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美学;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1-01

一、声乐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美育教学逐渐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培养审美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每一首音乐都体现了音乐创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在教学中若过度重视唱歌技巧而忽视鉴赏美的能力,会降低音乐作品的质量;假设在单调枯燥的声乐技能学习中融入趣味性的感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动力,还能促使学生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教师作为传授知识和技巧的课堂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学到老,活到老”的精神,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培养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理念,是一切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一首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必须具备高度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能够欣赏出作品中的艺术优点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可以大大激发其对声乐的兴趣,同时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声乐水平的发展。

二、促进声乐教学中声乐审美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性。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通常都是由教师去传授声乐知识和示范声乐技巧,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平时的舞台演唱机会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演唱心理素质较差,在观众面前容易怯场,这也是声乐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够积极参与声乐练习的主要原因。

(二)丰富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声乐教学不仅是演唱技巧的传授,同时还包括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乐器的认知。由于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色不同,在学生对乐器的学习中也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声色表演,以此来达到人声和乐器声的合一表演。

(三)开展一系列音乐表演活动。声乐教育渲染的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独特表现力,以此为基础来讲授歌唱时的技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互相切磋音乐技巧的平台。例如在讲到发声练习“a母音”时,在传授给学生“a”音的不同发音后,可以让学生就刚学到的知识用哼鸣的方式大胆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曲子,并且和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一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音调的发音;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克服胆怯腼腆的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不仅能够增加表演的感染力,还能提高听众的领悟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体验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意境。例如,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学生可以想象令自己高兴愉悦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加入情感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声乐技巧,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帮助。

(五)技巧性与表现力的统一。在声乐表演中,技巧性和艺术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假设没有歌唱技巧,就不会有丰富的作品表现力;相反,没有表现力的渲染,作品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我国古代唱论中就有很多关于技巧对歌唱的重要性,如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指出:“轻者,松放其喉,声在后之上一面,吐字轻圆飘逸之谓;重者,按捺其喉,声在喉之下一面,吐字平实沉着之谓。”但声乐的技巧并不是表演的全部方法。

技巧是一切表演的基础和前提,但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只靠技巧支撑是不够的,声乐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声乐的内容和情感,技巧正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声乐教学确实给学生讲授了歌唱技巧,但技巧不是艺术,它主要是为表现力服务的。当今社会,拥有高超声乐技巧的歌手大有人在,而既有技巧又有表现力的艺术家屈指可数。高超技巧的表演是没有灵魂的表演,真正的表演者是把技巧融入在艺术表现中,这种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长久的魅力,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三、结语

声乐表演是艺术魅力的一种展示,也是情感的寄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将来在音乐方面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苏都娜.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J].内蒙古艺术,2015,(2):12-14.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 左手 弹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4-02

1 钢琴弹奏左手技巧重要性

钢琴为多声部演奏的乐器,各个曲子均包括至少两个声部。因此,演奏者想弹出优美的音乐应注重声部的良好独立与优质配合。多声部的钢琴乐曲演奏需要两只手配合完成。较多钢琴乐曲作品中,均需要演奏者用右手完成主旋律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往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右手练习中,却忽略了左手声部的技巧锻炼。实际上钢琴演奏以及练习阶段中,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左手承担着演绎伴奏声部的重要任务,虽然并非主旋律,却作为衬托主旋律的绿叶而必不可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动人的钢琴音符需要左手运用良好的弹奏技巧合理的烘托演奏气氛。一首完美的钢琴演奏作品,不仅要将主旋律音符演绎的恰到好处,伴奏声部也应处理适当,方能令其形成良好的衬托,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主旋律也会变得淡然无味,不能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欣赏需求。古典奏鸣曲钢琴演奏作品,其左手伴奏旋律多应用固定音型,而主旋律则多为单音,也就是说主体依靠右手进行演奏。而为了凸显主旋律,则左手伴奏的音量会较主旋律弱一些。同时,左手需负责低音、弹奏转调以及和声变化。足以见得左手弹奏钢琴音乐的重要性。钢琴演奏逐步发展为浪漫乐派时期,其伴奏声部则在和声以及织体阶段均更为丰富,进行和弦的分解、琶音流动,均形成了对右手演奏的有效充实以及衬托。例如肖邦夜曲演奏曲之中明朗且平静的Op9No2,谱例(见图1)。

