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当前食品软包装安全所出现的问题

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而食品软包装作为“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在其原材料、辅助剂、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常规而言,食品变质涉及到食品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及环境的变异,而安全保障则取决于合理软包装技术的实现。但当前食品软包装的应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对食品本身的特性缺乏合理的量化认识

长期以来,因为对食品本身的特性及其变化缺乏足够的量化认识,导致在软包装应用上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在肉制品领域,对于生、熟肉制品的性能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软包装的应用上存在很多误区。在农产品包装上,因为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缺乏,导致在其软包装的制作上常常达不到效果。

2.对于食品软包装材料的结构组合及其复合后性能的认识缺乏

很多食品软包装材料在进行包装应用时,常常需要进行复合以达到性能的提升。然而由于我国软包装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应用时多有“以偏代全”,以经验来进行组合,缺乏必要的合理检测与性能认识,常常在具有多种变异因素的食品软包装应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我国某地的盐水鹅,没有很好的软包装解决方案来合理保存鹅的独特风味。同时,在对食品类软包装的应用上,一般重视的是其常规质量的保护,但对其风味的保存因为缺乏认识而难以实现。

3.食品软包装企业制作中生产细节的控制不足

部分中小型食品软包装企业,在其制作中,因为生产细节及内部控制的不足,其软包装产品在卫生安全指标上不符合国家标准。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差,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5%;部分食品软包装袋苯类残留超标,抽检不合格率高达50%。软包装生产制作涉及多种原材料及复杂的技术工艺,一旦内部控制不合格,便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如图1所示为食品软包装膜袋常用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食品软包装企业内部控制关键点

基于食品软包装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要确保最终生产的软包装产品的安全性,就需要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严格执行生产过程管理的各项工艺控制参数,按时维护生产设备,培训员工,达到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控制的目的,通过质控员对关键控制点的监督检查,以验证质量管理的目标,提升产品质量。下面列出一般食品软包装企业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如下:

原辅料控制

原辅料供货厂家资质

原辅料供货厂家评估

合格供应厂商的确定

原辅料的采购

检验、验证

贮存防护

标识及隔离情况

原辅料的调拨协调

不合格物料的处理

生产过程控制

员工着装及个人卫生要求

人员和物料的进出、清洗的执行

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的控制管理

印刷

投入材料的自检

原料的防护搬运

投料量

印刷车间温度、湿度、机速、压力、张力、油墨黏度等

在线制品的感观情况(首件、每件的质量确认)

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数量记录

投入的物料平衡

印刷半成品+废料-理论(实测)油墨重量=投入印刷领料+打样料

分检

印刷品不合格项标识

分检后检不不合格品的标识与数量记录

无连续(连续的印刷不合格品不超过1米)的印刷不合格项

投入的物料平衡:成品+边料+废料=投入料

复合

投入材料的自检

原料的防护搬运

投料量

复合车间湿度、温度、时间、压力、张力、网线棍、配胶等

在线制品的感观情况(首件、每件的质量确认)

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数量记录

投入的物料平衡

印刷半成品+复合料+废料-理论(实测)胶水重量=投入复合料

熟化

进入时时间及搬入人

室内温度、产品的熟化时间

进出时时间及搬出人

分切

规格

卷径(长度与重量)

外观

开卷朝向

接头数

投入的物料平衡:成品+边料+废料=投入料

制袋

速度

温度

压力

生产袋型与生产任务单要求附件、规格尺寸

在线制品的感官情况(首件、过接、调整温度速度压力的质量确认)

不同的不合格品分类,并分装,分记重量

投入的物料平衡:成品+边料+废料=投入料

手工

速度

温度

压力

首件确认与抽样试装

投入的物料平衡:成品+废料=投入料

包装、入库

除零数外包装数量一致、纸箱尺寸一致

包装纸箱所写品名与实物一致、数量与实物一致

贴有合格证

合格上反映信息必须按要求填写,另外要反映出制袋时间、制袋人、成品检验人、包装人等信息

设备控制

维修与维护保养

制袋用封刀、撕口、冲孔等的统一登记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

设备检点检查

人员卫生操作

设备操作规程

专(化)检评价

根据生产任务单及附样进行感观比对

理化指标,记录入成品检验报告单中

监督包装质量

产品储存、搬运、销售环节管理

产品贮存温度

产品入库过程的管控

标识及隔离情况

对各经销商及分销点的管控

产品可追溯性执行

工艺技术

材料宽度、厚度与包装物适宜性

印刷油墨、复合胶水、网辊、上胶量与包装物适宜性和质量保证能力

档案管理

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彩稿、生产任务单、签字样、袋样),一份生产用(生产任务单、签字样附样、袋样)

