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活动特色

体育活动特色

体育活动特色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第1篇

一、改变早操形式,丰富早操内涵

早操是幼儿运动基本经验之一,能唤醒幼儿机体、从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激发幼儿活泼、愉快的情绪,为一日活动的开展做好身心准备,它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部分。如何在编排上,既考虑幼儿身心发展与动作协调性特点的基础上,又能深受幼儿的喜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究。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首先我们的早操改变了以往的环节安排,形成了包括韵律操节、团体操节、器械操节及利用器械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和幼儿广播体操节四个基本环节。比如在团体操节中我们经过反复斟酌和不断实践、探索,改变原来单一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队形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平行班安排在一个场地区域内,各个班联动起来,两个班或三个班的孩子一起通过队形的变化,使图案明显清晰,具有变化和新颖性;在轻器械操中,器械品种多样,如布棍玩具、圈圈、斗笠、橡皮筋、罐子、跳跳球、乐乐瓶、轮胎、梯子、平衡板等,孩子跟着音乐集体先以舞蹈的形式做优美的、活泼、轻松自如的动作,接下来便是利用器械集体轮流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如有的是把布棍棍搭成房子的形状进行跳房子,有的用圈圈搭成小山进行钻山洞,有的是练习跳橡皮筋,等等。在形式多样、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孩子们掌握了基本技能,同时也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2.动感时尚,贴近幼儿。

我们将流行时尚、活泼欢快、富有童趣的音乐根据早操环节的顺序进行编配,用音乐来串联整个做操环节,孩子们可以自如地听着音乐从出场热身直至徒手操操节的结束。

3.注重情感,富有趣味。

编操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之情趣化、游戏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针对幼儿做操时跟不上节奏、缺乏激情的情况,我们把有鼓动性的口令加入早操中,伴着铿锵有力的呼喊声,孩子们情绪愉悦,精气神十足,动作也变得有力整齐、富有动感和趣味。

4.优化策略,随机应变。

在组织实施早操的过程中,老师以规范、舒展、充满活力的动作示范带动幼儿;以抖擞的精神、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幼儿;以赏识的言语与目光激励幼儿。

二、注重环境创造,体现校园特色

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凸显环境的运动性、童趣性,我园将现有场地进行了重新布局与规划。

1.调整优化自然环境。

实施体育活动,首先要调整和改善幼儿园现有的自然环境,确保开展更为丰富的体育活动。于是我们改造了原来有安全隐患的水池,把单一玩法的小水池改建为各种攀、爬、悬、吊、拉、平衡等综合挑战性的乐园;在狭长的草坪区搭建钻、爬、跨、平衡等动作协调发展的勇敢者道路;拓宽平整了草坪区,按上了轮胎护栏等。我们从优化硬件设施入手,不但保障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同时也为拓展自然野趣的户外活动内容创造了条件。

2.创设游戏情境化的环境。

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富有游戏情境的运动环境总能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于是在体育活动组织的前、中、后,我们都特别注重创设游戏情境化的环境。

3.丰富室内运动设施。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总是缺不了室内运动的开展,为了确保雨天室内体育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我们不断优化和丰富室内运动的环境,对原先的室内运动专用活动室进行重新的设置,丰富器械的投放种类。

4.注重辐射运动精神。

我园不仅从外部设施入手优化运动环境,还注重从内环境、文化建设入手,营造童趣运动环境的文化氛围,如利用幼儿园画廊、走道、楼梯、大厅等宣传体育项目、体育精神等,从硬件设施设备上发挥环境的激励、教育作用。

三、材料丰富多样,合理有效利用

在体育活动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中,我们遵循童趣化、多样化、层次化、激活化、组合化的原则。

1.我们投放的体育活动器械与材料是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的,这样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地投入活动。

2.而多样化一方面指材料的多样性,即在活动中投放的材料种类丰富,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空间,如在球类区,我们投放皮球、篮球、排球、足球、蹦跳球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结伴或个体运动。另一方面指玩法的多样性,即一物多玩,充分挖掘材料的多种价值。如投掷区我们在废旧纸盒上挖出大小孔进行装饰,孩子们可以掷准入洞,也可以进行两人合作游戏,一人将纸盒套在身上做“盔甲”,一人对准投掷纸盒上的装饰物,在相互追逐躲闪投掷的过程中感受投掷的快乐。