左手伴奏需有效控制好适宜的音量,并需要演奏者清晰的演绎、准确的诠释,体现明了的方向性。该乐曲演奏左手弹奏需要掌握速度控制技巧,且应做到稳重、安静,方能为右手的弹奏烘托良好的气氛。由此可见,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十分必要。

钢琴乐曲的演绎中,左手还承担着旋律声部的演奏,一旦旋律出现于左手负责的声部,钢琴演奏者便应有效的突出左手部分的弹奏,体现良好的应用技巧。例如《十一月在马车上》。

这首钢琴曲,由五十一小节,乐曲主题转入左手,需要演奏者强调左手声音,高声部应突出爽朗明快的演奏风格,而左手低声部则应形成共鸣的效应。要想达到这一演奏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左手演奏技巧。

钢琴乐曲中舞曲以及舞蹈性音乐,其节奏成为展现音乐题材的主体,因此应确保左手声部进行准确清晰的弹奏。例如小步舞曲,左手二拍弹奏应有效控制声音,确保第一拍稍微长,同时二三拍不应过于跳跃。圆舞曲演奏,左手二拍弹奏的第一拍为强拍,因此,应体现良好的弹性,后续两拍则应轻快,并体现一定的控制力。倘若在弹奏该类钢琴乐曲时,无法注重左手声部应有的韵律与节拍,便会影响演奏效果。

复调音乐属于重要的音乐内容之一,其并不进行主声部与辅声部的划分,也不包括旋律与伴奏。也就是说复调音乐各个声部同样重要,均具有独立存在必要性与自身线条。要想演绎好该类作品,便应弹好左右声部,其往往为演奏者应注重的难点以及重点环节。学生倘若仅注重右手训练,则无法达到良好的乐曲演奏效果。只有利用听觉、研究声部连接以及良好的配合,重视左手演奏技巧训练,克服左手演奏难点,促进左手与右手的有效配合,兼顾旋律线条的进展,方能提升演奏水平,演绎出优质、完美的复调音乐。

2 钢琴演奏左手技巧相关问题

2.1 左手欠缺灵活度

一般来讲,人们的右手手指会比左手更为灵活,主体原因在于生理与练习方面的双重影响。生理视角来看,人们的右手天生灵活,左手则较为笨拙。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则经常应用右手干活、写字、吃饭,因此令右手更易于左手接受大脑的命令,并完成的比左手好。同时,右手由于经常用力,因此,其手指与手臂体现了优于左手的力量优势。例如学生进行连奏练习,通常右手手指的抬高高于左手手指,左手则相对表现的软弱,欠缺力度。练习层面来讲,针对右手的技巧训练钢琴乐曲显著高于左手,在欠缺系统性训练的状况下,便呈现出了左手演绎技巧与能力的先天不足,较难与右手抗衡,为此如何做好双手弹奏技巧的有效平衡将成为一类难点问题。

2.2 左手演奏应进一步强化歌唱性以及独立性

较多学生进行钢琴乐曲弹奏阶段中,右手演绎主旋律往往能较好完成,然而左手弹奏则会出现旋律弹得别扭、音乐不连贯、欠缺歌唱性以及感彩的问题。出现该状况,则学生往往进行左手的单独训练,即便如此也较难形成同右手相媲美的演奏效果。例如弹奏时,往往左手旋律处理过于生硬、跳音转换太快或较短,欠缺生命力,学生则过于顾及右手弹奏技巧,令左手旋律则被右手技术难度所引跑,欠缺连贯性以及良好的歌唱性。左手声部基本为伴奏声部,由于学生不够重视,将注意力多放于右手旋律,认为左手只需弱弹便可,不顾及伴奏声部自身应有的旋律以及和声走向,进而影响了乐曲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左手弹奏虽需要弱于右手主旋律,然而其自身并非单个声部以及层次,做好左手弹奏的独立敏锐训练,令其具备良好的应变技能十分必要。例如肖邦夜曲左手声部在弱于主旋律的同时,不应将整体音乐弱弹,应合理将低音同和弦的具体层次、音量大小以及色彩有效划分,科学分析探究有效的左手弹奏方法,做好主旋律的优质配合,进而良好的服务于乐曲主题思想,展现完美的钢琴乐曲演绎。