检查留样上是否加贴生产时间

针对具体产品及客户,应建立相应的生产过程关键控制卡,明确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指标和标准,图2为食品软包装企业常见的产品质量监控图,明确了监控的质量要点。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态伦理;现代商品包装;绿色包装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8-0081-0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的包装已逐渐发展为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大大突破了保护、携带、运输物品的功能,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市场营销中,商品包装正执行着丰富的推销任务,甚至被称为营销中的第5个P(packaging)也称包装化。对商品进行适度的包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对于商品的保护和运输有着其积极的作用,但过度的包装就会背离商品包装本身所应有的生态伦理价值。花样层出不穷的商品包装,在给消费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的同时,却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厘清生态伦理与商品包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指引当代商品包装的生态走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商品包装必须讲“生态伦理”

翻开汉语词典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包装的含义:(1)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2)指包装商品的东西。

现代商品包装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商品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所谓“在商言商”,多数人认为:只要商品的包装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又能迎合消费者“体面”的心理需求,对其评价就应该是“善”的。事实上,现代商品包装作为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如:消费伦理,商业伦理、生态伦理和价值伦理等。商品包装本身带有道德倾向或暗示,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功利评价和道德评价两个层面展开,对事物的功利评价是基础层次的评价,道德评价是较高层次的评价。对于商品包装的评价也不能摆脱这两个标准,道德评价始终约束着功利评价。也就是说,当商品包装能够为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实现最大的功利目的,但其损害了人与人的根本利益、损害了人与自然的利益时,它仍然不能获得善的评价,因为它还缺少一个更高层面的评判,即道德层面的评判。而生态伦理的价值观是一种人类伦理道德的升华,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晶,符合全人类共同的要求,所以商品包装的生态伦理评价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因此,我们不能把商品包装置于生态伦理的视野之外,不能把实现商品增值作为企业逃避生态伦理责任的挡箭牌。不能过分强调包装产业的经济人角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其同时作为道德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应如何固守商品包装的生态伦理底线,避免因盲目而使包装走向肤浅的作秀与奢华,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革新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现实的生态伦理问题。商品包装的生态革命往往需要人们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的巨大转变,需要人们生态良知的回归和生态伦理责任的落实。

二、商品包装过度的生态伦理批判

(一)商品包装过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合理、适宜的包装往往会对商品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商品物有所值、物有所用。但作为生产活动的商品包装,其生产过程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当商品包装所形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远低于资源自身的价值时,包装生产就是一种浪费。[1](P100)

过度包装的背后往往是对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有一连串令人震撼的数据,据环卫部门统计:1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28万吨,其中2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衬衫产业,平均每年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高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我国每年花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平均每生产1 000万盒月饼,就要耗费400棵~600棵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做包装盒。除了树木外,大量金属、玻璃、橡胶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来讲,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面对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的现实,必须在思维意识形态领域有一番革新:

1. 任何国家用于商品包装的消费都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供给与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突出,社会用于商品包装活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城乡绝大多数群体尚不具备承担过度的商品包装费用支出。面对人们物欲追求的不断扩大与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突出矛盾,构建节约性消费的理念可谓是理性之抉择。其中对于商品包装的消费一定要符合这个价值观,否则就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著名学者施里达斯・拉夫尔指出:“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2]因此,理性节制人们日益浮嚣的商品豪华包装之风,构造适合中国国情的节俭性商品包装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商品的包装应与商品本身的价值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商品的本身价值,商品的外部包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但目前来讲,中国商品“外衣”贵过商品本身的包装作秀现象层出不穷,商品包装往往超出商品本身价值数倍以上,“天价月饼”、“天价酒”其包装成本已占到产品总价的70%以上,而最终这些过度包装的费用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此外,在豪华包装的掩盖下不仅给了某些黑心商家趁机搭售其他劣质商品的机会,而且也给“巧妙行贿”创造了便利条件。一般认为,商品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商品总成本的15%~20%,否则包装费用若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即属过度包装。[3](P100)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了相应法规,并对“过度包装”做出量化界定。韩国把“过度包装”视为违法行为,政府对商品包装会进行检查,“过度包装”会被罚款;日本则规定:商品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15%。因此,制定我国关于商品包装的制度性规定已时不我待,这有利于矫正中国目前畸形的商品包装走向。

