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心理观

科学的心理观

科学的心理观

科学的心理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程。在工作中,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让大多数人学会调节自我心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结合学生特点,可通过校报、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关怀与支持的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可依托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班级和学生社团,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随着学生社团在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也可通过大力加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力度,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大学生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工作可持续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要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工作中,还在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等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可弥补师资力量不足、咨询问题不够深入、问题干预不够及时等情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高校要建立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联络辅导员学生三个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心理联络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学生心理状况信息汇总;各院(系)作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本院(系)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危机干预、日常咨询工作。

此外,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团体由自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好的同学经过培训考查合格后担任,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助理员、管理员,也是心理健康快速反应机制的信息员,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保健和互助保健的好形式,也是在第一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好助手。可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面,如开展团体辅导、心理论坛等,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诱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宏微观结合,强化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开辟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建设。构建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体系,从科学运作的角度讲,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宏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观层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微观层面(心理咨询或辅导)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宏观层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应坚持一门为主,多门为辅的原则,科学地规划课程体系。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全面系统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如成才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需求,内容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性心理、择业心理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实现自我调适。三是发挥非心理学学科的渗透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实现目标整合之功效。四是开设讲座,如针对新生的“适应教育”,大二、大三的学生开展“交友教育”“生存和发展教育”,对大四的学生重点进行“择业和就业教育”、“团体合作”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必要补充。

中观层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常化,其目的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那些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渴求开发自己心理潜能的学生。高校应当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文化月,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同时,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学生会心理发展部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大学生自己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工作交流,辐射、影响其它组织或同学,实现助人自助。

微观层面强调心理咨询或辅导本土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也要关注部分面临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一是各高校要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系统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二是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测查中发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加强跟踪辅导;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三是要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的快速反应机制,干预和避免因严重心理障碍而引发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人发生重大变故、学习成绩突然急剧下降的、失恋、违纪、言行异常的学生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心理关注,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四是开辟网强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高校的网络普及面越来越广,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一是建立在高校网站中开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页,开展如网络咨询、网络测评、知识宣传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临心理困惑的学生通过Email或者QQ、MSN等聊天工具,通过即时文字交谈、即时视听等方式与老师进行敞开的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及时克服不良心理或行为障碍,解答青年大学生在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二是建立网上与网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即通过网上心理测验与网下筛查、干预、跟踪、转介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以网上心理测验为基础,然后把部分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学生筛选出来,通过心理测验,将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主动邀约其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科学的心理观范文第2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民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最好的富民理论”的理念,要统一思想,集中民智,激发活力,切实把这一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实实在在的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民,提高认识是关键。领导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十七大精神,搞清楚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什么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为什么必须要优化发展环境,为什么要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以及科学发展与富民强民的关系,即科学发展与富民强民是辩证的统一。科学发展关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富民强民关乎发展的目标和结果。科学发展是富民强民的必然路径,富民强民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提高对“科学发展、富民强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时刻记住人民赋予的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富民强民服务,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

落实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广大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深怀爱民之心,恪实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四个方面率先垂范:一是在深入群众方面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真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思想认识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加快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众服务,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特别要解决好看病难上学贵买房贵的问题。二是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认真切实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办法,大胆创新,加快发展,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上率先垂范。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

量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沾的东西坚决不沾,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做到有所敬畏,尤其要敬畏百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为官,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四是在弘扬创业精神上率先垂范。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创业意识,纪律意识,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寻找致富的门路,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总之,切实实现科学发展为了人民,科学发展依靠人民,科学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是富民强民的手段和方式,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结果。真正体现科学发展是富民强民的最好理念。

科学的心理观范文第3篇

笔者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对其培育、践行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剖析,考量到文科大学生较之于理科大学生独有的特点(感情更加丰富细腻、课堂中、活动中更多地接触到关于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等),加之对一些大学生的交流、访谈,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文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要高于理科大学生。

假设2:文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度要高于理科大学生。

一、样本选择及特征

此次研究选取了成都市具有代表的三所高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三所高校发放问卷数量基本相当,总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经过认真排查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得到的有效问卷合计386份,有效率为96.5%。其中,文科大学生人数占比52.3%,计202人(其中男生有49人,女生有153人),理科大学生人数占比47.7%,计184人(其中男生有140人,女生有44人),文理科人数基本相当。

二、文理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比较分析

(一)理论认知方面。理论认知即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凝练历程、内在逻辑、历史地位等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在“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吗”一问中,文科大学生选择了解的比例为83.2%,理科大学生选择了解的比例为70.7%,比文科大学生低12.5%。此外,有33.1%的文科大学生选择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理科大学生高了8个百分点,理科大学生这一比例为25%。分析得出,多数大学生都是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但是文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了解程度还是要优于理科大学生。这说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度不够,学生对其的关注度也就会不高。而如果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不得力,学生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较难。

分析可知,理论认知方面与假设1是一致的。

(二)价值认同方面。价值认同是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情感认同的情况,它较之于理论认知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特点。党的十八大用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12个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凝练,那么,文理科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这“24字、12词”的凝练呢?

