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水资源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发展并得到合理利用,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规划;节水措施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地区分布十分不平衡。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24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全国河川多年径流总量约26300×108m3,其中地下水资源补给量约7700×108m3,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降水,既密切联系又相互转化,扣除其重复部分,初步估算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200×108m3,其中可用总水量(减去无人居住区)约11000~12000×108m3,占水资源总量约40%~45%,而实际可用水量仅7000×108m3 左右,利用率约60%。在这7000×108m3 水中, 由于水污染, 实际可用的清洁水仅有4000×108m3 左右,即约有3000×108m3 水受到污染(按年污水总排放量38×108m3,将使3000×108m3 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资源紧张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需水量将愈来愈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资源保护

全社会动员起来,控制排污总量,限制、取缔沿江污染工厂、企业。对于双流县来说,要切实的保护饮用水源,要切实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应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综合措施,以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2)一般地表水资源保护

水量调节方面,水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改造、建设,如改造灌渠、水库、塘堰,兴修微水池等用以蓄水来调节天然来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控制污染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双流县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按照法律、法规,在政府的引导、调控下,限制、取缔排污企业,合理分配水量,通过宣传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对于地下水水量的保护,水行政部门对于地下水开采要严格把关,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地下水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合理开采,使开采量与增加的补给量和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之间达到平衡。

在水质保护方面,对于集中供水水源地,要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保证其补给部分水不致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对于分散饮水水源地,可采取改建厕所为防渗旱厕、建排污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2)一般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山阳县平坝区在水质保护中应避免、减少平坝区农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使用,避免旱厕等“天窗”入渗物污染地下水体。在水量方面应避免人工大降深、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含水层的疏干。另外,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应防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

山阳县丘区地区水资源保护除平坝区的保护措施外,更应改注意以节约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工作,以调节河川径流、调蓄地下基流、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二、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 、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 ,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 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及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普及良种和使用抗旱保水剂。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覆盖保墒技术.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 ,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蓄水保墒 、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 15% 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 l% 4%,节水 20%―30%,增产 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据已有的资料,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间蒸发约为2250m m ,夏玉米 2700 m3thlTl2,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山东省在曲阜市吴村建立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范区,就进行了果树的秸秆覆盖试验获得成功。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意义;预防;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29-01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水土保持的组成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1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法和少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1.2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

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旱和风沙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水土保持的意义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的根本。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既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内涵,也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内容。从保护土地资源、减轻土壤退化的角度上讲,水土保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内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平衡,而绝不可轻易地去破坏它。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特征,是贫困的根源。要解决这一问题,争取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权利,必须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调整好经济发展的模式。保持水土,根除灾害,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应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

3、水土保持的预防和治理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精髓。预防水土流失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更不能加剧水土流失。

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3.1 坚决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等。

3.2 严格控制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并要求达到法定的条件,如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

3.3 积极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如植树造林等,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

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在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并合理配置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因害设防,综合整治,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针对新的水土流失的不断产生、水土流失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水土保持法》规定了“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主要是为了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必然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引发人类生存与发展危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破坏生态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把预防监督放在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

水土保持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作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要求“各地一定要抓好这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但是我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有待提高、宏观治理力度不够。我国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水土保持工作技术性、综合性很强,涉及的面广,碰到的问题较多,往往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途径、后果及防治措施等,熟悉看法不一,给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治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各种措施综而不合,也是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治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各项治理措施相互脱节,搞工程的轻视坡面植被建设,搞林业的轻视沟道工程,大大降低了治理的综合效益。

所以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做法是成功的,应当加以肯定。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这一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未能取得突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凡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假如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建议各地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水土流失及水源污染已经成为城镇一体化、农村环境改善、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阻滞因素。据人民网2020年8月16日消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71.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8.73%。虽然相对于上一年度而言我国重点生态保护及修复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但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特征,水土流失治理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此,需要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目标,遵循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农村水环境承载力,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

