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教学论文

药理学教学论文

药理学教学论文

药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2]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25.

药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要积极更新教师的职业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建立一支热爱实验教学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技能操作大赛等活动。

1.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以灌输、模仿、验证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为特点的新型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提问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其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教师。对操作难度较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教师可先讲解,然后对关键步骤进行示范操作。合理分配实验课时间,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拓展,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拓展知识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1.3注重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

对实验教案的书写、实验课前的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规范的监督管理,并建立详细的预实验管理制度。对于更新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做预实验,取得预期结果后才可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预习报告,这样可促使其主动思考,带着问题上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我们修订编写了《专业实验考核成绩册》,此成绩册包括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项目考核及评分标准。其中实验项目过程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试药及试液、设备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结果、小组讨论报告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当堂完成预习报告、实验项目过程记录的书写,并交给指导教师。为督导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和实验员的准备工作情况,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日志》,制订了实验教学日志登记制度,日志详细记录了实验准备情况、学生预习情况、实验实到人数、缺勤人数及缺勤原因、值日分组、实验运行情况及缺勤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在实验结束后,值日生、指导教师、实验员共同在日志上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4更新实验内容,构建综合化、多层次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我们更新了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删除了一些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删除了定性鉴别实验,给学生多一些时间结合药典熟悉药品的检验程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创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验环境。开设了综合实训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如:从某天然药物或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或通过化学合成原料药将其制成剂型,再进行药品质量检验。这一实验项目整个过程涵盖了生药学(药材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物化学(化学合成)、药剂学(剂型制备)、药物分析学(药品质量检验)等内容,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药物研发过程的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药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药学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1.5开设探究性实验课程

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自主性实验探究工作。在综合实训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自行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2013年,我们面向即将进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探究性实验课程,在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在总结会上做PPT展示,学生兴趣浓厚、争先发言,均感觉收获很大。随后针对该活动的追踪问卷调查显示:94%的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操作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与以往单独学科实验相比,具有明显进步,而且记忆非常深刻;96%的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性实验。开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专业、更广阔的平台。

1.6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对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管理

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解决在实验课上不能解决的实验问题。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由实验技术员指导学生大型仪器的操作,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8]。实验室实施开放管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员的业务水平。

1.7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实验员考核机制

我们充分考虑实验涉及的安全因素,在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安装了应急喷淋设备、洗眼器、消防报警系统和整体通风设备。此外,还根据实验需要,为接触危险化学品的实验技术员配备实验防护服、护眼镜和防护口罩,从细节上为实验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使实验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同时,建立详细合理的实验员考评体系,由学生评价实验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由实验带教教师评价实验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良好的实验室硬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相配套,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8重视实验教学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陈旧思想及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并推出一系列实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使实验教学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有其独立职能。

1.9拓展实验教学空间,开阔实验教学视野

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药学教育离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离开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结合、离开了实训与生产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我们与制药企业、药检所及医院药房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参观,使实验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综合素质,还拓宽了就业渠道。

2结语

药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1 结合专业需求,精简内容

经典的物理化学内容博大精深, “广而博”的教学思想对化学化工类重点院校来说尚且可以,但对于普通院校非化学专业来说要做到面面俱到基本不可能。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理论学时的压缩,实践学时的增加。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少而精”是必然选择。但“少而精”也不是随意的删减,而应紧紧结合专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删减。

如减少热力学、电化学的内容,重点讲解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等与制药专业后续课程密切相关的部分。其实要做到物理化学与制药专业课程之间的完美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化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储备,只有对制药专业课程有较深的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灵活把握,更好地有的放矢,使物理化学在后续课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1. 2 强化应用,弱化推导

物理化学公式推导繁琐是学生畏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理论公式的来龙去脉毋庸置疑,但对于制药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化学的目的不是从事理论研究,而是应用物化知识去解决药学领域中的专业问题,对结果的应用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学中应淡化公式推导,重点强调如何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如热力学部分中,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过程方程式,熵函数( S) 、吉布斯函数( G) 和亥姆霍斯函数( A) 的定义,不同物质化学势的表达形式等都无需推导,直接给出即可。重点放在对这些公式和概念的应用上。特别像熵函数的引入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传统讲法都是从热机效率开始,由卡诺循环到卡诺定理,最后引出熵函数。对制药专业学生来说,只需给出熵函数的定义式即可,重点应放在如何计算ΔS 和应用熵判据判断变化方向。

