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搞好体育课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起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也有学者总结了八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模式)、竞技型(适宜于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适宜于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健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本人建议普通高校不能缩减体育基础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普修课,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的顺序,依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C、中级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现有水平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三年级采取俱乐部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课堂外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 有些学生初、高中时体育活动有限,有的甚至体育课都没上过,有的运动项目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教师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体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体育课程可交叉进行;经常组织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调整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等等。只有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高校男生艺术体操课开设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体操动作优美、舒展、富于韵律感,通过练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及塑造出健美的体态,对于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等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体美、神态美、音乐美等方面的感受力。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己经把艺术体操确定为中学女生的基本教材内容之一。但据我系学生近年来教育实习和社会反馈情况,现在大多数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中,由于没学过艺术体操而无法开设这门课程。我系虽然在女生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已毕业的一些男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需担任中学女生艺术体操的具体困难。鉴于体育系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增设男生艺术体操课已势在必行。但在男生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否能被学生们接受全如何完成课程中适合女子特点的一些技术环节?如何发挥男生体能的优势,并克服其不足之处?如何针对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些都是需要在课程中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经在我系男生中调查了解和结合男生生源的具体特点,我们在学校及系里的支持下,大胆地在男生教学中新开设艺术体操课程。本文就有关教学教法诸向题进行探索。 二、教学实验内容及教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艺术体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艺术体操是体育与音乐、舞蹈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自然性、韵律性动作为基础,塑造人类理想的各种优美造型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融为一体的动作练习,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体育系的学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他们朝气蓬勃,接受新生事物快,喜爱现代流行优美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这是青年人追求社会进步的要求,应充分利用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对他们积极进行引导,以达到增进健康和健美,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陶冶美的情操,掌握艺术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教学方法,以便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针对男生心理、生理持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艺术体操课总教学时数二十学时,除去第一次理论课,最后一次复习考查课外,实践教授部分仅一于六学时。针对课时少、内容多,结合男生心理、生理特点及肌肉力鱼强、弹跳力等素质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艺术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性别、素质、技术水平等)合理地运用教法,是上好艺术体操课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p#分页标题#e# 1、重视基本姿态的练习。正确的姿态是表现艺术体操动作优美的关健,巴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应注意学生的姿态练习。在教学中,针对男女生素质、技术水平情况,逐次课提出不同的要求。初次上课,仅提出最低要求,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课的基本任务,使之增强信心。随着课的深入,这时可对一般中等水平的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少部分高水平的学生。在较好地完成课的任务的同时,要求他们把内在感情,表现在动作之中,男生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阳刚之美,女生则要求他们能把阴柔之美,表现在刚中有柔的动作中。例如:学习站立基本姿势时,教师首先阐述其动作要领及要求,使同学们明确,站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姿态。为了练好这一基本姿态,在课的准备部分,多次安排站姿练习,并对男生提出要有挺拨健魄之感,女生则要有亭亭玉立的感觉,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站立姿势。再如:学习手臂基本部位动作时,强调手臂动作优美与否,在很大程度中取决于手的形状,因而注意手形练习。对女生按芭蕾手形要求,即五指、手掌自然放松伸展,拇指内收,虎口收至约30“,中指稍向下,食指稍向上,小指稍外展。对男生则要求他们了解、体会芭蕾手形,掌握男生手形,即拇指内收,虎口收至约30。,食指稍向上,其余三指靠拢稍向下,反复进行手形练习,逐步可以克服手的紧张感,在此基础过渡到手臂动作时,会做的自然、有活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的自我表现,这对学生获得艺术体操美的直观感受有重要作用。 (1)以情绪饱满的精神风貌、整洁合体的服装,出现在学生面前,把自已的良好形象传递给学生,使之形成积极的心态。 (2)教师优美舒展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引起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学习的渴望心理,激发学习积极性。如:在上男生课做动作示范时,采用男生手形,加强动作力度,做到刚中有柔。而在女生课上的示范,则完全按女性特点示范。采用男女有别的示范和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3)边示范边领做,有利于男生迅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众所周知,优美的示范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能起到直观感受作用。针对男生普遍艺术体操基础差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清楚动作要领后,便可以直接反复领做,这样即省时,又符合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教学实践证明,边示范边带领学生练习,是加快男生艺术体操课教学进程的好方法。 (4)动作要领讲解生动简练,节拍口令清楚准确,及时进行动作提示及纠正错误,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不中断练习,在喊口令同时,结合口令节拍,可采用口令式提示方法。如:“两臂伸直”、“注意力度”、“头要转正”、“眼看前上”等,这样既能及时纠正动作错误,又可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求的记忆。 3、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男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当他们初步掌握动作后,采用分小组练习方法,进行观摩比赛。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与好强心,即鼓舞了他们学习干劲,又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2)把掌握动作较好的同学,安排在有利的教学位置,以利发挥他们带动其它同学的作用。 (3)在男生艺术体操课分组练习时,可把练习组分为两人一组,让学生互相切磋,观摩、讨论。教师巡回进行指导,发现个别性错误,重点给予纠正。发现共性的问题,普遍给予指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给予强化辅导和鼓励。 (4)依据艺术体操的特点,形式、以练为主。