在“您认为‘24字,12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否准确”一问中,选择凝练准确的理科大学生比例为58.2%,还不及一半,而文科大学生此比例为75.8%,要比理科大学生高出17.6%,二者差异比较明显。更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有34.2%的理科大学生选择了不清楚,文科大学生的这一比例也有17.3%。这说明,虽然文科大学生较之于理科大学生更加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了解,他们肯定听说过,但是却对它们产生不了兴趣,也缺乏相应的关注。

“三个倡导”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层面对我们进行了要求,那么,大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这三个层面的呢?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指明了我们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您如何看”一问中,有94.5%的理科大学生和93%的文科大学生选择了同意,二者之间基本无差异;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您如何看”一问中,有93.5%的理科大学生和92%的文科大学生选择了同意,二者几乎无差异;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您如何看”一问中,有93.5%的理科大学生和93.5%的文科大学生选择了同意,二者比例相同。分析得知,文理科大学生对“三个倡导”是非常认同的,这一方面,文科大学生与理科大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文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度较之于理科大学生要更高一些,这和假设2是一致的。

三、结语

科学的心理观范文第4篇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在开始演讲前,我想讲一位受人敬重的资深警察退休临走时对新警察的一段留言,他给同事留下了一张纸条。这张纸条几乎包含了这位老公安的所有人生体验:

学会尊重人。

在单行道开警车不要逆行,除非

你是在追捕罪犯,或是在抢救他人生命。

不要粗暴地对待别人,因为你的粗暴言行有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永久的伤害。

永远保持干净整洁,扣紧制服上的每个扣子,皮鞋上不要布满尘土,经常刮胡子。

遵守各种规矩,即使这样你显得很傻,并受别人嘲笑。

如果开警车时碰倒了路边停放的自行车,要立刻停下来将自行车扶起,并向自行车主人道歉。道歉并不是件羞耻的事。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领导交给你的每一项工作,即使这工作看上去多么不起眼,多么微不足道。

你选择了这身制服的同时也选择了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的退缩将使你留下永久的耻辱。

不要和请你到色情场所去的人交朋友。

提防请你、并表示愿代出赌资的人。

不要追逐金钱,那样会使你栽跟头。

不要把硬汉理解为走路横冲直撞,说话就瞪眼的人。硬汉是认准目标,百折不挠,直到生命终结也绝不放弃的人。

不要对缴械的罪犯使用暴力,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绝对不要酗酒。

要有勇气对同事说:“这是我的错。”│

即使跟你打交道的都是社会渣滓,也绝不可对人类社会失去信心。

不要掩饰自己的爱憎。

经常拿起电话,你的家人报平安。

每月读一本业务书,这样会使你的工作更加畅通无阻。

读了这段留言,我的心里充满一种激昂,充满一种责任感,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充满富有人情味的关怀,这是一个老警察的人生体验,这是一个老公安对新公安的切期望.他的一生写满忠诚,他的一生就是一种信念:无愧公安这一神圣的职业.

我是一名普通的警察,从警校毕业的那天起,便义无反顾地投身警界,去追求和平卫士那浪漫而又神秘的情怀。在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在和平环境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紧张、更危险;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疲乏、更艰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再也没有哪个职业比警察更让人感到密不可分。和平时期,面对凶残和暴戾,人民警察义无反顾,用鲜血弹奏着生命的乐章。

曾有朋友对我说:哎哟,你们当警察的真神气,手拿着“哇哇叫”,腰里别着“盒子炮”。听了这话,我总是付之一笑。战友们,其实我们都明白,如果你选择了从警之路,就只能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属于形形色色没完没了的现场,那将是属于厚厚薄薄短短长长的案卷,那将是属于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警笛,那将是属于长城和橄榄枝构成的神圣的警徽。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因为忠于党、忠于人民,那么你注定要用生命去填写一份血与火的人生画卷。

战友们,我们的任长霞大姐,就是我们的模范,还有无数个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民警察;这更是我们广大公安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具体写照。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当人生的旅途匆匆向前迈进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扪心自问:“我将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既然,我们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的职业,就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是要不断地铸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神圣警魂……。而这一切,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这一切,正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所必须遵循的信条。

既然,我们选择了人民警察这个的职业,就应该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放在第一位。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

