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秦岭北坡 农家乐 旅游客源市场 行为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喜爱的旅游形式,因此研究其客源市场特征及游客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1.秦岭北坡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概况

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旅游从20世纪90代起步,2003年由于政府大力推进其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迅速升温。2003年33户农家乐经营户挂牌,到2006年农家乐接待户已有424户,接待游客75万人,收入3000万元。

2.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地理空间特征、消费特征、时间特征及其他特征。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调查法,共发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8%。在问卷的结果分析中用到了数理统计、EXCEL等方法及软件。

二、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人口学特征

从表1中显示主要游客为年龄在25~50岁之间、月工资为1000~3000元之间的群体。这一群体多数已有自己的家庭以及稳定的收入,闲暇时间固定,比较偏好闲适轻松、能和家人朋友相聚沟通的旅游方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游客主要为大学生群体,他们经济能力有限,往往选择花费小、风景佳、距离短的农家乐。

2.地理空间特征

秦岭北坡农家乐客源市场主要以西安市区游客为主(表2)。地理空间结构中体现出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半径约为20~100km,旅游强度等指数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其中距离秦岭北坡30~60km形成游客最为集中的区域旅游客源。值得注意的是游客强度等指数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出衰减,而是到达20km~30km公里后才出现衰减,这是因为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边缘出现了“城乡结合带”,它们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逃离城市到乡村休闲”的要求。

3.消费特征

(1)消费动机

表2中显示游客选择农家乐旅游的动机以娱乐消遣为主,其次为家人朋友聚会,借农家乐的环境和独特的氛围求得身心的愉悦,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是主要的消费动机。

(2)消费水平

90.9%游客的人均花费集中在200元以下(表2),其中餐饮占了总花费的40%以上,住宿花费在总花费中约占了30%以下;65%游客没有购物,而选择购物的游客购物花费最多为总花费的10%左右;72%游客选择参加娱乐项目,约占总花费的5~20%(图1)。值得注意的是餐饮花费与游客收入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住宿、娱乐花费与游客收入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购物花费最大的群体为年龄在35~50岁之间、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职员、教师、商人及公务员。

4.农家乐客源市场时间特征

春夏两季是农家乐旅游的旺季,这两季是乡村景色最美、各项娱乐活动都能开展的季节。在时间段的选择上,人们倾向周末到农家乐旅游。在黄金周期间,农家乐的客源远不如周末,这主要是黄金周期间人们更倾向于空间尺度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在停留时间上,大多数游客选择的是一日游(表3)。

5.农家乐客源市场其他特征

游客喜爱参与性较强的农家乐(表3)。对于农家乐的组织形式,人们乐于和家人朋友一起来进行旅游。在交通方式中,65.1%为自驾车旅游,25.1%为公交车,选择坐公交车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年学生及收入低于2000元群体。

三、农家乐客源市场行为模式研究

1.游客以空间尺度较小的周末一日游为主,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两季

农家乐旅游以“朝发夕归”的短程一日游为主。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限制,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左右,一年多安排一次中远程旅游,平常主要是近程短途旅游;由于生活的快节奏使城市居民平时更加愿意避开人满为患的著名景点;由于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自驾游成为时尚。春夏两季乡村景色最美,是最适宜出游的季节。

2.农家乐旅游消费停留在悦目悦身的基本层次,消费水平与收入密切相关

目前农家乐游客享受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产品、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农家乐旅游行为停留在悦目悦身的基本层次。而旅游消费较低,主要集中在餐饮及住宿方面,消费水平与收入密切相关。

3.游客往往与家人朋友选择去参与性强的农家乐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沟通,参与性强的农家乐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场所,人们通过各种农家活动增加友谊、加强亲情。

四、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农家乐旅游提出以下建议:

1.深度挖掘农家乐旅游内涵,使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

为了保持和突出农家乐“乡村性”, 应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 以淳朴和真诚营造氛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深度挖掘农家乐的内涵。要紧扣农家乐的主题进行市场定位,提供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使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

2.依托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理想化的农家乐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一种结合,是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的一种附加。农家乐应该利用其原生原味的乡村性,特有的乡村文化和土特产品来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家乐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引导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不断挖掘代表其特色的土特产品或乡村手工艺品。

3.农家乐旅游市场营销系列化、管理规范化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农家乐旅游产品质量,必须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销农家乐旅游产品,使旅游市场营销系列化;另外在管理方面,可通过组建农家乐协会等形式, 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联合起来, 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对外统一打造品牌,实施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2]潘秋玲:现阶段我国农家乐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2):60~62

[3]税伟张启春王山河等:城市化与城市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J].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7~30