1. 3 重视新内容,避免旧内容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做减法”,对在先行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要少讲,避免重复。如适当删减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内容,大学物理中的热机内容。同时也要学会“做加法”,增加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物理化学内容,为后续课程做足准备。如,增加相图在药物分离及提纯中的应用介绍。利用低共熔相图原理改良药物剂型,当药物与载体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时,制成的药物具有均匀的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再如,增加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介绍,这些内容虽然在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对制药专业至关重要,可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如微乳给药系统因其有增溶,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多种药物制剂的开发,因此在授课时增加有关微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形成原理和性质,以便将来在工作中去应用。

2 加强理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制药专业学生对物理化学产生畏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学习物理化学有何用途。这说明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融合还不够,尤其是专业之间的融合不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享受学习的乐趣,也可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这样才有可能将“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

其实每一个新药的研发过程步步都离不开物理化学知识的指导。首先合成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离不开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指导; 其次药物的分离和纯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论知识; 药物剂型的设计离不开表面和胶体知识的指导; 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合适的给药时间,药物的有效期等离不开动力学知识的指导,可以说药物从原料到产品到应用就是一个完美运用物理化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出一个具体药物做合成目标,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去设计合成路线,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化学对本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摆脱物理化学对制药专业“无用”的帽子。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穿插一些生活中应用物理化学原理的实例,如冰上撒盐化冻,人工降雨等,通过对这些实例的介绍和分析,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宽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理论与科学前沿的联系

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学,没有灵魂的教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研相长,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 1) 热力学部分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热力学部分测定化学反应热效应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目前常用的量热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量热法可测定药物、赋形剂的稳定性,药物与赋型剂之间的兼容性,分析药物中无定形态的含量等。还可以定量地研究药物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获得药效、抑制率等方面的信息,对于药理学,临床医学、药物的合成与筛选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特别是采用微量热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进行研究,可探讨它的生产特点并找出其代谢规律,广泛用于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以及肿瘤热疗新方法的研究。

( 2) 动力学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动力学部分的阿仑尼乌斯公式求活化能时,可将其与现代热分析技术相联系,前者是将反应分别设置在多个不同固定温度下进行实验来获取活化能,后者是在程序升温或降温的条件下由一条或多条不同升温速率下实验得到的热分析曲线来求取动力学三因子,即活化能、指前因子、最可几机理函数。后者获得的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定温和变温条件,适用范围比前者更广。

( 3) 相平衡与科学前沿的结合。讲单组分相图临界点时,可以介绍超临界萃取技术在药物提取方面的应用。它是集萃取与分离于一体的新型提取分离方法,利用物质在临界点附近的奇妙特性,将超临界流体做萃取剂,将高压下萃取的物质经降低压力分离出来。该方法由于具有不破坏被提取成份活性的特点使其在纯天然有效组分的提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 加强理论与人文科学的联系

物理化学理论深奥、晦涩难懂也是学生感觉物理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好这门课是每一位物理化学教师都应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物理化学教学,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化学的许多观点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些观点和体会引入课堂,这样不仅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而且能传播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热力学定律时,应该让学生明白,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想不劳而获; 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是想一劳永逸,在现实中这两种思想都是要不得的。又如讲表面现象中的亚稳态时,过冷水没有结冰,过热水没有沸腾其原因是由于缺少晶种或汽化核心,因为在一个新相中形成一个旧相是不容易的。任何新生事物出现的初期都会面临很多质疑,就像阿仑尼乌斯在提出电离理论之初,曾受到许多科学泰斗的质疑和嘲笑,被认为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其最后成功了,所以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承受很多压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应该要有这种敢于质疑,敢于冲破枷锁,不断探知新领域的精神。

药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不仅要教授课本中的内容,还要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收集和讲解。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迅速、准确获取临床药理学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临床药理学的最新进展、研究方向及时地传授给学生[1]。在教授调血脂药物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时,禁忌症是“对本类药物过敏者、活动性肝病者或血转氨酶持续显著增高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中即没有他汀类药物可引起患者血糖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新发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恶化等的描述,也没有他汀类药物与HIV蛋白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可能会使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增高,增加包括横纹肌溶解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等项的提示。2012年11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警惕他汀类药品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及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2]。在授课时,应把这些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他汀类药物。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医疗事业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需要不断的观察、探索、总结、提高。