同志们,过去我们歌颂无数的中华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今天,在和平岁月的平凡岗位里,我们又以满腔的激情歌颂潘堃、肖玉泉这样的英雄。正是有了执政为民的崇高理想,才有了焦裕禄、孔繁森这样党的好干部;正是有了从警为民的坚强信念,才涌现出了潘堃、肖玉泉这样的英雄模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法治理念教育”的阵阵春雨,使我们生发出无尽的力量,使我们更加懂得了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坚定政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八个字就应该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追求,就应该成为我们当代警察的风流。

法律人,理 念先,思想浊,法治乱;正本未,清根源,目的明,尔后传;作为警察,我们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同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密联系规范执法行为专项整改活动的实际,进一步促进公正执法;紧密联系执法活动的实际,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

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开展平安建设,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政法路,党指引,旗帜明,力不尽.承党育,沐党恩,擦亮眼,立场稳.

科学的心理观范文第5篇

 (一)自然主义的研究框架

客观范式视人、人的心理与行为为自然的一部分,具有与其他自然物相同的先定、普遍、凝固不变的本质或规律。在心理学中,人被等同于动物或者机器,正是这一研究框架的体现。与此相适应,心理学被看作了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成为心理学效仿的榜样,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顺理成章地成为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可以说,坚持客观范式就是在心理学中坚持以自然科学为最高价值标准的研究取向和理论建构的模式。

(二)逻辑主义的研究路线

逻辑主义认为知识本质上是逻辑思维运动的结果,始终呈现为某种必然性的联结,知识陈述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坚持逻辑主义,意味着心理学研究必须排除己见,禁止使用科学之外的以及带有主观性的概念,并尽可能排除所有价值因素和个人因素,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三)还原主义的研究原则

 根据逻辑主义的原理,凡事皆有因果,人们可以根据原因推知其结果,达到解释与预测的目的。对心理学而言,意味着可以将心理现象与行为还原到其最初的水平上,并从低级推知高级、从元素获知整体、从简单推知复杂。在对人及其心理本质的理解上,还原主义将人还原为物,认为人是由最基本的原子(元素)构成的。在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上,主张还原分析。其基本程序是:先将复杂、高级的东西简化为基本的、无法再分的元素或低级的东西,再将元素、部分从整体中抽离出来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然后以线性因果观或“算术和”说明元素或部分间的关系及事物的性质。

(四)客观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客观范式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借助数理统计的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以客观实证为主要特点的研究方法,包括了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实验法及测量法等。另外,个案研究、言语报告等作为上述方法的补充,也时常出现在客观范式的各心理学研究中。

二、客观范式的缘起

心理学客观范式是在对科学主义主观范式的批判中萌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主义主观范式形成于心理学初创期(1879-1913,它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保留了意识这一带有主观性的研究对象,强调客观实证的研究路线和还原主义的研究原则,以获得客观知识为目标,同时也保留并采用了以主观思辨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机能主义心理学中。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均以经验实证论为哲学基础,确立了中立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意识、心理与自然物作为一种统一、集合,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无论是可共证的经验还是不可共证的经验。因而研究可共证经验的客观方法(实验法)与研究不可共证经验的主观方法(内省法)均是有价值的。如冯特所言,“在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内,我们所研究的经验现象只是以不同的观点来考察同一经验的现象。在自然科学内我们把经验看成是客观现象的相互联系,由于抽去了知觉着的主体,它也被看成是间接的经验。而在心理学内,我们则把经验看作直接的和非派生的。这样,心理学可以成为一门像物理学一样的自然科学,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来研究作为直接经验的意识。然而意识现象带有主观性,为了更加契合科学主义对客观性的研究,冯特将客观实验方法与主观内省方法相结合,用实验技术来控制内省。铁钦纳则提出了严格的实验规则来尽可能地使其达到客观性的要求,譬如实验内省法的被试必须是训练有素的观察者、实验必须排除内外刺激的干扰等。格式塔心理学家赞同冯特和铁钦纳的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也并不反对他们对主观意识经验的内省研究,但他们强调对意识、心理的整体研究原则,反对用实验法来改造内省法,认为借助纯粹的现象学的内省,也可以获得客观知识。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詹姆斯认为人类经验中所有得到一致的报告的方面都值得研究,哲学方法、科学方法都可以运用,而无需考虑是否带有主观性。在心理学中,他强调既要研究动物、儿童、变态者,又要研究健康人,既要研究客观的行为,也要研究带有主观性的认知、情绪及意志,甚至是宗教体验等。相应地,在方法上,既可以使用实验法,又可以使用内省法和比较法。并且较之于实验法,内省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内省观察是我们不得不最先、首要和始终依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