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方向

药理学方向

药理学方向

药理学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是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但在药理学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进行了药理学考核模式的一系列改革,现结合我校药理学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做以下总结。之前,我校药理学课程考核成绩主要是由平时实验报告(占3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综合而成,这种考试评价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现代考试理念,因此,有必要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对药理学考试改革及评价研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药理学考试内容,就是要树立适应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代考试理念,按照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知识基础的要求进行药理学考试,应该把考试内容定位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即考试内容和方式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理性思维品质的形成,从而推动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课程考试模块的改革

改变以往单一试卷考试的形式,即理论考试70%与实验考试30%的组成形式;而是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单独百分制,理论或实验不及格者都需要补考。通过这样的改革,实验课程从理论教学中彻底独立出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与认可度,达到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2理论考核组成模块改革

改变以往理论考试以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局面,本次改革使理论考试由平时考勤、课后作业(以PPT形式上交)、课间讨论、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改革前的考试是根据总分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合格,新考核规则是按照总分和各分点这2项分别进行判断。每项分点必须达到及格分数,并且总分达到分数才可以通过考试,否则即使总分再高,上述四项有一项没有达到合格水平都不能通过考核。其中课后作业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通过网络与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课间讨论是在上课时由教师当堂提出问题,请学生随时分析问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达到考核的目的。这种理论考核是多层次、多水平、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理论应用、综合知识与技能等全方位考察。

3试卷考试题型改革

课程理论考试试卷以往都是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几种客观和主观题型,这些客观题型将学生局限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不能使其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而改革后增加病例分析题,即描述一些病理症状后让学生根据症状判断疾病,选择药物,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等。通过病例分析题目的考核,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就感。

4实验考核方式与内容改革

药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理论往往需要实践去消化,因此同样要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改革前,实验与理论考试放在一起;改革后将实验考核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进行考核,单独记录成绩,这样充分突出了药理学实践的重要性,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在药理学实验中,由于涉及到一些动物实验,而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不敢动手操作动物实验,对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不牵固;现通过实验的操作考核,可以督促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否则实践考核无法获得及格标准。实践考核过程中,按照图2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价,即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考勤、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等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上实验课前1周,把实验的基本内容、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的视频等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好好预习,在第1次实验课的时候,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验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告知学生,让学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做实验,带着目标做实验从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5考核后信息反馈改革

以往的考核中,学生只从教务系统里中查到自己的分数,不知道自己的失分知识点在哪里,这样学生没有对自己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再消化。为改变这种局面,药理学考核改革增加考核后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体现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互动。

药理学课程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需要教研室教师用心设计,需要学生的用心投入学习才能顺利完成,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药理学课程考试改革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考前提示到考后反馈消化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改革,而目前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因此教学改革特别是考试改革路程很曲折,应从制度方面增加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大学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肯明,白建平.药理学考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6(5):479-480.

[2]朱玲,周黎明.药理学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报,2014,9:49-50.

药理学方向范文第2篇

1.1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传统的以保障供应为主的医院药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强调安全用药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建立并向药学保健(PC)模式过渡。医药物流、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成为当前医院药学的三大工作任务。然而,这一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在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没有真正按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许多与医院药学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如作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药理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对作用与作用机制的阐述,保留了许多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征,缺乏针对医院药学方向的(如药学服务等)内容;在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基本采用动物实验的实训项目,缺乏与医院药学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训项目。又如,处方调剂这一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分别在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事管理学中涉及,内容分散且侧重于知识介绍,没有将知识和工作任务很好地整合,使知识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此外,课程体系在职业方向课程设计开发中,没有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没有体现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一体化的开发原则。如工作任务中的医患沟通、处方点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内容,没有在职业方向课程中得到体现。

1.2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与岗位需求脱节近年来,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热点,无论是卫生部下发的指导性意见,还是各省卫生厅下发的相关文件,都要求综合性医院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制度的实施,使许多综合性医院对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而我国目前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医院仅有200余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07%。可以预见,在今后若干年内,能够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各类药学人才缺口很大。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中没有体现这一岗位需求的变化,没有及时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造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毕业生不能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1.3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改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开展了如模拟药房等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训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通过构建实验室实训—仿真室实训—生产性实训的技能培养模式,完成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缩短学校学习与岗位就业之间的差距。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验实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仿真基地、附属医院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仿真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几乎未开设生产实训项目;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上述现象说明,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普通高校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没有将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真正联系起来,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影响专业建设进程、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等工作。