3 钢琴教学提升左手弹奏技巧科学策略

3.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左手技巧基础理论教学

学生练习左手弹奏技巧阶段中,应注重理论研究、联系实际,明晰如何弹、怎样弹,勤于思考锻炼。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弹奏原理的教学,令学生巩固理论依据,实现内涵升华。实际操作同理论学习研究均十分重要,操作可为研究理论提供具体分析对象,而理论研究则可为实践演绎、弹奏提供优质练习手段。为此,教师应做好亲身示范弹奏,深化讲解,令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认识,进而在技巧练习阶段中能够独立的思考,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掌握左手弹奏技巧,促进实践及理论相结合。再者,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依据教师讲授方式进行左手技巧练习阶段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卓越钢琴家有关弹奏技巧的著作,令其掌握丰富的技巧应用策略,进而结合自身弹奏水平,汲取丰富经验,学会良好的弹奏方式,强化左手技巧水平。学生在左手弹奏中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思索良好的应对技术难题策略,通过查阅书本寻找答案,积极和同学进行心得交流。应令学生明晰课堂并非演奏知识获取的单独途径,想丰富技能知识,应勤于思考,不应盲目训练,倘若漫无目标,再多的训练也毫无用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弹奏练习阶段中应借助自身理解,发挥逻辑优势,通过用脑练习、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学习时效性,有效补充学生学习钢琴年限有限、手指欠缺锻炼的不足之处。

3.2 注重复调钢琴乐曲作品左手训练

复调钢琴音乐作品对于左手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其中声部包含较多,音乐形象却相对单一,进而学生可专一进行手指训练,明晰主声部与辅声部具体层次,令音乐更为均匀、流畅,体现良好的横向感,避免多声部形成的混乱现象。在复调学习阶段中,还可令学生锻炼各个手指灵活度,提升操作力度以及良好的独立性。教师讲授复调作品练习阶段中,应辅助学生合理的转换思路,明晰复调同主调作品的实际区别,复调作品具备的特征与练习操作的主体要求。即不应将左手视为伴奏声部而单纯的进行弱弹处理,应令学生明晰复调音乐之中,声部并不包含主次区别,左手弹奏与右手应同等重要。弹奏练习中应正视左手的重要性,做好同右手的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可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巴赫二部创意乐曲,训练脑部以及手指。谱例(见图2)。

该乐曲由于两声部为更替交叉的出现,因此,可令学生在练习阶段中较易分清声部、明确主题,有目的进行训练。教学阶段中,应令学生明确双手的力量应保持一致相同,进而令两声部显现有效的呼应以及巧妙的对打。弹奏时,应引导学生良好控制各个手指弹奏力度、具体时值以及触键技巧。在学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复调音乐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的复调作品,令其优质控制左手技巧,令各个声部强弱以及走向更加明确清晰,不应将两声部不加区分的混杂为一体,同时,不能令右手将左手声部盖过,应掌握好技巧与度。

3.3 提升左手歌唱性演奏技巧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左手的歌唱性演奏技巧。针对左手进行旋律演奏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左手存在先天灵活性不足的状况,令其演奏水准、对音量以及音色的整体控制性弱于右手。因此教师更应有目的、合理选择针对左手训练的钢琴作品,提升其歌唱性,令学生用左手演绎出柔韧有余、深沉感性、音色醇厚的乐曲效果。为提升左手弹奏的歌唱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良好的应对左手连奏问题。可在学生应用左手弹奏旋律阶段中,详细进行连奏效用的阐释,令学生掌握科学的弹奏处理方式,明晰如何应对旋律连奏及其与伴奏连奏的既定联系与内在差异。例如,在进行平湖秋月钢琴曲的弹奏中,左手演绎第一段内容的伴奏连奏以及第二段旋律连奏存在差异性。首段左手伴奏包括两部分,即低音以及中音声部。整体左手应利用连奏处理弹奏,低音部分应弹奏的低沉,延长声音的传输距离,营造好比岩石沉入湖水之中的音效。而中音部分则应处理的更为连贯,令声音好似较为遥远同时不能含混不清,应具备良好的起伏性,好比湖面之上形成的层层涟漪。弹奏力量要由始至终低于右手。弹奏第二段的乐曲旋律则变为左手,该时期其左手为连奏弹奏,而声音则更为清晰。因此,手指应体现良好的歌唱性,同时展现感情。学生弹奏该段落时,应注重利用手指肚进行键盘的触键,令其力量逐步沉入至钢琴,营造一种厚重、结实的演奏效果。