[4]周玲强黄祖辉:我国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20世纪90年代,客家文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客家研究热”直接推动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开始兴起。进入21世纪,在“文化旅游热”背景下,客家文化旅游热开始形成,客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总体上客家文化旅游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以物质文化资源为主、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市场以近域客源市场为主是客家文化旅游的主要特征[11,14],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大资源与小产品、大市场与小区位、大文化与小景观、大形象与小品牌的“四大四小”表现较为突出。粤闽赣边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客家大本营。以“客家三州”赣州、汀州、梅州为核心的客家大本营是客家文化中心,赋存丰富的客家文化景观和客家民俗风情,为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客家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2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分析

    2.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以梅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客家文化旅游为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测评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探寻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显着影响因子。梅州市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旅游的经典旅游目的地。选择梅州市为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由于影响游客满意因素的复杂性,游客满意度测评涉及多维度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其量化测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评模型主要有期望差异模型(EDT)、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服务绩效模型(SERVPERF)、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5,15~17]。本文采取广泛使用的李克特5级量表法,建立评价集V=[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对应的测量标度向量H=[5,4,3,2,1],作为评价集的相应分值,获得被访游客对测评对象的主观态度。根据调查目的,综合考虑客家文化旅游的影响因素,构建侧重于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测评的9维度39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表1)。问卷设计内容包括:(1)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客源地、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2)旅游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总体满意度和单项满意度评价。(3)满意度相关影响因子:包括出游次数、出游方式、出游动机、旅游地形象等。(4)满意度的行为结果:忠诚度。

    2.2调查过程与分析方法

    样本调查在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完成,选择包含了黄金周、双休日和工作日的时间进行调查。在梅州主要景区、酒店、特产店对旅游者展开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调查人员直接对游客进行“一对一”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协助游客填写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保证了信息的客观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达96.3%。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本次调查的Alpha,即可靠性系数(a)=0.944,且各评价因子的Alpha信度系数均大于0.800,问卷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信度)高。

    2.3游客满意度结果分析

    (1)总体满意度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总目标值为3.78,说明游客对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且与其它类型文化旅游满意度相比,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满意度偏低。(2)评价维度满意度各评价维度指标满意度均值与李克特量表中5级满意度的赋值相比可看出(图1),除旅游环境和客家文化特色维度指标达到满意外,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服务与管理7个维度指标均未达到满意水平。图1各评价维度满意度Fig.1Thevaluedimensionsatisfaction(3)评价因子满意度评价因子层39项指标中,仅1/4项指标达到满意水平,其中最满意的三项评价因子是空气质量、客家民俗和游览环境;最不满意的三项评价因子是娱乐特色、商品价格和商品类型与特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明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不同旅游行为特征的人群在总体满意度上的差异情况。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差别程度用P值判断,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不显着;0.01<P<0.05时,表示差异显着;P<0.01时,表示差异极其显着。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客源地的游客满意度差异极其显着,其他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着(表2)。具体特征是:省内游客满意度最大,其次是境外游客满意度,省外游客满意度最低;来梅州2次以上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初次游游客;不同出游方式的游客中,自驾游游客满意度最高;以探亲访友为动机的游客满意度高于以其他为动机的游客满意度;男性游客的满意度几乎等于女性游客满意度;年龄越大游客越满意越高。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各评价指标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发现:游客满意度与景区特色与形象、资源数量与规模、游览环境、餐饮特色、交通舒适性、娱乐特色、商品类型与特色、游程安排、服务质量监管、气候舒适度、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居民态度、客家民居建筑和客家民俗等15项评价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各相关系数概率值均接近0,表明游客满意度与上述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高度显着的相关性(表3)。

    3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结果表明,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满意度显着影响因子。客家文化旅游存在形象模糊、市场狭小、产品单一、特色不足以及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增进游客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优化旅游环境是提高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应着力于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产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

    3.1实施形象策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价值

    (1)强化形象主题,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形象是激发旅游动机、提高游客期望、提升感知质量的重要因子[3,18,19]。概念泛化、视觉雷同、形象主题模糊、文化内涵缺失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问题,同质竞争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原因,应强化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主题。包括突出“客家文化”大主题、强化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在客家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下,根据粤闽赣客家地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文化差异和特征,进行客家文化各亚区的旅游形象定位,凸显各亚区的旅游形象主题,形成鲜明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将粤闽赣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旅游主题和宣传口号统一于客家文化旅游总体形象,共同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2)加强旅游宣传与形象传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宣传与形象传播是旅游形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游客期望进行管理、使游客期望与实际感知保持一致、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确定鲜明而统一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标识,对客家文化旅游进行客观准确的形象宣传,有利于客家文化旅游市场形象和口碑效应的形成。积极扩宽形象传播途径,借助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音乐、网络等大众文化和新兴媒介,大力宣传客家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3.2实施市场策略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市场