针对青年人对美的感受日趋增强,有着极力按照美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愿望,练习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表达力、审美力。对男同学提出要给人以矫健、英姿勃勃、一雄纠纠、气昂昂之感。而女同学则应显示出挺拨而富有曲线,充满青春活力,散发着诱人魅力的女性美。通过逐次课的练习,学生审美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身材高大的男生,增强了自信心,动作刚中有柔,考查成绩均达良好以上。 4、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和变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协调性;有助于激发其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在教学中根据男女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速度、节奏的音乐。在男同学课上,多选择力度较大、刚劲有力的乐曲,使他们听到音乐有拨动心弦、跃跃欲试之感,在和谐的音乐伴奏下反复练习,并强调动作和音乐节奏的一致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激发其动作的表现力。 三、开设男生艺术体操课的教学效果及其建议 (一)开设男生艺术体操课,对发展其节奏感、协调性及表现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从课程中所教的十节四十个八拍的形体姿态操看,初次课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同学,不能按音乐节奏傲动作,多数同学均反映听不懂音乐节拍。通过艺术体操课的学习,同学们节奏感、协调性提高较明显,最后考查时,百分之百的学生均能在音乐伴奏下,独立完成动作。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能依据音乐旋律,把情感表现在动作中。 (二)艺术体操是体育和美育为主体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是进行美育教育的良好手段,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改革开放为人们增加了社会交往机会,青年学生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形象和仪表风度,在得到别人承认时起到作用,达到使别人羡慕,以展示自已的才能。他们从艺术体操课的练习中,捕捉到了这种需求,因而学习积极主动、练习刻苦努力,无旷课现象,课堂上组织纪律性好,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了教学进程。这些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无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艺术体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其项目特点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我系充分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及时地在男生中开设了艺术体操,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先见之明的。现虽然尚无毕业学生,但从90级学生教育实习情况看,部分男生已承担了中学女生艺术体操教学任务,并获得好评,初步展示其良好效果。#p#分页标题#e# (四)我省现有中等学校男、女体育教师的结构比例悬殊,女教师较少,且我系生源女生仅占百分之三十以下,如不加强在校男生艺术体操的培养,势必影响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为稳定这门新开课程已取得的成绩,拓宽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要,建议改革教学大纲,适当增加这门课的教学时数(含女生课),并定为必修课。在可能条件F,应协助基层培训在职教师。 学校体育工作理念更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由此可见,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腾飞,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要赢得21世纪的主动,就必须从21世纪的主力军一一学生身上抓起。学校体育教学应给学生们一副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才能勇敢地迎接未来21纪世的挑战。 l学校体育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认为,我国21世纪的人才,就应该受全方位的教育,具备六个方面的素养。其中一条就是要懂得卫生和锻炼,身体健康也可以益智。试想一位青少年如果在学校不锻炼成一副强健的体魄,日后将何以挑起建设家园、富国强民的重担;如果一代青少年不接受体育教育,将何以面临新世纪现代化的挑战!忽视体育、轻视体育的做法,将会给国家给民族造成不良后果,它将直接导致民族素质的下降。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已揭露出中日孩子在夏令营暴露出一系列体力,意志、品德方面的问题。每个教师无不从中感到一种深深的优虑和强烈的责任感。不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怎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怎样去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进取向上精神的人呢? 未来的社会不仅仅是智力的较量,也是体魄上竞争。因此经济效益首先表现为通过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国外研究发现,由于劳动者健康方面的原因,缺勤误工或体质不适应现代生产,从而降低了生产效能,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我国若不发展学校体育教育,未来的建设者们是否难使我国经济迅猛增长并达到经济的先进地位呢?值得疑问。 另外,轻视学校体育教学,忽视学校体育教育,也使竞技体育运动失去了最广泛的人才基础,极大地影响着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更新教育观念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不彻底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教育方法,即使国家增加很多经费,仍‘然培养不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特别是第一流的人才.教育如果不再改革,再不从“面向升学”的应试轨道转到“三个面向”的素质上来,势必将贻误时机,丧失机遇,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教育要改革,关键是观念要转变和更新,而这比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难得多.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印记。一些陈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可能不在办学方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给今天的教育产生影响。 转变学校领导办学观念,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当前,并不是学校领导不明白我国办学方针,问题是学校不得不追求升学率,怎样消除这一不良现象,必须从问题的结症入手,“升学率”不是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衡里民族文化素质的标准。作为教育中的体育,必须在观念上和具体工作中,处理好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让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恢复它应有的地:位。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52-1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备课中,根据学情、教材、场地器材等情况,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寻找最佳目标达成的途径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体育教学过程,通过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多变有趣教学方法以及及时有效教学评价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目标确定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分析教材,“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炼出重视学生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得到发展,许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没有将课标和教材真正“吃透”,没有了解学生,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课堂的总目标就成了一个笼统的东西,学生也就得不到相应的进步。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教学内容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1.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克服盲目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奇、有趣,不惜成本地创设生动的情境,这样老师不但费力,收效也甚微。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多变的教法手段,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篮球反弹传接球》教学中用到了“捡球投目标”的游戏。首先用排球代篮球,画一个大圈,甲队在圈外捡排球用双手掷向圈内乙队同学的脚,乙队同学的脚给排球掷中的就出局,之后交换进行。这个游戏内容针对性很强,隐含了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动作,为后面的反弹传接球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要合理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的全面性