3.投放不同层次要求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运动需求。如在蹦跳区投放大小不一的羊角球、布袋,不同高度的跳箱、可随意组合叠高的轮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与需要进行选择与运动。

4.所创设的体育活动环境在满足幼儿已有的运动经验基础上,能让幼儿运用原认知经验和创新之间找到活动接口,激起幼儿的活动欲望。

5.根据所提供材料(主材料与辅助材料)的特征及功能,进行重新组合,提高运动难度或挖掘新的玩法。

四、改革教学活动,进行探索创新

幼儿园育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性体育活动。研究前的问题与困惑:幼儿园体育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怎样的改革?与一般的体育活动对比,我们的体育特色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围绕这些困惑我们展开了以下的实践。

1.挖掘自然野趣资源。

我们的运动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利用自然条件活动的内容,结合我园的自然资源优势设计开展。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环境,使幼儿在欢快、嬉戏中茁壮成长。

2.注重游戏角色情境。

以角色游戏化、情景式的设计来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是我们的主要策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玩是小孩子整个的生活,小孩子以游玩为生命。幼儿需要游戏,在开展活动中,尽可能把教学内容寓于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之中。

3.关注集体活动价值。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俗民间体育;发展特征;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7)01-0046-06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齐鲁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孕育了多彩多姿的民俗民间体育,如烟台螳螂拳、潍坊风筝、商河鼓子秧歌、梁山斗羊、荷泽狮舞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是齐鲁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活态载体,它以鲜明的齐鲁特色和身体活动特征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内涵已成为解读齐鲁文化的特殊文本,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具有鲜明地域文化传统特色和独特风格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对于保护和传承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文化,推动民俗民间体育项目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项目仍处于自行发展阶段,甚至一些项目正濒临失传,亟待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而基于山东省地域、民俗特点,对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发展历史、特征以及区域特色的研究尚未见于报道。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特征及其区域特色,旨在为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历史挖掘、传承保护和现代开发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1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

山东是一个经济、人文大省,地方特色文化积淀深厚,门类众多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广为流传。据统计,目前在山东省内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约20余种,如风筝、秋千、武术、秧歌、狮舞、斗羊等。这些活动的产生和传承是山东人民在长期的文化积累和生活创造中凝聚提炼而成的特定宗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充分体现了区域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

1.1武术

山东是中华武术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山东武术的萌芽与原始战争紧密相关,夏商时期,东夷部族不断与中原华夏民族发生战争,并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蚩尤大战”。蚩尤大战有力地促进了剑、铠、矛、戟等金属器械的制作与擒、拿、摔、打等技击技术的发生、发展,加速了齐鲁武术的形成。蚩尤被后人奉为山东武术之始祖。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崇尚武勇,习练搏斗、角抵、射技、剑技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秦汉三国时期,山东各地现存的汉画像石中,记载了大量格斗、柔术、击剑的画面,反映了当时山东地区武艺的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地区出现了很多习武团体,其中以泰山地区和清河地区(今山东临清、武城一带)的武艺最为著名。宋元时期民间练武十分兴盛,出现了自愿结合的练武组织。“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宋史・曾巩传》)。清代山东武术较前代有巨大的发展,拳术门类种多,其中,冠县查拳、阳谷孙膑拳、济宁华拳、烟台螳螂拳等,是山东武术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拳种。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民间武术活动,先后在各地举办武术比赛和表演。当代,随着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山东古老的武术运动焕发了勃勃生机,可以说,山东武术已进入全面推广发展的崭新阶段。

1.2技巧性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1.2.1秋千 秋千,俗称打秋千、荡秋千,是我国古代妇女、儿童喜爱的一项嬉戏活动。秋千在山东流传很久,宋朝山东籍女词人李清照在《点绛唇》中就详细地描述当时的妇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现在山|许多地方仍流行在农历正月、清明、寒食等日打秋千的习惯。潍坊、烟台、威海等地,端午节必打秋千,即或不专门架设入秋千,儿童也要于两树间或门框上系上一小绳作小秋千来玩耍,这样,荡秋千也就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习俗。另外,山东潍坊旧时还流行“转秋千”和“月秋千”两种形式。

