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2-01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科目,涵盖了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实践内容有较大的兴趣,但是脱离了理论知识就不能更好的实现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院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授课的,这就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鉴于此问题,本人对《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提出了“教、学、做”相融合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项目实施目标

1.定位准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技能训练。为了培养面向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按照“面向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训练”的办学理念,安排授课教师到对口企业锻炼,熟悉掌握企业需求、岗位需求、设备更新等情况。

2.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工学结合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改革重点。如果将“教学做”真正融于一体,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优化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要改变传统师资队伍,传统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采用的是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人为的分开。教学过程上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

4.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就要在学生能力的形成上有所突破,有效地解决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问题整合学校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5.加强基础建设,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真正作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项目对策制定

1.根据教师所做的基层调查的情况,对教学计划做了较大修改。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课时提高,并将部分理论课程内容整合到实训课程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高级应用人才。

2.(1)提高实践实训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这样避免期末考试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机制,使其平时实践能力表现与学业成绩参与到终结性评价之中。(2)考核内容多元化,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制度,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重点的原则,不单单只考查学生理论能力,还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过程上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必须同步进行。首先是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由一位或相同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践由同位教师担任,第一步,任课教师根据专项能力的要求,结合课前准备的各种教学清单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而定向,然后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进 一步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强化,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一过程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是不断地加以指导,鼓励和帮助,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一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多,管理不到位,实训设备还不完善,导致部分学生应付式完成任务。

三、项目整合完善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并轮岗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的定位等,能更熟练形象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做的学习氛围中。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环境设置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实训室配备多媒体,必须有投影仪及移动黑板,加大投入实训设备,使专业理论知识贯通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更有效率完成各个实训内容。机房建在车间中,学生在机房编完程序后就可以及时到车间对自己编辑的程序进行加工验证,使整个教学环境成为一体化格局。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沟通,每周开展教研室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讨论会,把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互相学习,使“教、学、做“教学模式更顺利开展。

4.安排全职实训指导老师,管理实训室,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学生,监督学生的用电安全。一个班的学生50人左右,一般分为12组,一个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是不够的,增加实训指导老师可以更有效率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使得学生能专注到实验内容的研究与探讨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室建设 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 实训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企业各部门输送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操作技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建设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各种实训室。实训室的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了实训室的规模建设上,可见,实训室建设对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性。

一、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的意义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学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效益的重要举措。我院在“十一五”期间自筹资金1500多万元,建立了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校内实训基地,并对原来的实训室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与改造,大大提升了实训能力。该基地由现代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及现代焊接技术三大实训中心组成,共有包括工程制图实训室、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区、CAD/CAM实训室、钳工装配技术实训区、液压传动技术实训区、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区、模具加工技术实训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技术实训室等22个实训单元(实训区)。

随着我院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但面对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面对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面对学院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现有实验实训室已不能充分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电子技术实训室创建于学院成立综合高职院校初期,距今已近十五年。经过长期的实验实训教学使用,现有的部分实验实训设备已老化陈旧,相关实验台的电子元器件损坏严重,在日常实验实训教学中故障频发,很难再继续用于实验实训教学。一方面电子技术实训室急等更新,需要新购置一部分最新设备来补充现有设备的落后及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学资金紧张的现状。

在教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我们可以考虑对旧实训室的改造。在电子信息专业建设过程中,对现有实训基地改扩建是重要内容,而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就是其中一项。在电子技术实训室的改造中,我们可以利用原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利用相关的实训教学中的技能训练项目来对旧设备进行维修。这样既满足了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又使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得到维修,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两者同时进行,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实施过程

1.教学情况调研。调研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使用情况及学生相关实训课技能训练情况。电子技术实训室通常是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这三个专业的学生使用,要满足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要学习电子产品制作和电子工艺实训等课程,在这些注重实训技能训练的课程里,就可以让学生把维修电子技术实训室实验台的电路模块作为技能训练项目。

2.查阅、整理相关资料。整理电子技术实训室需要更换的电路模块的资料。这需要与实训室管理老师配合,查阅设备最初安装时的原始资料及实验台仪器安装使用手册,明确各电路模块的功能及使用情况,确定电路模块中损坏的具体元器件。

