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市价值

股市价值

股市价值

股市价值范文第1篇

接着论下低市盈率的价值股,这就更好玩了,靠卖资产等手法PE一下降下来的股还真不少,我想问你明年还卖不?后年继续卖?你有多少可卖的?说到底现在的价值投机就是伪命题,A股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真的好少,就一个复合增长率就能淘汰掉80%以上吧,好的华为根本就不上市或者百度,淘宝都不在A股,这也难怪今年炒茅台了,人家还真的是复合增长率一直在继续,数数现在炒的资源股你找一个出来年年增长的?既然做不到,那就是投机,那来价值?所以看到很多人开始争论价值了,我说啊,别争了,国家认可的他就是价值,君不见有的次新7,8个板就被停了,有的10几个板照样没有特停,所以我的最后总结就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有潜在价值的那就是价值,当然你还得慢点炒,别来不来就是4,5个涨停那明显不符合监管要求。    

前面关于价值的论述够多了就不再哆嗦,开谈资源股炒作告一段落后的新机会吧:就位置来讲现在的资源股就好比4,5月份的雄安股,而现在的雄安股就好比4,5月的资源股,你觉得那个机会更大?这就是我要说的方向,雄安是8月份的重点之一,后续政策一定会陆续跟上,消息也会开始逐步刺激,这样的情况就与资源股类似,有稀土、有石墨稀、有锂矿、有钢铁、煤炭等,而雄安有基建、环保、电网、地热、规划等等,还有不断出现的公告与雄安相关的个股,如电网之类的四季度就投产运行了,还有多长时间?这时间内肯定有的公司会接到定单,低是包不住火的,现在电网这块已经开始动工,网上或许不久就会有这方面的报道,正是由于会有这么多的机会的轮番炒作才可以形成以点带面,而不会象4,5月份的一窝乱炒了,这些相关层面完全可以交替炒作来完成整体的推进。当前的市场就是局部抱团的市场,雄安如此,其他板块亦如此。

说完雄安再说,下一个板块就是创业板,创业板经历了各种摧残,大多数个股也是在地板上的,但是想全起来与雄安一样,肯定是不可能,那么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创业的蓝筹或者有业绩的个股,以及未来有想象力的,比如GJD进场的这不就想象力嘛,所以同样的一只股你买与GJD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儿创业板的受益面估计与雄安差不多甚至更小一些,数得过来的就那么几只,如果不清楚的趁今天周日把最近二周所有创业板盘中有拉过涨停的个股拿出来看看你就知道创业板有几只票是可玩的了。简单说二个参考吧,东方财富与300377这些这么多的堆量阳线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股市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价值投资;中国股市;市场体系

2013年的中国股市在全球股市一片涨声中却下跌6.75%,上证指数创下1849点的近年最低点,2014年上半年并再创1974点的低点,一直在1974点至2177点之间不足10%的空间内运行,成交也呈现呈现出极度低迷态势,创下上证指数23年以来的振幅最小纪录。而与此同时,美国标普500指数在2013年大涨32%之后,2014上半年又进一步上涨6%,并将历史高点提升至1962.87点。然而,在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在政策面的刺激下却重新活跃并展现牛市行情态势。2014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推动券商股带动的蓝筹股形成的短期暴涨和广大投资者却“满仓踏空”的行情,“改革红利释放”成为中国股市展开了新一轮牛市行情的主要推动力。显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股市仍然没有改变“政策市”的特点。如何构建中国股市制度,使股市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入手,构建价值投资型中国股市体系。