(二)商品包装过度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1962年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在西方引发了人们对工业行为和传统观念的早期反思,许多觉悟的西方人已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限制过度包装消费,提倡绿色包装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商品包装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我们要使商品包装和环境建立一种共生和谐的关系,不断开发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和水溶性的包装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装材料的同时,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技术,把包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4]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其目的也是让人们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行为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人类对大自然是负有某种责任的,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一定要遵循生态伦理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量的包装垃圾尤其是塑料包装未经无害化处理而投入生态领域,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空间、损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包装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包装取材过程的污染、包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包装废弃物的污染。具体来讲,首先包装取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消耗大量生态资源的过程,比如包装用纸往往都是一些高档纸张,纸张的大量过度使用会消耗地球上的植被,许多树木遭砍伐。其次,在包装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最后,包装材料的使用价值毕竟有限,许多包装材料最终也将成为垃圾,尤其是一些不易分解的材料,给生态环境的再生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品的包装已经成为一个重头的环境污染源,从取材、制造到废弃都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威胁。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已付诸于实施。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议会通过禁令,禁止食品店和餐厅使用不能再生的塑料容器。欧共体规定,包装用品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能再利用和再生的要求,对不可回收及不可分解的原料将制定管制措施。意大利以法律形式规定:制作购物袋等包装物所用的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使用非分解性塑料的包装,再征收100里拉的税。[5]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必须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唤醒商品包装从业人员和商品购买者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尽快出台相关的商品包装限制性规定,以适应我们构造绿色生态社会的时代诉求,也将最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符合生态伦理的商品包装走向

1. 节俭原则。包装必须遵循节俭原则,因为节俭本身就是生产,节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生产,创造了生产,而过度的、无节制的包装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生产的破坏。[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节制列为四美德之一,而现代人们失去敬畏节制而日渐狂妄任性,在消费主义理念横行的大环境下,包装奢侈浪费大行其道。因此,使商品包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端正消费观,秉持理性、适度的包装原则,节制无谓浪费的过度包装,已迫在眉睫。在节俭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应大力提倡“浓缩包装”、“简约包装”,也就是要根据内容物要求,以满足要求的最基本条件进行结构设计,以降低包装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供最低消费。企业要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着手,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包装理念,明确自己肩负的生态伦理责任,将商品包装建设与当前构造节约社会结合起来,在满足保护商品、方便使用、利于运输等功能的条件下努力做到适度包装。

2.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也就是商品包装的最低伦理底线。这里的“合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自然的人性法则,即一切形式的商品包装,都必须符合普遍权利利益要求,比如,不能因为人类的商品包装而不顾整个自然世界的生命万物的权利利益,也不能因为当代人商品包装的过度消费,影响到后代人对于资源的需求和利益。二是指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普遍的社会伦理原则,对于法律涉及包装方面的禁止性规定,要严格依法执行,例如商品外观包装要注意对商标权的保护,杜绝包装仿冒对消费者造成的侵害;同时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要避免涉及一些禁忌图案和不良文化信息。

3. 人本原则。商品包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围绕“人”而不是物来展开的,我们所主张的“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叫嚣,而是要求商品包装要弘扬道德精神,符合人性塑造与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商品包装要从“一切为了人”的理念出发,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商品的介绍要真实自然,不过份夸饰溢美,切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骗性包装,以免直接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不能利用商品包装传播一些不良文化信息,例如:迷信、暴力、等等,以免造成对于人的视觉污染;不能忽略安全注意事项的提示义务,以免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4. 生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的包装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时代文明的符号,但过度的包装对于资源、对于生态造成的破坏也是难以消除的。不可否认的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创造史同时就是大自然的一部血泪史。随着人们生态良知的复苏,目前全球已掀起了“绿色包装”的新革命。欧洲各国政府已纷纷制定包装法,表示了他们对商品包装的生态理解,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国家――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丹麦率先实行“绿色税”制度;很多国家要求制造商、进口商与零售商负起将包装材料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的责任。

