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范文精选

人体解剖

人体解剖范文第1篇

1.1针对性原则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岗位需要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来取舍。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安排上围绕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临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学层次结构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讲解肝脏时候结合临床肝脏叩诊和触诊的临床操作来学习肝脏的位置;心脏瓣膜讲解时结合临床心脏的听诊来学习等等,把解剖学知识与后续临床操作点对点的结合起来。取舍后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1.2延展性原则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是后续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此,解剖学教学中必须考虑解剖学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把这些联系点找出来,使学生明白学这些结构的意义所在。如讲解心脏内部结构时,只需要讲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间的瓣膜就可以了,为的就是在生理学上讲解心脏的泵功能时用到;再比如讲胸膜时必须详细讲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义,为生理学呼吸系统奠定基础,而不是重点讲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学为了用的目标,学生一来不用学习那么多知识,二来又提高了兴趣。

2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增减方法

2.1基层医生座谈、教师深入临床一线虽然我们的解剖老师大都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但是毕竟脱离临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诊疗不是很熟悉。为了更好的把握临床一线需求,我们一边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教研室来座谈,了解他们工作中各个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结构,然后总结整理;此外我们派老师在无课时深入临床,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解剖学知识。这两种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续课程教师问卷调查为了真正体现课程内容的延展性,我们邀请了后续基础课老师以及临床课老师进行座谈,如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经过座谈我们将他们对解剖学的要求,分别按照章节渗透进教学教材中,做到课程的延展性。

3总结

人体解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微课;中职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医学基础学科,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和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该课程内容多,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相关概念及专有名词多,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内容抽象而枯燥,学习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笔者借鉴近年来在我国流行的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纸质化、图片化的教学挂图、模型、标本模型转变为生动的视频资源,并配有专业教师精讲,使学生随时随地皆可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微课内涵

1.1概念

微课是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及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1]。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知识点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师生互动、教学反思等,将其制作成情景化、具体化、案例化,同时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小视频。微视频短小生动,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正在不断颠覆传统黑板粉笔、简单PPT演示的授课模式,也不断冲击着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授课方式。微课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1.2主要特点

(1)微特征:具有学习内容精炼、短小、高效的显著特征,经不断滚雪球式积淀微学习成效。(2)微手段:更适合移动终端学习。(3)微环境:提供微学习的有效条件,为泛在学习建构了舒适环境,其支撑的微学习过程可增添深度学习的驱动力。(4)微目标:具有专题化属性,微课程知识关联体系与学习目标相互呼应[2]。简而言之,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主题明确、使用方便、交互性强,可供学生随时、反复观摩学习[3]。

2PPT课件应用于教学的主要特点

PPT是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且最常用课件制作软件,该软件使用简便,可将教学内容生动展示,图文并茂,深受广大师生青睐。随着该软件广泛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教师基本熟练掌握并运用该软件来制作课件,节省了大量课堂板书时间,使很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当前学生已逐渐熟悉了该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适应了由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满堂灌”式教学到新形势下的幻灯片播放“满堂灌”式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增多,学生容易疲劳,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学习反馈减少,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且该模式受限于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模式,为上述教学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让课堂内外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升学习成效。

3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3.1微课资源平台建立和终端设备普及

微课的正常使用基于校园网的建立,学校铺设Wifi网络接入端或利用移动3G/4G网络,建立师生微信学习群,加之人体解剖学微课资源的开发、建设、共享,都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互动平台。同时还要求在学生中普及智能手机、便携式电脑等终端设备,以便学生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登录校园微课网站学习人体解剖学微课程,教师则可在线提问,实时解答,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3.2微课制作简单方便

教师针对人体解剖学某个知识点(如心脏瓣膜)编写脚本,可采用手机加白纸的方法、DV或专业摄像机等常见设备录制[4],甚至可以使用PPT、录屏软件(如CamtaasiaStudio)、教学PPr、Flash等制作微课。如果利用自动录播教室来制作微课则更为简单快捷。教师可针对课程特点,开发出一些符合课程教学特点的微课[5]。可见,微课制作对于当代已经掌握了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容易的。

3.3微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3.3.1时间短

微课时长一般为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一般观看超过20分钟的学习视频,学生会因视觉疲劳而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微课视频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3.2内容精

微课在知识点选择上,尽量挑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并且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如人体解剖学关于危险三角的介绍,可利用微课视频分层次精讲。这样不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让学生乐于学习。

3.3.3教学情景生动

微课基于微视频,通过整合微设计、微教案、微课件、微案例、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6]。这种生动情景化教学符合中职生视觉学习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3.3.4学习方式灵活

