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思维核心

互联网思维核心

互联网思维核心

互联网思维核心范文第1篇

现在在财经圈最流行的词汇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读。

但归纳起来说,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传统营销的三条原则:免费也许比收费营业收入更高,因为他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你的用户不一定是你的购买客户,但也许他就是你的员工,你的粉丝,你的口碑;传播的关键不在于播而在于传,任何产品或服务都要有值得传的价值。

比如360,他做什么,做安全产品,但他卖安全产品吗?他不卖,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360的用户,大部分不是360的客户,只是粉丝而已。传统营销时代,传播就是在电视上播出几十秒,在报纸上登个豆腐块,互联网时代,已经遍地都是媒体,电视报纸更不用说,手机网络已经占据80%以上阵线,但是,网络全民泛化成为特点,垄断已经不太可能,一个品牌的传播已经不可能全覆盖,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而“传”成为互联网语境下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口传、音传、视传、网传,有内容、有价值才会有民众参与传,于是内容为王、价值为王时代到来。

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最常提及的词汇之一。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的、不易被模仿的、并能够为公司产生价值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

寻求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在是在产品服务同质化的时代实行差异化行销、个性化行销。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找到有别于竞争者的突出优势,使其成为公司永续发展的动力。笔者总结,四大动作,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打造核心竞争力之一,文化引导

在互联网社会大环境下,内容为王、价值为先已经成为大势,然而一般的内容、一般的产品价值已经成为社会疲态,已经失去市场优势,在新的市场竞争下,要想创造出有内容、有价值的信息和产品,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思维引导。一个企业的创新思维,不是平白无故就会出来的,他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培育,一个不崇尚创新精神的企业,能长久持续创造出为社会为客户热捧的产品和服务吗?未来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是创造价值能力的竞争,一个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培育创新企业文化的企业,没有理由打造不出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而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所有员工是以继日的朝思暮想,创新也是从脚趾头开始的,而且是自强不息,上下同欲,只有同呼吸,共责任,才能培育创新的文化土壤。

打造核心竞争力之二,抓住趋势

趋势就象荒地上的野草,春风吹且长,天天很疯狂,不用浇肥,不用搭蓬,只要有阳光和水,瞬间三月成草原。趋势也是这样,只有顺着趋势,才能顺手牵羊,养成小肥羊。网络手机化是趋势、渠道网络化是趋势、服务便利化是趋势、一体多能是趋势,媒体电子化全民化是趋势,城镇化是趋势,农场主是趋势,居民是趋势,随时旅游是趋势,汽车生活是趋势。反过来,PC是反趋势,批发分销是反趋势,巷子深是反趋势,纸媒是反趋势,一亩三分田是反趋势,农民临时工是反趋势,限购是反趋势。

趋势来了,就要抓住,一个大的趋势不一定准确,二个趋势进行综合,那就基本不会有错。比如城镇化、农场主、居民三个趋势,汽车增长、服务便利化、旅游三个趋势。还有最大的趋势,一体多能,一个新产品,可以解决以前多个产品才能解决的整合趋势。

打造核心竞争力之三,优势挖掘

传统营销时代,资产、资本、关系是最大的优势资源,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很多的模式从一无所有到凭空而起。阿里如此,百度如此,小米也如此。微信公众帐号中的“逻辑思维”,仅仅凭借其到处收罗的微信内容推送,就积累了号称200万的粉丝,成为被各大传统媒体羡慕膜拜的经典,他凭的就是对文章公众兴趣的嗅觉,是对热点搜索能力的挖掘。

我们很多的客户有什么优势?他们没有高楼大厦,他们没有多少多少的资产,就算是有也不是优势,他们多年所积累的优势,无非是对行业多少年来的服务经验,是服务创新,是因为客户的认可,他们才有了所谓的行业第一,行业黑马。他们未来要做的,是对这一原始领域、优势范围持续提升、持续创新、持续引导,在趋势之下,融入文化创新,筑就更高的核心竞争城墙。

打造核心竞争力之四,强力执行

互联网思维核心范文第2篇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的信息与脑内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类型,研究科学领域可以从两大类型进行思考:一是科学领域的思维,如逻辑思维、实证思维等;二是非科学领域的思维,如艺术思维、抽象思维等。其实,思维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也有多种价值取向,如从思维技巧上划分就有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异逆思维、辩证思维等,数不胜数。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引入计算思维,这属于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对课程理念的发展。计算思维的出现具有时代性,不论它如何界定与发展,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非常有意义。但很明显,计算思维与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一样具有框架指导的特征。但冯・诺依曼结构限制了计算机更多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此看计算思维由计算机科学而来,若过于拓展,恐怕随着对其越推崇会越影响人类的宏观思维、抽象思维、想象思维等非目前计算机发展格局的思维方式的活跃度。

