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市市值管理

股市市值管理

股市市值管理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值管理;价值管理;上市公司

一、市值管理的必然性

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到2006年底股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管理的新动向。市值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与深化,促使了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市值最大化。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约占总股本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不能上市流通,其价值得不到体现,因此大股东不能从股票的溢价中获得收益,只能依靠上市公司的利润分得收入,因此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了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大股东手中持有的非流通股解禁上市,意味着大股东可以从股票的溢价获得收益,但是并不等于要操纵股价,作为理性经济人,是不会为了短期的高额收益而放弃上市公司长期的利益。实质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也不能违背利润最大化目标,因为较强的盈利能力是股票高溢价的重要保证,并不意味这利润最大化和市值最大化是矛盾的,只是在全流通的资本市场上,市值管理能为股东权益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在一定层面上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市值管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方法的必然选择。

二、市值管理的涵义、内容及目标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相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大化和价值经营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创造价值,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其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即,说明,上市公司不仅要创造最大化的价值,还要对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进行经营,使得其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1)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是,上市公司不断地改善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突出主营业务,增加净利润,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只有更多地创造公司的价值,才能促进市值的不断提升。

(2)价值实现

在中国市场上,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大幅度偏离其内在真实价值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创造出来的最大化价值和价值经营来达到公司的内外价值相符,使得公司创造出的价值信号传递出去,充分反映在股票市场上,以达到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最大化,最终达到市值管理的最终目的——公司的市值最大化。比如:实施期权激励制度,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强化社会责任等,进一步整合企业资源,修正公司发展战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3)价值经营

价值经营是,上市公司创造出价值后,运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经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租金价值充分实现,以达到公司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符。在股价被高估时进行增发配股、注资或者换股并购,在估计被低估时要股本收缩,采取回购,增持或者反收购等措施,使得股价回归真实价值,达到公司的内外在价值相符。

市值管理的目标是股东权益最大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由于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股的解禁,持有大量非流动股的大股东可以从股价的波动中获利,因此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利益趋于一致,高股价是所有股东所期望的。再者,在总股本一定的情况下,股价越高,总股本乘以股价所反映出的公司的市场价值就越高,但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不是意味着管理股价最大化,股价只是公司内在价值,例如,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收入等公司自身的内在价值的外在反映,真正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背后的综合素质,股价是不能被管理的,也不会是公司市值管理的目标,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目标就是市值最大化。市值最大化,也就是意味着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三、价值管理与市值管理的关系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都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但是与价值管理不同的是,市值管理不仅仅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做好价值管理的工作,还要进行资本市场上的管理。可以说是,价值管理是市值管理的基础,市值管理是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通过股票市场的反应,在西方成熟的有效的资本市场上,公司和资本市场透明度较高,公司的市值可以有效的反应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创造出来的价值可以很好的反应出来,所以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公司更关注其价值创造能力和提升企业市值的办法,即价值的管理。

但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公司的市值与其真实的内在价值有着大幅度的偏离,单纯注重价值管理不足以克服这个弊端。为了让公司市值更好的反应其内在价值,不但要进行价值管理,还要进行价值经营和价值的实现。因此,市值管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只是一个过渡,等到资本市场真正的成熟以后,价值管理就会成为主流思想。

股改的顺利完成,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市值的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延伸,市值管理不仅要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还要从投资者、客户及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投资者关系管理、强化客户的品牌意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使得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相符。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但要重视价值创造,还要兼顾价值的实现和经营。

四、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打造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1.价值创造最大化

公司的价值围绕着公司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公司内在价值是根据公司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得来。未来现金流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决定的。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提高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是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的最主要内容。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根据自己的条件选取最适合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不断的提高资本的周转速度,包括加快净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

2.强化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兼顾资本运作

提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时也要提高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的提高可以正向促进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因为只有做强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公司的市值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其他业务收入,比如加强资本运作。强化资本运作、实现公司规模和利润的快速扩张,是上市公司放大市值的重要促进。上市公司在强化主营业务的同时,还要有敏锐的资本经营思维,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提高主营业务的发展能力,良好资本运营为上市公司市值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是提高市值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3.合理分配资产负债比率