3.方案论证。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收集,收集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通过各种实现方案的对比,在功能、价格、复杂程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各电路模块的实现方案。

4.制作实施。依据确定的方案,利用Protel软件进行原理图、PCB设计,加工制作电路板,购买元器件,让学生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并最终完成电路模块的制作。这期间从原理图、PCB设计,到电路模块的焊接、调试,整个制作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除了购置元器件和加工电路板外,只是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在正确的流程下完成全部符合要求的电路模块的制作。

三、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特色

由以上电子技术实训室建设改造过程可知: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利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将元器件焊接、调试电路,经过这样一整套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把实训室需要维修的电路模块修好并保证能正常使用。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旧设备的维修通过实训教学完成,使课堂教学和工程现场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为学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改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改造费用问题。由于学院教学经费制度的改革,使实训室改造的资金很难到位,这样会使后续的制作实施很难进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购买元器件及加工制作电路板;在实训教学中如何组织、引领学生进行电路模块的维修。

为有效地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须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通过不断整合配置实训资源,优化实验实训室的布局,规范和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加大实验实训室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学院实验设备和人才优势,使我院实验实训室建设更加适应学院发展的新要求,保证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学院的各方面建设协同进行。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实训室改造的新模式,在节省大量教学资金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实训室改造与实训教学过程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黎.浅析项目课程下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

电子世界,2013(10)

[2]程丽平,李保银.以培养技能型自动化人才为导向的实训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范文第3篇

一、人才社会需求调研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调查和分析。从2007年开始,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对江苏苏南地区电子整机制造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本专业历届毕业生及其所在企业的部门负责人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范围主要是江苏常州、苏州、南京、昆山、无锡等地。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清晰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针对产业、行业与区域企业的需求,明确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电子整机制造行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装接与设备操作员、电子产品调试员、电子产品维修员、电子产品检验员与品质管理、电子产品开发工程师助理、电子产品工艺员与现场管理、电子产品销售员与技术支持、元器件材料采购员与外协。

二、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确定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工作内容分析,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组装工艺、电路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与EDA工具开发、设计制作简单电子产品,具有一般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支持、技术开发、电子产品营销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区域行业岗位需求,设立两个专业方向: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培养从事电子产品检测、调试、检验、维修、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字音视频方向培养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营销和售后服务以及从事简单音像工程的设计组建、施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

一是职业基本能力:能识读一般电路原理图,并能分析简单电子产品电路;能正确选择与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按装配技术文件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能熟练使用电子仪器与工具,按技术文件对电子产品进行调试;能运用电子仪器测量、分析电路故障;能使用常规电路、单片机、FPGA与VHDL以及EDA工具设计制作简单电子电路与简单电子产品。

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能按操作规程使用检验仪器,依照并能编制检验工艺进行元器件检验、过程检验、整机检验;能对电子产品生产进行基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会进行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管理。能根据设计文件,安排生产流程,编制基本工艺文件,指导电子产品批量生产。对于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应具有现代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中检测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能力,能根据电子产品检测的需求,合理选用传感器与基本电路构建简单检测系统,具有小型综合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对于数字音视频技术方向应具有对常用数字视听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营销能力、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能力。

三是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和行为规范,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较强的自信心,能做到诚信守则;工作积极主动,思维灵活,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好。

三、“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技能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主动适应电子整机制造行业电子技术相关岗位群人才需求为宗旨,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实训的载体,采用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将电子产品装、调、修的全过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基本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将主要产品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每一学期针对该类产品的装调修能力进行项目化、学做合一的培养。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递增,相应实训项目课程也从基础项目、模块化项目向综合实训项目递进;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将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向综合技能递进;学生经历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做合一、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不断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过程,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同时选定的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关联性,因此实训项目课程前后、项目之间在递进的同时保持关联,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掌握与灵活应用。学生经过这种模式的培养与训练,在适应岗位基本需求的同时,将获得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职业岗位任职的要求,参照国家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音视频设备检验员等职业资格标准,与电子整机企业专家共同分析电子整机制造过程对应的职业,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改造,构建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与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职业基本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体现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实现了与生产活动的密切关联性和与职业技能要求的融合性。以数字音视频技术方向为例说明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