微课视频时间短、内容精、趣味性强,学习时间要求少且灵活,方便学生使用,不受教学时间、地点、环境、距离限制,学生想学就学,非常灵活,而且可以和教师在微信平台上互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4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基于微课模式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这种教学模式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相当高。因此,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较为困难。而大多数中职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自律性,所以会造成部分学生放任自流或无心向学的懒散状态。这就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微课校园网设计之初必须考虑的问题。

4.2学习效果缺乏及时评价反馈

在网络时代,学生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练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但教师却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仅凭微信群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揣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现阶段在微课教学评价系统中必须设立足够的微测试来检测、督察学情,应根据人体解剖学课程特点,构建适合该课程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4.3终端设备要求易造成学习资源的不公平性

微课教学要求学生有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移动终端设备,这势必给学生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那么无力购买这些设备的学生就无权学习了吗?这样会造成学习资源不公平共享现象,这是对广大微课教学研究专家的另一种考验。

4.4微课制作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筛选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编排,不是简单的上课、讲课、录视频,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反复润色、剪辑,需要多媒体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设备制作出精良的微课视频。这些都需要专业制作团队的精诚合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因此,校园微课系统的开发又是对学校整体团队合作的巨大考验。

5结语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型且便于携带使用、物美价廉的移动终端设备不断涌现,将引领师生共同去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在线交互式学习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灵活性和积极性,同时微课亦可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资源。但目前微课教学系统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仍需青年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丰富人体解剖学微课程,使学生真正摆脱传统“满堂灌”的被动学习模式,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摈弃“满堂讲”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发挥传道授业解惑之功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邱群.人体解剖学生理微课程研究现状[J].科技视界,2015(16):184-185.

[3]张欣,刘明军.基于微课与慕课理念的中医药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对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101-103.

[4]孙权,李宇.人体解剖学微课的建设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3):20-21.

[5]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人体解剖范文第3篇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本校2017级康复治疗技术(简称康复)1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该班62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实验组(n=31)。人体解剖学理论课时60,实验课时36。该教材由李屹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属于“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精品教材。其中对照组的解剖实验教学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遗体捐献标本启用、标本操作和实验内容常规教学当中。

1.2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对照组开展常规教学,具体方法为:由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实物标本以及课本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3]。实验组医学生则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具体教学方法为:①遗体标本启用仪式,向学生讲解遗体捐献流程和我国遗体捐献工作的开展现状,使学生知道标本的来之不易。然后进行课前宣誓:“生命至上,健康完美。遗体捐献者是我们传道授业的无语体师,在我学习人体解剖知识之前,我庄严宣誓:感恩捐献者的大爱,如同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尊重逝者,如同尊敬我们的师长。本人将恪守医德,钻研医学,祛除人类病痛,为人类健康和医学事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宣誓完毕后带领学生默哀和深鞠躬[4-5]。②标本操作,操作之前告知遗体捐献者捐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如搬运“大体老师”需要4名学生同时协作,在搬运过程和解剖标本操作过程中需要忍受福尔马林散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在肌肉分离过程中需认真细致以防损伤到神经和血管。③实验内容教学,在实验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人文知识。如运动系统的讲解涉及到的人文知识有“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三折肱而成良医”等;呼吸系统中涉及到的人文知识有“2个肺共同合作发挥呼吸功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完成1个解剖系统的实训任务,带领学生到捐赠遗体的志愿者无字墓碑前进行宣誓,然后慰问1位家属,感谢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解剖学课程结课后:①对实验组31名学生进行网上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人文教育的评价;②采取统一考题,对2组学生进行解剖学期末考试,并比较2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20%标本考试成绩+80%卷面成绩)。1.3统计学处理采用GraphPadPrism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通过一学期的人文素质融入解剖学实验教学,实验组31名学生对生命有新的认识、增强学习责任感和克服了对标本的恐惧心理。93.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团队合作,96.8%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87.1%的学生认为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80.6%的学生认为可改善同学之间的交往,77.4%的学生表示通过人文素质融入解剖学教学中后愿意遗体捐献(表1)。