    (1)开拓非客家人客源市场,扩展客家文化旅游中长距离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狭小、人气指数不高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市场”特征表现。客家文化旅游的现状客源仍局限于“客家人”这个“自家人”市场和500km范围内的近域非客家人市场,客家文化旅游需要开拓更广的旅游市场。应注重中长距离非客家人市场的开拓,加强客家文化旅游在非客家人客源市场的宣传,采取各种旅游推介会让非客家人了解客家文化,增强客家文化旅游对中长距离非客家人的旅游吸引力。(2)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扩宽客家文化旅游营销渠道,积极开展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价格营销。以客家文化为“卖点”开展文化营销,满足游客对客家文化旅游的文化需求:对同质文化的追寻记忆和延续继承,或对异质文化的观摩学习和体验经历。利用现代新媒体开展旅游网络营销,通过客家文化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的影视产品、动漫产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开展价格营销,降低旅游产品的直观价格,吸引不同的分众市场。

    3.3实施产品策略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价值

    (1)深化产品开发,丰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浅层次粗放开发、观光产品为主、旅游产品单一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产品”特征表现。应遵循旅游产品开发规律、尊重旅游消费需求[8,20],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客家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在加强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客家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的同时,重视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客家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和娱乐产品开发,实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体验产品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旅游业与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的融合,解决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表达难点,创新开发客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产品,以增强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受;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开发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2)强化特色与精品意识,提升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质量。以客家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客家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旅游线路、特色景区、特色商品),彰显特色,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价值和品质,增加客家文化旅游吸引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展示客家文化精髓、铸造文客家文化旅游精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价值。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龙胜温泉;满意度;桂林;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the Tourist satisfaction of Longsheng Hot Spring

XI Dan

(College of Tourism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Abstract】Longsheng hot spring is the best known of the Guilin hot spring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Longsheng hot spring scenic spot, and then promotes the tourist satisfaction of the hot spring scenic spot.

【Key words】Longsheng hot spring; Tourist’s satisfaction; Guilin; Evaluation study

0 引言

龙胜温泉景区位于桂林西北部龙胜县江底乡,坐落在自然风光优美的龙胜温泉部级森林公园内,处于两座青山之间,地势陡险,周边植被茂盛、古树参天,是以山间温泉为特色,集康体、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温泉由地下 1200 米深处岩层涌出,分上下两大泉群,有 16 眼泉口,水温为 54 摄氏度―58 摄氏度。温泉水质为超低钠低矿化度的偏硅酸重碳酸钙镁型天然饮用矿泉水,含有锂、锶、铁、锌、铜等 10 余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1]。

本文在龙胜温泉景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桂林市旅游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旅游环境特点,借鉴已有的游客满意度测评理论模型,分析、评价该景区游客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

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70年代美国学者Pizam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研究[2]为游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一些从事旅游目的地营销、户外游憩、自然和文化遗产旅游以及国家公园研究的学者逐渐关注顾客满意理论在旅游业的应用。进入21世纪,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概念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反映了“以游客为中心”[3]的游客管理新理念和趋势。综观国外有关游客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测量研究[4-5]和通过建立模型来测量游客满意度两个方面[6-7]。

本文在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的基础上[8],结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以及相关模型研究成果,根据龙胜温泉景区的特点,构建了龙胜温泉景区游客满意度(Tourist Satisfaction Index,TSI)评价理论模型。

在图中,椭圆形表示观测变量,长方形表示结构变量,单箭头表示假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箭头从原因变量指向结果变量。游客满意度理论模型包括7个结构变量,即感知质量、游客预期、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抱怨、游客忠诚和景区形象,其中景区形象为外生结构变量。景区形象、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游客预期共同影响着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又决定游客抱怨和游客忠诚。

1.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1.2.1 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到访次数、旅游形式、旅游目的、停留时间、住宿地点、人均消费预算以及在旅游六要素上的花费水平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游客的满意度情况调查,包括对此次温泉旅游的总满意度以及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六要素的分满意度。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主要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家庭结构等。其中关于各要素的花费水平与满意度情况的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五分法量表,要求被访者用从1(最少 非常不满意)到5(最多 非常满意)的等级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认同程度。其余各问题采取选项式的提问方式。

1.2.2 数据获取

笔者于2014年9月28日至2014年10月4日间前往龙胜温泉景区、停车场与温泉中心酒店进行问卷发放工作,前后历时7天。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20份,剔除满意度问句回答不完全的无效问卷后,得到可用于数据分析的问卷220份。调查结束后,将问卷输入EXCEL软件,形成数据库,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样本中,从性别看,比例较均衡;从年龄上看,以25~ 48岁为主;从文化程度看,以大专 本科居多;从职业上看,以企事业单位职员和在校学生为主;从婚姻状况上看,已婚人员居多;从个人月收入看,以2000~ 5000元为主;从家庭结构上看,以三口之家和两人世界为主。

