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1篇

方法:对321例高原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结果:孕妇由最初的对疾病的不认知到孕妇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熟悉并掌握预防措施,积极参与护理和治疗,最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在高原本身缺氧的情况下,做好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对降低高原妊娠和并贫血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原妊娠缺铁性贫血孕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1-02

贫血是高原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诊断标准较非孕妇低,当红细胞计数在3.5×1012/L、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下,血细胞比容。当母体严重缺铁时,使骨髓造血功能极度低下造成重度贫血,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一定危害,甚至可危及生命。护理的关键是做好高原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我科收治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321例,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初产妇263例,经产妇58例,城镇人口145例,农村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打工族)176例,孕前确诊78例,孕期确诊243例。按照其血红蛋白100次/min,需及时休息并对症处理,防止心力衰竭发生。为增加胎儿血氧供应,吸氧2次/d,30min/次,坚持自计胎动次数,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临床表现

高原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有:①高原原发病的临床表现;②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③由于含铁酶活力降低致使组织与部分内呼吸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如轻者皮肤粘膜略苍白,无明显症状。重者面色黄白,全身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活动时心慌、气急、易晕厥,伴有低蛋白血症、浮肿、严重者合并腹水。

3临床诊断

(1)病史中常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病史,例如高原缺氧、月经过多、寄生虫病等,营养不良也是常见因素。

(2)实验室检查:孕妇贫血的诊断标准相对降低,即红细胞计数

4护理评估

(1)详细、全面地了解妊娠前有无全身慢性疾病及慢性出血史、高原氧含量、月经过多史、营养不良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经济状况,妊娠后进食情况、急慢性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等。

(2)评估贫血的程度,高原妊娠期贫血的程度分为四类;轻度贫血:RBC(3.0~3.5)×1012/L,Hb100~81g/L。中度贫血:RBC(2.0~3.0)×1012/L,Hb80~61g/L。重度贫血:RBC(1.0~2.0)×1012/L,Hb60~31g/L,极重度贫血:RBC≤1.0×1012/L,Hb≤30gm。

(3)身心状况评估,症状及体征;轻度贫血症状不明显,重度贫血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4)社会心理评估,重点评估孕产妇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支持系统,对有关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5)诊断性检查评估,血象,骨髓象及血清铁的浓度。血清铁低于60μg/dl,总铁结合力大于300μg/dl,铁饱和度明显减低到10%~15%以下,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降低为高原缺铁性贫血的早期重要表现。

5护理措施

5.1一般护理。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减少孕妇对病情的恐惧。根据病人贫血的程度,轻症者可下床活动,重症患者应给与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与孕妇一定的照顾。

5.2特殊护理。①高原缺氧、饮食方面应注意使用的营养,应给与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铁剂含量多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免引起孕妇的厌食。②注意口腔护理,防止贫血病人发生口腔溃疡。注意饭前饭后的漱口,指导孕妇刷牙时用力勿过度。③注意孕妇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皮肤感染,定期洗澡,更换被服,护理人员应协助孕妇做好晨晚间护理。④在高原严密观察胎心及胎动,遵医嘱给与氧气吸入30分钟,每日两次,或根据病情需要根与氧气吸入并给与左侧卧位,定期进行胎心监护。⑤重度贫血病人应提前住院治疗,纠正贫血并选择分娩方式。⑥分娩后易发生产后出血,应该压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并做好记录。⑦遵医嘱给与治疗贫血的药物。并给与出院指导,产后42天门诊复查。

5.3补铁护理。根据贫血程度,选用铁剂治疗。一般从妊娠20周以后开始补充铁剂,这样可明显改善铁缺乏情况,达到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目的。血红蛋白在3.7mmol/L(60g/L)以上缺铁性贫血病人,采用口服补铁为主的方法,常选用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目前主张每日服用二价铁200~600mg。为了促进铁剂吸收,口服补铁时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稀盐酸。还应注意用药期间忌饮茶水。口服铁剂宜在饭后服用,可减少消化道反应。如果口服疗效差或病情严重的贫血患者,可采用注射方法补充铁剂。常用的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铁注射液,注射补铁的利用率高,可达90%~100%,但铁的刺激性较强,注射时应深部肌肉注射。另外,在用药过程中要使病人了解铁剂的作用、副反应以及用药途径,取得病人的配合。

