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特产品;营销;陕西商洛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50-01

发展生态旅游,俨然成为当前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百姓收入的共同选择。与所有旅游类型一样,生态旅游业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是游客旅游中的必需活动,同时又是旅游产业收入的来源。我国旅游业普遍存在重门票收入、轻其他环节收入的现象,导致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乏力,尤其是“门票旅游经济”导致景区所在地周边的居民参与有限,增收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生态旅游景区,周边群众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得不放弃工业发展的可能。如何结合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增强景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实惠,是当前生态旅游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改变目前景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六大旅游要素共同发展是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究竟如何增强“吃、住、行、购、娱”在生态旅游收入中的比重,生态旅游景区天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又面临着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的困局,发展农特产业、增强生态旅游业中农特产品的营销力度,既能完善生态旅游产业链,又能增强周边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民收入。本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聚焦商洛5A级景区金丝峡,分析生态旅游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的现状,探讨生态旅游与农特产品销售结合的可能性,为下一步生态旅游景区中农业产品营销提供对策建议。

1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现状

陕西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特色产品种类繁多。商洛市重点发展核桃等五大市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茶叶等10个县域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板栗、核桃、香菇、肉羊、土鸡、土猪、高山蔬菜、木耳“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2010年,绿色食品增加值超过15亿元。总体而言本地农特产品的种类丰富、产质量高、从业人数多、种植面积广泛,但是加工程度低、产品吸引力不强、销售情况不佳,本地农特产品经济收入较低。

1.1 营销产品

金丝峡景区中目前销售的农特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户自己种植,或者是野生生长在金丝峡景区的山上,从质量上可以保证其为绿色农特产品。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如柿子主要都是制作成柿饼。所销售的农特产品暂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包装简陋,直接售卖给消费者。并且,相较商洛丰富的农特产品类型,金丝峡景区周所供销售的产品类型较少,主要是鲜果、核桃、茶叶。

1.2 营销主体及途径

景区的农特产品营销主体主要是景区附近的农民,他们自己种植农特产品,或者直接售卖,或者简单加工后卖给消费者,并没有专门从事销售的人员。农特产品销售途径单一,就靠自产自销的农民直接与游客面对面交易,没有集中的营销途径,更没有当前很时兴的网络销售途径,大多数交易为“一锤子买卖”。

1.3 营销环境

目前景区的农特产品销售主要是以农户携带农特产品在景区周边零散分布,景区内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的销售场所,购物环境非常“原生态”。同时,由于都是周边群众个体销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业的销售人员,市场销售体系不完善,产品价格差异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比较恶劣。

1.4 营销结果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情况并不乐观,产品的成交率较低,与景区自身的知名度、游客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农产品的价格低,但是游客的购买欲望不高,产品滞销,旅游旺季还常常看到摆摊者摊前无人驻足,售卖农特产品的农民百无聊赖坐等游客来选购的现象。当前,门票收入仍旧是金丝峡景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周边群众的平均收入与商洛其他县乡的群众相比,并没有因为家旁边的5A景区而明显提高。

2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加工程度低,形式单一

商洛金丝峡景区销售的农特产品绝大部分是当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所提供,金丝峡景区周围销售的农特产品大多是未加工或粗加工的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获取良好经济收入。而农村合作社由于生产规模小、加工程度浅、当地产业支持不足、产业规模不足造成加工的断层,产品形式单一[1]。对游客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2.2 缺乏统一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商洛金丝峡乡村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经营者通常采用小摊点和铺面的个体经营,销售的多是加工粗糙的农特产品,由于是自产自销,产品的质量几乎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诚信水平。因此,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导致景区的农特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游客比较关心农产品的卫生问题、质量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景区的农特产品难以吸引游客的购买。

2.3 产品包装简陋,携带不便

很大一部分游客旅游中购买商品,是为了馈赠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因此,产品的包装也会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金丝峡景区农特产品都是零散售卖没有包装,作为景区的特色产品游客难以当作特色礼品购买赠送。同时,产品本身的便携性差、存放时间短,影响游客的购买意愿。

2.4 管理不到位,营销环境混乱

金丝峡景区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混乱,场所零散不固定,产品散乱售卖,缺少统一归规划。价格也存在一定问题,除少数比较规范的市场明码标价、定价合理之外,大部分市场都存在着价格虚高的现象,游客很难买到真正物有所值的农特产品。景区中农特产品的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农户和私人小店铺,专业化程度较低,经营者未经过专业培训,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态度恶劣[2-4]。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产品品牌建设,迎合消费者的品牌需求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或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及必要手段。利用商洛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优势,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商洛农特产品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上的农特产品占有率。