庞大的总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是一切盈利活动的源泉,也是提升上市公司股价,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的重要保证。上市公司既要注重公司股东权益和总资产的增长,将负债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要同时优化资本结果,降低资本成本。目前除农业等少数几个行业外,我国上市公司的税收优惠正逐步丧失,这将使得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的优势逐渐彰显出来,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税盾效应”来增加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除了银行的借贷融资外,还应灵活的运用发行企业债和可转债,合理分配三者的比例和数量,合理的分配资产负债比率,达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市值的最优化,以求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收益。

(二)合理运用价值经营手段

1.完善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很好的弱化了“委托—”的矛盾。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公司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共赢,通过以管理层持股来激励经营管理者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价值。完善的股权激励制度会促使管理层在做决策前,会衡量对其的收益与成本,如果因侵害公司利益导致其自身所持有的奖励报酬利益的损失超过其获得的收益,那么这种侵占行为就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出发,完善合理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实现管理层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的一致性,在管理层提高自身收益的驱使下,保证了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市值,提高了市值管理的效率水平。

2.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与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利用财经信息传播和营销原理,通过公司之间、公司与财经界或者其他各界进行信息的沟通,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获得公司股东、债券投资人和潜在投资人的广泛认同,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给投资者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很多有好的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会被忽视,得不到认同。上市公司在做强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升投资者的认同感。积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用以提高公司形象,提高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手段。

3.强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有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事实证明,企业承担自身相应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公共关系,为其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品牌价值,提高主营业务收入;有利于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量,所有的一切都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光耀,刘国芳.股权激励:市值管理新趋势[J].资本市场.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2014 年5 月9 日,国务院颁布新“国九条”,其中第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国务院的文件里第一次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本文简要回顾了市值管理发展历程,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措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关键词 :市值管理;动因;措施

2014 年5 月9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该文件第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国务院的文件里第一次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然而在该文件之前,已经有不少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口号,如国农科技(000004)、宝钢股份(600019)、创兴资源(600193)等,而也有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了“市值管理”的实践。在政府以及上市公司的重视下,“市值管理”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结合在一起,使得市场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基于此,本文将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市值管理发展历程以及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方法措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

市值管理这一理念由我国学者施光耀(2005)首次提出,其认为“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需要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促进公司市值的持续和稳健的增长”。股权分置的基本完成,使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得到解决,上市公司不再区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两者根本利益趋于一致。作为控股股东的原非流通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和提高公司的股价。可以说,股权分置的完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打下了基础。

在施光耀提出市值管理理念后,又有不少的学者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如(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7;朱陵川,2007;孙孝立,2007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如巴曙松(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采取市值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市值管理手段多样且每个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各异,鲜有研究某个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只有证券日报曾于2007 年介绍了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案例。

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市值管理学说来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但市值管理又十分具有中国特色,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弱势有效环境下,上市公司处理股价和内在价值所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二)影响市值的因素

随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方面来进行研究。袁文娟(2012)认为,公司治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制度保障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市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通过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市值管理效果存在着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不明显,并且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邵虹霞(2013)通过对浙江省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发现提高投资者关系的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谭贵洪(2013)则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以及将公司内部、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考察了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作者以上证50 指数成份股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GDP对上市公司的市值影响不显著,而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利润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换手率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三)如何管理市值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将影响市值的因素分为内、外部因素、可控和非可控因素等两个维度、四个方面,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张济建、苗晴(2010)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个战略分析工具,构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框架,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值。施光耀(2007)认为上市公司要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企业价值,应该具有良好的经营溢价和资本溢价的能力,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市值管理绩效评估

企业进行市值管理,就应该有一个有效的体系能够衡量市值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有效市场状态,内幕信息、投资者过度反应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值管理评价指标并不容易。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2008)首次在我国国内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以后每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分析。此后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基于此套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估。不过这套评价体系主要是靠主观赋值法,精确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也有一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研究。

二、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

(一)主要原因

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是资本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只存在价值管理而无市值管理一说。从制度因素考虑,市值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我国2005 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控股股东的股份获得流通权,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其自身的财富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也就有了巨大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

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主要的动因就是为了稳定和提高公司股价,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目前一些著名的财经杂志在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时,其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市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市值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公司价值的象征。一个公司的市值越大,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能就会越大。