因此,计算思维对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基于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现状、局部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盲目扩展、极端扩大,未来在计算思维的惯性下人类自然思维要再次回归,恐怕会非常难,也许那时将悔之晚矣。

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人们针对“互联网+”有多种论述,但其实观点非常明确,它不是简单地把现实加进互联网,而是基于互联网加深对社会经济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自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我们就一直不断重复同一个错误,那就是简单地加进计算机技术元素,而不是对课堂重构,所以发展到课程整合、课程融合、反转课堂、微课程时仍避免不了简单的加法。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同样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加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活技术与知识,更是要在互联网、数字化生态下对课堂进行重构。例如,文字处理要真正脱离虚拟的任务、规定的操作,要开放网络、开放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空间、网络环境运用文字技术去创作、交流,让文字与技术一同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

在克服了简单的相加之后,加法思维才会得到超越,教育“互联网+”的指向性会更明确,进一步在物联网下加强对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增强。计算思维在技术价值观上毕竟是精致的,它其实是对社会信息做减法,其社会价值观念不如“互联网+”更有包容度。

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变化是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的9大要素、23个基本点,在此不作赘述。这里只从信息技术课程所确定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稍作了解。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对核心素养的优劣之问,其实最终会归结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影响到不同的核心素养论。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是,欧盟侧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台湾地区倾向素养角度,日本保留了技能本体,而美国21世纪技能要求结合了具体行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核心素养时,一定会遇见信息素养当年那样的老问题: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还存在核心素养吗?不核心的素养还有哪些?群体的核心素养与个体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些特殊人才、天才或者怪才,可能是艺术、科学、文学领域甚至普通工厂里的佼佼者,他们或许素养并不全面,但是在某一点上绝对高超,甚至会影响到业界的发展或巨变。那么,他们的核心素养与大众公民的核心素养之间应该如何定位?

但是,不管怎么说,核心素养比三维目标更好的地方是尊重了学习本体内容的价值,关注了公民整体素养的发展。现实操作时,作为技术课程可能只是抽几个方面作为核心素养。但好处是有了一面教育的理想的旗帜,并且这面旗帜有全球特征,从思维上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新课程就要来了,这样的呼声喊了一年。回望这一年,笔者看见新课标宛如在水中央:慢慢出水,慢慢拔节,慢慢有了花蕾,远远望去早有蜻蜓立上头,菡萏曼舞正欲开……回望这一年,一线教师和广大专业学者一样不甘寂寞,在等花开的日子里,不断尝试与学习,有了很多狂热与碰壁,但也有很多收获与喜悦。可是,有了上一轮课改的经验与体会,教师心里虽充满期待却不得不增加更多理性的心态。于是,笔者从与课标相关的几个关键词入手,结合各地近一年的研究与发展,对其稍作梳理,期待引起大家更多的理性思考。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的信息与脑内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人类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类型,研究科学领域可以从两大类型进行思考:一是科学领域的思维,如逻辑思维、实证思维等;二是非科学领域的思维,如艺术思维、抽象思维等。其实,思维类型划分有多种方式,也有多种价值取向,如从思维技巧上划分就有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异逆思维、辩证思维等,数不胜数。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引入计算思维,这属于科学领域的思维,是对课程理念的发展。计算思维的出现具有时代性,不论它如何界定与发展,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非常有意义。但很明显,计算思维与冯・诺依曼计算机架构一样具有框架指导的特征。但冯・诺依曼结构限制了计算机更多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此看计算思维由计算机科学而来,若过于拓展,恐怕随着对其越推崇会越影响人类的宏观思维、抽象思维、想象思维等非目前计算机发展格局的思维方式的活跃度。

因此,计算思维对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以及基于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现状、局部的发展意义重大。如果盲目扩展、极端扩大,未来在计算思维的惯性下人类自然思维要再次回归,恐怕会非常难,也许那时将悔之晚矣。

互联网+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人们针对“互联网+”有多种论述,但其实观点非常明确,它不是简单地把现实加进互联网,而是基于互联网加深对社会经济的变革。对教育而言,自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我们就一直不断重复同一个错误,那就是简单地加进计算机技术元素,而不是对课堂重构,所以发展到课程整合、课程融合、反转课堂、微课程时仍避免不了简单的加法。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同样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加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生活技术与知识,更是要在互联网、数字化生态下对课堂进行重构。例如,文字处理要真正脱离虚拟的任务、规定的操作,要开放网络、开放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空间、网络环境运用文字技术去创作、交流,让文字与技术一同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

