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合式教学案例

融合式教学案例

融合式教学案例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融合应用;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37-03

在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出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既是高等教育适应与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为此,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教育工作者探索。行政学原理课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讲好它对整个专业的知识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讲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案例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融合使用,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管理学、行政学等管理类、政治类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把社会实践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典型化,形成具有故事性的事例,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有着突出优势:

1.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案例教学法所有的案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接地气,与实际接轨。在教学中教师授课一方面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教得再好,学生理解也难以十分透彻,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这是理论教学的一大难点。而案例教学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很好的作用,它既不需要学生直接深入现实生活中开展工作实践,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场景及遇到的问题,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及培养自身的实际能力。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基础,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然而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却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就意味着学习是要付出努力要吃苦,而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性,大学生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畏学习的苦并能苦中寻乐,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好的教法学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那些理论性强的学科,如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更是如此。这些学科理论性较强,讲授起来比较枯燥,以往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学得乏味,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老师所讲内容不能入耳入心,日久形成惯性,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解决途径。通过讲授带有故事性的真实案例,可以让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发挥作用,由于爱听,而认真听,由于认真听了,也就愿意开动脑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由于思考了,进而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就有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便自然而然产生。

3.有利于大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必然要适应这一个重要的经济环境,这一点在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十分明显,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有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有能力者不愁就业,然而这里的能力是真实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文凭高低。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知识丰富,似乎这就达到了“传道”的师之责任,然而现在看来,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强大是不能划等号的,因为我们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的多为理论知识,而真正的能力是实践能力,这一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而案例教学法可以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捷径――通过案例教学再现实际事件发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受“实践”磨练,从而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这对他们的未来就业十分有益。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学实践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成效好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认为只有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蚴寡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2]。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的思想,启发一词由此产生,启发式教学也由此得以开创。启发式教学法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启发式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寻找问题的答案而灌输式教学则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学生接受就可以,不用自己动脑思考。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是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职 金融学

经济形势的发展及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更加复杂,这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金融学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定位,笔者认为引入案例教学很有必要。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进行分析和决策,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提升高职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1]

一、金融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学生角度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表现在:

1.1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案例教学法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主角,使之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树立信心。同时,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1.2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着手进而归纳出一般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纯理论,同时案例多是来源于实际领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案例教学中由教师设置好案例情境之后,通过由学生几人一组组成讨论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再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不同小组形成的不同的结论还需进一步探讨争论。这个过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教师和其他组别的探讨互动,也提升了学生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3]

2.教师角度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了给学生提供及时生动的案例,要求教师不仅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金融业务操作,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因此,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也积累教学经验,进而提高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当前高职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法应用比例太低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仍然以传统灌输式教育为主,案例教学法应用比例偏低。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和西方国家自由、民主、注重个性、鼓励竞争的文化理念密切相关。而我国传统文化建立在秩序、服从权威的基础上,长期形成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学生作为接受应试教育的对象,更容易和习惯于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述式的知识传授方式。

2.对案例教学的目标和性质认识不到位,师生角色错位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金融学案例教学中,课题案例讨论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进行,仍以传统的引导式教学为主。还有些教师错把案例当作例子,用以佐证某一金融学原理或理论,分析和点评金融热点事件,教师仍然是主角,学生在有限范围内被动参与。[4]

3.所选取案例的实践性不强

现有的金融学理论主要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货币金融部分,这些金融学理论及其结论主要是在总结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货币、银行及金融市场运行的实际而产生。真正能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业务实际状况作出理论上和应用上的创新案例很少,距离学生较远,学生通常难以理解,因而,课堂案例讨论时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出现无人发言的情况。

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实施和完善

1.教师方面

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改革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要制定鼓励教师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实践案例教学,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在教师的晋升、评先评优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建立教师在金融企业实习、合作的通道,对教师深入金融企业调研编写案例行为记入工作量,鼓励教师编写教学案例集,定期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并予以优先出版或发表,并适当给予补贴。

2.学生方面

建立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金融学课程考核时,应把学生的课堂案例讨论表现纳入课程成绩,并定期举行案例设置、案例辩论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发掘金融热点问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联系相关的金融企业建立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形成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又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金融素养和自信心。

高职金融学教学偏重于理论的讲述,如果仅讲述课本理论,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记忆,内容繁杂、须记忆内容众多,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基本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案例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予以综合运用,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在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晶晶.金融学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商界.2009(10).

