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本文阐述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43-03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达到310万人,仅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就达10万余人,按照技术与管理人才要达到30%的要求计算,则需要3万人。而现有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万人,实际缺口为2万人。按5年培养计划估算,每年急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总量为4000人左右。所以,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我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

总体建设目标

针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重点做好实训项目的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向区域建筑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同时带动工程造价、监理与测量等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形成面向河南省乃至周边地区建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区域同类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深化“行校联合,课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本专业和三门峡建筑业协会、三门峡市定额站、三门峡市安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组建由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重构课程顺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带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动态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

按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前两学年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辅以一定时间的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安排实训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一学年顶岗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实训指导书和顶岗考核表,专任教师负责巡回检查,行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监管并提供考核意见,保障顶岗实训效果。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力求做到“课证融通”,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 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职业资格认证(二级建造师、质检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建筑行业类的相关证书。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训环节,并把质检员、造价员等岗位认证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整合课程结构,构成以文化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为主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过程(见图1) 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情境划分,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质检员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生产一线专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技术工人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师傅的角色),做到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

开发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好“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4门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相关法规,完善建筑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并编写相关的特色教材。(2)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包括自行研制的CAI课件、购买CAI课件、专业教学光盘、专业教学视频等内容,供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3)建设职业资格试题库,包含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试题,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课外自我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尽快消化所学知识。任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保证,教、学、做同步进行,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习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建筑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截止到2012年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了22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教师总数40%以上,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通过进修、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系,不断从建筑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并充分覆盖其他的相关专业,努力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并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核心课程的需要,对与本专业教学有关的实训场所进行建设、整合和扩充。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实习实训项目负责制。同时,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所需的建造师、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要求,结合现有建筑管理专业,拟新增招投标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专用场地面积100㎡,投资60万元。这两个实训基地建成后,也可以满足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教学的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将教室延伸到施工现场。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导师加强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现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河南华盛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规范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年内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检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等实训项目的开发任务。在实训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要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充分体现施工企业职场氛围。另外,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可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2)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3)积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科研优势,在行业领域内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4)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和奖惩机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推进职业

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建筑行业后备军

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课堂学习和实训期间大量灌输建筑行业的职业特点,使学生摆正心态,在校期间就以一名建筑行业的职业人要求自己,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内因上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培养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上述建设方案的实施,构建了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服务岗位,项目融于教学”的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了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孟胜国.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07(9).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深入的同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形势的促进之下,建筑行业实现了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国民生产总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建筑工程行业。然而,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经对其未来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力度,发现现存问题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笔者选择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作为探讨的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建筑工程管理缺少科学的法律法规支持

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分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在国内,这是一套较为科学且完整的法律法规,引进了许多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管理方法与模式,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它法律法规的分布与实施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有规范可依,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与模式上还较为落后,影响到建筑工程水平的提高。有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没有对建筑施工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在建筑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管理机构工作内容不明,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使得现存的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1.2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迅猛,并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建筑工程负责人与管理者并没有这一点。在许多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者将技术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对于管理工作则采取忽视策略。这就使得当代的许多建筑工程企业一味追求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而没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力度的加大。所以,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造成建筑施工的各项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3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健全程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工作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量也在增大。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可以支持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与组织的成立。国电化学,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当中,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人才的培训工作与引进技术也较为落后。这些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大大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实力的提高。

2、建筑工程管理加强对策分析

2.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大。所以,要解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国家要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利用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得到建立与实施,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有法律可依,不断规范自己的建筑工程管理行为。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的制定要具有及时性与专业性,只有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提高,才能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从更加专业与严谨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与国际水平贴近。

2.2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

社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而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会使得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思想与模式落后。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重视力度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前进的一大障碍。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在企业内部要加大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利用有效的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专业化与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建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更新人才引进与利用的思想与方法,使具有管理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另外,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对外交流与企业内部学习的方式,不断更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的思想,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另外,建筑工程企业要更新人才引用制度,不要只关注人才的学历,从人才的实力出发,关注实践能力,使具有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工作作为基石。笔者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入手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加强建筑工程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利用有效的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希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芳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19)