2.1 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1)性别特征

男性游客数是98人,女性游客数122人,分别占调查游客总数的44.5%和55.5%。

(2)年龄特征

年龄小于14岁的游客有19人, 15~ 24岁有135人, 25~ 44岁有68人,45~ 64岁有4人,其中15~ 24岁的游客占59.7%。

(3)职业特征

学生游客样本89个,占总样本数的39.4%;公司职员42人,占18.6%;工人27人,占11. 9%;接下来是私营业主、教师、公务员等,所占比重均小于10%。

(4)文化程度特征

本科学历的游客为68人,占30.1%;其次分别是大专学历和初(高)中学历,样本数分别为39和35个,占17.3%和15.5%;最少的是小学学历,只占2.7%。

(5)家庭结构特征

家庭结构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对游客的家庭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前往龙胜温泉景区旅游的游客中,以单身家庭为主,样本数为139个,占到总样本数量的61.5%;接下来分别是小家庭、大家庭和夫妻二人,分别占到样本数量的18.1%、12.4%、8.0%。

2.2 游客满意度分析

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也会对游客的满意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此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果对于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差别不大,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特征。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进行了必要的矫正,对缺省的数据依据惯例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了处理。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在220个样本中,总体满意度方面,满意样本数73个,占32.3%;感觉一般的游客有36人,占15. 9%;较满意的游客数量为34人,占15.0%;对龙胜温泉景区感觉不满意、失望或不满的游客约为35人占到了15.0%以上。其中,对于龙胜温泉景区保持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文化氛围,与其它温泉度假景区相比的独特建筑风格等,游客的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的分别约占了71.3%,62.5%和 57.1%;其次是龙胜温泉的水质、水温、泡浴的舒适度,其中非常满意的游客约占 40%,比较满意的游客约占 47.7%;对于游客与周边村民的互动性,龙胜温泉景区附近的休闲设施等温泉景区周边开展的旅游活动,游客满意度较低,其中对其附近休闲设施不满意的游客分别约占27.9%、14%和 19.8%.

从调查样本可见,游客对温泉景区环境温泉水质水温满意度分值最高,对景点游人数量指标的和商品购物指标的满意度分值最低。此外,游客对温泉景区作负面宣传和投诉的可能性较低,说明游客对旅游景区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重游意愿度高。

3 研究结论

本文从游客体验的满意度着手,在借鉴影响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模型基础上,对龙胜温泉旅游满意度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分析结果发现,游客最为满意的是周边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温泉水的水质水温等,这也是吸引人前往温泉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餐饮设施、附近休闲设施、景区内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交通条件这几项满意度比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龙胜温泉景区应保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合作,改善温泉地周围的基础设施,提升温泉的可进入性,对温泉泡汤区、休息区、停车场、员工人数等根据淡旺季进行人性化的改变。另外,要通过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景区的知名度,提高景区的游客满意度,使人们对景区重新认识与认可,使旅游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参考文献】

[1]桂林年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32.

[2]Pizama Neumann Reichela. 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5):314-322.

[3]EAGLE P F J,公园游客管理概念的演变[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24(3, 4):65-67.

[4]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4,19(5):9-13.

[5]David F Measu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R].Third international & Sixth Nat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Quality Management,1999.

[6]Oliver R 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 setting[J].Journal of Retailing 1981, 57: 25-48.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客户细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一、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改上市之后都已开始逐步走向综合经营的模式,各商业银行都将新的利润增长点放到了中间业务上,而其中的个人理财业务自2003年开始以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个人理财中心”,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的“乐当家”、农业银行的“金钥匙”、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等产品相继面世,市场上已有20多个品牌、几百种理财产品;2006年年初,凭借股市和金市的高温,各商业银行推出了一批与股指、黄金价格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并且,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也将其在国外的理财业务移植到我国市场,积极开展外汇理财业务。然而,热情的投入并不见得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并不理想。出现了如下的主要问题:

将理财作为竞争手段。2005年前期,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1]。

分业经营模式大大制约可理财业务的发展,使得理财业务只能停留在表面。目前的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具体操作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结合,或者只提供较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投资咨询只是传统储蓄业务介绍,而所谓的网上银行其实是将传统银行业务照搬到互联网上,而在线投资品种仍然缺乏。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趋势下理财业务可涉足证券、保险、资产投资管理等业务,形成多个利润增长点。

客户细分不够,造成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中国银行的个人客户,现在仅仅是根据其综合金融资产余额来进行划分,如50万人民币为总行级客户,20万人民币为省行级客户,20万以下为一般客户,划分为粗线条式,没有对相当级别的高端客户进行区分和一对一贴身服务,也没有对客户的职业、年龄、性格、金融产品需求等拥有详尽的资料并进行划分(1)。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也就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财务策划在技术、人才支持上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然而,从目前全球金融业的现状看,混业经营模式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与竞争力是分业制经营模式所难以匹敌的。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既是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国内市场形势的需要。我国金融界实现混业经营必是大势所趋。而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4月末,我国居民户存款为17.37万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理财业务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时商业银行要发展好理财业务占据这块“大蛋糕”除了依赖我国金融市场和制度这些外部条件的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完善,既改善商行由于客户细分所造成的理财业务发展不健康。而做好客户细分对目前的商业银行的来说其利不仅仅只限于理财业务,也有利于商行其他的零售业务的发展。

