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冲洗;泪道阻塞;护理

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常表现为泪溢,合并泪囊感染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溢出[1]。泪道冲洗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常用方法,婴幼儿的泪道较细小,传统的泪道冲洗比较繁杂,难度较大,单一医护人员难以完成操作,且冲洗效果不够理想, 张宁、陶晗对传统的泪道冲洗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由单一医护人员完成,自命名为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效果良好,今将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120例144眼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就诊的年龄为1~6个月泪道阻塞的婴幼儿共120例,144眼,其中男60例,69眼,女60例,75眼,且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进行统计分析,不是首次接受泪道冲洗的患儿不列入本组统计。

1.2 治疗与结果 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均能顺利进行,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法冲洗后,泪道没有通畅者均进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冲法。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144眼后,泪道通畅者为36眼,占25.00%,不通畅者为108眼,占75.00%,泪道不通畅者108眼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泪道复通畅者为83眼,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综合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中,泪道通畅者119眼,占82.64%,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占17.36%。

2 泪道冲洗治疗前护理

2.1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得到家属的支持与信任,详尽向家属说明泪道冲洗在泪道阻塞治疗中的重要性,说明冲洗的过程,取得家属的支持与合作。

2.2 泪道冲洗治疗前准备 检查所必需的医疗器械,磨钝的4~6号头皮针,泪小点扩器等是否齐备,用消毒棉签清除婴幼儿眼分必物,干性眼分物泌要蘸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性清除。

2.3 磨钝头皮针的方法 用镜片磨边机打磨,手工细磨,并在棉签上和自己的手背上试验,头皮针头要求光滑,无锐利感,用注射器冲洗明确头皮针通畅,经消毒后备用,本院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3 泪道冲洗治疗操作方法

3.1 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患儿仰卧,长颈灯照明,由患儿家属用双手垫毛巾、纸巾挟紧头部颞侧及下颌,固定患儿头部及双手,医护操作者常规清除患儿结膜囊分泌物,用泪点扩张针垂直伸入溢泪眼的下泪小点,扩张针转向颞侧并来回转动扩大下泪小点,泪小点稍大就行了,不要太用力,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已溶解的双黄连注射液3 ml 0.3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l 5 mg,生理盐水6 ml,总混合药液10 ml,注射器套入已磨钝的4~6号头皮针管,排除空气,用已磨钝的头皮针尖垂直插入已经扩张过的下泪小点,有抵触感时把头皮针向颞侧转90°呈水平状进针伸入泪小管,直达泪囊,若进入阻力大,则要边注射混合药液边进针,在液压的作用下扩张泪小管就容易伸入,不可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小管黏膜。此时医护操作者一手固定头皮针,另一手缓慢注入混合液,同时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如分泌物返流,泪道是否通畅,眼睑是否肿胀,患儿哭声是否突然停止等,若泪道是不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通畅的表现:患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或鼻孔有药液流出。 3.2 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若用上述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尚未能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已进入泪囊的头皮针向上转90°再向下经过泪囊到达或接近鼻泪管,此时头皮针已压迫泪小管总管,上下泪小管,在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下,缓慢加压注入混合药液,压力渐渐增大,为了防止在高液压下头皮针脱离注射器,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住头皮针管与注射器接头处,其他三指及手掌紧握注射器套筒,注射器的注射棒朝下,用力缓慢往桌上推压,压力较大的混合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此方法自命名为“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大部分用常规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不畅通的婴幼儿应用此法操作泪道畅通。

3.3 泪道冲洗治疗注意事项 注意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道;注意观察冲洗返流物;注意观察幼儿表情的变化,有异常改变马上停止操作,如眼睑肿胀,婴幼儿突然停止哭闹等。

4 泪道冲洗治疗后指导

嘱家属注意幼儿眼部卫生,用棉签及时清除眼分泌物,也可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消除,不能使用纸巾清除眼分泌物,因为纸巾纤维易粘在眼结膜上,况且不够卫生,若使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清除眼分泌物,必须进行清洗后煮沸消毒,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使用。按摩泪囊区前要洗手,剪短指甲;注意观察婴幼儿眼分泌物和泪溢情况,发现依然泪溢隔天到医院继续行泪道冲洗;大多数婴幼儿不需用药。

