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71-02

一、前言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矿业工程专业是江西理工大学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是江西省唯一矿业类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专业经过50余年的传承和历史积淀,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2500多名优秀人才。近五年,矿业工程专业每年招收学术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近80名。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矿业工程是一门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体的工程科学,其工程特色限定了传统矿业工程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目前传统培养模式下培养的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在科研基础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普遍缺少主动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缺乏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比如江西理工大学的矿业工程学科每年收到企业委托项目近百项,经费上千万,每个学生平均每年能接触三到四个企业项目,到毕业时,学生多数具备了完善的技术开发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课题的深层次理论缺乏了解,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应用基础理论指导工程实践,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原创性成果少,国际影响力较低。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研究以工程实践为主,在基础理论的原创性以及实验工作量、论文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和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矿业工程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工程实践,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大部分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熟练掌握了所需的实验技能,具备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然而,如何将工程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如何将各个企业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普遍性、一致性的规律,大部分研究生还无法做到,因此,学生无法得出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为了毕业只好发表一些档次不高的研究论文,而学校也无法提高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

3.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对国民经济或工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实用型研究较多,而从实际需求出发并将问题一般化而进行的有深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少,且在研究过程中借用现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普通工科院校矿业工程研究生在进行课题研究工程中,受思维局限及试验条件的影响,喜欢利用传统的研究手段,在新型检测仪器、检测手段的应用及结果分析中与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南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的矿业工程学科为例,中南大学所拥有的一些检测设备,如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江西理工大学不具备,如要检测,需要将样品送到外部去检测,学生对仪器的操作原理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均不了解,实验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也不了解,时间一久,学生就放弃了相关检测方法的使用。

江西是矿业大省,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加速实现江西经济赶超越发展,需要高校及科研院所不断地提供研发动力,为矿山企业做贡献,为江西矿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不断的源动力。要有效地发挥矿业经济在江西工业经济的作用,离不开人才的作用。由于江西地处相对欠发达地区,引进高层次外来人才比较困难,加上本地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所占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加强本地区矿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的矿业工程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科对江西经济的服务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要求,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模式、导师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学术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提高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其中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部分进行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目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本科生相似,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江西理工的矿业工程专业,开设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课程,很多课程和本科省课程重复,学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些知识的重复学习上,收获较小。因此,需要研究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知识系统,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不仅要着重于使研究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考虑到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使得人才培养从重“才”过渡到重“人”。要组织学科专家、研究生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对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优化课程设置,删除不必要的重复课程,开设一些能够向学生传授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课程,如开设一些课程教给学生新式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及解决设备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当前研究生的授课方式还是以填鸭式教育为主,老师与学生在传统的教室里,依靠黑板和投影仪实现知识的传授,一个只顾自己讲,一个只顾自己学,缺乏交流与互动。同时很多课程的课本与教案比较老旧,长时间不会更新,与新时期知识的更新速度严重不匹配。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最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大力开展对现有教学方式的改革,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各种学术报告与讲座等教学形式,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如研究生的表面物理化学课程,该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核心基础课程,对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十分有价值,然而该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与矿业工程专业存在较大距离,以往授课过程注重对课本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的讲授及推导,对于相关知识在矿业学科中的作用讲解较少,学生学完课程后不能将相关知识用到科研实践中,收获较少。通过案例式教学,将教师科研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书本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同时组织讨论,将他们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凝练出来,与书本知识相对应,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创新型导师队伍建设。当前大部分工科院校的导师制为单一导师制,学生刚进校就选择了导师,对导师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均不了解,当研究工作开始时,如果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会磨灭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每个导师有自己固有的知识构成及研究方向,长期从事某个领域或方向的研究,在该领域或方向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往往对其他领域研究较少,知识结构较为局限,同时一个导师的思维方式较为固定,无法满足当前科研对跨学科知识综合的要求,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探索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遴选、聘任制度,实现单一的导师负责制向导师负责下的集体指导模式转变;改革研究生导师评价制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导师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聘任知名学者、企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建立合格的导师团队,可为研究生提供较多的研究方向供其选择,为其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有效指导。导师负责下的集体指导模式也有利于研究生共享导师和实验室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和科研硬件条件不足带来的培养问题。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教学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合理评价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许多高校都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但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主体,并以专家、同行的评价为主;另一类是以学生的主观评价为主体,辅助以专家、同行评价。因此,目前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与督导(专家)评价,三个群体的评价结果按一定的权重比例计算出课程教学质量的得分。但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下列问题:(1)没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课程;(2)无法消除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3)评价更多的是反映教师课程知识的传授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果;(4)评价时间存在固定性和滞后性。

