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在线社交网络;传播理论;盈利分析

一、引言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不可谓之不快,伴随着Web2.省略掀起美国SNS浪潮影响;国内出现十几家类似于Friendster的网站,而且新的同类型网站还在不断出现。除了UUme、亿友网和多多友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友友网络(YOYONet)、联趣网(LianQu)和友友网(you2you)等。

Mysace.省略、猫扑(hi.省略)、碰碰网(pengpeng.省略)、网友天下(wangyou.省略)、粉丝网(ifensi.省略等。同时,由于前期大量厂商盲目进入市场,产业问题开始显现,例如市场同质化严重,个别厂商资金链条断裂,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支撑,导致部分厂商悄然退市。

2010年,SNS产业幻灭的低谷出现。产业热度下降,多数厂商开始理性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对于产品和服务以及客户维系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同时,市场领先者开始显现实力,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日渐清晰。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现盈利上的突破。

如今人人网,豆瓣,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等垄断巨头依旧跑马圈地,围绕着中国庞大的互联网市场展开新一轮角逐。

五、SNS盈利模式

在激烈竞争态势中,最大化用户黏性并盈利是SNS厂商的首要任务。因此,欲了解SNS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必先了解其运营和盈利模式。

1.会员收费。多数SNS网站都实行免费注册。但是如果普通用户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就必须通过购买VIP套餐,才能获得相应的增值服务或者享受特权。企业用户也需要投入人力财力才能构建实名账户进行品牌推广以及在线服务。例如屏蔽广告,个性域名,活动优先权,游戏福利等。优士网(省略)就是B SNS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商务社交平台,采取会员逐级收费,向会员提供人脉圈,提供商务交友机会。

2.增值服务和虚拟货币。乎所有的SNS网站都有自身的虚拟货币,人人网的豆子,的51币,白社会的白金币等。一些产品服务和虚拟物品往往是普通用户无法免费使用的,此时则要依靠购买虚拟货币来获取。例如,购买漂亮的装饰物件,打扮个性化空间,送给好友的特别的生日礼物,收费的游戏道具等。

3.广告费用。SNS网站的广告费用是最简单直接也是主要的收费来源。广告的形式有传统的页面广告、视频广告,品牌推广活动,产品植入广告。例如人人网和宝洁联合举办的夏日生活礼包免费送,别克君威植入开心网抢车位等。广告投放方可以及时得到用户的信息反馈,评估产品服务和广告的效果。

4.合作费用。合作费用主要是SNS网站与第三方应用厂商合作获利分成。第三方应用休闲娱乐组件被用户使用,期间产生虚拟货币或者虚拟道具的消费。SNS作为平台与应用厂商按一定比例分成。少数SNS网站还提供网络商务服务,招聘求职服务收取合作费用。

综上而观之,现下SNS网站没有开创出自己独创的盈利模式,盈利模式相同并且单一。广告是社交网站的主要盈利方式之一,根据《2009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在社交网站中,从来没有点击过广告的占到30.1%,不主动点击的占19.1%,有39.9%的用户表示会由兴趣触发而点击广告,表示有时候会点击的占9.6%,经常点击广告占总体用户的1.4%。SNS网站的网页游戏在提高用户粘度的同时,单一的模式增加了用户流失的风险,14.8%的用户因为厌烦游戏而拒绝再次登陆。SNS网站的收益能力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基本处于维持平台略有盈余的状态,同时缺乏风险投资,使得厂商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六、SNS产业未来展望

中国SNS市场份额开始逐渐稳定,标志着国内SNS产业开始步入理性发展的时代。产业链上诸多环节地位确定,垄断性质的SNS厂商开始出现,加之《网络游戏管理暂行方法》规定从2010年8月1日起,SNS游戏运营商必须具备不低于1000万元的注册资金的规定使得产业准入资金壁垒提高,结合现有互联网的盈利方式,盈利能力提高。当然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成功,可能需要开展更多关于SNS网站的盈利模式探索。对此,笔者依据国外SNS发展对国内SNS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以下建议;

1.盈利模式的创新。全球SNS网站都在不停努力探索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但是到现在为止,仍然还没有稳定的、被广泛认同的主流模式。SNS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将SNS平台与已存在的电子商务平台,各类营销平台整合,以至于平台本身3D化,移动互联网融合化,都将是未来SNS的主要发展方向。