1.2.2风筝 清明节前后放风筝是山东民间比较流行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两下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工匠鲁班就曾“制木鸢以窥京城”。这可以说是山东风筝的滥觞,此后风筝在山东民间一直延续流传,清代以后以潍坊地区的扎制的风筝最为有名,这时,清明节前后放风筝也成为当地的踏春风俗。据《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洋,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莺,高入云端”。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新中国建立后,潍坊风筝更加受到当地人民的珍爱和重视。从1984年起,潍坊市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风筝节,2006年5月,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歌舞观赏类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1.3.1秧歌

(1)鼓子秧歌。鲁北有秧歌十多种,以鼓子秧歌为代表。鼓子秧歌流传在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境内,以商河县最为普遍。其表演形式,最早由歌、舞、丑三种要素构成,是民间社会火的一种,进入20世纪40年代,这种多要素的组合形式开始解体,歌与舞发展成各自独立的表演形式。参加表演的人数最少六十人,最多可至数百人。表演形式为跑场子,跑场图有“八封阵”“力杀四门”等百余种。鼓子秧歌因组织严密,舞技道劲,场阵磅礴,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葩”。

(2)胶州秧歌。流传在胶东半岛的秧歌有十余种,其中以胶州秧歌分布最广,流传最盛。胶州秧歌流传于胶州湾的胶县,尤以大沽河一带为最盛。每逢古历春节,胶县人民便扭起秧歌,走村串乡,庆丰收祈丰年,千百年来己成习俗。胶州秧歌,风格细腻、富合韧性、独具特色。舞蹈动作以女性最有特色,突出“拧、推、伸”的动律,富有韧性和女性曲线美。该秧歌曾多次参加全了舞蹈比赛并获奖,有些动作和韵律在全国流行。

(3)海阳大秧歌。海秧歌流行于胶东半岛的海阳县,是一种以秧歌为主体的社火形式。海阳大秧歌的历史,据资料可追溯到580年前的明朝初期。据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明洪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衍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秧歌活动十分盛行,秧歌成为庆贺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海阳秧歌结构严谨,表演分耍小场、跑大场。这种秧歌与鼓子秧歌、胶州秧歌齐名,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1.3.2灯舞

(1)舞龙灯。山东的舞龙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从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可以看到,早在汉代,山东已有了较完整的龙舞形式。后经近2000年的发展演化,其形式和技艺更为丰富精湛,其中以微山湖区的舞龙灯和冠县的玩龙灯活动最为壮观。山东冠县每逢正月十五,都要“出龙会”欢度元宵节,举行各种形式的“舞龙灯”活动。龙灯的扎制颇见精巧,龙灯的舞动则需要lO多个青年男女配合进行,表演分文、武场,有“卧龙”“盘龙”等套路。在微山湖区,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挂莲花灯、蒸面灯和舞龙灯的活动。灯节晚上,夜色降临,明月初升,一帮或数帮组成的龙灯队,便来到湖边岸上舞起龙灯。

(2)舞狮。山东的舞狮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如莘县“火狮子”,是由一对火星线条构成的狮形,在紧锣密鼓声中突然跃出,场地上顿时火星四溅,硝烟弥漫。双狮追逐打斗,凶猛异常。曹县北关的“狮子”,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演出时可在48张桌子组成的“高山”上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临结束时,母狮出人意外地产下一只活泼可爱的幼狮。

1.3.3祭孔乐舞 “祭孔乐舞”是曲阜孔庙每年举行祭祀孔子仪式时的专用舞蹈。仪程有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六项。乐章有六,舞蹈有三,以三献里的祝辞(96个字)为舞谱,以“六象”表现孔子一生6个阶段。舞蹈分文舞和武舞,据考系由周代“六代舞”中的《大韶》《大武》演化而来。这种大规模的祭祖仪式,至今仍在继续。

