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范文第1篇

情和受灾群众救助需求要实,实施灾民救助工作要实。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基层救灾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救灾应急水平;做好冬春荒救助工作,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安全度荒;做好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做好新灾救灾的物资储备和资金保障,做好灾民的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综合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努力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今年的救灾工作要在创新上求发展求突破,主要是三个方面创新:救灾款物管理制度上创新,灾害信息员奖惩制度上创新,救灾宣传手段上创新,通过建立新的救灾款物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救灾款物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员管理和奖惩制度,规范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强化救灾工作宣传手段,提高救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进救灾工作上新的水平。

一、切实做好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认真组织力量,深入扎实地做好冬春荒救助调查摸底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灾民群众特别是“两户”、“两属”的生活困难情况,实行分类排队,建立灾民救助台帐,制定切实可行的《冬春灾区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方案》,完善《灾民救助卡》发放管理制度,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做好受灾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强化救灾物资监管,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冬春灾民生活救助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灾民和困难群众有饭吃、不挨饿,有衣被、不受冻,有房住、避风雨。同时,加强请示汇报和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民政部、自治区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督促各县(区)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确保全市灾民和困难群众安全度荒。

二、积极做好新灾救灾及应急救助工作。一是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市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指导县(区)、乡镇(街道)根据当地实际修改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快推进村(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各县区民政局要制定计划措施,做出部署安排,加强组织指导,发挥乡镇民政助理作用,抓好检查落实,年内全市所有村(社区)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落实救灾物资储备。一方面,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根据各地不同灾情多发特点,摸清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品种,科学做出储备规划,做好救灾物资储备的具体安排,落实筹措救灾物资储备所需资金。另一方面,落实救灾物资储备,救灾物资按相关规定程序进行采购,根据救灾实际需求,主动协商有关部门利用实物存储、协议储备等多种方式,形成规模适当、供应充足的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同时,救灾物资发放按程序进行公示,救灾款物按规定发放给灾民手中。今年4月底前,组织检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乡级民政部门救灾物资储备库,冬春荒灾民生活救助情况,救灾资金预算和到位情况,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三是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完善市、县(区)二级救灾通讯网络,快速、准确做好灾情统计和报送工作;加强与农、林、水等有关涉灾部门会商,确保上报的灾情数据统一;今年汛期到来前,市、县(区)要按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组织对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每个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至少有一名熟悉业务的灾害信息员,确保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四是全力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及时制定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方案,一旦灾害发生,要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灾情,深入灾区查灾核灾,组织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扎实开展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五是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情平稳后,在做好救灾工作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组织实施灾区民房恢复重建上来,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落实筹措重建资金,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和分工,按时按量保质完成重建任务,确保倒房群众能够尽快住进新房。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范文第2篇

 近年以来,凤路社区以编制应急预案为基础,以社区综合减灾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突出队伍建设。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不断建立健全应急制度体系,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增强,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有效工作机制

我社区成立了减灾工作平台,讨论、制定了本社区减灾工作实施计划,并具体细化到日程安排,目标要求,使减灾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居民、共建单位中共招募了几十位年纪较轻、有一定文化知识、乐于助人的综合减灾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减灾知识和技能,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辖区单位与居民组成的四支减灾志愿队。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消防队,并参加了统一培训,这几支队伍为社区减灾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自救意识

社区积极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全面普及民防知识。一是向居民发放《居民防灾必读手册》,让广大居民了解、掌握防灾自救知识。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精神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普及创建减灾等科普知识,努力提高居民的防灾及减灾意识,我社区的具体做法是:

 (一)成立了综合减灾组织机构,确定社区书记为社区减灾的笫一责任人,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减灾小组人员。社区每年年初都和单位负责人签订共建责任书,并经常就综治预防安全等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制定社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社区制定了综合减灾应急预案,在2017年5月12日防震减灾日,我们社区开展了纪念“5.12防震演练活动”,在二中开展了灾害演练等活动,参加活动的居民约计200人。通过这些活动,社区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减灾、防灾知识得到了增强,社区群众避灾、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置备减灾公共设施器材避难场所。根据我社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置备了部分常用的救灾设施器材。同时在辖区中选择四处空旷、离居民小区较近的场所,作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四)减灾教育场所。自从社区获得了2011年度部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光荣称号以来,社区就建立了综合减灾教育场所,并且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重视,社区开展了多次防灾应急知识培训课,每月在宣传栏更新一次防灾应急知识,广泛开展了减灾教育,增加了居民减灾救灾意识。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灾情;解决方案;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沧州处社区基本情况

