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生活含义

绿色生活含义

绿色生活含义

绿色生活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绿色+名词绿色+动词语义泛化组合限制性

一、引言

词义是不断发展的,“绿色”在汉语颜色词中一直处于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频频以各种转喻义与其他词语复合而产生新词,如“绿色通道”、“绿色能源”、“绿色殡葬”、“绿色消费”等,在这些词语中,“绿色”逐渐摒弃了它表示颜色的基本义,而走向各种引申义。与此同时,在用法上也发生了变化。

二、“绿色”词语新用法

关于“绿色”的本义,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即呈现这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绿色”是一个颜色词,这个词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就出现了大众化活用的倾向,在用法上出现了许多新变:

1.绿色+名词

(1)绿色食品离我们有多远(《质量指南》2002年第2期)

(2)全市建立了“发热病人绿色通道”,果断处置疫情,设立了15家非典病人定点医院。(《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

(3)一些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理应开发纺织绿色产品,只有这样,面对出口的“绿色壁垒”才能打破。(《新闻晚报》2003年7月25日)

(4)该联盟的负责人表示,青少年绿色网络的建设还缺乏企业参与。(“东方早报网”,2004年12月9日)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绿色”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且从其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看出,“绿色”已由颜色意义广泛转用为表示健康如(1)(4)、环保如(3)和生命如(2)等几种含义,意义上发生了转喻。这些词义均是在“绿色”本义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深层认知义,是以“绿色”本义为基础、而又超越本义的,在历史、心理、文化等影响下产生的引申义。

色彩是客观事物的重要属性之一,“绿色”附着后的新词语是新词新义产生的源泉,而这些由“绿色”限定的名词性词语,逐渐超出对事物本身颜色的界定,而走向对事物属性和特点的描述与限定。如:

绿色食品:未被环境污染、食用安全营养的食品。(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2003年版,以下简称《新》)

绿色能源:指来自植物的能量物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新》)

绿色包装:指卫生的、健康的包装。(《新》)

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的渠道。(《新》)

绿色金库:喻指森林及其相关产业。(《新》)

由以上词语释义可以看出,除少数词与事物的颜色直接相关外,其余均突破了绿色的本义,而走向由人们看到“绿色”时所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有关环境、生命和希望等的含义。概括起来,“绿色”在经过词义扩张后,主要有以下几种词义:①生态的、自然环境的;②环保、无污染的;③可持续利用或发展的;④健康、安全的;⑤生命的;⑥森林、林业。

以上词语也充分说明了“绿色”作为词素,它的几种扩张义是最具构词能力的。而这种本义和扩张义在构词量上的悬殊,也可以印证符淮青在《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中提出的语素共义、语素变义之间关系的观点。正是语素变义的活跃使得“绿色”一词能够与各类名词相搭配,从而使“绿色”词群呈现出超常组合的特征。

2.绿色+动词

“绿色+动词”组合,更能鲜明直观地体现出“绿色”一词在语义扩张后的特征,例如:

(1)远山正英,创造中日“绿色往来”的“愚公”。 (新华网2004-03-12)

(2)一项得到联合国资助的绿色照明示范项目13日在上海正式启动。(“东方早报网”,2004-07-27)

(3)人民日报:广西工业实现绿色升级。(《人民日报》2011-2-24)

(4)千尺推出绿色下载工具 解决手机恶意扣费。(“中关村在线”2011-3-25)

以上各例中的“绿色”短语,既有名动兼类又有纯谓词类,且不难发现,这种谓词性成分的组合正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这类动词短语与“绿色+名词”类短语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组合上也更为形象和生动。这类短语生成后,既给动词本身增加了新义,也给原来的动词词义增添了更为突出的感彩。同时“绿色”在词语中,词义扩张性也体现得更为清晰,例如:

绿色设计:指卫生的、健康的、资源可回收的各种设计。(《新》)

绿色消费:指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新》)

绿色安葬: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安葬死者。主要指生态葬,与传统的建墓竖碑式的安葬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新》)