6健康教育

向病人讲解高原缺铁性贫血对母婴的危害。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孕前期贫血。向高原妊娠期生理性贫血的病人介绍高原缺氧及饮食治疗的作用,让其纠正偏食习惯,进食含铁量较多的食物,加添含铁量丰富的强化食品。向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讲明药物名称、用药目的、剂量、方法、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严重贫血不宜母乳喂养者,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不宜母乳喂养的原因,并教会人工喂养常识及方法。做好出院指导,如:产后一个月内禁洗盆浴,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注意避孕等;护士应让病人了解产后42天返院检查的内容、具体时间、地点及联系人等。产褥期间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7讨论

贫血属于高原妊娠期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近年来,WHO相关资料统计指出,孕妇中超过50%合并有贫血,以缺铁性贫血(IDA)最为常见,在95%左右。高原妊娠期合并重度的贫血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影响,孕妇容易继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引起感染、早产、流产甚至胎死宫中。经过以上方法,证实我院321例孕妇明显减少了孕妇、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因此,临床上需要对高原妊娠期出现贫血的孕妇给予重视。在高原本身缺氧的情况下,做好饮食及药物护理,及早纠正贫血,防止并发症发生,对降低高原妊娠和并贫血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预防高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对已发生高原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2000

[2]田玉琴,杨存珍,贺金文.妊娠期常规补铁的研究进展.1999(01)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与方法: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治疗临床护理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2月对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静滴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吸氧、降颅压、镇静,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与结论: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93.3%。加强基础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关键词】晚发性 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护理 凝血酶原减低症 神经系统疾病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我科2004年至2009年收治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对患儿的有效治疗及护理情况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颅内严重出血者30例,男22例,女8例。入院时年龄为1月至5个月,均为家中分娩,24例占80%单纯母乳喂养,出生后未接受过维生素K3预防注射,3例占10%全部奶粉喂养.其余混合喂养;家住郊区及农村的占大多数26例占86.7%。患儿就诊时多为哭闹不安、惊厥、拒乳、呕吐、面色苍白、精神反应差、嗜睡,前囟饱满为首发症状,CT检查均有异常,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实质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5例,硬膜出血5例。入院确诊后,立即静滴维生素K35~10mg,连用5d,并输血浆或输血,以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贫血,给于吸氧,镇静,降颅压等综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1例。

2病情观察

2.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患儿体温不升或高热、呼吸不规则、屏气或暂停均提示病情危重。

密切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应。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病情危重。

2.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以兴奋和抑制状态相继出现为特征。常见的兴奋症状有:患儿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惊厥、拥抱反射亢进、双眼凝视等。抑制症状常表现为患儿嗜睡、昏迷、肌张力下降、全身肌肉呈松弛性瘫痪、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2.3颅内压增高的观察:患儿颅内压增高时,前囟紧张、饱满,眼球震颤或斜视、凝视、瞳孔大小不等、呼吸不规则、拒奶或喷射性呕吐等表现。

2.4用药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注意心、肾功能,防止肾衰发生。应用速尿时,及时观察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应用镇静剂时,注意呼吸和精神状态,谨防用药过量造成呼吸抑制。

3护理

3.1一般护理

3.1.1:抬高患儿头肩部25°~30°,以减轻颅内压,以右侧卧位为宜,防止患儿呕吐物误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

3.1.2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保暖,体温不升者或早产儿可置暖箱,随时根据患儿的体温及体重调节箱温,箱内湿度为55%~65%。保持病室的温度在22℃~24℃,每4~6h测体温1次,使患儿体温保持恒定。

3.1.3保持患儿绝对安静,头部制动。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稳,尽量减少搬动,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加重颅内出血。

3.1.4吸氧: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缺氧。输氧时应保持导管通畅,鼻导管应柔软,粗细适宜,每班更换。头罩给氧应监测氧浓度。