1.3.4鼓舞 鼓类舞蹈早在汉代齐鲁地区就很盛行。纯鼓舞形式,代表性的有“抬鼓舞”“花鞭鼓”等。抬鼓舞流传在栖霞镇东北部山区,以庙后乡最为普及。抬鼓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唱又舞,生动活泼。抬鼓舞的舞步借鉴八卦掌步法的运动路线,即呈“八”字形,由领舞者击鼓边为号,变换步法。每逢春节,很多村庄都办起抬鼓舞,庆贺丰收年景,活跃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1.4斗赛类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斗赛的民俗体育活动主要有斗羊和斗草两种形式。其中,以斗羊较为流行。内容最为丰富,风格最具特色的是流行于鲁西梁山县的斗羊活动。1986年春季,梁山举行了中国斗羊赛羊大会,1988年梁山成立斗羊协会,从此斗羊被列为地方特色旅游观光项目。斗草的风俗,古有不少记载,但现在仍保存于山东的并不多见,常见的是“拉巴条”和“劈手巾”两种。

1.5季节性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山东各地旧俗有在此登高的活动,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跟随道士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你家必有灾难,告诉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高饮菊酒,其祸就可以消除。桓景按照所说去作了,九月九日一早举家登山,晚上回来后,果然见鸡犬牛羊暴死院中。此事后来在民间到处流传,并因此沿袭成俗,登高也成为节日的主要内容。现在,一年一度的“泰山国际登节”,已是遐迩闻名的国际盛会了。

2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特征

从以上对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梳理与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以下特征。

2.1新的民俗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得以生成发展

山东的泰安、潍坊、海阳一带的民俗传承对周围各地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这一地区中的五岳之首泰山是历代皇帝封掸之地,潍坊风筝扎制技术以精巧别致见称于史册,海阳螳螂拳在历史上享有盛誉。风筝、登山、武术等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不仅影响当地,而且远及于国内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民族普遍流行的体育项目。特别是近年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风新俗与古老的优秀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相结合,使山东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和海阳“国际武术节”等新的民俗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得到生成发展。

2.2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在民俗事象中得以传承发展

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存在于山东民俗及民俗带的广大空间。作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存在于传统生活习俗、民俗节庆、、祭祀礼仪等活动中,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当前,山东地区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仍大体统一在民俗文化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其间虽历经数次改朝换代和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发生地域的交流以及异民族文化的融合,但以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为载体的民俗文化传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不少内容仍是以民俗文化的形式进行和发展,其中又以与生产习俗、岁时节日、宗教祭祀等民俗内容结合得更加紧密。每逢元宵灯会、泰山庙会、济南千佛山庙会、峄山会等民俗庆典中,山东各地人们常举办各类娱神又娱人的民间文艺活动,演出各类戏剧、曲艺、杂耍。这当中,狮子舞、龙灯舞、踩高跷、耍枪刀、舞花棍、扭秧歌、赶毛驴等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到处可见。民俗民间体育产生、传承、演变、发展的过程,乃是与民俗文化共同价值取向的交叉,民俗民间体育负载着的浓重的地域传统文化色彩以及丰富的齐鲁文化内涵底蕴,显示了齐鲁民俗文化发展与进步。

2.3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与民族艺术共融发展

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常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舞蹈、杂技、戏剧等表演艺术相结合,既体现健身娱乐的作用,又蕴涵丰富的艺术欣赏价值。当代,民俗民间体育与民族文化艺术共生共存、栖息相伴、互融发展的现象有目共睹。山东省各类民族文化艺术作品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民俗民间体育的记载与描写,成为研究当代区域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题材。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不同类型,如武术、龙狮、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赶毛驴等,在不同类型的民族艺术作品中都有相当的描述和展现。如鼓子秧歌、龙灯舞、祭孔乐舞、八卦舞、商羊舞等。这些民间舞蹈艺术有的与武术技术相结合,其形式多样;有的掺杂各种民俗竞技表演,诙谐风趣;还有的通过节律、鼓点与某些技巧类难度动作的结合表现人物特征,形式新鲜活泼。杂技更是与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不可分割,很多杂技表演内容本身就是民俗民间体育的独立运动项目或练习形式。如,中国传统武术的踩梅花桩技艺与山东当代首创的杂技节日――梅花庄飞叉杂技中的单叉、双叉传统技艺相结合,其形式新鲜活泼、编排新颖、技艺高难,成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大型重蹬技节日,在世界杂技赛场上屡次为祖国争得荣誉。除此之外,还有剪纸、风筝、印花布等民间工艺以及民间普遍流行的儿童游戏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这些民间游艺以不同的内容、形式、手法、风格,反映了齐鲁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心态,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当代民俗民间体育的风采。