一、价值投资及投资理论

股市投资有多种理论和方法,其中依托于基本面分析形成了两种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即注重股票投资价值的价值型投资和注重股票未来业绩可能大幅增长的成长型投资。所谓价值型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基本面估值理论来评估某一金融资产的基础价值,并将评估的基础价值与市场价格相比较,在此基础上专门寻找价格低估、能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的证券进行买入的投资方法。与成长型投资不同的是,成长型投资者强调通过对某一金融资产的行业发展前景和成长潜力进行分析,寻找后期价格可能出现大幅上涨、具有极大想象空间的证券进行买入。价值型投资者偏好利用本益比、帐面价值或其他价值衡量基准选择价格偏低被低估的股票买入。反映在市场操作中,价值型投资者多选择有较好业绩、收益预期稳定的大盘蓝筹股;成长型投资者多选择新兴行业中成长性较好、投机性较强、预期收益波动性较大的中小盘科技股。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在《资本论》中对证券的价值有论述,认为证券价格的决定因素可归纳为预期收益的大小及其可靠度和利息率。随后,希尔法登(Rudoff Hilferding,1877-1941) 继承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股票价值投资理论,在其著作《金融资本论》中对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下的金融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股票的虚拟资本价值是用每股股票将来股息收入除以市场利率得出的①。然而,关于价值型投资方法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首先提出,他首先将富有逻辑的分析原理引入到股票市场的投资中,成为价值投资分析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后来,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CEO沃伦.巴菲特将价值投资理念运用于股市投资获得巨大收益,沃伦.巴菲特也成为通过股市投资而跻身于世界级富豪的第一人,使价值投资方法在20世纪70到80年代的美国受到推崇。

本杰明・格雷厄姆是第一个强调股票具有内在价值的学者,认为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的。1934年,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对股票内在价值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任何证券都有其的内在价值,证券价格反映了发行主体的经营实绩,即使证券价格短期可能出现大幅波动,证券价格是不能长期脱离价值的,所以进行证券分析必须仔细地研究有关证券发行主体的财务数据及其基本面情况,努力去发现该证券的内在价值再进行投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投资分析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金融证券的价格常常会受投资者心态、市场消息、各种政策预期等一些影响深远但又变幻莫测的因素影响。格雷厄姆称这种随时都能支配证券价格的非人力因素为“市场先生”。(2)尽管各种金融证券的市场价格变化无常,并常常会出现大幅波动现象,但这些金融证券具有相对稳定的基础经济价值,即内在价值。而这一基础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合理地计算和衡量。1938年约翰。B威廉斯首先使用“贴现”概念提出计算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公式,后来,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进一步发扬光大,提出现在广泛应用的股票内在价值计算公式,当证券的市场价格明显低于理论计算所得的内在价值时进行投资,最终都会形成超额回报。格雷厄姆将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这一差价称为“安全边际”。显然,上述论述也反映出进行价值投资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内在价值”进行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又是可以测定的,投资者进行时投资首先要考虑股票的内在价值;尽管股票价格受到市场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在进行股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投资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态度进行长期投资;树立“安全边际”思想,强调风险控制,在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进行投资机会较大。

从股市的长期操作实践来看,资料也显示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市场下进行价值投资组合,投资的收益率均高于整体市场平均收益率,在我国进行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的业绩也能够长期优于市场平均水平。进行价值投资所创造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方法,既反映出价值投资理论在股市投资分析中的重要性,也是成为引导投资者找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理性投资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股市制度顶层设计存在偏差,难以形成价值投资理念

价值投资理论作为股票市场投资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在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并获得成功。在中国股市中,价值投资理论的运用近几年虽然地位不断提高,获得部分投资者青睐,但市场整体上仍表现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热衷于投机行为,追求市场投资的短期效应,使得价值投资理念难以有效建立。这种市场投资理念的偏差,反映出中国股市在制度设计、价值投资型市场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运行、投资者投资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偏差,制约了市场价值投资行为培育和发展。