四、预期成果

总之,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导师队伍、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调整,预期可达到以下成果。

1.综合考虑矿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结合专业特色及科技发展前沿,建成能够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课程群及相应教学方法。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范文第2篇

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扩大。据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2002年底,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约为50万人;而到2009年底,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加到130万,在短短的7年间,增加1.6倍[1]。导师质量总体不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迅速扩大了导师的数量,其中部分导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经验、学术素养等均显不足,对研究生的指导也相对较弱[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对迅速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教育投入明显不够,多数研究生除了面对日渐提高的生活费用外,还要支付高额的学费,这往往使多数研究生力不从心,无法专注课题的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内容陈旧且深度不够,没有体现专、精、深和前沿性。科研条件欠缺。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外文电子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等数据库的建立较为落后,多数导师与学生均局限在国内文献的检索与参考,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对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知之有限。研究生质量下降。主要体现在创新性能力欠缺、工程实践能力不足[3]。多数导师完全依赖研究生来完成企业项目,研究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的完成上,而不是深入系统地研究,导致学术能力难以提升。

二、国外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4]: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宽进严出。研究生教学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此外,各大学都设有不同比率的淘汰率,最后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研究生要大大少于入学人数。注重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几个研究方向内,由研究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对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二是以科研活动为主的阶段。在第二阶段,研究生直接参与研究项目,并最终以达到一定进展为指标来完成学业。

三、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把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种行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各部门合作的优势,把研究生培养作为中心任务,科研活动和生产活动为研究生培养服务,但同时又保持科研和生产活动独立性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把产学研结合提升到了国家创新战略的高度,并在政策面上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5]。罗列了近年来各级科技主管部门支持的以企业为申报主体的主要科技项目。近年来,我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6]:(1)项目承包型:企业提供资金,高校或研究生导师承包科研项目。(2)基地合作型:由校企共同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研究生在基地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3)人才委托培养型。针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帮助企业培养专门人才。(4)经济实体型。在该类经济实体中,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和经营。(5)企业人才兼任研究生导师型。引进企业人才到大学或科研院所兼任研究生导师,可实现研究生培养资源的共享,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点主要体现为[7]:(1)既解决部分导师的科研条件,又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2)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让学生置于学校和社会生产实践两种教育环境下,增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与创新精神。(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是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形式。然而,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8]:(1)企业、导师与研究生三者的目的性不一致。企业通常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技术难点,导师的主要目标是完成科研任务,而研究生常常希望尽快完成学业,因而大大降低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2)知识产权纠纷频出。由于法令法规导向不科学,企业、高校、导师对知识产权的归属要求不合理,在合作时发生纷争,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发展。(3)高校与企业管理体制衔接不畅。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既是在校研究生,也是合作企业的任务编组成员。但部分研究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达不到联合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目的。