3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区域特色

3.1武术拳种门类众多,胶东地区武术分布最广、流传最盛

历史上,山东人民素以淳朴忠实、勇敢尚义见称于史册,又以武强术高、武德兼备而闻名于天下。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传统尚武之风,形成了流派林立、风格独特的齐鲁地域武术体系。山东武术门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拳术器械套路广为流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山东流行的拳种,主要有螳螂拳、查拳、文圣拳、四通捶、地龙经、少林拳、梅花拳、水浒拳、子午门等70多个,主要分布于济宁、烟台、青岛、潍坊、淄博等地。全国著名的拳种而又萌发于山东的主要有:临清的弹腿、冠县的查拳、阳谷的孙膑拳、济宁的华拳、烟台的螳螂拳、梁山的子午门等拳术、器械套路。其中,胶东地区的武术资源雄厚,几乎涵盖了山东省的武术优势资源,构成了整个山东武术发展的主体,反映了山东武术发展的基本面貌,可以作为齐鲁地域武术体系的典型代表。流行于胶东一带的武术拳种、器械主要有螳螂拳、形意拳、八卦拳、太乙拳、太祖拳、地龙经、醉八仙、文圣拳、燕青拳、四通槌等百余种。

3.2泰安登山、潍坊风~垄断性强,品牌影响力较高

泰安的登山、潍坊的风筝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其规模、种类、品味、知名度均达全国上乘水平,可以作为山东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的代表。潍坊被国内外风筝界选为“世界风筝都”,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不仅影响当地,而且享誉海内外。国际风筝节期间举办的国际风筝比赛、国内风筝大奖赛、评选风筝十绝、参观风筝博物馆、杨家阜民间艺术表演及购物等活动,都可以作为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民俗民间体育文化的典型。泰山是历代皇帝封掸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俗称“济南府人全,泰安府神全”,是研究民间信仰的一座活的标本库,也是开发民俗体育旅游的一个热点。每年一度的泰山“国际登山节”旅游节庆活动具有很强的龚断性,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本区域旅游产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3.3舞蹈观赏类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以秧歌最为著名

山东省舞蹈观赏类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有着形式各样、层次不一的表现形态,不可替代的历史遗迹和与众不同的表演程式和风格,精彩纷呈。尤其是秧歌,别具特色,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吸引物,在本区域民俗民间体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山东秧歌遍布全省,形式多达30余种,而以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胶东的“海阳秧歌”最为有名,号称“山东三大秧歌”或“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其中,流传在商河、惠民、阳信、齐河、临邑等县境内的鼓子秧歌积淀最深、知名度最高、流传最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因而被世人称为山东三大秧歌之首、中国四大秧歌之一。

3.4东部沿海地区渔民节活动个性突出,影响力大

山东省东部沿海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城市群。东部沿海地区,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习俗最为突出。沿岸渔村的海带草房、天后崇拜、行船禁忌等风俗,都为别处所不多见。沿海渔民沿袭“祭海”的传统,举办“国际渔民节”习俗历代不衰。这方面突出的代表是蓬莱、荣成、龙口、莱州的沿海地带,每个地方都各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并且“蓬莱国际渔民节”“荣成国际渔民节”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它们依托山东沿海海滨城市群的知名度,以及发达的经济提供的优越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充实和塑造着其魅力独特的山东半岛旅游都市形象,以其举足轻重的文化魅力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和世界。