(一)股市制度设计偏差使股市投资价值效应难以形成。我国股市的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企业改革和企业融资进行服务的。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股市首先是因为国有企业需要大量筹集资金,而股市具有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功能。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提出新的要求,而股份制改革又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重要渠道,为国有企业发展服务和中国经济转型服务便成为中国股市的重要特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家和一些学者学对股市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从90年代单一认识股市为国企企业融资的功能、吴敬琏的股市交易过分投机的“论”,到2003年管理层提出的股市也应给投资者增加财富和创造就业机会等功能的论述,以及随后管理层反复强调的投资者保护论述。伴随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管理层又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而强调股市应该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近期周小川又提出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论述,反映了国家和学界对股市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保护股市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为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服务等功能也受到较高的重视,然而,直到目前,股市为企业和国家服务为中心的功能仍未根本改变。在投资者、融资者、相关中介和服务机构等几个市场主体中,融资者始终是制度设计的受益者。“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一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原则,在各种现实利益诱惑面前被长期虚化,这种以融资者为中心的股市制度设计的不断延续,给中国股市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③,尤其是使股市投资价值功能缺失,投资者热衷于短期市场效应,股市波动幅度大,换手率高,投机氛围明显。在2014年以来的股市炒作中,投资者的投资追求的不是依据市盈率等指标进行价值投资,而是追求股票的“市梦率”、“市胆率”、“市傻率”,创业板市场的疯狂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二)上市公司“圈钱”效应突出,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以企业融资和为政府服务为中心的中国股市制度体系,使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成为股票市场上市的主要对象,处于困境中的国企试图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以求解困,管理层甚至推出一系列只允许国有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相关政策,出台了企业上市必须“捆绑”濒临破产的其它国企的规则。在这种政策取向下,中国股市为国有企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尤其是在2006年至2007年有众多的大量巨型央企和五大银行发行股票和上市,股市为企业融资达到高潮。显然,这种股市发行和上市制度,使一些公司在股票发行和上市后很难依靠自身的业务竞争力健康发展,也很难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同时,一些企业不完全受通常市场规则约束,具有免责“金牌”,经营和运作过程中即使违规甚至违法,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有时候也奈何不得他们。2004年以后,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渠道,也为我国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片面的定位于筹资功能的中国股市,加上一些市场规则的制定不合理,实施片面的市场化新股发行和定价制度,对中国股市造成更大地冲击。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在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和股票市场的全流通环境下,新股发行的高定价,使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的追逐利润的冲动更为突出,尤其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实业经营环境恶化,一些企业更是追求高发行价发行股票,以求在股票禁售期满后好高位套现,股票市场形成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创业板成为一些企业大股东条形出逃的“造富板”和“套现板”,股市变成“圈钱”机器,导致众多的企业家经营实体经济的动力和愿意明显不足,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缺乏可持续性。

(三)低回报的分红效应造成投资者持股的短期效应突出。成熟的资本市场极其重视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上市公司也只有注重于公司的成长性,以丰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与比较成熟的欧美股市相比较,中国上市公司对企业分红极不重视,只顾“圈钱”而不考虑回报,即使分配红利,也是更热衷于送红股而非现金分红,现金分红在股市净收入中的比例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红利占公司净收入的比例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30%-40% 提高到上世纪80年代的40%-50%。现在,不少美国上市公司已经将税后利润的50%-70%用于支付红利④。在我国,通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条件制定一系列强制的、半强制性的现金分红政策,使一些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有所提高,但仍然有173家公司在近10年内未曾进行任何的现金分红。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0年末,国内A股累计融资4.3万亿元,A股累计完成现金分红总额约1.8万亿元,普通投资者所分享的红利最高不过0.54万亿元⑤,年收益率远远低于银行的存款3%的年收益率。显然,在一个投资回报较低的市场里,投资者不能通过正常的价值投资获取红利回报,只能通过市场炒作股票来获取差价收益,追求各种概念炒作以获取短期收益便成为必然。而机构投资者为获取股票投资收益,也不必采取价值投资思路,而是迎合中小投资者的短期炒作行为,通过与上市公司联合编故事、讲故事,只要故事讲得好,“猪”也能飞上天,在2014年以来的股市运行中,形成一批所谓“飞猪”的概念股。机构投资者把股票价格炒高后再引导中小投资者接盘以获取收益,导致市场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股票市场的股价定位体系出现紊乱,一些市盈率不到10倍的大盘蓝筹股受到市场冷落,而小盘股不断被爆炒,股价严重脱离价值,股市暴涨暴跌现象普遍。

(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和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市场的

价值投资。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的运行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市场化特点更为突出,市场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从主板市场到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产品。但目前的市场运行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统一的T+1市场交易规则,使中小规模的股票相对于大盘蓝筹股具有更多的活性,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炒作。近几年主板市场极为低迷的同时创业板市场却不断创新高,投资者选股不考虑市盈率和市净率,而是考虑有题材的小盘股,造成股市低迷时众多的大盘蓝筹股股价跌破净资产,价值投资难以形成,即使机构投资者如基金等也追捧高市盈率的中小盘股票。对公募基金投资的相关制度约束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自身利益行为,基金在股市低迷市道也难以保障投资者利益,2011年基金公司就无一家赚钱,其总体亏损或超过4000亿元。而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够和运行体系的不健全,使价值投资型基金或机构投资者无法有效进入股市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难以建立。

三、建设价值型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

当前管理层市场化改革正逐步推进、股市注册制改革也深入取得进展,改革红利将逐渐释放。但要想可以有效促进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建立价值投资型中国股市体系。