(二)其他原因

当然,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有其他的动因,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提出的市值管理口号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维持公司股价的稳定,从而维护公司的声誉,改善与投资者的关系,能够使上市公司更好的在股市进行再融资。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钢铁类公司因为跌破公司净资产而纷纷撤销了非公开发行的方案,如本钢板材(000761)、太钢不锈(000825),这些都是因为公司股价过低而导致公司再融资方案流产的案例,也可见公司股价稳定对于上市公司的的重要性。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暴涨暴跌情况时有存在。为了维护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公司也有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公告来澄清谣言。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市场上被机构做空,股价大跌,市值缩水。为了稳定股价,相关公司纷纷进行辟谣和公告,用来维持股价稳定。在国内,则有类似创兴资源(600193)公告来维持股价稳定的案例,而其提出的市值管理理念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三、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自己的报告中提出了“市值管理”理念和措施。上市公司国农科技(000004)的第三大股东吴丹于2014 年提出了“上市公司市值3 年翻10倍”的股东议案,使得市值管理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的内容包括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而上市公司采取的措施会反应其市值管理的内容。按照是否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本文将市值管理方法分为两大类。相比来说,企业并购、重组、公司内部流程改造等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属于价值创造范畴,而股份回购、高管增持、企业更名等会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不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单纯依靠财务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但这些财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是公司价值经营的一种手段,属于价值经营范畴。市值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措施具体情况见下图1: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可控的和非可控的等等,但要从根本上增加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主要是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他的一些措施,如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只能是必要的辅助措施。当然,要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人的因素至关重要。2006 年以后,国家监管部门放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其次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还要处理好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股价。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对外公关部门,设置危机处理预案,加强对舆情危机的应对,一些上市公司遇到的“黑天鹅”事件后,都出现了股价大幅下跌,如“塑化剂”事件中的酒鬼酒(000799)、“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发展(000895)等。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围绕着其内在价值进行上下波动,虽然会受到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但公司内在价值始终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和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行为,属于价值经营的范畴,主要是为了减少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不利影响。

四、市值管理的一个案例———宝钢股份

(一)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动因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宝钢股份一直是市值管理实践的先行者,这主要与其较早的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关。2005 年8 月份,宝钢股份完成股改,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宝钢股份的市值出现了巨大的增幅。而在2010 年以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愈演愈烈,其市值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每股价格大幅低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投资者损失惨重。对于像宝钢股份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个股,其更加应该进行市值管理,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从表1 可以明显的看出宝钢股份的市值波动幅度很大,这主要与它所处的行业有关。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维护股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有强烈的动机进行市值管理,使股票价格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价值。

(二)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措施

在2005 年8 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宝钢股份先后采取过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等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其中股份增持和股权激励分别发生过两次,而股份回购、资产剥离、高管增持股份主要发生在2011、2012年左右,这主要是当时的宝钢股价不断下跌,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上市公司以及管理层即使进行市值管理,有利于价格向内在价值的回归。

当然,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市值管理方法,宝钢股份也十分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外部信息,在2005 年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设置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投资者关系进行管理,实现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宝钢股份在公司门户网站设有投资者关系专栏,这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也较少见,可见宝钢股份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视。

前面这些措施主要是从价值经营的角度出发,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还有如下的市值管理措施。在营运流程改造方面:近年来,宝钢股份深化与海外战略客户的合作。通过持续推进向GM、西门子、现代、大众、福特、ABB、CROWN等著名跨国企业供货。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商。与此同时,宝钢股份还构建了极具宝钢特色的EVI服务模式。以先期介入(EVI)理念,公司服务领域从提供钢材延伸到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材料解决方案,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降低了顾客整体服务成本。公司还致力于构建电子交易、供应链融资、网络支付、物流、终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优势,努力成为国内钢铁及相关制造业最大规模和最具价值的产业链电子服务提供商。

在产品和盈利模式方面:宝钢股份自上市以来一直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将自身定位于高端钢材产品供应商,打破钢铁行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积极营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公司战略产品范围。

(三)宝钢股份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由于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存在着事件公告日,可以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刘百胜(2008)曾经采用各个板块的平均涨幅与市场平均涨幅的差额,来比较采取不同市值管理方法个股的市值管理效果。本文借鉴此方法,并采取事件研究法,以宣告日为起点,研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市值管理方法的效果,当然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是研究事件公告后第10 天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对市值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在第一次股份增持和股份回购时,超额累计收益率为负,而其他市值管理方法都实现了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宝钢股份的市值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也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如果忽略其他相对人的利益,市值管理将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工具,如利用资产重组等短期性手段来大幅提升公司市值,有可能会以牺牲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作为代价。或者配合公司的利好公告来提高股价并进行股票减持,这些都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再者,公司不能跟机构合谋来提高公司的股价。市值管理是一条通向财富宝库的危险河流(郭士英,2011),其左岸是财务高压线,右岸是法律高压线。上市公司如果和机构或者个人合谋操纵股价,则会触碰到法律的高压线。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短期化有关,而市值管理短期化,则极易导致股价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过于短视的行为只会使小部分人得到利益而大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也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内容,纯粹只是进行股价操作。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长远的利益,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克服市值管理短期化的倾向。

参考文献:

[1]Ronte,Hanno.Value—based management.[J]. ManagementAccounting 1998:76.