3.5鲁西南、鲁西北地区民间斗赛体育活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直接与农耕、畜牧业经济文化类型有关的斗赛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独具特色,如斗羊、斗马、斗鸡、斗狗、斗蟋蟀、斗草等。特别是流行于梁山县的斗羊内容丰富,特色明显,深受当地人们所喜爱,现仍广泛开展。1986年,梁山举行了中国斗羊赛羊大会,1988年梁山成立斗羊协会,从此斗羊被列为地方特色旅游观光项目,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第3篇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高校的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优质的体育课、丰富的体育活动等作为载体,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将成为无本之源,构建特色化的体育文化也将成为空谈。因此,必须要立足校本,打造校园体育品牌,形成校本特色体育文化。

(一)利用特色体育课,传播特色体育文化

体育课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直接载体,学校开展什么样的体育课往往决定了体育文化建设的高度。而当前,很多高校体育课都是“一母同胞”。除了组织形式上的不同,在课程开设上,课堂内容选择上几乎都大同小异。这种过分同化的体育课使得高校很难构建特色化的体育文化,也使得高校的体育品牌建设沦为空谈。因此,高校必须要开设特色体育课,要深入做好几大研究,即本校体育课和本区域其他学校体育课的异同、本校体育课和其他区域学校体育课的异同、本校体育课和国外大学体育课的异同,要在研究之后做到“求同存异”开设体育课,要借鉴其他特色体育课形式,并结合学校特点对特色体育课的课程开设、组织形式等进行进一步完善。例如,北方地区的学校可以开设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等特色体育课,南方地区的学校可以开设水上运动项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高尔夫、网球、冰球等特色体育项目,可以开设户外运动项目。通过特色化的体育课的开设,来丰富学校的体育类别,从而构建出多层次的体育文化,在这些特色化的体育课程中传承特色体育文化,达到体育文化传播目的,培养学生特色体育文化意识。

(二)利用特色运动会,孕育特色体育文化

每年的四月份,各大高校都会开设运动会,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运动会对体育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高校要构建特色化的体育文化,必须要重视运动会,要开展特色运动会,让运动会成为学校体育的一个亮点,成为孕育特色体育文化的摇篮。例如,在运动会前推出运动会标语、运动会口号征集活动,每一届运动会都要进行此类活动,更新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标语和口号;增加特色运动会项目,改变过去田径主导运动会的局面,增加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如羽毛球单打、双打、混双项目、花式篮球项目、街舞项目、五人制足球项目等,给运动会注入新元素。通过特色化的运动会,积淀高校的体育文化底蕴,让运动会成为高校体育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每届新生开学时,给新生展示学校的运动会风采,渗透特色体育文化理念,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利用特色体育文化节,渗透特色化体育文化

文化活动是进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节活动,围绕体育这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节活动。可以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如师生挑战赛、各系足球对抗赛,鼓励师生共同参赛;可以组织体育摄影大赛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拍到的运动主题相关的作品呈交给摄影大赛评定小组,通过评定选出最佳体育摄影奖、最具创意体育摄影奖等;可以组织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收集和汇集各种体育知识,将其变成题库,在学校开展知识问答竞赛活动,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竞赛活动中;可以围绕体育育人、体育文化建设等组织开展体育演讲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让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于无形中渗透到广大师生的脑海里,完成特色体育文化的渗透。

二、放眼地方,实现地方和校园特色体育文化的联动

每个高校所处的地理区域不同,每个地方也都有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高校在构建特色化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域资源的利用,这种区域资源包括区域特色项目和地方传承项目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要注意凸显地方特色,这样才能让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区域体育事业的发展结合,才能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区域体育文建设有机结合。如东北地区高校在构建特色化体育文化时,要认识到冰雪项目在该地区的活跃性,要将冰雪项目孕育的体育文化引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向学生传递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加深他们对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理解,促进区域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让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宣传载体,传播高校体育文化,提高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此外,可以在高校体育项目开设中增加这些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完成文化渗透,形成高校体育特色。

三、注重传承,将民族特色融入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中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在高校特色体育文化建设中,如果能够融入民族特色,必将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而将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有很多种途径,最直接的就是在高校体育项目中增设民族体育项目。如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维吾尔族舞蹈,丰富当前体育舞蹈中健美操、交谊舞等单一的体育舞蹈内容,如可以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土家族的高脚马比赛项目,增加侗族和苗族等的手毽项目、增加壮族的抢花炮项目。在增设这些项目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文化渗透,构建具有民族气息的特色化体育文化。

