宁可选择不撰写报告,也不会撰写“卖出”报告,这已经是业内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美国对近3000名分析师所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这些分析师作出的26451个买卖建议中,仅有213个是“卖出”评级,占1%,这与前述对2008年以来国内分析师的评级统计数据如出一辙。而“买入”建议有助于交易量的增加,从而令券商经纪业务获得更多的佣金。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分析师,特别是投行业务较多的大券商机构的分析师,很多都是投行业务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协助公司投行部的IPO、增发、重组并购等业务,并且,承担这部分工作的薪酬构成分析师薪酬的重要部分。在上海财经大学的原红旗、黄倩茹撰写的《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预测评级比较分析》一文中,对2003-2004年有过融资经历的国内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承销商分析师较非承销商更乐观,前者盈利预测和投资评价均高于后者;承销商分析师并没有因为拥有更准确的信息优势而作出比非承销商分析师更准确的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近两成分析师承认,参与投行业务过程中很难保持独立性,另外有近6成分析师表示基本可以保持独立性,但常常受到压力。

在自营业务方面,分析师所在券商可能持有大量分析师负责分析的股票。在2008年“由牛转熊”的行情中。有些券商表现得非常明显,某券商研究部门在2008年一路看多,其自营部门相应地也是一路做多,但最终评判者是市场,该券商中报显示,自营部门巨亏十几亿元,其研究部在本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也滑落严重,投资者用脚投了票。

外部利益冲突。外部利益冲突首先来自上市公司。分析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及时获得所分析公司的最新信息,因此,与公司高管层的关系相当重要。从今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也可以看出,“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是机构投资者投票的重要理由,一位自首届评选至今蝉联过四届第一名、一届第二名、一届第三名的知名分析师,其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近30年的行业相关从业经历和掌握的丰厚上市公司资源。因此。分析师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公司管理层合作,否则就很可能会失去和公司管理层交流的机会。学者Boni和Womack(2001)发现,69.3%的买方分析师认为,来自公司管理层的压力通常是卖方分析师乐观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因素。2002年爆出的分析师丑闻中,曾经的华尔街通信行业王牌分析师格鲁伯曼凭借与重要电信公司高管的密切关系,一言九鼎,但最终丑闻证明,格鲁伯曼的“买进”建议有失独立性。

券商研究部门和分析师的地位提升,离不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于军估算:“2001-2002年,全市场基金所能产生的佣金仅2亿元,最多可以养活几十到上百名分析师,因而研究作为券商内部的成本部门,地位低下。现在,全市场基金创造的佣金量已经可以与投行业务相提并论,研究部门价值已经凸显。”然而,来自机构客户的压力也成为威胁分析师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分析师服务的机构客户可能拥有大量分析师研究领域内的上市公司股票。因此,券商可能出于争取机构客户业务、增加分仓量的目的,不允许分析师影响机构投资者证券组合的负面报告。而分析师,特别是知名分析师,平时与机构投资者交流很多,在撰写负面报告时也会主动规避机构客户重仓的上市公司或行业板块。《新财富》的调查显示,当分析师的观点与其外部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有六成分析师表示将继续与客户进行协调,或者直接选择不撰写相关研究报告表达观点。

自身利益冲突。目前,我国《证券法》禁止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持有、交易证券。但通过各种曲线方式间接投资证券的分析师并不鲜见。有的分析师私下发展个人客户,通过签订协议约定好提成比例,利用客户的账户运作。还有一些分析师在咨询公司或者私募基金兼职。多重身份的存在不由得让人们对证券分析师的独立性产生质疑与联想。

做空制度和监管缺失。国内市场没有做空机制,也是投研报告“一边倒”唱多的重要原因。调查中,很多分析师都表示,卖方分析的唱空言论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完全不匹配,看空报告无人关注,更不受投资人欢迎;假如市场有做空机制,可能会很好地提高分析师的独立性。

勇于唱空方是熊市“英雄”