因此,本文试图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来设计一种客户细分的方法。按照众多的客户个性特征将客户分类,使得商行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理财服务和投资组合来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广度与深度。

二、研究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方法特殊之处在于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理财客户众多的个性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原因在于理财客户个性特征变量众多,一方面为了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研究时尽量选取多的变量,而另一方面随着考虑变量的增多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各变量是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可变面的造成信大量重叠,既存在相关性,而主成分分析正是通过原来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来变量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此后,用所得到的主成分对所有客户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将客户细分,再利用spss软件的描述统计分析和频率分析对客户的个性特征、理财产品与服务需求、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进行差异性分析。

三、应用分析的具体步骤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预处理

1、为了使客户分割成为可行的策略,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准则,它们一般包括可识别性、实质性、可接近性、稳定性、响应性和可行动性等。

2、利用定性阶梯法进行深度访谈,筛选出重要的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客户忠诚以及客户个性特征的情况,并了解受访者表达这些项目时所用的语言[3]。

3、效度,衡量工具是否真正能够测出所想测量事物的程度(黄俊英,1996)。经由定性的访谈结果,发展成量性问卷,利用量表形态进行大量样本的问卷测试[3]。问卷在被使用之前都询问过业内一些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力求符合效度。

(二)、主成分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

假设某家银行有n个理财客户的交易记录,并将他们经过数据处理成了n个样本数据,用来代表每一条客户数据样本(),描述这家银行的理财客户个性特征的变量有m个,用来代表第个变量(),则代表第个客户在第个变量上的取值。则可构成如下原始数据矩阵:

可知此为一个的矩阵

由于原始记录的各变量的数量级和量纲不同,造成数值差别悬殊,为使各种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和分别是第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则以前的原始数据矩阵变成了标准化的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它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这个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第个变量和第个变量的相关系数。

对相关系数矩阵作Jacobi的正交变换得到对角矩阵:即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相关系数矩阵R使得:

其中的为R的m个特征值,他们所对的标准特征正交向量为:

在主因在分析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不妨假设m个特征值:,而为主因子的方差,方差越大对总变异的贡献越大。而主成分则可表示为:3、进行主成分分析就为了减少变量个数,所以在选取出主成分时个数一定是少于m个的,通常以所取得个数使得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为宜,即:

在这其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它叫做因子负荷量,反映的是主成分和每个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则表示一个主成分中所有指标对该主成分的依赖作用,这个值越大则说明我们的主成分分析越成功。

4、将所有客户的数据调出,计算他们在我们所选出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在计算过程中当然是用标准化了的数据,把他们带入:

(三)、聚类分析

用我们所得到的主成分(作为理财客户的个性特征维度,用客户在这些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聚类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它的原理是在预先不知道目标数据库到底有多少类的情况下,希望将所有的样本组成不同的类或者说“聚类”,并且使得在这种分类情况下,以某种度量为标准的相异度,在同一聚类之间最小化,而在不同聚类之间最大化。

其具体的步骤[4]如下:

1、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则由欧氏距离公式计算和类平均法计算,即(1)

(2)

式(1)中的和是样本序号,是主成分的序号。而(2)中的和分别是类和的样本个数。类平均法较好地利用了所有样本之间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它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系统聚类方法。

2、在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D:开始时,每个客户的样本都各成一类,组成n类:。故在开始时,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与样本之间的距离相同,即