绿色管理:把环境保护观念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新》)

以上多强调“绿色”引申后的含义,用于表达一种行为方式是符合环保要求、健康的或安全卫生的。于六种引申义中又侧重于使用前四种,这与前几种词义更丰富、更具构词能力有关。同时也说明“绿色+动词”类短语在“绿色”新义的指示上更为专一,“绿色”能广泛附加在这些动词前构成新词,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表达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习用。

“语言是个开放的运动符号系统,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类化现象。”[1]词语能产的直接动力是类推,而这种类推是以语义泛化为支撑的。所谓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到自己的指称范围。[2]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绿色”只有一个义项,而从上面的“绿色”词族(“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中可以看出,“绿色”已广泛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许多领域,这显然是一个义项无法包容的。所以说,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中,“绿色”的词义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泛化,由语义泛化和结构类推的相互作用,使词义本身的演变加快。

三、“绿色+X”组合的限制性

“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的结构方式,可以鲜明地体现出“绿色”词义的变异性、扩张性和能产性。但是这种能产性是不是无限的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绿色” 词语组合的限制性问题。

“绿色+名词”与“绿色+动词”形式被广泛使用后,在形式上与语义上均开始为人们所接纳,成为一种较为固定和合理的表达法,进而被纳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但这一表达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词语,因而在组合上是具有限制性的。如:

“绿色+名词”类:

“绿色工作”、“绿色煤炭”、“绿色能力”、 “绿色感受”、“绿色面包”、“绿色命令”……

“绿色+动词”类:

“绿色打扫”、“绿色绘画”、“绿色引用”、“绿色增强”、“绿色投放”、“绿色办理”……

“绿色+其它词性”类:

“绿色可爱”、“绿色坚决地”

(表示下方例子是错误组合)

上述各例中的“绿色”均不能跟词语相搭配,因为它既受到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惯用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正确语义条件的限制。语义通顺是一词语或句子能够成立的前提条件,而“绿色”与这些词语之间不能形成语义关系,因而构不成上述短语。这种搭配法也是未曾得到人们认可的,同时,反映社会新思想、新动向的“绿色”新词语组合,其组合关系是建立在人们新的实践成果出现,词义因此得到扩充的基础上的。没有人们的实践成果做基础,凭空捏造出的“绿色+词语”的搭配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从人们实际交往和生活的角度,都是不可能轻易产生的。

四、“绿色”与其他颜色词比较

一些其他的颜色词语,如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等,它们在语义上也常会呈现扩张性特征,这种扩张性与“绿色”的词义扩张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幽默”、“白色谎言”、“黄色笑话”、“红色革命”……也都超越了词语本义,被注入了新的感彩,能够较含蓄、新颖地表达出人们的心声。这些新义及用法体现出一部分颜色词的某类共性,即能够通过词义的转喻表达出某种新的含义或感彩。

但它们在颜色词中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语义扩张的用法上也仅止于此,而未像“绿色”一样,出现广泛的词义泛化,能与各类名、动词相搭配。例如我们通常不会说红色食品、黑色能源、紫色生产、蓝色出行等。另外,这些颜色词语较多地与抽象名词搭配,仅用在固定结构下传递出几种很有限的意义,与“绿色”词义的丰富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结语

“新词新义是新事物新思想产生的反映,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3]“绿色”词族的生成,正是时代变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映,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为一部文化史”[4](P255)。而透过发掘“绿色”一词语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二十一世纪,及语言跟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演变的面貌。同时,这其中一些尚未生产使用的词语,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

注释:

[1]胡习之:《辞规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2][3]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语文建设,2003年,第8期。

[4]姚淦铭:《汉字心理学》,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J].语文建设,2003,(8).

[2]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符淮青.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3).

[4]周一民.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3,(4).