2改革思路

笔者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将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以行业需求为研究主线,探索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在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2.1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路径在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研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趋势入手,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经验,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路径,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进行高度整合,建立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其开发路线是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学习理论导向—工作过程导向(见图1)。

药理学方向范文第3篇

1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知识结构层次不齐,医药信息更新速度慢

因为在基层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知识结构偏低,非药学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过高,在医院中还严重存在“重医轻药”与“重经济效益”的思想,没有对医院临床药师配置的比例与设置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针对医院药学人才第一学历普遍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为了尽快适应现代化医院药学服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培养,边学边干。挑选一部分学历较高(本科学历)、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志作为临床药师培养,并相对固定临床专科,象临床医师一样,向专科方向发展,在掌握全科临床药学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向专科临床药师发展。

医药信息查询不够方便,对国内外最新出版社的期刊、图书、专刊、文献、政府出版物、技术标准、新编药物学、药学专著、临床文献、用药经验等及最新药物的涌现、药物新不良反应的发现,信息无法及时了解和咨询,这是城市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不能同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2基层医院的领导对药剂工作重视不够及管理缺陷问题

临床药学是非赢利性质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基层医院的领导将药剂科作为事务性科室(或者说辅助科室),普遍存在着重医轻药的现象。有不少领导对临床药学认识不够,缺乏长远的眼光,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效益,因而不愿花成本投入,忽视了临床药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包括药品调剂管理、制剂管理、药库管理、药物质控管理、临床药物使用与管理,药物评价与促进合理用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药品质量,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有效地推行临床药师制度,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跟踪监督检查制度,量化各项检查指标,明确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制订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和不同服务项目的工作标准,加强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3药学教育体制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药学传统专业课程设计缺乏合理性,使基层多数药师只懂药、不懂医,又未经过临床系统的训练,使药师很难深入到临床开展临床药学方面的服务。从而鼓励全员在职学习,有计划地要求年轻低学历者进行学历教育。

科室每年举办1次市级以上的药学继续教育项目,4次科内讲座,全科药师每年参加4次三基考试,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以提高科室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能力,满足学科建设需要。

选拔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重点培养。在一些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上有所突破,如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派出人员进修学习,短时间内就能使工作开展起来,有利于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临床药学在全国各地医院不同程度地开展起来,这对转变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促进了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和药学人才的培养,也为以后国内临床药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使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处在一个转型期,即从以药品为中心,以保障供应为主要任务,逐步转向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为目的,开展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药剂科管理人员应从购药到药品调剂乃至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病人用药安全。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搭建医药沟通的桥梁,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药剂科的整体业务水平。

药理学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药理研究

“中药的双向调节”一词是近代中医药研究中出现的新术语,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为近代中药药理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对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很快。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1]。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1中药成分与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众所周知,很多西药发挥作用往往只靠一种成分,而中药发挥作用多是几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分含量的多少、作用于机体受体和酶的不同,都会使中药药效表现出多效性。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的复方,因而同一种药可能具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两种作用,同一种药可能含有药理作用一致的多个成分,也可能含有一定数量药理作用相互对立的化学成分。如大黄中含有的番泻甙A为大黄泻下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另外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2]。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在麻醉及不麻醉犬每分钟静滴1~4μg/kg后,呈现血压下降、外周动脉及全身血管阻力降低,附子中提取的氯化甲基多巴胺却具有升压作用[3]。

2中药剂量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量不同,药物的效应也不同。就单一成分而言,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药理作用一般会增强。换言之,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大小一般与药物的剂量成正比。然而各种不同的药物成分,其药理作用增强的幅度可能不同。倘若是含药理作用方向一致的各种成分,一般其药理作用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如果是药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成分,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总的药理作用的强弱就与这两种成分的阈剂量组合时各自剂量的比值和各自随剂量增加而药效增强的幅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能随总剂量增加彼此作用互相抵消;也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向的作用增强;还可能随总剂量增加某一方面的作用减弱。若中药多成分中含有多个药理作用相似或相互对立的成分,它们总体的药理效应就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在中药中经常出现小剂量和大剂量药理作用相反的情况。如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钙释放影响不大,而对钙内流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剂量增加钙内流减少[4]。黄芪水煎液在高浓度时能抑制T淋巴细胞转化,低浓度时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5]。研究证实:三七皂甙对血凝素(PHA)诱导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2,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双向作用[6]。

