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0-01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最常见一种危重疾病,由于长期持续性低血糖可导致脑细胞能量失调,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伤,如果不及早治疗,可造成智力严重低下或脑细胞坏死甚至死亡。如果早诊断早治疗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儿低血糖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血糖测定均符合低血糖,低血糖诊断标准:足月儿生后3天内的血糖低于

1.2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儿有呼吸浅促、呼吸暂停、反应差、吸吮无力、阵发性发绀、震颤、惊厥、抽搐、嗜睡、肌张力低等。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8例,症状轻者14例;其中反应差6例,拒乳吃奶差3例,紫绀1例,嗜睡l例,口吐白沫1例,抽搐1例,呼吸困难l例。

1.3方法两组均输注葡萄糖液,足月儿给予25%葡萄糖溶液2-4ml/kg静脉注射;早产儿即给予10%葡萄糖溶液2ml/kg静脉注射,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溶液,速度为3-5mL/(kg.h),在血糖>2.2mmol/L达1-2天后渐停治疗,并按需要给足够的热卡。2护理措施

2.1对照组常规护理保持室温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每日通风2-4次,紫外线每日消毒30分钟,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体温、心率、神志状态、嗜睡、惊厥、哭声、呼吸、肌张力等情况进行观察,特别对伴有早产、低体重儿、感染、窒息、硬肿症等低血糖症患儿儿应进行更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立即吸入氧气等急救措施,为了防止吸入高浓度氧中毒,吸高浓度氧的时间不易过长,应根据血氧饱和度随时调节氧气浓度和氧流量,保持吸入最佳的氧气。

2.2治疗组护理采用护理方法是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2.2.1严密监测血糖为了早诊断早治疗应对新生儿血糖的监测,特别对早产、感染、窒息、硬肿症等高危新生儿,应在出生后0h、6h、12h、24h及48h进行微量血糖测定,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2.2及时喂养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有效措施是补充能量,一般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后开始母乳喂养,对于吸吮能力差或者拒乳新生儿,生后1小时应给予补充葡萄糖,补糖溶液不宜过高,以10%浓度葡萄糖液为最佳,并定时监测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的颅内出血。

2.2.3复温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神精发育不完善,寒冷刺激可以造成葡萄糖消耗增加,导致新生儿低血糖[1]。因此加强保暖工作,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不升而且四肢发凉,一定要更加注意保温,室内的温度一般在25-28℃,一般采用热水袋进行保温,对于低于35.5℃低体温儿应采用保温箱进行保温,但是要注意避免烫伤。

2.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测定血糖恢复正常指标所需要时间长短来确定。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41-02

妊娠合并糖尿病症状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引发高血糖,与胎盘抗胰岛素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机体内分泌系统变化、基因缺失存在较大关联[1]。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及相应护理,则可显著增加母婴并发症,对整体分娩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该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1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围产期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就诊的1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所选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52)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56±3.85)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n=52)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56±3.35)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0例。所选病患者均病情明确,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病情可控者;③自愿选择临床治疗方法;④对用药治疗情况知情者。2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排除标准

