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第1篇

八十年代开始学习太极拳,是京城著名武术家曹彦章先生的入室弟子。追随师傅多年,系统地学习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剑、刀和推手。

曾连续六年获北京市海淀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多次在全国和北京市太极拳比赛中获太极拳和器械第一名。并跟随吴彬先生教授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学生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多次秉承师命担任教练培训l队伍参加团体表演活动和太极拳集体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太极流活动中,担任中方推手团队总教练。

2009年曹彦章先生去世后,承担起华园武术培训中心的组织工作,2010年上广州拜方宁先生为师继续深造,致力于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协助曹彦章老师执笔完成《杨式传统太极拳、剑、刀》一书的初稿,有多篇论文在《武魂》杂志上发表。

王彦苹 2007年出生于中国双节棍家族,在父亲中国双节棍王、世界双节棍冠军王宏心先生,母亲国际冠军、优酷牛人闫悦文女士的影响下,很小就对双节棍有浓厚的兴趣。1岁的时候就被福建卫视和南方电视台采访过。4岁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湖北卫视“挑战女人帮”节目的表演,5岁上河北卫视春节特别节目“炫动中国风”栏目,深受导演和观众的喜爱。4岁参加“中国双节棍高峰论坛精英”大汇演,被评为最小中国双节棍美女小精灵,并获最佳表演奖。是中国双节棍界最小的美女高手。喜欢画画、唱歌、跳舞、武术、表演。

童世英 1947年出生于甘肃平凉,回族,中国武术六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年幼随其父童天祥习武,擅长华拳,花拳、剑术、罗家枪、西棍等。

1958年,12岁代表平凉参加西峰武术选拔赛获少年组第1名。同年参加甘肃省武术运动会获得武术少年组第一名。1959年,被选入省队,集训5个月,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庆幸的见到伟大领袖。1960年,参加甘肃省武术锦标赛,和队友一起获得团体冠军,被选入省队并参加河南郑州举办的全国武术锦标赛。1963-1964年两次参加甘肃省武术选拔赛,以全能前3名选入省队。1965年代表甘肃省参加第二届全运会,获得2等奖,第二次见到伟大领袖,并参加了由元帅主持的在国务院人民大会堂的国宴。1973年参加甘肃省第二届武术锦标赛,和队友获得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第三。1974年,参加在张掖举办甘肃省三运会武术选拔赛,获得短兵冠军,全能第2名。1975年至今,多次在甘肃省、市级运动会上担任裁判长。现任平凉崆峒弘武堂表演团教练。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术教材教学内容编写规律教材回顾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01-0059-031 前言

武术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人们当中的角色不断变化着。在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学校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术教材是进行武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媒介。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直接的帮助与便利,还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

纵观以往体育教材中的武术部分,与其他项目不同,武术内容博大精深,选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最适合中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武术内容,是一项武术进学校的艰难任务。教材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内容的设置,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必须具有可行性。在现今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过多的难度套路内容放在中小学课堂上,对于学生难度太大,不宜进行学习,只要是忘记一个动作后面的动作都不能完成,导致学生不再进行练习,对武术产生反感的心理。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武术教材则是制约其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对于今后内容的设置,应回顾以往教材,总结过去编写教材时的经验教训,探索出的编写规律与原则,为今后武术教材的研制提供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文章以武术教材设置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对1990年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材中的武术部分进行剖析,判断设置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探究武术教材编写的规律与特色。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所选的研究方向,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炼,从中发现这些文献资料背后隐含的规律性的、本质性内涵或形成新的观点与认识,取其精华,有效的充实文章素材。2.2.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武术教材内容的对比,得出各自存在的特色之处,分析比较不同武术教材的优缺点,结合时代的发展,总结教材编写的规律。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199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1.1 199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是本大纲新提出的概念和教材内容,是以武术为基础的加强与拓展。改变了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局限性,体现了体育教材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1)小学三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五禽戏。目的是出于增加武术课趣味性的需要。