合理开发教材,教师要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从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及成功的体验。拓展教材空间除了不能教教材,用教材教以外,我们还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活化是由学生和教师来“掌”“控”的。如让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进入课堂,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对教材进行科学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让教材更适合教学,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三、教学方法应用是教学设计的必要

现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使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相结合,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方法,所以教师只有平时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可用挂图、影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直观形象,优美示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反馈是教学设计的保证

1.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语言,进行即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作出的即兴点评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的教学活动,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到评价及时、准确、到位。

2.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把握其进步与发展,积极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传递显性信息,直接肯定,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如在变向跑的教学比赛中,某组最后到达终点,这一组的学生情绪很低落,此时教师不能采取一味指责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是要及时进行鼓励:“虽然你们这一组最后到达,你们也是成功者,因为你们已经学会了变向跑的方法,下一次争取好成绩”。这样简短的几句话,不仅维护了这组学生的自尊,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但同时激励要适时、适度,过度的激励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所以激励要讲策略。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体验式 教学设计

引言:

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就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科本身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体现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在通过教学设计,让大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上课之前对上课内容进行比较周密的设计,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教学,这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教学目的。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和分析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

所谓体验,其实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了解到所想要掌握的知识,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所以对知识掌握和理解记忆就比较深刻。针对不同的学科对体验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目前教育学抓好体验的优势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体验式教学对于以前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来讲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会形成比较死板并且比较机械化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体验式教学是注重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到知识,这种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并且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观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学科本身存在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神贯注,亲身体验才能达到体育活动的目的,这与体验式教学是相契合,都提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会知识。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最高层次,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从身体上发展都比较成熟,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就更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为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体育教学的体验式教学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将体验式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体育中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能力,将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进高校学生体育知识的增长,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等等。

(一)分析当代大学学习的特征

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主动作用,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人,大学生正处于学习和身体机能的成熟阶段,经历比较旺盛、具有较强的活力、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喜欢尝试新鲜知识和事物等等特点,但是由于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家中的宝贝,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不能吃苦,娇生惯养的情况,并且不能树立比较好的团队意识,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一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出发并且设计适合学生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建立大致的教学框架。