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概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升水环境承载力、恢复自然水环境为核心,同时兼顾人工修复及自然恢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水问题治理理念与技术方法。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截至202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944m3/人,略高于中度缺水线(2000m3/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2位,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1]。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会导致农业生产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愈发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为构建“生态防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应运而生,对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恢复水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2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要点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环境为核心目标,按照农村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业现展基本内容等对小流域农、林、水、草、田等水土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统筹规划,紧抓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构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其实施要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防线

生态修复防线建立在农村地区坡度超过25°,或土层厚度低于25cm的区域。通过在林草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区域周边设置禁止出入警示牌、防护栏等,对该区域目的树种进行补种等方式避免该区域受到人为干扰,以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为核心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2.2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治理防线

生态治理防线建立在农业种植区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人类活动对周边生态及水环境造成干扰,导致此类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多,加之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水环境十分脆弱。此类区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及经果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土质特征种植栽培适应性强、附加价值高的果树,既可以作为生态屏障防线,又能扩大经济效益;修建水利工程,以综合治理理念为导向,保证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水资源调配及利用、农业生产与生活等相协调,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源调度、农田灌溉等综合功能,解决用水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建设,采用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以科学灌溉、田间管理强化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防御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修复被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2]。

2.3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防线

在水库周边、河道两岸、主要沟道等区域进行护岸护坡、河道清理并建设绿色景观,形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防线,可以解决湿地萎缩问题、减少水体污染。

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农村宜居空间

打造宜居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目标之一。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价值导向,从生态环保角度审视农村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致力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饮水质量偏低、生活垃圾难处理等问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采取多元化及有效性措施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在推行相关政策方针时注重调动农业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到农业与水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等保护农业现代化发展所依存的水土资源、水土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有裨益[3]。

3.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对农村水土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合理利用的统筹规划与细致安排,其治理范围包括农村的林、田、湖、草及相关产业,坚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主,因地制宜采取造地适树、植树种草、因害设防等治理措施,实行“山顶戴帽,果树缠山腰,山下养殖,护坡种草”等政策方针,在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治用并举的基本原则,对水资源及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其利用结构,将宝贵的水土资源应用于高附加值、低成本高回报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之中,通过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践行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增收”基本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若想发挥积极作用需率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整理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新农村规划建设宏观战略、小流域综合治理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水土治理之间的关系、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治理效益与村民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多层次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实现统一治理、综合规划、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小流域水土保持实况科学确定新农村生产发展方向,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牧用、林用、农用土地的比例与位置,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优产高产目标,加大陡坡退耕力度,为林草种植提供有力条件。为了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助推新农村经济建设需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商品生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联在一起,同治沟措施、治坡措施、农耕等措施相结合。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开展前需考虑人畜饮水、粮食高产等实际问题,以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效性为导向合理规设治理方案,保障小流域综合治理能事半功倍。

4.2从实际出发推行技术措施,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主要有3个:一是农业耕作措施;二是林草措施;三是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指的是通过修建梯田、涝池、水窖、山坡截沟、拦沙坝、泥石流排导等工程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实践证明,山丘区水土保持需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为了使技术措施可以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需专职部门立足农村当地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小流域组成要素及经济系统,将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要素视为时空分布探究的着力点,同时调查分析农村当地的生产资料、人口、技术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明确小流域的人口承载力。以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为主合理规划治理方案,从宏观上讲,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用地,使小流域生态能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微观上讲,根据农村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技术措施,规设详尽的实施计划,使小流域治理能高效展开。不同地区所采取的规划治理手段存在差异,以黄土高原为例,在治理初期采用了多目标规划法、线性规划法、经验规划法、非线性规划等方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得以贯彻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基本单元为小流域,从实际出发合理使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建成具有综合性的防治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技术措施的同时需明确治理目标,以农业措施为例,需加强土壤抗蚀力、追加植被覆盖率,达到改良土壤、保肥、保土、保水的目的,继而充分发挥多种技术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势。

4.3注重监督反馈,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相关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治理问题,注重监督反馈,定期归纳总结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立足实际,不断调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新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条件之一,利用数字技术亦可提高治理效果监督反馈质量。例如,在推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可引用BIM技术,立足坡面蓄水、泥石流排导等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规设5D模型,增强相关工程监督反馈的可视性,同时各部门要基于BIM系统进行高效协调联动,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有效落实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再如,利用大数据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大数据具有持续膨胀的特点,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数据搜集等作用,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5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能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邢梦雅,刘娅莉,杨小妹,等.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小流域生态保护开发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7):120-123+140.