病例收集满足相关规范,研究内容符合要求,排除[2]:①合并药物过敏及明显用药风险者;②合并妇科严重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④血尿常规检查异常者;⑤合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脑器质性病变等严重疾病者;⑥多种原因致中断治疗者;⑦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⑧双胎及多胎妊娠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健康宣导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其他症状,保证护理安全。严格执行医嘱,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干预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围产期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产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开展全面评估,结合身体检查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与此同时,讲解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合并严重好心理问题者,及时对其进行情绪疏导,讲解治疗成功病例,消除患者担忧。讲解围产期饮食要点,少食多餐,限盐,多吃新鲜蔬菜与低糖水果。在使用胰岛素时,对患者用药指征进行明确,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协助患者,做好运动、休息、睡眠等方面指导。②产时护理:鉴于患者合并高血糖症状,应尽量为患者安排高危病房,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便于开展急救处理。取患者左侧卧位,做好吸氧指导,并讲解胎动数记录方法,对患者开展胎心监护工作。密切监视患者人体内血糖变化情况,结合并发症情况,及时对胎儿状况做出基本判断,从而选择最适宜的分娩方式。对于妊娠期合并症者而言,其并非为剖宫产指征,若患者存在巨大儿或其他胎儿异常现象,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终止妊娠。③血糖监测:无论何种分娩方式,若患者精神紧张,加之分娩疼痛,均可造成血糖水平异常。这样一来,可导致产时血糖指标骤然升高,引发胎儿功能缺氧现象,进一步增加胎儿风险。为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密切关注,必要是注射胰岛素。每隔5 h监测血糖1次,观察产程进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等。由于新生儿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要做好新生儿接生准备工作。④产后护理:新生儿娩出后,对其体重进行确定,按照早产儿护理标准,为其开展护理工作。调整室内湿度与温度,使其满足新生儿需求。定时为新生儿做好血糖监测,若无血糖异常状况,则可安排母乳喂养。积极为产妇开展产后护理工作,结合病情,适当给予胰岛素。做好产后宣导工作,叮嘱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巡查,发现患者皮肤瘙痒,及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告知产妇不可骚挠。每天清洗会阴,充分避免出现产褥感染。⑤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对产妇出院后相关事宜进行讲解,告知家庭护理方法。叮嘱产妇定时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与此同时,讲解产后恢复方法,科学指导膳食及运动方面知识。告知患者提高警惕,强化遵医行为,做好自我监护,避免发生不良风险事件。教会患者情绪自我调整方法,缓解不良心境,减少心理压力,防止出现产后抑郁症状。

1.4 评价指标

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手术时间、焦虑评分,其中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判定,每项共20公分题目,严格按照0~4级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焦虑情绪越轻。与此同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等。对比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产妇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92%、3.85%、0.0%,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5.38%、19.23%、11.54%。χ2值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3.85%、1.92%,对照组分别为19.23%、21.15%、17.31%。χ2值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权威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可增加母婴分娩风险,给产科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3]。与此同时,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症状,可导致代谢系统紊乱,进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为此,鉴于上述分析认为,应对围产期护理工作加以重视,通过采取必要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能够针对产妇具体问题,对其开展对症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问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分娩条件。与此同时,全面护理强调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核心,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配合诊疗活动,对应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在改善血糖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强化。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研究R床治疗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小儿糖尿病的价值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的小儿糖尿病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形式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n=10)与实验组(n=10),将采取纠正酸中毒、扩充血容量、平衡水电解质等方式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儿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不同治疗后中实验组患儿胰空腹血糖(10.35±0.25)mmol/L、餐后2 h血糖(14.35±0.34)mmol/L、空腹胰岛素(6.34±0.33)μIV/mL、餐后2 h胰岛素(22.35±5.64)μIV/mL、治疗效果80.00%等显著优于参照组患儿胰空腹血糖(13.21±0.41)mmol/L、餐后2 h血糖(17.11±0.37)mmol/L、空腹胰岛素(2.68±0.64)μIV/mL、餐后2 h胰岛素(6.14±0.35)μIV/mL、治疗效果40.00%,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酮症酸中毒;小儿糖尿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45-02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Diabetes Children with the Ketoacidosis as the First Symptom