2.22组考试成绩比较。2组学生的期中理论考试与实验标本考试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期末理论考试和实验标本考试成绩分别为(63.6±7.4)分、(16.7±4.5)分,对照组分别为(56.9±8.2)分、(13.8±3.2)分,2组期末理论考试(P<0.01)和实验标本考试(P<0.01)成绩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体解剖学是本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一个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实验结果显示人文教育贯穿于遗体捐献标本启用、标本操作和实验内容常规教学当中,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认识、增强了学习责任感,克服了恐惧心理。这可能是得益于对学生遗体捐献知识的普及,使得学生知道标本来之不易,珍惜解剖操作的机会[6]。同时通过举行遗体标本启用仪式和学生宣誓,这样学生可能也意识到“死亡可以是生命一种形式的落幕,但也可升华为一种爱与善的生命循环的序幕”,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自然减轻。除此之外,研究表明人文教育的融合增强了团队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可改善同学之间的交往。这可能是由于在搬运和翻转标本的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才能完成。由于标本较重,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搬运,而在按层次分解全身肌肉时,福尔马林气味散发出来常常刺鼻难闻,如果不能吃苦耐劳,就难以较好完成操作。在分离肌肉的过程中,常需要其他同学辅助以扩大解剖操作视野把肌肉、神经和血管完好分离。并且还发现通过人文素质融入解剖教学中后,77.4%的学生愿意遗体捐献。这可能归因于标本启用仪式、实验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融入。

3.2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显示,人文教育融合进入解剖实验教学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实验标本考试成绩,这可能是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后激发了学习兴趣,明白“仁医仁术”的真正内涵,增强了学习责任感,更加珍惜解剖标本操作的机会。而2组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人文素养教育产生的效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性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人体解剖范文第4篇

浙江大学人体博物馆外形为细胞形状,室内面积达900m2,由前厅、多功能厅和人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展厅五个部分组成。日常作为医学形态学科(人体解剖、病理解剖、胚胎学)的实验教学基地。前厅布置博物馆简介和展板,前厅中央4个人体运动艺术造型塑化标本,栩栩如生,或击球,或跑动,展示生命之美。2套全身人体包埋塑化断层切片参观者仔细观测人体组织结构之精妙。多功能厅的多媒体系统,通过影像资料介绍人体博物馆馆藏,揭示人体乃至生命的奥妙。在科普日和公众日放映科普影片,举办科普知识讲座。2009年出资44万元引进美国VHDissector5.0虚拟人软件,与标本密切结合,使学生更清晰全面掌握人体结构。人体解剖学展厅,按照主题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铸型标本四个展区。其中系统解剖学展区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解剖学教学进度安排陈列,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九个区块组成;局部解剖学展区内放置的10件全身断层解剖塑化标本作为此博物馆的特色标本,该套标本充分展示了塑化技术在人体标本制作工艺中的最新应用,通过标本可以多角度清晰地观察了人体各层次解剖结构,是人体解剖学局解课程实验教学宝贵的学习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断层解剖学展区中的200余件断层解剖标本,是影像解剖生动形象的展示;铸型标本展区全身血管和心、肺、肝、胆、肾等器官的铸型标本,为显微外科的教学研究提供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组织胚胎学展厅陈列了人体胚胎发育各阶段的标本和各种畸胎标本,从卵子受精到胎儿诞生,让人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充分的了解,通过对畸形胎儿的形态和可能的致病因素的学习让大众掌握孕产健康保健知识。病理解剖展厅展示了各种疾病状态下的组织器官,其中一些带有时代特征的疾病标本将成为最为珍贵的学习资源。所有博物馆内的标本均配有有机玻璃说明标牌,在照片上配上中英文标签说明,使参观者更加直观、易懂;一般标本在指示牌上一一列出中英文标签说明;病理学标本分别在标签上详细写出疾病、病理学改变等详细情况;胚胎学标本在标签上写出胚胎发育阶段和畸形胎儿发生时间、特征。教师和技术人员把人体博物馆的每一件标本拍摄成数码照片,配上中、英文标签说明,经处理的图片进入校园局域网上网,以供师生实验教学、临床科研之用,也为学生课后阅览、复习提供服务平台。此功能的建设、开发将博物馆馆藏实物标本搬到校园局域网,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天候地实现人体医学博物馆的功能开放。

2医学人体博物馆的开放

目前由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学生志愿者组成一个开放服务团,结合各种教学软件、视频以及教师现场讲解为我校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开放,每学期达到8-10学时;同时接受省内中、小学学校的预约,为各年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科普教育;并在周末为社会大众开放,每年接待4000人以上。

3结束语

人体解剖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情况,提出了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重视体表标志教学,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重视画图,重视标本模型考试六个方面的意见,以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如何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把解剖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深度和广度上满足护理专业的要求,成为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水平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材内容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都希望今后能够成为一名有用的医护工作者,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护理临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系统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需要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内脏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表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对涉外护理专业,则要求老师们应把常用的解剖专业英语词汇在上课时重点介绍给学生们。

2.重视体表标志教学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