5 讨论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婴幼儿;泪道冲洗;泪道阻塞;护理

泪道阻塞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常表现为泪溢,合并泪囊感染时常有脓性分泌物溢出[1]。泪道冲洗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常用方法,婴幼儿的泪道较细小,传统的泪道冲洗比较繁杂,难度较大,单一医护人员难以完成操作,且冲洗效果不够理想, 张宁、陶晗对传统的泪道冲洗进行改进,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由单一医护人员完成,自命名为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效果良好,今将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120例144眼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就诊的年龄为1~6个月泪道阻塞的婴幼儿共120例,144眼,其中男60例,69眼,女60例,75眼,且首次接受改良型泪道冲洗法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进行统计分析,不是首次接受泪道冲洗的患儿不列入本组统计。

1.2 治疗与结果 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均能顺利进行,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法冲洗后,泪道没有通畅者均进行高液压泪道冲洗法冲法。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144眼后,泪道通畅者为36眼,占25.00%,不通畅者为108眼,占75.00%,泪道不通畅者108眼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泪道复通畅者为83眼,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综合首次行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后,年龄为1~6个月的婴幼儿120例,144眼中,泪道通畅者119眼,占82.64%,泪道仍不通畅者25眼,占17.36%。

2 泪道冲洗治疗前护理

2.1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消除家属的种种顾虑,得到家属的支持与信任,详尽向家属说明泪道冲洗在泪道阻塞治疗中的重要性,说明冲洗的过程,取得家属的支持与合作。

2.2 泪道冲洗治疗前准备 检查所必需的医疗器械,磨钝的4~6号头皮针,泪小点扩器等是否齐备,用消毒棉签清除婴幼儿眼分必物,干性眼分物泌要蘸上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湿性清除。

2.3 磨钝头皮针的方法 用镜片磨边机打磨,手工细磨,并在棉签上和自己的手背上试验,头皮针头要求光滑,无锐利感,用注射器冲洗明确头皮针通畅,经消毒后备用,本院使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3 泪道冲洗治疗操作方法

3.1 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患儿仰卧,长颈灯照明,由患儿家属用双手垫毛巾、纸巾挟紧头部颞侧及下颌,固定患儿头部及双手,医护操作者常规清除患儿结膜囊分泌物,用泪点扩张针垂直伸入溢泪眼的下泪小点,扩张针转向颞侧并来回转动扩大下泪小点,泪小点稍大就行了,不要太用力,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然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已溶解的双黄连注射液3 ml 0.3 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l 5 mg,生理盐水6 ml,总混合药液10 ml,注射器套入已磨钝的4~6号头皮针管,排除空气,用已磨钝的头皮针尖垂直插入已经扩张过的下泪小点,有抵触感时把头皮针向颞侧转90°呈水平状进针伸入泪小管,直达泪囊,若进入阻力大,则要边注射混合药液边进针,在液压的作用下扩张泪小管就容易伸入,不可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小管黏膜。此时医护操作者一手固定头皮针,另一手缓慢注入混合液,同时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如分泌物返流,泪道是否通畅,眼睑是否肿胀,患儿哭声是否突然停止等,若泪道是不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通畅的表现:患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或鼻孔有药液流出。

3.2 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 若用上述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尚未能通畅,则进行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冲洗:已进入泪囊的头皮针向上转90°再向下经过泪囊到达或接近鼻泪管,此时头皮针已压迫泪小管总管,上下泪小管,在密切观察幼儿的状态下,缓慢加压注入混合药液,压力渐渐增大,为了防止在高液压下头皮针脱离注射器,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住头皮针管与注射器接头处,其他三指及手掌紧握注射器套筒,注射器的注射棒朝下,用力缓慢往桌上推压,压力较大的混合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此方法自命名为“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大部分用常规泪道冲洗法冲洗泪道不畅通的婴幼儿应用此法操作泪道畅通。

