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知识

电工知识

电工知识

电工知识范文第1篇

电动工具工业设计知识库是面向市场的企业产品设计知识仓库,主要负责产品开发整个过程中的知识的收集管理和重用的任务,包括的知识的采集,整理,组织,表达,共享和重用等。它将重复的工程和任务自动化,并将产品的材料,装配,形状,颜色,属性,约束,结构等知识通过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等检索工具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设计人员。就电动工具的设计流程和需求,本文将电动工具的工业设计知识库构建框架结构。

(一)知识源

知识源主要包括产品标准、产品文档、产品实例、产品应用系统和论坛信息及客户信息。这些数据,如文档、图片、数据库等在进入知识库之前,要先进入临时存储器中,待知识管理员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和知识处理工具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净化,提取,并且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的语言后,进入知识库。在知识库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知识管理员还负责对知识库的知识进行更新和维护。

(二)知识库

知识库包括产品知识集,设计资料集以及产品创新集。知识库的构建方法采用本体构建中自顶向下的构建方法,顶层为最抽象的宏观概念,逐层递减,子类继承了父类的抽象特征,代表比其父类更具体或者范围更小的实体概念,最底层为最具体的概念体系。

1.定义类和类的层次属性

在电动工具的设计中,电动工具的种类很多,并且很多知识和概念过于细化和具体,在检索时容易混淆,造成知识繁杂,提取难度大的结果,因此,本文将电动工具的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抽象和分析之后,提取了四大知识板块,分别为市场知识,电动工具类,约束知识,设计创新实例。采用自顶向下的分类体系如图2(知识库的分类体系)所示。

2,定义类的一般属性

属性通常表示一个命题。它在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将一个概念与其它概念和对象联系起来,起到一定的知识互通的作用。

(1)市场知识的属性包括:识别用户需求,市场竞争产品,市场占有趋势等。

(2)电动工具类的属性包括:产品品牌、产品说明书、产品性能、产品图档、产品外观比较等。

(3)约束知识的属性有:人机分析、装配知识、成型原理、使用材料等。

(4)设计创新实例属性有:产品功能拓展,方案评价等。

3.类的关系属性

在知识库的中,四大板块的主体知识相互约束和影响。细分类与类之间的所属关系在建立知识库和知识库的知识搜索使用时都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关键字的提取,逻辑语言的表达,搜索引擎的识别能力等。各类之间的关系属性可以表示为:约束知识制约电动工具的种类与形态,电动工具投放市场产生市场知识,设计创新实例依据这三者产生。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如图3(类的关系属性)。

(三)人机交互界面

知识库的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是用户界面和管理界面。用户界面又可以分为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可以通过身份验证使用搜索引擎和局域网对于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使用和共享,并且实时地对于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写入和标注。外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用浏览器对于知识库部分公开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浏览和下载。管理界面则是前文中提到的知识管理员在知识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友好的界面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知识库中的知识与时俱进。基于用户界面看电动工具的工业设计知识库可以总结得到:基于需求分析的概念设计需要获取设计创新实例和市场知识;基于概念设计的详细设计需要获取约束知识和电动工具类的相关知识。在知识库中,设计创新实例属于产品创新集,市场知识和约束知识属于设计资料,电动工具类的知识属于产品知识集。

二、对领域本体进行编码、形式化

电工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 重视 理论学习

维修电工练好操作技能的同时,应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设备或线路故障原因的查找,需要维修人员像医生给病人诊病一样,详细了解具体故障情况,认真分析故障的成因,最后找到解决方案。而整个过程需要维修人员要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下面举例子说明。

一、事例一

1.故障现象

笔者学校1号教学楼采用TN-C-S系统供电。1号教学楼共有五层,三、四、五层有计算机房,每层都设有办公室和教室。故障现象:二楼办公室的电脑保险频繁烧毁,无法正常工作,测量此办公室的电源电压高达248伏。

2.故障分析

1号教学楼,三相负载经常要变动(教室的灯经常要开和关,机房会安排上课等),造成各相负载不同,N线保证三相电路成为三个独立回路,不会因负载的变化相互影响。当N线断开后,中性点出现了俗称“零漂”现象,导致负载侧的相电压极不对称:引起负载大的相(电阻值小),相电压降低;负载小的相(电阻值大),相电压升高。二楼办公室电脑烧掉保险,就是因为N线断线,这层楼没有机房,负载小,相电压值升高。

通过理论分析,找到故障原因:N线存在隐蔽断点。

3.故障解决

由于1号教学楼采用电缆进线,N线断开具有隐蔽性,查找断点困难。最后决定采买新电缆更换原来的旧电缆。更换完毕后,通电,二楼办公室的电源电压降为226伏,问题解决。

4.所需理论知识

这次维修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是电工基础里提到的N线的作用之一:平衡各相负载电压。N线一旦断线,就会造成各相负载的极不对称,所以N线的完整性显得特别重要。