3.4 优选训练左手弹奏技巧的教材

目前,我国钢琴教材中有关专门指导左手弹奏技巧的出版书籍相对较少,虽然如此,基本所有关于训练手指技巧的钢琴教材之中均包含一部分左手手指训练的钢琴曲目。为此,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自身特征以及缺陷,有目的为其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书籍与钢琴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例如,《哈农钢琴练指法》书籍便是针对手指弹奏技巧的钢琴书籍,通过讲解指导训练学生双手手指弹奏的灵活性、触键力量以及耐久性。同时为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练习,教师在参照书籍讲解阶段中,应强调对学生的左手展开独立的讲解训练,还可在双手一同演奏时,令学生强弹左手,进而强化头脑对学生左手的有效控制。还有一本有关技巧训练的教材为《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其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编写优秀,涵盖断奏、弹奏音阶、连奏、钢琴演奏双手更替交叉以及琶音等较多技能练习,同时还注重双手并重,由简单逐步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具有广泛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书籍之中还配设了有关生活之中学生们熟悉的生动丰富的动作、形体插图,简单易懂,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参照教材进行教学阶段中,教师应辅助引导学生明确左手处理的难点,实施细化练习,科学应对各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左手可全部胜任弹奏技术后则可令其进行双手合奏演练。再者,教师可优选涵盖五度以及八度音阶、六连音技巧以及分解和弦演绎技术的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教学训练。令其丰富左手技巧,更全面的汲取弹奏知识,提升综合演奏水平。

4 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是提升学生弹奏技巧,强化音乐理解力、鉴赏力,丰富艺术内涵的重要工作。要想演绎出一首充满情感、引起共鸣、获取听众认可的优美钢琴乐曲,不仅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将主旋律处理的动听、美妙,同时,还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只有明晰左手技巧练习重要性,针对左手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优选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左手歌唱性弹奏技巧、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科学联系实际,引入复调钢琴乐曲作品的针对性训练,方能提升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令学生双手形成良好的配合,正确、到位的演绎钢琴音乐作品,进而实现素养内涵、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惠明.心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J].北方音乐,2012(8):73.

[2] 马莉,林昊.科学视野下的演奏艺术―― 读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9):90-91.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教育;思维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章标识码:A 1673-291X 文章编号:(2012)05-0257-02

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激烈与升级,愈需要更高的国家公民群体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支撑。应将在学校开展思维教育,确立思维课程设置及建设,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设置思维课程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思维教育教学的关键作用

大脑的生物机制使人在存活及实践中自然产生思维及思维方法,但这个过程较为缓慢。相对于寿命周期,个体自然形成思维能力所占用时间的比例过大。自然形成思维的方式、速度、种类等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及机遇,使依附于生命存活的大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而教育教学加快了思维方法的掌握,提高了应用效率,缩短了个体思维技能产生、掌握及熟练应用的时间,提高了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了生命存活的质量与效率,增加了社会整体的思维资源。

2.通过思维课程学习促进大脑的进化

某个时代人类大脑的生物能力是既定的。但个体大脑通过使用及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技巧,提拔更高的思维品质,促进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神经细胞聚集构造的器官)的变化及大脑能力的扩展上升。长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高与累积,成为大脑能力增强及生物进化的基础。进化包括大脑本身容积扩增和内部结构的复杂与优化。进化是缓慢的,人类考古学分析发现,从古猿到智人脑容量不断增加,以平均脑容量与其95%人口置信范围的考证数据按进化顺序有:纤细型南方古猿450毫升;能人646毫升;爪哇猿人(印尼)883毫升;北京猿人1 043毫升;智人1 345毫升。人类大脑一直在进化之中[1],通过思维课程的灌输,将会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大脑的进化。