2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要与时展、形势变化、政策法规“相关联”

在教学的同时,教学者要注重临床药理学教学与时展和形势变化相关联,要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理解与贯彻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在教授抗感染药物这一章时,会提到:“60多年前人类发现了抗生素,此后的十年间耐多药细菌引起的问题就开始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的上市,我国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更多的细菌开始产生耐药性,最终我们将‘无药品可用’。”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从2011年起,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期间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使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大大下降。在讲授抗菌药物的同时,我们将这些法规、政策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执业的同时树立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的意识。

3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要明确教学者与学生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者是引导者,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而不应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填充”。教学者需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变“学”为“教”,变“教”为“引”,这是临床药理学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思路。我们在教授药物相互作用一章时,在对“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弱,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出现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进行阐述时,会列举一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实例,特别要用近年来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头孢曲松钠与含钙溶液配伍使用发生不良事件并导致死亡的病例,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与茶碱同时使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等,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在药物相互作用中有争议的问题,即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者需根据临床药理学的教学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给学生预留充分思考的时间。

4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要渗透药物经济学的概念与观点

药理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例外。在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质量问题研究中,我们必须思考中医药教育理念。只有明晰了教育理念,才能确立恰当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等中医药人才的需求,笔者提出了“医药与人文相融、理论与实践俱重、继承与创新并举、博学与厚德兼顾”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2006年我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为540万,是1998年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倍,入学率约达到22%,为我国由人口负担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量的大幅增长,而且质也相应有所提高。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质量再次成为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高等学校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教育质量问题,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人手。教育理念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关系到我国民族医学的继承与发扬。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医药与人文相融

当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与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人文领域发生碰撞时,时代对医学从业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医学教育的发展不得不借助人文科学。20世纪70年代末,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体现了医学在纯技术探索之外的人文回归。

中医药学作为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医药学有着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医药学充分吸纳了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的科学思想,尤其与中国古代哲学一阴阳五行学说更是融为一体。我国古代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也是密切结合的。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影响下,古代中医药学者大都是秀才儒医,有着深厚的人文积累。并且,人文素养越高,中医药学的成就也就越大。有句俗语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充分说明中医药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得益彰的。

遗憾的是,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新中国建国初期,由于科技人才的严重匾乏,导致我国对理工科学发展的倾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句口头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高校开始注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还远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中医药学这门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学科,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抓好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开好‘中国文学鉴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哲学》、《易经选讲》等人文教育课程,而且要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科学讲座,营造良好的人文学术氛围。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理解力。

2理论与实践俱重

中医药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医学,她不同于实验医学的西医。西医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实验室定性、定量研究,而中医药学的理论则来自于临床实践。中医药学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再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两千多年间历代中医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医药学己经构成了自身独有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中医药学的特性决定了实践在中医药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就是强调临床实践学习中医药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医药学临床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徒就是一边学理论一边临床实践,这种有机结合的学习方法造就了不少名医大家。古代官立学校医学生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会被定期安排到太学、律学、武学甚至兵营进行临床实践。药学生在学习药学理论的同时,还在“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同样是为了强化临床实践。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师承教育,非常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的是中医药经典著作与临床典型病例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理论源于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经验的升华,用理论指导实践,方可以不变应万变。古代中医药教育对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视。官立学校在对医学生传授知识时,由资深教师在国子监或太医院讲解经典著作。目前,我国的医学生在上大学前,受到数、理、化的影响较大,其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以人文为基础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因此中医药学教学更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临床案例的讲解来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

中医药学的自身规律决定了她的教学模式,有别于西医那种“课间见习神集中见习一毕业实习”式的教学模式。中医药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才能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大家打下良好基础。

3继承与创新并举

秉承传统、开拓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中医药学为我国人民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系统的理论应该原汁原味的加以继承。当然,在继承的基础上,也需要不断创新。继承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伤寒论》就是在继承《内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的,而“温病学”又是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在中医药教学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促进中医药持续发展的关,键。

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源泉与基础。中医药学的继承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继承:一是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学术思想的继承,二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落实到我们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来,前者就是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后者就是实施师承教育。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药经典著作理论深奥,中医经典著作的讲解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单靠大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而师承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因此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也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举办系列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老师的科学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4博学与厚德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