(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实现价值投资理念的前提。上市公司质量是股市运行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行为和业绩成长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投资股市的收益率,而上市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也直接影响到股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长期以来,管理层一直注重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并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来促进上市公司的规范运行,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如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方面的制度,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近二年管理层又推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有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但目前市场运行的一些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使上市公司的经营实体经济的行为仍受到影响,股票上市后的高定价和原始股东的短期暴富现象,不仅影响到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经营实体经济的意愿,各种“大小非”解禁股的套现行为,常常对低迷的市场形成冲击。目前仍然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问题,澄清公告常常成为上市公司与市场机构投资者共同操纵股价的工具。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各种上市公司运行的相关制度,促使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注重于实业经营和公司质量的提高,为股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和完善股市运行制度,引导价值投资。建立完善的股市运行制度是促进中国股市形成价值投资理念的重要保证。尽管中国股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各项股市运行制度也逐步完善,对股市健康发展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如何通过股市制度的建立促进市场形成价值投资理念今后还需要作很多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股的相关政策,如建立对长期持股的交易成本和税收实行优惠政策等制度,引导投资者长线持股,进行价值投资。建立基金公司的基金管理费提取与运作业绩相联系的制度,既可以有效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又可以引导基金公司树立价值投资理念。二是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对企业经营者实施更严格的制度约束,加大对违规企业处罚力度,对一些因为违规和股票上市后获取暴利而使企业经营者经营意愿不足导致的上市公司退市的现象从重处罚,并给普通投资者相应的补偿等制度,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引导投资者正确选择上市公司进行价值投资。第三,改革现有的分红政策,建立与投资者需求相一致的多元回报机制,并优化投资者回报外部环境,包括研究试点以股代息、完善股份回购等。同时,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如建立蓝筹股T+0交易机制,实行优先股制度等。

(三)加快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引导价值投资机构进入股市。目前,伴随改革的深化,机构投资者进入股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也正渐次入场。通过QFII额度的不断增加和沪港通的交易制度建立,中国股市的对外开放也获得较大的发展。今年深港通也将开通,将会引进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而这些长期投资于成熟市场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更重视于价值投资,有利于价值投资市场的建立和形成。在建立和完善中国股市运行机制和制度,吸引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关于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方面的制度和基金投资股票方面的一些政策,鼓励机构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引导机构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参考文献:

股市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国股市;价值投资;对策

一、中国股票市场与价值投资发展历程

在政府的推动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股票市场用2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两百年走过的路,投资思想还很混乱,从投机到投资的思想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1978年-1992年):在发展初期,股票发行、市场监管都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由于两市市场容量极小,影响股市的因素主要就是供求和政府政策。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市场中的中小投机者是市场的主流。

全国资本市场的初步发展和投资思想的初步萌芽(1993年-2001年):统一的监管体系初步确立,股票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对平衡的估值水平。在这一时期主导投资者投资的不是投资思想而是政府政策。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得以进入二级市场,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增强了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实力。但这一阶段作为价值投资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实践价值投资的思想,使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庄股时代”。股票市场依然是散户投机,机构操控。

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投资思想的深化阶段(2002年至今):股票市场的成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严重影响了股票市场的价格判断,公司业绩差,吝于分红,致使股市股息红利收入常年低于银行利率;证券市场缺乏诚信、造假成风。这些都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息,使股票市场进入了一段最长时间的调整。随着调整的深入,股权分置改革得以成功进行,市场机构投资者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虽然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来看中小投资者的投机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变,不过随着股票市场的规范,股市价值投资的呼声已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发现,每当股市从狂热的泡沫中醒悟时,所有的投资者又都会把目光投向价值投资,因为只有价值投资才会使股市作为经济发展一部分的作用最大的表现出来。

二、中国股票市场影响价值投资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机构投资者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仍然主要是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规模仍然较小,只占有市场投资份额的25%。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现有经营模式单一、产品不丰富。同时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力度不足。养老金制度发展滞后,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偏小,上述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足和对资本市场的参与不足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的机构投资者。

(二)上市公司质量低且吝于发放红利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的绩优大盘蓝筹股仍然比较少。虽然有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成长,其中有大量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但是这一企业群体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比例过低。在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多是按季度进行分红,投资者通过了解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做出投资计划。而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二十年来,中国上市公司长期缺乏利益的分配机制。