有人认为,在国内牛市看多并不困难,但是真正的业界英雄,却是在熊市初期敢于冒各种风险、公开站出来表示应该卖出的分析师。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邱劲就表示:“建议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增设‘最勇敢分析师’奖项。在美国,最勇敢的分析师都出现在上世纪30-40年代,当时上市公司造假、虚报业绩等违规行为被一一揭露出来,证券分析师功不可没。今天,这些事情不论是中国内地还是香港市场,已经没人敢做了,而这恰恰也是市场最需要的。”

分析师帮客户赚钱的同时,如何保持职业操守、维护资本市场规范运作的问题,在熊市中更加凸显。而分析师的独立性问题。最终要回归分析师的职业道德和利益取向,能否独立,归根到底取决于分析师自己,唯有客观公正才能获得长期尊重。

与此同时。本土研究机构如何从制度设计上保证研究的独立性、增加研究服务的价值,也值得探讨。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看,一方面,研究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研究部门在券商内部地位提升;另一方面,对研究独立性的认识不

足,信息隔离监管规范缺失,对相关部门与人员利益冲突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过目前,国内部分券商已开始着手相关的制度建设,如中信证券、国金证券等,在研究部下已经专门设置合规部门,负责审核分析师全部报告以及流程再造,同时还参考中国香港、美国的分析师监管机制,在调研、写报告等细节上加大了规范研究员行为的力度。

2008年,失语现象不仅出现在本土分析师身上,面对次贷危机的失控,被本土研究机构奉为学习榜样的华尔街大行同样失语,由此甚至带来它们自身的倒闭与分析师的失业。如今,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调查金融风暴中的研究与中介机构的失职问题,本土研究机构同样需要把2008年的研究生态作为样本进行审视、反思,并对华尔街大行在研究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扬弃,从而提升中国证券研究行业的水平。

分析师的熊市生存

2008年的熊市之下,本土分析师虽然存在失语现象,但仍有不少人看准了市场,本年度“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中,有超过六成的分析师是因为把握住了宏观和行业的趋势而受到机构投资者认可。与此同时。分析师与研究机构在熊市中体现了比牛市更为进取的精神,他们一方面积极检视错误、修正观点,一方面不断拾遗补缺,根据形势要求拓展国际视野、改进研究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这些不懈的努力将成为本土分析师重夺话语权的基石,体现着中国本土分析师的未来。

重视国际视野下的宏观分析

“熊市中重国际视野下的宏观研究”在2008年表现得十分鲜明。大部分大中型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反思本轮下跌的启示时,普遍认识到应该更加重视宏观研究,并将本土经济与全球视野更好地结合起来分析。

2008年以来券商研究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外资背景的券商受到投资者较高认同。这与其拥有国际视野的先天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很大关系。典型案例便是高华证券。其自2007年底开始就看空中国宏观经济,因为宏观领域的准确把握,高华证券在基金公司的分仓量大幅提高,在本年度评选由机构投资者投票的“新财富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评选中,名次也有所提升。

在本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31个研究领域中,宏观经济的候选人数高居榜首,达到30人,表明各家券商研究机构对宏观分析空前重视,基本都配置了宏观分析师,这同时也呼应了2007年开始各大券商对宏观分析师的人才争夺。从需求方看,2008年基金中报显示,57家基金公司的105只基金认定未来投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于宏观经济,而业绩下滑比较严重的基金自认很大程度是对宏观经济的误判。本年度宏观经济第一名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能够“从全球视野准确判断中国经济”。是其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重要原因。

在本土研究的国际视野问题上,尽管目前国内很多研究机构都从彭博、路透等机构购置了大量海外资讯,但是数据代替不了研究分析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本土研究机构在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研究方面仍然满足不了国内机构投资者的需要,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本土研究的国际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宏观经济研究,中信证券已经从华尔街招聘了宏观经济分析师专门从事H股及海外市场分析,目前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团队已经达到7人,并且还将进一步扩充;另一个则是全球可贸易商品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可能占据绝对优势的领域,如钢铁、煤炭和航运,本土研究机构将最有可能首先在这些行业拥有全球话语权。