[2]施光耀等.市值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十分重要,贯穿于公司段中长期的战略。做好市值管理相当于构建了畅通的资源获取渠道,为公司的发展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因此正确理解价值管理的逻辑对于上市公司形成市值管理观念,制定市值管理战略,实施市值管理策略方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文章从辨析市值管理的观念出发,阐述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并从资本运作、公司治理、客户关系以及投资者关系这四个方面论述市值管理的逻辑。

市值指的是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当“市值”跟管理连用的时候,很容易被误解为股价的管理,其实不然。市值管理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但是有所不同。市值管理是指的是公司建立一种长效组织机制,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并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值管理本质也是价值管理,只不过市值管理的范畴偏小:通过经营活动和已有资源进行运营管理创造新的价值,再通过股票市场的媒介实现、体现公司内在价值;而市价管理仅仅围绕股票价格,公司内在价值不是关注点,这会导致公司走上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来操纵股价的歪路。

自从2005年开启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非流通股的概念变得不适用,中国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A股市场的股份转让制度差异消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实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法人股,又公司高层持有,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不能流通,在上市履行资筹集资金的职能后,非流通股的股价再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管理层基本不会关注股价。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大大提升,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可以正常交易,市场恢复了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发现价格,体现价值。从此,股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无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合理与优化程度皆会一定程度反映在股价上面,从而影响企业进一步的经营发展和筹集资金。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影响股价,而股票价格反过来影响上市公司日常运营和长远发展。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信赖和支持,而投资者则通过股价来评价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市值是上市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最直接的沟通媒介,上市公司通过市值吸引投资者,筹集公司发展需要的资源。中国现今的股票市场并不是有效市场,不能完全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可能造成股票价格高估或者低估公司内在价值,导致公司利益泡沫式的增加或实质性的损失,都是不利于公司发展。市值管理致力于以公司内在价值拉升带动股价市值,并将内在价值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在股价市值上,本源是公司内在价值,方向是提高内在价值以及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和匹配度,必须意识到是否存在两者的差距,还有差距的程度以及其原因和缩小差距的办法。

市值管理大致通过四个方面来着手:资本运作、公司治理、客户关系以及投资者关系管理。

资本运作指的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活动,以达到资本结构优化或获得资本的目的。资本运作是配合市值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贯穿于市值管理里面的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的各个阶段。资本运作可以创造价值,通过收购兼并,获取公司发展所缺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份额等,在做大做强的理念下,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创造单独个体不能创造的价值;资本运作可以经营价值。当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可以利用股权作为支付方式去收购优质的资产或者企业,聚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资源;而当股价被低估的时候,有可能面对被恶意收购的危险,这是上市公司在现金流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进行股价回购,相当于返还股东红利,有助于改善公司的市场预期,提高每股收益率,一定程度上促进股价回调到合理价位;价值管理可以实现价值,通过增发、分红、配股等方式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和管理层预期的信号,促进投资者认可公司的内在价值。资本运作只是手段和方式,一切要围绕公司内在价值这个中心。资本运作有操纵获利的成分,必须要用之有道,如果脱离了公司内在价值这个中心,有可能会走上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为实现大股东私利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以牺牲公司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的歪路。

公司治理是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实中保证管理层不侵害股东利益,并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内部权力安排机制以及公司风险管理体制。公司所处的环境总体可以分为外部大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纷繁多变,不是公司能够左右。公司治理为公司创造创造好的内部环境,保证自身机体的健康安稳,以应对外界日新月异的挑战,为实现公司战略保驾护航。公司治理是价值创造的保障,好比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出色工作的资本,好的公司治理体现了公司较高的内在价值,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拥有高内在价值的公司必定拥有好的公司治理,因为内在价值的产生离不开持续、稳定、安全、激励的环境,这种环境由公司治理提供。市值管理的思路应该由内而外,真正价值的体现是从内在价值出发,展示给投资人的一面也必须是内在价值的支撑,而不是没有实质的华丽外表,随着市场理性的增强,投资者辨别判断公司价值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促使上市公司以提升内在价值为基础,建立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制衡权力,激发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预防、预警、管理风险,保证价值创造的实现。