(2)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义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的压腿、踢腿、腰功的内容,并且增加了难度较大的斜压腿和侧俯腰。

(3)在小学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摆掌撩掌类”和“架掌穿掌类”的组合动作。

(4)在小学五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八个动作的“基本功串联”和五个动作的“步型拳”。

(5)在小学六年级武术教材中增加了“腾空飞脚”。并规定在少年拳的两套中任选一套。

(6)在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36动的“青年拳单练”。在攻防动作中增加了“实战步”;并且踢、打、摔等攻防动作采用散打的预备姿势和动作。

(7)在初中二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恢复了1961年教材中24动的“青年拳对练”。(8)在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八段锦”。3.1.2 1990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l)增加教材内容随意性太大,没有考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2)五禽戏和八段锦虽然是著名的传统养生方法,但是否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欠缺实地的考察。(3)攻防动作中的“后摆腿”、“揣”、“掏腿”、“别腿摔”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难度。不便于教师组织,且极易出现伤害事故。3.2 1993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2.1 1993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l)本套教材与以往相比,小学各年级的武术教材没有变化。

(2)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安排了“青年拳”和增加了13动的“健身拳”,目的是衔接前面的教材,并使武术教材具有了选择性。

(3)初中二年级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了新编的“对六拳”、“三连腿”、“对练拳”。这些对练内容的难度相比“青年拳对练”,极大的降低了动作难度。新编的“对六拳”和“三连腿”虽然动作简单,但具有对练项目的引导入门的作用。(4)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八段锦,仍作为初中三年级的武术教材内容。3.2.2 1993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l)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虽然没有变化。但总体内容偏难,并缺少趣味性。

(2)中学的武术教学内容在初中二年级安排了新编的“对六拳”、“三连腿”、“对练拳”。内容难度相比“青年拳对练”虽然极大的降低了动作难度,但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武术教学仍有相当难度。

(3)初中一年级武术教材中的13动的“健身拳”,动作缺少观赏性,且动作之间的连接不顺,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八段锦教材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讲,缺少趣味性。3.3 1996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3.1 1996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1996年首次为高中学生量身定做专门的“学生用书”,和以往的武术教材内容相比,其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一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

拳术套路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

(2)高中二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高中二年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为基础短器械套路和基础理论知识两大类;

紧密衔接高一教材,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系统性;

突出武术健身手段的实用性,培养学以致用的健身意识;

掌握使用武术器械、增强体质的方法。

(3)高中三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特点

突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突出自练能力的培养。3.3.2 1996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1)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高中一年级的“形神拳”、高中二年级的“刀术”和“剑术”都动作偏多,且动作偏难。

(2)高中三年级的“太极拳十二动”均为身体一侧的动作,且行进路线较长,不便于学生室内练习。(3)辅栏的一部分武术和养生知识专业术语较多,学生理解不便。3.4 200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及不足3.4.1 2000年版武术教材――特点分析

(1)小学的武术教材基本同于1993年版的小学武术教材,只是在三、四年级的武术教材中,把原来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整合成了“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并去掉了“斜压腿”、“侧俯腰”、“翻腰”三个动作。五年级的基本功串联中去掉了“蹬腿冲拳”和“翻腰”。六年级的将原来的“基本功串联”改为“武术基本功串联”,并去掉了“翻腰”和“腾空飞脚”。

(2)与1993年的中学武术教材相比,初中一年级的武术教材为健身拳(新编)、对六拳、青年拳三个内容,并明确标明为“供教师选用”。

(3)减少动作数量,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练;打破拳种的界限,整合不同风格的武术技术,深度加工教材增加了武术动作的趣味性和攻防内涵,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材的可接受性。