有实力的研究机构也已经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本刊调查显示,七成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要“走出去”。国际化步伐最快的可能要数中金公司、中银国际等具有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券商,一般其行业分析师都会兼顾A股、H股和海外市场,宏观、策略以及重点行业还会有不同分析师分别覆盖特定市场,研究海外市场的团队一般设置在香港。国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如申银万国、中信证券等也都已经开始国际化进程。如申银万国自2007年8月正式组建海外市场研究部,现有团队成员17人;且于2008年以来组织日韩之旅,与当地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交流经验;到加拿大、巴西考察资源国家上市公司并和当地券商交流观点。通过加强与国际投行的交流合作,准备参与国际竞争。

草根调研渐成潮流

“草根调研”,可算得2008年券商研究报告中最常见的词语,对券商2008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粗略统计显示,主题围绕草根调研成果撰写的报告多达500余份。

研究机构根据自身或所在券商的实力选择了不同的调研方式。具有外资背景、在香港拥有子公司或实力雄厚的大券商,以强大实力做后盾。组织机构投资者走出国门,近至日韩,远赴欧美进行海外联合调研,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接二连三有券商组织机构“美国行”。中小券商则利用地域优势,在本地上市公司调研中彰显独一无二的优势,一家券商研究所的所长就表示:“我们属下的煤炭行业研究员在基金公司中颇有名气,就是因为我们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及与当地煤炭上市公司的良好关系,研究员可以拿到一些第一手消息,同时,基金公司想来这些企业调研,也都通过我们的研究员去联系。”

各个研究领域同样重视调研。就连人们印象中只需关注国家政策和一系列宏观、产业经济数据的宏观经济研究也不例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年初就开始筹划深入地方的调研活动,通过中信证券庞大的营业部网络联系各地从地方政府到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了解情况,并在本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文章。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同样提到,非常重视调研中收集的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量与企业资金面数据,这对研判宏观形势极为重要。而一些过于依赖统计数据的经济学家,2008年的预测则出现了较大偏差。

分析师对调研的重视程度,从本刊对分析师调查的结果反馈中可窥一斑。接受调查的分析师中,2008年度平均前往跟踪上市公司2次,每次历时约2天。同时,有54%的分析师表示2008年调研频率较以往提高,主要是因为担心公司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更加关注公司资产质量的变化。在调研次数减少的分析师中,有部分表示虽然实地调研少了,但因为与上市公司比较熟,并且公司业绩稳定,所以电话会议和电话沟通增多,也可以达到实地调研效果,相当于调研还是增加了。

研究方法创新

在市场重大转折之时,不同行业分析师也开始在各自研究领域探寻新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全球视野下宏观架构的搭建以及海外数据和海外同类上市公司的对比;利用更广阔的视角,如行业历史数据、全球同类数据和过往从业经验,研究建立新的估值模型和指标体系等。于军认为目前分析师,特别是行业分析师的共性问题是对行业供给把握得比较好,而对行业的需求把握不足,分析师应该更注重在调研、研究方法改进上的探索创新。

在研究服务模式上,大部分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已经不止局限于中报、年报和公司调研报告,因为市场瞬息万变,为了体现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服务,分析师自

己主动或在机构要求下设计推出行业周报、月报和区域市场调研报告,整合成报告系列。此外,利用短信平台即时传达全球及国内宏观和行业重要数据并附带点评,也不再是销售服务经理的专利,很多分析师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与重点客户保持经常性沟通。