(一)面临形势

沧州输油处社区位于沧州市市区东北部,处于沧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化工园区范围内,沧州社区建于上世记70年代,居民524户,常住人口1202人,属典型单位型社区。社区大多数居民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社区的特点是有三多,一是老旧楼房多、二是周围化工厂多、三是倒班职工多。目前再用居民楼90年前竣工的9栋,90后竣工的10栋,最早的一号楼建于1983年,大多数居民楼电气、上下水、暖气管线老化严重,存在众多安全隐患,目前只能采取一些修补措施对楼房进行维护。因时代和设计理念原因,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不科学,特别是消防通道,消防栓,照明,配电等设施需要按照新的国家标准进行规划。其次沧州处社区的居住环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仅在半径2.5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各种化工企业、高污染企业数十家之多,其中大型化工企业一家(TDI),垃圾焚烧发电站、沧州市污水处理厂、沧州市天燃气储备库、市政混凝土搅拌站、沧州市煤炭市场等市级高污染企业7家,与沧州处社区一墙之隔的各种小化工,小电渡等民营企业20多家,这些都对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内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处于沧州地区较高水平。由于输油企业的特殊职业特点,沧州处有近千公里的输油管线和六个输油泵站需要管理,在职职工500多人,但大部分需外出倒班,这就造成了小区内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增多,因社区地处沧州市远郊区,地域偏僻,紧邻四个自然村,人员组成复杂多样,所以社区安防形式不乐观,虽然已通过多种手段增加防范措施,但是近几年社区盗窃案件发生率还是年年上升,所以为保证职工外出工作的安心。

(二)基础与潜力

企业老旧小区虽然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但是却是几代石化人共同用汗水建成的,从当年的盐碱地到现的花园式社区,每一草一木都凝聚着职工对企业的热爱之情,凝聚的民心是小区发展最宝贵的基础与潜力,为了小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点措施:

1、加大对老旧小区系统的综合整治

由于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违章建设、乱堆放等脏乱差现象严重,涉及的住户多,矛盾多。为了改善民生,美化环境,只有通过综合整治,集中对这些老旧小区的老大难问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大后小的顺序进行综合整治,对小区公共设施和区域进行改造,多头并进,整治违章、违规行为,才能切实改变小区的环境面貌。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社区现有服务能否被广大居民和全社会的认可,其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的人员素质是发展的关键。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真正做到为居民提供方便,及时,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使职工享受到居住生活的舒适,方便和安全。

总之,住宅小区只有实行统一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其综合环境的不断改善,然而,社区的发展除了物业自身不断努力外,还需要企业的大力扶持及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社区管理才能不断前进,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综合减灾情况介绍

突出抓好机制建设,夯实减灾工作基础。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沧州输油处基地社区坚持从创新机制入手,加强应急协调联动,不断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减灾工作能否有序开展,能否取得预期目的,能否有效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组织领导是关键。为此,我们成立了以矿区管理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建立了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医疗救治、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等九个管理小组,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组织网络,完善综合减灾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发挥自身优势,在防灾减灾宣传上下功夫

社区减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好的形式和载体,必须充分发挥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为此,我们发挥社区的优势力量,依托坚实的群众基础,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应急救助小分队”、“楼长”三支队伍,重点加强对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独居老人的及时救护,并对他们逐一登记造册,做好基础工作。防灾减灾,应重点把“防”字放在首位,依托社区板报,使宣传教育有声有色。针对居民迫切需要减灾知识学习的需求,发放减灾知识小卡片;张贴防灾减灾宣传画,图文并茂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帮助居民有针对性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使全乡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快建设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

(一)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彻底摸清全乡风险隐患底数。以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林草防火等为重点,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建立全乡贯通、行业领域信息共享的灾害风险数据库。(牵头站所:乡应急办、乡生态环境办)

(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

继续实施森林资源培育、退耕还草、固沙防风工程,加强水、气环境和土壤综合治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结合生态移民工程和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全面做好南部山区移民迁出区废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和移民区沙漠治理国土绿化工作,加大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项目建设。(牵头站所:乡生态环境办、乡应急办)

(三)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

以农村民居、学校、医院、幼儿园,以及交通生命线、电力、通信等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住宅和公共设施等建筑抗震标准。对接上级部门加强一般地区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民居、公共设施的加固改造,实施农村民居加固示范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路线和场所,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牵头站所:乡应急办、各村、乡属单位配合)

(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持续加强河道隐患治理,实施移民迁出区山沟治理和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病险河堤除险加固任务,全面治理挤占河道、排洪沟等空间的建构筑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提高使用水应急保障能力。(牵头站所:乡应急办、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供水站)