(4)初中二年级的教材中新编了一套“剑术”和散打技术规格的“攻防对练”。

(5)剑术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刺、劈、崩、撩、挂、压等主要剑法。学生熟练动作之后演练时,可以表现出身剑合一、轻快敏捷、潇洒飘逸、富有韵律感的特点。两个攻防对练各9个动作。为了教师容易教学,便于学生掌握,并且容易表现出拳打脚踢、攻防进退的格斗场景,创编时采用了散打的技术动作风格。

(6)初中三年级的教材中新编了一套健身短棍。为便于学生学练,也适合教师教学人数多的班级,选用一米多长的短棍。短棍的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劈、拨、戳、盖、抡、挑等棍法。学生熟练动作之后演练时,可以表现出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刚劲有力、呼呼生风的运动特点。(7)2000年高中的武术教材内容仍采用1996年的高中武术教材,内容没有变化。3.4.2 2000年版武术教材――存在不足

(1)小学的武术教学内容趣味性较低,压腿和踢腿等内容学生很难达到教材标准。(2)中学武术教学内容中的“青年拳”动作太多,教学难度太大。实际教学中很难取得教学效果。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

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教材内容不仅要适应学生自身的需要,更得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界在目标的研究和探讨方面最为活跃。编订新的大纲应当根据什么目标?其中最难解决的是在现今多功能的体育教学目标中选择以哪一目标为主。社会给予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机制、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通过体育课还要振奋学生精神,培养他们有纪律、有礼貌、整洁、健美,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适应时展需要。武术教材与其他教材一样,虽然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必须反映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它也代表着同家对青少年一代的要求。因此,武术教材的改革,主要看教材是否反映了这些要求,所以它是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规律。4.2建议

武术教材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改革,必须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租同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编写教材前,要深入了解武术发展的历程、武术的来龙去脉、武术的不同文化形态以及武术面临的冲击与问题,通过了解后查缺补漏,将需要增加的优秀内容融入到今后编写的教材当中。如将散手、搏击内容编进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现今社会竞争压力大,提高竞争意识也是时代赋予教材的责任。再就是在大学课程中开展的女子防身术,深受学生喜欢,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也介绍了女子防身术,学生也很喜欢,如果专门设置此类的教材内容,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再就是面对逐渐降低难度的教学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是难以接受,所以教材应该考虑到这部分群体,可以只学习单个动作,简单易行。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更要突出武术的文化特性。武术技能实践与文化熏陶并重,这也是武术区别其它项目的显著特点,可在教材中设计凸显文化含量高的元素。如将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底蕴丰厚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学、易懂并感兴趣的内容。 武术教学不仅仅是竞技动作的教学,更应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让学生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参考文献:[1]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 - 2000)研究丛书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王占春.王占春教育文集――学校体育的实践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王建华,王晓东,高嵘.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6]毛振明.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目标体系的质疑[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2).[7]汤立许,蔡仲林.武术教材建设回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6(4).[8]王占春.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J].中国学校体育,1999.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of Wushu in China ――l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physical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from 1990 t0 2000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市西夏区各中学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银川市西夏区各中学“武术进校园”开展状况很不乐观,仅育才中学开设专门的武术课且场地器材设施相对齐全。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于武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针对此情形,应加大各级教育领导部门重视力度,加强基层武术教师的培养与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能动性。

关键词 银川市 武术 校园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以银川市西夏区7所初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中学武术课程教学及其他相关资料。2.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市西夏区7所初级中学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5%。3.访谈法。与长期从事武术教学方面研究的体育教师、武术教练等进行面谈,就“武术进校园”开展状况及中学武术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和探讨。4.现场观察法。到银川市西夏区7所初级中学校园,实地观察中学武术课开设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教学环境与教学的软硬件条件。5.数理统计法。用Excel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武术认知的现状

1.学生对武术课感兴趣程度

(二)银川市西夏区中学武术课开展的现状

1.中学武术课的开设情况。通过调查表明,银川市西夏区7所中学只有育才中学开设了武术课,其开设内容也只有单纯的陈氏太极,这无疑与201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规定相悖,大纲中要求武术应被列为中学体育课必修的内容,且规定了初中武术教学每学年4至6学时,高中每学年时。