绿色生活含义范文第2篇

(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最能承载文化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色彩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红绿黑白”这四种色彩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联想意义的差异。

关键词 色彩词;差异;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明芳(1983.09—),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0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最能承载文化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色彩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充分考虑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本文将对“红绿黑白”这几种颜色的联想意义之异同进行深入地探讨,以便加深我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了解。

1 “红绿黑白”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对比

1.1 红色与red的对比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红色和“red”都包含有喜庆欢乐的含义,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在中国的传统及喜庆的日子里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过年或办喜事要贴红对联,传统婚礼上要张贴大红喜子,新娘要穿红色的礼服等。而在英语里有red-letter-day表示纪念,喜庆的日子,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是指隆重欢迎某人(语言与文化 邓炎昌, 2003:193-194)。但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文化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情感色彩不同。在汉语文化中,红色是一基本崇尚色也是褒义色彩最浓的词,有喜庆,成功,吉祥,忠义等意义。我国的国旗,党旗,军旗和少先队旗的底色都是红色。在汉语中红色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革命,进步的内涵。例如红军,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等。在英语中红色常与官僚作风,危险,灾难,战争,暴力革命等联系在一起。例如,red rag比喻激人愤怒的东西,red ruin火灾, a red battle血战, red-neck 乡巴佬。第二,内涵的不对等。红旗在汉语中是褒义词,而red flag则表示危险的信号或叛乱的旗帜,红豆象征爱情或友情,而sell one’s birth right for some red-bean stew 比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卖原则,见利忘义,再如红茶为black tea, 红糖为brown sugar, 红眼病则为green with envy.

1.2 绿色与green 的对比

在汉英语言中,绿色都有生长和希望的意义,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汉英语言中都用绿色象征着生命之色, 此外,汉语中的绿灯和green1ight在交通指挥系统中都表示所有车辆可以通行的意义,这些都是绿色在这两种语言中相近的意义,但差异也是存在的。

第一, 情感色彩不同。绿色象征着万物生长,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清丽恬静的,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常用绿字来描写年轻貌美的女子,如:“红男绿女”;以“绿窗”指代闺阁。由于绿色象征着生命,代表生机勃勃,因此在汉语里有很多跟绿有关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植物的,例如绿洲,绿地,绿油油,红花绿叶等。在英语文化中,green可以指从生命的色彩到人的心理,还可以指经济和财政领域中的某些事物。例如a green young novice(无经验的年轻新手), at the green age of 17(正当年华的十七岁),green politics (主张保护环境的政见),give (sb.) the green light( 准许某人做某事),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财团,green sheet指政府预算明细比较表。第二,内涵的不对等。在汉语中某人产生了嫉妒的心理,我们用红眼或眼红来表示,但是在英语中却是green-eyed, green with envy和green-eyed monster. 在英语中green可以是蔬菜,水果,植物的代称。green grocer是指水果商, green house则表示温室,green meat--鲜肉,green goods--新鲜货物等。这些在汉语中我们都没有用相应的色彩词来表达。

1.3 黑色与black的对比

黑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共同之处颇多。黑色和black 都有黑暗,不正当,阴险恐怖等内涵,如blacklist(黑名单), black market(黑市),black-hearted (黑心的), black sheep(败家子)等。在汉语和英语当中,黑色都有悲哀的象征意义,比如英美人在葬礼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在葬礼上戴黑纱。在不同的文化中他们也有不用的意义。首先从情感意义上来讲,在汉语中,黑色既有贬义色彩也有褒义色彩,古代人们常用黑色形容刚直,坚毅和无私。然而黑色又具有贬义色彩,如成语颠倒黑白就将黑作为邪恶力量的代表,黑色还有反动发革命的含义,例如黑帮,黑幕,黑后台,黑势力等。此外,在英美文化中,黑色也有褒义和贬义,但没有反动的意义。其次,内涵的不对等。汉语中的黑心为evil mind,黑手evil backstage manipulator,而in the black 指盈利。