(五)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加大对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及地震易发区隐患点的日常巡查和检测。对灾害风险高、工程治理难度大、群众疏散条件困难的区域,结合脱贫攻坚和村居风貌提升等,督促灾害区移民搬迁。(牵头站所:乡应急管理所、生态环境办)

(六)实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着眼长远,立足实际,加快协调,统筹推进,培育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合理储备救灾应急物资,构建乡、村、组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牵头站所:乡应急办、乡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乡武装部)

(七)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

对接气象部门,提升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报预警能力。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制度,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及时向社会灾害预警信息。(牵头站所:乡应急管理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办)

(八)实施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素质提升工程。

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以“5.12”、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时机,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实施防灾减灾知识、安全常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工程,组织经常性地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全面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牵头站所:乡应急办、乡属学校、各村委会)

三、强化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灾害。成立乡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针对自然灾害防治中心重大问题和短板弱项,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制度,编制重要规划,形成抓工作合力。乡相关办公室和服务中心要建立完善组织体系,细化任务分工,靠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重点任务,加大推进力度。

(二)科学谋划推进。

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与防治能力现代化。针对关键领域、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确定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向上争取列入全乡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落实,切实发挥灾害防治各项工程的作用,努力提升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社区综合减灾创建范文第5篇

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管理,提高综合救灾减灾能力。继续完善《__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民政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进行修订,增强灾害救助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各镇(街道)按需要完成预案修订,初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救助预案体系。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灾害信息员管理制度,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规范使用好“国家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系统”,推行乡镇、街道直接报灾,要做到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初报。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研究制定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规划,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完成”的原则,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力度,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规范化管理,发挥救灾款物的使用效益。健全完善灾情会商机制,研究制定灾情核查工作规则,做好灾情会商评估工作,切实履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与区减灾委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认真做好自然灾害灾情汇总统计、会商评估、报送与等各项工作,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灾区需求,研究制定抗灾救灾措施,确保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按照防大灾、备大灾、救大灾的要求,认真开展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做好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妥善安排冬春期间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新灾应急救助工作,基本实现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得到初步救助,各个阶段基本生活有保障,确保受灾地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组织开展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演练活动。认真贯彻《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集中宣传和救灾演练活动,营造防灾减灾氛围。广泛深入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打造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精品,争取2-3个社区达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加大殡葬改革与管理服务工作力度。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殡改宣传和执法监察力度,大力推行骨灰存放、树葬、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文明殡葬意识,巩固100%的火化率,严处殡葬违规行为,坚决遏制散埋乱葬和“装棺二次葬”现象,促进我区殡改工作的稳步推进。完善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新殡仪馆年内投入使用,严格执行殡葬服务收费管理规定,提高殡葬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优质化水平。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争取政府加大对救助工作经费及救助经费的投入,抓好《救助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宣传,积极开展“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主题宣传活动,规范和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措施,做好流浪乞讨智障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

做好儿童收养登记服务和福利保障工作。加强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规范收养登记程序和流程,做好社会弃婴收养登记工作,切实保护被收养儿童合法权益。抓好涉外收养工作的落实,拓展福利机构涉外送养工作面。做好孤残儿童的康复工作和孤儿身份核查、救助工作。开展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工作,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服好务,依程序办理好审核、审批手续。

提高婚姻登记服务管理水平。巩固提升婚姻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登记服务质量,规范档案管理,确保登记合格率为100%。加大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好与省级婚姻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联网工作和日常信息更新工作。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加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力度,做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申请登记时,推行同步建立党组织,从源头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登记服务流程,做到依法登记,依法管理,进一步提高年检率与合格率,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切实提高监管效力。建立社会组织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20__年评估率力争达到15%以上。

进一步加强区划地名管理工作。加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市政府要求对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完成勘界,制作完善我区行政区划图。加强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善我区地名规划,对在建和规划道路系统化、序列化、标准化命名,开展电子地图、声讯问路、地名触摸屏等多样的地名电子信息化服务。做好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做好地名

文化遗产保护,力争更多地名进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完善区划和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做好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切实维护边界社会稳定。 加强民政民生项目谋划储备。及时做好与省、市、区发改、规划及上级民政部门等的对接工作,拟定我区20__年民政项目投资计划,建立可操作性的规划项目库,做好规划项目投资申报、审核、下达等落实工作,推动规划项目按时开工、精心施工、如期竣工。

加强法规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载体,加强民政法规政策宣传工作,抓好法制培训,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民政信息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做好民政系统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等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扩大民政工作社会宣传,有效提升民政工作影响力。

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惠民政策、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政资金管理制度,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杜绝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和行为,积极打造“阳光、高效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