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1篇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所学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如何将校本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开展“主题式”校本培训,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喜爱,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果。所谓“主题式”培训,就是学校结合实际,围绕预设主题开展教师培训的一种民主、开放和有效培训模式。培训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培训内容为根据实际预设的主题,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一、“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提出

我校的校本培训开展得较早,形成了以“感动强师德,读书睿师智,反思精师术,听评长师艺”为校本培训内容,以及“笔记一交流一考核”的校本培训模式,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以至来自市内外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最多时一年可达二、三百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教师的审美疲劳,以及职业怠倦的加剧,原先的培训模式已不新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培训方式,形成了“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二、“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操作流程

概括来讲,基本操作流程包括调查研究,确立主题;自主交流,合作点评;课堂实践,扬长避短;自我反思,总结提升。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确立主题。学校召集各学科教研室主任会议,本着“问题即主题”的原则,拟定校本培训的主题,各学科教研室主任深入教师调查研究,了解教师的意见和看法,教科处汇总意见和建议,拟定主题并及时下发全体教师。教师针对主题,撰写交流材料。

第二阶段:自主交流,合作点评。学校定于每周五以论坛的形式召开交流会,让参会教师主动交流。主题发言人按照指定和随机两种方式进行。学校根据教师所撰写交流材料的质量,选取观点新颖的教师,作为指定发言人,每次发言在两人左右。为保证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学校随机抽取两位教师作为发言人。此外,在交流现场会上,学校允许两名教师自由发言。发言结束之后,学校抽取三名教师对各位的发言进行点评,以促使全体教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并针对别人的观点谈自己的认识。在这样交流中,观点得到碰撞,思维得到发展,认识得到提高。

第三阶段:课堂实践,扬长避短。任何形式的培训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实践,任何教育理论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才能得到完善。在论坛交流之后,全体教师把自己吸收的观点,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找到优势、发现不足,以利于进一步完善。

第四阶段:自我反思,总结提升。教师经过交流和课堂实践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形成对预设主题的客观、理性的认识,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并逐步地内化为自己的基本素养。

三、“主题式”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在主题选择上,坚持“问题即主题”的原则。要想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就要在校本培训过程中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都是假培训。针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高原”现象,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反思”系列活动。比如,列举“反思我们的模式”、“小组如何构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五大”主题,开展讨论培训。每个主题交流讨论一个月,充分发言、各抒己见,交流观点、碰撞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活动形式上,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学校坚持“集中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个人展示与别人评价”相结合,“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等多种交流方式,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先后采取理论学习、观看名家专题讲座录像、论文比赛、论坛交流等形式开展活动。

在培训对象上,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参加,每一名教师都交流。为此,在展示和点评的环节上,我们选择随机抽取的办法,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被抽到,从而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评价机制上,坚持量化考核和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从而极大地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每次主题培训结束之后,学校都评选出优秀参与教师,对交流材料评出等级奖,既有精神奖励,又有物质刺激,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增强。

四、“主题式”校本培训的现实成效

“主题式”校本培训的模式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当前学校教师培训的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增强了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现代教育强调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题式”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让大多数教师深感知识的不足,为了准备交流材料,大多数教师及时查阅各种资料,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教师一旦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不愁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是增强了教师自主反思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上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主题式”校本教研注重教师的反思、总结和提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2篇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校本教研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全面实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发展,先是要实现教师的发展。学校管理的经验也表明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以务实的精神,积极地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寻求适合学校教师特征的培训方式,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地方,使学校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从校情出发,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这一主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师德系列教育,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道德书籍”、“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要加大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总结校内先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弘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学校的制度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切合学校实际,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促进学校成员的成功,成就了学校成员中优秀教师的涌现。经常在一起碰头,相互交流。在交谈中,他们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共长见识和智慧。

二、校本教研

1.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参与互动,教师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在有效的交流研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得不到的知识,教研组组长做好记录,教科处检查做好评价记录。

2.案例引领。教研组活动中课堂现场诊断分析,案例研究(同课异构、先学后教等研究)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每个学期每人须写一定数量教学案例分析,举办教学论坛,形成资源共享。

3.读书沙龙。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做到“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学科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二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一次。

4.教研组、备课组评价。

三、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也是一名教师成功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因素。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同样,教师的成功也等于“经验”加“反思”。这里的“反思”是特指教师在教学行动中,“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将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过程。正因为反思具有如此的对自我和自我教学行为改善的功能,因而它必然会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成功。