[2]焦爱玲.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6):8+11.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简称“四节一环保”)。

绿色施工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具体体现,绿色施工技术是传统施工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新的施工技术,是施工的基本保证。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要求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与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推行绿色施工不可或觖的两个重要方面。而技术措施的改进与突破是决定性的因紊。

一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包括资源保护、扬尘控制、废气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处理、光污染控制、噪音控制和生活废弃物的控制等。

1资源保护

资源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保护,二是土地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场地四周原有的地下水形态,对于地下水较多的工地,在支护结构外应有止水措施,以有效地控制工地周边地下水的流失,如设置止水帷幕、地下水回灌等。

土地资源保护主要是指施工中使用的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污染地面,以及污物排放的过程中污染土地。加强工人的环保意识,对有毒有害物品、废弃物品采取专门处理。

2扬尘控制

扬尘是施工现场主要的环境影响指标,不仅对场地内造成危害,还会对场地外造成不良影响。

现场可以采取洒水清扫措施控制扬尘,尽量采用回收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细颗粒建筑材料封闭存放,余料要及时回收;在拆除混凝土临时支撑作业时,也应采取降尘措施。

对的土方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覆盖措施;对地面,可种植容易生长的植被;对运送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在施工现场进出口设冲洗池,以保证进出现场车辆的清洁。

3废弃物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对施工中的开挖土方尽量回填利用;碎石和土石方类废弃物,可用作地基和路基填埋材料;对废电池设置专门的回收装置;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单独回收。

4污水排放控制

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应设排水沟,并定期清理,保持通畅;现场厕、洗间设置化粪池;工地厨房设隔油池。施工现场设沉淀池,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光污染控制

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对照射的方向、角度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强光外泄。夜间实施工应有遮光措施或设置遮光棚。

6噪音控制

现场除设置隔音设施外,还应设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发现超标情况,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合理规划施工作业时间,使夜间施工噪音符合国家规定;优先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并定期保养维护;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二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约材料一直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每个工程项目都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

1材料的选择

施工应选用获得环保认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材料;办公设施、生活区设施,可采用活动板房,周转使用。现场工作平台采用可拆卸再利用的钢平台,废弃钢材做脚手架等防护措施重复利用。现场的一些楼梯保护板采用回收的木板重复利用。

2 材料节约

钢筋优化设计。钢筋通过检验,下料监督、检验、精加工,减少损耗;采用机械连接,用高强度钢筋代替低强度钢筋;合理利用废钢筋,尽量减少作为废品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以节省钢筋用料。

3资源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

短木材接长再利用。木条接长采用机械接长,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节约成本,质量有保证。

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散落的混凝土及砂浆回收利用。板材下脚料由于短小,可用作排水沟顶盖,还可用于脚手架外侧的踢脚板;对混凝土散落物一般用于回填。

三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作为用水大户的建筑施工场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利用就尤为重要。施工现场一般要求生产、生活用水分开计量,生活用水设施均为节水型器具,并制定每人每月定额用量,以确保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节约用水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使用收集的雨水或中水系统等。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水资源再利用

合理使用基坑降水。用于道路洒水、混凝土养护等。

在雨水充沛地区,建立雨水收集装置。可用作进出车辆的清洗,道路洒水、降尘,混凝土养护等。

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四 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

施工现场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和汽油、柴油等。加强生产、生活、办公及主要耗能机械的节能指标管理,选择节能型设备,并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耗能计量核算。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焊机、电梯、塔吊、水泵、切割机、卷扬机等,应对其节能指标进行控制。