五、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实施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将相关技术规范和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中,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项目来自于企业并由专任教师对其进行改造,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学生安排到校企共建的具有企业化氛围的实训室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融“教、学、练、考”四位一体,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控制渠道与制度,实施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如核心课程《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5-3-4”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选用5只真实电子产品项目载体(有源音箱、恒温箱温度控制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调频调幅收音机),培养学生电子产品分析、装配、调试3项基本职业技能,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模拟信号放大、模拟信号产生、模拟信号处理、直流稳压电源4项基本知识,该模式具有渐近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

六、专兼结合的“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遵循师资队伍建设“六字方针“(培、引、聘、访、考、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引进在电子信息行业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与管理领军人物,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优先安排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与场地等保障措施,指导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科研开发等工作,主持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或本专业建设的研究课题,培养骨干教师,带动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选拔1-2名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访问、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使培养对象达到专业带头人的标准,使他们成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专家,能够解决电子产品开发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具备指导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科研开发等工作的能力;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与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合作等措施,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鼓励教师下企业,参与企业培训和进行技术合作,提高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健全管理与考核机制,通过围绕“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展示与评价;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与专任教师进行技术交流,提升专任教师的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合理引进、重点培养,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研发与课程设计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保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质量,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实验实训软环境建设,满足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范文第4篇

目前机电工程系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供用电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设高职、中职两个办学层次。

师资力量

机电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21名(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人数),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副教授6人、工程师以上职称8人。本系90%以上的专业教师接受过省级、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电子专业教师江兵、李宝堂二人分别获有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办学条件

机电工程系建有汽车结构、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底盘拆装、汽车各部分功能电动示教演示、汽车整体检修、电子电工、维修电工、家电维修等8个实训室,各种实习实训用车辆20余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备总价值500多万元。还先后与安康汉江、铁马等15家汽车修理企业和6家发电站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介绍

1、汽修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结束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并可取得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等,具备汽车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主干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钣金工艺》等。

主要实践环节: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实训、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

毕业生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

2、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以及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暂态、动态)、《建筑电气》、《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用电管理》、《电器维修》等。

毕业生可在发电、变电、供电、配电及用电等部门从事电气运行、供用电管理、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等技术工作,也可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系统及设备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用电管理和电力安全监督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从事电子设备维修、安装与调试、设计开发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及电子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学生毕业时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以及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上岗证,计算机等级证等。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工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电视机原理》等。

就业方向:可到通讯、邮电、电信、广播电视、金融保险、电力、铁路、电子生产企业等部门从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产品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电子技术服务、咨询与管理等工作,还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渠道从事相应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4、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汽车营销策划、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对汽车市场及配件市场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分析、预测,从事汽车及配件的采购、销售、售后服务及管理的应用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获大专毕业证书,还可考取汽车营销师证、汽车驾驶证、中级汽车修理工、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

专业主干课程:《会计学》、《经济法》、《电子商务》、《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车身结构与修复》、《汽车市场营销》、《营销心理学》、《现代推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主要实践环节:汽车拆装实训、汽车检测实训、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汽车营销与服务实训、汽车鉴定与评估实训、汽车驾驶实训、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等。

就业方向:面向各类汽车制造、维修、配件销售、保险、租赁企业,从事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与管理、车辆维护、产品信息咨询、汽车展销策划、汽车信贷、汽车租贷、机动车交易、评估、保险、理赔等工作。还可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

办学特色

机电工程系治学严谨,管理严格,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推行“导师制+辅导员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以此推进我系的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电子技术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N0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微机与接口》、《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是目前电子类专业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它们不但直接影响后继的专业课程,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的体系的设计、内容的安排、实施过程与管理方法对培养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现在,我校各专业已明确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其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一流,满足岗位群要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专业定位与过去不甚相同,所以,重新设计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体系是必要的;注意到广大师生已经明确专业定位和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对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比较了解,所以,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重新规划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又是可能的。

据调查,高职高专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岗位群主要是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应用等产业第一线技术支持人员,即生产线管理人员、销售服务技术人员、售后服务技术人员等。因此,以技术层面上看,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三方面基本知识;必须具备电路识图与分析能力、电子产品的焊接与安装能力、电子元器件与电子设备测试能力、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电子技术文件的写作与表达能力。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下面,就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谈几点看法。