优秀教师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历程中,都十分注意运用反思这一自我改善和自我调节的行为,帮助自己成功,促进自己成功。他们反思的行为途径与行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专家交谈

在反思策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即合作策略。它要求教师作为反思者,不能将反思只看作是一种个人行为,而要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有利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信息;从而使自己更快地获得成功。在进行自我反思中,也十分注意与他人的交往,尤其注意与一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谈、交流,在交谈、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行为。

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多与专家交谈,就能使现在或未来的名教师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己,从而将自己一步步引向更新的境界。

2.独立反思

反思,更多的是一种独立的自我反省活动。独立自我反省需要有一种自我问题意识,要善于在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某种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和琢磨,从中寻找和发现问题;同时还要有批判意识,要善于针对存在问题,大胆地进行否定与批判,从而实现一种新的超越。

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在“课堂拼搏”中不断进步。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通过自我反思,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作为一种实践行为策略,还有进行总结归纳的要求,即要善于将实践中的感性知识向理性提升,将摸糊的知识向显性的理论知识提升。这一总结归纳工作,对名教师的最终成功和成名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后记,一定能成为—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个教育家来。这是经验之谈、成功秘诀之谈。这里强调动笔写,实际上就是强调是要善于总结归纳,要善于将感悟和体验化为理性的文本内容,并争取上升到一定的学术和理论的高度。

3.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积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努力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接合点,大胆探索,认真实践,促使广大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的轨道,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3篇

七位专家的报告各具特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学校管理、校长发展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述,使我们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特别是凌宗伟校长关于《校长的情绪素养和管理》的报告,让我深深思考:校长如何修炼自己的思想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思人之所未思,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必将独具特色,不断创新发展。那么校长如何修炼自己的思想魅力呢?

一、善于思考

学习要思考,管理要思考……教育思想智慧是一代又一代人长期研究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善于思考,既要高屋建瓴,更要脚踏实地,如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中学,既有职业高中,又有义务教育的初中部,那么校长就要思考本校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本校将来是个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学校的认识要清醒、自律、负责,方能正确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措施。

校长要善于分析,研究校内外各种因素,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条件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鼓舞全体教师士气,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持续不懈的努力。

二、喜爱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校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喜爱读书,经常洗脑,我们听专家的报告,其中浓缩了专家们大量阅读思考的精华,读书多了,眼界开阔了,就会有对比,有思考……就会修炼校长的思想魅力。教育管理中会去伪求真,抓住问题的核心……

校长要从内心深处喜爱阅读,读教育经典,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层次;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做什么;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教育管理书籍,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思考……远离浮躁与平庸,再忙也留点时间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升华思想,使生命在读书中变得精彩。

三、真诚交流

做为校长要和师生真诚交流,用心思考,提升思想境界,这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校长和教师交流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目光应凝视对方,向对方传递我正认真地听你讲话,谈话时应用语言和肢体表明对谈话者的注意和兴趣,对一些好的建议及有用的信息等要表示认可,交流时要洞悉谈话人话语的真伪,要留心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姿态,作出准确的综合的判断。

无论教师谈什么内容的话题,都是为了推动工作,校长要给予教师热情和力量,在语言方面校长要赋予其感染力和鼓舞性,让老师们感受到温暖,校长的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可亲的。

在与师生真诚的交流中,校长的思想、反思与换位思考都会很好的提升校长的思想魅力。

四、勇于反思

校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校长应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特色明确的办学理念,别的校长在别的学校或在同一学校实行的一些办法可能在自己这里就失灵了,就没有生机与活力了。因此,校长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教育局提倡校长写反思日记,其用意可谓良苦而深远。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需要不断对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反思,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对工作的责任,反思学校和师生的发展。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4篇

一、在课例分析中求突破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形成了以下几种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要求教学行为要不断改进。

2.多人同课循环。指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4.互动式观课。这是一个横向的同事互动指导活动,既不含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动指导式观课。

5.邀请式观课。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侧重于成果鉴定。

6.反思式观课。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来实现的。

二、在自我反思中求发展

在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要策略是:

1.追踪课堂,开展“案例分析式”教研。每学期我校都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这样的模式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方式是:(1)教研组通过事先设定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现实与理念的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2)按改进计划上课,并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共同诊断,引发两难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3)课后再一起反省原有实际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寻找改进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一次上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校本研修的知识库。