2.武术基础设施的现状。所调查的7所学校都有武术器械,但都没有专门的武术场地,武术器械只有少数学校有少量的刀、剑、棍等,因为许多学校还没有开设武术课,而开设武术课的育才中学上课内容也只是以徒手套路为主。

(三)中学武术课教师的状况

经调查,只占很小比例的中学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的专项是武术,大多数专项集中在田径和球类。一般体育教师在上学期间虽然也接触过武术,但是由于学习时间较短,对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以及动作的节奏掌握不够,因此大大的影响了武术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近七成的学生对武术课不感兴趣或介于感兴趣与不感兴趣之间,超过七成的学生依然是通过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的渠道了解武术。2.银川市西夏区7所中学只有育才中学开设了武术课,其开设内容也只有单纯的陈氏太极,其他学校只偶尔将零散武术内容穿插在体育课中。3.所调查的7中学均有少量的刀、剑、棍等武术器械,但利用率却不高。另外,除育才中学外其他学校全没有专门的武术场地。4.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有限,武术专业教师匮乏,专职武术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直接影响到“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二)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能动性。2.加大各级教育领导部门重视力度。3.增加武术教学项目及场地器材的财政投入。正常武术教学的经费和武术场地器材的支出,应纳入国家教育总经费开支。同时,各个学校也要加大对武术相关项目的财政倾斜力度。4.加强基层武术教师的培养与业务素质的提高。加强基层武术教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昌沧.武术进中小学难在哪[J].体育文化导刊.2013(2):12-14.

[2] 江俊.关于中小学开展武术课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5):45-48.

[3] 陈雁飞.中小学武术教学新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8(6):67-71.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第4篇

萧羲之(1880-1976),字兰亭,回族,大阿訇,山东省沂南县大成庄人,在鲁南、苏北一带有“萧大侠”之美誉。羲之六岁开始将家传弹腿功学会,又拜族人董、沙两位拳师习武10载,习得四路叉、六角势、拦马刀、四平剑、武圣刀等拳法器械;及长,赴河南嵩山少林寺深入研习武艺,习得少林虎形拳里的黑虎拳、小虎燕、月牙铲、风魔棍法等。后投拜在冠县“大枪”杨鸿修门下系统学习查拳,更习得查拳看家绝技,适合一对一擂台较技的十路埋伏捶和适合群战以一敌十的花架拳。他集多门派功夫于一身,成为鲁南地区查拳门的代表人物。1929年受聘于郯城县马头武馆,此馆至抗战爆发停办,培养出周朝增、马宗德、刘汉亭、王民常等鲁南著名拳师。

查拳注重屈伸性腿法,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之说。本人自1991年八岁起拜黑虎查拳第二代传人、集大成者周朝增师爷习武六年,其中前三年只练习弹腿、踢腿、盘腿等基本功腿法,而后三年才系统学习查拳的套路、器械,所谓“三年盘架月工枪,学套拳路一晚上”,正是应验了这句武术谚语。师爷传授的弹腿有“高于裆齐”和“高不过膝”来回两种练法。

黑虎查拳中的四路叉拳(四路查拳)是除了十路弹腿之外,专门练习下盘、身法功夫的传统套路,短小精悍,闪展腾挪,迅猛急速,演练奔打四个隅角,特别适合青少年习练。长期坚持,在实战搏击中,稳固的下盘,快速灵活的身法、步法,不会被对方轻易靠近击倒。