WANG Gang-l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uangyashan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Shuangyasha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value and effect of diabetes children with the ketoacidosis as the first symptom. Methods 20 cases of diabetes children with the ketoacidosis as the first symptom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correcting the ketoacidosis, expanding blood capacity and balancing the water-electrolyt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ontinuous intravenous drip of small-dose insulin, and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blood glucose at 2 h after dinner, fasting insulin and insulin at 2 h after dinner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blood glucose at 2 h after dinner, fasting insulin and insulin at 2 h after dinner and treatment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0.35±0.25)mmol/L, (14.35±0.34)mmol/L, (6.34±0.33)μIV/mL, (22.35±5.64)μIV/mL, 80.00% vs (13.21±0.41)mmol/L, (17.11±0.37)mmol/L, (2.68±0.64)μIV/mL, (6.14±0.35)μIV/mL, 40.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Ketoacidosis;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常见疾病[1],是体内严重缺少胰岛素引发的代谢性酸中毒、高酮血症、高血糖等形成的电解质紊乱、感染以及昏迷等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高血糖是该疾病主要特点,儿童发生糖尿病极有可能与自身免疫存在关系,十分容易诱发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首发症状以及常见并发症,临床研究中诊断糖尿病患者的时候酮症酸中毒诊断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是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在诊断中十分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现象。临床治疗主要就是以控制饮食以及控制胰岛素等方式来对患者血糖进行干预的方式来治疗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的小儿糖尿病患儿,现对该院此次研究的20例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的小儿糖尿病患儿治疗结果进行报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该院研究收治的20例样本数据均从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的小儿糖尿病患儿中选取,所有患儿均出现超过11.1 mmol/L的血糖值,出现高血糖现象。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低于15.0 mmol/L或者血液pH低于7.3,患儿体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现象,且出现不同程度低钙、低钾、低钠等现象,尿酮体为2+~3+,尿糖为3+~4+。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均分,每组患儿例数为10例,实验组患儿中女性例数为5例,男性患儿例数为5例,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1岁,中位年龄为(7.11±1.21)岁;参照组患儿中女性例数为4例,男性患儿例数为6例,最大年龄为13岁,最小年龄为2岁,中位年龄为(7.34±1.34)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确诊之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以纠正酸中毒、扩充血容量、平衡水电解质等相关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患儿实施抗感染治疗,第一个小时的时候以25 mL/kg速度输入生理盐水,然后依据患儿血钠浓度来持续注射生理盐水,但是总体注射量不可以多于每日需求量。实验组患儿予以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确诊之后建立静脉通道,在200 mL、0.9%生理盐水中加入0.1 U/(kg・h)的胰岛素,每间隔两小时对患儿尿糖以及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记录患儿血糖降低速度,假设患儿降低血糖速度在3.5~5.5 mmol/L范围内此时维持原来注射速度。假设患儿降低血糖速度低于3.5 mmol/L,此时可以停止注射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以及治疗效果等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该院研究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所有临床数据予以分析处理,两组患儿经对症治疗之后治疗效果对比分析采取[n(%)]的形式表示,且采取χ2检验,两组患儿经对症治疗之后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对比选取(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发病期间胰岛功能

经对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儿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低于参照组患儿,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等指标高于参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经对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总有效率40.00%,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以酮症酸中毒表现为首发症状属于常见急症,最为突出的就是局部感染症状,此外感染也是引l该疾病的关键因素,在临床诊断该疾病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现象[2]。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是酮症酸中毒作为首发症状诱发患儿糖尿病的临床典型表现。此外呼吸深大是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儿发生二氧化碳潴留的关键,患儿呼气时发生腐烂水果味,且存在比较兴奋的呼吸中枢,严重的可能发生呼吸困、呼吸衰竭等临床现象[3]。患儿可能出现轻中度脱水,严重患儿出现重度脱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儿大部分出现乏力、精神差等症状,严重发生嗜睡、烦躁以及昏迷等神志障碍[4]。消化道症状是因继发细胞内失镁以及失钾诱发的胃肠迟缓性麻痹症状,对患儿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以及家属正确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虽然酮症酸中毒小儿糖尿病并不多,但也满足注射胰岛素以及饮食控制原则[5],此次研究中从原来患儿进食后注射胰岛素变为餐前注射,为了避免出现血糖反跳现象,一般都是选择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来对血糖进行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的关键。

综上所述,成功抢救小儿糖尿病基础就是尽早诊断,及时给予患儿补液以及扩容,此外也需要合理应用胰岛素,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对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防止发生医源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崔金玉.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47.

[2] 王菲.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98.

[3] 朱萍.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83-184.

[4] 刘艳.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207.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 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都是巨大的[1]。对GDM患者加强护理以减少母婴的危害。我们选择GDM早期发现、及时监测治疗护理19例,与同期无正规医院产前检查记录,来我院即确诊为孕36周以上的GDM孕妇11例相比较结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求医孕妇中,发现并确诊的GDM患者。其中19例从早孕开始记载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监测、治疗、护理至住院分娩,设为治疗组。对照组11例为同期孕妇,第一次来我院即确诊为孕36周以上的GDM患者,均无正规医院产前检查记录、亦无正规监测、治疗记录。两组年龄、孕周、孕次无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早期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严格执行饮食控制;适当应用运动疗法;严密监测血糖,控制血糖水平餐后值在8mmol/L以下;对饮食、运动疗法不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全程、全方位综合护理预防并发症。对照组只在孕36周以后与治疗组护理干预的方法相同。