1.4 白色与white的对比

白色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相近的内涵,白色与白云,白雪同色,因此古人用白色象征纯洁,光明,高雅。白色与英文中的某些词汇是对等的,可以互译,例如白宫(White house), 雪白(snow white)等。但是白色和white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有不同。第一,感情色彩的不同。中国文化中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所以汉语中的白有哀悼,错误,徒劳,反动与可憎等内涵。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是指丧事,白衣指卑贱之人,还有成语一穷二白也是指非常贫穷。在政治上白色代表反动,反革命,解放前称国民党对革命的镇压为“白色恐怖”。 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一崇尚色。西方的婚礼新年穿白色的婚纱,象征纯洁,美丽和善良。 White collar为白领,指的是从事脑力劳动人,是受人尊敬的阶层。用white man指称高尚,有教养的人;美国政府所在地为white house(白宫);而white Christmas代表白色圣诞节,象征欢乐,幸福,喜庆。可见,在英美文化中,白色的大部分含义为褒义。第二,内涵的不对等,汉语中有些与白色搭配的词与英语中的white所表示的颜色没有任何联系。比如白开水译成plain boiled water,白菜为Chinese cabbage, 真相大白the fact made clear等。同样在英语中white构成的词在汉语中无白色与之对应。例如white coffee 为加牛奶的咖啡,White wedding是吉祥的婚礼, White sale对应的是大减价;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elephant为大而无用的东西。

2 结语

汉英色彩词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则更多,通过分析“红绿黑白”这几种颜色的不同意义,可以看出颜色词意义的差异来源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受地理条件、民情风俗、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人赋予同一色彩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汉英色彩词内涵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了解汉英色彩词意义差异的原因,可以加深我们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了解,有利于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言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顾佳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绿色生活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 “绿色学校”教育 绿色人文 绿色校园文化

当前“绿色学校”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在建设、完善和提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绿色学校”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化、环保,它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容:绿色人文和绿色校园文化。工作、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培养自己的“绿色学校”意识,成为了建设“绿色学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政治课教师如何充分把握政治教学这一重要契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学校”教育呢?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绿色学校”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特别是渗透了“绿色意识”的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在“绿色学校”教育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进行“绿色学校”教育的目的。例如,讲“培养健康心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时,特别要向学生提及,一个人要想展示自身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仪态得体、彬彬有礼、语言文明,这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学、见识等诸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这些良好的素养,恰恰是“绿色学校”建设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讲述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弟子规”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应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对形成和谐校园、营建绿色校园文化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对“绿色学校”认识

“绿色学校”教育也包含了环保教育,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增强法制观念”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权是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应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责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涉及环保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的权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绿色学校”习惯

校园中可以看到一些有悖“绿色学校”建设的现象:有的学生语言不文明,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生过多依赖电子工具,喜欢快速阅读,极少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大多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校的粉笔无限量供应,所以珍惜粉笔的学生并不多;学生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任水哗哗地流。

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单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应把“绿色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这对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素质、提升个人形象有极大的帮助,也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提倡学生多读书,放平心态,带着思考去慢读纸质书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提升绿色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爱护绿化设施,从而形成“绿色校园”风尚,为构建环境优美、师生和谐的绿色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绿色学校”意识

课外活动可以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举办专题讲座、“绿色学校”知识竞赛等,以多种形式开展。在“世界环境日”组织“我爱我的校园”环保征文大赛;在“地球日”组织学生在校园清除白色垃圾、护理绿地;在“植树节”开展“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淡水资源调查、在学校周边网吧应如何开设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增强他们的“绿色学校”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绿色学校”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绿色学校”建设的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绿色学校”活动之中去,进一步树立了“绿色学校人人有责”的观念。

绿色生活含义范文第4篇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去翻译,而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我们要善于比较英汉常用的颜色词的词义与其内涵,力求在翻译过程中少犯错误,尽可能地减少误译。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颜色词的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