3.现代教育教学的差别将造成大脑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差别

人类进入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高速发展时期,对大脑的使用明显增加,大脑能力也明显上升。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传递及储存的工具方法,大脑接受信息数量及种类巨额增加,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压力迫使人们去掌握更多、更复杂的思维技能,迫使人们提高思维品质,这个过程在推动着大脑进化的加速。既然有进化就必然有进化的速度,就必然存在进化中群体间的差异。现代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群体接受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差别。注重和突出思维技能与思维品质的教育教学,必然会体现在同代人竞争力的相对较高,必然会加快群体大脑进化的态势。围绕使学生增加及快速掌握思维技能、提高思维品质,增设思维技能与思维品质的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4.思维课程的教学灌输

思维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的运动,是个体肢体运动的状况通过感觉、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平衡觉等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大脑神经元细胞团做出反应,呈现苦辣酸甜、影像声音、痛楚舒服等感受,并启动判别分析决断,下达动作指令,刻录记忆痕迹等大脑生物组织活动过程。人类大脑原始生理被动活动的逐渐增加,促进着神经元细胞团的变化,累积着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的体积增加、层次扩展、串联通道活络等器质性改变,直至大脑累积出现复杂主动的思维活动,出现千变万化的思维方法技巧,出现思维品质的优化拔高。从大脑生理被动活动演变为自主活动及主动活动,呈现大脑思维能力扩增与思维品质提高并不断递升壮大的趋势。当大脑形成复杂体系,能够自主活动主动思维时,直接向大脑灌输思维方法技巧,不仅大脑能够接受,而且大脑神经元细胞团会更加快速、灵活、多样的运动,思维课程教学传授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5.教学内容与认知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搭配及领先

思维学科前向以大脑及神经系统为基础,后向成为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应用的工具,经由抽象提炼、归纳演绎及应用实践而逐步完善提高。思维根本上是人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的运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技能,不能脱离个体大脑发育成长成熟的阶段和社会实践运用的内容。大脑思维运动离不开人体的活动,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人大脑的思维,人活动是大脑思维的本初源泉。因此,学习过程也必须与大脑发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根据大脑发育成长成熟所在的年龄阶段,和个体所在践行的社会活动,决定所要学习内容的应用层次、难度级别及具体顺序。另一方面,学习内容应领先于学习者所在的认知能力与社会活动的层次级别,以求达到通过课程学习个体既对过去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综合及总结,又对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出指导指引,以及提供更先进的工具方法。

二、思维学科知识体系的定位

1.思维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在人类历史上,以大脑神经元细胞团活动为基础,相继出现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及脑科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相互渗透交叉,但又各具特点、任务及方向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去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指导自己行动的方法论[2];心理学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运用,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特视角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3];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和科学[4];脑科学是研究人脑的生理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人脑思维的物质运动的科学 [5] 11-12;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5] 12-13。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之一,语言学的研究促进了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这些学科都与思维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钱学森认为,思维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有意识的思维的规律、方法和运用的科学 [5] 5。思维学科与哲学、语言学和脑科学有一定的交叉重叠,也有明显的区分,与心理学和逻辑学存在着相当的交叉融合。

2.定位于实践应用学科的看法

思维是以人类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的运动为基础,伴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形成及发展的指导指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技巧。思维学科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效使用的思维方法技能和思维品质等知识技能体系。本研究认为,思维科学应当是一门研究、传播具体提高思维技能和思维品质的方法的应用型学科。由此避免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任务、方向等与心理学和逻辑学过多的交叉重叠,从而能够向思维的实践应用领域更深入、更广泛地开拓。作为一门有必要且能够独立存在的学科,有一个合适的定位是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思维科学不能也不应当与发育较为成熟的其他相关学科出现过多的重复替代。思维科学带有很大的实用性,国内外学者近些年在实用领域的研究有较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使用。定位于实践应用学科,以研究与推广思维方法、技巧、能力、品质以及训练方法等为学科的任务,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跳出了学科纠缠,使思维科学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

