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合教育的利弊

融合教育的利弊

融合教育的利弊

融合教育的利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考试作弊;监督管理

一、育人为本对考试提出的新要求

育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实现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是素质教育对考试的基本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完善人的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也是对追求考试的理想化的过程。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其公开、公平和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它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试只是对这个结果的反应和评价,只是对这一过程中某一时期的评价,它促使教师依据教学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此,考试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育人过程的内在动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试的命题原则既要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起来,全面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会举一反三,加强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要总结归纳、综合分析,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编写论文等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方式,笔试可以综合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分析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比性。口试可以实现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而且还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训练作用。编写论文过程中涉及的选题、内容确定、结果分析等都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二、考试作弊现象的特点和成因

(一)考试作弊的特点

1.普遍化。一是作弊人数上升。相对于个人作弊,现在的作弊形式已经发展到了集体作弊、团伙作弊等。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作弊现象。二是对作弊行为认识浅薄。作弊是违纪行为,应受到惩罚,但是人们普遍对作弊见怪不怪,有些人不但不因此感到耻辱,反而因作弊成功而沾沾自喜。

2.手段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作弊手段也随之不断升级,和传统的夹带纸条、偷看等行为相比,现在已经变为录音笔、耳机、手机短信等,作弊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作弊行为也在不断猖獗。

3.作弊主体多元化。传统的作弊行为只是针对考生而言,但现在大不相同,除了考生以外,教师也参与到其中,监考教师辅助作弊,阅卷教师作弊等现象并不罕见,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

(二)考试作弊的成因

1.考生动机不纯。应试教育制度使得考生成为考试的机器,考分成为衡量能力和利益的标准,如奖学金的获得、毕业证书的颁发等,因此,考试的考试动机就转变为利益的驱使,在这种情况下,考生本人就产生了很多侥幸心理,导致作弊现象的产生。

2.考试监管不健全。目前,我国的考试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在考试监管上还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使得考试作弊者乘机而入。更严重的是很多作弊现象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因为这满足了其双方的利益,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三、育人为本思想下的考试改革

1.考试目的要从选拔转为育人为本。应试教育实行的是淘汰式的,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人才选拔机制,淘汰多数人,选拔少数人,评价是其最重结果。而素质教育要面向大众,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不应因后天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别,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要根据其先天因素而实行因材施教。育人为本是为了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使学生的能力都能获得提升和发展。

2.考试标准要实现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的互换。考试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工具,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考试标准是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而制定的,而不能因为它的出现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考试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传统的考试以笔试为主,无法满足实践性、创新性日益突出的社会需求,实践性仅凭考卷是无法说明问题的,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证实。提倡考试方法的多样性,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如何适应这种开放式的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考试方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考试而言是一次强大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永茂.浅析大学生考试作弊与高校诚信教育[J].文教资料,2010,(13).

融合教育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利弊

“全球化”是当前社会中各个领域出现非常频繁的字眼,它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到来实际是对传统教育的严峻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在全球联动中。教育的重点不再是传承现有知识,而是创造开发出符合现代社会的新的知识。而现代大学正是要担负起这个任务。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等教育已经被看作是实现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的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如果不对知识经济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它在全球市场中就会落后,而对于处于知识经济最前沿的商等教育,就必须给予更多的重视。

知识经济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对我国高教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与此同时也会有许多不利因素,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将会影响并阻碍我国高教的顺利发展。在笔者看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是远大于弊的,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利,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改革,兴利除弊,使我国高教发展更加融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定义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大学的功能也发生了历史演变与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文化交往的功能逐渐显露。可以说交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在这种良性的交往中,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引进了大量国际资金,推动我国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促进本土与国际文化的融合。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对我国高教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一)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教育思想与科学技术,推动我国高教由封闭走向开放。促进本土与国际文化的融合

