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唱游教学

一、游戏教学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严肃、呆板、教条模式的体育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技能,反而会遏制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投入体育学习中,无心锻炼,更别说是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了。现代教学认为,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游戏中养成互相帮助、不断进取的好习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教学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课程本身具有的乐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欢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可以用于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创设情境,如:学生在学习立定跳远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蝌蚪”找妈妈,然后带着角色去训练。老师要生动风趣地描述教学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演小蝌蚪,一个学生扮演青蛙,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小花猫、大公鸡、小狗仔、小兔子等动物,等到同学都进入角色后,就可以开始模仿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了。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从而映射出青蛙独有的本领即立定跳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思考,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采用唱游的教学方法

唱游可以通过有节奏感的音乐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表现体育教学内容,这让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唱游教学法适合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因为小学生都喜欢一些新奇、有特色的东西且他们的好奇心强,是学生们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当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上体育课时,如果一上来就讲立正、稍息等课堂常规,学生肯定会觉得这是一堂无聊的课,也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如果教师使用唱游教学法,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现代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注重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创新教学的重点。体育老师要寻找一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锻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提高,并促进其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激发。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的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在体育教学中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

4.活而不乱。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的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年龄阶段,由于他们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抑制和兴奋过程发展不平衡,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在体育课堂上极为容易被课堂外的东西吸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因而降低了体育学习质量以及效率,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引起群体效应,也就是一个学生不集中,往往会影响到他附近的学生,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下为小学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

思想不集中:双眼放空,目光无神,走神望着别处,不与学生和教师互动;

多动行为:与周边同学嬉闹,多动作,站不稳;

独自行动:心不在焉,一个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随意进行练习,不关心教师教学;

一心多用:上课插话,与同学讲笑话、递纸条,拿着体育器材乱舞动。

二、调动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学习阶段,注意力集中才能够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正确的运动动作,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难以集中,那么就会在练习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记忆力,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动作要领,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能力。新课程背景下,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注意力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激情导趣教学法

所谓激情,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的活力与趣味。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认知较为简单,则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直观的教学内容来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在跑单元过程中,加入模仿动物跑跳、跳呼啦圈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探知欲望较强,反而可以利用一些程序化、复杂化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积极的状态,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问题。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跑步、跳远等学习内容的兴趣,改变传统教法中反复练习的单调性,教师可以在学校与家长的帮助下,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教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进行相关的参观,并引导学生注意动物的走路和跑步姿势。或者是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互动,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预热体育教学,让学生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这样当教师创设情境的时候,能够很快联想起来,继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游戏竞赛教学法

游戏竞赛教学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年龄小,大多活泼好动,游戏活动十分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从学前教育开始,幼儿就开始接触各类游戏,存在一定的游戏认知,并且也能够保障对游戏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各种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中,使集体与个体的热情、激情、能量得到充分的释放。如,在迎面接力跑竞赛过程中,无论是跑的人、等待接棒的人,还是跑完的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关注本组在迎面接力跑时的位置与名次。因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注意力,体育教师理应运用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法,经常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与体育比赛活动。

4.队列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队列教学是训练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首先,列队教学能够使课堂的制度和气氛更加严肃,可以有效抑制学生的随意性思想。其次,列队教学通常用来进行比较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队列练习中必须克服队列训练中单一的练习方法与传统程式化练习方式等问题,才能提高队列练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进行队列练习与训练,对提高学生注意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方法 “教”和“玩”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提出依据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基本方法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20-01

体育同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同样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在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硬件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要充分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和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居于体育课主导地位的小学体育教师仍必须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教学工作。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在教学的实践中,注意交流借鉴,探索创新,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寓情于教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当学生充分的信任自己的老师,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学生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高质量地完成一堂体育课。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很多的时候老师要手把手地教学生每一个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不至于使学生对老师的“指指点点”产生反感,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老师和蔼可亲、以情动人,学生尊师爱师、默契配合,老师和学生相亲相近,相互信任,共创和谐、包容、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学才能取得积极甚至意想不到的成果。

二、 寓乐于教

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学生对本来应该很好玩的体育课并不感兴趣,甚至出现逃避。这部分同学认为不能在体育课堂中寻找到快乐,觉得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出现这种情况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教师自身素质较差,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统一,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展;个别学生体育基本素质较差,为通过考核,“练身体、练技能”占用体育课的大部分时间,玩的时间太少,渐渐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体力活、是一种负担,近而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杜绝学生对体育课厌恶现象的出现,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转变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寓乐于教,教玩结合,进行快乐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

其实,小学体育课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进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小游戏渐渐进入到规定的教学环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上播放一些小学生爱听的、轻松快的音乐,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兴奋度,也可以放松一下体育锻炼后出现的短暂身心疲劳。在上课时,教师还可以讲些幽默的笑话,让学生们在轻松欢快中进入新的一课。快乐式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快乐式教学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值得我们广大的小学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

三、 寓新于教

我国的小学生大都是6-13周岁的儿童少年。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很容易受到新鲜事物或事情的刺激,“喜新厌旧”突出。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堂课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体育课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跟上语文、数学课那样严肃,要求学生时刻都端端正正的,认真听老师的一言一语,注意老师的“一举一动”。相反,学生完全可以从那些束缚中解脱出来,老师也可以为活跃课堂出现一些“新点子”,玩一些“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