在克服了简单的相加之后,加法思维才会得到超越,教育“互联网+”的指向性会更明确,进一步在物联网下加强对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增强。计算思维在技术价值观上毕竟是精致的,它其实是对社会信息做减法,其社会价值观念不如“互联网+”更有包容度。

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变化是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的9大要素、23个基本点,在此不作赘述。这里只从信息技术课程所确定的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稍作了解。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对核心素养的优劣之问,其实最终会归结到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会影响到不同的核心素养论。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是,欧盟侧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台湾地区倾向素养角度,日本保留了技能本体,而美国21世纪技能要求结合了具体行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核心素养时,一定会遇见信息素养当年那样的老问题: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还存在核心素养吗?不核心的素养还有哪些?群体的核心素养与个体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些特殊人才、天才或者怪才,可能是艺术、科学、文学领域甚至普通工厂里的佼佼者,他们或许素养并不全面,但是在某一点上绝对高超,甚至会影响到业界的发展或巨变。那么,他们的核心素养与大众公民的核心素养之间应该如何定位?

但是,不管怎么说,核心素养比三维目标更好的地方是尊重了学习本体内容的价值,关注了公民整体素养的发展。现实操作时,作为技术课程可能只是抽几个方面作为核心素养。但好处是有了一面教育的理想的旗帜,并且这面旗帜有全球特征,从思维上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学校来说创客空间还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创客课程主要有以下要素: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迭代设计,注重美学,打破年龄歧视,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是基本要素,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

《创造即学习》一书为K12学校提供了一些创客课程的思路。小学:发明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用Scratch简单编程;学习定格动画制作等。中学:制作组装电动玩具;用简单图形软件绘制个人头像;学会简单的电子元件的焊接;学会用MaKey MaKey套件组装触控设备等。高中:用树莓派、Arduino或其他开源硬件解决日常问题;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学会编制一个游戏展示你的数学才能等。

笔者见到的创客很多,但并没获得创新教育方面特别深刻而明确的示范。从目前大量的3D打印作品原创性不高、开源编程还以基础学习为主这些角度来看,创客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的确,培养创新人才很重要,但不是作创客教育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不能给创客教育过高的使命,创客教师也不宜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和过高的要求。学生既不是做几个物品就有了造物能力,也不是得几个奖就能成为创新人才,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思维不可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也不能缺乏。单方面强调通过实践动手创新,会极易走上低层次的模仿、重复境地。教师要明确创新人才与创客是完全不对等的概念,防止创客教育绑架创新教育。科技人才是创新人才,社会学创新人才也是创新人才;在数学假说创新也是创新,在宇宙理论推演也是创新。创新的森林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一枝独秀。如果过度强调工业领域的创客教育,那么极易打击、否定其他领域的创新教育,学生价值观的偏颇会导致未来创新人才生态的失衡。

直接一点说,高端人才需要大量时间继承式地学量的基础知识,掌握更系统的科学体系,而如果以创客教育过度提倡实践为理由去浪费这部分人才的黄金学习时间,那么就得不偿失了。这也让人不得不想起接受农村再教育的时代,这说明对中小学教育的远景风险急需评估。

当然,回望这一年,大家也能看到STEAM之花在悄然开放,还能看到翻转课堂已经开始深度反思,更能看见深度学习等教育智慧的自然回归;回望这一年,很多教师可能有相同的感慨,本文中也许正好摘录到您的一些观点,在此特别感谢,更期待您将更多的理性思考拿来分享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学校来说创客空间还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创客课程主要有以下要素: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迭代设计,注重美学,打破年龄歧视,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是基本要素,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

《创造即学习》一书为K12学校提供了一些创客课程的思路。小学:发明制作一个有趣的玩具;用Scratch简单编程;学习定格动画制作等。中学:制作组装电动玩具;用简单图形软件绘制个人头像;学会简单的电子元件的焊接;学会用MaKey MaKey套件组装触控设备等。高中:用树莓派、Arduino或其他开源硬件解决日常问题;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学会编制一个游戏展示你的数学才能等。