3.3 泪道冲洗治疗注意事项 注意动作要轻巧,忌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泪道;注意观察冲洗返流物;注意观察幼儿表情的变化,有异常改变马上停止操作,如眼睑肿胀,婴幼儿突然停止哭闹等。

4 泪道冲洗治疗后指导

嘱家属注意幼儿眼部卫生,用棉签及时清除眼分泌物,也可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消除,不能使用纸巾清除眼分泌物,因为纸巾纤维易粘在眼结膜上,况且不够卫生,若使用纯棉毛巾或纱布清除眼分泌物,必须进行清洗后煮沸消毒,阳光下晒干才能再次使用。按摩泪囊区前要洗手,剪短指甲;注意观察婴幼儿眼分泌物和泪溢情况,发现依然泪溢隔天到医院继续行泪道冲洗;大多数婴幼儿不需用药。

5 讨论

我国每年有新生儿约2000万[2],与婴幼儿溢泪、泪道阻塞相关的新生儿泪囊炎占新生儿的2%~4%[3],但根据郭玉銮等[4]对370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报告,与婴幼儿溢泪相关的泪小点膜闭2例(2只眼),先天性泪囊炎1例(1只眼),数量甚少。但笔者在儿童眼科门诊因溢泪、溢脓接诊的婴幼儿数量很多。

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以患者为本”的核心[5],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属于无创伤性治疗,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单一医护人员完成,统计结果表明,治疗效果很好,从而减少创伤性治疗。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能促使泪道通畅的原理:压力较大的混合药液传向泪囊及鼻泪管下端,促使鼻泪管下端的Hasner瓣开放、引起阻塞的分泌物移位,甚至使鼻泪管下端膜状物破裂,从而迫使鼻泪管下端通畅,达到治疗泪道阻塞的目的,但对于没有管道化的鼻泪管,较厚实的膜状物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也无效,只能改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如泪道探通术、泪道穿线或插管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6]。不管医学如何发展,护理在新的治疗中也占重要地位,本组采用改良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及高液压婴幼儿泪道冲洗法,属于无创伤性的治疗,若没有好的护理,没有细致的护理操作,是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惠延年.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3-56.

[2] 卜行宽.关于我国开展早期听力检查和干预的认识和意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1):13-15.

[3] 江军,费秀清,庞秀琴.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国斜视与小儿科杂志,2001,9(3):97-136.

[4] 郭玉銮,董砚儒,施锦娜,等.3704例新生儿眼病筛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 2006,42(8):470-471.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范文第3篇

SOS!新生宝宝身体出现异常了。怎样办?

宝宝出生了,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希望。但由于受个体发育状况及母体妊娠、分娩过程等因素影响,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如何正确应对这些“不速之客”呢?

眼睛模糊了!

想像中黑亮的小眼睛,怎么总是会被粘糊糊的东西蒙住?

人们常认为,眼屎多是火气大引起的,而新生儿眼屎过多,则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病菌入眼引发感染,日常生活中的不洁习惯也会成为诱因之一,这个时候,宝宝的眼睛会被分泌物粘连,睁不开,甚至会有充血、肿胀的症状。

细心呵护:

清洁 第一将纱布用温水浸湿,轻轻擦拭宝宝的眼睛,及时清洁,防止分泌物凝结变硬,毛巾也要注意消毒.不要与其他毛巾混用。

药物 辅助咨询医生,准备氯霉素或新霉素眼药水,每天3-4次,每次一滴。

耳朵流水了!

耳朵可是用来听声音的,怎么会突然流出异物?宝宝的小耳朵因为侧卧睡姿而受到压迫,如果有吐奶状况,奶液会流入外耳道,这种状况父母往往不易察觉,慢慢地,耳道出现红肿,宝宝哭闹不停,耳朵里会流出异物,甚至出现发热状况,这就是中耳炎的感染症状。

细心呵护:

注意清洗 耳朵里流出的异物,也会凝结在耳道中,可以用婴儿用棉签蘸3%的双氧水轻轻擦拭,保持耳道的清洁。

睡姿调整 为防止因睡姿原因对耳朵产生压迫,要经常更换姿势,吃奶后要进行适当的抚触,避免吐奶。

药物辅助 耳朵清洗后,滴入0.25%氯霉素溶液或5%氯霉素甘油液,每天2-3次;如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就医。呼吸不畅了!