关键词:英语;汉语;颜色词;翻译;文化因素

Abstract

In the human language, the unique charm which the color words expressions and displays, makes the one hold in high esteem. The same color has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cultural element.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or English into Chinese, we should take the context into consideration rather than translate it literally so that we could make less mistakes. We should compare the word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make every effort to avoid the mistake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mistranslating. The paper tries to compare some color words in their usage,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le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we must consider the cultural element so that we could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color terms; translation; culture factor

引言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个民族对同一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所以,在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表达式方式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引申,转换成其他特殊的含义。 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对该类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

一、概念及分类

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数量都极为丰富。“而英汉两种语言把颜色词大致分为三类: basic color words (基本颜色词),color words with colors of objects (实物颜色词)和color words in shades(色差颜色词)。”[1][P86]

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比较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可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 black,green, yellow, blue, purple, gray, brown。

“实物颜色词就是把用自然界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例如:silver(银白),gold (金色),chestnut-brown(栗色),lead-gray(铅灰)。这类颜色词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1]{P86}

以上是颜色词的大致的分类。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常用基本颜色词的英汉比较与翻译。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二、比较

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英汉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最基本的莫过于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和白。这里,我将以“红,黑, 白,黄,蓝,绿”这六种基本颜色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褒贬意义,蕴含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Red — 红色,红色的

“红”与其他词搭配一起,不仅派生出很多与客观事物对应的语言意义,而且还深刻地揭示社会,政治,文化内涵。

1、 汉语中“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喜庆、顺利、成功,受重视或欢迎。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着中国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

如: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婚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而像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是个悲剧,展示出一幅封建社会妇女悲切凄惨的人生画面;但这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喻意仍是‘欢乐、喜庆’。在夫权社会里,丈夫可以妻妾成群。所以,黄昏仆人若在哪房妻妾门口高悬起大红灯笼,则表示丈夫将至。这对独守空房的妻妾们来说,是受宠的标志,是值得高兴的事。同样,古典名着《红楼梦》是悲剧,但‘红楼’的喻意亦是繁华,快乐。”[2][P252,253]

像汉语一样,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属性概念。如“to paint the town red”中的“red”指狂欢喜庆,但蕴含喧闹意味;又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r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s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r”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

“如The visiting princess was treated to the red carpet in Rome.

表示访问中的公主在罗马受到隆重接待。”[2][ P252,253]

2、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红”的另一种重要象征意义是“革命”,不同的是,汉语中“革命”带有褒义,而英语常含贬义。

在汉语中,它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钻”等。而英语中,它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2) a red revolut

ion “赤色革命”;(3)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运动”。即使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小说《红与黑》,“红”也代表反封建的革命的力量。

3、“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音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这些短语来源于斗牛场上,因为公牛一见红布就狂怒。所以,语言文化中用来隐射人们的情绪,更显风趣。

“比如:Whenever anyone teased John about his weight,he saw red. 每当有人拿约翰体重开玩笑时,他就怒火直冒。”[2][P252,253]

4、当然了,也有例外的,语言的共性中又包含着个性。在某些方面,“红”不仅给人以欢乐,反而带给人“忧愁,厌恶,耻辱”,这主要用在英语国家里。

比如说:the red light district 指城里有妓院的地区,是人们不应该去的地方。还有例如running a business in the red表示经营亏本(邓炎昌,刘润清 1989) in the red 这个表达方式源自记帐时常用红色来记录亏损额。而在交通用语中,“红灯”是警告的标志,危险的信号,引申到文化语言中,就喻指“危险,必须停止”的意思。

(二)Black — 黑色

与红色一词的喻意相反,黑色(black)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黑色和black在英汉文化中象征着死亡,苦难和悲痛。

1、 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总把黑色与“坏,不好,黑暗,邪恶,奸诈”等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汉语中“黑帮,黑道,黑话”常指匪帮,匪盗的行径以及他们所说的语言。在早期白话小说中的“黑店”常使人联想到“杀人劫货的客店”。而英语中,人们对“黑”所产生的联想与汉语差不多。甚至于有的在意义和形式上能完全对等,比如: black market(黑市,指非法交易),black hand(黑手党), black hearted (黑心肠的)等等。

