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46

Discussion on TCM College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YANG Shenghui[1], FENG Min[2], LU Fangguo[1], GAO Qiang[1]

([1] Medical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2] Nursi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Abstract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s" course is basic course of compulsory nursing students, also connected to the bridge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According to my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highlight nursing specialti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learning leading,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同时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涵盖了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等3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其中医学免疫学重点阐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原则等相关内容;病原生物学部分主要涉及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内容。本课程内容繁杂、学科之间交叉较多,知识面广,是医学生特别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程。我校历届护理学专业学生都反映本课程难学、不好理解,因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中开展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和的探索,现将体会整理如下。

1 结合本校护理学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护理特色

我校护理学专业系文理科兼招,文科生占了60%~70%的比例,一般来说,文科生的理科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欠缺,而“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往往需要较多的理科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如果按照对理科生的要求来设置和选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还要学量的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因而在本课程上安排的学时数往往偏少,①而我校护理学专业仅安排48个教学学时,明显偏少。有鉴于此,我们针对本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培养方案做了适当的调整,特别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我们选定了一本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的教材,即范虹和卢芳国教授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供中医药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系统研究了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中有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部分的大纲内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这部分知识点作为重点讲授内容,以适应和满足将来护士执业考试的要求。具体来说,医学免疫学部分我们重点讲述与护理学临床有关的抗原、抗体、补体系统、超敏反应以及免疫学在防治方面的应用等章节,特别是超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的消毒灭菌概念,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致病作用。另外,对化脓性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临床常见的病原体做重点讲授;而在医学寄生虫学部分,我们则重点讲授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介绍寄生虫感染的一般规律、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和防治原则。同时给学生讲授临床常见的线虫一章,而其他临床常见的寄生虫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和问题,要求学生自学书面回答,上交作业批改后作为平时成绩,以此督促学生的自学。在教学学时安排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学校教务处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我们调整后,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讲授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调整后免疫学部分安排16个理论学时,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安排16个理论学时,人体寄生虫部分安排4个理论学时。实验安排了12个学时,其中,医学免疫学部分2个学时,细菌学部分4学时,真菌和病毒学部分2学时,医学寄生虫学部分4学时。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课程具有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和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学生们往往学习兴趣不大。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往往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石。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结合直观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方法开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们在讲授医学免疫学Ⅰ型超敏反应一章时,提前准备了马血清致敏的豚鼠,上课时在讲台上给各组豚鼠分别心脏注射马血清和鸡蛋清,然后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抗原后豚鼠发病死亡情况,给学生视觉上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加深了学生对超敏反应知识的印象和体会,在后续的讲授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为了克服“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理论抽象、不好理解的困难,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和微观世界变得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显著得到提升。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采用案例式方法进行教学。②如在讲授化脓性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幽门螺杆菌、结核杆菌等病原菌章节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了临床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要求各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课外查询资料,然后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给出成绩,并指出回答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学生的反响热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学时安排偏少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而本课程大部分老师由于常年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临床经验和相关护理学知识欠缺和不足,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医学背景知识,不能很好地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这就要求从事本课程护理学专业教学的老师要多接触和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例如,我们采取跟班听讲的形式,跟随护理学专业班级的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或者参加护理学院的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或者以参观学习的形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观摩,熟悉本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方面是如何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结合的,找准结合要点。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加强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一门是实践性性很强的学科,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消毒和灭菌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原生物的培养及检查方法、粪便中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是本课程实验课中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一次实验课的项目和具体的要求都提前通知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提前准备。实验课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课后完成试验报告。通过严格的实验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验课中除了开设常规的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开设部分综合型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如肠道感染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皮肤创伤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等实验项目,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验进行设计和独立完成,并完整撰写实验报告。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讯作者:高强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探讨中医药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NO.229);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NO.177);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资助项目(NO.15);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48);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1);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1210541015)、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197)

注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无菌观念 病原生物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专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在护理岗位需求中的作用主要是无菌观念意识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最先接触无菌技术的课程,因此应充分利用微生物实验课资源,建立并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为护理教学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做法

1.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多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理论课和实验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转换为任务引领式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实现课程与专业和岗位的良好对接。

1.2 整合实验项目

为了使实践教学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对实验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在实验项目上选择一些适用性强、与临床护理岗位关系密切的技能培养性实验内容,并对实验内容的安排进行了整合(表1)。