3.2 优化产品包装

产品的包装同样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商洛农特产品销售以散销为主,并不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多为无包装,或者粗包装,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识别性。在考虑包装功能实用性的同时,针对产品特性进行包装设计。采用不同的包装类型,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便于产品的携带,为商洛的农特产品“走出去”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特产品增值

商洛农特产品丰富而品种繁多,加强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有利于农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有利于提高周边农户的收益。加大对农特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和资金支持,鼓励研发农特产品衍生品,同时引进先进的器械和先进的制作工艺让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聘请专业人员,将当地的特色药材和农特产品相结合,研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的产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5-6]。

同时,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供销网络建设的突破口,利用政策扶持机遇,围绕生态旅游建设的需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培育集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和主导力量。

3.4 设立专门销售场所,优化购物环境

创造优美的购物环境,让游客在融洽、和谐、审美的购物环境中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应整合景区周围的可用资源,在其出口处招商投资设立专门的“农特产品售卖中心”,可以通过店铺租赁的形式,增加周边居民参与度,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形式,联系知名厂家、销售商进驻,统一定价,完善服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品牌化的、值得信赖的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特产售卖服务,消除消费者在店外购物的疑虑,实现农特产品购买“一站式购齐”。

3.5 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服务模式

许多游客在旅游中购买商品时都会考虑携带的问题,有时不得不考虑行李空间的现实放弃购买一些东西。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商洛农特产品可以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在景区内实现“O2O”的双向营销方式。建立景区农业产品营销的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拓展互联网交易,开通网上特产商城,鼓励消费者线上购买。这样既可以方便游客购买,也拓宽了销售渠道,为游客提供了二次购买的平台,提高了景区农特特产的销售量。

4 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中农特产品的销售必须要立足客观环境,依托生态旅游景区的状况,全面、正确的为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创造市场,突出生态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旅游景区的区域优势,提高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推进景区的的全面发展,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产业链,丰富旅游经济的来源,为周边群众参与景区发展,分享景区发展的红利提供更多、更可行、更可观的平台,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贾长安.西部农产品市场营销的问题与创新[J].湖北农业科学,2012(8):3662-3664.

[2] 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5(2):40-43.

[3] 梁鑫.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结构问题分析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4] 李泓波.商洛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1):118-120.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模式

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中,旅游就是由导游带着一个旅游团出外游山玩水。其实,这种理解只是旅游给一般社会大众的表面观感,只是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初级阶段——观光旅游阶段的表现形式。在发达国家,比观光旅游更高阶段的休闲旅游早已盛行,我国也将在经济高速发展后迎来休闲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营销方式的支撑,网络营销在这一新兴的旅游产业领域将发挥革命性的作用。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与市场特点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全球旅游已经开始由20世纪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向在一地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更加强调放松、休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休闲度假旅游是指消费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

从定义上看,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追求身心的某种“愉悦”,其目的有别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其表现形式也更趋多元化。

休闲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产业便逐渐地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对当前我国旅游业的转型与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休闲度假旅游已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显现出了与一般观光旅游不同的独特的市场特点。(表1)

综合表1的各类属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休闲度假旅游具有游客层次高,每次出游时间虽然较短,但出游次数多,频率高。他们的出游动机与一般观光旅游的游客相比显得比较多元,因此属于小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二、网络营销的作用与发展优势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对网络最敏感、最应该发展电子商务的行业。旅游业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于信息化系统,是特别适合于网络运作形式的一个产业,旅游产品的网上营销比其他产品的网上营销更具有优势。通过对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种特别适合用网络手段进行营销的产品。

(一)网络营销的作用。现代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传播和交换,网络营销以超越时空的神奇功能将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发挥革命性的作用。

互联网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并跨越时空达成交易。其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可以集中图、文、声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立体化的传播旅游信息的环境。而互联网的交互式作用,使得旅游网络营销比其他营销方式更具有直接营销、目标营销、双向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等现代营销的特点。此外,网络营销具有的高效率和经济性,使得旅游业得网而如虎添翼。旅游网络营销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网络营销的典范。