四、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新实践

我们针对化学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化学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索,把研究生的培养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审慎甄选合作伙伴。产学研合作必须把培养研究生放在中心位置。苏州立新制药是苏州市唯一专门从事研发与生产化学原料药的企业,由于该企业对研发和人才培养都很重视,因此,我们选择它作为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合作伙伴。(2)研究生与企业双向选择。我们选择企业认可的、对企业感兴趣的研究生,参与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这样既可解决企业人才贮备问题,又能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定期对研究生的科研进展、学习环境、所遇困难等进行讨论与解决。(4)优势互补的任务编组。企业中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青年技术人员,与研究生一起编为项目组,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5)制定合理的助研金评定标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了解程度、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具体的实践成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并予以奖励。(6)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及青年技术人员在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或邀请专家给他们短期培训,对研究生扩充知识面,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大有裨益。(7)严抓论文质量关。定期让研究生们互相探讨各自论文的特点和不足之处,使论到有创新、有内容、有条理、有规范。例如,我们在执行产学研合作《超纯艾地苯醌制备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氯吡格雷晶型控制研究》等项目时,互补效益非常明显。江南大学在开发工业色谱和药物结晶等产品精制技术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立新制药在药物化学合成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双方的优势互补,使得我们能很快地了解到产品杂质来源,并找到合适的精制技术与工艺。同时,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和青年技术人员,在文献综合、工作总结、学术报告等方面的技能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尤其重要的是,研究生在上述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掌握了研发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项目申报书与专利的编写技能,提高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理工类研究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81-03

Study o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University Graduate Education//WEI Mingsheng, GU Mingliang, LI Quanbin

Abstract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the faculty and research resources are inadequate, in order to improv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was performed. Through the

graduate student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graduate education can meet with the goal of reform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practice.

Key words loc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1 引言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立足于服务于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承担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任务,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全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生招生人数来讲,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数占全国所有研究生培养机构(含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全国研究生教育总体质量的高低[1]。与重点高校相比,国家对一般地方高校投入相对较少,人才的引进和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困难[2-4]。尤其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为了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大量双师型的指导教师和高水平的科研实践平台作橹С拧6嘀智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是地方院校培养理工科创新研究生人才的途径之一[5-6]。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培养复合创新型研究生人才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指导思想与组织管理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企业需求,遵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确定专业规划指导思想,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提高其工程素养、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理工类研究生人才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一般性专门知识和工程方法,具备初步的工程实践相关技能,使用现有技术,同时了解新兴技术;具有参与大型项目及复杂工程管理的能力,在项目的参与中培养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经过与技术工人合作协同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学校紧密围绕高层次复合应用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尤其是针对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研究生就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着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按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以“学得精、贴得紧、用得上、挑得动”为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研究生人才。

为保证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江苏师范大学成立“三级(校、院、系)两维(校、企)”联动机制,将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如光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形成颇具特色的双结合,即学术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校企产学研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提高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3 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同时具备扎实的理工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工程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工程设计、管理与应用型的卓越研究生人才。

遵循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优化制定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确定专业规划指导思想。

着重突出与强化工程创新能力,重新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体,提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企业培养和自我培养三个维度,着重突出“软硬并重、点面结合、提高应用技能、注重教学环节、注重实践环节、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等7个特点。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年的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和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用1年的时间进行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以课程理论、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交叉嵌入的方式执行。

具体培养方案分为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两大部分,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35.3%。实践体系又分为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两部分,两部分互为依托、交叉进行、相互促进。校内实践又细化为课内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科研训练依托国家、省、校、院、教师科研项目参与的课外实践,在重视学生课程内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课外空余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体系改革

参照理工科研究生培养标准,以实际调研为依据,并以市场对理工科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研究生相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模块地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将相关、相近的课程组成课程群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注重校企课程之间的分工和衔接。考虑到自己的办学特色,课程设置方面,既面向市场需求,又有一定前瞻性。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以学生的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优化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并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动态可扩充的课程模块,同时考虑各门课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达到“工程、系统和专业方向”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训练,掌握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硕士毕业论文,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结合。大力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鼓励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强化外语教学,提倡双语教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江苏师范大学光学工程类教师近5年来共申请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