周朝增(1914.2.9-1997.8.5),汉族,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人,1929年,沂南县大成庄清真寺阿訇萧羲之来马头清真寺传授武术,周朝增拜其为师,系统学习黑虎查拳,成为查拳自民国时期开始,第一批外传的汉族弟子。1936年赴上海,再拜萧羲之同门师弟一代查拳大师王子平为师,学得针灸、膏药等医术,更习得“王子平弹腿”。1942年三拜于洪福(建国后曾任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习得通臂拳、八极拳、八卦散手刀、刀加鞭等武功绝技。1933年7月12日,周朝增参加在山东青岛举办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国术比赛,当时共有1039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周朝增为768号(有当年比赛照片为证)。1953年,他在上海举办的“华东民族武术体育观摩大会”上,表演了“刀加鞭”,气势威武,受到赞誉。1955年他从上海金星笔厂(现上海电视机一厂)退职回原籍。1956年2月开始收徒传艺,组建了马头武术队。1957年至1959年,四次率队参加了山东省武术比赛。1960年随队参加了临沂专区武术比赛,其本人获得五项全能第一名。1979年1月,他拿出1000元积蓄,创办马头镇业余武术学校,免费传授武术。1982年5月,创办马头镇太极拳辅导站。周朝增收徒传艺四十余年,门徒弟子及再传弟子多达千余人,遍及苏鲁豫皖京津沪冀湘等省市,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80年始,周朝增历任郯城县武术协会副主席、马头镇关心下一代协会主席、马头镇武术协会主席等职。1983年荣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称号。1996年被收入《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录》。

本人1991年夏,由父亲带着我坐船摆渡到沂河对面的马头镇去跟师爷见面的。见到师爷的第一面二话没说,上前就是三个响头,当时的拜师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师爷当时以77岁高龄亲传我查拳,但以爷孙论辈分,我也由此成为黑虎查拳周氏门下徒孙辈的“关门弟子”。

师爷因兼习通臂拳的劲法,其传授的套路演练风格冷、弹、脆、快,劲力更整,因而与新沂、日照、沂南等地不同。以前的老拳师都极为保守,师爷对外只称是查拳,极少提起通臂拳。师爷传承的十趟捶对打,也必须是以查拳的招式结合通臂拳的内劲和外练的通臂功(铁拳、铁指功),内外兼修才是为真传。否则只得练其形,起不到真正的技击效果。师爷晚年曾亲传我通臂拳的发力打捶和通臂功法,方法极为简单,但功效宏大。本人至今勤练不辍。与十路埋伏捶并称为看家绝技的花架拳,更因适合群战可以以一敌十,在周氏门内更有“非开山弟子不传,非关门弟子不授’’之说,极为保守。我作为“关门弟子”小时候练习此拳也只有院子里没有外人观看的情况下才最后练习,且从不对外表演。2008年,我在铁路项目工地上曾被11个民工围攻,依靠灵活的身法、步法巧妙躲闪,借助周围复杂的地理环境,闪、展、腾、挪,蹿、蹦、跳、跃,11个人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而我却毫发无损,与习练此套拳法多有关系。

黑虎查拳门内的“风魔棍”也只有入室弟子才能传授,快如风其势如魔,古朴实用,整趟拳路共有108势,兼枪带棒,寓枪于棍,名日棍实为不带枪头的枪术。师爷讲,此套棍法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临沂沦陷,在与日寇的拼杀刺刀中发挥作用。据本人研究查证,此套风魔棍,不同于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创编的“疯魔棍”,也不是西北鞭杆“风磨棍”,应该是师祖萧羲之学艺少林寺时习得的少林棍法,与少林同源。

黑虎查拳共有十路,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包括基本功、桩功、拳术、器械、对练、实战共六大类。师爷亲传的八路查,更是原汁原味,古朴实用,踢、打、摔、拿技法全面,有“学了八路查,打满天下都不怕”之说。

黑虎查拳由师祖萧羲之于1910年左右创编定型,至今一百多年时间,已传承到第五代。始祖萧羲之,第二代周朝增、马宗德、刘汉亭、王民常等,第三代周氏门下主要有大弟子徐敏堂(1918―1998)、李洪明、长子周绪根、四女周瑞侠、新沂武术协会会长周守力等,第四代李付华、胡俊刚、周猛、周鹏等,第五代李思源、孔祥德、贾庆国、徐加贺等。