3、进行系统聚类,将D中最小元素对应的类合并,然后按照公式(2)重新计算新类与相邻类的距离。如果全部的类都已成一类,则过程终止,否则回到步骤3。

4、根据需要确定阈值,将各调查客户(即各样本)划分为s个类。

5、计算每个客户的综合得分,其中是方差贡献率。

6、计算每个客户类别的综合得分,其中(i=1,2,……,s)是第i类中所有客户综合得分的平均值。

根据每个客户类别的综合得分情况我们可以对这些类别客户进行等级划分,并且有新客户加入时根据其客户的综合得分就知道将该客户归入哪一类别,从而实现对客户的科学分类。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所采取的方法避免了传统的用人口特征对客户进行细分的盲目性,也避免了在选择特征变量时的人为性和相关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细分的科学性。客户细分后根据每类客户的个性特征变量的取值总结他们的特点,商业银行就可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异化营销战略,即为不同的理财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羊英.《中国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探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2]杜宽旗,蒙肖莲,蔡淑琴,杨毓.《一种商业银行客户分割的多维方法—基于客户期望收益和态度的分割模型》.商业研究.2006总第345期.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门楼是客家民居中最为人注意的突出部位之一。由于受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客家民居门楼充满着浓郁的客乡风情,其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往往内在地蕴涵着深刻的客乡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主要有围楼、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殿堂式、围龙屋和中西混合式等,围龙屋是其中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它与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客家民居不但在外型上具有独特的“客”味,在具体的细节中也能突出地反映“客”的文化特征。门楼乃客家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蕴含着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客家民居建筑的独特外形及其浓郁的客家文化特征早已受到了中外客家学研究者的重视,①然而,客家民居门楼却似乎被忽略,在对客家民居建筑的研究中几乎未作探讨。本文旨在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从客家民居门楼的设置及其装饰艺术,揭示其设计中的民俗与文化内涵。

一、客家门楼的类型及影响门楼安置的因素

门楼是一栋大型建筑物的最主要甚至是整栋建筑物的通道口,是人和物进出的主要通道。客家民居的门楼通常包括大门、侧门、斗门三大类。大门是整个民居的中心,其位置与造型、装饰都是非常重要的。Www.133229.CoM有安全、交通、分隔、采光、保温等功能,还具有风水、象征功能。围龙屋、五凤楼、土楼等所有的客家民居都必有大门。门的造型和色彩对客家民居的整体装饰效果影响很大,因此,一般都将其纳入建筑总设计的重中之重。围龙屋的大门两旁,设方形石座,有的设石狮。大门进去则是下厅,过天井之后则是上厅。

侧门是围龙屋、五凤楼等府第式客家民居特有的门类,是堂屋两侧横屋的外大门,呈对称在大门两边。小的民居有一对,大的民居有三对,根据两边的横屋排数而定。

有些客家民居正大门前有禾坪,其周围有高高的墙,在墙的两端各开一个大门,叫“斗门”。门楼的功能有如现代住宅小区的出口和保卫室。客家民居通过房屋的外墙和围墙把整座民居、门坪、池塘等围成相对独立、而紧骤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整座民居里居住的都是叔伯、妯哩等近亲,传统的近亲意识比较浓郁。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因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带有鲜明的、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文化。客家民居门楼的安置与客家人的生活与生产以及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客家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心理有关,贯穿着独特的理念。

1.百年开基观念

在客家人看来,客家民居的修建将是百年立基的开始,而客家门楼的安置则是整个建筑中的关键事项,甚至被认定将影响整个家族未来发展是否兴盛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它的朝向、它的安置时刻、它的大小规格甚至于它细微局部的装饰如色调设计等,所有这些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敬祖是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的一个核心。客家人的敬祖思想表现得更显著更强烈,他们对祖宗的崇敬在客家民居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不管是土楼、五凤楼,还是围龙屋,祖堂总是处在中轴线上,是整座民居的中心,祖堂正对大门人口,开间比环周的房间显著加宽,一进民居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它显要突出的地位。

2.家族、宗族观念的影响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家族聚居观念。客家地处山岭重叠的山区,往往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其间溪流密布,山水之间大小不一的盆地便成为客家先民南迁时~村一族聚居的好地方。光绪《嘉应州志》说:粤东“无平原广陌,其田多在山谷间,高者恒苦旱,下者恒苦涝。”严酷的生存环境也往往要求他们共同开发耕作。为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客家人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典型的集群居住特征,通廊式方楼、圆楼突出地显示出了家族宗族的群体性。居于中心的祖祠显示着宗族的尊严,而防盗、防火、饲养、加工储藏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在一起,血缘近亲聚居在一个屋顶之下,连为一体,达到在生活和生产中互助合作的目的。这种建筑形式显然有利于家族宗族的安居乐业和兴旺发达。而所有这些观念则都使整个建筑处于一个宏观的整体之中,使门楼往往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出口,维系着整个家族的大统一。

3.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影响

客家生活除去出外谋生的外,留下者多以农业为主,因此,农业生活对房屋布置也起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从事农业生产方便及就近看守农作物,住宅常常建于所垦种的田野中,造成住宅各个分散,并不紧密排列的布局。为了要解决农务上打谷、晒谷、扬谷及其它杂粮整理的需要,一般住宅大门外就都有禾坪的设置。再外筑围墙、池塘和斗门,使之显得相对独立与安全。