(三)我国股市投资者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大,股市市场化估值不合理

由于我国股市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单靠证券市场自身的力量,是不能够按照经济的规律正常运行的。而“政策救市”行为,与其说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倒不如说是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系统性风险。每一次政策市调整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波动,足以让投资者忘记价值投资的思想,转而加入到赚快钱的投机队伍,随着股市的波动而随波逐流,最终销声匿迹。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获得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政府内幕信息,进行股市的投机,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另外,股票市场的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虽然在股票发行市场已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但是现有的发行体制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行政干预的色彩,在新股发行的定价上,中介机构、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在发行定价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新股定价往往偏离股票的内在价值。新股的高价发行对于市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过分提高了市场中同类企业的估值水平,给本来就不合理的市场注入了更多炒作了概念。

(四)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当牛市来临时,大量货币资金流入股市、楼市,推高资产价格,滋生出大量泡沫。当熊市来临时,流动性则瞬间枯竭,转眼之间转化为居民储蓄资金,甚至催生通缩。这并不纯粹是老百姓的不理性造成的。

(五)信息披露存在缺陷,诚信意识缺乏

上市公司造假,信息披露不实的情况一直较为严重。常常会出现报喜不报忧,粉饰公司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这不仅会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还会浮躁市场的氛围,动摇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道德基础――信托关系。投资者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估,只能寄希望于投机。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市场化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

首先,公司上市坚持市场化路线,减少行政干预,完善退市机制。其次,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有待优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资并购趋于活跃,监管部门应妥善解决跨国并购中遇到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问题,着重加强股市规范化管理,加强股票市场的基础性建设,减少人为干预,坚持股市的市场化运作。

(二)坚持中小投资者教育工作,使其理性面对股市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调查显示,我国股市的个人投资者总体受教育程度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水平的个人投资者占五成,而初中以下低学历者有一成多,这意味着有数百万的个人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教育中小投资者理性面对市场,最重要的是使其理性的认识股市,合理利用股票市场进行理财投资。

(三)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促进股市理性和稳定发展

吸引更多的合符规定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可形成各种性质的资金展开充分的竞争,优化市场环境。目前保监会放宽了保险业资金的投资范围,间接提高了险资权益投资的上限,但是对于银行资金投入证券市场的途径和方法还需要研究。

股市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股份制企业;并购;定向增发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03 -02

一、前言

2015年我国股市遭受重创,创单日8%的最大跌幅,上市企业融资出现困境。定向增发作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的一项制度创新,越来越受到公司和投资者重视,为实现企业大股东和投资者双赢局面创造可能性。

二、定增的概念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私募行为,它与配股、公开增发构成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三大重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定向增发已是一种成熟的融资方式,而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差距。

三、定增推演分析

在定向增发推演分析时,我们假设A公司为一家股份制公司,公司持续经营的初始状态是公司拥有总股本2000万股,净利润800万元,本文作出两个假设进行比较,如下所示:

(一)假设A公司的市盈率P/E为25倍,定增3轮

通过上面表1,可以观察到,在第一轮定增中,每股定价10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150万股。第一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1650万元,增值150万元。在第二轮定增中,参考第一轮定增后的股价为每股11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136万股。第二轮定增完成后,原第一轮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1800万元,增值300万元;第二轮定增完成后,第二轮定增的136万股价格增值到1632万元,增值132万元。在第三轮定增中,参考第二轮定增后的股价为每股12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125万股。第三轮定增完成后,原第一轮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1950万元,增值450万元;第三轮定增完成后,原第二轮定增的136万股价格增值到1768万元,增值268万元;第三轮定增完成后,第三轮定增的125万股价格增值到1625万元,增值125万元。

(二)假设A公司的市盈率P/E浮动,定增3轮

通过上面表1,可以观察到,在第一轮定增中,每股定价10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150万股。第一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1650万元,增值150万元。第二轮定增中,每股定价11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 136.36万股。第二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2165万元,增值665万元;第二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36.36万股价格增值到1968万元,增值468万元。第三轮定增中,每股定价14.43元,定增资产估值1500万元,定增资产带来净利润150万元/年,按10倍P/E定增 103.95万股。第三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50万股价格增值到2745万元,增值1245万元;第三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36.36万股价格增值到2495万元,增值995万元;第三轮定增完成后,定增的103.95万股价格增值到1902万元,增值402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假设,定增过程中P/E值保持不变;第二种假设,P/E的值浮动,并购中企业定增资产估值固定。在并购谈判中,双方能否就P/E的值达成一致,继而力争解决定价问题、定增回购问题是困扰企业并购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问题。

