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实训记录

电工实训记录

电工实训记录

电工实训记录范文第1篇

总体目标:

1、经济效益目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发电量任务;

2、安全目标:实现安全经济运行;不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的事故;不发生责任性设备事故;无防火、防汛责任事故;

3、生产目标:主设备完好率100%;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正确率100%;主设备消缺月度完成率100%;发电设备强迫停运次数不超过0.5次/年台;

4、现场文明生产目标:保持生产现场的整理、整洁,做到文明生产。

为实现上述各级目标,现将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优质完成或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发电量指标

发电量是电站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为保证电站的最大经济效益,运行维护电站讲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

1、通过1月份对电站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以及3月份对双电站一号机组、二号机组以及三号机组的小修工作,检查机组状态、消除机组缺陷,为汛期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2、通过对维护保养计划细则条款的完善,提高设备维护保养质量,对设备进行精心维护、精心作业,实现“设备零缺陷管理”,努力杜绝因设备缺陷原因造成的电量损失。

3、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使工作计划的实施率控制在90%以上。在进行设备操作、检修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前进行演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因操作时间长引起的电量损失。

4、根据双电站投产后的具体情况,完善负荷分析,在保证发电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降低耗水率,有效利用有限的水量,减少弃水和泥沙淤积。合理调配负荷,提高机组运行水头,实现设备运行的最高效益。

5、通过过去的总结,对厂用电用电率进行总结分析,继续深挖节能潜力;对于双电站要根据设备特点,摸索尝试节能手段,降低厂用电用电率。

6、积极配合公司经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供可多发电量的信息。

7、积极主动与调度搞好和谐工作,培训值班人员与省调人员的工作协调能力;集控中心每日掌握好水情、水库水位与负荷的关系、两站发电耗水量和时间差别关系,及时与公司和省调进行联系,确保电站的最佳经济运行。

8、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杜绝安全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9、严格控制负荷曲线,对负荷曲线的控制采取三重把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合格电量的产生。

二、建立科学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保证设备健康运行

设备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电站的经济运行,对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联系。运行维护电站按水电站职业化管理的要求,根据多年来运行维护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系统的设备维护管理。

(一)根据维护计划、标准,精心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1、根据维护保养计划细则条款,加强培训和演练,根据《设备年度保养计划》和“细则条款”制定出相应的月度保养计划;

2、完善设备“十字保养”法,即:清洁、调整、紧固、、防腐。根据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对具体设备或具体元件实行定期“十字保养”;

3、建立设备维护标准,参照有关标准、厂家技术资料编写并完善检修设备的质量及工艺标准,对检修质量点进行有效的监理和控制;

(二)建立对设备在线监测,减少设备缺陷的产生

1、通过仪器、仪表及人的感观对设备进行在线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预先得知设备是否要出现故障。

2、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建立相应的档案,加强巡检次数,对缺陷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使得带病运行的设备处于监控范围内,如:当发现某设备有渗油现象,便对其现象进行记录,记录由渗油发展为漏油的时间、漏油间隔时间等,判断是否进行检修,并合理安排低谷时进行消缺。

(三)建立标准化的维护管理。标准化的维护作业,关系着设备的检修质量、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是保证设备健康运行的管理制度。

三、认真执行水电厂的电能质量、金属、化学、绝缘、热工、电测、环保、继电保护、节能和坝工十个方面的技术监督。目前十大技术监督正已开始建立,计划在上半年完成,建立相关的台帐,下半年对开始对十大技术监督进行不断的完善,按技术监督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相关记录。建立技术监督网,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四、安全管理

运行维护电站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实现**年度安全经济运行;不发生轻伤、重伤事故;不发生设备事故;无防火、防汛责任事故。

1、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好安全网控制;

2、做好安全检及安全性评介管理,完成年度安全性检查、安全性评价、节前安全性检查及专项检查的计划,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做好反事故措施计划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4、做好员工安全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的规定;学习安全管理规定、运行维护操作规程、特殊工种技术操作规程;以电力生产中的事故案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定期开展反事故学习、消防演习和防汛演习。

5、做好专用工具、安全工器具、电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按规定时间对安全工器具做检验工作,做好安全工器具的台帐管理。