4.门楼突出的防护功能

客家民居的外墙很厚,围龙屋除中间大门及横屋前端的小门外,很少再设其他门户出入。土围楼就只有一个大门出入。整座民居窗户开得少而且狭小,具有特别强的防御性。一方面则是因为客家人所有的“家当”都集中在楼内,必须给予很好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对“敌人”或者“外人”的防范。客家住宅大都建于平地山坡交界的地方,前置禾坪、后设堂楼、左右夹峙横屋以及“围龙”、炮楼、枪眼,既可以护卫自己,又可以居高临下,击退敌人。为了避免敌人的侵入,所有民居在房屋内部的门却开得极多窗也很大,可以畅行无阻。这既使敌人难于攻入,而自己却能迅速调配力量。此外,春房、磨房、鸡舍、猪圈、牛栏、柴房、谷仓、水井等设于宅内,在必要时可作为老弱妇孺及贵重财物的避难场所。

5.地理环境和风水观念

客家民居非常注重地理环境,包含龙脉(山神地理走势)风水等,特别是其中的风水观念,门楼则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客家先民热衷于祈求自己住宅的安全与族人的平安。汉族本来就有信赖风水先生的习俗,而客家人显得尤为热心。所谓风水,是以相看墓地、家宅的防卫和形状来判断凶吉的迷信;所谓风水先生就是鉴定风水的人。迷信风水与客家住宅的兴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讲究风水,必须慎重地观测研究其来龙去脉,选择优良的位置。因此往往找到的位置不一定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必须以高价购买,所以对客家人来讲,要盖房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不但是选择地形注重风水,就是选择吉日良辰兴工,又必须与全家的出生时辰相配合房子的高矮大小式样,除财力因素外,基地的高低房屋的方向及建筑的结构都决定于“地理风水”的要求。因此,尽管同在一个地方,有些是圆楼,有些是方楼,主要是依靠风水先生鉴定的结果而修筑的根据古老的传说,面向正南,可以人丁兴旺,所以建筑大都采取朝南的方向。但在客家山区民居的方向依山形而定的多,理想的座北朝南并不多见。因而有些在地理环境上不能向南的,也都尽可能使大门单独朝向南方,使一些住宅出现大门与住宅本身方向不一致。此外,受门前有水可以“聚积财富”、“有财有势”的观念的影响,如果建筑附近有河的,大门都面向河流上游,以示财势源源而来。没有河流的,则在禾坪前面砌筑鱼塘来象征它,希望取得吉利的兆头。当然,造夯土墙需大量的泥土,挖塘的泥土起到重要作用。

二、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社会文化与审美特征

建筑装饰是附加于建筑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如柱梁的雕饰、屋面脊饰、外檐装饰,大门入口装饰等。其艺术特征是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特点进行艺术加工,恰当地选择我国传统的绘画、雕刻、书法、色彩、图案等多种艺术特点,相互结合,灵活应用,从而达到建筑风格和美感的协调和统一在客家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所有这些装饰的目的除了美化建筑物外,也有着严肃的心理和文化意义,尽管它们在生活中不一定会影响建筑本身的实用价值。

1.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一般社会意义

在我国传统封建等级社会中,民居建筑的装饰是显示户主地位和财富的标志。据史料记载,民宅使用装饰装修的制度规定极严。宋制规定“非官室寺观,毋得彩画棱宇及朱黑漆梁柱窗雕。”明制规定,“庶民所居房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装饰”。直到清代,有关民居建筑装饰的制度限制才被放宽,南北各地民宅装饰有了很大发展,不但在木材上施以雕饰,而且充分运用了传统的石雕、砖雕等优秀工艺,各地各民族结合和发挥各地区的传统技艺和特点,创造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装饰。

在客家民居的门楼装饰中,也深刻地体现表现门第贫富贵贱观念。门楼装饰中的各种木雕、石雕绘画装饰,其目的是把装饰部位显示出来为人们观赏,也是表现门第贫富贵贱的一个重要部位,故户主都不惜花费资财,从用料、式样、题材到色彩、装饰等各方面,竭其能力而为之。有些在海外的客家华侨不惜花重金从海外运来材料,耗时多年建一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主大门是客家礼仪、礼俗的重要场所和必经之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地说,客家礼仪活动,如敬祖、嫁娶、做寿、乔迁、回乡等都首先要进大门。而平时则无所谓大门侧门,只要方便即可。因此,大门的装饰大都尽可能用木雕、石雕装饰梁柱,图画装饰墙面。这足以说明大门的地位以及风俗特点。

2.客家民居门楼装饰与表达祈望心理的文化特征

现存的较完整的传统客家民居主要是清中期和清晚期时的建筑,典型的如粤东大埔县黄塘乡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大埔百侯的“通尔第”、黄砂乡的“进士第”、梅县松口铜琶村谢姓“荣禄第”等。这些建筑外型堂皇美观,布局严谨,多采用我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且其用料讲究,多采用三合土或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清晚期,客家华侨将传统的客家房屋结构结合西洋的建筑艺术,在故乡修建了一些中西混合式民居,典型的有梅县白宫的“联芳楼”、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其外观上吸收了西洋的艺术装饰,内部则仍然是道地的客家民居传统结构。