笔者见到的创客很多,但并没获得创新教育方面特别深刻而明确的示范。从目前大量的3D打印作品原创性不高、开源编程还以基础学习为主这些角度来看,创客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的确,培养创新人才很重要,但不是作创客教育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不能给创客教育过高的使命,创客教师也不宜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和过高的要求。学生既不是做几个物品就有了造物能力,也不是得几个奖就能成为创新人才,扎实系统的学科知识、理论思维不可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也不能缺乏。单方面强调通过实践动手创新,会极易走上低层次的模仿、重复境地。教师要明确创新人才与创客是完全不对等的概念,防止创客教育绑架创新教育。科技人才是创新人才,社会学创新人才也是创新人才;在数学假说创新也是创新,在宇宙理论推演也是创新。创新的森林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一枝独秀。如果过度强调工业领域的创客教育,那么极易打击、否定其他领域的创新教育,学生价值观的偏颇会导致未来创新人才生态的失衡。

互联网思维核心范文第3篇

有人说是“饥饿营销”成就了小米!果真如此吗?早在90年代末,互联网方兴未艾时,网游行业就开始用这种“饥渴”的方式来吸引玩家的关注和进入,通过前期的大量宣传和铺垫,激起所有玩家关注,其后在逐步开放这款游戏的过程中,利用激活码的方式,逐步逐批发放激活码,在玩家群中形成了一个“一码难求”的情景。

也有人说,是“米粉社群”成就了小米!果真如此吗?这也是网游行业常用的手法,将绝大多数丝用户在游戏内以家族、帮派、国家的形式,建立起虚拟的社会关系,来进行用户管理,游戏之外又成立等级分明的游戏公会来进行管理,通过这种虚拟的结构,形成了最稳定的虚拟社会关系。

还有人说,是“免费低价”成就了小米!果真如此吗?网游行业早就超越传统产品以实体功能适用性定位的方式,直接诉求消费者内心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通过这样的心理定位来抓住人心,建立自己的品牌。每个产品都提供更深度的高级别服务,而这些高级别服务就成了核心盈利点。免费与低价只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只要保持了用户黏性,后面的市场就充满了遐想!

既然“饥饿营销”、“粉丝社群”、“免费低价”不是仅小米一家使用的手法,为何只有雷军和他的小米能取得如此爆炸性的成功,许多想要复制小米经验的企业却铩羽而归?例如,360的周鸿在2012年5月启动智能手机项目,6月推出首款特供机AK47,8月推出学生机,11月推出互联网四核机,12月与诺基亚合作,到了2013年1月却放弃了智能手机这个项目,试水仅半年时间。

雷军将小米的成功归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专注、极致、品牌、快”这七个字,也被称为“七字诀”。而这“七字诀”的核心又是“口碑”,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比别人“快”,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在创立小米之前,雷军对手机行业的发展作了几个判断:

1. 手机将取代电脑成为计算中心;

2. 随着手机行业摩尔定律的日益显现,手机领域和PC领域的规律将会趋同,这意味着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后,手机厂商依靠卖硬件的利润率会持续下跌;

3. 苹果的出现改变了行业竞争的规则,竞争不再是硬件的竞争,而是硬件、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三位一体的竞争;

4. 手机回归沟通,新一代的CSP模式(contact联系人、SMS短信、Phone电话)是核心。

所以,在创立小米的时候,雷军和团队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小米要同时涉足硬件、操作系统、互联网应用三个层面,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整体体验做到最优。思路是全部直销,去掉所有中间环节。不用产品挣钱,而是在用户用了产品后,将来从别的服务里面挣点钱。也可以这么说,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思维是用来抢抓智能手机市场机遇的行动总纲,没有这个市场判断,就不会有这个战略思维。

小米几乎没有广告投入,雷军认为,在信息足够透明的互联网上,砸广告,忽悠和吹牛都靠不住了,用户到淘宝买还是京东买,鼠标一点就换了。这种信息高度对称,导致了产品生产者要货真价实做产品,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用户,更要重视用户的口碑。

在互联网上,传播非常容易,一个产品好能非常快地传达到每一个消费者,但是假如那个产品有问题呢?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分分钟你这个产品的负面口碑就全部形成了。在经历了互联网信息充分透明的情况下,压力是非常大的。互联网的核心是口碑,如果这个东西没有口碑的话,你想忽悠是一点戏也没有的。互联网上所有好的服务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做起来的,都是一个用户传一个用户做起来的。

雷军认为,小米做得是比较极端的,小米手机系统刚刚一周时只找到100个用户,通过口碑的慢慢积累,第二周是200人,第三周400人,第四周800人,就像滚雪球一样,到小米手机之前全球就有150万的用户了。口碑传播的速度,是远远超过大家想象的。

口碑的真谛是超出用户预期,要比大家想象中更好。雷军介绍红米手机时,先拆开塑封,说这个塑封都是世界一流的,富士康生产的;再掀开包装盒,说它是用进口纸浆做的,因为不用进口纸浆它会掉屑,那样打开以后上面全是屑;然后又拿起充电线袋子,说用磨砂袋子装的,国内一般会搞个透明塑料袋就完了,还有小米的充电线是用橡胶圈套的,而国内会用一个铁丝缠住……这就是口碑的基础――过硬的产品和服务!