1临时用电设施

制订施工能耗指标,优先使用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较少的施工工艺。

2机械设备

选择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时,应考虑机械设备能源利用率。施工现场设备能源利用率包括机械本身的工作效率和负荷工作下的能源消耗情况。

3临时设施

施工临时设施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使用热功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4材料运输与施工

工程施工使用的自行选购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应因地制宜并遵照就地取材的原则。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用能耗少的施工工艺。

五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主要是对红线内的土地实施保护性使用,根据施工规模、周期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用地,实施动态管理。

1 节约用地

合理布置场地,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等;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多层水泥活动板房等可重复使用的装配式结构。

2保护用地

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用地。基坑开挖的工地,对开挖的土方和降水采取保护措施。如地下水收集利用、土方集中堆放处理、土进行遮盖等,以防止水土流失。对大型基坑开挖,应采取合理开挖方案,用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合理利用地下资源。

钢筋尽量采用工厂化制作,减少对场地的占用。

六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采取的绿色施工措施很多,需要项目管理人员人人参与,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结合项目特点,稳步扎实地开展,既可以满足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益。这便是绿色施工技术实际应用具体措施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范文第5篇

我国地质地貌多种多样,水土流失时有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较大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就是水土流失,这种现象并不少见,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施工方案要科学,要对水土资源起到保护的作用,以此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基于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理念,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减少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水利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理念辨析

1概述

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水土资源在生活和工业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施工的时间较长,规模又比较大,建设期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保护我们居住的家园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应该避免水土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在开始施工之前,设计环节就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对工程的设计要秉持生态环保的理念,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较为凸出,为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要将科学环保的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免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即便是出现了水土流失,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

2水土保持的概述与理念

2.1水土保持概述

近年来,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原因虽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是由于:?我国地质地形复杂,并伴随着气候反复无常的变化,造成了水土流失;?人类活动频繁,滥砍滥伐现象凸出,许多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覆盖率急剧下降,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耕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雾霾、沙尘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来说,水土保持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长远利益的重要途径,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治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因此利用水土保持的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治理好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2.2水土保持理念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要对水土资源秉持一定的保护理念,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保证生态环境平衡这个理念应贯穿始终,技术人员应指导施工人员合理应用水资源,施工人员本身也要做到尽可能地不浪费。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原则:笔者一直在提倡“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的理念,践行这个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树立这种意识,更要在行动上去践行,在工程建设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预防各种情况发生的应急措施,时刻掌握基本情况,在工程建设时,践行水土保持理念,节约水资源,保护植被,降低水土流失状况发生的可能性。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要开展水土保持理念活动,尽量让每个施工参与人员都能真正领悟这种思想,并懂得如何去践行这一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此外,还希望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措施,保证在施工顺利的前提下减少资源的浪费。

3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土料、石料和砂砾料,这些材料被用来填筑大坝、建设堤防,这正是我国每年大量需要国土资源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取料过程中,对地表的植被难免会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并且减薄了土壤层,遇到暴雨天气,植被难以保护土层,就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景观。并且这种破坏长期难以复原,由于气候原因,会持续造成水土流失。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本身就会破坏原本自然和谐的景观,临时占地区域的料场、渣场、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永久占地区域的大坝坝肩、生硬的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坡等,都将对原地貌产生较大的破坏,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减弱,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

4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4.1水土保持理念运用于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方案