1构建电子技术系列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

1.1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大都是针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岗位群而设置的。在这些岗位智力内涵的组成中,创造性智力技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不仅是要在技能性质上与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区分开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为技术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应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质量保证体系为目标进行改革;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应贯彻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

(1)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子技术系列基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作为电子类专业除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阅读电路图、选用元器件、制作印刷板、焊接电路板、整机装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电路测试与调试、撰写技术说明书等的基本技能。这也就是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2)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运行、安装、调试、设备维修等问题的能力。即解决生产线产品质检、产品售后服务等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专业综合实训环节,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提高专业业务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方向有关,不是公共技术基础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但电子技术系列基础实训课应注意到与专业方向的接口。

(3)先进性。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要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调整、优化、增加现代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训内容与方法具有先进性。如:增加CPLD/FPGA技术、电路分析与设计仿真技术、敏感元件与应用技术,增加具有时代特征的电子综合实训等。

(4)实用性。是指实训内容与方法贴近生产一线实际,工艺训练规范,包括实训装置和实训场地的布置也应尽量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得到较好的贴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训练。例如:电路板的元件布局、布线;整机装配中部件间的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的合理安排;集成器件的功能表、特性曲线、参数表和测试方法等。

1.2“宽基础、活模块”的实训模式

由于电子类各专业方向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将根据“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制订电子系列实训课程的实训方案。“宽基础”就是要把公共的基本技能打扎实,这不仅是毕业生顺利获得第一岗位所必需的,更是让学生长期健康发展成为能在人才市场流动的“ 社会人” 所必需的。“活模块”指的是将相关实训规范化、模块化,由各专业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即岗位要求来选定实训项目。当然,为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在实训时间上应有保证。原则上,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应占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总学时数的4 0~50 % 左右。

1.3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把能力要素分解到各实践环节中去,打破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旧习惯,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各实践教学环节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以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调试能力和正确使用电子仪器测试电参数的能力为重点,向综合型、设计型、应用型推进。电子实践教学环节引入EDA技术是符合潮流的,也是电子类实训教学的重大改革。电子实验要坚持以实为主、虚拟与真实相结合。为突出基础实验的重要性,电子工艺、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等实验实训单独设课,自成一体、单独考核,以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电子类专业可安排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高频电路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应尽量选用工程设计课题,要体现综合性,成果表述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出现。课程设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查阅资料,互相研讨,并充分利用EDA工具实现设计课题。

电子技术系列实训课程可延伸到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巩固、提高电子系列基础实训成果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有计划地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电子仪器维修兴趣小组、电子科技制作兴趣小组等。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环境,配备若干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相关活动,通过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考证培训纳入教学计划,是促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专业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相近的考核工种,如家电、计算机、移动电话中级工的考证等。

2实训教学体系初步方案

3建立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的目的是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实践教学教改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包含两重涵义:一是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整体思路是:构建实践教学的“三全监控”体系,即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全员性”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监控主体,同时又是监控对象;“全过程”是指监控从纵向维度上看,贯穿于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科技活动周等各个教学环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践教材建设与确定、实践教学设施、实践教学的组织与人员结构以及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为提高电子系列实训教学质量,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和学生对高职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能力目标: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把能力要素分解到每一实践教学环节。

(3)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引入新技术、新器件和新实验方法,使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成为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场所,而且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4)实践考核: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目标,设定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制定的明确目标,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目标考核等。评分标准包括操作工艺、实习(实验)报告、产品质量、工作态度、课题答辩等。

(5)实践教学教材:按各实践教学要求,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或补充与培养目标一致的实践教材。

(6)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方案中按时间节点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技术知识讲解、操作训练、教学方法、考核目标等作出详细的安排。使得讲什么,何时讲;练什么,何时练;考什么,何时考等均落实到位。

(7)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实践教学要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指导书、考核方法、评分标准等。

(8)管理体系:电子系、自动化系、实训中心、督导组、教务处同时负责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履行对实践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控。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如定期随机抽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检查学生的实验、实习报告,抽查学生的产品质量,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等。

4结论

一年来,通过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对电子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践考核方式等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一定经验。经修改的教学计划、新编或修改的实训大纲以及新编写的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对今后电子技术系列实践教学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有关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对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