呼吸是生命之本,是什么原因引起宝宝呼吸不畅呢?

鼻塞是影响呼吸的原因之一,此外感冒、睡姿或者鼻腔分泌物过多,都会引起呼吸不畅的状况。而从病理方面来看,患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很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的症状,当发现异常状况――鼻孔大张,肋骨处的皮肤随着每次呼吸都会深陷,甚至肤色变蓝,要及时就医。

细心呵护:

清洁鼻腔 可用婴儿用棉花棒醮清水,轻轻擦拭鼻孔;也可用吸鼻器进行清洁,除去鼻腔中的异物,呼吸自然畅通。

睡姿转涣 如果因为感冒而引起鼻腔充血,可以尝试趴卧和斜躺的姿势,可以有效缓解鼻塞。

皮肤变色了!

想像中粉嫩的小宝贝,怎么肤色有些异样?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鼻咽通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160-0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OSAHS)是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是临床上引起心脏猝死、脑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1-5],OSAHS患者因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夜间长期处于低血氧状态,患者对手术和物的耐受性明显下降,国内外已有术后并发呼吸道梗阻至死亡的报道[6-7]。近年来,OSAHS手术治疗后放置鼻咽通气道(简称通气道)可降低术后缺氧的风险得到了学者的认可,并将此做为OSAHS围术期常规的治疗手段,但通气道的使用增加了患者不适和心理恐惧,影响了使用效果,尤其护理不当会加重气道阻塞,达不到治疗目的[8-9]。本研究收集煤炭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80例,对护理记录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OSAHS患者80例,其中接受改良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26例,男24例,女2例,年龄20~57岁,平均37.96岁;接受鼻腔扩容手术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42.60岁。

1.2 使用材料

所有患者根据术前鼻孔大小,选择内径为5.0~8.0 mm的硅胶管,长度视术中情况决定。

1.3 留置方法

80例接受改良UPPP和鼻腔扩容术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结束后,将备好的通气道经鼻腔插入咽部,在可视下将通气道放远端到会厌缘上,近段在鼻孔缘处以胶布固定。根据患者咽部肿胀消退情况,术后24 h将通气道拔出部分,已减轻管道对咽部的刺激,拔出长度的标记是,令患者张口时见通气道远端在软腭缘下0.5 cm;拔除指征,48 h接受UPPP患者咽部肿胀消退,平静呼吸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接受鼻部手术,于术后48 h拔除鼻腔填塞物时拔掉通气道。

1.4 留置通气道状态观察指标

①正常:主动接收通气道治疗48 h,无要求自行拔出通气道。②异常:经护理干预下接受通气道治疗48 h,无自行拔出通气道。③失败:不能接受通气道治疗,拔出通气道。

2 结果

2.1 患者通气道留置依从情况

本组患者全部接受通气道治疗,全部按照预定时间拔出。其中12例患者曾术后24 h内后要求拔出通气道,经过心理安抚依从治疗,无自行拔出病例。见表1。

2.2 通气道位置变化情况

9例术后24 h内有通气道移位,2例24 h内出现通气道完全阻塞;5例在48 h拔出时发现通气道内部分堵塞。见表2。

2.3 并发症情况

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6例患者出现咽刺痛,及时请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远端抵住下咽组织和气道位置过深,经调整后症状改善。术后所有的患者都出现头痛,咽部不适,定时服用止痛药均达到了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重视术前告知宣教和适应训练

所有患者在术前接受一对一的告知留置通气管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不适的宣教。让患者对其引起的不适如头痛、鼻痛、咽痛,暂时性呛水等症状有初步的心理准备。并让患者进行持续2 h堵塞鼻孔、张口呼吸的训练。提前感受、适应术后鼻腔堵塞的不适。降低患者手术恐惧心理[10]。