客户关系跟投资者关系是实现价值的关键。投资者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和扩张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资源,公司利用资源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创造出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只有经过与客户沟通,实现交易后,公司价值才能实现,才能作为回报返还给投资人,让投资人进一步认可公司价值。客户是公司的珍贵资源,进入大数据时代,客户的需求成为公司价值实现的突破口,大数据的挖掘能够让公司发掘实现价值的途径,也就是价值点所在。围绕客户需求,整合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专业技术,革新商业模式,进行个性化的生产和服务,不断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提高市场占有率,也就能增长业绩,提升公司内在价值。

上市公司的股东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有的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看重公司的内在价值;有的想短期通过概念性题材、政策性利好进行套利,看重公司短期业绩和政策环境。上市公司面对多种投资偏好的投资者无法一一满足,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不同投资群体的投资需求,以恰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沟通。上市公司应该着眼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为了讨好某个群体的股东去牺牲公司长远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坚持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观,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筛选出认同自身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投资者,并巩固这个群体对自己的支持,使股价更大程度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市值管理是一套综合的体制,良好的公司治理保证价值创造的能力和质量,顾客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将价值实现并反映在股价上面,而资本运作始终围绕内在价值将价值的创造、经营和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到市值管理的逻辑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中价值链全新管理思路。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4篇

对市值管理创新作了一个简略的归纳,提出了推进市值管理4个行动方案,建议上市公司应从科学评估市值、合理规划市值、有效提升市值、恰当维护市值等四个维度形成预案并积极实施推进。并根据多年的操盘经验,提出了两种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建议重视仓位管理,并提出笔者独创的三高三低法。

关键词:

市值管理;资本运作;金字塔加减仓;三高三低法

市值规模成为企业未来竞争的制空权,不管资本市场怎样发展下去,市值管理才是王道。市值大小成为上市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上市公司的名片。福建省目前在A股市场上有100多支股票。对这些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意义重大。

一、市值管理内涵

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运用价值经营手段,达到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的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与战术运作,不断追求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与资本市场保持准确、及时的信息交互传导,维持各关联方之间关系的相对动态平衡,使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市值管理可分为主动管理策略和被动管理策略两种,主动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及大股东进行主动的市值管理;被动管理是指持有上市公司的参股小股东及散户在合法合规项下进行的增减持行为与高抛低吸的仓位管理活动,如表1.

二、市值管理理念

市值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即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持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一致,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依法运用各种资本工具来支持长期发展,创造内在价值,使市值反映公司真实内在价值的所有的行为。市值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碎片化,价值实现最优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夯实市值做大做强的基础。市值是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一个新标杆。当股本不变的情形下,市值越大股价自动就高起来,再融资时原有股东以较小的股本稀释让渡就可以获得相对更大的资金;同时,市值高的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会变得更强起来,更容易得到更高的资信评级,这样融资成本和资金利率可以获得最优价格。管理目标其实就是要实现在二级市场有质量地做大市值。加强对能够影响利润整合和市盈率的因素进行内因和外因的管理。内因管理就是上市公司价值管理,首先抓住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创造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这是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外因管理就是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打造公司平台,推进市值管理战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手段,将公司创造的价值充分表现在股市上,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充分了解,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有序地向市场公众揭示公司价值,最大限度取消信息不对称。

三、实现市值管理3种重要工具

在经济转型期间,传统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去产能、去杠杆的新常态下,资本运作与重组并购已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公司的外延扩大,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高。资本运作的核心就是不断买卖企业,企业不是做大,而是买大的,通过外延扩张做大规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布局。我们知道,产品经营是做加法,是爬楼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资本运作是做乘法,相当于坐电梯,几天就能快速完成。资本运作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股权变动来实现市值做大;公司治理是最重要的管理与决策,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外部协调恰恰成为市值管理的外生变量。三者协同运行与平衡,才可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本工具与财务手段,推进市值管理的良好成长。

四、市值管理价值体现在4个行动方案

市值管理可以从科学评估市值、合理规划市值、有效提升市值、恰当维护市值四个方面来积极展开,旨在强化市值管理的内在质量与结构优化,科学找到市值管理环节当中最为关键的要点。