(二)制定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体验教学的时候,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设想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有目标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篮球运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团队意识;在体验野外生存中感受大自然;在攀岩运动接受挑战等等,总体来讲,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体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三)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学要选择适合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内容,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选择内容,除此之外,内容选择还要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实用性、健身性和选择性,并且整个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教学模式也应该体现多样性。

(四)教学过程的情境设置和对话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有利的教学情境设置,只有充分体现体育教学氛围的情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并且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要在具体的体育设施设备的帮助启发教学,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定向越野的操练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在教授太极等比较安静的体育活动时,就可以配上比较古典音乐,使学生融入到学习中。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经验对话教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进行这一环节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学生体验运动后将自己的观点表述给教师,然后经过相互的交流,使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教师也能透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能及时做出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经验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增加体育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静,沈纲,傅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5,12(2):103-106.

[2]李明.体验式教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然选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0(14):83,10.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优化设计 策略

前言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以及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造成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不断的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体育学习非常不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教学方法单一。很多小学体育教师秉持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且教学流程多年不变,主要为:热身、体育项目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自主练习,最后教师检查,了解学生体育项目动作的掌握情况。而此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从而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1]。②教学内容陈旧。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面来看,主要由长跑、短跑、立定跳远、足球、接力赛跑等等,这些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较低,从而也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③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进而也无法采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策略,严重的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全面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2]。

2 小学体育教学优化设计策略

2.1 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3]。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此种体育教学目标高质量的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全面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确保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掌握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以充分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体育教学方法。①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采取此种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方式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同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4]。②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当讲授某个体育动作要领学生无法全面的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体育动作的分解,并且进行慢动作的回放,通过采取此种方式,能够降低体育教学的难度,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2.3 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教师应确保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例如,自行车、游泳等,能够快速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5]。其次,教师应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包括课前热身、课上教学、课堂指导以及学生自由练习等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化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提高体育学习能力,更为全面的掌握体育知识,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实现最佳的体育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

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由于小学体育教学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体育学习质量的低下。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优化设计策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体育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黎明.构建小学体育和谐课堂的实践探索[J]. 教育科研论坛. 2006(08).

[2]孙萍.小学体育学科研训一体的几点尝试[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6(04).

[3]向建伟,贾,路军.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山西省长治市梅辉坡小学体育工作纪实[J]. 人民教育. 2007(09).

体育教学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要:对体育教育专业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进行了3轮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径赛项目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与技评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组3个径赛项目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技评及达标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依据径赛项目整体教学的基本理论,对径赛项目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可在有限学时下保障径赛项目,特别是跨栏跑等复杂技术项目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校体育;田径类课程;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39-04

近年来,各体育院系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运动项目教学比例大幅度压缩,其中田径类课程的教学时间减少了约30%,并要求在一个学年内完成短跑、跨栏、跳高、跳远、铅球、标枪6个主要项目的教学任务。加之扩招后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普遍下降,无疑对田径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优化课程设计,确保田径术科尤其是复杂项目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体育院系教学所面临的共同课题。针对当前的分项教学普遍存在诸如教学目标分散、教学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效果。但这些大都依据某学习理论的局部特征而缺乏对该理论的整体考虑,从而导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偏差。例如在以技能迁移理论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的方法设计中,经常忽视学生认知结构对技能迁移的影响,而以结构一定向理论为基础重构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方法设计中,对动作表象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缺少必要的关注。为此,在借鉴前人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教学实验。

1 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1.1 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根据技能迁移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过,在这些研究中对认知过程在技能迁移中的作用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与对有关技能迁移理论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关。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迁移理论,较为流行的主要有3种:1)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2)贾德的概括化理论;3)格式塔学派的关系顿悟说。目前大多数运动技术项目教法研究主要以前2种传统学说为基础展开的。在不同的学习理论支持下,这两种学说尽管对迁移发生机制的解释各异,但都与概括密不可分的。所谓概括就是学习者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学习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共同的本质的因素的思维过程。共同要素说强调客观刺激物间是否存在共同要素,而共同要素的辨认则是比较、分析、概括的结果。概括化理论则认为不同技能间的共同要素或成分仅是迁移的必要条件,而产生迁移的关键在于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这两种传统学说并没有否定概括思维在技能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一种学习并不是直接与另一种学习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间接地影响另一种学习,影响的范围也就是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最关键的因素。与此相应,技能教学并非是学生简单的模仿活动,而是定向建立相应动作认知结构的过程。有关教学方法研究必须关注认知结构对技能形成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技能教学研究中的理论缺憾。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提出田径类课程径赛项目整体教学方案,根据该整体方案的理论基础,对径赛项目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策略都重新进行了相应设计。