周瑞侠,黑虎查拳第三代传人,汉族,1958年出生,周朝增,天资聪慧,深的父亲真传绝学。自1982年担任郯城县竞技体校武术教练,向全国各大院校、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培养了世界冠军一人,全国冠军五人,省冠军若干人。为黑虎查拳的传承和临沂武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周瑞侠先后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练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其早期学生左娟(女,1972年生,回族)自幼随周瑞侠习武,后入山东省武术专业队,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女子刀、棍全能冠军,第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刀术冠军。

武术初级棍术教学范文第5篇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自古彭城徐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造就了徐州独特的战争文化,也衍生了徐州灿烂的武术文化,民众皆以崇尚武德为习俗。七星螳螂拳传到徐州不过半个世纪,就雄踞这兵家必争之地。上世纪50年代初,胡善芝老先生从山东烟台移居徐州时把这一稀有拳法带到徐州。工作之余在徐州南城墙下设帐授徒,曾有人诗赞曰:“南城墙下螳螂拳,习练弟子约三千。”这足以说明其影响之大。当时慕名求教者摩肩接踵,从者如风。胡老先生育传身教,悉心指导,传技艺,讲武德,排除门户之见,倾心教学,凡有要求交手实战者,胡老先生均以不伤对手、点到为止为宗旨。胡老先生的武艺与人品为弟子和武林同道所敬佩,弟子皆能遵奉师规,潜心学武,注重修身。手下众多弟子在“”中没有一个人参与派别打斗,而且众多弟子在胡老先生的精心培育下,在全国、省、市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在群众性武术活动中踊跃参与,率先垂范。为弘扬徐州的武术事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胡老先生作为外乡武术高手,前来徐州传播这一稀有拳种,他是拓荒者,恩泽武林。他一生在徐州这块沃土上为武术事业呕心沥血,是武术界的骄傲与楷模,堪称“一代宗师”。

文武双全臧思勤

在胡老先生众多优秀的弟子中,有一位文武相通的弟子臧思勤先生,他白幼崇文尚武,对那些武林豪杰的侠肝义胆和高超的功夫十分羡慕、敬佩,于是决心拜一个好的习武老师,成为一名武林高手。他四处寻找名师,在徐州城南墙下天天都有一群人跟一位老先生学打拳,经打听才知道,他们学练的是螳螂拳。于是,经人介绍他和几个朋友便加入到了这群练武人当中。经过艰苦的磨练,臧思勤深得胡老先生的厚爱,他便拜在胡老先生的门下,成为七星螳螂拳的正式弟子。随后,他闻鸡起舞,刻苦自励,拳艺进步很快,将螳螂拳演练得惟妙惟肖。每逢有名家来访或武术交流活动,胡老先生必定带上他去长见识或下场表演。臧思勤由于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身法跳跃,被市武术队选中,成为市首届武术队运动员。入选后,他更是如鱼得水,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各级武术比赛中均获佳绩,并载入徐州武林史册。经过数十年的磨砺,臧思勤终将数十套螳螂拳练得纯熟精到,颇有风格。工作之余,仍然坚持练功,在繁忙的工作后,精研各家拳法。走山东、赴上海,以武会友,转益多师,勤学苦练,学得广西周树生老师的鹰爪拳,北京刘希华老师的查拳,山东牛怀禄老师的子龙枪,南京钱源铎老师的双钩、通臂,河北顺势长拳名家胡春秀兄长的锦掌拳和诸多器械套路,也得到了徐州“三杰”之一的孙荣益师兄的醉拳、醉剑的真传,并熟练掌握了长短兵器、软兵器、双器械,使其螳螂拳功法更加精到完整。