2. 黑还被赋与了“非法的、不吉利”等意义,日常生活中称那些没有户籍的住户为“黑人黑户”,我国高考时还未改革之前是每年的七月初,高考之后考生往往要等上20多天才能得到成绩,心急如焚,自不得言,所以考生往往称7月为 “黑7月”。

在英语中black表示“不幸,灾难,厌恶,愤怒,阴沉”等意义。比如, black sheep(败家子,害群之马);开学第一天,学生称为black Monday(黑色星期一)。1873年9月13日,纽约股市暴跌,伴随着那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巨商大厦们称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3]

3、当然,像红色red可以用来表感情一样,黑lack也同样带有感彩,它可以表示“面带怒容,怒目而视”等,但是这个表达法主要是用于英语中,比如说black in the face (满脸怒气) ;look black (怒目而视) 等等。

(三)White — 白色

白色在汉语和英语的联想意义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

1. 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比如说:汉语有“红白喜事”一说,其中“白”指丧事(funeral)丧家人身穿白衣,头戴白帽,胸佩白花以表示悼念。但在英语文化中,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是清纯无邪,幸福吉利的象征。如:西方婚礼以白色为主,新娘身穿白色圣洁的婚纱头戴白色面纱,代表爱情的纯洁和婚礼的幸福。

2.不过也有例外,由于语言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许多英汉词语中,白和white都脱离了它表示的颜色的本义,因此对此类颜色词要多加注意。

比如说英语的white与汉语的“白”均有其独特的引申意义。汉语中“白”可表示徒劳,无代价的,空白,清楚的,当然这时“白”已不再同是颜色词,而是副词。比如:白手起家,白纸,白话,白搭等;—在汉语中指的是傻瓜;白头偕老—在中国文化里指祝福人家百年好合等等。

而在英语中,如: white可表示清白,善意,幸运,诚实等,例如:a white day(吉日) ,white rage(震怒) ,a white lie 指的是善意的谎言。有些词组虽有white一词,也可译成“白”,但意义发生了转变如:white elephant(白象),白象在南亚一些国家被尊为神而不用作役用,试想谁能供养一尊活神呢?因此white elephant意味着“保管起来既费钱又费事的累赘东西” 。还有像White House(白宫)则是指美国政府,在英汉经济词汇里如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war经济竞争等等。

(四)Yellow — 黄色,黄色的

和红色相似,黄色和yellow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语义联想是不同的。

1、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在旧时黄色象征中央政权,国土之义,代表权威,威严,在中国人心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天子,普通百姓不能随便使用黄色,传统上是皇族专有的颜色。例如:在汉语中有“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榜”是天子的诏书等。

但是在英语中,yellow却没有这些含义。

2、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常出现在一些贬义词中,表示下流,堕落,同时黄色与其他词语一起构成了许多新的词汇,使用广泛。比如:“黄”、“色书刊”、“黄色音乐”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与“性”有关的黄色概念。

而在西方文化中,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比如yellow press黄色书刊,要在这里注意,yellow并无色情之意,只有低级庸俗的意思,因而不能等同于汉语中的黄色书籍,yellow pages指商店、饭店、商户和机构的电话簿,书页是黄色的,也需要注意,这个yellow pages并没有汉语是“黄书”的意思)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1)yellow dog 卑鄙的人(2)yellow-livered胆小的。

(五)Blue— 蓝色

蓝色和blue在英汉文化中所产生的联想是不同的。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1、 中国人喜欢蓝色这一大海与天空的自然色,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憧憬联系起来,因此蓝色在中国文化中给人“恬淡宁静,意蕴深远,心旷神怡”的联想,比如说“蓝色的梦想”,指美妙的梦想,梦寐以求的东西。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英语中blue一方面具有“忧郁,伤感”的联想意义,常与心情不好有关(邓炎昌,刘润清1989)。例如:He was blue over his dismissal。的意思是“他因被解雇而情绪低落”。in a blue mood和having the blues 指难过,沮丧和抑郁。Blue Monday指“沮丧的星期一”,a blue fit表示非常不满,震惊或者气愤。另一方面, blue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 权势,出身贵族或王室。例如:blue blood指贵族血统。