口碑的核心就是把用户当朋友,尊重用户,重视用户,鼓励用户参与进来。雷军要求小米的员工都要在大脑中保留一块区域,来存储产品的观感。其实就是心中有用户,保持用户思维,换位思考。雷军打比喻说:“小米是家中式小餐馆,来往的都是回头客,每个顾客都了解我们的菜品,我们也叫得出每个顾客的名字。再简单点说,口碑就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即“‘要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小米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流淌着互联网思维。定向定点挖人,组建梦幻团队,建立米粉社区,营造手机的互联网品牌,网络预售,饥饿式营销,借用现成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全新的手机销售渠道,产品设计全球众包……

对传统企业而言,如何抓住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爆炸增长的机会,把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这是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应该去做的事情。

点评

文/刘浩 《实效管理》副主编

这个案例的数据指出,小米手机只用了三年时间,销售额从零开始,到2014年上半年的330亿元。许多人将小米的成就归功于雷军的“互联网思维”。

在许多演讲场合雷军喜欢用一张图来阐述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那个知名的“七字诀”――口碑、专注、极致、快。

网络上最津津乐道的是小米的饥饿营销、小米的性价比、小米的粉丝等。这些与“口碑”有关的概念,更多是小米品牌的营销方式,并且不是小米独家专用的方式,众多互联网企业也都是这种方法。至于“专注、极致、快”,这三个概念更多是产品过程,雷军在创办金山软件时,就已经在操作这些概念了。换句话说,“七字诀”并不是什么新概念,甚至是互联网行业里普遍的概念,那么,为何只有小米取得如此巨大成功?

有句话说,决策错误比贪污更可怕。决策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组织学习领域的旷世巨作《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指出,多数企业的决策短板在于见树不见林,将企业资源过度集中解决表面问题,而没有站在组织广度及时间跨度来思考核心问题,解决核心问题。彼得・圣吉对管理学的贡献很多,其中一项巨大贡献,就是引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建立了一套经营决策的思维工具, 就企业所关注的现象(例如绩效指标),通过增强环圈及调节环圈来描述其因果关系。这套思维工具后来被发展成电脑软件 Stellar/iThink,受到西方企业、政府及学校教育广泛采用。

如果我们用彼得・圣吉的系统语言重构雷军的互联网七字诀思维,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系统思维图,如图一所示,图二则是时间效果图。

图一的分析显示,

“领先用户定义产品”以及“把用户当朋友”是小米手机的两个杠杆驱动要素,小米通过这两个支点撑起了势如破竹的运营循环。那么,小米的这两个支点是如何运作的?

小米的公开信息指出,小米有着非常扁平的组织结构,八位合伙人都拥有上百人团队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执行力。而小米的员工都是来自外企同业,人力素质都是一时之选,也都认同“做口碑、做米粉”这个经营理念,全力以赴、热情打拼,周休一日,没有怨言。小米的主流工资、透明利益分享期权回购,则为员工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动力。正是这几项人力资源战略举措,支撑了雷军的“人人都是产品工程师”的要求,每位员工都认领一块直面用户的任务,将用户的黏性做到极致,吸引了50万死忠米粉,为小米贡献产品意见,为超出预期的小米手机免费宣传!雷军说,“做口碑”就是“走群众教育路线”,全体员工都投入经营粉丝了!

“未来世界仍是以手机为中心,小米需要在这种想法上解决手机的两个问题,一是输入,二是输出。” 雷军这么说。基于这样的思路,解决输入问题的小米盒子、小米电源、小米手环,解决输出问题的小米电视等陆续加入了小米产品家族。而每一个小米成员的商业模式,都是小米手机的翻版复制!

总结来说,小米手机的成功,得力于产品供应及品牌营销,未来还将得力于小米家族,而幕后组织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措施(HRP),则是功不可没!

