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基本功教程

武术基本功教程

武术基本功教程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第1篇

在“启慧教育”的浸染下,学校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致力于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学科知识的教育和天下为公、勇于担当、敢于开拓的公民意识的唤醒。因此,将学校现有的大小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优化组合,形成“启慧”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启慧五大学科课程群(语言与文学、数学与创造、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社会)和启慧六系列活动课程(人文素养系列、品德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健康素养系列、生活素养系列、艺术素养系列)。

本文以学校校本化课程中的武术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为例,以期更好地培育出“外健内慧”的智慧少年。

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武术课程方向

1.武术校本课程实施目标,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培养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武术课程教学,可以使广大学生热爱武术,自觉参与并养成终身武健身的好习惯,从小尚武崇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教师讲解、传授、示范,学生参与练习,搭建活动展示平台为手段,使学生内外兼修、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自我展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学校以培养为目标,通过“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建设。

武术课程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具体表现在:一是树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明礼”。武术教育注重“德”与“礼”的培养。二是习武技,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激发生命潜能,还有利于学生直面挫折、主动进取、个性品质的形成。三是弘武魂,不仅能传承民族精神,丰富爱国主义内涵,还能培养忠于民族、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为此,我们将武术课程建设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外健内慧”智慧少年的重要途径。

2.武术校本课程实施任务,重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习武、练武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武术活动。而且,我们会通过对武术历史的学习、武术名人的了解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武德的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套路练习、对练等内容的教学,认真传授武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培养武术的正确姿态和“精、气、神”,大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具有健康心态、健全人格,建立个人与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合作与竞争意识,教会学生尊重和关心他人,养成敢于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武术校本课程实施分层要求,重在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年级:初步了解武术历史和现代武术名人故事,了解学习武术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初步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简单组合,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发展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激发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且能够让学生初步领略“精、气、神”的意义。

二年级:了解武术历史和古代、近代武术名人的故事,了解武术健身、养身、防身的基本常识;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简单组合以及基本功串联;力求学生动作规范,用力准确,发展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习武术的兴趣和习惯,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感受“精、气、神”的气势。

三年级:了解武德精神的内涵,学习武术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基本功串联,学习武术套路(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使学生的动作规范,用力准确,“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养成习武、练武的好习惯和安全意识,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和良好武德,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年级:了解学校武术活动开展的历史与成就,介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之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基本功串联,以及步行拳和少儿武术操,学习少年拳第一套。力求达到动作熟练规范,神形兼备,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节奏感,使学生具有习武、练武的浓烈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团结互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

品质。

五年级:复习、巩固一至四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少年拳第二套和组合长拳第一套,学习自编武术组合动作。使学生掌握武术“三基”要领,提高动作质量;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自我展示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自然而然地在个体动作中显现“精、气、神”的

姿势。

六年级:复习、巩固一至五年级所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学习棍术的基本棍法和套路,学习太极拳,学会自编武术组合动作。使学生全面学会和掌握所学武术内容,武术动作规范、准确、健美,并彰显武术的“精、气、神”;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展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以“普及+提高”的模式,推动武术课程实施

学校的武术课程建设走的是一条“全员普及”与“提高训练”相结合之路,在全员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确保课程的实效性。

1.全员普及,夯实课程基础

为了保障武术课程的有效建设,学校开展了武术课程体系研究,编写了武术校本教材《中华武术》,明确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低段要求初步掌握武术基础技术,中段要求掌握武术基本功,高段要求掌握武术套路与武术器械的运用。学校将武术纳入课程计划,各班每周开设一节武术课,让所有学生了解武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坚持做自编武术操,让武术成为学生日常锻炼身体的主要运动。在阳光体育节中,我们还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武术集体奖项和“功夫小子”“功夫达人”等个人表演奖项,营造出浓厚的武术课程氛围。