(一)科学评估市值

对上市公司评估市值,一定要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影响市值大小的关键因素进行全面而又细致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重大瑕疵,同时按照评估结果去积极而又稳妥地进行有效改善。如何去清晰估计公司市值和各类因素,其实就是在市值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要建立一个公正客观、实用有效的市值评估体系:运用定量模型,分析评价公司市值水平,通过对成长评价、收益评价、溢价与折价因素评价等的多重考量,对影响市值波动的因素加以深度研究,对涉及市场波动趋势、行业波动趋势、投资者偏好等宏观与中观变量,要加强专业地精准对接,以获取市值的合理规模,至少要与发展阶段相匹配;在评估时,要将发展前景、核心竞争力、管理效率、盈利能力等核心要素,进行多维度科学评估,实现合理市值管理规模,求得合理市值区间。

(二)合理规划市值

上市公司规划市值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值可持续增长方案,其中包括市值管理理念、市值管理目标、市值管理策略等内容,要全面把握行业机遇和时代机遇,明确发展路径。由于上市公司的主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对于市值规划的重点要求各有侧重:对于上市公司属于集团公司下属机构,集团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其市值规划需要在行业分布、资产布局等多层面体现;如果上市公司无上级机构,其市值规划就要更偏重于盈利模式创新、业务扩张、资本运营、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市值如果规划得合理,企业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实业与资本运作,就会相得益彰。

(三)有效提升市值

上市公司提升市值,必须要做到模式创新,使得业务经营系统和股份经营系统相辅相成。在实际提升时,业务经营系统是基础,股份经营系统成为重要支柱。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推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期提高业务盈利能力。紧紧围绕主营业务优化投资组合、开展并购重组,实现资金和项目的轮转,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规模,增强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公司就能获得市场和各类投资者的认可,市值稳定而又健康地增长下去。

(四)恰当维护市值

上市公司维护市值是指在规划市值的项下,开展常规性的、可持续的市值维护措施,它被分为直接维护和间接维护两种方法。直接维护是上市公司根据内在市值进行自我评估,旨在分析出自身绝对价值,以及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匹配度,区分出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来。在公司认为股价出现低估情况时,就相应地采取公司回购、管理层增持等多种市值维护措施,来支持股价稳定。而间接维护则是指公司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财经公关体系,如危机公关、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等,在大多数时候,危机公关处理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而处理不当,则会满盘皆输。所以搞好投资者关系,加强信息披露,是市值维护的重要剂,它使得公司的正当价值体现为市场的合理价格,价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有助于实现公司稳健经营的品牌来。

五、两种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

市值管理方法中最核心、最灵活的高级技法就是炒股方法,在捕捉股价波动中有较好实战价值的方法,包括5321仓位管理法和三高三低法,二者相辅相成。就市值管理核心来看,形成市值、提升市值、实现市值、利用市值、关注市值的诸多手段与方法,最后均会集中于股价的稳健提升,才是关键。所以,利用好市值管理方法,在增发、配股、并购重组等方面改变市值预期成为重要的因素。就价格与数量(P*Q),价格上升与数量增减,成为股票高抛低吸的重要因素。股票的载体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为股价高启的内在因素,而有效的股票增减持方法,成为股票市值与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实战中,股票投资与价值体现就是高抛低吸,总体原则:一是业绩非常好的股票,下跌,就是给你机会;二是持仓一定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相结合等。

(一)重视5321仓位管理法

我们在股市长久生存的核心法则就是股价越低仓位越重,股价越高仓位必须越轻。股票真正赚到钱80%是由恰当的仓位管理创造的,而赚不到钱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高度重视和运用合适的仓位管理。不管是基本面、技术面、还是趋势分析、行情分析,均只对股票行情进行了单方面的分析,即只分析涨跌方向。但可悲的是,许多投资者将行情分析当作炒股的全部,似乎只要判断对了涨跌的方向就可以决定胜负了。实际上行情分析和判断涨跌方向只是投资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工作。从长期来看,真正决定胜负的正是仓位管理工作,即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此处给出一个最简单易学的方法:金字塔仓位管理模型的运用5:3:2:1买卖法。比如第一次买入500股,每上涨一段合适距离就增加少于500股的仓位,比如首次加仓300股,第二次加仓200股,第三次加仓100股。如果资金多的话,可同比例放大。