点评

文/ 刘学智 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小米公司在短短的四年间从无到有,从零到上百亿,可以说是世界商业企业中史诗般的传奇,小米的商业运作模式不是他人企业所能轻易模仿的,小米的互联思维方式也不是他人企业所能轻言把握的。

作为当下处于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必须冷静思考,不要被小米公司的表面成功所迷惑。也就是说,小米的成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群体中和特定的产品里实现的,注定成为独特性,他不一定能成为别人企业的成功模式。这就是为什么雷军成功了,周鸿失败了。

我认为小米的成功离不开三个要素。

第一,产品。不管是自己生产,还是别人代工生产,产品绝对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小米的成功在于抓住了当今消费电子领域爆炸式的增长环境下智能手机在用户使用中的消费定位,以独特的价格和特性让小米手机在苹果和三星等高端手机封堵下闯出一条新路。小米的成功还在于中国智能手机生产制造装配的土壤,富士康和中国诸多的代工工厂成熟的产业链,让小米公司无需重资产投资,通过外包思维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手机。小米的成功更在于通过自己的研发队伍瞄准苹果和三星公司的创新去模仿,对小米来说所谓的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都是伪命题,因为对智能手机来说,人家苹果和三星公司已经把手机做到极致了,小米公司只是在其基础上做了创新的延伸。

第二,用户。当今变革的年代,用户决定企业的生死,所以企业必须由产品思维转向客户思维。也就是说要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产品,就必须真正抓住客户。小米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一大批年轻的特定客户,把他们当做朋友而不是上帝,并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把他们形成特定的“米粉”群体。而这部分米粉用户接受的是小米手机的款式和价格,认可物有所值而已。这就是说用户认可的并不是小米手机的品牌,而是小米的物美价廉(如果苹果手机的价格和小米手机价格一样的话,用户能选择小米手机吗)。所以在当今变革时代,没有忠诚用户,只有利益用户,我认为用户都是多变的,所谓用户口碑是一个伪命题。

第三,互联网。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小米通过互联网创造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小米公司互联网营销很厉害,他通过饥饿营销,免费营销等等,非常快速有效地将自己的核心产品销售给自己的米粉用户,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去学习与思考。

综上所述,对小米公司的成功,我们企业和媒体不要去过分解读,特别是所谓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品牌、快”这七个字,不应该是当代的互联思维的本质。我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通过免费和赔钱思维创造更多的用户粉丝,实现羊毛不是出在羊身上,而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思维。

小米的成功至少会给我们传统企业三个转变。第一是由产品技术为中心向由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第二是由给客户提供低级服务转向给客户提供高级服务的战术转变。第三是由传统工厂营销思维向现代互联网免费思维的智慧转变。

点评

文/周熙 博士、互联网营销专家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2012年,雷军从文章《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想”一词,尝试为互联网企业的存在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在2012年的每一场公开演讲中,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 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不断提高,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并将之改为了“互联网思维”――一字之差;2013年11月3日,新闻联播了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一夜之间,无论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似乎不提“互联网思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企业是有未来的!

雷军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为:专注、极致、口碑、快。更多的“互联网思维”的讨论还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免费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等!

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声音,就有多少种解读!事实上,“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伪命题,对于不同的企业,对于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而言,以上思维都不可能完全适用,因而探索“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简单地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在于两个字――信息!信息变了,信息的生产、交换和传播变了,一切都有了魔力!

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即是把互联网作为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把信息流作为继商品流,货币流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发展动力,把信息生产,交换和传播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出发点,而商品和货币不过是信息的载体而已。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指出:“在互联网世界里,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前都说信息不对称,今天已经很透明了,这种时候你发现所有的产品,其实都是可以靠口碑来传播的。口碑传播的时候,就要求专心做产品,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好。另外,从互联网的打法来讲,节奏很快,快速迭代。大家发现雷总提到的互联网思想,其实口碑是最根本的,快、专注、极致是做产品的一套思维。”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的这番评论可谓是画龙点睛地指出了小米“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信息变了,工业化思维调整为互联网思维了!小米和米粉们之间的信息透明了,“口碑”传播比过去更重要了;信息传达实时了,“快”可以很快实现了,产品的迭代频率更高了;信息传递方式变化了,论坛微信微博出现了,企业可以借助多种社会化媒体和用户深度互动了,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洞悉得更加清楚,因而可以提供超过消费者预期体验的产品,实现“专注”和“极致”了!

事实上,因为信息生产传播的全面实时准确,大数据的客户洞察分析效果更精准了;因为信息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免费”成了“互联网思维”的又一个招牌,360杀毒赶走了瑞星和卡巴斯基;因为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腾讯跨界成了移动的竞争对手;因为信息线上线下的打通,平台的空间开始三维立体网状延展;因为信息成为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而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

因此,对传统企业而言,首要的是分析“信息”在工业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在自己的产业和行业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探索提炼自己适合的“互联网思维”才能真正抓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爆炸增长的机会,把自己的产业做强做大!