2.本土化的SNS发展战略。国内众多SNS网站从创立伊始到发展至今,多数以Facebook,My space、Linked in等做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历经几年发展,我国SNS产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进步,但由于模仿过多而导致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缺乏,市场开拓乏力,同质化现象严重,且部分用户重叠,同一个用户可能使用多个SNS网站。这种情况对于中国SNS的长足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简单的复制无法取得成功,所以在注重热点和前沿的研究的时候,不但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成果,更加需要的是找准突破点,需求和功能的差异化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3.垂直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综合性SNS市场已经被几大垄断门户网站瓜分完毕,新晋SNS厂商难以立足。相对而言,我国SNS市场的细分领域涉足的厂商较少,同时这使得很多用户无法获取归属感。因此对SNS进一步细分,会使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份、兴趣、行业等注册自己偏好的SNS网站。此外SNS细分还可以让创新模式的尝试得以执行并发展,或将取得成功。

4.提高用户忠诚度。SNS网站的会员增长速度已经大幅减缓,如何提高现有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是SNS发展必须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些SNS网站曾经依靠一些风靡一时的游戏应用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一大批人气,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比如“抢车位”、“好友买卖”、“农场”等等,娱乐性和互动性都很高。但时间一长用户就会丧失兴趣,产生用户流失的恶果。用户是SNS网站最宝贵也是最基础的资源,除了从商业化的角度去探索外,也必须注重从用户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因此SNS网站应该在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注重内容的质量,提供更为丰富的各种互动服务,促进个人关系的交流和拓展。例如,组织线下聚会、团购消费、共同郊游等活动。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SNS网站的发展潜力依然无可限量,只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找准定位,并拥有独特优势并善于开拓创新并且积极与其他形式网络服务相结合,中国的SNS产业才能走出一条本土化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9-13.

[2]Barnes S.A privacy paradox:Social networ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First Monday,2006,11(9).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 创新服务 盈利模式 五维度模型

零售企业服务创新“五维度”及盈利模式转型

盈利模式是零售企业赢得利润、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而服务是零售企业盈利的核心,因此服务创新对于零售企业盈利模式有直接影响。通过服务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以及零售供应链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盈利模式的个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根据服务创新的“五维度模型”分析,想要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应该从服务概念、服务交付系统、顾客界面、零供关系以及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创新。这五个服务创新维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创新活动应同时展开,提升整个零售供应链的绩效,在提高企业自身利润的同时,也可以为供应商以及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打造“双赢”的局面。

(一)服务概念创新

“五维度模型”中提出的新服务概念主要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零售企业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改进现有的传统服务或者直接研发新的服务形式来实现。比如创新营销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经营商品种类、创新经营时间等,下面主要介绍“自有品牌创新”、“业态创新”以及“增值服务创新”三种途径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1.自有品牌创新。这种服务概念创新主要指零售企业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顾客信息方面特有的优势,加上自身品牌信誉,向制造商委托制造贴有自己企业品牌标签的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零售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很多零售企业纷纷开始发展自有品牌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沃尔玛(WalMart)、日本的优衣库(Uniqlo)、瑞典的宜家(Ikea)、美国的西尔斯(Sears)、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以及英国的马狮(Marks &Spencer)等。实现自有品牌创新不仅对于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能力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创新供应链的流程、零供关系以及商品经营品类管理等方面内容。当一个零售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后,首先重新安排涉及的制造商选择、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监控以及产品促销等相关业务流程的内容以及后台组织模式。同时应该注意调整零供关系,因为企业自有品牌可能会替代一些制造商的商品品牌,改变零供关系。其次应该重新调整商品经营的品类,重新分配制造商制造品牌以及新加入的自有品牌的货架空间分布。

2.业态创新。每一次业态创新对于零售业服务效率的提高以及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增加企业竞争力,提供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途径。业态创新的盈利方式主要是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要求,实现服务价值增值。业态创新必须通过组织创新、营销创新、流程创新等多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比如江苏南京的华润苏果就是一个典型通过业务创新实现发展的例子,1996年,苏果刚开始只是超市规模,1999年新增便利店,此时需要较好的物流配送系统,且对于物流配送能力的要求较高,因为便利店规模较小,具有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2000年综合超市和便利店经营,实现大型综合超市,自2001年后实现中国连锁经营,在2002年开设社区店。近年来,为了满足一些高端收入水平家庭消费,开设了SG高端精品超市,若想要实现这一业态创新目标,首先应该确定顾客身份,明确服务对象。同时对于业务服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应强化服务人员对高端消费群体的服务能力。

3.增值服务创新。增值服务是零售服务的有效延续,丰富了零售服务的产品品类和内容,近年来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零售产品不断涌出。零售企业在销售商品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是耐用性较好的商品提供售后和金融服务。零售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将以往一次交易行为通过售后服务发展成为长期稳固的关系,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这样不仅建立了企业固定的顾客源,也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比如近年来“苏宁易购”为消费者推出“阳光包”的增值服务,免费提供延期1年的电器产品保修服务。想要实现企业增值服务创新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信誉进行组织创新,同时应加强公司员工的相关培训工作。