[2]周元,章启程.金融学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与角色定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国际金融学是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在金融专业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国际金融学具有理论性强、关联性强、综合性强、时效性强等特点,学生熟练掌握国际金融学的相关内容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及疑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国际金融学课程的特点

理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强。综合性强。国际金融学以汇率作为主线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内外部均衡分析及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国际金融学的研究既涉及宏观层面也涉及微观层面,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学已不再局限于研究一国涉外的或国际间的货币、金融问题,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的诸多学科,与一国内部经济关系紧密。

理论内容时效性强。国际金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诸多理论与现实金融问题存在密切联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很容易在现实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但是。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现实与理论相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国际金融领域不断出现新动向、新问题。自2。世纪9。年代以来。随着巨额短期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导致金融衍生品大量涌现;这些都给国际金融监管等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汇率决定等理论研究不断出现新进展;这些国际金融领域前沿热点研究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等直观、生动的方式将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剖析讲解。

上述特点要求国际金融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案例教学,将国际金融领域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新趋势通过案例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将复杂理论简单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研究自主性,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所谓案例教学,即将诸多理论知识点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将所学理论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并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国际金融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平台。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具体来说,国际金融学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详细的案例教学大纲。包括哪些章节内容适合使用案例教学,具体使用的案例形式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时间安排等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国际金融学领域案例众多。大概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探索型、实验型、解释型和例证型五种。一般来说。描述性的案例适用于开篇内容的导入,概念以及国际金融现象的描述;探索型案例适用于研究一些国际金融理论前沿热点及目前比较有争议的问}。探索性案例可以在传统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新的假设、视角和方法去解释国际金融前沿问题;解释型案例适用于运用现有理论体系理解并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例证案例适用于阐述创新性的国际金融问题。传统国际金融理论难以解释一些创新性问题。此时需要用案例阐释创新点并与传统国际金融问题作出比较分析。因此,在实施国际金融学案例教学时,可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的案例来开展。

设计具体详尽的案例教学教案。在确定好合适的案例以后,教师应针对每个教学案例设计一个比较具体的教案。其内容应包括: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技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与前期所学知识的联系;案例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案,即案例讨论如何开展;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 案例讨论 应用创新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其中有大量的理论、公式、数理模型,若只按照教材讲授理论,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金融业务的理解和掌握,有必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1 案例教学法及其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由教师组织策划、指导,将与相关理论相联系,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当时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后应用到工商管理学院,随着应用效果的显著,逐步在西方国家得以广泛采纳。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除了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形象性、互动性的特点,其首要问题在于案例的选择,所选的案例尽量是学生身边的,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其次,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参与,在教学中可以采取陈述、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地投入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加深对课本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金融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备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条件。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应用,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金融学》教学使用案例教学的较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融政策与业务背后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的学会经济分析工具,因此,我们认为,在《金融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 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的类型

通常根据教学环节,可将所应用的案例分为三种:

2.1 《金融学》基础理论案例。一般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主要适用于基本知识点和基本原理及方法,此类案例的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金融学》原理的积极性和兴趣。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中所学的基本知识。

2.2综合讨论案例。在几章的内容系统讲授以后,选取的案例涉及讲授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目的在于评价和培养学生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课外思考案例。由教师给出题目或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构建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为作用。此类案例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3 当前案例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本质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型教育观念,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培养应用人才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比例太低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授性的、灌输教学为主。在各类职业教育中,讲授型的教学方法依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比例偏低。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目前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和西方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自由、民主,注重个性,鼓励竞争密切相关。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秩序、服从权威的基础上,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标,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更容易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述型的教学方法为主的知识传授方式。

3.2 对案例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认识不到位,师生角色异位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的《金融学》案例教学中,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进行,以传统的引导教学为主。还有一些教师把案例当作例子,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用事件举例佐证某一个原理或用某一理论,点评事件,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案例提问。

事实上,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需要策划和设计案例。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案例事件的“现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角”,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良性互动,以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资料介绍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等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而缺乏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无法真正实现。

3.3 所选取案例的实践性不强 现有的《金融学》理论主要为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货币金融部分,这些《金融学》理论及其结论主要是在总结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货币、银行及金融市场运行的实际而产生的。教材中的例子、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主要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案例,能结合我国目前的金融业务实际状况作出理论上和应用上的创新案例很少,离学生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因而课堂案例讨论时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无人发言的现象。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金融学》案例教学实践

《金融学》亦即《货币银行学》,是经原《货币银行学》整理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学科。在这门课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易使学生产生倦怠,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但案例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方法体系中又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尤为重要。

一、金融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简介

《金融学》属于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包括货币、信用、利率和等银行等宏、微观经济领域里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开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宏微观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内容联系面较广,大凡经济问题都与之有联系,国家经济政策、企业经营决策、个人消费与投资等,都离不开对该课程领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习此课可以开阔知识面和强化经济理论功底。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将前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也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本质却没有改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际调研,考试内容也主要是一些纯理论性的书本内容,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然而,创新是金融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在与国际金融机构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我国金融业来说,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加盟以增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教师要改变现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金融学》“引导式”案例教学法