3中药炮制与双向调节作用

炮制前后,药物的效用不同。通过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加水、加热、加辅料(如酒、醋、盐水、蜂蜜、药汁)等炮制处理后,药物不仅在物理性状上发生改变,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由于炮制使药物的纯度、溶解度、有效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因之而变。生黄芪具抗利尿及升压作用,炒黄芪有利尿及降压作用[7]。生地黄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熟地黄有滋阴补肾、补血调经的作用[2]。

4中药配伍与双向调节作用

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则作用迥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后,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拮抗或相乘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或络合物,则整体作用发生改变。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也就成为制方的基本原则。且物极必反,故要“无使过之”,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泛。在方剂配伍上,就出现两种性质相对、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即双向配伍原则,如寒与热、升与降、收与散、动与静、补与泻等。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起到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从现代医药学角度考虑,单味中药的成分尚且是一个多成分的集合体系,在复方中,则更是多个集合体的叠加,使原本已经很复杂的体系更加复杂。故复方中药理作用相反的成分同时出现的几率就更多,如四君子汤中既含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水溶性成分,也含有抑制胃肠平滑肌运动的脂溶性成分,两类成分共同完成对小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该作用是四君子汤治疗脾虚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重要药理依据[8]。在桂枝汤中,既含有升压成分Fr.B,亦含有降压成分Fr.A和Fr.E,它们一起共同完成对血压的双向调节[9]。

5机体状态与双向调节作用

药物的作用是以人体的机能状态为基础。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机体的机能状态则是中药产生双向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当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同时作用于机体时,机体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机能状态。如益母草对受孕子宫呈抑制作用,对产后子宫呈兴奋作用[10]。黄芪在人体免疫反应偏低时可使之升高,反之偏高时可使之降低[3]。甘草煎剂能增强应激状态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对安静状态下的小鼠则呈抑制作用[11]。

总之,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复杂的,尚有待探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人体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功能失调起到平衡调节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的深奥之处。随着分子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的发展,将会更清楚地阐明其机理。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

[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8,401.

[3]赵翠兰,刘葆琴.中药的双重性作用[J].新兴医药研究,1996,6(4):170-171.

[4]靳珠华,林秀珍,马德禄.大黄素和大黄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J].中草药,1994,25(8):413.

[5]姜平.虫草酒处方药理与物质基础关系简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3,4(4):16.

[6]周金黄,李晓玉,荣康泰.免疫药理学进展(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172.

[7]魏伟,梁君山,周爱武,等.白芍总甙对IL2产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3):176.

[8]王汝俊,胡英杰,杜群,等.四君子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质基础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6):4-5.

[9]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4):20.

药理学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学 化学 基础课程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49

Various Directions Architecture and Different Chemical Basis

Curriculum Model under Pharmacy Teaching

YANG Lianmin, FAN Jiawen, LV Baoy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Medical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 Basic chemi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y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armac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chemistry of higher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settings need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new era.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pharmacy personnel train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under the basic chemistry curriculum should enable diversification for different directions, strengthen its professional featu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flexible curriculum and content-based curriculum model for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more effectiv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 words pharmacy; chemistry; basic course; model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推动着国家的高等药学教育模式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发生转变。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药学教育模式,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药学教育模式改变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进行革新。药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面广,涉及的领域宽,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一直以来,作为药学基础课程的化学学科,主要包括必修基础课程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类选修课程诸如仪器分析等等。这些课程的构建为药学后续教学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作为药学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药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药学行业的学生,为适应药学教育的最终目的,结合医药行业的现行需求,并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达到优化基础化学课程结构的目的。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学必须适应医药行业的客观规律,药品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四个部分。依据化学基础课程在药学中的作用以及现代药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应对化学课程的构建作出相对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针对学生的需求不同,应进行相应的课程构建的调整。