(二)网络营销的发展优势。网络营销不仅对旅游业整体产生了革命性作用,从其作用方式来看,它更符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从而为休闲度假旅游的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广阔的客源市场。我国目前拥有1.3亿网民的数量,具有购买力的上网人群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较高,这些人收入水平比较高,工作压力比较大,思想也比较开放,工作之余努力地追求享受和放松,正是休闲度假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因此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2、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共性,而休闲度假产品的目的地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和弱势,其客源也是相对分散地拥有个性化需求的小众客源。互联网为相对小众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带来了数字机遇,即它借助记者、摄影者和网络撰稿人这样的多元的社会力量,将信息大量地呈现在互联网上,从而满足更多旅游者对休闲度假产品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

3、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于小众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互联网以其无限大的容量、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以及通俗直白的视觉形象等特点,在传播时对产品内容往深处说理,并将一般受众难以掌握的产品信息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呈现给受众,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受众对于休闲度假产品的理解。

4、较低的成本。我们一直强调休闲度假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是其发展的生命线,但特色化与需求量和营销成本是一对矛盾。网络营销克服了过去为获得信息与交流信息而需增加成本的缺点,为营销提供了一种以低廉成本获得多样信息与加强采购的渠道,从而大大提高了运作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5、传播旅游形象。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营销的主要诉求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于目标受众。而在所有的传播手段中,互联网的24小时不间歇、图文并茂、多媒体互动等传播优势,将会立体地、全面地、透彻地、鲜活地把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形象推广到国内外广大的受众面前,使他们印象深刻。

三、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对策研究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战略。旅游企业要进行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首先要从确定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入手,预测、分析本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评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描绘出企业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的蓝图,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方案。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模式。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没有一个好的赢利模式是不行的。但是,每个企业有其不同的成长背景、发展愿景以及产品思考,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何确定一个好的赢利模式呢?赢利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客户群定位,即我们要为什么样的客户提供怎样的体验与乐趣?

第二,为客户什么样的实际效益服务:我们的网站对于客户有多重要?主要体现在那里?在为他们带去实际效益的基础上,我们的收益又从哪里实现?实现多少?

第三,这种模式是不是很容易操作?如果太过复杂是不是增加了我们的成本?是不是对于客户来说操作很麻烦?

第四,赢利模式的载体可以体现在网上,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

第五,休闲度假产品更多地体现了自主性、多样性,因此其模型的重点应该放在服务的支持上,而不是放在接待、组团上面。

第六,旅游行业是充分体现服务链经济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这个商业模式中,应该提供更为牢固的服务链经营形态。

(三)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是以IT技术手段为基础,集传媒与交易场所于一身,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活动,因而活用营销组合的策略才能够更全面地提升休闲度假旅游网络营销的绩效。

1、工具优化策略。要使休闲度假旅游网站从茫茫网海和众多的竞争者网站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对网络营销工具的优化:第一,在网页的制作阶段就考虑当前重要的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律,利用各种网页优化方式,力争搜索排名靠前或有特色,增强对网络推广的力度;第二,建立涉及到构成休闲度假产品几大要素的各种链接,通过点击可以浏览相关网站和资料,以整合本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资源,获得共赢的效果;第三,博客和公告版信息,及时地将自己的近期产品安排、促销活动等等信息向论坛和博客的版主进行提交,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第四,运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创办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社区和社区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凝聚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使其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2、产品策略。在高度竞争的旅游行业,营销的主动权其实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因此,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理念应该转变为以顾客为导向,表现在产品策略上就是要以顾客为中心策划和调整产品。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平台的即时记录、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客源地分析、目的地分析、游客需求分析、产品反馈分析、信息分析、消费倾向分析、消费预测分析等,从而为休闲度假产品的策划提供市场监测与决策辅助。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与客户充分讨论其个性化需求,即时互动地进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关联性形成旅游资源共享,向游客提供完整的本地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服务链,以维护网上游客的忠诚度。

3、价格策略。旅游产品价格的特点是其成本模糊性和价格集合性,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前总是要通过比较来判断其合理性。价格是旅游者在选购旅游产品过程中最重要的对比因素之一,也是现在旅游企业间竞争最为激烈的部分。因此,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推行产品价格公示策略。当然,价格公示绝不是一味比低,而是要遵循价格与产品品质同时公示的策略,让旅游者在看到价格的同时,也能看到该产品与众不同的品质,这才是最为明智也最为有效的做法。