生态原则要求商品包装符合“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循环”(Recycle)。也就是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商品的包装材料,追求适度、简约的包装方向;包装材料应能回收、再生利用,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努力研制和使用易分解、无毒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以便于回收再利用。

生态原则下的商品包装充分体现了公正、关怀的伦理价值,主张在对资源和环境最小伤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利益,是代内、代际公正的充分体现。也就是说,生态包装不但保证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资源利用的相对公正,也体现了当代人对于后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21世纪最为凝重的命题之一,而商品包装的绿色革命无疑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以生态伦理的视角审视我们今天的商品包装,唤醒人们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引导当代商品包装的绿色走向,将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要求商品生产者生态伦理责任感的觉醒,要求人们消费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将合理的包装消费与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相融合,符合时代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3]王方华,周祖城.营销伦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英】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4]王友良.论“简约包装”的伦理生态价值[J].求索,2004,(10).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环境污染;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 (2009]05-0039零售商差04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包装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包装对环境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土壤退化、水资源污染、森林等稀缺资源的锐减、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食品包装的必要性

包装是食品进入市场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果蔬品为例,我国的水果在流通环节损失为20%-25%,蔬菜为25%-30%,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包装的缺乏及不合理。包装将抵抗流通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食品在消费活动中的营养性和安全性。

包装对食品的保护功能是极其重要的。食品尤其是农产品因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流通过程中天然的脆弱性,外部压力或运输途中的振动都会造成表面的磨损,甚至改变其内部物理性质,从而加快食品的变质速度。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机械冲击、振动和压力载荷;②生物性因素;③气体;④光;⑤温度;⑥湿度。恰当的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这些伤害,保持食品的原生性,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外部环境中各类生物性因子也会对食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毒素等生物性污染很容易与的食品发生直接接触,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离保护的作用。光线对食品的影响主要是食品中的某些物质(如维生素、色索、蛋白质、脂肪和油脂等)在光线的作用下会加速氧化和分解,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有时甚至会产生有毒性的物质,加快了食品变质①。包装还可以阻挡食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空气中O2、N2和CO2等气体都会加速食品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的理化反应。很多食品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在湿度或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也易产生理化反应。导致变质或腐烂。

(二)食品包装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伴随消费者对微波食品、休闲食品及冷冻食品等方便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包装的需求量十分巨大。预计中国纸包装制品产量到2015年可达3,600万吨,塑料包装制品946万吨,金属包装制品491万吨,玻璃包装制品1,550万吨。包装在保护食品质量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包装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食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流程见图1。

备注1:①表示包装食品用的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②表示食品销售包装与运输包装;③表示食品销售包装;④表示工业污染;⑤表示工业,商业污染;⑥家庭生活污染。

包装工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主要表现在包装原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纸木包装制品原材料主要是木材、纸张及其代用合成材料,在制备这些包装制品所需原材料时要消耗森林资源。我国每年用于木质包装的木材为450万m3,纸质包装所用纸张消耗的木材量为2000万m3。虽然森林资源属于可恢复性资源,但由于木材生长周期长,一般认为森林资源的恢复周期为10年,无限制地消耗森林资源会破坏其生长平衡,使生态环境面临水土流失、荒漠化、缺水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包装物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各式废弃物。包装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俗称“三废”)不仅对周围环境构成污染,也威胁会人们的健康。废气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甚至引发“酸雨”;各种废水、污水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各类危害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土壤污染不断威胁种植产品的质量安全,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土壤沙化或盐碱化;生产过程中不能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工业产生的废渣与有害物质也对周围环境与卫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零售或消费环节的食品包装多属多属一次性使用,大量的包装物尤其是纸包装和塑料包装使用后即成为包装废弃物。食品消费包装由于使用的普遍性,产生的包装垃圾占据了家庭日常生活垃圾相当大的比例。而且,食品包装垃圾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也给垃圾处理和回收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二、当前我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一)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近年国内外发生的多起与食品包装材料有关的事件,如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风波、雀巢婴儿牛奶JTX污染事件等,无不吸引了众多目光,成为舆论的焦点③。据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专家统计分析,我国大约有60%的食品包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在食品市场上,用来盛装食品以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为主,纸质、金属等包装材料占少数。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认识不足以及食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包装材料被加工成食品包装、容器具。当与食品接触时,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成分向食品中发生迁移,如果迁移的量超过一定界限,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