(二)服务交付系统创新

创新服务交付系统大多数在后台进行,主要是指通过创新服务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零售服务效率。

1.优化业务流程。优化零售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加强系统协作、便于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快速解决问题、提高资金流转率。一般零售连锁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生产、销售环节中的采购、贮存、商品分配、销售、出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管理。若为连锁经营模式,零售企业首先应该建立相对统一的管理系统,明确主营业务流程,对于一些非增值环节应该尽量简化、合并或者删除。在主营业务流程中应纳入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品流等方面内容建立统一的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以及会员管理等一体化体系结构,实现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立体化、便捷化和网络化。

2.组织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创新必须建立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因为业务流程创新是针对整个零售供应链管理,需要每一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对于信息流通的要求非常高,传统的组织模式实行的直线职能体制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想要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必须结合整个业务流程的采购、贮存、商品分配、销售以及出货等环节为导向设立专门的组织管理团队,同时为了加强各个业务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信息的及时、高效流动应设立相应的业务流程协调部门,实现组织管理的扁平化。

(三)顾客界面创新

1.电子商务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电子商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创新进行网上零售,因为网上销售并不需要实体经营空间,可在任意时点交易,且信息处理快捷、方便。对于零售企业而言,网上销售可以减少销售成本和经营成本,减少库存,降低日后降价处理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不用拘束实体销售点营业时间限制,避免购物拥挤以及价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目前像1号店、京东商城、淘宝平台上都有很多卖家,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也在努力发展上线、下线业务。想要实现电子商务创新,必须加强业务流程的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协调配合。

2.消费者自助服务创新。这种创新模式下,零售服务不再由零售店提供,而是由消费者自己选择,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消费者对零售服务的满意度,也可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比如宜家家居营销模式中,消费者购买的产品需要自行运输,自行安装,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少,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四)零供关系创新

1.零售企业和供应商合作开发新产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业态创新时间越来越短,产品更新速度也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现代化零售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并不是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服务速度也是重要的构成要素。想要实现服务速度和服务质量两者兼顾,零售企业应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因为零售企业具有掌握消费者信息的绝对优势,而供应商的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因此双方合作下,可以快速确定新产品的方向,减少新产品开发以及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以及营销成本,提高平台的双边服务效率。

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零供信息合作。供应链管理思想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但在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很多零售企业并没有考虑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仅仅关注采购、仓储以及运输等环节管理,甚至部分零售企业不惜牺牲整体供应链的绩效来达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不仅降低了整条供应链绩效,对零售企业的形象以及盈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零售企业应加强对零售业供应链的管理,与供应商强强联手合作,分享产品销售信息,以便供应商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快速补货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五)技术创新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零售业当然也不除外,技术创新是“五维度模型”中的基础维度,其他四项维度服务创新都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加以实现,因此技术创新是促进零售业服务创新顺利实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保障。当前,零售企业中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自动订货系统以及销售时点信息系统中应用到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形码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使零售业务流程简单化,信息流动更加高效,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推动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策略

零售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长期市场竞争优势,真正实现盈利模式的变革,应综合考虑“五维度模型”进行多方面、多系统的协调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不可模拟性以及可发展性。但目前很多零售企业并未真正做到系统创新,导致盈利模式创新改革效果欠佳,同时政府、高校以及科研等机构普遍都存在重技术创新,轻服务创新的观念。尤其对于零售服务创新的关注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发展。因此想要进一步推动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脚步,不仅应加强企业服务创新的能力,同时应该获得有效的、低成本外部创新资源的激励。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形势下,政府部门应加强零售企业流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可为零售企业采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仓储计算机管理技术、射频设计以及条码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适当的政策激励。同时零售企业应加强企业组织管理化程度,我国零售企业在国内应充分利用连锁组织手段加强国内整合,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为零售产业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引导以及法律政策保护,零售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组织化管理程度。其次应加强培养高素质零售人才,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零售产业具有专业技术的零售人才非常欠缺,尤其是高层次零售管理人才极其匮乏。因此各大高校应结合现实经济发展需求,增设与零售业相关的各种零售教育专业课程,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加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应和零售企业合作建立课外实训基地,打造“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服务创新是创新、改革传统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零售企业应以“创新服务”为基点,从服务概念创新、服务支付系统创新、顾客界面创新、零供关系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五个维度进行多系统的协调、配合,提高自身的创新服务能力。同时政府、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等外部组织也应加强对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支持与激励,促进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推进和发展,实现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

参考文献:

1.俞国方.零售企业发展的六个创新点[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3)