“武到极致必文”,臧思勤先生除深谙武术的精髓外,还精擅书道,并在全国、省、市书法大赛中获金、银、铜奖。在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后,其书法风格更加独到。2009年其篆书作品随江苏省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到联合国展出,其中一些作品还被美国洛杉矶唐人街的“二月画廊”收藏。

德艺双馨邵景福

邵景福先生,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辅导员,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七星螳螂拳馆馆长,徐州市青少年宫武术、散打总教练,七星螳螂拳第九代传人。

螳螂拳在徐州武林中独具风格,自一代宗师胡善芝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把这一稀有拳种带到徐州后,便迅速在此扎下根,一时间从者如风,一代代演习传承,每代都有佼佼者。邵景福先生便是再传人中的杰出代表,他自幼喜爱摔跤、拳击,后又师承著名武术家、书法家、七星螳螂拳第八代传人臧思勤先生习练螳螂拳法,从手型到步法,从积力到积成,闻鸡起舞,勤学巧练。冬练“三九”不惜力,夏练“三伏”不怕热。七星螳螂拳素来以快袭、刚猛而著称,它讲究身为七星头为魁,肩、肘、手、足、膝、胯为七星,步法是按北斗七星在夜空中排列的方位,踏罡斗操练拳脚。为了达到七星螳螂拳快、刚、准,步法的疾、快、稳,邵景福每天都要练习甩手几百次,到了第二天,双手手臂都肿胀酸痛了。为了练习步法就去登台阶、纵身跳、腿绑沙袋练助跑,每天在练功结束时都要冲刺二三十趟。就这样邵景福在恩师悉心指导下,寒暑不辍地习练螳螂拳法并注重礼仪修身。辛勤的汗水最终得到了回报,邵景福在练功中逐步领悟到了七星螳螂拳的真谛,并掌握了十几套螳螂拳法的精要。除拳法外,本门的独门短兵器螳螂刀、螳螂剑、螳螂拐、螳螂爪,长兵器螳螂棍、螳螂枪的操练方法和技击打法他也都熟记在心。触类旁通,三节棍、九节鞭、双鞭、关公大刀、月牙铲、双刀、大枪术等他也运用自如,颇有造诣。邵先生在外出以武会友时碰到了另一位老师,他就是山东济宁的武林高手、技击实战家董世金先生,并得到了他的独门功法梅花桩螳螂拳法。据董老讲,他家先辈们世代以贩运皮毛为生,世传少林诸艺,常年行走江湖。邵景福在实战搏击中结合了卉传螳螂拳的转身快、动作小、技击干脆利索的特点,周身防守不要用太大地方的优点,按照踏八卦、走少林桩的方法创立了梅花桩螳螂拳法。它没有套路演练,只讲究实战效果,并有上桩静气、左右相合、下桩立功、上下相随的操练功法,动作古朴,发力刚脆,特别讲究手抓和脚踹、勾的腿法组合和不抓就打、抓住就放、远踹近摔等实战特点。

邵景福先生为了弘扬本门螳螂拳,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创立了徐州市青少年宫武术队,后又开办了七星螳螂拳馆,从此开始了他的教武生涯。在他任教的二十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幼儿心理学到青少年的身体特点都得以涉猎,因人施教,使学员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掌握住拳术的要点,进步快速。身体弱的练强健了,体态胖的练苗条了。其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受学员家长的欢迎。“二十春秋一挥间,教授学生超二千”,他还无私地把辛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输送到省、市武术专业队;把有散打特长的学员送到武警特警部队,为军队输送了合格人才;把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学员送到大专院校去深造。邵景福教练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少年规定拳为基础,以七星螳螂拳为重点,以南刀、南拳、南棍、醉拳、醉剑、醉棍为风格的教学特点,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

随着国际武术平台的畅通,有的学员把七星螳螂拳带到了国外,并且深受好评。邵景福先生每年都带领着优秀的队员参加山东烟台国际武术邀请赛、香港国际武术邀请赛,以及国内各级武术大赛,他所率领的队员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