1.3 拓展实验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境,拓展实验内容。如在皮肤微生物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流水洗手、六步洗手、消毒剂洗手等状态下手上细菌的检查。在皮肤消毒试验项目中,增加了外科和手术室等科室常用消毒剂的应用。

1.4 增加实验课时数

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为了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我们将实验增加到14学时,增加了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结果的观察、分析及实训考核教学时数。

1.5 调整实验课时间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了护理岗位对课程要求的特殊性;虽能及时验证理论知识,但因实验课不连续,不能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导致结果失去真实性。改革后我们打破先理论后实验的格局,将前四次实验集中开设,并安排在细菌学总论结束后进行。前八周为每周两次课,这样使实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及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1.6 改革实训考核方法

以往实验考核内容为革兰染色法的全过程,费时费力且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改革后选择革兰染色的无菌操作作为实训考核项目,并制订了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由单一的技能操作考核改为“一口清、一手精”的综合考核,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能起到了强化和巩固作用。

2 体会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验证性,各实验内容相对独立无连续性,学生感觉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学习兴趣不浓。而运用任务引领式的情境教学,实训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从实训课开始就进入角色,并对自己的实训结果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2.2 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形成

真实直观的实验结果,能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及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实训并考核,加强了无菌操作的实训强度,增强了学生的无菌观念。在教学反馈中,护理专业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无菌观念强,无菌操作技能娴熟。

2.3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增加了结果观察和分析的时间。采用小组讨论、查阅教材等方式,将实训项目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专业是中医院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也是当前中医院校招生和就业相对热门的一个专业。然而在某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为例,对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病理生理学课程学时太少 在某些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病理生理学虽然还是一门考试科目,但学时安排很少,见表1。

从表1可见,我校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课程仅安排了24学时,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的1/3。由于课时太少,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相比,这种培养方案不得不删除一些重要的章节(表2),从而影响了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

从表2可见,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安排太少,使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差甚远,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因学时安排受限而无法达标。在理论授课方面,因为只安排了16学时,对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DIC、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基本内容因无学时而不能讲授。而在其它基础和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又往往认为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知识而不再详细讲述,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课程时没有相关知识作铺垫,将严重影响学生对其它课程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实验授课方面,因为只安排了8学时,只能安排缺氧和休克实验,许多应该开设的实验课无法开设。这些都将严重影响中医专业本科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

1.2 学生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试图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架起"桥梁"。因此病理生理学可在各基础学科间起横向联系作用,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纵向沟通作用,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中医专业本科生由于对自我专业的认同性较高,往往在心理上会排斥对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中医课程,就可以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医疗工作。此外,由于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学时安排少,学分低(目前只有1.5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复杂难懂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分更多的课程上,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对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建议

中医以其特定的学科属性,原则上应该专修,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人们的观念,单纯学习中医,难以被社会所接受。所以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且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由基础医学过渡至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教学目的正是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培养学生将基础医学知识正确应用至临床疾病,对于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2]。

对于本文列举的中医专业本科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修改现行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有关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设置,适当增加学时并提高其相应学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明确中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从思想上重视对该课程的学习。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作为病理生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加深学生对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逻辑推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8

责任护士作为优质护理最重要的岗位群体,其素质与专业能力成为优质护理的横向标,没有优秀专业的责任护士,就不会有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1]。作为医院护理部及临床一线护士长如何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中持续地培养出一支与医疗专科发展同步的专家型责任护士团队,既是优质护理的需要,更是各级医院医疗专业发展的需要。没有专业化的临床护士,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发展及病人满意疗效的目标实现,本文就优质护理的关键岗位专家型责任护士的培养与管理进行专题交流。

1责任护士是临床最重要的护理岗位[2]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服务机构中,病人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唯一资源。医疗服务是一种绝对特殊的服务,一种不同于任何行业的服务。病人到医院接触的环境、人、设备、服务过程这些环节不但有表象的服务,更需要深度的个人专业技术能力。表象的服务成就病人就医感受,深度专业能力成就病人疗效,一个影响到病人心理感受,一个影响到病人生命质量,两者都非常重要。而医疗服务及治疗效果对于住院病人是介于医师与护士的直接医疗服务,以及与各相关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完成的。在所有诊治环节中,责任护士不但承担着病人直接护理工作,还承担着病人住院诊疗过程中与医师及全院各相关专业人员协调、接触与沟通职能。护士是距离病人最近、陪伴病人时间最多、分布科室最广的医务人员,责任护士与主诊医师都是病人住院过程最主要的人,责任护士是临床最重要的护理岗位。