5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在学校层面上,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提高师资队伍工程素质为主要目标,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研究生教师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江苏师范大学实施153工程,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全方位引进人才,充实研究生导师师资队伍。

选派教师到企业工程实践,强化研究生导师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行校企合作,陆续在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徐州科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和青年教师实训基地,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促进了一些研究生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科研院所或跨国企业进修与交流 为拓宽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视野,近5年来,江苏师范大学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教师到世界各高水平研究机构进行访问交流。该工程的实施开阔了研究生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与外国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对学术研究有较好的提高。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丰富研究生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扩大学校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规模,以提高研究生师资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促使教师承担和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达到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目的。

6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研平台建立 目前,江苏师范大学物电W院光学工程专业先后与国内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成一批部级、省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做到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校企合作的发展使学校招生有市场,对紧俏专业来讲,企业用人有保障。同时,学校通过合作获得教学设备和一定的经费支持,与企业达到双赢。

本专业分别与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分别从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3个层次进行渐进式培养。

光电类专业先后与国内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校外部级、省市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1个“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先后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久王多铵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4个省级校企联盟基地。尤其在光电工程实践培养方面,从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学校先后与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江苏欧乐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江苏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研究生电子软件工程实践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培养方案实施 在一系列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学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企业培养方案,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新的教学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30%以上。依托校外人才工程教育基地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学习,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双导师制。企业学习活动主要为“体验―见习―实岗”的渐进三段式实践学习模式。

7 结语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研究生培养措施改革,江苏师范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取得明显成效,教学实验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对实践投入的时间明显增加,研究生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专业实施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更加扎实,理工科研究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实践意识与实践水平大幅提高。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为地方高校探索出一条培养理工科研究生的新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27.

[2]魏进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65-68.

[3]常军胜.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15-19.

[4]赵长林.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3-105.

[5]李祖超,张丽.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范文第4篇

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大学设置工程硕士学位以来,我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1]。根据2016年11月16―18日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第十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的信息,目前全国在40个工程领域开展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共有培养单位407家,工程领域授权点3 387个,2016年招生约14万人。各培养单位为我国各类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技术管理人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受到了培养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

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知识储备和增长的必要过程[3]。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指出,“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课堂教学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一般是委派督导专家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来实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因此,客观、准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不足,提升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教育质量。

2016年6月2日,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国。尽管《华盛顿协议》是面向本科工程学位互认的国际协议,但基于该协议的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思想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促进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质量改进同样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4-5]。目前,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研究与工作组提出了《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方案》,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等主管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推动我国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技术领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笔者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研究课题“研究生层次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计算机类行业领域标准研究”。在上述背景下,研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于保障和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改进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培养单位在评价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时,没有和其他学位类型的研究生相区别,而是沿用传统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6]。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突出优点是进行量化打分,便于?ζ兰鄱韵蠼?行横向比较,鼓励先进、督促后进。表1是国内某985重点建设大学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价表,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表1可以看出,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主要评价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素质4个方面,应用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该质量评价方法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

(1)没有评价课堂教学是否很好地支持了课程目标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般均开设该课程,但由于两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课程目标有差别。在教学内容方面,对两类学生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但对课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强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一位教师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给工程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讲授该课,他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素质几方面的表现可能都很出色,学生也可能听得津津有味,接受得很好,但却没有很好地支持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所需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这有违国家设置工程专业学位的初衷。

(2)没有对同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随着当代教学活动主体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二元论逐渐得到认可[7]。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既是教学对象,也是教学目标的承载者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等表现,不应该被排除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外。

(3)没有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一书中指出[8],“教育评价是系统搜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生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重要概念、技术和方法是否理解、掌握了?学生对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是否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对教学内容中可能涉及的一些工程和技术问题是否能提出一些基本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予考虑的因素。

(4)没有对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支撑条件进行评价。良好的教学支撑条件也是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因素。设想在一个光线昏暗、干扰噪声不断、黑板残破不堪的教室里,教师利用模糊不清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刺耳的话筒,使用陈旧不全的教学仪器或用具讲课,任凭教师有认真的教学态度、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精彩丰富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素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吗?