针对该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由于本科院校教学注重基础,因此,教师对于金融学课程当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论运作应详细介绍,在掌握了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搞好课堂教学环节,努力促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要通过联系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增强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金融学》教学现状。

《金融学》在大学中实际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讲授,偶尔插入案例。但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比如管理学等,实施案例教学。究其根源,目前有几个因素造成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一是课堂学生过多。目前学校的班级人数,尤其是教学型的班级人数都较多,而案例教学的最优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因此,人数过多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二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弊端,即有些教师在课堂控制上没有有效手段,因此不利于开展案例教学。所以,基于以上几个不足,引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就成为了必然。

(二)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单纯的实践教学或课堂教学在《金融学》授课过程中均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者优势进行结合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在此笔者提出“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加入案例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应设计问题,预先设好陷阱,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适时引出问题,让学生沉浸在案例内部,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用方法。实行“引导式”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教师在能够很容易地控制课堂的同时,又能够利用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式”案例教学并不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而是与传统教学相似,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是,在分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舵手,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并适时提示学生应如何分析,而学生的角色是一个观察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案例,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案例提示。因此,“引导式”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因应用案例教学而课堂失控的情形,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分析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还要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结构要清晰,知识要准确。在教学中联系热点和焦点问题,把金融学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若干现象结合起来,如国家制定的宏观政策,银行的改革,目前的通货膨胀等,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布置思考题、安排课堂讨论等,把教学搞得更活跃,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三、“引导式”案例教学方法举例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已成为西方各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通行做法。比较中外著名高校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别,我们可看出国内高校以“原理教育”见长,国外则通行案例教育及模拟教育。在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正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但不成体系,相关的资源也不充足。教师应将案例收集与制作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紧密结合金融学教学大纲,设计出与所授课节相关的案例。(以下举例教材采用黄达的《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例如,在讲授金融衍生工具一章中的期货部分,为了让学生理解各种名词,以及让学生明白期货是如何操作的,流程如何等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案例:

A与B进行一笔铜期货交易,在1月1日达成协议,以2700元/吨的价格成交,保证金5%,A为买方,B为卖方,交易10手铜期货(一手五吨),当天结算价下跌为2600元/吨,第二天结算价上涨至2750元/吨。(一)计算每天两人的盈亏。(二)如该期货在3月20日价格为2850元/吨,A与B若分别平仓,两者的收益如何。若在到期日价格为2600元/吨,则A、B的收益分别为多少?并思考,A或B若预期正确,其操作策略如何?

(板书参考上表中例一部分)例一教师经过分析和揭示,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期货的盈亏本质,并可以继续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平仓、对冲、交割等方法,就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后续部分分析得到。

例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A方的处境后,学生可以自己分析B方的情况作为课上思考题。同时可以设问:B是否乐于在3月20日平仓?为什么?而若在到期日当日,铜期货价格结算价为2600元/吨,交易双方又有什么盈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白哪种操作是可行的,什么时候是可行的,各种方法都有什么风险,又有什么优缺点。(上表板书中例二部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应用在很多相关的知识点上。比如说上述这个案例,教师不但可以做出一个后续案例,而且在例二中,由于分析到了到期日,教师可以将金融学中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与之一起分析。即在例二中,教师可向学生设计问题:既然这笔铜期货到期了,那么这个期货的价格与到期日当日的市场价格相比,会有什么差别?是否一致?若你是交易者,当两者价格不同时,你会如何操作?等等。通过这样一种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趋同的结论。

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案例前提,在一步步的展开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推断盈亏的结果,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有益于加强学生对概念及案例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金融学》是一门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尤为重要。但本课程知识点多且较为分散,教师要在将相关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并在加深其理解的同时保证学生头脑的兴奋状态不太容易。

笔者认为,通过引入“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在很好地控制课堂的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能动性的目的。

(一)在适当的章节引入案例教学,并采取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教师在相关合适的章节加入“引导式”案例教学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到案例分析的环节中的同时深刻理解相关知识。虽然“引导式”案例教学适用章节有限,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在其他章节变通。例如在《货币形式》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分析在历史上各种货币为什么会被淘汰,让学生设身处地分析若他们自己带着若干布币去购买商品的情形,这样学生既会感到有趣,又会得出课本上的理论,一箭双雕。

(二)避免无法开展案例教学的尴尬,以“准案例教学”形式讲授课程。

鉴于目前各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开展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角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好,不便开展,因此,教师通过不提问,但要求学生多动脑的引导方式,可让学生从被动的地位提高到主动地位,提高学生在教学环节的参与度,但又不过于自由,从而达到教师有效控制课堂和学生能动性提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伍琴,燕小青.金融学本科核心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84-88.

[2]陈晓群.新形势下金融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