4、渠道策略。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必须依赖分销体系的建立和分销渠道的拓宽。目前,一些大型的旅游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分销系统,而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销系统,需要强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因此对于经营休闲度假产品的广大中小旅游企业来说独自构建分销系统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而依靠大型旅游网站的专业分销系统,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有助于中小旅游企业发挥联合优势,提高利润率。

5、促销策略。举办一个好的促销活动、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长远的间接效益。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如果能够在网上经常性地开展促销活动,通过在内容上、视觉效果上和传播途径上的精准做功,就将会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更好的促销效果。目前,常用的促销策略有以下几种:活动策划促销、引爆流行促销、网络广告促销、虚拟网游促销、网络公关促销、明星效应促销、媒体炒作促销、用户织网促销等等。

6、整合策略。网络营销作为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凭借互联网的特性对传统营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并不等于说网络营销将完全取代传统营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融洽的内在统一。

休闲度假产品的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旅游企业在进行休闲度假产品的营销时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细分,整合运用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策略,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目标。

7、品牌策略。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营销时代,营销主导经济,品牌主宰世界。旅游企业要选择正确的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营销之路,就应视企业形象为生命,把企业的综合形象宣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要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广泛推介休闲度假旅游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各种网上营销活动逐步树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形象,打造出令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

休闲度假旅游属于小众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网络营销的功能特性正好适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特点,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只要我们制定出正确的营销战略,创建出优秀的营销模式,采取得当的策略组合,再加上注重细节,深入耕耘,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必定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勇,周霄.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3.

[2]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龚绍方.旅游网络营销战略[J].旅游科学,2006.5.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范文第3篇

1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阶段。如图1,1985年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游客提供专项服务的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正式起步。90年代以后,一些体育旅游项目被人们关注并接受,如滑雪、漂流、沙漠探险等在我国开始兴起。随之一些体育旅游公司相继成立,但这些体育旅游公司实际仍以经营普通旅游项目为主,体育旅游活动项目非常少。2000年以后我国体育旅游事业逐渐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开展大型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中外游客。如2001年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推出多项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的《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成为重点建设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地体育旅游从业机构逐渐增多,体育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辐射效应已有所显现。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已发展成为知名的滑雪胜地,全市拥有各种雪场40余个,2015年滑雪收入突破1.3亿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各级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制度。体育旅游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已日益凸显,国家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此后,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体育旅游的发展,将其摆在战略高度加以对待。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规范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1]。然而,尽管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大力号召发展体育旅游业,但这些政策文件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多是宏观的指导性意见,没有详细的规划方案,也很少有具体的资金和项目支持。由于缺乏体育旅游开发的统一的长期规划,许多地区和企业独自开发和运营,导致出现很多重复项目,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设计和布局不合理,没有长远的眼光。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旅游监管制度非常薄弱。在体育旅游企业的从业审批、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设施安全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的标准。另外,我国体育旅游还没有建立独立的体育旅游评价标准,其评价体系的建设也严重滞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2]。

2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现状及相关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2.1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现状。目前,体育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甚至整个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湖北省体育旅游实现总收入24亿多元,接待游客800万余人。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产品收益不断提升,但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仍是冰山一角,且由于管理的原因和缺乏宣传和品牌,产品投资回报率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一般只以旅行社为载体,导致营销渠道窄,且主要通过媒体和展销会的形式宣传和推销体育旅游产品,营销模式比较单一。虽然我国的体育旅游公司的数目近几年不断增长,但整体仍数目少,规模小,普遍缺乏营销意识,没有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缺乏多种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很多时候在营销的过程中,体育旅游产品没有成为旅游项目的主打产品,而仅作为附属产品,没有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2.2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既迎合了市场需求,又有政策鼓励,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然而,“热象”与“乱象”并存,国家并未明确体育旅游产业的细分方式,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结构还有待完善。同时,由于缺乏具体的宏观规划和行业标准,国家对体育旅游产业缺乏有效监管,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肆意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拓宽体育旅游市场的惯例。2.2.1制定营销策略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体育旅游产业本身对宣传促销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提高营销水平是各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取胜的关键。面对体育旅游产业的“热象”,只有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体系,才能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使公司和旅行社规范自身管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品质和销量上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功抓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做大做强。2.2.2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面对体育旅游产业的“乱象”,只有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体系,精确自身定位,才能集中自身人力物力,实现重点突破,在乱中求得长远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2.3制定营销策略才能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营销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营销模式给传统营销模式带来了冲击,目前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普遍采用的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产业的发展,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只有制定多渠道、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才能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强消费者的自主性,体现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3我国体育旅游的STP营销战略