护理人力资源分配要将素质优秀、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排到责任护士岗位,在临床直接接触病人的岗位就是最重要的岗位。香港多数医院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护士办公室人员常聘用非护理专业人员,而护理专业人员均安置在直接护理病人岗位。医院在管理中要注重对责任护士岗位服务能力及技术能力培养,给予各种学习机会,在绩效分配中加大岗位系数,在嘉奖评比中设立优秀责任护士奖项,在人才培养中从优秀责任护士中选拔。在医院形成一种专业护士工作在临床,优质护士承担责任护士岗位,选拔人才从优秀责任护士岗位选拔的的积极向上的用人氛围,努力在专科发展中培养更多专家型责任护士,使之与医疗专科发展同步。

2责任护士要成为医师信任的合作伙伴

以往病人常常会说我的负责医师,优质护理让病人也可以说我的负责护士,责任护士像医师一样拥有了自己的病人。在现实中很多病人会告诉朋友,“XX医师第一次见到我就告诉我要注意饮食”,而很少有病人也这样告诉朋友,自己的负责护士如何说。责任护士与医师共同为了一位病人的康复努力工作,医师可以非全天在,而护士必须时时在病区。责任护士就要与医师密切合作,与病人有效沟通,共同实现最好疗效的目标。

在病区医疗团队中,责任护士应主动观察病人,并积极地与主诊医师沟通,了解医师治疗需要及对病人护理要求,在病人诊疗活动中将病人情况及护理难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医师在交接、查房、换药、处理病人时,护士能敏锐地观察,随时给病人符合治疗要求的操作协助。如果责任护士基础护理不到位,不了解病人,不主动与医师沟通,与医疗截然分开,不但拉开了医护距离,病人也会感觉护士只是在给自己操作给药,没有更大的作用,对护士的信任及尊重也会少。

3责任护士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

一位成熟的责任护士非常清楚每日的职责与工作流程,并有能力自我控制质量。责任护士全面评估病人、掌握病人情况是每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责任,而部分责任护士存在着为病人做了几次操作,却不能清楚地报告病人情况及岗位职责的现象。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没有用心做事,只是用手操作了。主动巡视不够,操作中不与病人交流,只限于完成治疗任务,这样的结果是做了很多年也不专业。

工作流程就是职责的具体化,完全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去尽我们的职责,管理者也完全可以将岗位职责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1)着装、看排班表,确定今天我负责的病人。(2)参加晨会,了解所负责病人夜间发生的事情。(3)床边接自己的病人,配合医师交接重病病人,记录病人特殊情况。(4)整理病人床单位,处理病人特殊情况。(5)进行输液给药及手术病人等护理。(6)不断巡视病人,与病人沟通指导,协助生活护理及饮食。(7)发现问题及不适处理,疑难问题报告医师或请教上级护师。(8)协助病人检查及健康指导。(9)测量生命体征,落实基础护理及记录。(10)午后巡视测量生命体征及记录。(11)完成各种周程、护理记录。(12)交班前巡视病人,整理床单位及病室环境,处理病人正在进行治疗及护理项目。(13)与下班护士交接病人。以上即是责任护士主要职责也是日间具体工作流程。总之,责任护士的主要责任是监测、记录和报告病人的症状和病情变化,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反应,修订病人的护理计划,根据病人需要协调各项事宜。

4专科技术发展需要更多专家型责任护士

医疗服务的关键是专业技术服务,国家医改重点也是将临床专科技术发展作为重点,使病人获得更理想的疗效,不但要有更多医疗专家,同时需要更多的临床护理专家。在医疗科技迅猛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改进的新时代,临床护士必须与医师同时承担起专科技术发展的神圣责任。一位临床护士在一个专科做久了,并不断学习提高就一定能是专家,专科责任护士如果能将每天的工作,每位病人的护理都看做珍贵的学习机会,不断积累阅历与经验,就能具备国家化的临床护士的能力及条件。