(二)包装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落后

目前我国的食品包装废弃物整体回收率很低,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那些环境不能降解的包装废弃物得不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又缺乏有力的垃圾综合治理对策和措施,致使垃圾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2004年废纸回收率是30.4%,废纸利用率是51.7%,而韩国和德国在1999年废纸回收率分别高达73.8%和70.7%;塑料包装物除PET瓶的回收率约为50%以外,其它的回收率仍很低,尤其是用量巨大的塑料袋无人回收;废玻璃的回收率发达国家最高的达80%-90%,而我国2004年玻璃包装容易回收和再生利用率约为60%。

(三)食品市场存在过度包装

尽管目前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遏制过度包装、倡导适度包装,但是在茶叶、酒类、保健品等市场,仍存在包装的层次过多、包装的体积与食品严重不成比例、包装材料的高档化等多种问题,这些包装在食品消费完之后就成为垃圾,而且难以回收再利用。食品市场过度包装之所以盛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深层原因,一是过度

包装可为食品厂商带来超额利润;二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三是社会上存在不正确的消费思想,导致过度包装商品仍有相当的购买市场;四是食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要求,导致包装行为和监管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指导。

(四)食品包装标准化进程缓慢

我国绝大部分食品包装卫生标准实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定的,在当今食品包装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标准已经过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包装卫生标准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见表2)。

三、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治理途径

(一)治理路径1:法律、法规的强制实施

发达国家在包装产业方面的立法在20世纪得到了很大发展,使食品包装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态势,不仅节约了有限的自然资源,而且也减少了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为我国立法治理食品包装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经验。

1 对包装原材料实行强制措施

对包装原材料的使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从源头降低包装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节能低耗、防污染、可再生性和可再循环利用是食品包装材料使用的发展方向,也是防止食品包装尤其是塑料包装污染环境的前提。

2 对包装实行可再循环或再利用的强制规定

循环经济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坏,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再利用,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1996年,英国通过《包装废弃物条例》,在全国推行包装废弃物收集与再利用处理系统,由居民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分类收集。2008年,中国包装联合会起草了《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包装可再循环和再利用强制实施前进了一步。

3 对过度包装的强制规定

建立健全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了防止过度包装,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规定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售价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2007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国家标准。规定了部分商品销售包装的限量要求和计算方法。

(二)治理路径2:对市场实行经济干预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利用生态规律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因此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押金退还制度

押金退还制度是指食品被购买时,消费者就必须向出售者支付一定的包装物押金;当食品被使用完将包装物退回出售者或者再生利用部门时,押金再被退回。如德国1989年制定《瓶子法》规定强制支付塑料瓶保证金和强制退还塑料瓶。押金退还制度带来额外的处理包装废弃物的私人成本,即没有拿回押金的机会成本。当扔掉包装废弃物的成本较高时,个人会减少处理,增加再生利用。直到达到最优社会处理水平。这样,押金退还制度对消费者产生了一种理想的刺激与制约作用,促使家庭与厂商之间再生利用更多的食品包装废弃物,矫正了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市场失灵。

2 包装生态税

生态包装税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包装生产使用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个税种。包装生态税的引入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市场导向,促使生产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通过经济措施引导生产者的行为。进而达到改进消费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2002年,比利时生态税法规定牛奶使用利乐包包装可免生态税;用一次性饮料容器和可重复使用的容器的包装生态税明显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比如1/3升瓶装啤酒,平均售价是24比利时法朗,用一次性瓶子的售价将是26.6比利时法朗,而用可重复使用的瓶盛装的同种啤酒。售价为23.6比利时法朗。

3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

包装废弃物处置费制度本着排污者付费的基本原则,对排放包装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处理费用的政策。采取征收废弃物的方法来鼓励再循环和可循环包装。美国国家环保局对其中109个城市调查分析表明,大多数城市征收了固定的垃圾处理费用。其研究结果证明,如果每袋32加仑的垃圾收取1.5美元处理费,城市垃圾可减少18%。美国的一些州和部分欧州国家还实行预交饮料瓶罐回收处理费的制度,美国总审计局一项研究表明,此项制度可使废弃饮料包装减少重量10%-20%,减少体积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一部分用于回收处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保意识对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不容小觑。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经走出非理性的消费误区,77%的美国人表示包装是否环保会影响购买商品的决定;67%的荷兰人和88%的德国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产品的包装是否会对环境产生污染㈣。有关部门需要加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树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自愿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生产领域,对包装生产厂家进行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的宣传,使之认识到可再生食品包装材料、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无污染食品包装的重要性,并杜绝过度包装。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要把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用品作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消费模式,配合相关法律,清除过度包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董金狮: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管理专委会副秘书长,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健康专家,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