6、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成立消防组机构,明确各级安全职责,制定防火的具体措施。

五、现场文明生产管理

通过现场5S管理,继续巩固深化电站现场管理水平,改进开关站现场管理情况,彻底改变双电站生产现场现状,并在年内使双合电站现场文明生产管理基本达到一流水电厂管理水平。

1、通过规范仪容仪表、言行,树立电站的对外形象;

2、完善设备、设施的标示工作,使现场达到目视化管理;

3、持续改进“5S”活动,建立“5S”活动实施计划。

六、技术资料管理

对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等进行科学的管理,考虑到纸制数据记录不方便查阅,运行维护电站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形成管理制度,部分重要记录采用数据库和手工记录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对数据库的管理采用定期备份。健全所有的书、表台账,本年内不断对需要的技术资料进行不断的完善。

1、图纸资料分类、定期整理、标示,对现场接线更换后,及时对图纸做出修改;

2、现场台账通过数据库管理,事先对所有技术台账进行分类,要求运行值班员将相关的技术资料、数据等分类录入计算机,形成制度,定期备份;

3、运行维护电站需健全和完善下列书、表、台账记录:

发电机直流绝缘电阻记录、电动机直流绝缘电阻记录、变压器直流绝缘电阻记录、断路器分合闸记录、检修交待记录、设备油耗记录、设备定期试验轮换记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记录、机组震动与摆度记录、设备缺陷记录、避雷器放电记录、闸首水位定期校核记录、运行日志、监控装置运行记录、设备测温记录、设备点检记录、工作票记录、工作票间断记录、不安全情况记录、事故预想记录、运行分析记录、考问讲解记录、接地装拆记录、巡回检查记录、闸首闸门启闭操作记录、电量统计表、流量台账、负荷曲线执行表、生产情况简报、水情报表、公司报表、电气月报表、机械月报表、电测监督记录、电能质量监督记录、化学监督记录、环保监督记录、继电保护监督记录、绝缘监督记录、金属监督记录、节能监督记录、热工监督记录、坝工监督记录。

4、根据一年来的设备的运行情,完成对《双电站运行规程》、《九寨集控中心运行规程》进行首次修编工作;

5、编制写《双电站维修规程》,收集资料对《双电站维修规程》进行完善并报经公司审查批准;

七、设备管理

为搞好电站及闸首、电站及闸首、九寨集控中心和开关站的设备管理,在2010年完善下面各项设备管理工作:

1、设备履历管理,完善双电站及闸首设备基础资料库,进一步核实电站、闸首及开关站设备基础资料库,对设备异动进行核查确保设备资料为最新。

2、设备缺陷管理,做好设备缺陷的记录和消缺工作,记录好消缺情况,对未及时消除的缺陷建立设备缺陷跟踪记录。电站年缺陷控制在30项以内,消缺率达到90%以上。双电站年缺陷控制在60项以内,消缺率达到90%以上。

3、做好设备检修工作,工作中严格按照工艺步骤、质量标准施工,同时做好标准化检修工作。检修工作结束后,做好设备详细的检修交待。

4、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在检修工作前,按工艺标准、检修质量编制设备验收标准,检修结束后,根据检修内容,按照验收标准对设备进行验收。小修及以下的检修,按两级验收原则进行;改造、小修及以上的检修按三级验收原则进行;

5、建立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做好可靠性数据统计及信息管理;

6、做好2010年设备评级工作;

7、做好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管理工作,对特种设备进行监测,制定好相应的维护计划。

八、完成员工培训工作

2010年培训目标:每位员工熟练掌握设备性能、操作技能,重点掌握设备事故、故障、异常的处理和处置,提高设备维护技能。

1、系统的编制员工培训计划,由运行维护管理工程师实施并由项目总工进行检查,采取定期和不定考试,检查培训实施情况和结果;

2、通过团队集中学习,总结个人维护技能,相互交流,达到一人会人人都会;

3、加强电焊、起重特殊工种的培训,定期对特殊工种到映电总厂接受培训;

4、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不同情况下的反事故、防汛、消防及全厂应急预案的演习,并做好记录,检查员工对上述演习的学习情况。

5、通过对备用值班员和新上岗值班员的强化培训,迅速体改其业务水平,从而提高电站整体业务水平。

九、物资管理

1、继续完善物资管理规定,对物资采购进行详细计划,尽量减少临时物资采购;