3.2 加强术后的心理安抚

对OSAHS术后患者实行6 h内定点巡视护理(1 h/次),及时观察患者症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发现问题随时进行心理调整,对出现头痛的患者,鼓励患者按时服下止痛药,尽快缓解症状;对有咽部不适并有呛水症状患者,教会改变低头吞咽姿势,减轻咽下呛水的症状[11]。

3.3 规范的通气道护理

3.3.1 通气道位置有效固定

通气道留置在鼻腔,最常见问题是管道移位或脱出,其主要诱因是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意识和肌张力在逐渐恢复中的躁动、咳嗽引发,还有使用过粗的吸痰管及不当的清理通气道。有效固定通气道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首先,护理责任人需在接诊手术归来的第一时间,做好患者通气管的鼻外的长度测量和刻度标记以便观察,而后用防过敏的纸胶布蝶形妥善固定通气道于鼻孔外侧,以确保通气道位置固定[12-13]。

3.3.2 通气道作用的观察

通气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症状、能否发挥其作用,单纯依靠患者术后反应的描述常常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细致的观察患者反应,耐心询问患者的症状,是通气道护理重要环节[14-15]。本组资料中通过询问症状,发现6例患者咽部刺痛明显并伴位置性的呛咳,及时请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向下滑脱,刺激会厌引起,及时调整管道,患者症状缓解。有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经医生检查发现通气道远端抵住下咽组织,经及时调节通气道位置症状得到改善。因此严格交接班,每次用棉花或小片纸巾放在管口试验管腔通气程度,是有效观察通气道通畅不可缺少的手段。

3.3.3 通气道的护理措施

咽部分泌增多是所有鼻和咽部手术后常见症状。如UPPP术后的患者,由于术后创面疼痛,吞咽减少,分泌物黏稠;而鼻腔手术后患者,因为术腔的填塞,分泌物滞留于鼻腔,分泌物和血迹易凝聚成血块,堵塞通气道内形成死道引起呼吸不畅[16]。本组中2例患者出现了通气道阻塞。因此有效清除通气道内的分泌物是确保OSAHS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护理。

3.3.3.1 通气道清理的指征 为确保通气道通畅,需要定时清理,在术后6 h内,鼻部手术者是根据患者鼻腔堵塞状通气程度观察况随时清理,对入睡的患者依据血氧饱度(SPO2)情况而定[2],血氧下降3个百分点提示气道不畅,进行清理。UPPP手术清理指征是根据喉头痰鸣音、其他指征与鼻部手术相同。

3.3.3.2 清理时吸痰管的选择 在日常工作中选择不合适的吸痰清理通气道中会出现异常,如粗大的吸痰管在通过弯曲管道时容易带动管道导致通气道移位,而细小的吸痰管容易遗留管道壁处血迹造成管道内血块形成。因此需要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管内径是通气管内径的2/3效果最佳。

3.3.3.3 通气道清理的技巧 在清理通气道时,要力争定位准确,动作轻柔,控制时间。操作方法:先打开中心负压,将吸痰管沿通气管内壁轻轻插入,边进边吸,当吸痰管插入长度超过气管的下端口时,将吸痰管用手折住靠近与负压连接管衔接的一端,以免压力大而损伤咽部粘膜。然后以慢而轻柔的动作下送吸痰管,感觉到有阻力后将吸痰管上提0.5~1.0 cm,用旋转提拉手法充分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以不超过通气管下端口1 cm为宜。一般人插入通气管长度为鼻翼到耳垂长度[17]。每次吸痰操作时间不超过15 s,时间过长,会引起缺氧。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提高了供氧浓度,有助于SPO2的提高。

3.4 加强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有研究显示,放置通气道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在血流动力学比较,术前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血压乘积(RPP)均低于术后24 h、咽部疼痛、最低血氧饱和度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18],说明通气道的置放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刺激,故应加强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随时报告医师及时对症处理。本组资料中由于严密进行观察,发现血压高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无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OSAHS患者的围术期中最大风险之一是呼吸道的梗阻。目前留置通气道治疗是确保患者术后呼吸畅通的有效方法[19-20]。笔者认为,即是人工创建通道,更需要对其科学规范的管理。本组资料从术前告知宣教、适应培训,到术后的每一项责任护理都是围绕保证通气道留置发挥作用的护理措施,最终为保驾OSAHS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中风险期而制定的规范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善群,钮善福,姜丽岩,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1,28(5):410-412.