[2]. 姚水.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6)

[3]. 陈秀云;杨青林.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4]. 邓明荣.关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我国教育的每个专业的学科制订有严格的要求,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的平台课程与专业方向的课程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然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该专业包含着多种专业方向的内容,而开设本专业的各大院校之间的专业设置各有不同。因此,要想建筑经济管理更好地发展,必须要严格控制以下内容。

(一)多而不精的课程设置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灵活性,缺少特色。建筑经济管理属于多技能需求的专业,融合了各方的积极成果,有需要工程造价等技术类的要求,又融入了经济学、管理学和人力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导致学生掌握得多理解得少,庞杂而不精通。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明,内容松散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中,许多的课程类型设置、课程性质的划分和学时安排方面处理不当,导致课程设置缺乏逻辑性。结构不清晰,导致许多本专业课程重复交叉。另外,由于实际上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部分学分设置不合理,轻实践重理论,缺少实践环节,导致课程内容松散。

二、课程体系的含义和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 重,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部分。其中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而设定的,为学生提供最完整的知识结构。本文的课程体系就是关于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各个相互作用的课程构建的教学体系。

三、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注重以项目工程管理为核心

建筑经济管理的核心课程应该是将工程项目管理良好地融入课程体系。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技术型课程的学习,而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类中最需要进行组织管理协调控制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工作,因此核心技术掌控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有助于促进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在核心知识方面,项目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施工的方法与核心技术以及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必须要掌握的。以项目工程管理为核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项目采购、工程造价、工程风险以及合同等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掌握,提高学生在整个建设中的实践能力。

(二)以建筑经济与管理教学为主线

有效的行业管理是建筑业管理的重点和关键,而核心知识包括了经济学、工程经济理论等,而核心能力在于建筑行业之间的管理,因此专业课程的设定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了建筑施工、运筹学、资产评估和建筑材料、建筑行业法律等。为了增加实践型教育,还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建筑行业管理的知识讲座等,增加学生的实训课程,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营造出适宜的职业情景。并且定时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基础型课程设置加以辅助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体系研究中培养基础能力与基本素质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需要设置不可缺少的提高思想修养水平的课程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础的计算机能力等。课程体系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达到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目的。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需要有最基础的人文学科作为基础,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弥补课程体系中的不足,最终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而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共同促进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建筑经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

作者:张楠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2011年8月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并提出开展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要求。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程衔接又是其基础。如何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不仅关系到中职与高职教育专业内部衔接的顺利实现,也切实关系到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的衔接要着眼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整合区域内行业、企业、政府和学校的资源,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的层次结构,明确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职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熟练的一线工人和初中级人才。高职生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上要比中职生有进一步的提升,不仅要掌握专业领域基本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并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院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同时开办中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建筑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成败。我院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的是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材料试验、测量放线、钢筋翻样及加工、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也可协助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等工作。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需要,掌握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施工技术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建筑(市政)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计算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工作。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体现了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和职业能力水平要求的差异。

二、课程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衔接培养的关键是课程整合设计。要打破中高职分段格局,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就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针对企业对应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推进课程模块化建设。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严格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确定能力递进的标准和层次结构。按照职业技能由浅入深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注重实践研究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中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中高职阶段分别完成知识技能的培养,实现地方产业所需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中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知识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了解房屋的墓本构造,学会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高职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较强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掌握房屋结构组成,材料的选择及做法,并具备较强的建筑施工图会审能力。中高职教学重复的部分为投影知识和制图基本规范。高职教育阶段只需花少量课时进行复习整理,重点应放在房屋的结构组成上,添加中职教育阶段未作要求的构造设计规范知识。通过采取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投形基础、制图规范、构造知识等知识结构进行融汇贯通、综合运用。