知识经济首先就是要求知识的传播与创新,通过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甚至个人都认同了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国际传播已成为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摇篮,也担负起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高等教育不断参与到知识经济中,更加有利于我国高校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办学水平;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避免走国外大学曾经走过的弯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我们的智力资源得到有力的补充;在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融入国际各种不同文化。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视野更加广阔,融合东西文化于一体。培养出更适合国际经济交流的国际性人才。

(二)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良好的机遇,促使我国高教提高办学质量。由刻板的继承走向创新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选择大学时更加的自由,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渐步入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教育大市场,必须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给我国高教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人才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重新回到社会的中心,高校也开始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改变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不能是千人一面的,而必须注重特色的培养。学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高等教育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创新,知识的传承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的知识、思想和科学技术,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弊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在积极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清晰的认清我们的国情。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现实,那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是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土高教与国际接轨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现有的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同时由于在国际间经济交往中国际型新型人才需求增加,并且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从而造成了我国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人力资源的竞争压力更加增大;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忽视了社会效益,也忽视了教育的本性,从而造成了高教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教育本性,并且造成高教资源巨大浪费

在知识经济发展中能最快获得利润的专业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兴趣,这是高校追求经济效益的突出表现。一些高等院校把专注于目前适应市场需要并且能获得更大物质利益的专业,追求暂时的市场效益;忽视了一些暂时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往往是基础性专业,冷落这些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必将造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失衡。我们必须认清的一点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不能打破,否则就会违背教育规律,如果高等教育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必然会破坏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埋下深重的隐患。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然而如果只把“知识”与“经济”划上等号,我们的高等教育将会失去它最根本的本性,失去大学的理想。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精神的后果是隐蔽的,但这却是给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学生将在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下造成知识的悬空,并且更甚至在缺乏人文知识、精神关怀的影响下造成人格的不健全,这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将是一大隐患。

(二)人才培养模式受冲击,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

知识经济需要的是掌握国际经济交往技能的人才以及具备最新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造成了与此相关的高等教育专业盛况空前的火热。而人文专业或基础性专业的就业情况则冷淡的多。这就造成了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很大冲击。

除了这种集中性的人才需求过热外,笔者认为各国对人才的抢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抢夺人才。一种是企业与大学之间抢夺人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人才的全球流动性增强,不少外国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但更多的是我国人才的外流。发达国家在吸引人才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它们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争夺到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高层次人才。另外企业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以高新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剧了同高等院校人才的抢夺。许多国际企业纷纷在我国设立了研究机构,吸引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开展科研。同一课题在企业与高校同时进行,往往企业更能够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为其服务,因而大量具有高新科研能力的人才离开了高校,流入了社会企业。这种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发展之改革建议

任何事物的前进都要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内部因素是其自身的制度,外部因素是市场的影响。

(一)内部:树立国际意识,实施高教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是运用知识创造财富。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熟练应对的人才。高级专业人才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思想、教育体制都较落后。要适应全球化发展就必须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高等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与成果,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体制,学习先进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等目。

我们不能一味迎合知识经济的需求,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当前要求。急功近利必然是会得到较快的回报,但当前的目标在将来的社会却未必成立,学生在这种片面的教学思想下也会造成人格、能力的部分缺失。这对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了我们的高等教育一定要是综合素质教育,“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学生实用性的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精神关怀,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也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才外流

我国始终在为融入国际化作各种努力,许多国际经济组织我国都有积极的参与,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使我国更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共同实施科研项目等途径,不断扩展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也同时迎接国际间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给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高级人才外流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最显著的问题,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对抑制人才外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当中国拥有能力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时,我国的优秀学子就不必到外国深造,就会大大降低人才外流的几率。

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加强同企业间的合作,变“抢夺资源”为“资源共享”,创造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主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高端人才留在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把成果投向企业和社会,达到高等教育同社会经济的双赢。

参考文献:

[1][8][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曾永平,李雪平,论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j],经济师,2010(04):146-147

[3]区向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经济师12007(03):9-10

[4]尤德林,高等教育改革在知识经济层面上的七个误区[j],教书育人,2003(05):6-7

[5]栗献忠,张才彬,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创新[j],鲁行经院学报,2003(03):92-93