2、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的一些词组含有blue的一词都没有“蓝色”的意义,比如,a blue film不是指悲伤的电影,而是指其中含有内容,暗示或者描述,相当于汉语中的“黄”。[4][P85]

(六)Green — 绿色

绿色和green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

在英文中green是一个联想非常好的颜色词,它表示“春天,希望”之意,现在常常用在与环境有关的词语中。例如: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指的是消费者购买没有危害环境的产品。[5][P66]

2、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低贱。如在古代,低贱的人穿绿色衣服。它还表示野蛮,旧时也有称“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

与此对应,在英语中green也可以表示不好的意义,它有“嫉妒,幼稚,缺乏训练”的意思。例如a green hand 指生手,它的表示没有经验,as green as grass表示幼稚, a green eye指妒嫉的眼睛。

从以上6种主要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它们各自的文化系统不同,因而其内涵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而在实际运用中,每一个颜色词的意义更显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日趋便捷的今天,英汉两种语言互相渗透,融合与借鉴,从而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用法,比如在之前提到的红灯,这个用法现在在中国也很普遍,主要是用在交通使用中;而像绿色这个颜色词,不仅在英语表达中才有绿色消费,在中国也很流行绿色食品这个说法,还有就是中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这几个绿色搭配词已经不是指传统的中国意义中不好的一面,而是指现在全球所提倡的安全、环保,健全的象征意思了。所以,在从事译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既要准确传达源语(source language)中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又要消除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读者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惑。

颜色词的翻译

所谓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6]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1984.1.《翻译通讯》)。而通过以上英汉颜色词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民族心理,审美标准不同及其它众多因素,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感彩差别较大,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就我们所知,不同民族从不同的视角(perspective)观察入手,例如: 汉语注重从内容入手而英语则注重从背景入手。比如blue movies 象征 romantic,因此要注意在翻译实践中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而孤立地理解与翻译,必须在理解原文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的整体对颜色词作灵活处理,才能避免错译或死译的现象。[7]

在通常情况下,颜色词的含义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即基本含义和文化引申义。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本人认为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可粗略分为直译与意译两种: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8][P19]主要用于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的情况中,在英汉互译颜色词时,有的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来翻译,有的在目标语中其对应的颜色词有相似的文化引申含义,因此也、可以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例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indigo, violet, who is dancing, waving the colored ribbon against the sky?[7]

源语中表达基本含义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英文(目标语)中用来描写彩虹的基本颜色词一致,所以作者就用了直译法。此外英文词语的red, red flag, red carpet, green, green tea, green leaves etc也可以从汉语中找到其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同样可采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可分别译成“红色的,红旗,红地毯,绿色的,绿茶,绿叶”等。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8][P24]而在意译法里又可分为多种译法,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意译法:

(一)文化对等译法

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颜色词来表达同一种事物的颜色,因此译者在处理颜色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颜色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颜色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颜色。

例如:“红榜”不可译成“red roll”,英语的习惯表达是:“honor roll”;“红娘”的相对形式是“go-between”,而决非 “red woman”之类。[9] 而像“black tea” 不是翻译是黑茶,而应该是对应中文的“红茶”, 这是因为中文重 从内容方面入手,这个红茶是指茶水的颜色;而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更加注重从外表颜色入手,因为茶叶在没下水泡开之前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外国人就称其为“black tea”。与此相类似还有像brown sugar (红糖) brown bread (黑面包) black and blue (青一块,紫一块)等。

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中审美情趣的角度不同。汉语讲究的是对称美丽,“诗句、对联”等是中国文化追求对称美的集中体现。而在英语中颜色词的使用倾于表达的准确性.