3.2特殊护理

3.2.1做好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擦破引起口腔炎,不能用手指、布类擦口腔,在喂奶之后喂约5ml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若发现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能是鹅口疮,可用4%苏打水洗口腔或制霉菌素溶液涂口腔黏膜,每天2~3次。

3.2.2皮肤护理:保持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穿着柔软、宽大易吸收的绵织衣服。

3.2.3脐部护理:每日检查脐部,更换消毒纱布,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脐炎。

3.2.4红臀的预防: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5%鞣酸软膏。选用柔软易吸水的尿布;尿布不要包扎过厚过紧,尿布外层更不能用塑料布包扎,尿布要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晾晒,或用消毒液消毒后清净用烘干机烤干。

4体会

4.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头颅CT检查对颅内出血量、出血部位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为早期治疗创造条件。因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故母乳喂养易发病。该病一经诊断,早期应用维生素K1及输鲜血,能迅速控制出血,减轻脑组织受压,以防远期后遗症。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依据为:①纯母乳喂养的1~2个月小婴儿;②男婴多见于女婴;③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病率高;④大多数伴有感染;⑤严重的凝血障碍,PT延长;⑥用维生素K治疗有效。该病颅内出血发病率较高,因大多数患儿都有突发性高颅压征象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或/和全身出血倾向,故早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警惕性不高会遗误诊断的时机。因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颅缝及前囟未闭,有缓冲高颅压的作用,所以早期及少量出血时征象不明显。如果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如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颅内出血的可能,未接受过维生素K治疗的小婴儿,贫血迅猛,并出现烦躁,阵发性发绀,双目凝视,阵发性肢体痉挛,脑性尖叫,前囟紧张等。

4.2喂养

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如患儿吸吮吞咽困难可用滴管法或胃管鼻饲法喂哺。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开始喂奶,以少量奶试喂,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奶量。喂奶时切勿抱喂。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物,最好以母乳喂养。喂奶时要认真观察患儿情况,如出现面色发绀,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哺乳,给予氧气,待患儿情况好转后再改用其他方法喂养。危重患儿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可输入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

4.3预防

及早发现异常胎位,及时处理孕妇的慢性病,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措施: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 10.5~1mg,1次/d,连续3d;生后1~2周及足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 11次可有效地预防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发生。新生儿后期乳母常规补充维生素K,适量进食绿叶蔬菜、水果,可有效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长期慢性腹泻或反复应用抗生素、肝脏、胆道疾病患儿应补充维生素K。

参考文献

[1]早川惠子;王永继;;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颅内出血和严重出血倾向[J];国际儿科学杂志;1981年01期

[2]苏鸿熙;胡小琴;李功宋;郭加强;徐乐天;;心内直视手术后颅内出血及血肿[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3篇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我省居民健康水平。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XX行动,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XX行动的实施意见》(X府发〔2019〕20号)和《健康XX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XX委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及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0%以上;促进生殖健康,推进企业女职工和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其中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1.强化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推进全省县域内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全省各县(市、区)均设立县、乡、村三级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建档、孕产期保健、妊娠风险评估、高危妊娠管理、危重症转诊等的集中管理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加强区域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全面掌握、督促指导和统筹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2.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5项制度。加强孕产妇分级、分类、“五色”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3.强化危急重症救治。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网络建设,健全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孕产妇和新生儿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二)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4.加强新生儿保健。规范开展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喉罩气道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5.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加强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工作,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工作,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健康检查,为儿童提供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婴幼儿喂养策略,创新爱婴医院管理,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到所有贫困县。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儿童肥胖综合预防和干预。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基层卫生处、疾控处、综合监督局)

6.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适宜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和规范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的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7.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加强高危儿童管理,规范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转诊及专案管理,提高高危儿识别与救治水平。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龋齿、视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等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继续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尽快实现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标。(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疾控处、医政医管处)

(三)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

8.广泛开展一级预防。因人施策,统筹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增补叶酸、孕期保健等服务。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动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紧邻设置,推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拟生育家庭提供科学备孕及生育力评估指导、孕前优生服务,为生育困难的夫妇提供不孕不育诊治,指导科学备孕。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动城乡居民全覆盖。(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妇儿工委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9.规范开展二级预防。广泛开展产前筛查,普及产前筛查适宜技术,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技术,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产前筛查。深入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对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病例,及时给予医学指导和建议。(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10.深入开展三级预防。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相关疾病救助,聚焦严重多发、可筛可治、技术成熟、预后良好、费用可控的出生缺陷重点病种,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和贫困救助全程服务试点。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康复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康复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衔接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康复保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医政医管处)