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最主要的不足是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归入了教师评价的范畴[9],质量评价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活动,这种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优秀之处,针对不足进行有效地改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师的聘任、晋升、奖惩等工作中。这种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用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但对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有很大的局限性。

3 工程教育认证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势

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文献[10]指出:“所谓认证,即按照公认的标准和流程对一个专业办学实践能否保证实现其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评判。与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相比,认证不但可以准确地评判办学单位的质量,还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工程教育认证属于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协会)组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教育界学术专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以该行业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资格为要求,对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专业的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认可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目标是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是否达到了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这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所需的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工程教育认证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目标导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效地支持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将该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应符合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达成的要求。

(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育产出和效果。课堂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应该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上有所提升。这种提升、变化的程度或数量应该被纳入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

(3)反映教育实施的全过程。在强调教育产出和教育效果的同时,工程教育认证也注重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参与者的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互动的顺畅程度等,都应该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考核指标。

(4)关注教育支撑条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单位的支撑条件应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的培养目标。基于这种思想,课堂教学支撑条件应该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并有利于课程目标和预期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5)强调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单位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机制,评价的结果被用于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

4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以计算机技术领域为例,提出了一个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思想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借鉴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同时,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为基准[11],依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研究生?n程建设的相关要求,确定了评价内容。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教学目标、教师表现、学生表现、教学效果、支持条件、持续改进6个方面,即一级指标。

教学目标为符合性指标,即课堂教学应支持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掌握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运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特别是复杂工程问题;符合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定位。

教师表现的前2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价教学内容,第3个指标评价教学方法,第4个指标评价教学态度和教学素质。

学生表现的第1个二级指标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第2个指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迟到、早退情况,不低头看手机、在非讨论时间不相互耳语等。

教学效果的第1个二级指标主要评价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顺畅和默契程度;第2个指标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产出,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知识和理解、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提高。评价者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向学生询问、调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等方法获得评价结果。

工程教育认证非常重视“支持条件”在教育质量保证方面的作用。对应于课堂教学,主要是评价教学时间安排、教室和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软件是否有效支持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否满足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需要。

持续改进主要是评价教师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用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改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工程教育认证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应用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仍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工程教育认证属于专业认证,教育质量评价是由熟悉本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认证专家实施的,而且在适用于各工程专业的通用认证标准基础上,因专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专业认证补充标准。而目前我国多数培养单位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的是类似于表1所示的各学科、工程领域通用的评价体系,评价专家一般是培养单位通用的。如果希望充分发挥工程教育认证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势,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评价指标,就需要选派熟悉本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进行教学评价,因此,表2所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适合于院系层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如果由培养单位组织实施,也需要选派相应工程技术领域的评价专家,同时,针对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制定、应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般采用通过性指标,不进行量化打分。为了与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相适应,利用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我们根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培养工作会议期间的调研数据[12],同时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对12个二级指标进行了权重量化[13],计算权重时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取5的整数倍,便于实际评价操作。一级指标的权重由其包含的二级指标的权重求和获得。这里建议,可以借鉴印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全国认证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Accreditation, NBA)的做法[14],只有全部一级指标的得分均达到了赋值的60%,才能视作评估通过。

由于表2所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及权重是依据《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调研数据计算、确定的,若应用于其他工程技术领域,需要根据相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调研数据,利用本文的方法重新进行构建。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范文第5篇