2.张庆亮,何文君.我国网上零售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贸研究,2011(6)

3.李飞,汪旭晖.零售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6)

4.芮明杰,袁成,胡金星等.我国流通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11(7)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门户网站 发展 盈利 战略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根据门户网站所提供信息服务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综合型门户网站与垂直型门户网站两大类。垂直型门户网站主要靠提供某特定行业的信息、服务获得盈利。本文侧重对综合型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和盈利策略进行分析,从而为未来门户网站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

按门户网站提供的主流服务的不同,可将其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检索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刚刚兴起,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搜索服务和网络接入服务,引导网民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第二阶段,内容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侧重信息内容提供服务的门户网站开始成为市场主流,凭借其“内容优势”,吸引用户注意、提高网站浏览量,通过网络广告盈利。但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使其盈利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市场风险。第三阶段,多元化服务阶段。此阶段互联网技术进步迅速,网络用户需求渐趋多元化,门户网站开始提供包括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短信彩铃、网络社区等多样化的服务。目前,随着web2.0的推广与应用,互联网开始进入整合时期,门户网站将更为注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博客、空间、播客、社区等。

2 综合型门户网站的盈利分析

门户网站作为商业型网站,盈利是其核心目标。本文从利润指标、盈利模式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三方面对四大综合型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tom在线”进行比较分析,探知影响门户网站持续盈利的因素及其获得竞争优势应采取的策略。

2.1 从利润指标进行分析

基于利润相关指标对四大综合型门户网站进行比较(见表1),可以看出,在收入和利润水平上,新浪2005年度有所下滑,搜狐略有上升,网易和tom在线则获得较快增长;网络广告仍是新浪、搜狐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tom在线依靠无线互联网服务获得了可观收入,网易则凭借网络游戏获得了丰厚收益,并抢得门户网站的“头把交椅”。四大门户网站在业务上有不同的侧重,从盈利指标来看,在无线互联网服务、网络游戏等商业模式的挑战下,广告商业模式的市场影响力趋于平缓。

2.2 从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业务流程创造价值,形成产品或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从客户获取收益的商业系统。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利润,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源、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见图2)。

(1)利润点:指企业获得利润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必须针对客户需求。各大综合型门户网站的产品或服务基本上都包含网络广告、收费邮箱、手机无线业务(短信、图铃、彩信等)、网络游戏、网上商城等,但各大门户有所侧重。

(2)利润对象:指客户。企业应着力分析并发掘现有的及潜在的客户需求,注重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综合型门户网站面向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职业的互联网用户,网站设置多种栏目、提供多种服务来吸引不同类型的用户。相对而言,网易、tom在线对年轻用户更具吸引力,新浪、搜狐则更受成熟、理性用户的青睐。

(3)利润源:指获取收入的渠道方式。企业应不断扩展其市场和营销渠道。从收入获取渠道来看,网络运营商是门户网站主要的信息和服务的宣传、发行和交流平台;支付可在电子中间商(电子支付)、移动运营商(手机支付)完成,在线下也设有充值网点。但与各大门户合作的网络运营商、电子中间商、移动运营商分布广,种类多,不尽相同,工作流程也有差别。

(4)利润杠杆:指为吸引客户、获取收入采取的相关活动,对企业的关键活动起到了辅助作用。综合型门户网站为吸引用户,树立网站形象,广泛开展了与网站价值创造相关的活动。如全面、热门的新闻资讯、免费邮箱、搜索服务、网上交互空间(论坛、交友、聊天室、社区等)、图片等大量免费增值服务,但品牌各异,有新浪爱问、网易泡泡、搜狐nba

3 综合型门户网站未来的发展策略

3.1 获得更多互联网用户的关注,是获得盈利的基础

任何商业模式的利润均来源于客户,从根本上讲,客户是门户网站的中心,吸引客户的关键就在于分析能给客户带来何种价值,然后采取相应策略来实现这些价值。综合型门户网站应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关注,提高网站的浏览量和点击率是其盈利的前提。

3.2 在多样化基础上寻求差异化,是获得盈利的保证

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经历了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发展过程。面对互联网内容与商务整合时期的到来,各大门户应基于多样化服务的广阔平台,分析用户需求,细分市场领域,进一步抓住核心用户,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多样化与差异化结合,利用差异化建立利润屏障,从而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3.3 追求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是获得盈利的条件

网络经济存在可复制性,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容易被模仿;互联网上成熟的信息服务可替代性强,用户的选择范围广,转换成本不高。要想维持客户的忠诚度、形成客户对网站的品牌认知,必须追求思路上、技术上、战略上的不断创新,通过不断深度挖掘已有的盈利点、培养产生新的盈利点来避免门户网站盈利模式的同质化现象,形成门户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整合资源,寻求联盟合作,是获得盈利的手段