11.完善出生缺陷服务网络。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及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骨干,大中型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12.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做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产后避孕服务,提高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可及性。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避免准备怀孕和孕期、哺乳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推动建设孕妇休息室、母婴室等设施。(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13.防治妇女常见疾病。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覆盖面,推进城镇妇女、企业女职工“两癌”检查。以妇女常见病筛查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加强女性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推进女性更年期保健工作,防治女性更年期疾病。(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五)实施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工程。

14.深化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和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应用。加强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疑难病、急危重症诊疗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六)实施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

15.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省、市、县三级均有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省发改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规划信息处、妇幼处)

16.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复评创建。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自我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更好地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17.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医政医管处、妇幼处、)

18.试点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在试点机构探索落实财政保障政策,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结合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妇幼保健机构年绩效工资总量,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在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体改处、人事处)

19.强化妇幼健康学科建设。加强妇幼健康临床学科建设和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内涵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科教处)

20.加强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加强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增强岗位吸引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妇幼健康紧缺人才。利用专家驻县蹲点、基层人才专项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培养技术好、业务精的妇幼健康专门人才。(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人事处、妇幼处、科教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建立完善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责任,加强综合指导,精心组织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各方力量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卫生健康委、各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二)加强督导评估。

要建立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进展情况跟踪、督导机制,把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XX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健康XX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成员部门针对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价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各地要组织做好本地区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任务的督导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婚检;地贫筛查;现状分析;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09-03 中图分类号:R 556.6+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31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致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有α地贫和β地贫。若夫妻为同型地中海型贫血携带者的,每次怀孕,其子女有1/4的机会为正常,1/2的机会为携带者,另1/4的机会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

为降低出生缺陷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在全区范围正式启动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下称婚检),对贫困家庭进行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项目补助。计划的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全区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比2009年下降50%以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为达到自治区的地贫防治计划目标,确保计划的完成,本文总结2010年1月至12月在百色市十二个县(区)婚检中地贫筛查及地贫基因诊断的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标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12月百色市十二个县(区) 结婚登记的79046例人群,其中44670例进行地贫筛查,男性22330例、女性22340例,年龄18~35岁。

2.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主要是三分类血球仪和琼脂糖电泳分析仪。血细胞分析评价指标以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2fl视为地贫初筛阳性,琼脂糖电泳分析评价指标以血红蛋白A2值(HbA2)小于2.3%和大于3.5%为地贫初筛阳性。

3.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所占总体比例用百分率表示。

结果

1.2010年百色市有79046人登记结婚,其中有49918人进行了婚检,婚检率为63.14%,参加婚检的人员中有44670人进行地贫初筛,共筛查出5097例阳性,阳性率为11.41%。但按百色市地贫基因携带率为25%计算,79046人中应有19761人地贫基因携带,实际初筛阳性为5097人,漏检率为74.21%。

2.2010 年我市地贫筛查率为56.51%,地贫筛查阳性率为11.41%,漏检率为74.21%;乐业、凌云地贫筛查阳性人数为0,漏检率为100%。 地贫基因诊断率仅为0.2%。各县区婚检地贫筛查、诊断统计结果详见表1。