例如,在教学“基本功成套串联―仆步穿掌”时,教师要先向全体学生讲解动作方法:两脚并立,双摆掌。(1)左脚向左横跨半步,上体右转成右弓步,右手自左向上,经头向右方劈落,右掌与眉同高,左手回收至腰侧。(2)上体继续右转,右手收至右腰侧成掌,左手自左经上头部,向右前方下落成按掌,高与胸齐,掌心向外。(3)上体向左转,左掌收至右胸前,同时右掌经左掌背向前上穿出成穿掌,手心朝上,并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立,目视右掌。(4)左脚向左侧落步,右腿屈膝全蹲成左仆步,右掌内旋使掌心朝外,上体左转,左掌贴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看左掌,成左仆步穿掌。(5)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手上挑,右手下落,两手成左高右低斜直线,眼看左掌。并强调两臂要挥圆,臂的摆动与身体转动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连贯协调。

武术的全员普及,对学生体格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2.社团活动,助推课程发展

为了让更多喜爱武术的学生在武术功底、身体机能、意志品质与武德修养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校通过武术社团活动助推武术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武术社团活动主要以学生武术提高训练为主,尝试课程间的横向关联,将中华武术与文学、艺术等进行整合,编排出高质量的武术表演项目,如中国少年说、红旗飘飘、大王叫我来巡山等,在市、区各级各类表演中均获一等奖。

3.提高训练,彰显课程特色

学校在武术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术提高班,进行武术业余训练。一是抓好训练常规,从队员的武德礼仪、规则意识、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训练作风等方面严格要求。二是努力打造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悉心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选送到各省市专业武术队深造训练,肩负为国争光的使命。三是通过组织队员参加全国、全市的运动会,彰显学校武术品牌。

武术特色品牌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为“启慧”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可借鉴的实施途径,有助于学校特色的打造。

三、增加课程实施效果和师生评价

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多年努力,我校先后走出了世界武术冠军、全国九运会冠军刘艳艳,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汤露,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袁梦洁……近几年,我校参加的各级竞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为20多次,单项金牌216枚,银牌196枚,铜牌92枚。2014年,学校组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特殊贡献奖。2015年,学校输送的武术队员徐鹏以19.26的高分获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武术全能冠军,为重庆夺得唯一金牌。学校也成为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重庆市首批体育(武术)特色学校、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武术特色课程建设项目试点学校、重庆市武术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成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称号,为今后更加扎实地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术 基本功 教学 训练

武术是以技击作为重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且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武术基本功是发展专项身体素质,进一步学习武术套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未习打,先站桩”,“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等这些来自实践的总结,充分说明了练习基本功的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体育专业武术专项的学生。

2 武术基本功的分类

武术基本功是从事武术运动所必备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主要针对柔韧性的手、肩、腿、腰训练,它有一系列综合性训练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注重发展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等素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内脏功能及心态活动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内外兼修特点。

2.1 桩功

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就是俗话讲的“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身体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桩功可粗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两种,一个习武爱好者,腰活腿灵,就是缺少桩功,脚底无根,那么演练套路就会流于轻浮,交手实战,也会气浮身飘,容易被对手借力使力而打倒。

2.2 腰功

主要是发展脊椎和腰部各肌肉群的柔韧性和弹性,加大腰部的活动范围,俗话说:“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腰是贯通上下腰的枢纽,腰活则周身灵活,腰为一身之轴,腰功扎实达到“腰如蛇形”的程度,则翻转、折叠的动作便会随意自如。

2.3 腿功

主要是发展腿部和髋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俗话讲“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遛腿就是踢腿,在基本训练中就有14中腿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者,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遛腿的作用有:①好的腿功有利于提高拳艺;②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③好的腿功有利于表现技术动作。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肢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度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2.4 跌打功

未学功夫,先学跌打。跌打是跳跃,腾空,翻滚,扑跌等技巧动作的总称。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有5种腾空跳跃动作,练跌打功既可以提高身体灵活素质,还可以增强练习高难度动作的能力。

3 武术基本功的原则

3.1 全面性

武术基本功包括了发展下肢力量的桩功,发展柔韧性腰腿功,发展速度,弹跳能力的跌打功,内容广泛,时常注重练习的全面性,通过全面的武术基本功训练,作用于人体肩、腰、跨、关节以及肘、腕、膝、踝等用力最多的部位,即可发展全面的柔韧、灵敏等素质,又增强关节的活动能力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力量,提高了经常用力关节部位肌肉和韧带的机能。“一身匀宜练到,始可有用,而免它患。”这是运动生理的发展规律,也是增强身体,掌握技术的必要保证,而且对运动员损伤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2 系统性