网络环境下,信息处于大而无量状态,产品服务开发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任何一个综合型门户网站所能控制和掌握的信息、技术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资源整合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它为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创造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企业产生利润的可能和手段会更多。门户网站不仅应加大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还应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借助其他企业的技术、客户、资本等优势,扩大业务量,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生系统效应,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4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综合型门户网站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其盈利前景非常广阔。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中各网站间为争夺用户、获取盈利,其间的竞争与博弈十分激烈。因此,在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信息与服务的平台的基础上,寻求网站的差异化、特色化,抓住关键盈利点,加强合作,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将是综合型门户网站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 倪娟.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m]. cnki优秀博硕论文库,2005

2 张晓洁.门户:拿什么赌明天[j].it经理世界.2005(5)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交网站 发展瓶颈 本土化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我们似乎总能在各个行业中看到适者生存这一定律。面对着传统的BBS、博客的没落,人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SNS与微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我们生活中。风靡SNS伊始,各种社交网站陆续出现,网络时代的考核之后,存留下的是那些经得住磨练的以人人网、开心网等为代表的巨头。但是巨头们却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人人网风光上市之后到目前的低迷状态、用户迅速流失等等的这一切让人们产生悲观情绪的状况,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这浮躁的时代中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审视自身的问题,以期顺利发展下去。

1、SNS概述

自美国人马克・扎克伯克2004年创立Facebook以来,社交网站风靡全球。社交网站不仅提供互动社交,而且拥有融合网络游戏等商业模式。①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是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现今社会中被引用最多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的定义:“SNS是一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在空间里面明确列出友情链接用户名单,并且在这个系统里,网民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关联用户的链接。”②另一个是维基百科上对于SNS的定义:“社交网站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网站,在这个网站,用户公开自己创造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个人或专业信息;社交网络服务则是一种建立和验证在线社会网络的软件。”

2、遭遇瓶颈

当如日中天的Facebook于2012年2月3日风光上市之后,我们冷静下来环视国内的社交网站巨头们――人人网和开心网。

事实上,早在2011年5月4日,所谓“中国版Facebook”――人人网以19.5美元开盘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的IPO所带来的光鲜与盛赞并没有持续多久,先前的迫不及待与而后的诸多因素导致人人网股价于2012年1月6日跌至3.48美元。而开心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伴随着微博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于社交游戏的疲惫,开心网也不得不承认其用户增长放缓。作为国内的佼佼者们尚且如此,其他社交网站的境况就可想而知。

纵观上述境况,国内的社交网站的致命伤概括起来有两方面因素:娱乐化出发点的失误以及过度模仿,却只能是东施效颦。再者,从外界角度来讲,盈利模式更是使其头疼的重要问题。

(1)出发点。现今国内社会中,社交网站的巨头们大部分是以“娱乐”发家,使得SNS网站错位发展,游戏化超越了社交本质,无论是以学生为主要人群的人人网(前身校内网)还是以白领为主要人群的开心网,互动于各个人群之间的却还是建站之初吸引用户的网页娱乐游戏。开心网更是备受此类原因困扰,它的游戏几乎位于一个平面,更多的是一种重复操作。诸如争车位、餐厅、奴隶买卖等,一旦过了新鲜期,步入衰退期,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也会日渐降低,同时这种单一的依靠应用带动用户的模式使得国内的大部分社交网站吞下了苦果。

相比之下,如日中天的Facebook获得如此成功,却不是游戏应用,而是因为强大而真实的社交影响力。2004年春季,扎克伯克创建了Facebook,起初是为了方便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但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Facebook仅在美国就拥有了过亿的用户,开放群体也逐步增长。可见,社交活动才是Facebook存在的基础所在。③此后,扎克伯克抓住了SNS网站的核心人际网络,将人际交往逼近现实,使自身逐步成为社交网站中的老大,也成为了我们国内一些社交网站的学习榜样。

(2)学习不等于抄袭。如今,国内的运营商们还染上了过度模仿、甚至抄袭的恶习。言之模仿,我们的社交网站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只能是模仿到“形”,即外在形象,而面对其中之精髓,我们却只能望而却步。从早期火爆的“好友买卖”和“争车位”到“开心农场”,“开心网们”无处不流露出对Facebook的高度复制,不仅在网站设计与架构上与Facebook大同小异,而且在网站起步时的营销手段也是拿来主义。④