3.1STP营销战略的概念和内涵。STP理论即市场定位理论,是企业在进行营销之前进行营销战略性导向定位的理论依据。它认为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企业需根据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三个核心步骤找到与自身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将这个消费群体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3.2我国体育旅游的STP营销战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的决策层在确定营销方案前进行营销战略分析是极其重要的,从战略层面调查、了解和区分市场,找准营销方向,才能保证营销方案的实施不会有大的偏差。由于我国体育旅游的整体的行业分类标准还不明确,因此,公司和旅行社可借鉴国内外的某些分类标准,了解体育旅游产业的类别,划分消费者市场,明确自身是属于哪个类别。针对我国体育旅游不同类产品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一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需从全国的角度调查和分析同类别产品的情况,自身产品是身处“红海”还是“蓝海”。然后分析自身条件,明确自身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职业、年龄、性别等进行定位,即是针对高档人群还是中低档人群、白领还是学生、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等等,最终锁定目标市场。

44P与4C理论组合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设计

4.14P与4C组合营销理论的概念和内涵。1960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模型,该模型以企业自身为立足点,将企业营销归纳为四个基本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企业在制定具体营销策略是,要综合考虑这四个因素,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胜。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0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劳特朋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4C营销组合模型,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4P与4C营销理论的组合将顾客营销理论与企业营销理论相融合,将顾客体验融入企业营销决策中。这样既避免了企业在营销时忽略对消费者需求和感受的满足,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更加精准的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又能以企业核心利益为立场,保证了营销策略的合理性,避免偏离市场,使策略具有更强的实际可操作性。4.2基于4P与4C组合理论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设计。如图3,在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决策层对体育旅游的营销战略进行了评估和定位以后,接下来执行层就要对营销“战术”进行具体规划,在大的方向和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关注公司的现有条件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有能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方案。图3 体育旅游营销的“战略”与“战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水平、人们整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不断提升,消费者趋于理性,同时对于体育旅游的体验、品质和独特性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消费者为中心,同时又以市场为导向的4P与4C理论组合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将是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公司的制胜法宝。4.2.1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策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充分结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模块化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上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消费者意识到这个产品的独特性,形成差异竞争。突出体育增加项目与体育内涵的同时,增加自选项目组合,提升产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强消费者的自主性,达到反客为主的效果,给消费者更加亲近自在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另外,如图4,结合公司、旅行社与体育项目的优势,增加特色化的附加服务,从细节出发,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满意度。4.2.2以消费者支付意愿为基础的价格策略。如图5,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对体育旅游产品定价时,采取动态调整定价体系,充分考虑竞争者的定价水平,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在高于成本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定价。以三级价格歧视、两步定价法等为理论基础,使定价的合理性和收益性并存,在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同时获得超额利润。图5以消费者意愿支付为基础的动态体育旅游定价策略4.2.3以提高消费者便利性为原则的渠道策略。通过横向和纵向渠道挖掘新客户,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定期与更新全面、准确、详细的体育旅游产品信息,突出特色主题与特色产品,开通网上咨询和支付平台,提高潜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产品的便利性,同时对老客户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老客户数据库,了解老客户的偏好,定期向老客户推荐合适的新产品,形成树状营销渠道结构。4.2.4以与消费者沟通为纽带的多元化、全方位促销策略。结合传统促销手段,发展现代化促销手段,打造以与消费者沟通为纽带的多元化、全方位促销策略。如图6,在延续员工促销、媒体和展销会促销、一般价格促销等传统促销手段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化促销手段,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如团购、手机微信红包等形式,拓展促销方法。其次,利用概念营销的方式紧跟潮流,如绿色营销等[3],吸引消费者眼球。最后,融入与消费者沟通的理念,针对体育旅游的特性,采取互动体验营销的方法,如娱乐营销、氛围营销等,使潜在客户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体育旅游的状态,从而接受并热爱体育旅游产品,提升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5结语

本文阐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制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以STP营销战略为基础,从战略层面调查、了解和区分市场,找准我国体育旅游各产品的营销方向,以4P与4C组合营销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体育旅游各产品的营销“战术”进行具体规划,最终探索出适合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4):61-66.