二、事例二

1.事故现象

某变配电所值班人员听到有铃声响,查看10千伏接地光字牌亮,电压表计指示不正常,可以初步确定为10千伏线路有接地故障。虽属预告报警信号,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很可能烧坏10千伏电压互感器或一、二次保险,酿成停电事故。

2.事故情况分析

情况之一:发生了10千伏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线圈断线或一次保险熔断,会造成互感器一次线圈的三相电压不平衡。这样辅助二次绕组三角形开口处会形成100伏电压,启动电压继电器,继电器动作后发出声响。比如电压互感器W相保险熔断,W相的电压表指示接近零,但是U、V两相对地电压表计指示不会升高,这表明10千伏PT互感器故障。

情况之二:发生了10千伏线路一相接地,比如W相接地,W相的电压表指示接近零,U、V两相对地电压表计指示会升高,最高会升高接近线电压。

3.事故处理

若是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熔断器熔断,应检查PT更换熔件。

若是发生10千伏接地故障,值班人员应进行拉路查找10千伏线路的接地点。整个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穿上绝缘鞋,佩带绝缘手套,使用专用工具,确保人员安全。

4.所需理论知识

这次事故处理需要用到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这门课程里关于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知识。企业10千伏高压线路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在10千伏电压等级的网络中,常采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利用辅助二次绕组构成绝缘监察装置。原理简述如下:

辅助二次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这样从开口处得到的输出电压等于U、V、W三相电压之和。网络正常运行时,U、V、W三相相电压大小相等,相位互差120°,三相电压向量和近似为零,在三角形开口处的电压输出也为零,开口处的电压继电器不会动作。当网络发生如W相接地故障时,开口三角形的出口电压失去平衡,不再为零,会出现近100伏的零序电压,使电压继电器动作,发出预告报警信号。

需要注意,值班人员要以10千伏绝缘监察装置的表计指示为基础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及时的处理。若是将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熔断器熔断误判成是10千伏接地,就需要进行拉路查找10千伏线路的接地点,这样就会造成不正常状态的运行时间,可能会造成10千伏网络部分或全部停电事故。这需要值班人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电工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电工程技术;知识结构;管理手段

广电工程机构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主、业务部门以及与项目有关的部门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更为及时、清晰地了解项目进度以及项目此时的状况。不仅如此,广电工程技术机构管理系统还能够实现各部门协同管理项目,同时具备令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同步等功能。如今,项目管理系统依旧在不断完善,它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础,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功能,促进广电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都得到大幅提升,社会各界对广电技术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广电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方能满足人们对广播与电视的需求。然而实际生活中,广电设备的更新频繁,往往更新的设备尚未得到熟练运用,市场已推出更为新型的设备。信息技术与广电设备更新频繁,便要求广电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于现状。广电技术人员应积极学习知识,了解当今主流技术与广电设备的使用方式,令自身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与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保持一致,从而积极地面对广电工程实施过程中操作储备与知识建设之间的矛盾,并找到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广电工程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以外,我国广电工程部分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应重视该方面的问题,否则容易出现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矛盾,对部分项目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耽误广电工程的实施,也会降低广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二、广电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一)安全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便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同样也是基础。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时刻注意安全。安全管理中含有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保护两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指企业需保护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健康不会受到危险,故而广电技术项目管理系统应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环境管理指在工程施工当中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如施工过程中对水源、空气、土壤的维护。企业也需制定对策对其进行保护与管理。

(二)工程管理

项目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便是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以描述工程概况以及工程规模为主,同时也表现了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并及时记录。进度控制指企业在工程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利用控制项目进度的方式使进度目标得以完成。相关人员在进度控制工作中,需要完成编写进度计划、进度检查,书写检查报告等工作。其中,进度计划指企业在项目未实施之前,根据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对施工进行控制。进度检查指企业在项目进行时,及时对项目进度进行记录,并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进度与计划是否存在偏差,若有,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对计划进行调整,从而使施工进程更为顺利。

三、加强广电技术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工程监督团队

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之前,应专门组建广电总局工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专职负责项目整体的管理工作。例如,审核施工计划,对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避免施工人员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同时召开会议,培养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求施工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在管理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应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可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专家跟随施工人员一同施工,对工程全程进行监督,从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的监督效率与监督水平,使监督工作保持公正公开。企业建立工程监督团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广电工程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广电工程的质量。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要求,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要求施工。例如,广电总局可制定《广电总局工程建设内控管理机制实施细则》,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审查以及考核,避免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漏洞。之后,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制度条款,建立并加强监督机制,进而使相关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以及权利。管理人员应在日常对广电工程工作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失误。若发生事故,管理人员应对事故进行审查,并按照制度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出现事故无人负责的现象。不仅如此,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能够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长期保持,不会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出现浮动的现象,从而影响广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