1.2 径赛项目整体教学内容设计

运动技能的迁移有别于心智技能的迁移,往往以具体动作为特征。相似的动作结构和体能与技能要求是产生迁移的基础。从径赛项目的技术动作结构看,具有非周期性特点,即一侧下肢的着地―缓冲一蹬伸与另一侧下肢的折叠―摆动动作的交替重复;在技能要求方面,都强调步长与步频的匹配、蹬与摆的配合、跑与跨的结合、用力与放松的交替、速度与耐力的保持。而速度和快速力量则是这类项目的主要体能特征。根据这些项目动作结构、体能和技能要求的相近性,对这些项目进行重组,将短跑、中长跑教学看成是跨栏跑教学的手段和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技能迁移的规律,形成以专项练习促进专项能力增长,从而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提高跨栏跑等复杂项目的教学效果。

1.3 径赛项目整体教学基本策略

1)教法上强调重构动作表象和认知结构。

根据径赛项目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教学策略上,特别强调重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动作表象,以发挥认知和动作表象在技术学习中的重要导向作用。首先,将动态性的录像手段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每次课都拍摄练习者自己的动作,通过常速、慢速、特写及与优秀运动员对比等现场适时播放呈现给学生,并配以教师的技术讲解、提示作为补充,使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其次,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在每个动作学习过程中,有层次地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分析、理解、归纳而形成合理的逻辑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教学将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各项目的共同点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展示给学生,通过讨论、提问和归纳,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概括径赛项目的技术原理以及各动作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从而有效促进技能的迁移。

2)学法上注重互助合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在运动技术教学的中后期,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和角色互换。根据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每一小组均有能力相对较强、能力一般和能力相对较弱的3部分学生组成。小组建立后,教师指引他们进行合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的主要错误与需要改进的环节,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与讨论,并改正同伴错误。在合作小组中由技能最好的学生充当“教师”,指导其他成员练习,针对小组成员的技术缺欠,“教师”提示其改正提高,并督促其他成员给予练习者必要的支援。

2 整体教学实践

2.1 教学实验对象

台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04、05、06级男生各30人,共计90人。共进行了3轮教学实验,每轮教学实验前都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素质进行测试,然后采用配对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人数相等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基本情况为身高((1.75±3.03)m、(1.74±2.94)m)、体重((65.8±2.82)kg、(65.2±3.11)kg)。30m跑成绩((4.30±0.18)s、(4.40±0.21)s)、100m跑成绩((12.70±0.28)s、(12.70±0.31)s)、立定跳远成绩((2.63±9.71)m、(2.61±10.25)m)、1500 m跑成绩((356.0±23.9)s、(360.0±20.7)s)。

2.2 教学实验方法

1)实验内容与方法。

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对照组按原教学计划分项组织教学。在第1学期学习中长跑(6学时)、短跑(12学时),在第2学期学习跨栏跑(24学时),3个项目共38学时;实验组则根据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将中长跑、短跑和跨栏跑3个项目衔接起来,于第1学期分成2个阶段集中组织教学。第l阶段为整体教学阶段(24学时),每次课安排2个项目并以跨栏跑作为主教材,其组合方式为:跨栏跑+中长跑(10学时)、跨栏跑+短跑(14学时)。第2阶段为分项教学阶段(14学时),其教学顺序为中长跑(2学时)-短跑(4学时)-跨栏跑(8学时)。

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始终采用分项教学的常规模式组织教学,其基本策略体现在教法上注重讲解、示范和纠错,学法上强调模仿与练习;实验组根据径赛项目整体教学理论,在教法上强调重构动作表象和认知结构,而在学法上注重互助合作学习。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非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在整个教学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且两组学生对实验过程毫不知情。

实验结束时,由3位田径专项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评分标准,分别对3个项目进行达标成绩测试和技术评定。由于技术评定属于表现性的评价,由多个评分者进行打分,影响技术评定结果信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评分者之间的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每轮实验结束前组织3位评分教师对田径教学大纲中的技评标准进行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每轮实验结束后对3位教师的打分情况进行肯德尔和谐系数fKendall’s w)检验。3轮实验中3位评分教师打分情况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923,0.905和0.941,3次打分隋况的Kendall’s w值均高于0.7,表明3位教师之间的评分一致性信度相当高。