当下,国内SNS网站倾向于直接做“应用”获得收入,而Facebook只做平台不做服务,使得SNS可作为公共通用平台存在,况且其平台上2000种之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吸引了数十万多个社交应用。相形之下,国内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建设差强人意。以开心网为例,2010年5月,开心网首次引入了第三方开发的组件,到2011年1月才完全开放接入。姜奇平说:“开心网的失败之处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既做平台又做应用,迟迟不肯开放的做法使开心网备受业界诟病。”

(3)不完善的盈利模式。作为SNS网站的风向标,Facebook虽然在营收方面都已经突破上亿美元,但并不意味着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取得了突破,盈利问题仍然是此类网站必须倾力解决的。Facebook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目前国内并不景气的社交网站们了,其情况随着用户的不断流失,更是岌岌可危。

目前SNS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个人用户收费和企业用户收费。由于用户交叉,且功能构建不全,盈利模式难以确立。而且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会造成运营资金链的短缺,如果想从用户身上赚钱,你的卖点就必须很突出,对用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想从广告主那赚钱,你就得有多种综合的营销模式。⑤

3、解决之道

面对着所遭遇的瓶颈,国内的社交网站们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笔者看来,巨头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1)平台开放。早在2007年5月,当时已经拥有1.32亿名活跃用户的社交网站Facebook开放了自己的平台。截至2010年底,Facebook平台聚集了超过100万的开发者,50多万个第三方应用。平台开发者与应用开发者各司其职,以利益分成的形式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链。2008年起,“开放平台”这一名词也被提上了国内社交网站业务的议程之上。通过平台开放,业务提供商允许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开发插件式应用程序,以期挽留用户。相比而言,同为“开放平台”,国内的多家网站并没有真正做到“开放”。若想真正的挽留并吸引更多的用户,就要做到真正的“开放”,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平台开放所带来的“共享用户,联合运营”的模式也为SNS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摸索出新型的盈利模式打下了基础。⑥

(2)拒绝同质化。SNS的火爆场面不仅是由于网民所需,更是由于商家看到了一幅低成本高回报的图景。此类网站建站简单,门槛相对易进入,这也就造成了同质化的严重问题。盲目投入扩张,所走的是大同小异的同一发展模式,提供的是基本相同的服务内容,缺乏市场调研信息与独特的创新意识,仅凭一项理论、一个娱乐产品、一项技术、一个创意就想创业打天下,以致创业一起步就走入激烈竞争的“红海”。⑦SNS的冬天告诉人们,不能够再继续堕于创新,或者是看到亮点后就开始跟风形式,而没有一个自身的长远计划。

对于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只有凸显自身的特殊价值,走出自己独有的道路,才能留住用户,并在竞争中不至淘汰出局。林廷翰也说道:“娱乐SNS网站的游戏带动效应开始出现疲软,微博的兴起对SNS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SNS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更核心的价值。”在此背景之下,SNS开始朝往新的方向进军了。譬如说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移动互联化的趋势以及职业SNS的兴起。

(3)改变盈利模式。如今,国内SNS网站并没有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独创盈利模式,他们大都集中于广告费用、会员收费、合作费用以及增值服务这几点之上。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得运营商们片刻不得安宁,因为这随时可能使他们资金断裂,生存岌岌可危。这样,若想谋求更长远发展,则必须创新盈利模式。对于SNS来讲,用户与企业是两大至关重要的因素。协调好这三者,即社交网站、用户与企业这三者的关系,才能使得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商家们也能渐渐走出市场的萧条场景。

目前的SNS主要赚的还是企业的钱,植入式广告就是典型案例之一。但植入广告的空间有限,加之必然影响用户体验,可见植入式广告也不是万全之策。由此也可以看出商家若想盈利,根源还在于用户这一强大群体。但对于国内社会化网络来讲,在这方面能够做到的却差之甚远。如何能够给用户带来切身利益,这也是我们的网站急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SNS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强用户的体验感、满足感,最重要的要和用户息息相关,使其能够持续的使用社交网站,从而达到SNS、企业主与用户之间的三赢状态。

结语

身处于web2.0时代浪潮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国内的社交网站,娱乐化也并不是它的终点。虽然深陷低谷时期,我们也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事物成长所必然经过的阶段,SNS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意识到了其症结所在。对于未来而言,困难种种,但也并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只要认真定位自身,坚持融合创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片天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与抄袭,未来的国内社交网站必然能找到自己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①邵茹波、王俊美,《社交网站传播的正负效用分析――以开心网为例》[J].《新闻界》,2011(1):30-31