施工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施工团队的整体水平,不仅培训内部人员,也应招聘部分员工,为自身的施工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进行技术评比,定期进行比赛,令施工人员相互比较,促进员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不仅如此,施工企业可邀请专业人士或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与教学,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除此以外,企业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更为严格。例如,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较高的等级资质,监理单位也应具备相应的等级资质。

(四)加强安全管理

广电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建立安全管理措施。例如,施工企业应严格审查工程所需设备,定期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避免施工区域存在安全隐患。项目管理系统应及时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设施的状况,要求审查人员将每日安全设施的运行状况以及检查结果进行登记。同时,为施工人员办理、设立保障制度,如对待受工伤的施工人员,给予部分福利,并实施带薪休假处理,从而增强施工人员的向心力,以便其伤好后对工作更为负责,使其长期保持自身的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优化广电工程的技术知识结构,强化项目实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广电工程技术发生较大的变化,使施工企业的整体施工技术得到提升并长期保持,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工知识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知识要素;多方向定向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许多本科生毕业时仍很缺乏必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上岗要求,有的甚至长期没法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而另寻出路。而持续的问题就是科技工程领域缺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度启动了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围绕“卓越工程师”的要素构成,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必然随之而变。目前各校“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基本上都是借鉴“CDIO”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目标定位来制定相应的“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培养大纲。其目的都是希望让学生通过高校的培养阶段,初步具备一名工程师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快地适应工程师岗位要求,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那么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大学,为了培养学生能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基础知识即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应考虑哪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了“电气现场工程师”专业知识要素及其培养方式,其对应的教学环节也已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需适应地方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类地方高校,一类是脱胎于中央部委的部属院校,这些学校往往有着较强的行业背景(教育部直属院校除外),比如湖南工程学院原隶属机械工业部,其中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机电行业,但主要服务于电机制造产业。这些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经历,一些专业培养的学生为某一特定产业服务的痕迹仍然很深。而另一些是新兴的地方高校,这些学校一般不具有行业背景,即使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会在多类产业领域工作。我校就属于这类地方院校,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浙江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本地区电气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电气产品和产业类别多。例如有电机与控制产品制造产业、电源及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产业、电器制造产业、电力系统设备制造产业等。这种很具特色的电气产业结构,决定了地方对技术人才知识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把握地方工业发展的脉搏。根据浙江省的电气行业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中,专业知识教学体系的构建就不能仅偏重于某个特定制造行业。否则,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就窄,也就有可能学而无用。但是电气学科是一个大学科,制造产业涉及的知识,即使是工程基础的知识,其范围也很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根本不可能覆盖。因此,按多个方向设置专业知识模块来构建知识培养体系是比较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高年级阶段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方向的知识模块学习,并引导学生分流选择,使几个模块都有学生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多方向的定向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基本覆盖本地区电气行业的各种产业,满足电气行业不同制造业对未来“工程师”的需求。以本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为例,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和一个辅助跨学科模块构成:电机与控制技术类、可再生能源与电能变换技术类、供配电与高低压电器技术类及电子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类。前三个模块属于强电模块,后一个模块属弱电模块。这些模块包含的知识基本覆盖了本地区电气行业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允许其多选一个模块或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是否要按方向构建知识培养体系,应根据地方高校所在地区行业特点而定。如果本地区的电气行业没有多类别的产业,这样做反而可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机会。

二、“卓越电气工程师”应掌握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但许多高校学者长期以来都强调人才培养要宽口径,厚基础。所谓宽口径一般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学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其他跨学科的工程技术知识,并认为这样培养的大学生适应性更强。因此,大学里往往给学生开设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杂而多,但恰恰本专业的直接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却不开设。例如本校电气专业以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中,就没有“电工材料”、“电磁兼容技术”、“电力保护及电力设备”等工程技术性课程,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这类知识概念。有些人认为,培养应用型专一人才好像是专科学校的任务,本科院校就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万金油人才。然而,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本科毕业生人才要求。首先,拿本地区而言,电气行业中多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许多没有岗前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也没有师傅带徒弟的见习制度。这些企业希望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很快上手,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做法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企业并不十分看好所谓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到了一个企业后需要花较多时间熟悉企业产品的知识,这往往会使企业感到“等不及”。如果“人才”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欠缺,较长时间不能适应,那更不会受企业青睐。因而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倾向于吸收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人才。显然,按多方向定向培养的思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方向性的工程技术知识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掌握某个产品行业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为电源和新能源技术制造业培养人才,就需要进行电工材料及电工工艺学、新能源和电能变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配套知识的教学,让今后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学生具备有该行业产品的知识背景,从而能达到企业“上手快”要求。目前我校电气专业新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就设置了方向模块内知识联系密切的课程。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跨学科“通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大学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面向工程实际。就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而言,一位通晓该领域工程技术知识的毕业生远比什么都知道点,但都是只知点皮毛的所谓“通才”毕业生要强得多。实际上,深知某方向专业知识的专才也完全可以成为“通才”,这只要他具备有较强的再学习意识和能力就可。