再比如,在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但是由于“红灯”直译为英语含有“风化区”的意思,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译名才畅销起来。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颜色词的延伸涵义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到其文化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翻译。

(二) 功能对等译法

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颜色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颜色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这个在上面的颜色词比较里有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例如:

black leg 骗子 black dog 忧郁、不开心的人

black smith 铁匠 white rage 震怒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a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a white elephant 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10]

结语

当然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以及翻译的方法内容是远不止以上这些的,限于篇幅,还有许多内容未能涉及,但是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而且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颜色词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而对于颜色词的翻译方面,我们都知道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更涉及到两种文化。特别是颜色词的翻译正确与否对许多涉及颜色的各行各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装潢颜色很有讲究,像日本人忌黄色,比利人忌蓝色,欧美等国忌黑色,泰国人忌红色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尊重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你在这些国家就卖不出商品,也赚不了外汇。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将这些关于颜色词的使用知识好好掌握,以便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江峰,丁丽军. 实用英语翻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6.

[2]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52,253.

[3] 吴大荣.常用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贵州民族学院党报,2003,(6).

[4] 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8. 85.

[5] 蒋冰清.论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宁德师专学报,2002,(1):66.

[6]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之英汉互译(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3

[7] 赵静.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6, 22:92

[8] 宋天赐.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教程[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9,24

[9]王芳.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

[10]张勇先.实用英语惯用法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63,64.

绿色生活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消费 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

消费是人们用社会产品来满足自己需要从而使用和消耗产品的过程。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狭义的个人消费。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也急剧膨胀,导致人类对物质消费的过度追求。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呈现出越来越紧缺的趋势,人类已经意识到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形势,并开始反思现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一、绿色消费的基本概念

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在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转变消费模式,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环境会议之一。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国际性消费新潮流也由此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蓬勃发展起来。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就有一些学者开始对绿色消费进行研究。对于绿色消费的含义,1987年英国的《绿色消费指南》作了如下解释:“避免使用下列产品的一种消费:危及消费者或他人健康的产品;在生产、消费及废弃以后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损耗大量资源的产品;过度包装或者使用时间过短的产品;以濒危物种或者珍稀环境资源为原料的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存在虐待动物行为和滥捕行为的产品;对其他国家的环境和利益造成损害的产品。”

目前,国际上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鼓励消费者消费无污染的环保产品;二是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对废弃物的处置要合理恰当,而不是一味的G弃;三是消费在满足人类生理需要和其他方面需要的同时,尽量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与浪费,注重节能和环保,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

二、绿色消费的伦理研究

(一)绿色消费的伦理基础

传统消费的伦理出发点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只有人类才是价值评判的主体,自然界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这种伦理观否定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将人类与自然完全对立,把自然看作征服的对象。在这种伦理观的指导下,人类征服自然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和利用,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社会快速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急剧恶化和资源迅速枯竭。

绿色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区别在于提倡人们自觉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倡导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消费的伦理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内在价值,并尊重自然。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自古以来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离不开自然界,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正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中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的体现。生态伦理学倡导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人和自然同属于一个整体,人类的活动应该以这个整体的优化为目标,而不是仅仅考虑人类自身。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道:“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谁都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绿色消费的伦理原则

可持续原则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前提下,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造成危害。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需要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经济行为,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模式并没有否认消费的经济内涵。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区别在于,绿色消费不仅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注重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尽可能地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使之与环境相协调。

公正性原则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代内公正是指代内所有的人拥有平等地使用各种资源,谋求生存、发展的权利。任何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他地区、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为代价,尤其是发达国家不应将本国的发展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损害上。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重视环境与生态问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战略,而不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代际公正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各种资源,享有良好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上拥有同等权利,也就是说,当代人要为后代人的发展留有基本的生存环境和必要的自然资源,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绿色消费要求我们在消费时要重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避免限制后代和整体人类的发展。

三、我国绿色消费现状

(一)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偏低

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的强弱对绿色消费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绿色消费发展还在初级阶段,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绿色消费的认识存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