②丁华俊,《SNS发展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170-171

③李翔浩:《SNS浪潮》[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35-36

④杨国宇,《解剖开心网,解读SNS》[J].《传媒》,2009 (7):60-61

⑤徐显灵,《SNS的隐忧与出路》[J].《信息网络》,2009(1):67-69

⑥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9-13

⑦黄建远,《SNS社交网站发展策略》[J].《编辑学刊》,2011(6)34-36

社交商务的创新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券商盈利模式 转型方向 转型路径

一、从成熟市场经验看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

目前我国全产业链大型券商的收入来源包括通道(经纪业务通道和发行通道)业务收入、服务中介业务收入、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及资本投资业务收入。其中通道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买卖佣金收入、承销保荐收入等。服务中介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理财、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业务收入。资本中介业务收入主要为融资融券、做市商、过桥贷款等业务收入。资本投资业务收入主要包括自营、直投、长期股权投资等业务收入。在这四大类业务中,由于服务中介业务规模小、资本中介业务起步晚、资本投资业务波动大,传统通道业务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收入。2011年我国券商收入结构中,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1%,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占比15%,远高于其他业务收入。2011年末证券行业6.2%的净资产收益率中,经纪业务贡献3.17%,利息收入贡献1.58%,承销和资管贡献1.2%,自营业务0.23%,除波动较大的自营之外,传统通道业务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6个点。

当前券商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同质化盈利模式遇到严重的发展瓶颈,亟须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结构,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纵观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以1975年佣金自由浮动改革为分界点,1975年以后至今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三轮大的发展周期。

在二十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的第一轮周期,为规避转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利率自由化后的汇率和利率风险,也为了对冲固定佣金取消后的收入下滑。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交易所积极创新,以垃圾债券、杠杆收购、风险规避转移产品等产品服务创新为代表,投资银行实现了从传统经纪业务向多元化盈利模式的转型。另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通过竞争。整合形成了两大证券业模式,其一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的折扣券商,较为著名的包括Schwab、E-trade、Ameritrade(二十一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交易所)。其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的全服务券商。由此,美国大型券商从早期以经纪通道、批发承销为主的单一券商,逐渐发展成为经营全产业链的全能券商,并由轻资产、合伙制企业发展成为资本密集、高杠杆的大型上市公司。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2007年的第二轮周期,为了应对欧洲全能银行和国内金融子行业的竞争压力,美国投资银行在监管环境放松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基于衍生品创新的资本中介和资本投资业务,并采用高杠杆业务模式。其中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的杠杆率均在30倍左右。在市场繁荣的巅峰期(2006年—2007年),含次贷资产的净头寸只占了总资产的30%左右,却创造了50%左右的收益,高杠杆之上的交易、投资收入逐渐成为投资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高杠杆的次贷资产投资却将投资银行的损失放大了倍数。

自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的第三轮周期中,美国投资银行虽经历了独立投行模式终结、去杠杆化、“雷曼诅咒后遗症”的阵痛,也经历了“高频交易失误”、“闪电崩盘”、“伦敦鲸(London Whale)”等事件及欧债危机的洗礼,但投资银行历经30年确立的创新发展、多元盈利的模式基本延续下来。美国证券行业的杠杆率基本保持在与银行业相近的10多倍左右,收入增速也维持在30多年的波动区间内。

从美国证券业30多年以来转型发展的历程来看,美国投资银行基本上沿着三个路向推进盈利模式和结构的创新。其一,在经纪业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型。美国投行的佣金收入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迅速下降后在九十年代稳步上升,2000年之后保持平稳,增速的波动区间在正负20%,即使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佣金收入仍有所增长。而在多元盈利模式下交易及投资、基金销售、其他(包括服务中介、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已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二,自通道提供者向融资管理与财富管理者转型。美国投资银行既通过提供股权型、债权型、混合型、夹层型、结构化产品等满足市场主体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需求,又通过销售融资产品、金融超市理财产品及开展信用交易、做市商服务等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其三,从资本杠杆盈利模式向资本杠杆、业务杠杆并重的盈利模式演进。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的10年平均杠杆率在20倍以上,次贷危机去杠杆化后也仍维持在13倍左右。基本上与银行业通行的12.5倍杠杆率相近,具有可信度较高的安全运营边界。而创新业务是具有加大杠杆度的业务模式,如花旗趁金融创新浪潮打造“金融超市”,雷曼藉债券杠杆交易在二十世纪末迅速崛起,摩根士丹利缔造融资服务的“私人俱乐部”等,在资本杠杆的基础上,借助风险可控业务模式的创新,在最大限度提升杠杆的同时增加了盈利。

对比中美证券业的发展阶段,从可比的历史坐标来看,我国证券业基本处在美国投资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因固定佣金取消而谋求创新的转折时期。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券商已初步搭建起包括通道业务、服务中介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及资本投资业务在内的业务组合,并力求摆脱对通道业务的高度依赖,实现业务转型,以逐步建立起高效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那么,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路线将会是我国券商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券商盈利模式转型的路径