互联网思维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高等学校 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35-03

一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它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作为互联网的抽象表现形式,继承了互联网天然开放、创新、包容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逐渐以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内涵,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赵大伟结合商业生态系统提出的互联网思维九大内容。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他思维都是围绕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的展开。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建设中。(2)迭代思维。迭代思维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推出,它侧重于迭代的意识,及时并实时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迭代思维要求打破原有故步自封的状态,要敢于追求创新,只有迭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3)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移动互联网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互动。互联网平台没有强制的灌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踪。(4)社会化思维。利用社会化媒体,通过顾客以一传十,让用户主动参与到品牌传播中来,从而实现口碑营销的目的。社会化思维强调互联网时代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人或事构成某种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它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以上四种思维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性、平台化、以用户为中心,而这些价值与思想政治工作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及要求不谋而合。

二 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

1.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的特点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对教育客体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90后”,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的一代,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创新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传统教学思维,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已经到来,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2.符合思想政治工作以生为本的理念

互联网思维具有高效、互动的特征,其所带来的参与热可使每位参与者对产品、运营、研发等各个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思维引导下的操作,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企业也能对客户的个性化选择进行收集和整合,为客户提供称心如意的产品,真正体现用户至上的理念。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符合顾客(学生)需求的思维,以生为本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思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与核心理念。

3.新形势下建设高水平思政队伍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

――――――――――――――――――――――――

* 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互联网思维的培养”(编号:1320151054)

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德育教育。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当前,互联网思维正从互联网行业向其他领域扩展,对于教育的影响已经悄然产生。互联网思维具有的特征,可以帮助教育者发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接受最新的社会思潮。互联网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会推进教育领域发生真正的、划时代的变革。

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有效途径

1.以生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互联网用户思维对高校思政工作要求最重要的体现。

首先,以生为本强调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培养人才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技能,同时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满足大学生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活力。

另外,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每一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由于性别、年龄、家庭环境、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学生的层次性,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针对一些问题学生也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能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

2.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转变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

所谓内容创新,是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颖、新鲜,要有创新精神,体现时代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材为载体,内容较枯燥、乏味。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当前,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解读和阐述相关理论问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入加工,不断完善、包装,并再次将知识“推销”给学生,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紧贴时代、常做常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是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思政教育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性的教育方式,强调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过于死板、过分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忌一味地说教或空洞地摆大道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感受,以平等的姿态和身份与其交流,保持态度温和,保证每次说服教育体现水平和新意,真正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春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一点一滴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搭建平台,畅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互联网平台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既包括线上的网络平台,也包括线下平台,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线上平台,即运用微博、微信、QQ、论坛、慕课等新媒体,为广大学生搭建的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及资源共享的平台。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联系最为密切,他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都与新媒体相关。许多学生并不善于面对面交流,但在网络上相当活跃。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新媒体平台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还体现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引导功能。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论坛上一些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学习,或者辅导员可以开通微博、微信,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发言;另一方面利用校园网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积极打造红色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丰富网站内容,传播和谐的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线下平台,即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平台。互联网思维强调主体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高效畅通。线下平台的搭建就是通过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发挥班干部的间接管理作用,更要求每个思政工作者真正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互信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多方联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教育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简单地讲,就是把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融合,即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达到教学与实践互通、理论教学与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长、传统教育与创新摸索相结合的大思政平台。与互联网思维相关的大思政观念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主体的开放性方面。

社会化思维告诉我们,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即使是陌生人也可能利用网络产生交集,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人虽是独立的个体,但都与周围的人有所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想达到最佳的思政育人效果,单靠大学辅导员或思政任课老师是不够的。大思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将更多的群体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如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辅导员、家长、社会等群体,争取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与学工队伍、党团组织、人事部门的有机结合,既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发展、成长动态考察相脱节的问题,又能够增强学工人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身份认同感和归宿感,故而构建开放性的大思政教育教学机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浅论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班级管理发展趋势[J].才智,2014(34)

[2]马勇、林长圣、陈建标等.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及其实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李春梅、张毅.互联网思维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12)

[4]李亚平、郑易平.“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初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5]谢长仙.互联网思维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黄金时代,2014(7)

[6]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7]庄丽榕.论创新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互联网思维核心范文第5篇

关于互联网思维大佬们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的?