2结果

治疗组19例发生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1例;对照组11例发生早产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巨大儿1例、新生儿死亡2例、产褥感染3例。两组孕妇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有很大差异。

3讨论

3.1GDM对母婴的危害: 由于GDM孕妇血糖升高,可通过胎盘进入体内,刺激胎儿胰腺β细胞增生,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合成,导致巨大儿发生,巨大儿又可导致相关母体并发症。再者孕妇高血糖本身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供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致胎儿耗氧量增加,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易并发,又加重胎儿宫内缺氧,从而导致GDM围生儿病死率高于正常。

3.2及早筛查发现GDM: 我院的妊娠期糖筛查方法是给来院定期做产前检查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负荷筛查,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完,其后1 h查末梢血糖,≥7.8mmol/L为阳性,做糖耐量(OGTT)试验[2]。OGTT试验需禁食8-12h,口服葡萄糖75g查空腹、服糖后1h、2h、3h血糖,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5.6mmol/L、10.3mmol/L、8.6mmol/L、6.7mool/L者即可诊断为GDM。绝大多数的GDM孕妇无临床症状,导致漏诊或确诊较晚并发生并发症。我们用50g糖筛查试验安全简便,且费用不高,孕妇比较容易接受,已作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对所有孕妇进行筛查,以便及早确诊GDM。

3.3及时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受到威胁,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低自尊等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孕妇及家人进行沟通,共同商讨所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鼓励孕妇宣泄自己的情感及诉说自身的感受,及时矫正错误的想法,帮助孕妇了解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减轻心理负担,澄清错误观念,正确对待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3.4 GDM并发症可防可治: 本文资料表明治疗组19例GDM孕妇采取了早期监测治疗并护理干预,其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再次证明了早期正规治疗GDM的重要性。对GDM孕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控制、及时监测血糖和胎儿状态,配合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在妊娠期、分娩期、分娩后各阶段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GDM并发症可防可治 。

参考文献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观察与护理饮食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7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例,收集经门诊产检给于营养指导饮食控制后GDM患者,空腹血糖值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值,与未经营养指导GDM患者的血糖值。结果: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后的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非指导组,而且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后血糖水平低于指导前。结论:饮食控制营养指导对妊娠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饮食控制;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

妊娠糖尿病(GDM)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GDM有害于母婴健康,尤其对胎儿及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对降低围生儿死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GDM与糖耐量异常诊疗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32例(包括9例糖尿病妊娠病例和经75克糖尿病异常23例)及41例糖耐量异常。其中初产妇55例,经产妇18例,年龄23~42岁,平均33.23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占16.21%,不良产史41例,占55.41%;妊娠合并高血压6例,占8.2%;孕妇体重增长过快27例,占36.48%。

1.2 血糖标准:按第三届国际妊娠糖尿病学术研讨会推荐的方法[1],对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50克葡萄糖激发试验筛查GDM,血糖≥7.8mmol/L者,一周内做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其诊断标准,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GDM,仅一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2]。

1.3 方法:对GDM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并进行饮食控制,热能每妊娠早期热能供给基本不变,妊娠中期每周增加200KJ,主食每日300~400g。含碳水化合物200~250g,蛋白质每月增加25g,妊娠全过程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5kg,妊娠7各月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将GDM患者病例分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和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比较控制饮食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X2检验。

2 结果

2.1 32例糖耐量异常及10例GDM患者(75g糖耐试验仅2项稍高的患者)指为单纯控制饮食组,其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下降(表1)

2.2 21例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明显下降(表2)。

2.3 饮食控制组于非控制组比较,早餐后2小时糖值下降,空腹血糖值不下降(表3)。

3 讨论

3.1 加强国家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意识及技能,扩大教育途径与范围。随着时代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监测血糖已成为可能。自我监测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3]。开展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每个门诊糖尿病病人以及糖尿病病人家属实行一对以的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妊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用药、血糖检测、心理等,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根据病人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及血糖的自我管理。GDM属于高危妊娠,不但要做好孕期筛查及高危追访,而且对孕期需要加强监护与治疗,以解除患者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