融合教育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化工教师;企业实践;利弊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较高的工作标准。打造双师型的教育阶段,培养骨干化工教师,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化工教师的实践水平,对于其课堂理论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化工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会让教师更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求。笔者通过参与常州某企业的培训,对中职化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利弊有几点看法。

一、中职化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利

中职化工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无论对于企业、学校还是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有着诸多有益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对接

中职院校之所以开展教学活动,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让学校中的学生具有建设社会的能力。中职化工专业的学生,会成为未来社会中化工行业的建设者与参与者。加强中职化工教师在企业实践中的融入,会让企业了解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会让企业从某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能力。对于学校来讲,化工教师融入企业实践中,可以看清社会的需求以及教学中的漏洞,改革课堂教学。化工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融入,是企业与学校互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两者有效对接。

2.有利于课堂内容的调整

在当前的中职院校化工教学活动中,大部分老师仍然将重点放在课本内容上,利用精细的讲解让学生记忆课本知识。虽然教材上的内容很重要,但只讲解教材内容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记忆知识却不能利用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即便认识到这一点,也不知道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化工教师亲身融入企业的实践活动中,让其会了解哪部分知识是学生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哪些实践例子应当被引入教学活动中去扩展学生的思维。因此,中职化工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课堂内容的科学调整。

3.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改进

组织中职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促进中职教育观念的突破。化工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会了解学生未来所面对的工作环境,意识到哪些能力与品质会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同时,在企业实践活动中,教师有机会去近距离地了解化工相关岗位的就业需求,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这对于化工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有着引导性作用。通过实践,教师可以明确教学内容与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以企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有利于教学反思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化工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都有提高之处。如果中职院校没有人走出学校去学习、去观察、去对比,学校内部的问题可能永远不为人所知。通过中职化工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教师可以将企业管理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不足。比如,于企业实践中,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理论知识是基本,动手操作能力才是企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当前的中职化工教学中缺少实践教学部分,许多学校只重视化工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与实习活动的开展。通过化工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教学反思效果明显,有利于中职化工教学的优化。

二、中职化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弊

万事都不是完美的,有利则有弊,让中职化工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学习,仍然有一些风险。

1.企业设备先进,实践效果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企业的生产设备越发先进,生产工艺也在更新。中职院校的化工教师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很少关注生产设备。因此,部分参与到企业实践中的中职化工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很难掌握生产技巧,甚至会因为不明白设备的使用方法而产生困惑,无法衡量自己的教学能力。化工企业先进的设备可以让教师大开眼界,也会让一些教师否定自己的专业能力,导致实践效果适得其反。

2.企业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符

中职化工教材已经用了很多年,早已经与化工行业的发展脱节。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化工教师会发现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符。一些具有完善教学思想的教师会根据企业的需求,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整。但部分教师会感到迷茫,无法将企业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也无法通过实践去重新思考教学模式。企业实践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符会影响实践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实践活动的参与,对于笔者来讲是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于企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感受企业管理思想,感受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制度管理与企业文化氛围,更能在实践中学习到许多知识,总结经验,从而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中职院校的化工教师需要融入企业实践中,感受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点,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融合教育的利弊范文第4篇

1、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阴平阳秘),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2、为了补偏救弊,为佛教争得更大发展空间,北宋僧人契嵩在融合儒释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他选择以“孝”为突破口,对佛教的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力图找到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4、所有这些替代的组合,构成一个补偏救弊的系统。

5、最后,针对这种大学入学考试方案的不足,本文设想了通过完善本科生转专业制度作为大学统一入学考试的补偏救弊之策。

7、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补偏救弊,这也是实事求是嘛。

8、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

11、在教育上,应发挥补偏救弊的功能,对弱势者施予更多的援手。

12、因此,调和阴阳,补偏救弊,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的平和状态,即为中医诊疗必须遵循的总纲。

14、认真总结,可达到补偏救弊的目地,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15、我们要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补偏救弊,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成长。