电工实训记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管理;记录;电教委;反馈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8-0035-02

不少信息技术老师对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工作抱怨不已。即便是全新的设备,几个月下来问题也频出:鼠标不灵、投影机不亮、音响不响、显示器图案变色等等。因此常在课间、中午、甚至晚上都见老师们在不同教学楼间、不同楼层上下忙碌。往往一个半天就这样耗尽了。原本可以静心备课的时间没有了,原本可以反思科研的思路被打断了,更何况这边忙完不知哪里又会蹦出一些不可预期的故障报修。于是接着跑现场……

或许是长期理科思维的定性,信息老师更看重技术的应用,更看重现场问题解决的能力,结果就是维修技术在不断提高,但班级设备出问题的频率依旧没有减少。管理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是“勤和精”是不够的,关键要求“巧”,投入精力少,现场依然运行正常、稳定才称之为高效。

下面笔者将与老师们分享自己在此方面的经验体会。

一、 日常检查的记录

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日常记录包括信息技术老师平日的不定期巡视记录。班级维修记录、电教委员工作管理的记录。

1.巡视记录

信息技术老师对班级设备使用的巡视,时间可定在大课间或中午。随机进班检查多媒体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多媒体讲台内的卫生,检查有无学生私自使用电脑、有无学生利用电源给移动设备充电等违规现象。将检查记录登记在册。如下表所示。

2.维修记录

以我校为例,我们有一个网上报修平台,如下图。平时班级电教委员都是自行报修登记,信息技术老师根据报修平台的记录去核实维修,后回复登记。一学年(或一学期)后,通过后台数据库可以统计出各班报修、各类设备的报修情况等,透过这些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如学校不具备这样的网上保修平台,手工记录也可。

3.电教委员管理工作的记录

要求电教委员每人有一记录本,记录班级设备出现状况的现象,同时也记录班级内私自动用设备的学生。同时,班级设备检修、故障排除以及设备升级改造等都要一一做好记录。

结合上述三方面的记录,学期末便有一份很细致的台账。这些台账并不是做给领导来检查的,而是为了全面及时地反映电教设备当前状况,保证设备的有效控制,同时为摸索总结设备维修经验,改进设备维护、维修方法提供依据。

二、 对班级电教委的管理

每个学校都有《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条例》,有些学校还有《班级电教委员职责规定》。

往往这些条例仅仅是悬挂在墙,有制度却缺乏对执行制度的检查反馈,形成了制度的“一纸空文”。班级电教委员是最大的人力资源,对他们管理是否得要领,决定了信息技术老师的工作效率。

1.制定、宣传制度

制度条文的建立不在多,而在于可执行,易操作。

此外需要让年级主任、班主任群体先于学生知道管理制度。在一线老师层面开始宣传,使其具备电教设备合理使用的意识,做到“心中有规章”。

2.电教委员的培训

利用中午或者班会时间,召集各班级电教委员集中培训。培训要有效率,不能徒留形式。管理员老师事先要准备好每次培训的内容。包括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基本操作常识、设备使用常见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报修方式等,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班级多媒体设备使用、维修情况、卫生情况的反馈。就个别现象和共同问题,提出避免此问题再次出现的注意事项。

培训次数不定,关键是效果。每次培训前,先通知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再让他们转达电教委。培训中做好电教委员的签到和培训学习情况的记录,做到培训出勤有签到,中途有考核,结果有反馈。在第二天及时将出勤率和培训情况反馈给各班老师。

3.跟进电教委员的监督评价

结合电教委员培训时的记录、平日工作表现,在学期末要综合性给出电教委不同等级的考核,以作为班级优秀班干部、三好生等评选的主要依据。

如此下来,从最初制度的制定到及时跟进,落实。班级电教委不再是形同虚设的职位。对担任此委员的学生,在工作中不仅极大锻炼了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管理的能力。电教委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被带动,便会主动负责,进而配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将管理任务分散到个人,也是管理的细化。有一批得力小管理员各行其职,效率自然提高,总管理员负担便减轻。