(二)三高三低法

股市市值管理范文第5篇

一、上市公司微观市值管理

(一)市盈率、市净率指标的运用

市盈率、市净率的市值管理涵义在于:它是股票市场价格(每股市值)与内生价值(每股收益或每股净资产)的弹性系数,该指标反映了市场对不同股票的偏好,也反映了市场历史上对上市公司的认同程度。因此从长期看,公司应努力促使市盈率、市净率在市场标准之上的一定区间内稳定运行;其次,当市盈率、市净率偏离标准区间时,公司应采取行动纠正偏离。

通过市场价格与内生价值相互作用的模型图(图1~图4)可直观发现内生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相互作用反映出的公司市盈率、市净率的不同弹性表现,通过参考不同资本市场、历史时期、行业的市盈率、市净率的统计值或经验值,即可为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促使公司的弹性表现向参考值修正。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措施就是不断优化和扩大上市公司的内生价值以实现市值提升。实现路径第一是通过经营业绩的提升而促使股价上升;第二是扩大公司的资产规模,需要特别注意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的匹配关系,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导致经营质量下降和股价走低。

(二)常态化的市值管理行动

1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能带来价值提升,管理是企业持续成长的根本,可以影响公司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看好的程度和社会资本在公司内部的积聚程度。国外的投资机构对于公司的管理水平、治理结构、分红派现以及股东权益都会给予溢价评级。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国际化视野考察、具有优良公司治理能力以及注重分红的上市公司才会持续获得较高的公司治理溢价。上市公司可以应用EVA考核,EVA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大股东等相关的治理结构关系密切,能够鼓励公司管理层做出给公司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

2 绩效提升

(1)做强做优主业。主业讲究集中而突出,不能过于分散,更忌定位不清晰。纵观中外大蓝筹,只有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公司才能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主业相对稳定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产品定价权的公司会享受更多市场溢价。(2)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责任感内部文化氛围及理念。(3)掌控资源垄断类资产。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金融资源等都是机构投资者长期青睐的投资对象与投资品种。如果上市公司拥有相关稀缺或垄断资源,则必然享受资源垄断溢价。(4)合理利用市场周期。充分考量和利用证券市场的运行特点,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价周期性的变动规律。在牛市中,可实施增发、配股等再融资、适当减持股权等主动措施;在股市低迷期则适宜低价增持或回购公司股份,还可以收购兼并以及实施员工激励。

3 公司理财

(1)整体上市。一方面可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及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可减少关联交易、优化公司治理、提高业务经营的透明度。因此市场将会对这类上市公司给出较高定价,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价值创造效应。(2)资产配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上市公司,可能会被纳入特定指数,成为机构投资者不得不配置的投资标的,形成了资产配置溢价。努力成为绩优或蓝筹股票,既是公司理财的目标,也能成为获得配置溢价的手段。(3)兼并收购。兼并收购后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并购目的,提升公司价值,促进市值增长。(4)投资者关系管理。从本质上看,投资者与公司之间内在关系产生的原因是双方的相互需求,而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推动公司与投资者双赢的必要手段。

4 市值管理绩效核算

针对公司治理、绩效提升、公司理财三个方面的市值管理措施,施光耀等(2008)提出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以及价值关联度三个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由于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标,价值关联度测量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的表现之差异,赋予三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50%和20%。通过设定可计量指标算出市值管理绩效,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公司的管理问题,为市值管理服务,进而改进公司整体绩效,创造股东价值最大化。

5 市值管理的不同策略

(1)不在意市场对公司股票短期价格冷淡甚至负面反应,不迎合股票市场短期投机股东或分析家对公司不切实际评价,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来配置资本,坚持公司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和价值分配策略。

(2)完全迎合市场短期投机交易偏好,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红利政策和股票市场政策,可能引起市场短期积极反应,但也容易导致主业竞争地位衰落。

(3)基于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真实价值增长,制定业务战略和资本市场战略湘机博弈迎合股票市场。如果控股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高估,可以增发股票,或利用高估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兼并收购成分拆被股票市场高估的业务单元。如果控股股东认为股价被不合理低估,可以回购股票,甚至退市。

二、资本市场宏观市值管理

(一)将财务估值模型作为市值管理工具

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当前的普遍观点是通过更为高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包括更为透明的信息披露等方式引导市场价值更合理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然而什么又是企业的真实价值呢?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绝对的企业真实价值,真实存在的只是市场上投资者对于企业价值的判断和企业内部对于自身价值的判断。因此,所谓市值管理其实就是对上述两种判断之间偏差的处理。