三、“卓越电气工程师”应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

工程是人类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本手段,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过程。工程师自然是从事这个实践过程的人。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自然要求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这应该没有异议。在精英教育年代,本科院校的教育确实也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尤其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观念刺激下,使许多学校都意识到需要强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纷纷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整体来说,高校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重视两者兼顾,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学习经历,知识点的增删要结合工程应用知识来考虑

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删去一些过时的、已不再有应用价值的电路知识内容。但有些理论知识,即使相对比较深奥,但因为广泛运用,就不能轻易削减。比如,本校电气专业“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傅立叶变换”知识曾不做要求。但“傅立叶变换”知识在现代信号分析、电力系统谐波消除等信息与电气技术中广泛运用,可是学生毕业后居然对该理论一无所知。有些事例也说明不能太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试中竟被简单的理论知识问题问倒,从而失去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会;有些学生在工作后需要用到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无法运用而后悔当初没学好理论。大学是专业知识的启蒙和学习阶段,是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环境。大学应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为之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增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后劲。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就可能运用得好,这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2.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靠增加理论课时,通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工程应用知识,参与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现在高校教学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启发及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理解及运用方面的意识和做法还不够到位。这导致了学生即使经历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最后还是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懵懵懂懂,许多理论问题还是不懂。针对这一问题,在我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就确定有一年的企业实习、学习阶段。确保让学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阶段,在企业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经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磨合过程。同时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观察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学校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将同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电工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维电实习;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继电控制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是各类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维修电工”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传统上的操作和维修了,在维修电工专业教学中充实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的课题势在必行。那么能否舍弃基础教学环节而急于求成呢?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欲速则不达。培养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要耐心引导,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和学习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上必然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基本功要扎实,理论水平要高,因地制宜的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才能发挥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增强其信心,提高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从而让学生由简到繁的掌握各个课题的控制原理和工艺要求。我校二年级的实习课程已涉及机床控制电路的学习,如何使学生领会控制原理,提高学生独立安装、维修操作的水平是本专业实习教学的重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器电路的安装及维修,不是单纯强调多练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控制电路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控制对象有不同的控制电路且方法、元件亦有多种,故接线方式方法就会各不相同;造成的故障现象也是多种多样、意想不到。因此,只有利用控制原理去分析其原因,确定、缩小故障可能出现的范围,才能快捷地查找出故障点。如果不用电工理论去深刻领会控制原理,只凭多做多练是难以安装出高质量的控制电路板的,更谈不上电路维修了。机床控制电路不外乎是基本逻辑控制电路。为此,我把学生学习过的逻辑代数中的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的控制关系介绍给同学们,这些知识恰恰与专业教学中的数字电路知识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是紧密联系的。这样既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简单机床控制电路的设计技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将来步入学习PLC、复杂设备的维修奠定了基础。首先要求学生不考虑配线工艺,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在电器安装板上用BVR软导线和实际器件装接。完成后在不通电情况下,组织学生利用万用表进行自查和互查,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所学电路、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后老师检查无误再通电试车。由于没有配线工艺的要求,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掌握和熟悉控制电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多学多练,使学生学到的控制理论知识马上得到运用和验证,既节省了大量用于安装工艺训练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熟悉控制电路的效率。接下来在学生已经掌握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注重安装工艺技能的练习和掌握。此时的学生已经对电路的器件构成、电路形式、工作原理有了较深刻和直观的认识,通过实践能使学生做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与能力。

二、紧盯市场发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在继电接触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基础上开发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是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已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我认为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放宽眼界,瞄准市场的要求,以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劳动者为突破口。为此,我校在完成了电力拖动单元电路和机床控制电路的专业教学内容基础上,紧随其后安排了可编程控制器这一内容;既使继电器控制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延伸,又降低了教学上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在前面学习继电接触器控制课题上有了较扎实的基础,况且可编程控制器又与以往的接触器控制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知识内容既连贯又易于掌握和接受。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梯形图这种图形语言,因为它沿用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并联等术语和图形符号,而且还加进了许多功能强而又使用灵活的指令,将微机的特点结合进去。梯形图比较形象、直观,对于熟悉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学生来说也易于接受。这种编写程序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们在学习进程中也很感兴趣。

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老师把PLC技术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课题都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我们都向学生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多个实例的操作练习,学生能逐渐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应用PLC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它又与机床电器控制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只要我们从教学实践出发,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根本立足点,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常斗南,李全利,张学武编著.可编程序控制器[M].机械工业出版社.

[2]闫丽华.PLC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职教论坛,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