持续服务,营销观点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开展以来,中国本土研究的定位与服务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研究定位从服务内部为主转向服务外部机构客户为主;其次,研究和销售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很多券商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销售队伍。但在熊市的非常时期,千股同涨同跌,分析师的观点也容易趋同,因此,个人的服务营销就显得相当重要,分析师们不仅要研究上市公司,做观点生产者;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营销能力,成为自己观点的推销员,这对其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调查显示,2008年度分析师平均基金路演次数为50次(每路演一家上市公司记一次)。如果按照年底和年中两次大型策略会之后分析师们集中进行大规模路演为计,那么,每次分析师路演三地(北京、上海或深圳)共要跑25家基金公司。调查中,2008年度路演次数最多的分析师达到150次,大致算下来,除了两次大规模集中路演以外,其余时间大约每个月都要跑10家左右的重点基金公司。无怪乎许多分析师表示:“到了路演密集期,一个地方呆上一个星期是常事,这还要紧赶慢赶,一天至少跑2-3家基金公司。”

路演之外,分析师目前对基金公司的全面服务还包括完成基金提出的各种个性化定制报告、组织联合调研、对基金公司研究员的培训等。《新财富》的调查中,“对基金服务要求的提高”、“频繁的基金服务”已经成为分析师压力的重要来源。有基金经理就曾开诚布公地对一位分析师表示:“因为你今年来我们这里做服务太少,所以这次我们不会投票给你。”可见,分析师观点营销的重要性。

买方认可什么样的分析师?

2008年市场的跌宕起伏中,卖方分析师们尽管有误判,有短暂的“失语”,他们的报告中也不乏持续的反思与修正。而他们的表现究竟如何,最终还要由其客户,即机构投资者来评判。

以机构投资者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一公募基金来看,2008年以来,基金投资损失惨重。从2008年1月1日到10月31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基金份额加权净值跌幅达到了58%,两类基金合计净值账面缩水达到15405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缩水10212亿元,混合型基金缩水5193亿元。虽然如此,《新财富》对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显示,基金经理们对分析师失语的判断仍比较理性与宽容。

首先,他们给予正确判断宏观及行业拐点、及时提示投资风险的分析师以高度评价,并且对分析师的相关研究报告了然于心。这一点从基金经理对分析师的点评中可见一斑,“准确预测A股和美国市场走势”、“对行业趋势把握准确”、“最早提出行业景气可能下滑”、“具前瞻性”等字眼屡屡出现在机构投资者对分析师的评语中。

其次,对误判但及时修正观点的分析师则给予了理解。不断修正自己,跟上市场的分析师,买方依然重视其观点和推导逻辑的参考价值。虽然有些分析师在年初明显看错,但后面及时根据市场情况修正观点,依然得到投资者的肯定。体现在评选中,一些知名分析师虽然名次有所滑落,但依然榜上有名。

再次,对误判固执己见或面对复杂市场环境失语的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一位基金经理批评:“作为分析师如果连行业拐点都判断不准,又何谈价值发现?”而分析师在行业缺乏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如果疏于报告,也会令机构不满。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 人民银行 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信息的准确性。财务分析是对资金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反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通常是在客观基础上的正确分析,但是由于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银行的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很大的问题。本文结合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来谈谈加强人民银行财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概念

相关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是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大部分都是来自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它是商业银行以及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机构,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是一个很综合很系统的分析,它一般主要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和投资活动进行监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

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财务分析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的成熟与完善。人民银行通常利用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它基本的资料就是财务报表,从财务分析的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不仅对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外部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贷款决策、赊销决策等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财务分析工作对于银行业的预测、决策、考核、计划、控制、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

(一)人民银行监督商业银行的运作

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监督商业银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在不断扩大,许多增值性的业务虽然表面上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商业银行的运作带来了风险。像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金融危机经常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二)为国家的货币政策提供分析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就是国家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制定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当经济过热时,人民银行就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利于回收社会上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当经济疲软时,人民银行就会实行扩大的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促进投资,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投融资管理分析

人民银行参与商业银行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财务测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动,配合上级制定投资和融资方案,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人们投资的信心。