三、 与设备提供商的友好联系

1.保障售后服务

作为设备的提供商以及安装人员,他们更熟悉故障的排除和维修,甚至是更换。即便是过了质保期,作为厂家,他们需要与学校长期保持合作。因此售后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与这些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联系,用他们的专长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

2.扩大学习领域

售后人员,常年服务不同区域的不同学校,见多识广,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胜于在学校内工作的老师。向他们学习无疑是一条高效的捷径。除了技术支撑,他们也会提供一些高效管理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极好方案。例如,通过设置班级电脑加电即可自动开机的方法,就可避免多媒体讲台柜门的长期打开,保持主机放置处的卫生及安全运行。

四、 与学校多部门的沟通

1.与学生处的密切配合

管理员需要与学生处商议,做好班级多媒体设备管理的后续评价。在班级每周常规检查项目中,增加班级电教设备管理的检查,包括讲台内卫生,班级电教设备维修情况。每次检查反馈的得分,会体现在班级每周常规检查中。

2.对学校管理层的宣传

借助学校班主任例会、领导干部行政会的时机,加大制度的宣讲,通过宣传,切实从领导、老师层面提高电教设备合理使用的意识。

管理员、学生电教委、售后人员、学校处室领导,如流水线般将管理工作串接,形成管理的制定、执行、监督、反馈评价一条龙。如此,大问题有设备提供商,小问题有班级电教委,需要信息技术老师亲力亲为的就在掌控之中。

信息技术老师,免不了承担一些管理事务,为了自身发展,我们不能被那些旁枝细干抢夺去“时间养分”。所以要使自己学会用管理的头脑去 “丢包袱”,能够把“时间养分”灌注在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比如教学。

这世间不少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整理、简化包括物品、工作方式、人际交往等各项可能影响我们工作的路径,才能寻找到轻松生活的高效方法。

参考文献:

电工实训记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WwW.133229.CoM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电工实训记录范文第4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19部队装备部,浙江 宁波 315000)

【摘 要】飞机平显、多功能显示器等6路彩色视频和机内外通话、语音告警等音频信息,是分析飞行员训练水平、作战能力和机载设备故障的重要信息来源,在日常训练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叙述了基于视频编码芯片MG3500的机载多路数字音视频记录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 MG3500;视频记录仪;ARM

0 引言

当今世界上较先进的战机均有视频记录系统,用于记录飞行、作战时的各种音视频信息,对于作战指挥、训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机载视频记录系统采用磁带结构,磁带上记录的数据是未经压缩的原始数据,数据量较大,信息记录时间短,且回放效果差、画面分辨率低、不流畅。而且由于飞机上震动较强,磁带机的记录采用的是机械操作,要想保证可靠记录对机械部分性能要求极高,需要众多的加固措施,故磁带记录机的体积和重量一般都较大,占用了较大的机舱空间。模拟视频记录系统采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数据存储会耗费大量的磁带;图像记录与检索无法同时进行,且无法远程检索;图像检索采用线性方式,需要反复倒带,速度很慢,且磁头磨损严重;信息复制能力差,每复制一次图像就劣化一次;系统维护费用昂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视频压缩处理芯片产生并迅速发展,同时随着半导体存储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也越来越大,数字视频压缩技术不断提高,采用嵌入式系统和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构建机载视频压缩系统取代传统磁带机构已成为必然。

本文提出基于MG3500视频压缩板为硬件核心的机载视频记录系统,该系统工作可靠能够满足系统性能需求。

1 数字视频记录仪硬件平台

应用于某型飞机的视频记录仪硬件主要由压缩记录单元(CRM)、母板单元(CDM)、电源单元(CEM)三个外场可更换单元组成。系统框图见图1:

压缩记录单元是本系统的核心,为了实现高效高质量视频压缩,本方案采用最新视频压缩标准H.264实现压缩记录。

H.264算法具有很高的效率,但是其运算量非常大,需要借助于专用硬件来实现实时高分辨率的视频压缩。该方案选择了高性能H.264专用压缩和处理芯片MG3500完成对视频的实时高效压缩,主控单元采用嵌入式处理器ARM9来实现。压缩单元由1块ARM控制编解码芯片实现对1路视频和1路音频的压缩并可实现视频的回放。压缩记录单元原理图如图2所示。差分的Y+/Y-/C+/C-视频信号经过AD813变成单端的Y/C信号,然后经过ADV7180模数转换,变成bt.656格式的数据流,送进MG3500综合信息处理芯片,经过压缩、转换和音视频的同步,经USB接口写入电子硬盘,并可以通过AD7179实现机上视频回放。音频信号通过TLV320转换成MG3500能够识别的数字电平信号。数字视频记录仪的故障代码能够记录在机载数据记录设备中,并能通过地面工作站进行分析;同时数字视频记录仪的工作情况会记录在电子盘上,可利用该记录信息深入分析故障原因。