a.优化工程结构设计,保持水土。为了避免在挖掘的时候破坏地表,在设计挖掘地表以及填土的时候,就应当减少挖掘量。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要求在水库大坝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充分了解到当地的土质以及地形等条件,在合乎要求的情况下,选择适合的大坝类型,仔细计算大坝土方填充的数量,以及挖掘对地表的破坏程度。b.优化边坡结构设计,水利工程边坡在设计之初,需要特别注意在设计的时候,避免防护坡采用硬护的方式,蜂巢式的防护坡相对比较合适,要开展护坡工作,既可以采用植草护坡工作,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护坡,优化边坡结构设计,不仅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控制当地的水土流失。c.由于水利工程工艺技术的复杂性,要优化石方平衡设计,工艺技术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具体实际,不能为缩短工期或加快进程而对于工艺技术的选择不严谨,要仔细分析,多次对比。一般来说,水利工程要有引水管,但是一些水管会从公路以及铁路中穿过,在引水管施工时,要把需要挖掘的土方进行合理的控制。d.施工组织设计直接关系到临时占地的大小,因此很有必要对其优化,减少占地面,减少扰动水土,将占地面积合理确定在施工占地范围内,保证施工的程序化,不可乱圈乱占。就堤防工程而言,在工程投资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在沿线取土和弃渣时适当做到集中取土和集中弃渣,不可随意扰动地表。也应通过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分析,来布置施工场地。

4.2水利工程设计中应有的水土保持思想

a.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应当是因地制宜的,不可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根据地区的不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案,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不管什么方案,都要坚持水土资源不被浪费的原则,目的是保持生态平衡。b.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理念的实施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注意到这点要求。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是由于两方面因素:气候和植被,客观而言,气候因素目前人类无法左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告,那么就要从人类自身着手去解决,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前,专业人员要进行实地考察,合理规划;施工时,要减少失误,减少水土资源浪费,合理、科学施工;施工后,将废弃的土料等合理安放、铺平、压实,种植植物。

4.3水利工程其他具体项目的优化设计

a.在弃渣场周围建设围墙以及排水沟,减少占地面积,合理堆渣。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水土,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应选择当地适宜的植物类型种植于上面,保护生态。b.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将水流域生态与水资源的调控统一起来的工程。然而它的建设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地域特点不同,实际操作起来面临的问题就不同;?生态学家和建筑工程师考虑的问题不统一,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与分歧。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将水土保持理念加以运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5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措施

近年来,我国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标准以及后期标准化管理上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需要我国的相关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社会认可方面,水土流失防范设计也远远不如其他行业设计。对于这一问题,水土保持行业需要进行针对性改革,否则将会面临被其他设计行业吸收和归并的风险。因此,未来需要对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以及水土保持设计的资质管理进行强化,从资质等级和从事业务范围等方面对缺乏勘察、设计资质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单位,要进行整改,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鼓励他们吸纳数量众多的岩土、架构等水土保持专业之外的其他设计工作者,学习参考其他设计行业的高水平管控模式,进而提高整个水土流失防范领域的竟争力,让其在勘察设计领域中取得胜利。下面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一些措施进行相应的探讨。

5.1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提工作,是要调查好施工位置,对当地的地质地貌与人文环境做好监测,这样才有利于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工程设计工作,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做好各种突发问题的分析与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分析了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以及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以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目的。

5.2料场选址

在料场施工期间,要尽量减少占用施工以外的区域用于堆料,要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作业,这也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施工质量,要采取合理的分台作业方式进行边坡开挖,完成料场施工作业。

5.3增加植被覆盖率

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于生态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为了保护好生态,进行维护,做好善后工作,要采取一些办法种草护林,培育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加入植树造林,或者保持生态平衡,施工人员还应该将植被的类型以及特性作为依据,利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办法保持水土循环。

5.4蓄水保田、保土

发展农业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将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集于一体,是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的统一,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建设梯田、储水蓄水、建筑水坝以及建设完整的灌溉系统,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利用当地的地形进行等高耕作,增大对水资源的拦蓄能力和土壤入渗能力,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储水能力,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实现土壤优化。

6结语

在我国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的水利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更要注重维护生态平衡,坚持水土保持理念。

作者:赵欣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

参考文献

[1]梁艳秋.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

[2]位铁强.更新观念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水平[J].河北水利,2012(4).

[3]徐小松,刘勇.从贵州省普定县猫洞河水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浅析小型水库工程的水保防治[J].珠江水运,2013(6):133.

[4]朱小六,沈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措施[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