讨论

1.百色市婚检地贫筛查现状 ①百色市2010年婚检人数比往年大幅度提高,从2009年3%上升到63.15%,地贫筛查也从无到有。各婚检机构虽然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婚检单位都增加地贫筛查工作, 2010年百色市婚检率、地贫筛查率在广西省内处于最低水平,筛查状况不尽人意。婚检率、地贫筛查率比往年上升,有关调查表明,广西出生缺陷新生儿居全国之首,地贫缺陷新生儿位居出生缺陷第二位[1]。因重型地贫是可防不可治,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地贫的防治工作,启动预防重型地贫儿出生的“三级预防”策略,实行免费婚检政策,将地贫筛查项目列入婚检项目中。②按百色市地贫基因携带率为25%计算[2],在结婚登记的79046人中,估计有19761人为地贫基因携带者,但2010年仅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5097人,有74.21%携带者未检出或漏检,可能的原因是百色市为边远穷山区,广大群众接受健康教育较少,优生优育意识淡薄,对婚检益处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年青人嫌婚检麻烦,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相关部门对免费婚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有的群众尚未了解婚检的意义和目的。③基层领导对地贫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了解,不重视地贫筛查在防治中的重要性,对地贫筛查工作未进行正确的指示;基层婚检部门卫生工作人员对地贫相关知识缺乏,不能正确判断地贫阳性表型特征,导致地贫携带者的检出率降低。④基层单位在婚检中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不按照标准的地贫筛查工作流程进行筛查,省略检测项目,减少试剂成本的开支。⑤地贫筛查最基本的项目为血液常规的检测。但各单位所用检测仪器和质量良莠不齐,实验室室内质控开展情况不一,有的甚至未开展过此项工作,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地贫筛查漏检和误诊。⑥广西是地贫发生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每55个家庭可能有一个重型地贫儿出生,每出生200~250个胎儿就有1个重型地贫儿(包括HbH病)[2]。目前百色市婚检地贫筛查状况如果不进行整改,其后果将会造成政府的钱花了,免费婚检及其筛查项目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地贫防治的目的未达到,重型地贫儿出生的人数很难下降。

2.干预措施 ①为提高广西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广西经济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厅高度重视,2009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009]29号)明确提出:“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逐步实施孕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政策,控制出生缺陷高发状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被纳入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从当年2月起全区实施免费婚检。②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版(墙)报、广播、报刊、宣传画、宣传品、门诊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地贫检测的意义;提高群众优生优育意识,营造有利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社会环境,使地贫预防工作家喻户晓,让政府免费婚检的政策、婚检的意义深入民心,使群众真正认识到,你不婚检、我不婚检、谁来保护我们的后代,从而实现“要我婚检到我要婚检”,避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③2010年自治区政府投入2700万元,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建立自治区级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中心,同时要求各市从财政中投入500万元,建立市级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分中心,并下拨专项经费对地贫筛查阳性的农村夫妇双方,怀孕时给予地贫基因诊断补助,如地贫基因诊断夫妇双方均为同型基因携带者的,又再给予地贫产前诊断补助。④自治区给各基层妇幼保健院下拨培训经费,要求上送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地贫防治诊断知识培训。卫生厅也通过举办全区婚前保健技术人员、产科人员、婚检主检医师、地贫管理人员等培训班,加强基层婚检人员地贫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婚检机构和婚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和专项技术许可,让每一位婚检人员都能准确地判断地贫筛查阳性,尽量避免漏诊和误诊[3],保障婚检和疾病筛查质量。⑤各筛查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检测质量,提高筛查的准确性。不做没有质量的检验,避免劳民伤财。

出生缺陷是我国婴儿死亡、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70% 的出生缺陷是可以通过婚检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 是保证健康婚配的生殖保健措施[4]。为子孙后代的健康,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地贫防治工作,完成自治区政府争取到2015 年,使全区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比2009 年下降50%以上目标,控制我区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高发状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咏梅,程利南.婚前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504-506.

[2]徐湘民,张新华,陈荔丽,等.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

[3]张彩玲.2000例婚检、孕检、产检、地中海贫血筛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05-2306.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小儿预防治疗

一、预防

主要是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1.1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1.2做好喂养指导,无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并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

1.3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等)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

1.4提倡用铁锅做菜、煮饭,就能获得相当数量的无机铁盐。

1.5对早产儿,尤其是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宜自1~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二、治疗

2.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如伴有感染者积极控制感染;重度贫血者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

2.2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肠道畸形等,应予及时治疗。:

2.3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目前口服铁剂品种较多,但仍以硫酸亚铁最为常用,婴幼儿则可用2.5%硫酸亚铁合剂。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2~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按此量可达到最高吸收率,超过此量吸收率反而降低,而且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增加。口服铁剂以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其易于溶解,增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