三、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根据中高职建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中高职课程标准之间的接口,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路线。中职学生学完相关的中职基础课程后又去读高职,只需要追加学习高职的相关基础课程,就可以获得整个高职阶段基础课程的全部学分。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的职业课程内容,而且还扩大和深化了课程内容,真正整合了中高职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连续性,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的内容重复及掉链的问题。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能力与课程衔接体系,中专主要培养建筑施工与技术人员,大专主要培养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人员。中专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有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用CAD(或天正)软件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绘制现场施工平面图及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能力、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放线的能力、钢筋放样加工的能力、墙体砌筑抹灰的能力、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能力、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施工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工程量计算的能力;大专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图识读能力、基本建筑构件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及检测能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工种操作能力。中专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量计价、建筑CAD绘图等;大专的核心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建筑设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中专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有测量放线工(中级工)等;大专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有施工员、预算员、测量员等。从培养方向到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再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及对毕业生职业资格证的要求,都是由浅入深的层递关系。

四、教材编写的衔接

编写中高职校本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中高职学生的学情,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中高职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中高职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为目的形成教材结构体系和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突出职业实践活动,穿插各类图片、表格、工艺流程图,增强启发性和趣味性;引入行业和国家职业标准,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入到教材中去,体现岗位的针对性。教师编写中高职教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删减,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材内容,实现中高职人才目标的有效衔接。

建筑工程与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气专业 协调配合 关键点 质量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是核心,管理是保证,只有从细节出发,在管理上精益求精,才能铸就出优质工程。通过工程管理实践发现,完整的建筑工程不是某一个专业就能够独立实现,而是需要各专业系统配合才能完成的。重视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协调作业和交叉配合,就是值得关注的细节。

1 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指导施工、现场监督、后期物业管理的重要依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化程度的加速提升、技术产品的创新换代、新工艺的优化完善,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在逐步加深,在工程实践中,建筑安装空间不断缩小,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应提高,对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愈加显得重要,需从协调好电气专业与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之间关系的角度对设计质量作出必要的控制,防止设计不合理、专业配合不到位等设计缺陷的出现,规避安全隐患,不仅能直接体现出建筑电气工程本身的质量,同时也使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并体现出科学、人性化和创新、节能性。

2 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建筑、结构、设备专业协调配合的关键点

在工程管理实践中,从影响进度、质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简述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间协调配合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关键点(关键点中的详细数据要求、施工做法等均可以从相应的标准、规范、图籍、技术手册和工程经验得出,此处不详细描述)。各专业一定要积极主动配合,考虑周全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预判性和执行力,尽量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

(1)电气专业与建筑专业的协调配合,实现出建筑设计意图,体现出建筑物功能、特性(如图1)。

(2)电气专业与结构专业的协调配合,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如图2)。

(3)电气专业与设备(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的协调配合,充分体现出设备的意图和系统功能的实现(如图3)。

(4)注意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弥补因专业间配合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工程资料如:会议纪要、设计变更等,是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是与工程同步形成、收集和整理的,均需按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分类归档保管。因为建筑物的设计周期不长,建设周期也就几年,长期使用的则是业主和肩负着管理、运行任务的物业管理单位,当遇到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归档文件,查出隐患,分析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各专业协调配合在节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建筑设备各系统合理布局,使其功能有效发挥,安全运行,就是节约能源的条件。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做好系统匹配,就是节电的直接方法。因为电气设备节能措施的关键是系统匹配,就能够在安全、技术、可靠、能耗、投资的合理性上充分体现出节能。只靠本专业技能进行节能工作是不现实的,加强各专业间的密切配合,注重细节,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良好节能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3 结语

只有精雕电气与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工作,细琢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物业各方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打造出百姓满意的安居工程。

上述内容是本人在住宅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实践中,对于电气专业在设计阶段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以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点进行的梳理总结,希望对建筑领域的同行们有所帮助。不妥之处,忘各位专家、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任宏主编.《房地产开发经验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