三、以教育教学和实践应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架构

1.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

思维物质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思维学科的渐进性和开放性。最初的神经元细胞团由各种感受器传递感觉信息而简单运动,并且呈现数量渐增、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生物进化,逐渐成为复杂系统,层次网络结构协同运动及功能逐步增加,神经元细胞团的数量及脑组织容积越来越大,进化累积导致生物器质性改变,成为更高等的生物功能体。如此进化循环,摆脱原本的结构和控制形态,使人脑既有当前的功能与肩负的任务,又渐次升级换代,发展进化的具体方向与状态难以预料,且称之为大脑思维的“累积演进,器质递升”趋势。时空无限,人类大脑的思维也没有尽头,肯定会有新的思维方法出现,肯定会有更高的思维品质。因此,所列课程内容也只是我们目前所能认识到的,嗣后的改变和增加是必然的。

2.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选择

大脑神经元细胞团的运动千变万化,所处环境条件及面对的事物事件的不断推陈出新,造成思维技巧不断的翻新、变异及增加。决定了只要人类大脑神经元细胞团个体数量的大量存在,思维的内容必然丰富多彩,方法种类日益增加,样式模式快速变化。思维学科的理论、方法、技能及课程的种类体系在不断的分化整合、解析建构。思维学科的教育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也仅仅是依据现有情况条件选择的。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顺序、层次和级别。思维课程确立初期,各类学校做为插入课程,补上教育教学缺失的一环,会出现各自不同的选择。整个社会应逐步建立起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分层次、分级别的课程配置体系。总体趋势是逐渐完善与提高,使学习者通过课堂教学灌输,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的积木化构造

课程按照知识技能学习的顺序和内容分类,构造内容分块的积木化体系,积木块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课程内容结构积木化有利于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选择使用。并且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课程积木块逐渐被创造出来,供学校教学选择使用,可以根据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堆砌更优化的课程组合。

4.思维方法技能在诸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思维课程的学习,学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当引进使用相应思维学习训练的方法技巧等。将思维技能技巧学习训练与诸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课程教学通过思维技能技巧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思维技能技巧通过在诸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更加融会贯通。

5.课程设置要目

(1) 思维理论知识

包括①大脑构造、功能和神经系统;②思维的机制;③思维的过程;④思维的规律;⑤思维的形式;⑥思维的方式;⑦思维的方法;⑧一般应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黑箱理论,自组织理论等)。

(2) 思维方法技巧训练

包括① 思维导图;②平行思维及六顶思考帽;③柯特思维训练;④思维方式训练。

(3) 思维品质训练

包括① 快速记忆训练;②想象力训练;③创意思维训练;④逻辑思维训练;⑤辩证思维训练;⑥形象思维训练;⑦顿悟(灵感)思维训练;⑧发散思维训练;⑨创造性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 约翰C埃克尔斯.脑的进化[M].潘泓,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23-42.

[2] 谢新观,王道君.哲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1-4.

[3] 卢家楣,魏广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5-10.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阅读能力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04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论述。

一、兴趣引导

在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时,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只有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美好的体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也有很多种,然而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加有效,要求教师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本人通常采取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并且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成就感是学生十分需要的一种心理体验,一旦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成就感,那么,学生就会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学生的语文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旦产生成就感,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本人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之前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结果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本人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同时,本人设计的问题与语文试卷上题目的设计类型相似,基于平时的训练,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能够顺利答题,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自然越来越浓厚。

(二)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鼓励学生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当然,教师在学生选择书目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进步,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方法推动

阅读虽然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只有有了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也十分重要,尤其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分值,想要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把握阅读环节,就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讲究方法与技巧。本人将相关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与具体的阅读材料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阐述。那么,学生即使领会了理论的含义,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也难以有效应用,而只有与具体的阅读材料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不同的阅读方法是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应用的。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切身的阅读实践去应用相关的阅读方法,最终不同的阅读方法内化为学生个人的阅读方法,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三、知识积累