责任护士能否成为专家型护士,主要是个人努力,也有管理者的培养及引导。一位医师工作7年以后就有能力处理任何专科病人,所以我们也通常认为一位工作7年以上的医师就是一位成熟的、可信任的专科医师。而在一个专业工作7年的护士也应该同医师一样是一位成熟专科护士。随着年资增加,就应该成为专家型护士,但由于护士独立处理病人机会没有医师多,以及护士学习意识及工作需要学习迫切性的差异,临床专家型护士较医师数量差异很大。在专家型护士发展的路径中,各级医院管理者还要特别注意,在护士岗位调配时要考虑护士的专业性,5年以上临床护士调动时要在相应大科系内调动,这样才能让临床护士有专业,才能在组织管理角度利于专家型护士的培养。

如果有更多责任护士能向医师那样将职业当事业做,如果我们的管理能向引导医师那样专科业发展,如果护理人员职业规划也向医师那样管理设计,更多的专家型护士的出现就会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临床科室如何培养出更多专家型责任护士,有个最快捷有效的培养途径,就是护士长将本专业主要、常见病种分给N2级以上的责任护士,每位护士1~2年内重点研究一个病种,将这个病种的本疾病相关知识、本疾病临床表现及机理、病情报告与动态护理、本疾病病情紧急变化处理、本疾病特殊用药指引、本疾病检查化验判读能力、病人病情和交接关键点、病人转运评估关键点、医护合作沟通关键问题及环节、本疾病健康宣教知识点、本疾病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本疾病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信息等知识书写成文本指引,并在科室及医院内外学术交流承担讲课任务,在科室营造一种钻研专科疾病知识的学术氛围,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实践中,一定能培养出更多专家型责任护士。

5人文管理,提高责任护士的职业素质[3]

首先护士长要执行责任到人的排班模式,使责任护士能责任清楚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完成职责的执行、检查、考评。以优质护理护士岗位管理的要求为依据,在每位护士负责8例病人基础上,根据病人级别、自理分级、护理难度来动态调整病人数量,护士负责病人数量是相对的,医院级别低,重病人少也可以酌情增加数量,但护士长对多承担病人的数量要有绩效差别,即在8例病人基础上统计数量及质量,在绩效分配上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得,又不要过细的统计护士的具体技能操作数量,避免斤斤计较,因为以病人护理级别统计就可以相对公平。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护士评价标准:(1)素质良好,服务规范。(2)熟悉疾病护理知识,掌握病人病情。(3)病人床单位清洁舒适,基础护理到位。(4)执行医嘱及时,病人安全。(5)各项操作熟练规范。(6)全面评估、巡视及时。(7)保护病人隐私,人文关怀。(8)医护合作,医师满意高。(7)记录及时符合规范。(8)知识不足及时请教。(9)服从调配,严格自律。(10)病人满意度高。(11)护理质量达标。(12)加分项目:工作量、参与科室管理等。

责任护士工作质量评价是第3个问题,护理质量要制定各类疾病病人护理标准, 如呼吸系疾病就应有呼吸疾病病人护理标准,神经外科就应有神经外科疾病护理标准,以危重病人护理标准为例:(1)病人及家属感受到了重视,抢救治疗及时、有效。(2)病人的心理得到沟通与安慰,病情得到及时观察护理。(3)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时执行、操作规范。(4)评估及时、病情护理与基础护理准确、安全提示规范。(5)床单位整洁,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到位。(6)昏迷病人眼睛护理,颜面、受压部位护理规范。(7)各种管道固定完好,标记清楚,理顺整齐安全。(8)静脉通路顺畅完好,无输液及护理并发症发生,护理有效。(9)卧位符合要求、患肢功能位、落实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康复指导。(10)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11)上级护师每日监管指导,及时查房。(12)病人、家属对给予的操作与解释理解并满意、医师信任。