(四)制定财务分析报告

人民银行根据财务管理政策,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为国家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分析支持。

三、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人民银行对国家宏观政策把握不准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但是有的时候人民银行不能指定有效的财务分析报表,不能给国家经济政策以正确的指导。

(二)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往往过于强调客观因素,对财务的分析不够透彻

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往往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注重外部经济的影响,对内部的财务管理认识不清。财务分析大多以数字论数字,未能突出财务分析的重点。

(三)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不高

现行的财务报表一般只能提供过去的某个时期的货币变化,而且商业银行提供到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报表不具有可靠性,人民银行疏于查实,往往造成制定出来的财务报表可靠性不高。

(四)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

财务分析的报告往往很多,特别是会计报表,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有耐心,细心的去审核和总结。抓住重点,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人民银行的财务状况。但是人民银行的工作监督有时候不严,可能会造成财务分析不痛不痒,不能反映银行真实的财务状况,给以后银行的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人民银行财务分析需要改进的措施

(一)财务分析要能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财务管理的依据,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正确的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政策进行归类整理。重点的内容重点突出,把每一个时期重点的内容都整理在一起,方便财务的决策。再者财务分析的报表往往都是数字,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要对财务报表的数字非常敏感,不能以数字论数字,要着重掌握这个时期财务分析报表的特色,增强财务分析的准确度,真实的反映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这样的银行财务分析报告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

(二)财务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金融活动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监督和管理

财务分析是人民银行工作的重点,它会反映某个时期的金融活动的趋向,及时的发现一些金融方面的违法犯罪的问题,找出金融活动背后隐藏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给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人民银行全面的,客观、公正的财务分析报告对现代社会金融业的发展是必须的。

(三)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要具有透明性

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机关,是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倡导政务公开,因此,人民银行的财务工作也不要太脱离人民大众,要制定可行的财务分析报告,及时的予以公开,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

(四)加强对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监督

商业银行是我国存贷款的主要机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因此,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会直接影响到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商业银行资金不充裕是要向人民银行进行贷款,这就会反映在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报告中。如果从源头上不能保证真实性,那人民银行的财务分析也就没有意义,只是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而已,并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宏观的指导。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财务分析的水平

人民银行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对于优秀的人员,及时的给予鼓励和奖励,加强财务分析人员之间的经验的交流,提高他们财务分析的水平。

(六)加强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的信息系统的建设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系统有利于对财务分析的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处理。东部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在西北部很多地区人民银行的分行财务分析不能及时的反映到总行,这就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财务分析的信息系统建设。往往一个财务分析报告已经做出了很久了才能反映到总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当时的情况,给总行的财务分析带来很大的困扰性。因此,要加强人民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财务分析实现联网操作,这样便于监督,也便于及时的做出可靠的财务分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人民银行财务分析现状的了解,以及提出进行财务分析的有效措施,来说明进行财务分析的必要性,人民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控部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贤琳.浅析人民银行财务分析工作[J].武汉金融,2004

[2]张玉琴.试论中央银行会计财务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

[3]张淑彩.金融财务分析评述[J].新疆金融,2007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广告传媒 市场前景 风险因素

一、前言

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分别为2341亿元、3125亿元、4698亿元、5020亿元和5130亿元,过去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6.98%。我国广告市场规模在世界市场上的排名不断提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从事广告经营单位数量和广告从业人员数量继续高速增长,达到54万户和270多万人。2014年,我国广告市场规模对比1981年的1.2亿元,增加了4000多倍,年均增长速超同期GDP增速。

总体上看,广告传媒行业具有较好的增长空间和市场前景,这其中有着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消费市场、新技术、资本市场等因素支撑。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该行业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仍不容小觑。为此,我们立足广告传媒行业的发展实际,尝试从多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广告传媒行业的市场前景及风险因素。

二、广告传媒行业市场前景探讨

广告传媒行业市场前景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消费市场、新技术、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影响。