2.聚焦问题,进行“反思型”校本培训。“反思型”校本培训,主要从“反思的焦点”(你希望改进教学中的哪些疑难问题)―――“思考的方向”(如,有关自身素质能力问题、有关教学物质条件问题、有关教学内容问题、有关教学策略问题、有关教学评价问题等)―――“问题描述及举例”这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自觉性。

三、在互动交流中求提升

1.与同伴互动交流。我校大力提倡教师之间开放、合作、协调、支持、共享的专业对话,以求形成教师间的合作、学习团队,达到经验分享、学术互动、专业共生的目的。

我们加强集体备课,走“集团作战”共同提高之路。我校备课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基本组织单位,主要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人人修改、注重反思”模式。具体讲,就是备前充分准备。预先让一些教学骨干进行前期研究,研读相关的参考书和各种相关材料,经过骨干教师的分析思考,向参与者提出集体备课的思考题和查阅的报刊、研读的文章篇目等,且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剖析,明确各人研读的教材重点,让有关教师认真准备。备中注重讨论,让备课充满学术争论氛围。

一是提问法。对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引发咨询、争论。二是讲座法。让骨干教师围绕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地做重点发言,以便开阔视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击中要害、提升思维。三是分合法。即讨论形式有分有合,这样既能提高研讨效益,又能诱发灵感思维的火花,激活思维,启迪联想。课后必须反思,反思要把课堂当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集体备课走出了“单兵作战”的小圈子,走向师师合作的大舞台。这样既能“优势互补”,又能“博采众长”,还为教师打开了多种教学思路。

2.与专家互动交流。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方式:聆听型―――听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学术报告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讲座,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升素质。诊断型―――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水平。互动型―――通过网络或座谈、对话等形式,与专家就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或互动研讨。带徒型―――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徒指导,促进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特色。

3.与兄弟学校互动交流。近年来,我们采用“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即与本区几所平行学校进行校际间的联合。主要方式包括:(1)确立校本教研近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如,用教材教、分层教学等。(2)构建校际展示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机会交流。(3)建立校际联合教研机构―――教研联组。(4)围绕课题研究,分工协作。如,我们把同一个研究课题,分成几个子课题由联片学校分头研究、实践,并交流研究成果。

家校交流与合作反思范文第5篇

校本研究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究,对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中职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校课程教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教学概述

1.校本研究的定义

校本研究是以本学校教育发展为目的,中职教师立足本职,按照学校、学科、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要求而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模式等的探索实践。

2.校本研究的主体和对象

校本研究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据中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需要,有时也要扩大到学生、学校发展以及与之有关的一切方面。

3.校本研究的特点

“研究工作化,工作研究化。”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相结合,科研与教研不分家,研究工作以工作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工作借助研究的力量求发展。

二、中职学校校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基本技能疏浅,综合能力偏低。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科研能力,往往无法进行专业课题研究。农村职业中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先进的教学经验得不到挖掘、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很好的传播,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很好的推广。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持续,因此在中职学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校本研究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传统教学与研究互相脱离就造成了大量的教师匠,而非研究型教师,严重阻碍了中职教师队伍向专业化发展,校本研究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化的策略如下:

1.自我反思,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是中职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具体的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对话、自我诘难等的过程。还有人认为,自我反思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与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中职教师要养成以实践为基础和取向的反思教学的日常行为习惯,并把内省式反思、交流式反思、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等作为教师生活的基本方式,全面贯穿于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从而提高中职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含金量,最终形成教师的职业化品质。

2.同伴互助,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同伴互助,主要指中职教师面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进行的交流、协作与帮助,中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中职教师能不断从伙伴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所以,鼓励创造民主、和谐的交流环境,倡导中职教师间进行纯学术的讨论和争论是很有必要的。一个中职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暴露自己的弱点,彰显长处,进而相互借鉴学习。此外,教师通过协作能够强化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能够做到群策群力,提高兴趣,发挥个性特长,使中职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因此,教师之间及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应该经常沟通、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创造优秀的教研成果。

3.专业引领,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中职师在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等专业人士的引领下开展和完成,是指专家为中职教师提供开展教学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就其引领形式而言,包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业咨询等。从中职教师本身的角度来讲,校本研究能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帮助中职教师把“缄默性”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能让中职教师对自己所持有的实践性知识进行反思。最后将能力与理念性的知识融和,形成中职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引领能避免校本研出现同水平的反复,避免研究的形式化和平庸化,而达成实质性的进展。

四、小结

中职教师校本研究项目本质上是对自己实践的一种省察和反思。它强调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是提高中职教师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点,也是基础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走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