影响小学学生有效进行阅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就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而言,学生存在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的情况。由于小学生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因此,学生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而有些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较之于进行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尤其很多学生将提升阅读能力寄希望于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最终由于没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而影响了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起高度重视。当然,在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中去,这样逐渐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会遇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也会遇到尚未学习过的知识点,学生如果能留心这些知识点,那么,对提升自身基础知识积累的有效性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学生通过阅读有效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提升生活质量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闻记者;采访技巧;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47-02

新闻传播工作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还可以确保社会秩序的和谐,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新闻采访工作是整个新闻制作环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采访工作主要是围绕素材资料的收集和获得来进行的。新闻记者要想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就需要进行新闻采访工作,因为这一工作是获得素材的有效途径。只有新闻记者精心地安排采访的环节、制定一定的采访计划、运用采访的技巧和手段,才能够将新闻事件加以还原,确保所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采访前的准备

1.1分析受访者的心态

新闻记者为了能够保证新闻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以及采访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获得一定的材料和线索之后,分析受访者的心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首先就需要新闻记者对受访者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根据受访者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采访问题和采访计划。此外,新闻记者还需要对采访的地点、时间、环境等细节加以确认。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取得预期的采访效果。

1.2制定采访计划和问题

新闻记者在分析了受访者的心态之后,就需要制定采访的计划,确定采访的思路和采访的方式。此外,还需要新闻记者设计要进行采访的问题,并且将采访语言加以组织。严格按照采访的计划来设计采访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采访技巧得到准确的运用,提高新闻采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列好采访的提纲,提高所问问题的深度,做好采访活动的记录工作。从而不断地丰富采访的形式、转变采访观念、做好资料的积累和学习。在提出尖锐的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受访者的状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灵活变化提问的问题,避免提问比较幼稚的问题,并且养成追问的习惯。及时调整采访策略,善于发现采访对象身上的闪光点。

2采访技巧的运用

2.1营造良好气氛和环境

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采访技巧可以对记者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考核和反应。所以这就要求新闻采访的记者不仅需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还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提升采访的技巧。首先就是需要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之前努力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采访环境和气氛。这样便有利于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采访的第一个问题,新闻记者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应该尽可能选择受访者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否则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打击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2进行适当引导

新闻记者对新闻采访的进程要进行把握,并且对采访过程有一定的控制力。当受访者的含义表达不清时,就需要新闻记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表现得过于急躁失去耐性,从而给受访者造成压力,使他们不配合采访活动的进行。在轻松的环境下对受访者进行引导,如果受访者的回答不明确,采访记者可以礼貌地打断,确保采访活动的进行和质量。

2.3形成良性互动

由于新闻采访过程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这就需要新闻采访的记者与受访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还需要新闻记者注意语言的运用,尽量使用使人听起来舒适的语言。只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营造和谐的气氛,使采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2.4注意采访细节

在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还需要察言观色,对采访的细节进行观察,并且时刻关注受访者的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受访者的心理疑虑。在很多时候细节能够反应出一些问题的本质,这就要求新闻采访的记者重视采访中的各种细节,找到新闻的根源。

3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3.1加强语言功底的训练

由于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对记者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新闻采访记者应该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做好语言功底的训练和培养,这样才能够将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用简明、扼要、生动、朴实的语言传达出来。

3.2提升道德素养

新闻采访记者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用事实说话,理智、客观地进行新闻采访活动。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努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断地开拓思路并且做好日常的积累工作。从而全面促进我国新闻记者采访水平的提高。

3.3培养艰苦意志

由于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突发性的事件以及很多危险的情况,这就要求新闻采访记者具备坚强的意志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在十分艰苦的采访环境中也能保证采访活动的质量。做一个倾听者,并且在采访活动结束之后养成总结经验教训的好习惯。

4结论

一名优秀的新闻采访记者,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之外,还需要养成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基本功和采访技能,丰富知识的储备,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在采访的过程中做好节奏的引导工作,全面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在采访中巧妙地设置采访的问题,进行设疑是新闻记者一种常用的采访技巧。也是对新闻采访记者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

参考文献

[1]曹帅丽.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电视采访[期刊论文].商业文化(下半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