2)动作表象与认知水平测试。

该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价被试者对所学动作的表象和认知水平,即对动作的过程、结构、关系的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的清晰程度和正确性。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包括3个径赛项目的正确动作和典型错误动作各25幅连续动作短片,然后将50幅短片混杂在一起,以一定时间间隔随机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要求被试者观看每一短片后立刻:1)回忆以前相应动作的表象;2)指认与以前动作表象不一致的画面。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0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动作表象的清晰度和认知水平越高。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比较

为了进一步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同教学策略对动作学习的影响,根据运动心理学和田径类径赛项目技术特点,设计了用以检验两组学生对所学动作的表象和认知水平测验。由于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不同,实验组学生对所学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测验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3个项目的达标和技评成绩比较

运动成绩和技术水平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实验结束后,聘请3位田径专项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2组学生跨栏跑、短跑和中长跑(1500 m)项目进技术评定和达标测试(表1)。

由表1可知,实验组跨栏跑和短跑项目的达标与技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 m达标成绩差异不显著,但技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径赛项目整体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确保复杂项目的教学质量,而且不会降低其他项目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径赛项目整体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是以技能迁移规律为基础的。首先,跨栏跑、短跑和中长跑3个项目在动作结构和技能要求上存在共性。从动作结构看,它们均属非周期性项目,都由一侧下肢的着地一缓冲一蹬伸与另一侧下肢的折叠一摆动动作的交替重复;其次,从技能要求看,都强调步长与步频的匹配、蹬与摆的结合、用力与放松的交替、速度与耐力的保持。再次,从竞技能力构成看,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目,大都以速度和快速力量为核心,平跑速度是决定跨栏跑成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短跑又是发展速度的最重要的手段,跨栏跑练习中的跑跨结合可有效地提高短跑所必需的快速力量水平。中长跑练习则为较长时间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奠定了基础。由于这3个项目的动作结构、技能要求和竞技能力构成存在很多共同要素和互为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技能的迁移。2)径赛项目整体教学思想又是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的。其教学策略不仅强调教法上要重构动作表象和认知结构,学法上更是强调互助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体教学的中后期,当学生初步掌握相关技能后,便组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当个体在提供或接受帮助的互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分歧等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合作学习中个体观念转变的本质触发因素,一般来说,分歧通常会增加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导致个体更积极主动地探寻,重新形成知识和结论,对所学技能也会掌握得更好、更牢固。3)练习是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由于径赛项目整体教学把短跑、中长跑看成是跨栏跑教学的手段和组成部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各项目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却相对增加,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技能的提高。对照组采用分项教学,这3个项目在两个学期内完成,教学目标比较分散,每个项目的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技能迁移,但由于各项目之间学习间歇时间过长,当学习新项目时,原有的技能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消退或遗忘,导致技能间的迁移作用受到削弱。基于上述几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径赛项目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与技评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组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依据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策略,能有效

地提高学生对3个项目的动作表象和认知水平;而依据径赛项目整体教学来设计教学,不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相对增加了各项目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而且更能发挥技能迁移的作用,致使实验组3个径赛项目的技评和达标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径赛项目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是在有限学时下,提高径赛项目特别是跨栏跑等复杂技术项目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2-5.

[2]时金钟.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5):82-85.

[3]刘永东.项群归类组合教学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2):17.19.

[4]张天德.跳高、跳远之间运动技能和运动素质迁移的研究[J]_体育科学,2000,20(1):55-57.

[5]陈群.试论运动技能迁移理论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111.113.

[6]刘耀荣,康利则.“结构一定向”理论在标枪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叨.安徽体育科技,2007,28(1):27-29.

[7]毕长年.投掷运动技术心理定向.动作速度合成教学之研究[J]_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1):18-20.

[8]卢刚.田径课程教学及“结构一定向”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

[9]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39-264.

[10]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杨卫星,张梅玲.迁移研究的发展与趋势[J].心理学动态,2000(1):23-26.

[12]殷恒婵,傅雪林,刘淑芳.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66-68.

[13]吴洁.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与径赛项目的整体教学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