[2]曲天敏.试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0):29-32.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旅游行业历经多年的成长和多样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受瞩目及发展势头强劲的一大产业,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全面来临,以国内旅游行业旅游人次来看,从2001年国内旅游者人数7.48亿人次到2014年的36.3亿人次,年均增长12.92%,旅游人数在快速的增长。同时,从旅游行业开始发展至今,大部分旅游景区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淡季与旺季之分,查看其每年不同时段的游客流量,可以看出淡季与旺季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差异,有“夏”旺而“冬”淡的规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景区的管理者对景区营销的理念薄弱,方法陈旧,宣传手段单一等。

本文通过探讨景区目前淡旺季的现状及分析针对淡旺季不同的管理营销模式,旨在为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一、旅游景区淡旺季的内涵及表现

旅游的季节性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子系统及游客的感知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鉴于旅游季节性对旅游发展的重大影响,国内外学者也从各个方面对旅游的季节性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并总结了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流动规律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单峰型:一年中只有一个游客高峰,一般长度在3--4个月,通常发生在夏季,即每年的6到9月份。如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希腊,国内的青岛、大连等滨海城市等。

(二)双峰型:一年出现2个旅游高峰,通常一个主高峰在夏季,另一个次高峰(短高峰)在冬季,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美国的洛杉矶山地。但中国主、次高峰通常出现在春、秋两季。

(三)无锋型:基本是指城市、遗产、遗迹、文化旅游。

二、旅游景区淡旺季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一)旅游景区旺季营销策略现状

旅游旺季对国内大部分景区而言,特征都是相通的,旅游景区开始建设初期,会对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往往会在宣传时会产生推介的偏向性,致使景区出现淡旺季之分,例如,罗平以油菜花出名,宣传时会着重宣传油菜花花期时间,因此每年三月份出现旅游高峰期。此类宣传会带给游客一种季节性的错觉感,使其他季节游客大量的减少。因此,旅游景区在宣传时必须有一个统一完整的营销规划,最好是让游客每一个季节都能对景区产生旅游动机。同时,大部分旅游景区因为旺季的人流量过大,在旺季时基本不会采取太多的营销手段,最常用的只有门票打折、景区直通车等手段,手段较为单一。但随着旅游时代的来临,旺季的人流量都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调控好景区旺季的人流量,了解景区承载量,防止出现运营瘫痪的情况亟待解决。

(二)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现状

国内现在的很多景区在品牌形象上定位是十分单一的,而且很多旅游景区在形象上十分雷同,宣传口号单一薄弱而且会和其他类似景区撞上。首先景区在选择口号的时候,往往为了夸大景区的形象,让人乏味。其次,在景区对外宣传上会有明显的季节侧重,造成季节性客流少。另外,现在大部分的旅游景区在建设初期,本身的形象构建、景区职能是在仿造其它已经成功的景区来建设的,缺少对于景区所处目的地的市场调研,缺乏对市场深入的把握,早不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营销,造成了自身的损失。最后,如果旅游景区有让人回味的感觉,重游率会大大的提高。这种回味感情,不止在于景区景色的吸引力,更多的是体现在景区的售后服务上。

三、旅游景区淡旺季营销策略

一个旅游景区好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旅游景区营销策略是通过有计划、组织、执行、监控等管理过程来实现一定的营销目标。

(一)旅游景区旺季营销策略

旅游景区旺季一般不需要做太多的营销来吸引游客,因此旺季营销主要体现在景区的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与景区景点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游客信息系统:景区可以和一些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游客信息系统,对游客详细信息的管理、统计和分析,实现对游客的跟踪管理。

2、加强与游客沟通:景区可以通过景区解说员与游客沟通,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和建议,并对有用信息进行归结采纳。

3、加大景区景点创新:景区景点可以根据季节、时令、节日等不同来规划景区,推出不同时段的游览方式,并让游客快速的了解到景区更新信息,提高重游率。

4、做好景区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重复细致检查,确保景区所有游览设施的安全。

(二)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景区产品是旅游景区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旅游景区的产品不仅理解为旅游地的风景名胜,还包括必要的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旅游观赏和参与的活动项目,景区的管理和各项服务等。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景区产品对于增加淡季销售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改造老产品、增加换代产品、转换缺乏活力的产品、做好品牌营销等。

2、价格策略

旅游景区产品定价是旅游景区十分重要的任务,定价是否合理,是否被游客接受,直接影响一个旅游景区的收入。大部分旅游景区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出于扩大客源或者刺激淡季市场的原因,往往在一般旅游价格基础上,会采取一些价格优惠或者组合优惠的策略。主要策略有:门票打折、整合景点套餐等。