6为责任护士提供服务支持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包括合理的薪酬待遇、科学的人文排班分工、学习发展的空间、合作关怀的团队氛围、卓越并受到尊重的管理、专业专注的职业分工、医护间友好合作、良好的临床服务与支持。各级管理者应从以上8个方面对护士进行管理与支持。优质护理开展以来,三级医院对护士待遇、护士配置及临床支持系统均得到了较大改进,但在基层医院不但床护配置比例偏低,而且大量非临床工作由护士来做,致使临床责任护士不能专注地完成病人整体护理,不利于提高责任护士专业能力。各级管理者的职务修养与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护士的执业氛围,特别面对目前多数医院青年护士比例大、合同护士体制多、护士队伍不够稳定、护士素质需要提高的特殊状况,科学人文的排班分工、学习发展空间、检查考试方法及科学、合理的薪酬待遇是护士关注的重心。各级医院护理部及护士长均应努力与高层管理者沟通,做护理信息的使者,以实际数据说话,用长期积累的各种数据使院长思考你的建议,在精细化研究与信息化管理前提下,让责任护士获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护理管理者应努力营造团队合作氛围,让责任护士感受到强大的后备支撑,在病人护理及相关科室沟通有难题时,得到及时有力的业务指导与协助沟通。平时要主动温馨的关怀每位护士,让他们感受到受尊重,认识到自身不足,主动提高学习。在出现工作缺欠时,允许个人分析发生的原因,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对重复出现质量缺欠强化管理,在严格并有尊严的管理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谭鑫,陈晓琳.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健康大视野,2013,21(9):896.

[2]黄克丽,何艳丽.总责任护士岗位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185-186.

[3]张红.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素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196-19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教学计划大纲 中职护理专业 病理教学 适应与改进

2007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新修订的护理等7个专业门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新大纲特色为“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为了切实贯彻新计划新大纲内容,中职护理专业病理教学应做如下适应与改进。

1 编写符合中职护理专业、层次的病理教材

针对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精神,应重新编写病理课程教材,新教材内容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适应与改进。

1.1 降低教材难度,突出中职层次特点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实用性较强的通才,而非研究生、本科生那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专才”,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而对原有教材中较深的、较难的理论知识应删繁就简,使教材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中专生的实际理解接受水平。

1.2 联系护理临床,突出护理专业教材特点

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除将病理、病理生理学内容依照系统特点有机结合,独立成节外,还要增加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的内容,使病理学更加贴近护理专业,为学习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 调整现行教材内容

在新的病理教材未出台的情况下,应针对现行教材中那些临床中用不着的抽象、深奥的理论性内容进行大胆的剔除,避免学生因文化基础、理解能力较差而出现听不懂导致厌学的现象,病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上,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讲授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常见病的基本病变上。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病理生理学的课时比例较以往应适当增加,重点放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缺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内容上。

3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教学计划、新教学大纲中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应与改进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授课模式,通过多种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具有活力和吸引力,借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1 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使深奥、概念抽象的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知识、技术联系更紧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就病理学而言,临床病例、日常生活案例、病理发展史上的典型案例,只要是与病理学内容相吻合,均可引入教学之中。

3.2 强化精讲点拨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大胆删除本专业内容中偏难、偏深又与临床实际应用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尽量将授课内容概括、精减。如讲心力衰竭时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诱因、机体的代偿及功能变化,而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可用两句话总结为: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各部分舒张收缩活动不协调。对于与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诱因应着重强调,如对心力衰竭病人输液应严格控制滴数、输液量,适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到的知识立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职业自豪感。

3.3 注重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内容繁多,病理变化复杂,对于有联系的疾病、病变,教师可预先制订详细的讨论提纲,找出病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对大、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可从病变性质、好发人群、病变范围及好发部位、X线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此外如肿瘤、组织的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等均可以列表的形式予以归纳总结,使知识要点更有条理、更简洁,特征性的病变更加突出,方便记忆。

3.4 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病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病变有大篇大篇的文字性描述,而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地将枯燥的文字描述转化为感性认识,再由病变紧扣临床联系,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教学内容表现力、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病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病变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能极大加强。

4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强化实践性教学亦应成为适应与改进的重要措施。

4.1 调整充实实验教学课时与内容

根据新计划、新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临床实际应用,对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比例进行了调整,大幅度的删减病理学实验课时,针对临床护理特点开设了空气栓塞、水肿、休克、缺氧等动物模型的内容,加强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合理分工协作的能力。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应用总论的一般规律解释各论的特殊规律,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即提出护理诊断),讨论解决的办法(即护理措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在护理学习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拉近医学基础和护理临床的距离,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地、有目的、有效率地学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