“互联网思维三大定义”:一、依托互联网做传播,找到目标客群,也让目标客群认识你,进行参与、互动;二、以用户为核心进行产品开发,根据找到的目标客群做精准型“窄众产品”;三、微小改进、快速迭代、以互联网手段收集反馈,迅速改进产品,进行再传播。随着功能、服务、及产品线的完善与扩充,逐步扩大目标人群。

——雕爷牛腩创始人雕爷

换一种角度,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结果看,大致会产生这么几个效应: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互联网思维开放、互动的特性,将改变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因此,用好互联网思维,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要顺势而变。

——联想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柳传志

互联网思维分为三个层级:

层级一:数字化;互联网是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层级二: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层级三: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

——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百度总裁张亚勤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思维”而非“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去中心,这些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互联网思维不是做加法,不是说传统企业建个网站,搞个App什么的。而是做减法,减掉面向终端用户的不必要的环节,减掉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掉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掉层层加价的中间渠道,减掉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

——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把用户当成互联网的中心,中间商将越来越少,这将让商业模式和销售渠道产生变化。

互联网思维之一,中间成本为零,利润递延

互联网思维之二,功能成为必需,情感成为强需

互联网思维模式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李善友教授

互联网转型是什么?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商业模式转型,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把你原来的盈利模式改变了,二是管理转型,或多或少你利用一些互联网的技术,来改善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还有一个是文化转型,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改变你的企业文化。要吃透互联网精神,一定是要把它溶化到企业的血液当中。

——金蝶软件董事长徐少春

互联网给中国商业界带来的最大改变也许是新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威权主义价值观让位于以“平等、参与、分享”为核心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这才是所谓的互联网精神或者互联网思维的真义。能够扎扎实实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贯彻以“平等、参与、分享”为本质的互联网精神,把每个个体的创造性、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的公司,才称得上真正的互联网企业。

——领教工坊创始人肖知兴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传统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思想观念和商业理念。要敢于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发现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想象未来,仅仅看到威胁。

——华为轮值CEO胡厚昆

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互联网思维不是一个新的理论,它只是一种观念,一种让商业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观念。如果说80后、90后是一群天然带着互联网精神的消费主体,那么,“互联网思维”就是商业在面向这群新人时的态度、方法和观念。

——“B座12楼”发起人项建标

互联网的未来就是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而今天我们能连起来的东西还不到1%”。“互联网精神”的层面: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和演化。平等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开放变成一种生存的必须,连接越广、连接越厚,价值越大;双向的互动才创造价值;通过一轮一轮的迭代来逼近真实的用户需求;不是借助计划而是通过演化来逐渐优化、接近更好的状态。

——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教授

互联网思维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专注就是只做一款47寸的电视,其他型号不考虑。极致就是干到你能力的极限。口碑是互联网的核心,没有口碑靠广告一点戏都没有。快,只有互联网企业能实现,都是24小时值守,有问题立即解决。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

相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速度再快都不能发展,所以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任何时候不管大环境怎么变都好,我们要主动出击,干在实处。结合格兰仕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第一,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转变,做制造业必须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来去做实体,要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要转化为以消费者为中心。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

互联网思维充分体现了“平等、尊重、参与、分享”的价值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老板对组织、产品、用户的颠覆必须要全面认识。通过互联网卖产品还是技术思维,必须把互联网思维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王志纲工作室创始人王志纲

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

第一,用户至上: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

第二,体验为王:只有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超出预期才叫体验。比如有人递过一个矿泉水瓶子,我一喝原来是50度的茅台。这就超出我的体验。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硬件也正在步入免费的时代。硬件以成本价出售,零利润,然后依靠增值服务去赚钱。电视、盒子、手表等互联网硬件虽然不挣钱,通过广告、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等方式来挣钱。

第四,颠覆式创新:你要把东西做得便宜,甚至免费;把东西做得特简单,就能打动人心,超出预期的体验上的呼应,就能赢得用户,就为你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

“互联网思维”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互动分享,也就是扁平化。二是产品创新,给用户带来惊喜。三是与产业链协同的开放与合作。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曾学忠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如果你把互联网当思想看,你自然而然会把你的组织、产品、文化都带进去,你要彻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今天很多人都说网上营销好,但是营销好了,麻烦也就开始了,你整个组织、人才、思考、战略都要进行调整。你以为是你的胃口太好,但换一只胃,你的肝也出问题,脾也出问题,因为所有内部的体系是连在一起的。这世界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全面向互联网转型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目标。我们需要快速建立起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产品有更好的互联网应用体验,销售有更强的互联网通道,市场营销要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和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推广我们的产品,宣传我们的形象。我会时刻关注你们的努力,随时为你们的成绩点赞!加油!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就拿我自己来说,过去总觉得互联网仅仅是一种工具,企业里有人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每个人都懂都用,总觉得鼠标里点不出万向节。现在不同了,孙子、外孙回来都跟我讲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从一种工具变成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打印产品也已经近在眼前了。怎么办?只有下功夫学,善学者能,多能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