从现存完整的客家民居看,门楼装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意匠特征。它的表现充分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象征寓意和祈望的手法,将客家人的哲理、伦理等思想和审美意识结合起来。门楼装饰的象征性,通常是形声或形象来表达。如用狮、麒麟表示吉祥、瑞庆、权势,牡丹有富贵之意义,用莲花托大斗(斗与升同形),斗中置三层,意为连升三级等。这些图案花纹大多反映了客家民众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欣赏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楼的楹联、匾额是极有特色的建筑装饰,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这个传统随着客家人的南迁也带进了坐落在偏僻山区的民居中,并生根发展。门楼上首先是楼名。在客家民居中,几乎每一座楼都要取一个楼名。楼名大多用吉祥文字组合,讨吉利祥和的兆头如梅州梁姓人的承德楼、梅县桥溪的继善楼、大埔百侯的通尔第等。其次是楹联,很多以楼名作藏头嵌字联,作为大门的对联,进一步阐明涵义、催人奋进构成传统族训的核心。如大埔的方形石楼泰安楼泰然一室,安住层楼;怀永第:怀远于德,永享其隆维新楼:维系循良世泽,新绳教友家风;等等。客家民居内各户房门都张贴对联,可以说是有门必有对联。客家门楼的对联往往是无声的教诲,它对恪守封建伦理与家族规范持续不断地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教育子孙后代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奋斗、如何成才,从而形成客家民居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理想,是客家人重教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表现。

此外,客家人在新屋建成,进住之前要“出煞”是为着净宅而进行的赶鬼驱邪仪式。新迁的第一日,当日凌晨,正厅放大桌一张,桌上有白米一斗,干谷二斗,泥刀、油尺、墨斗、大红包等。厅堂正中放八仙桌数张,摆到大门前,桌上用白棉布数丈,直铺到门口,风水先生头裹红巾,身穿素衣,左手抓雄鸡,右手握七星宝剑,口中念咒,把鸡杀死,鸡血洒在白布上,直出大门,把鸡丢在大门外,泥水匠、木匠用红木棒大力打布,齐出大门,随即鸣炮、打锣鼓,大闹助威送出大门。“出煞”完毕后,早上吉时进新屋,进屋时,请本族有名望有多子多孙的老人夫妇“开大门”,男左女右,站于大门,等待外面祭门神完毕,由老夫妇开门,开门时,说吉利话:“左开门,财丁来”“右开门,富贵来”。合说:“财丁富贵一齐来”。主家即掌灯入门,家具随进。此俗,如今的客家乡村依然流行着。新迁时,大门的装点最隆重,一般要贴乔迁对联,在大门上方还要挂大块红布,以镇凶避邪。

3.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审美情趣

客家民居门楼装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门楼建筑物美观悦目,并不是随意使用装饰就能表达出来的。因而也是客家民居外观装饰最重点部位,无论在装饰题材,用料工艺、色彩,甚至尺度处理上都是最突出和隆重的。客家民居门楼外观属比较庄重朴实的屋檐式。较富裕的住家常对大门两侧墙面进行装饰,墙裙、墙基、门楣用麻石雕饰。檐下梁枋用木雕,木雕装饰结合实用功能在建筑构件上进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精巧与美观,大门上方的梁柱木雕通常采用通雕或空雕法,外观表现简朴粗犷,适合于远视。门屏等雕饰则用浅浮雕、工艺精致,适合于近观。门楼装饰中的收口部位,通常进行雕饰处理,既藏拙又美观。如大门梁架的桃尖粮头,有的地方称为楚尾或倒吊莲花。

因为客家民居很少大面积使用鲜艳耀眼的色彩,而多以白、灰或以材料原色为主,因而在门楼装饰的色彩处理上,常以较为鲜艳的色彩进行重点装饰。如红、黑、金、绿等,光彩夺目,鲜艳的色彩增加了立面变化,打破了客家民居建筑单一而朴素的色彩感觉。

总之,客家门楼在客家建筑中是如此之重要,甚至已经成为决定客家民居的最基本因素,它寄托着客家人对未来的憧憬,也成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之源。比如,全家人的生活似乎都受到门楼朝向的指引。因此,当客家人建新房时,总爱去找风水先生,寻求的最佳朝向。当觉得家里人不太顺畅时也往往会归咎于门楼朝向。直到今天,客家农村地区,甚至在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中间的高级公寓中都常常可以看到经过特别“纠偏”的门户朝向。客家门楼特殊的建筑过程、客家门楼的特殊组成及其上面的一些装饰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门外的狮子具有特殊的镇邪作用,门上的一些绘画亦有着同样的意义。显然,客家门楼浓缩了客家文化特色,深刻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或许,所有这些皆可称之为客家人的“门楼心态”,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房学嘉.客家源流探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丘权政.客家的源流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

[4]房学嘉等.客家文化导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