随着我国券商同质化又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的放弃,未来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将沿着以下主要路径展开。

(一)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目前占证券公司绝大多数收入来源的通道业务,大都与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股票市场正相关,在很欠缺负相关的业务模式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盈利将难以持续保持稳定。美国投行经验表明,丰富、均衡的业务线及业务组合是保证大型综合类券商稳健经营的前提,而券商要在通道业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既需要监管放松和鼓励创新,更需要券商自主创新。

监管机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提出了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新业务创新进程、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券商积极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试点、改革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探索长效激励机制等“创新十一条”。沪深交易所也分别提出了券商在交易所产品创新的发展方向。

监管机构和交易所创新号角吹响之后,在2012年和不久的将来,监管层面推动的证券业业务创新将覆盖券商的各个业务线,并为券商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证券公司围绕服务中介、资本中介和资本投资三大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除了产品服务创新之外,关键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从境外投行的经验来看,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顶级投行,不仅业务类型和业务品种齐全,而且借助商人银行、财富管理等商业模式,在业务线整合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延长业务价值链,创造出更有深度和厚度的收入模式。

以此为鉴,结合券商发挥中介服务职能、满足客户资本市场需求,以及各券商的业务准备情况,“财富管理”、“商人银行”等商业模式是当前最为可行的创新模式。在“财富管理”模式下,无论是全产业链服务超高净值客户的模式、独立第三方理财超市模式,还是“全产品”架起客户与各业务链条之间桥梁的模式,主要是透过券商的通道业务、服务中介、资本中介、资本交易等业务类型或组合,更好地匹配客户的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如券商资管业务随着审批和投资制度的放开而扩容,而以经纪业务客户资源为基础的现金管理产品带动资管产品规模提升,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使代销产品与资管业务产生协同,转融通快速推进及标的持续扩大也为资管及客户信用交易持续放大奠定基础,利率互换则为资管组合锁定债务成本,期指套保套利交易为资管组合对冲风险等,券商经由这些业务链条来匹配客户的投资需求、融资需求,通过提供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获得收益。在“商人银行”模式下,券商既运用自有资金及募集资金直接投资,收取管理费及投资收益分成,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透过过桥融资、夹层融资、杠杆融资、结构融资等服务,为客户实施杠杆收购、企业重组、策略性并购、项目建设及其他投融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还与证券发行承销等投行业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涉及Pre-IPO、IPO和Post-IPO等各个环节的“直投+杠杆+投行”全产业链服务。

(二)扩大经营杠杆

金融机构的本源业务是资本中介业务,盈利的核心因素是“利差×杠杆”,通过放大杠杆,赚取利差,如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即被赋予了12.5倍的杠杆。目前券商净资本(即从净资产出发,扣除公司所拥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权证投资等衍生金融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资产的一定比例后得出的数据)监管的核心指标——“净资本/净资产监管标准40%,预警指标48%”,使券商出现账面上必须存有大量现金及资金使用浪费的现象,加之券商以传统通道业务为主、资本中介业务发展受限,致使券商难以发挥杠杆获得更高盈利。如2012年中期相对于上市银行16.86倍的平均杠杆度,上市保险公司11.6倍的平均杠杆度,上市证券公司扣除客户保证金后的平均杠杆度仅为1.6倍。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美国监管部门是以“净资本/负债≥6.67%”作为核心监管指标,实现对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欧洲国家则是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通过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8%”实现对全能银行资本风险的监管,欧美监管机构均赋予了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超过10倍的杠杆率,加之投资银行和全能银行负债渠道顺畅、资本中介业务杠杆发挥充分,欧美证券业经营机构可以借助合理杠杆获得较高盈利。因此,借鉴成熟市场发展经验和监管经验,扩大券商经营杠杆,才能充分发挥券商资本中介功能,带动服务中介和资本投资业务,促进盈利模式创新。

具体而言,在扩大融资渠道方面,不仅要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质押贷款等少数渠道开展短期融资,还要探索和运用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公司债、次级债、金融债等债权型融资及IPO、再融资等股权型融资,稳步提高杠杆率。此外,券商还可透过直投基金、并购基金、过桥贷款、融资融券、客户保证金资产管理等资本中介业务合理提升业务杠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杠杆收益。在改革券商资本监管方面,借鉴巴塞尔III等国际监管最佳实践,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券商资本监管指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大券商业务杠杆和业务规模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元元.关于券商创新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2]王晶晶.中国上市公司盈余达到或超过分析师盈利预测研究.复旦大学学报,2011.

[3]徐佳娜.从均衡发展视角看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