(一)定价问题

1. P/E

市盈率(P/E)是股票价格与税后每股收益比率。股份制企业在定增过程中,并购双方应确定市盈率的大小。在A公司定增推演中,无论是固定市盈率还是浮动市盈率要能够符合资本市场实际操作要求。A公司在并购谈判中,明确对市盈率(P/E)的认知,一般情况,市盈率随着公司的业务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上升周期的朝阳行业一般有较高的市盈率,为此,在比较市盈率时,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比较。

2.定增资产估值

在A公司定增推演中,定增资产估值固定在1500万元,在实际谈判过程中,评估定增资产价值往往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折价或溢价,推演以1500万元定增,只是理论上的推敲,在并购中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定增资产估值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选取什么方法评估定增资产价值、定增多少份额、何种定增方式等等,定增资产估值是解决定价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并购双方能否达成共识的关键所在。

(二)定增回购问题

1.回购方式选择问题

A公司定增推演应考虑“增发出去,回收回来”问题,这也是并购合作协议能否签署的重要一个环节。回购方式可以选取多种定增回购方式,争取提高并购成功的几率。A公司可以通过举债回购、现金回购和混合回购获取实现定增回购的资本,无论并购者以何种方式筹集“本钱”,双方须达成共识,一旦 按照回购价格的确定方式,可以选取固定价格要约回购和荷兰式拍卖回购,同时,约定回购的时间、数量等问题,以保证并购工作圆满开展。

2.回购保证金问题

当A公司实施定增计划时,并购双方就定增资产评估价值达成共识,为进一步顺利推进谈判,就牵涉到回购保证金问题,A公司与被并购方在回购协议中如何约定解决保证金问题处理办法,包括保证金保管、违约保证金支付等是定增时需着重思考的问题。

五、对策

(一)利用第三方机构合理定价

针对被并购企业实际情况选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收益现值、清算价格等方式进行价值评估,解决资产定价问题。

1.A公司确定市盈率P/E时,要详细了解公司市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控股股东等,这些因素都与市盈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为此,可以在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或者两者混合方式的基础上,选取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式,合理解决市盈率P/E问题。

2.在定增资产估值问题上,并购双方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展开尽调,对并购对象的财务层面、法律层面、业务层面进行调查与核实,从而对资产合理定价,同时约定双方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价格予以认可。在双方达成资产估值的基础上,商谈具体定增份额、定增方式,推进并购工作。

(二)签订对赌协议

为达成并购,A公司可以与并购标的签订对赌协议,通过合理设置对赌筹码,对于定增后产生的不确定情况进行约定,应注意考虑如下两方面:

1.考虑“增发出去,回收回来”问题办法,这是对赌协议需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并购双方达成定增并购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这也会对并购双方进行一个很好的约束,一方面避免A公司出现“打白条”现象,保证在经营期间能够履行承诺,打消被并购者的疑虑,另一方面,在约定回购股份期限未到的情况下,并购标的不能要求并购方提前并购,保障了并购方的利益。在双方达成“增发出去,回收回来”问题办法时,应本着“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对对赌筹码合理分析,尽量切合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2.约定回购保证金事项。并购双方可以就回购保证金问题达成共识,设置双方能够接受的保证金金额,委托第三方机构代为保管,保障保证金的安全性。A公司在回购保证金事项上和并购标的协商,一旦因一方未履约触到约定的底线,如何解决纠纷,妥善处置这部分保证金,约定回购保证金事项,是对回购工作的有力补充。

六、结论

股份制企业为顺利实现并购扩张,提升企业价值,应充分利用定增这一金融创新工具,解决好定增的定价、资产估值等问题,本着“合作、双赢、求是”的原则,为公司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在未来市场上获取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章卫东,邹斌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收购与利益输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郭巧莉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偏好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6):50―53.

[3]赵阳华,王晶.定向增发与盈利能力关系―理论分析框架研究[J].现代商业,2013,(17):202―203.

[4]李彬,潘爱玲,杨洋.大股东参与、定增并购主体失联与利益输送[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8):107―115.