1 以从事药物研发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医药产业结构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药物新药开发已从低水平模仿复制向创新性、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转变,工业生产也从单纯药物生产向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综合化技术转变,市场结构也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国际全方位转变。在新国际形势下,药物研发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新药物研发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药物研发的人员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药品的研发过程对化学知识的依赖较之其他方向要强。因此,如果以研发为主要方向的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建立以合成化学为核心,与之匹配的化学学科和实验为重要补充,着重实验动手能力,增加对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讲解和实践。而在学科交叉方面,将有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有机结合,利用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相关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等相对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分析设备对各种物质结构的测定作为示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化学物质结构分析方法的了解,以利于更高层次的求学与研究。同时强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立体构建,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可以强化基础实验技能,又可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对于主要致力于药物研发方向的学生应当补充更多的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结构化学有助于药学专业人员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随着计算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各种功能强大相关计算软件的不断涌出,结构化学中的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模拟已成为与实验技术相辅相成的重要手段, 并且计算化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目前国际上药物研究的前沿和热点,①②其作用已在创新药物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加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 从而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现今,绝大多数新近开发的合成药物中,均与计算化学有一定的关联,并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于想从事药物研发相关工作领域的药学学生,必须具备较之其他方向更为扎实的计算和数学功底,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以研发为主的方向的药学学生开设更多的课外实训课程以及相应的专题讲座,结合相应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方向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邀请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深造或者开展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育理念中,逐步建立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架构,以实验教学为辅,以课外实践为补充的完善教学体系,加大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改变,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学生创新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学生更多参与科研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2 以从事药物生产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药物生产方向主要是药物整个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为主要目的,因此,以药物生产为主方向的药学专业学生在对其进行化学课程设置时,主要考虑药物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与化学学科相结合。在基础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培养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倾向,一个只注重发展而不注重其延续性的发展是无法在现今社会存活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意思是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使得这样的发展能延续子孙后代。而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原子经济性,其反应具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一是原料利用的最大化,二是废物的排放的最小化。这对于药物生成的控制是非常有用的理念,因为,药物生产主要与原料控制,工艺流程设置以及成品检验为主要的环节。对于原料控制和工艺流程设置来说,充分考虑试剂的低毒性和重复使用性以及副产物和“三废”等的处理问题。绿色化学是一种理念,因为随着社会对环境的愈加重视,在以后涉及化学品生产的过程会越来越注重各个环节的“绿色”程度。从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角度出发,从根本上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服务。这样的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学生们的思维中将会对以后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思维基础。

同时,注重学生各种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能力的培养。药物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是药品质量及其有效成分的检测。针对这一方向学生今后可能从事检验检测的工作,加大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常用分析方法等这方面课程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更好地与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析、有机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结合,将实用性放在主要位置,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科研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得以有更大的提高,更好地与今后的工作岗位相切合。

3 以从事药物流通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以从事药物流通为主要方向的学生,相对前两者而言,对药学专业知识的要求较少,这一方向的学生则应以基础化学的基础性常识培养为目的,结合药品评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为辅助,更多的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在进行基础化学课程教授过程中,给学生们讲解课程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并在课题上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更多地给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选择一些章节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更多地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同时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相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得有声有色。

对于这一方向的学生,化学课程的构建应以基础性为主。主要开设一些诸如生活化学、基础化学、日化化学等更贴近生活的化学课程。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贴近于生活,实用性更强一些,有利于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 以从事药物使用方向为主方向的化学课程设置

如何将在医疗中合理运用药物,并解决患者的问题才是实现药品的价值的所在。而药物的科学运用需要大量的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也是药学教育的主要领域,在针对这一方向的药学学生,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更偏重于与药物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对于这一方向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诸如医用化学、药物化学成分分析等与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结合更紧密的交叉性学科。同时在课程的教学上更偏重于与临床和实践相结合,将一些学科相关性强的综合成一门学科,同时将一些学科中比较重要的知识单列成一门课程,深入学习,诸如化学成分分析及相关常用仪器等,均可从分析化学中分出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学习,让这一方向的学生对药物的成分和临床相结合,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岗位服务。

总之,基础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教育的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而面临新挑战,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需要长期深入地研究下去,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要求。由于药学专业在新形势下有了很多的变化,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学校知识架构出现脱节,因此,在此新形势下,应当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夯实各种类型药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化学基础,并为人才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广西科技大学2014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