16、我们的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错误和漏洞,必须及时补偏救弊,否则将前功尽弃。

17、说明协调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

18、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0、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21、而且,以儒学为传统资源而形成起来的现代人权意识,更会以其独具价值对欧美式的现代人权意识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从而对当今以至未来人类的人权思想与人权事业作出贡献。

22、一代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创辟,彼必具有一番济世救世淑世教世心,而又高赡远瞩,深思密虑,能补偏救弊,推陈出新,发掘出人人心中所蕴藏所要求之一个新局面与新花样。

24、应该说,我国文艺学研究中由价值论倾向向科学论倾向的转换带有某种必然性,就实际情形而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是一种补偏救弊之举。

26、其实,问题不在批评本身,而恰恰在于批评观念的不由自主地改弦易辙,虽然有时是为了补偏救弊,但矫枉过正仍然是当前批评的症结所在。

27、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立场,任何文化都不应该偏离这样的一种立场,一旦如此,则必然要进行文化上的补偏救弊的工作。

29、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30、同样,他们力图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成就的现代性补偏救弊所立足的智慧资源也明显是源自于中国传统的。

融合教育的利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诚信;建议

诚信教育做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一,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一直备受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中职校逐渐认识到了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有效诚信教育。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我们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弘扬诚信教育,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中诚信教育是我们的现实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而班级诚信教育作为学校诚信教育的基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对班级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生诚信的突出问题

1.学生将诚信划分为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

学生在理论上认为诚信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但自我要求上知行不一。学生并没有将诚信视为一种必须养成的品德修养,而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学生讲诚信划分为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理论上明白应该讲诚信,在实际操作上却不能控制自己,总是做出一些不诚信的事情。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很多同学都不认为作弊、抄作业等行为是不诚信的。很多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他们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在学校的各级各类考试中,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考试制度,并且对监考教师和学生都做了严格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少数学生出现作弊现象。过去很多作弊的学生被抓着,会心感羞愧,而现在周围人对作弊者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我不作弊人家作弊,对我不公平等,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不诚信的。

3、抄袭成风

抄袭他人的作业,这在学校非常常见。抄袭作业被发现后,很多学生并不对自己不诚信的做法感到羞愧,反而找很多借口,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借鉴他人的作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盏鹊取

二、中职学生出现不诚信原因的剖析

中职学生出现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1.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虚假广告、伪劣假冒产品也变得随处可见;还有现在网络上曝光的各种欺骗、不诚信行为。这些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中职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被有些中职学生所接受和效仿。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也有所差异,家庭教育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度自然也有所不同。

3.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强调的是学生成绩,总是给学生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理念,即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管道德、品质高不高。进入中职学校后,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所得到的成效不是很明显。中职学生对很多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如今社会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也使得职校生深受社会丑恶现象的毒害,从而逐步背离了诚信行为。影响中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中职学生素质下降、难以管理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诚信水平,就要从学校做起,从教师抓起,争取家长、社会的参与,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拓宽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

充分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针对学生的品行及本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开展诚信相关的演讲朗诵活动等,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发言讨论,让同学们明白,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如广播、报纸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以形成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作用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2.建立良好的诚信教育工作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建立规范有序的诚信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是落实好中职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目标的必要保障。加强常规教育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如班主任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学生的奖惩制度等。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也是师生间零距离交流的主要渠道。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得当的诚信教育。或者结合中职生特点,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将教书和育诚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只要老师能在平时对学生注重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促使学生成为有“德”之人。这样,既有利于端正中职学生的求知态度,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求知作风,又为中职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道德基础。

3.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学生自育中强调诚信道德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把诚信认识变成诚信情感,最终变成诚信行为。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是我们开展诚信教育的首要步骤。以诚信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师生,不给师生留下弄虚作假的不良印象。学校只有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做到言必有信、言出必行,才能为师生树立一个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样子。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学生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够的。因此,在诚信教育中,我们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们也配合到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中来。发现学生有不诚信的行为时,及时的进行教育。

总之,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