作者简介:

股市价值范文第5篇

4月27日,碧水源收于91.05元,尽管这已经比股价最低时上涨了近20%,但与最高价比,跌幅仍高达48%。其市值也由258亿元跌至134亿元。

其实,早在碧水源上市之初,《投资者报》记者就对公司进行过调查,并刊发了题为《碧水源:并没有那么美》的报道(参见2010年5月3日第103 期),引发市场震惊。文章刊发当天,碧水源股价下挫5.65%,之后连续两月一路下跌近60%。当时,我们认为碧水源股价与公司价值的过度背离,最早为投资者敲响了第一声警钟。

上市三月跌去100元

去年4月21日登陆创业板的碧水源,2007年前还只是一家仅有90余人的无名小企业,从上市前三年业绩来看,碧水源的成长性不算突出。令投资者意外的是,这样一家业绩平淡和外表低调的公司,上市时以69元/股的发行价和94.52倍的市盈率令人惊叹,其1.61%的网上中签率也刷新了创业板纪录。

而且,上市首日碧水源便以120%的涨幅和151.8元的收盘价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之后股价继续扶摇直上,到去年4月26日,也就是上市第四个交易日,碧水源股价创下175.58元的最高价,市值达258亿元。

作为同行,创业环保(600874.SH)2009年净利润是碧水源的2.24倍,但当天收盘市值不到碧水源的一半。首创股份(600008.SH)2009年净利润是碧水源净利润的4倍,当天收盘市值不到碧水源的七成。

国内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均参加了申购,使得碧水源网下申购的获配售比例不到0.85%,最终由200家机构获得了配售,成为当时打新的罕见场景。机构所看重的,是碧水源推介时宣扬的核心三要素,即一个环保的愿景,一个核心的技术,一个无限的成长空间。

但是,自上市第五个交易日起,碧水源股价开始下挫,第六个交易日更是出现跌停,之后连续两月疯狂下挫,去年7月19日创下77.01元的最低价。至此,上市不到三个月,碧水源股价跌去近100元,三分之二的市值灰飞烟灭。

就在公司股价如日中天、机构和券商对碧水源的一片喝彩声中,《投资者报》的调查采访发现,碧水源宣称的最先进MBR技术有名无实,所谓掌握国外技术,不过是从日本买了膜丝组装而已,并无核心技术。调查结果还表明,公司之所以能垄断北京市场80%的份额,凭的不是技术,而是非同寻常的政府关系。

150人券商团调研后集体沉默

在碧水源股价自高位暴跌之时,此前暗自欣喜的券商和深套其中的机构开始叫苦不迭,几名分析师在读过《投资者报》关于碧水源的调查性报道后,开始对公司成长性有所质疑,于是相约提出到公司去“实地考察一下”。

长城证券研究员张霖此前对碧水源的预测最为乐观,也因此成为此次考察活动的组织者。令张霖没有想到的是,去年5月5日来到碧水源公司时,发现“调研团”人员众多。

一名参与调研的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表示,一些平时并不关注环保行业的研究员也赶到了碧水源,据其估计,当天调研人数多达150人,“称得上是到上市公司现场考察规模最大的券商团。

不同寻常的是,券商研究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后大都会在第一时间研究报告,但这场规模庞大的集体调研结束后,很长时间里并没有相关研究报告。“当时股价太高,不好推荐,这是许多机构不写报告的主要原因”,另一名参加过调研的分析师表示。

据了解,部分研究人员调研后写了分析报告,但没有公开发表,而是直接给了一些基金公司等机构。

上述研究员表示,尽管碧水源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不落后,但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先进,国内就有天津膜天膜、上海斯纳普等公司的技术实力可与之抗衡,另外,由于国内水价偏低,污水处理行业盈利情况普遍欠佳,高利润率难以保证。而最让其忧虑的是,MBR技术高昂的成本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不愿接受的主因。

业绩与高派送难扭股价跌势

今年以来,碧水源利好消息不断。公司近日宣布,将在2011年启动家用、商用净水产品市场,谋划3年左右进入领导品牌行列。 此前的3月,公司公告称净增资2000万控股普瑞奇,但这些利好消息并没有扭转公司股价下跌趋势。

碧水源股价自去年12月中旬重新站上140元的反弹高价后仍一路下挫,截至4月24日,碧水源收于91.05元,尽管与最低价时相比,上涨了近20%,但与最高价比,仍遭腰斩,市值也跌去一半,由258亿元跌至1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