2 结束语

该系统可记录飞机平显、多功能显示器等6路彩色视频和机内外通话、语音告警等音频信息,记录时戳与机上飞参、总线数据记录信息同步,可用于综合评估判定,是分析飞行员训练水平、作战能力和机载设备故障的重要信息来源,在历次演练、日常训练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伟,继章,悦雷.一种机载数字视频记录系统的研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40(8):226-230.

[2]周东林,孙凤云.机载视频记录发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1(2):20-25.

[3]黄卫农,赖宏彬,陈健.MPEG-4视频编码算法结构分析[J].电视技术,2000(7):12-14.

[4]陈莉君.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电工实训记录范文第5篇

仪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前期我们要将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表、招投标文件、订货合同、装箱单、合格证、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供应商资质及验收调试记录等相关资料文件进行收集,并分类整理归档。仪器使用时要将仪器进行站内仪器编号,以便管理。同时编写仪器的操作作业指导书或自校规程,将日常仪器的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日常自校记录和历次仪器检定证书进行定期归档,真正做到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同时根据上述信息,建立单位所有仪器的综合台帐,包括购买日期、生产厂家、型号、检定日期等相关信息,新购买的仪器检定合格后一并纳入管理。

二、监测仪器的检定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与否与我们日常监测仪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计量法》的规定,我国分为强制和非强制检定二类。我们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多为强制检定仪器,需由有资质的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对于单位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我们可以自行编写自校规程和同期进行检定工作的开展。单位在每年初制定所有监测仪器的检定计划,结合上次的检定时间进行统一安排,最好将时间能统一到几段时间,时间安排在仪器校定有效期到期前二至三个月,及时与检定部门提前联系事宜。

三、仪器的日常使用

环境监测仪器大多为高精密仪器,对于仪器的使用环境均有一定要求,对于大型精密仪器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好一室一类仪器,安装好除湿机、空调等设施。对于仪器的电源,应与照明用电分开,电源线单独接地处理,以减少电磁干扰对测定的影响。外出监测仪器在使用前一定注意现场监测环境,使用后一定做好仪器的保养。仪器使用前后均要检查所用的水、电、气等是否符合要求,建立每台仪器的使用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记录下仪器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等信息。对于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维修,维修完成后要重新对仪器进行检定,合格后才能运用到工作中,在可能的前提下应对以往监测数据进行溯源,确保仪器的精度准确和性能可靠。每台仪器根据站内编号,以彩色标识完善仪器状态标识,表明属于在用、检修、停用、禁用等状态,仪器检定后粘贴上检定标签。对于大型分析仪器应对所测的物质定期进行检测限的测定,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

四、仪器的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环境监测仪器应该结合仪器的特点适时的开展期间核查。对于日常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以及其他对于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应进行仪器期间核查,同时核查应考虑实施具备的条件和成本等因素。我站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将电子天平、酸度计、电导仪、多功能声级计、智能烟尘采样器和综合采样器纳入了仪器期间核查,编制了其期间核查规程,在年初编制其期间核查计划,保证仪器在一个检定周期中间进行核查。核查不是校准,不需按其检定证书逐项进行核查。对于电子天平使用定值砝码进行核查,酸度计和电导仪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核查,多功能声级计以日常监测每次进行监测的校准前后值作为核查。智能烟尘采样器定期使用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标准气进行核查,综合采样器则是对流量和计时准确性进行核查工作。分别建立其核查记录,记录下测定环境条件、测定原始记录以及核查结论。当仪器使用中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怀疑仪器监测结果等情况都应适时开展仪器的期间核查工作。当出现核查情况超标时,应进行复查,查找原因,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五、仪器操作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