主持人:据悉,今年8月底,食品包装生产许可QS市场准入制度开始强制执行,没有QS标志及编号的相关产品将面临高额处罚。什么是QS市场准入制度?其内容都包括什么?

佟海山:QS是“质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 Safety的缩写,食品包装生产许可(QS),是质量的标志。国家为规范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和强化质量保证能力,依据《质量法》和《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的《生产许可通则》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制品的市场准入形成了四项制度,统称为QS市场准入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许可制度、强制检验制度、市场准入标志制度、监管检查制度等。每个制度都有很明细的规定,对相对应的项目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7月18日的第133号公告,即到今年8月底,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启动。第一批产品目录包括三大类六个单元39个品种。此次QS市场准入制度的启动,不仅为了保证39种制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确保食品的安全,这是2004年以来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继续,是国家整个市场准入制度的一部分。

主持人:国家质检总局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自2005年9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这里请二位谈谈目前食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董金狮:近年来,食品包装不合格事件频频发生,从“PVC保鲜膜”到“毒奶瓶”、从“废塑料饮用水桶”到“一次性发泡餐盒”,造成食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企业选用原材料、添加剂不当。一些正规企业采用的是进口或国内大型原料生产厂生产的原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原材料标准要求。但是一些小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人为地降低原材料的等级,在生产中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工业级原材料、助剂和添加剂,甚至使用回收再生材料加工生产,造成产品的卫生理化指标如蒸发残渣、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佟海山:是的,食品包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有问题。因为食品用塑料制品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及加工助剂。因此,生产企业对原材料的安全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如采购原辅材料时必须要求供方提供原辅材料的检验合格证明或报告,即符合GB/T9685-2003标准,且有自检能力的厂家或委托有检验能力的机构所出的合格证明。总之,原材料进厂必须验收,即落实质量责任。这样才能从源头杜绝食品包装安全隐患,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为广大消费者负责。

主持人:除了原材料原因,产品执行标准的混乱与缺失是否也是造成食品包装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董金狮:是的,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可执行的产品标准,所以造成一些产品质量失控。如生产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饮具的企业执行的GB9688-19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只是卫生标准,其中不含产品的使用性能指标,因而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测,不能对产品的整体质量做出评价。而广泛用于食品用塑料制品加工的填充料,只有1991年的行业标准QB1126-91《聚烯烃填充母料》,且并未明确指出哪些填充料可用于食品用包装容器的生产。用于食品用塑料包装生产的碳酸钙、滑石粉目前没有相关国家标准,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有相关食品级标准。

佟海山:针对标准的混乱与缺失这种现状,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组织起草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国标、填充母料国标以及相关标准,做到企业生产有标准可依,避免因标准繁杂而影响企业引用标准的失误。

主持人: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外包装,对食品质量本身是否有直接影响?对消费者有直接的伤害吗?

董金狮:包装、容器、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重大。劣质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迁移到食品中,被人食用后在人体中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聚氯乙烯塑料生产过程中,如果聚合反应不完全,就可能造成氯乙烯单体残留,劣质复合膜袋印刷用油墨会造成苯残留等。由于使用原料不合格或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产品的使用性能如负重、强度等较差。问题严重的产品,一看有杂质,二闻有味道,三撕就破裂,装了食物就渗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石蜡、滑石粉等的溶出直接通过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慢性中毒,严重者可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好几代人的健康。即将实施的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会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包装行业的总体水平。

主持人:目前我国食品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企业该怎样面对食品包装QS市场准入?