武术运动是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一般技术上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环环衔接,主要是通过长期的系统训练来实现提高的,最后以套路演练来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基本动作以手型手法,腿法,进而弹跳腰功的翻腾跳跃,连接贯串形成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套路,从运动生理的角度来看,机体技能的提高,发展运动专项素质,掌握运动技术,创造优异成绩,必须通过系统性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达到,而且要求把这一训练落实到每一个训练阶段,训练周期,以及每次训练课。

3.3 严格性

任何运动项目的基本功练习,都离不开严格要求,武术基本功的严,重在技术的规格,一拳一腿,一招一式都要讲求方法清晰,动作准确,练习中对于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一般规律是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上肢要舒展、挺拔、下肢要轮廓清楚,整个体型动作要匀称,具体到每一个动作,又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正踢腿,要求“三直一勾”,即是臂直、腿直、身直、上踢腿脚尖要勾,脚法要快速有力,快起轻落,又如对下肢弓步的要求,前脚要弓,后脚要崩。严格的技术规格,贯彻在训练中,教学中,必须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

4 武术基本功教学

4.1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树立学生对基本功的正确认识

在学习基本功的过程中,既容易出现对压腿、踢腿、站桩、跳跃等基本功动作产生枯燥感,又容易对练习本身的艰苦性产生恐惧和厌烦情绪。对此,首先应对学生武术基本功进行测试,使其清楚地了解自身基本功水平,明确自身基本功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定出努力方向,并且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目的意义的教育,反复强调,不断督促,逐步在艰苦锻炼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树立练好基本功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动作转换娴熟是扎实基本功的具体体现,如在学习北京初级长拳中,出步腾空飞脚之后,接着做一个扑步伦拍的连贯动作,完成整个动作由腾空步到扑步伦拍,再到规定动作,这就要求腿部力量,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容易晃动而出现失误,影响动作质量。

4.2 围绕中心,层层深入,不断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要求,确定本次课的中心内容,围绕中心通过诱导的方式来安排相应的基本功练习,练习中不断提高要求,逐渐加大难度,由此可见,在教学训练中动作质量,演练水平是将武术基本功每个动作的串连,即从一个动作形成到另一个动作的演变过程,是将“精”、“神”、“气”、“力”、“功”等的综合体现,归根到底也是武术基本功的水平展示,而难度突出,强调武术特殊技能于武术基本功衔接的技巧性,从而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领会动作的要领和方法。

4.3 扎实的基本功是组合练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组合练习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套路需要,把几个基本功动作串联起来,编成小组进行练习的形式,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的特色项目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袁超,完成整套动作的节奏分明、规格标准、衔接娴熟,表现出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对武术“形,神”的领会,最后以全场最高分一举夺冠;又如,在我们学习北京初级长拳时,只有把几个动作连贯起来进行教学:提膝挑掌――击步腾空飞脚――扑步亮掌;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弓步架冲拳等等,这种组合方式的练习由于更接近套路练习的实际,且灵活多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训练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等基本动作,又直接服务于套路,由此可见,越是优秀的运动员,在教学训练中越要注重对基本功的练习。

4.4 进行基本功教学训练时,手段应灵活多样

在基本功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一般可采用示范法、纠错法、正误动作对比法、成绩强化法、讲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规范正确,优美灵活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学生典型示范,表演,都可以起到诱导作用,例如:教师把每个学生的踢腿高度,压腿深度,跳跃腾空高度,平衡稳定程度,以及定型动作的正确情况都作好记录,并在每次课中进行比较,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将起到促进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实践表明经常进行基本功的练习,能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能提高动作质量,防止减少运动中的运动创伤,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武术内涵,使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广泛,更规范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目的。

5.2 建议

通过基本功的教学训练,可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全面的训练,由浅如深,循序渐进,就是不能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并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安排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要坚持锻炼,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过硬的基本功并不是几次训练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长期训练,由量变的积累过渡到质变,俗话说“冬练数九,夏练三伏”,这就是说明练习要坚持锻炼基本功才能在不间断的训练中获得提高,从而才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以及难度技术,为学习武术套路,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伟良.论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历史形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2]刘玉萍.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武术 基本功 作用