>> 基于软件程序员课程开发的研究 基于高职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ABC―KAQ双相模式”的医药营销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产学研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职业就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冰山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产学研模式的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选择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民营医院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 ATOM教学体系的程序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 ATOM教学体系的程序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立足研究高职院校的程序员培养问题,创新提出了“ATOM”即原子教学体系,并提出了基于该体系的分阶段、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在于为高职院校解决批量培养低考分工科人才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字:程序员 ATOM CDIO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高速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要求学校必须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对于致力于培养软件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院校来说,学生层次是制约其教学结果的关键。然而,2009年到2012年黑龙江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分别为:180分、170分、200分、170分。处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以往的学习阶段基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而软件技术类课程本身又存在学习难度大、很枯燥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持久。

如何能够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掌控学生?如何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把这样的学生批量培养成才?成了摆在广大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教学领域中的一大难题。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原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系经过多年努力,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1国内外工程人才教育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优秀工程人才教育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由美国欧林工学院提出的以“欧琳三角”哲学理念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国际大学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中国也已经引进了这种优秀的教育模式,并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及应用。例如,2003年起,江西理工大学创立并迅速发展的 “3+1”创新教育模式,2005 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全新的 EIP-CDIO 培养模式。2010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提出的T-C教育模式。这些CDIO性质的教学模式以其先进性、实效性与优越性,被国内很多大学认识与接受,被更多的企业认同。

我国这些继承CDIO教育模式的大学都利用这一理论体系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对于全国各大高职院校来说,要把如此低分的学生批量培养成才,目前还是一个难题。

2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2.1研究目标:

我们在继承CDIO工程教育模式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完全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从职业定向性的角度以学生批量成才为导向,在阶段性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研究内容

该课题研究继承COID工程教育模式中提出的“主要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这一思想,进行软件工程开发技术的教育模式研究;并在课题体系建设上注意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又进行了课程内部知识点的独立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2.2.1符合优秀IT企业人才培养标准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解

其中包括:把程序员需要的知识结构分解、细化成具体的知识点;把程序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分解、细化成具体的能力点;

2.2.2构建具有“责任体制”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我们把自身的这种特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相融合,总结出了一套秉着“有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这一教学宗旨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每个环节都近似于原子中电子群围绕原子核的运动关系,且每个英文首字母组合后恰好是“原子”的英文拼写ATOM,所以定名为ATOM教学体系。

具体解释:

其中A代表“能力和知识的高内聚拆分(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high-cohesion split)”,即把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及围绕它的理论做为一个原子进行拆分;

T代表“基于团队的教学管理方式 (Team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即以团队和围绕该团队工作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原子单位,实行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

O代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块化(Object-oriented program design module)”,即把一个项目拆分成若干个模块,把一个程序模块及围绕该模块组织的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原子单位,进行实践教学;

M代表“基于责任的因材施教的管理教育(Management educatio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based on)”,即以每个学生为单位设计差异化培养内容,把一个学生及围绕该学生的教师团队作为这种管理教育的保障。

2.2.3研究构建基于ATOM教学体系的分阶段、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该研究构建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a.多轮交替模式。主要以学生训练为主,把项目研发训练课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同一个项目的研发为目标,在递进的过程中,分别采用基本的研发技术、企业级的研发技术、基于框架的企业级研发技术这3个层次,进行项目技术的递进式开发训练;而且每次项目改进都是对原有项目的循环开发。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温故知新,逐步向企业级开发水平靠拢。并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以教师关注差异化的学生,并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的办法;b、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该模式分3个阶段,即1.5年的基础学习,加上0.5年的企业级综合训练,再加上1年的企业实习。

新的培养模式可概括为:

教学宗旨: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结果负责;

教学体系:4个原子化(ATOM);

教学实施方式:阶段性、循环、递进式;

教学过程:3级飞跃,即基础知识积累(1.5年)―>企业级应用实践(0.5年)―>职业人(1年); 2.3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解决了以下2个问题:

①基于结果负责为导向的责任体制的改革;

② 低考分学生的批量成才问题;

本课题是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JG2013020017。笔者把研究的主要思想成文,以分享研究心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