董金狮:通过走访发现,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内部分工不合理。二是企业整改认识不够。因为整改需投入一定的费用,有些企业的领导表示继续观望,躲过一天算一天。三是不按文件操作。有些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及岗位职责规定不适宜,抄袭或者照用别人的文件。四是清洁生产存在严重问题。不少企业生产环境脏乱,管理者缺乏清洁生产意识。五是检验能力弱。企业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等检验场所,有些较大企业也只有一个检验员且没有资质,缺乏检验手段,很难实现从源头把关的要求。

佟海山:相关企业要正确对待QS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食品安全是关乎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大事。此次QS市场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核查很严格,其中《企业实地核查办法》就包括了7个部分,25条,56项核查内容。从核查组实地核查时可能做出的评判结论来看有两种情况,一是只能评判为合格或不合格结论的为否决项有8个;二是可能评判为合格或一般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三种结论的有48项。对一个企业来说,在实地核查中只要出现一个否决项判为不合格或出现两个严重不合格项,则企业实地核查不通过,也不再进行产品的抽样检验。因此,企业应从核查办法的56项内容出发,针对关键性核查内容(否决项)和重要核查内容(严重不合格),抓紧整改,力争在规定时间内获取QS标志证书,并为获证后持续生产合格产品打下基础,适应市场规范的需要。

主持人:为了规范食品包装市场,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此次食品包装QS强制生产许可的实施,不难看出政府整顿食品包装市场的决心与力度。那么,食品包装QS的实施对整个食品包装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佟海山:是的,此次政府整顿食品包装市场的决心非常大。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最晚于2007年8月底开始,对此次列入准入范围的产品进行无证查处。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如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将被彻底淘汰出局,不得申证、生产销售和使用。进入无证查处阶段后,已经获证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已经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每批产品送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可以出厂销售;尚未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不得生产,经营者不得经营,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产品。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使用层积材包装,能够提高包装箱外观质量和整体包装箱强度。因层积材是免检疫包装材料,在出口产品上的使用省去了传统木制包装箱的防虫处理成本,减少了出关检验程序,同时又能节约大量宝贵的森林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大型、精密、单件、小批量机电产品包装的功能需求。一般而言,与原木包装制品相比,层积材包装制品具有以下优点。

1.层积材使用速生木材及低质材为原料层压而成,从原木的利用率上看,其远远优于原木包装制品:层积材包装制品的原木利用率超过90%,而原木包装制品仅为70%左右。

2.从材料价格上看,小尺寸原木包装板材单价稍低于层积材,而大尺寸的原木包装板材单价则要高于胶合板或层积材。

3.层积材板材面积大,结构性好,操作工艺简单,密封性、防水性都十分出色。因此,在制作大体积机电包装箱时,其加工成本比原木包装制品要低。

4.层积材包装制品出口免熏蒸,可直接出关,手续简便;原木包装制品则需要熏蒸,费用增加。

5.层积材包装制品外表美观,表面光滑,易于印刷文字。

综合考虑尺寸限制、生产加工费用以及熏蒸费用等各方面成本,层积材包装制品的综合费用与原木包装制品相当;但从原木利用率角度考虑,层积材包装要比原木包装更加节省原木。近十几年来,加拿大、美国、日本与韩国都大量使用单板层积材作为包装材料。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加拿大和美国,其每年单板层积材的产量约在200万立方米。日本是亚洲第一包装大国,也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包装材料完全依靠进口,因此十分重视节约木材,注重提高木材的使用效率,基本没有单纯用木材做的包装,层积材包装也是其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代木包装形式。

在国内,机电产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已逐步认识层积材代替木包装的意义和必要性,从2006年开始,陆续有企业在机电产品包装中使用单板层积材,当时主要在出口产品中进行应用,目的是为了解决免检疫问题。随着全行业对层积材性能的不断了解和对节材代木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提高,不少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机电产品也开始使用单板层积材作为包装材料。例如,二重集团的单板层积材使用率每年以近50%的速度增加,至2010年,全年使用单板层积材1.2万立方米以上,覆盖了二重集团的所有产品。为了满足出口项目产品包装的免熏蒸要求,东汽集团所有出口项目机组(包括燃机、核电)的包装材料目前均以层积材代替原木,国内项目的包装箱面板也全部使用层积材,提高了包装箱外观质量和整体强度,同时降低了原木使用量。

在材料研发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开发的速生材单板层积材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研发的单板层积材产品具有小材大用、劣材优用和工艺简单等特点,物理力学性能超过日本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胶合板生产企业只需添加部分关键设备即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