(一)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带动广告传媒行业带动

广告市场收入与宏观经济情况呈正相关,经济持续发展会使企业营销及广告投放额度进一步加大,未来我国广告市场仍具有较大成长空间。一方面,我国GDP持续增长,2013年~2015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7%、7.3%、6.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广告市场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低于很多国家。2014年,我国广告市场规模占GDP的比重为0.81%,过去几年的比重基本维持在0.5%~0.9%区间范围内,而在美国这一比重基本维持在2%左右。因此,宏观经济持续增长将利好广告传媒行业市场前景。

(二)行业政策推动广告传媒行业发展

我国在成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之后,文化大国将成为下一个国家战略目标。广告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的政策利好将推动广告行业巨大发展。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宏观经济支柱性产业。

(三)消费升级刺激广告传媒行业发展

人民消费水平随着我国的经济整整开始升级,消费观念开始向消费社会过渡。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有行属性,更重要的是由广告宣传所体现出无形的商品及品牌文化,从而使企业更加商品及品牌文化管理,通过广告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刺激了广告传媒行业的发展。

(四)新技术利好广告传媒行业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类。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并在各行业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得广播、电视加入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队伍。除互联网新媒体外,各种新媒体还有电子杂志、户外电子广告牌,移动网络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依托用户大数据资源,实现精准广告分析与投放,提升广告传播效果,因而对广告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新技术不断发展,已全面用于广告传媒行业各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传输渠道多样化提高了优质内容价值,拓展了传播内容与传播途径,带来了新的传媒业态,促进了广告传媒行业的发展。

(五)资本市场锦上添花

2014年,广告传媒行业有5家新上市公司,其中A股4家(万达院线、腾信股份、思美传媒3家IPO和借壳上市的华媒控股),美股1家(新浪微博),共募集资金折合人民币59.84亿元。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的《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截至2015年底,新三板共有74家“广告业”挂牌公司,并有多家挂牌公司实施了股票发行融资。资本市场融资规范效应,对于支持广告传媒公司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培育促进与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广告传媒行业风险因素探讨

投资者在看待广告传媒行业市场前景同时,应关注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因素。广告传媒行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风险等。

(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风险

我国GDP历经多年高速增长之后,近三年来,其增速已经开始回落。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未来面临增速放缓甚至低位运行,可能会引起消费增长受限、房价回落、流动性下降等诸多挑战。如果经济地位低位运行,主要广告主,如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将因经济不景气削减广告开支。

(二)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转型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矛盾的积聚,可能导致广告传媒行业出现诚信危机、低俗泛滥等现象。因此,可能会引起严厉的行业监管政策。例如,2015年9月1日实施新修订后的《广告法》,此次修订后内容变化非常大,对于多个方面广告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告行业广告内容的严厉监管,可能会导致广告需求量的减少,从而对部分广告传媒公司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当期国家为了发展我国的广告传媒产业,出台了各种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未来如果国家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将对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风险

目前,国内广告传媒行业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一方面,广告传媒竞争激烈,体现在国内广告公司普遍以简单喷绘制作或媒介为主;另一方面,以创意设计为主的广告公司较少,而4A广告公司更少。大多数广告传媒公司在内容服务和营销手段上同质化严重,媒体普遍缺乏好的产品和服务。其背后原因是文化需求创意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创意为首的传媒产业中创意的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未来广告传媒行业竞争应从此前的偏重竞争对手,转为偏向于消费者受众。只有赢得受众,保持受众,才能保证广告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国广告传媒行业正从雏形往高速增长的方向发展,总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行业利好政策出台、消费升级、新技术出现及资本市场追捧的大环境下,广告传媒公司应抓住有利机遇发展壮大,有条件的广告传媒公司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在发展的同时,应应对好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政策变化等潜在的风险,并加强创新经营力度,避免同质化竞争。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Z]. 2014.

[2] 郭全中,郭凤娟.传媒业上市公司发展报告[R]. 2014.

[3] 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