我们可以将市值管理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由内而外的市值管理,即以企业内部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去引导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其次是由外而内的市值管理,即通过外界投资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寻找企业价值的改善之道。要使两方面市值管理真正具有实践操作性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企业管理层和外界投资者必须拥有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沟通的平台,也就是说双方都必须使用可以被对方理解和认可的价值语言。由于专业投资者一般都具备企业估值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市值管理的主体又是企业,因此企业市值管理的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必须有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对自身的价值做出判断。不理解企业价值的涵义,不理解自身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不

理解哪些因素可以在哪些方面影响企业的价值,当然无法评判公司市值的合理性,无法引导投资者的判断,寻求企业价值的改善之道当然更是空中楼阁了。

笔者认为,财务估值模型的运用是这其中的核心环节。这是一种在西方众多企业中早已广泛使用的用于市值管理、预算规划、财务分析等方面的通用工具,也广泛运用于各类专业投资者的估值分析中。其核心思想就是在科学价值评价方法的指导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预算规划、资本运作等重要方面进行系统建模,使企业的管理层能清晰的了解企业的价值构成、历史经营的价值绩效特定发展规划下的企业价值走向、重大经营举措所带来的价值影响以及这种影口向产生的具体动因等。

(二)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升级

1 管理理念升级:从追求利润到追求价值。不但强调利润指标,还强调效率指标、持续发展指标、综合实力指标、市场溢价指标、股东回报指标等等。2 管理意识升级:从缺位到到位。这是强化市值管理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大股东的市值管理意识。股东、特别是大股东要率先树立高度的市值管理意识,并且根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则,敦促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变市值管理意识缺位为到位,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动。在这方面,国资背景的大股东面临的挑战尤其突出。3 管理能力升级:从单项选手到全能选手。要求上市公司在做好实体经济管理――价值创造的同时,还要做好虚拟经济管理――价值实现,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特别是主要领导,不但是商品市场的专家,而且还是资本市场的高手;不但要善于管理员工和客户,而且还要善于管理股东;不但要懂得质量管理和利润管理,而且还要懂得价值管理,4 管理机制升级:从行政到市场。要求无论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还是上市公司外部管理机制,都必须要本着市场化的基本原则深化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从行政机制到市场机制,或者从弱市场机制到强市场机制的转变。

(三)证券市场环境建设

1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协调与相互促进

由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宏观经济管理既包括对实体经济的管理,也包括对虚拟经济的管理。对实体经济的管理,着眼于GDP增长率、通胀率、汇率、就业率等。由于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虚拟经济的管理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宏观管理。总市值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资本市场的宏观管理,首先应该体现为对总市值的管理,即宏观市值管理。所谓宏观市值管理,就是通过对资本市场供求的调节影响总市值,从而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最佳匹配与促进。宏观市值管理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宏观市值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最佳匹配与促进。

另外,从动态的角度看,证券化率的合理水平取决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而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而提升。鉴于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加速证券化的过程,我国开展宏观市值管理时应考虑到我国经济证券化率每年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这一增长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让更多盈利的企业通过IPO实现上市。

2 改革监管部门职能

促进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得到快速、有效、充分的反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条件。应通过推进法制建设,加强监管,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市场公平、有效率和透明;降低系统性风险的目标。由于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导致监管部门经常受到批评,监管部门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监管范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市场规律,合理引导股市的发展。

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主要应抓住四个方面:控制住中介机构的行为l保证信息的披露具有完整性、及时性和真实性;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和遏制投资者的操纵市场行为(庄家行为),最终使我国证券市场恢复到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道路上。

3 建立上市公司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严查股价操纵及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是证券监管部门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也是企业开展市值管理的基础工作。证监会2007年颁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最高检和公安部也正在考虑推出对包括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件在内的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补充规定。尽管如此,证券市场违规披露信息,或者信息披露虚假或有严重误导性陈述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真真假假的各类信息,考验着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股民甚至监管部门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责任和诚信道德。

一个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应尽快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应当是一个内容上实现全覆盖的国民体系,空间上规则一致的统一体系,以及全社会共同利用的共享体系。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者,所掌握的资源以及政府本身的公信力,使得其在事关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w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建立这样一个信用体系,相关政府应尽快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