3、销售渠道策略

景区营销渠道又叫景区分销渠道,是指使旅游者转移到旅游景区实现景区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所经历的各个环节和推动力量的总和。旅游景区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

4、促销策略

提高一个旅游景区的感知印象,旅游促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般景区的促销手段有:人员推销、广告策划、销售促进、公共关系、景区宣传等。

四、结语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范文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10

1引言

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旅游差异化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品差异化产生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其他市场混合因素,并于1980年提出著名的三大通用竞争战略理论,将差异化界定为企业为顾客提供的独特产品或服务,正式确立差异化战略这一概念。此后,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差异化的相关研究。国内将差异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较早出现在饭店业,邹统钎(1993)指出饭店业的竞争战略应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尽量避免单一的价格竞争,努力寻求产品差异化,开展附加值的竞争。旅游差异化既可以来自于产生物理差异的“生产”和服务阶段,也可以来自于产生心理差异的营销阶段。

当前,国内在旅游差异化方面已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系统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四方面评述旅游差异化研究进展,以期从中得到有益启发,促进国内旅游差异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化。

2旅游产品差异化研究

Shaw较早论及产品差异化,在他看来,产品差异化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其结果是企业创造了需求,同时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Chamberlin、Edward H以产品差异化的研究建立了垄断竞争理论,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之作。早期研究?J为产品差异化来源于产品固有的物理因素、非物理因素和不是产品本身固有的辅助因素。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将产品差异划分为横向差异、纵向差异和产品特征。在纵向差异中服务差异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把生产和服务阶段的物理差异,即横纵向差异界定为旅游产品差异化,将营销阶段的心理差异,即产品特征,归入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

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摆脱单一价格竞争的有效途径。

2.1旅游产品差异化与低价竞争

在旅游产品差异化与低价竞争关系研究方面,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被广泛运用,且研究对象集中于旅行社,认为创新是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有效途径。陈青雁(2009)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以及博弈分析方法,论证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当前旅行社应选择的策略方式。杨丽(2010)主要关注了差异化中的增值服务,探究旅行社如何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其产品的差异化。关华和赵黎明(2010)针对旅行社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的Bertrand价格竞争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旅行社实现差异化的策略,即淡化旅游产品的特殊性、细分消费者市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2.2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

对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的探讨,陈志永(2004)做出了较大贡献。他认为导致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有三:一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二是旅游产品的不可专利性;三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旅游消费群体和主观偏好尚未形成。特别地,陈志永(2011)还探究了乡村旅游地产品差异化经营不足的原因。研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产权制度的缺失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公共池塘”资源特征给产品差异化带来了困难,而乡村旅游地的熟人社会关系使差异化经营需要面对高交易成本。

2.3旅游产品差异化个案研究

在旅游产品差异化个案研究方面,韩卢敏等(2008)、王玉英(2012)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省域、安徽休宁县县域案例地的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曾建明和肖洁(2010)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进行了探讨。更细微地,曾敏(2012)认为地域特色与情绪调动力是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两大驱动力,从一个设计师的视角,针对国内旅游纪念品的包装现状,阐述了“快乐的差异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综上,一方面,学者们对旅游产品价格竞争尤其是旅行社产品的低价竞争大为关注,这与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顽疾久治不愈的现状密切相关,体现了学术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多是重复借用博弈论模型来说明产品差异化不足造成了低价竞争,得出需要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结论,在论及产品差异化具体策略时,与前半部分脱节。此外,当前主要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定性地研究旅游产品差异化。如何确定差异化投资的临界点、保证差异化的效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杨丽(2010)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她建立了差异化模型,研究了差异化程度如何影响差异化效率,分析了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水平。

3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

旅游市场营销要求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旨在通过市场交换活动向旅游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其经营目标。旅游产品的产品特征主要表现为品牌,广告是加强品牌宣传的重要策略。旅游差异化不限于生产和服务阶段的物理差异,还包括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STP理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饭店差异化营销应寻求差异化变量和支持因素,在实施中坚持需求导向、动态均衡、系统操作、全程管理与攻心为上。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需要关注从景区产品差异化到选定目标市场、从目标市场到市场定位、从市场定位到营销策略的整合推广三大重要转折,以实现由景区产品向景区品牌的转变。刘晓辉(2003)在做了贵州旅游市场细分与旅游资源SWOT分析后,建议为旅游者提供多层次、差异化、档次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相应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进行差异化服务。他强调的“差异化”与无差异大量营销相对。在民族地区的旅游营销中必须把民族要素考虑进去,突破常规,差异化思维,最终达成民族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格局。