[2] 郑山海,吴慧莉,张斌,等.鼻咽通气道在儿童UPPP后的应用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9):1632-1633.

[3] 郑红帆,倪如梅,郑舒.鼻咽通气管在不能自主排痰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73-574.

[4] 洪蝶玟,李素琳,黄月英,等.胃管旁留置小管协助吸痰的方法及护理7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9):28.

[5] 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2.

[6] 田莉,林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睡眠结构的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7):885-887.

[7] 黄慧萍,朱献华,姚鸿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口腔正畸矫治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1-133.

[8] 英马燕,程立欣.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应用通气道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7):76.

[9] 刘盛国,傅应云,何正强,等.脑卒中危险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9):3325-3329.

[10] 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1-12.

[11] 窦媛媛,张玲.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血脂水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84-3185.

[12] 王卫红,何国平,王美蓉,等.健康教育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9-2563.

[13] 王秀川.高血压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44-2745.

[14] 黄伟坚,李海洋,苏丹晨,等.鼻咽通气道在新生儿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口留置胃管中的使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3417-3418.

[15] 韦华.醒脑静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β和NSE蛋白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5):70-71.

[16] 齐向红,宋伟.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腭咽成形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3):250-251.

[17] 高维杰,王彦,孙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调查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31-2233.

[18] 王杰,蒋振华,董钏,等.鼻咽和口咽通气道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8):830-833

[19] 李正功,李涛平,叶红,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6):1003-1005.

新生儿鼻塞如何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体会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2]。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常见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病情轻重不一,与年龄、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男58例,女44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年龄7.9岁,病程3-15天。总体而言,婴幼儿症状较重,年长儿童症状较轻,轻症包括流涕、鼻塞、咽部不适、咳嗽、发热,重症包括高热、畏寒、呕吐、腹泻、乏力等。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高热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鼻塞者用0.5%麻黄碱滴鼻;抗病毒药物常用双嘧达莫(潘生丁)和利巴韦林( 病毒唑) 或辅以清热解毒的中药;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抗菌药物。经上述积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一般病情护理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对病情的对症护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警惕发生高热抽搐。注意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等,以便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对患儿的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应该集中完成,以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利于病情的康复。患儿应单独居住,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避免空气对流,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从而缓解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对于鼻塞严重的患儿,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使用0.5%麻黄碱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咽部不适的患儿,应当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和化脓情况,可是当给予润喉含片。

2.2高热的护理

体温>38.5摄氏度时,视为高热。对于高热患儿,我们应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保证住所通风、空气清新,但应注意避风;适当的物理降温,可用冷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使用酒精或者冰袋;发热时,患儿的体表温度较高,损失较多水分,因此应当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混悬液[4]等药物进行降温。

2.3营养的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往往食欲差,容易造成营养不足,使得免疫力恢复较慢,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营养的护理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非常有必要。应当鼓励患儿多喝水,可以换个大点的水杯,保证每天喝充足的水分,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补充水分可以去除体内毒素,有利于降温。补充维生素C,可以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也可以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枣、橙子、猕猴桃、橘子等,能够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如蔬菜、豆类、牛奶、鸡蛋、适量瘦肉等,多吃流质食物,如热汤或者热粥。吃饭应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注意禁食不易消化、辛辣、刺激性、肥腻等食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2.4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普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呼吸道发病高的季节,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游玩;常去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但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不要进行锻炼;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平时的饮食要合理;合理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M]. 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1.

[2]潘景梅, 闷新玲. 浅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降温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