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足见基本功之重要。传统的武术基本功包括桩功,腿功,腰功和臂功,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应练习站桩、压腿、下叉、踢腿、甩腰、翻腰、抡臂冲拳、推掌等,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韧带性和肌肉力量。第二步学练一些武术基本动作,第三步就是练习初级套路,初级套路基本上就是由武术基本动作组和而成的。因此,它是身体素质和武术意识综合提示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锻练是非常重要的,单个动作只要求正确熟练的掌握要领,而套路练习不仅要正确掌握动作组合,而且要求“眼神”“呼吸”“劲力”“节奏”。这四个方面包含了很高深的学问,这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慢慢体会。

一、基本功的内容

具体来讲,选择基本功内容要有针对性,应与每一节课的基本内容结合起来,为教学内容服务,为套路服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出拳无力、出拳无劲的弊病,首先,应将武术动作的演练风格与徒手体操的练习要求作出比较,使学生明确拳与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其次,在教学中要狠抓基本功,反复训练基本动作,然后再学习套路。也可以通过幻灯片,使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具体训练基本动作时,先在教学上使学生掌握冲拳、推掌的正确技术规格,在动作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再采用各种训练措施,变换练习形式,以免使学生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

二、基本功的教学

应以“严”字当头,严格把好动作质量关。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受过严格正规训练,所以,存在着不同程度动作不规范,身体姿态不端正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对每一个动作无论在其架势结构,发力特点,还是在心志意向等方面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对于一招一式,一拳一脚都不能马虎,而且要反复多练,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尽快克服错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在教学中,必须贯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原则,严格把握规格,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牢固的基础。

三、基本功的练习

基本功练习还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组合练习的形式,是基本功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组合练习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套路需要,把几个基本动作串联起来编成小组进行练习的形式。这种组合方式的练习由于更接近套路练习的实际,且灵活多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训练了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等基本功动作,又直接服务于套路,既为学习套路节省了时间,又有助于训练技巧的提高,同时还可以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经过实践。这一练习形式非常符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所以针对武术课基本功教学,还应加强组合练习教学和训练力度。

四、基本功的要求

加强武术教师对武术基本功的看、听、讲、练、教、想的能力。武术教师要提高武术动作规范化教学要求,必须做到会看、会听、会讲、会练、会教。会看:一是能够欣赏武术表演与比赛,二是能够通过视觉直观的看清看懂动作图解、电化教学、示范动作,明确了解动作的路线、方向、节奏。三是通过观察能够分析、判断动作的正确与否,找出错误的关键所在。会听:就是在学习武术动作规范化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明确本次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与技巧、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会讲:能够用术语清晰准确的描述动作,在教学中能够将要领和动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会练:通过对武术规范化的学习,能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和分解的动作图像,练习时能够体会到武术动作的刚柔动静、轻重缓急符合动作节奏要求,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符合整套风格。会教:在掌握以上基本功的基础之上,还要掌握一些教学方法方面的知识,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外,还能够指导业余武术训练与比赛或群众性武术活动。教师只有认真地搞好武术基本功教学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使这个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国粹体育项目更加完整化、系统化、科学化,并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国际体育殿堂。

五、小结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第4篇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现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者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种类是极其丰富的,任何体育教学内容结构都只能包含其中的一部分,而选取的这一部分内容,应具有广泛的联系性,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后,可以有效地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打下良好的体育运动技术基础。

2.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理论和技术教学内容的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科发展的思想动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教材书上的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简史、防止运动损伤等;二是看图知识、套路创编、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与裁判,这些技术理论内容可以放在能力培养课上进行教学。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武术的了解范畴,提高其武术文化的修养及理论知识水平,并懂得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和研究他们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武德教育,武德是一种伦理观,是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致的,在武术练习中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西北地区高校技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是选择了全国、本地区武术比赛中常设的竞赛项目以及目前社会上开展较普及的项目。它主要包括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初级套路、竞赛套路、对练套路、传统拳术、传统器械以及对抗性项目七大块的内容。