张超(2009)构建了旅游产品信息性差异化模型,进而讨论旅游市场上规模经济、游客对产品特征的敏感度、广告技术、基于资源的产品种类分别对广告强度有何影响,体现了在目的地营销过程中,通过、传递产品信息来实现信息性差异化,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独特差异化过程的内在机制。

高静、焦勇(2014)在竞争分析框架下探讨旅游目的地如何运用品牌个性实现差异化定位。耿松涛与薛建(2015)开展了海口与三亚旅游形象差异化研究,得出基于遮蔽理论的海口与三亚差异化旅游发展策略是在旅游目的地协作基础上的差异化。

众多学者对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差异化营销进行了探索,强调了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具体落实差异化营销却流于表面,对差异化营销渠道的打造关注度不够。没充分考虑旅游产品与一般商品营销的异同,对策缺乏针对性。

4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

差异化战略即企业提供被全行业认可的独特产品或者服务,实施的方法包括独特的设计或者产品形象、技术实力、独特的功能、客户服务、经销商渠道等。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他的名著《差异化经营》中提出,差异化有速度和内容两大来源。

董建英和余良(2004)在分析旅游产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行业结构化分析理论,阐述了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的优势,强调旅游企业要选择顾客所重视的、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实施差异化,在产品、服务、人员、价格、售后服务、过程等环节努力。

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认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不能兼容。李东娟和熊胜绪(2011)提炼出经济型酒店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耦合因子,认为经济型酒店实现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优化耦合。翁瑾(2008)研究传统旅游热点地区与新兴旅游热点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了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论表明,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新兴旅游集聚中心的形成,这是成本领先与差异化兼容的体现。

关于遗产地差异化,钟士恩等(2015)构建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古镇实现分级、分类评价及其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的指引。姚宏和李晓英(2015)以莫高窟为例,发现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需求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并深入分析感知差异的产生原因,提出遗产地景区差异化开发需从展示分区差异化、价值挖掘差异化和产品分层差异化三方面着手。

李东娟(2015)构建了“差异化战略-顾客价值-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以在线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构建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情感要素差异化三个方面探讨在线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路径,同时格外重视控制差异化成本。该研究开发了差异化战略度量量表,是主要创新点。

5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

差异化战略作为三大通用竞争战略之一具有个体逐利性,但不能忽视战略的群体互惠增长。旅游差异化不意味着截然不同,差异与同一是联系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差异化市场营销、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都只是在旅游者关注的某些价值维度的“标歧立异”,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的共性仍然存在,求同存异为旅游合作创造了可能。区域旅游一体化也需要差异化来避免发展的同质化,为区域旅游注入生机与活力。

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差异化下的合作、合作背景下的差异化、差异化与合作的交融三类。崔晓明等(2010)考察了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合作,主张在旅游产品差异化视角下进行区域旅游合作;蒋丽芹和张丹(2012)则尝试从苏浙皖沪的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桓占伟(2009)研究了一体化背景下郑汴旅游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探讨郑汴旅游文化的不同特质、旅游文化产业的同质化困境,倡导差异化发展思路;李洪娜和赵亮(2009)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避免旅游产品同质竞争应采取的策略。杨丽(2013)将旅游产品差异化贯穿到旅游供应链的合作协调中,在研究产品差异化的同时,考虑到各旅游企业合作协调;在协调各旅游企业合作冲突中,同时考虑如何激励各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提出了基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策略。

6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旅游差异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争相求新求异。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实施差异化战略以寻求竞争优势成为摆在广大旅游经营者面前的难题,使得加强旅游差异化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在旅游差异化研究中,我们应始终明确旅游现象是复杂的,旅游本质是单纯的。“人诗意地栖居”这一旅游本质不应被旅游差异化所掩盖。未来旅游差异化相关研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6.1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

现今的旅游差异化研究零散地分布于产业组织、企业管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旅游差异化、旅游差异、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差异化战略等多个概念之间界定模糊,需要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来规范旅游差异化相关学术研究,对已有成果进行整合。

6.2加大?β糜尾钜旎?战略效应的研究

旅游差异化战略的原因与过程,学者们给了大量关注,而对于结果的研究较少。可定量研究旅游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对旅游企业绩效的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从效应研究中,明确应如何正确实施差异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