3.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课学生能力培养内容的分析。随着课程观的变迁,术科不再被认为是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而被认为是借机理解健身的方法与发展的趣味,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只是术科的本体价值,更主要是为学生的能力专业素养发展提供“手段与方法”。西北六所高校除了宁夏大学以外,其他五所院校的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都缺少能力培养的内容,宁夏大学通过武术专修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把能力的培养按能力的重要程度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介绍、自学内容三部分,从整个能力的培养上抓主线,兼顾了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当前西北地区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技术教学内容实施中的不足。专修课较普遍地存在着轻理论重技术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专修课只注重动作传授,没有突出武术锻炼方法、特别是没有体现武术实际应用的特性,内容上还是以竞技套路体系为主,套路内容过多不精,专修课没有安排进行专门系统训练课,竞技性较强的武术套路只是泛泛学习,没有精炼,提高得不多。

2.教学内容的安排针对性不强。在对学生“专修课中所希望学到的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理论部分应增加“武德教育”“传统武术文化的知识”“武术套路的伤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武术套路创编知识”等内容;技术部分应增加些“趣闻性的、简短的武术套路”“部分对抗性项目”“西北地区地方特色的传统拳器械”等内容。学生认为需增加的内容,基本趋向于基础实用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去教,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信心。在调查中有45%的学生对现行的教学方法不满意,部分任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感到枯燥。对“六所高校武术套路理论课授课方式”的调查显示,整体上西北地区高校授课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集体授课为主,其中西安体育学院和宝鸡文理学院采取了多媒体软件的教学方式,三所高校采取录像的方式和两所高校采取了科研论文撰写的方式。

四、优化西北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教学内容的设想

1.教学内容的优化设想。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基础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西E地区的地域特点,西北地区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突出教育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充实基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授课方式和加强能力培养作为调整的基本出发点,贯彻“少而精、打基础、重应用”的原则。为了符合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武术套路应适当向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的方向发展。

2.技术教学内容的优化。

(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以及初级套路的教学。基本功是武术教学训练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不仅是对身体各部分进行专门练习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习武术套路、攻防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套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将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是武术课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之一。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按照螺旋式的排列,基本功的训练反复出现,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质和量方面,逐学期提高要求。采取课堂和课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利用早练的形式对基本功进行巩固和提高。注重初级套路的教学,更适应于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发展。

武术基本功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武术 教学 训练

小学武术教学除了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它的独特的一面。通过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不断改进和充实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直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分解教学法

武术教学首先用分解教学法,分解法是把一套完整的动作进行分解形成一招一式。其次,学习武术套路前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长拳时,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就更加容易掌握动作。

2.口令与动作相结合

在武术教学中,口令与动作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

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

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冲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使动作整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4.新授课

新授课时,由于小学生的方向感比较差,所以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固定学生的站位的练习方向,这样,学生就不会分不清方向。在示范动作时,最好取用背面示范,这样使学生容易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

5.重视尚武崇德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它既可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她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教育文化,武术健儿们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的精神,以及公允、诚实、诚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得体现。二千年来,随着历史变迁,中华武术历代精华的不断积淀,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武术道德,成为代代相传,世世相承的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加强武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要丰富

1.穿插游戏

学生学习武术动作时,容易出现动作的变形,方向感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情绪随着课堂时间渐渐变得低落极不稳定。但当学生初次接确武术时,同学们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因而,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活泼、爱动、好奇、模仿等,学习积极性较高,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自尊心强,自制力不够,这样同学们容易分散精力,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在掌握了一些结合手法、手型变化的冲拳、推掌和步法、腿法时,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一个观看一个做等游戏方法进行练习。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

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2.激发竞争意识

在学生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兴趣,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形象生动的启发语言;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当然,教师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形式多样化

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三、教学与训练中应注重的问题

1.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武术的基本功,是人们从事武术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们身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对于这种基本能力的培养,通常称之为基本功训练或基础训练。构成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肩、臂、腰、腿等部位的练习,以及武术项目特有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练习。

2.相关动作组合的练习

武术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武术基础、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刻苦与勤奋等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学生一时就是接受不了。这样,也必须面对现实,耐心辅导,采用分解教学法。有时某动作看起来复杂,但由于学生各方面均较好,经过几次反复练习之后,做起来也比较顺畅,就不必进行分解教学了。这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注重现实的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分段教学和训练。学生容易接受,效果也会较理想。

3.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武术的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

4.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