四、结语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第4篇

瑞景中学系由原天津市师范学校2005年转轨办学而建立的市教委直属重点示范中学,多年来为我市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小学教师及音美艺术专业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音美艺术教育办学经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2009年起在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开办了国办音美艺术高中教育,积极发展学校特色,打造办学新亮点。同时在普通高中办学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认真贯彻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把音美艺术教育系统纳入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和学校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多方位服务支持。通过近年来实践,推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及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4月,经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我校进入全市112个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单位行列,承担“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项目。

一、特色高中建设的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并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制定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计划,确立了“以优质特色和多样化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提出了实施普通高色建设工程、推进普通高色多样化发展的任务要求,并“支持普通高中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植优势特色学科,形成学校发展特色”。2011年,市教委专门印发了《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启动实施特色高中建设工程,为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具有多年师范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市教委直属中学,我校积极把握全市启动和推进特色高中建设的宝贵发展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我市“教育规划纲要”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遵循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制定学校《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工作方案》,力求努力创建独特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较高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二、特色高中建设的价值追求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地方,理应把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优质的教育应是充分适应和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要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不仅要满足学生升学的需求,更要为他们终身发展服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得好,而且要让他们生活得好,生活得健康幸福和更有价值意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及认识感受人生真善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良好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拥有多年师范教育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理应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及美育优势,积极推进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建设,努力探索和构建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学校育人工作新格局,以更好地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的目的,并非仅是期盼学生将来能在某个艺术领域取得多高的艺术成就或只是在考试升学上获取成功,而是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及心育作用,使全体学生具备更加良好审美素养,学会正确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培养形成行为美、心理美、心灵美的良好素质与追求。进而通过艺术教育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学校美育优势,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其心灵得到美化升华,个性和想像力及创造能力得到充分激发,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提高生命价值,体验和实现美好的人生。

三、特色高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生活的全过程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深入挖掘整合、有效发挥利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校园生活中的美育因素及功能,系统建立完善和创新学校美育工作相关制度与机制,使之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强,系统构建形成“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的学校育人工作新格局。

一是以美的教育养德,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系统加强完善学校美育,将美育与学校德育系列化实施方案相融合,制定形成年级美育系列化实施方案,促进美育与学校德育有机融合,探索建立学校教育以美育德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同时,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列化融入各年级、班级教育生活及文化建设,大力倡导高雅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引领学生自觉追求语言美、行为美、心理美和心灵美,提升品德修养及学习生活品位,争创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注重通过各学科必修课、校本选修课、文化讲座、校内生活实践活动,系统完善加强对学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等,使学生提高审美素养,懂得如何正确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使学生身心健康、品格阳光,自觉追求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真正美的人格与风采。

二是以美的教育启智,加强学科课程美育功能的开发。系统制定实施各学科美育目标、任务及教学计划纲要,深入挖掘学科教材及教学内容蕴涵的美育资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美育水平,指导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充分利用学科教学各种美育因素,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美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美育化,使课堂教学本身成为一种美的存在,让学生感悟美无处不在,时时得到美的启迪与熏陶。进而引领学生不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更积极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追求不断增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以美的教育健体,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广泛开展“以美健身”教育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坚持每年度举办体育节、举办校园艺体技能大赛,在坚持和开展好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及冬季长跑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开设学生形体训练课程,建立多种学生体育社团及运动队,创建实施系列化以美健身特色育人活动等。进而在美的教育的带动下,通过文体活动的活跃开展,更好地激发学生旺盛的青春活力。

(二)面向全校学生普及音美艺术教育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坚持把音美艺术教育全面纳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发开设多类校本音美艺术选修课程,在各个高中年级实行“必修性选修”,加强了普及性艺术课程教育;同时,把艺术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文化生活,通过校园艺术节、课外兴趣小组及学校艺术社团活动(学生艺术团、书画社等)、各类艺术创作或竞赛活动、开设舞蹈或形体课程等形式与渠道、培养和增强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素养;我校力求使每个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都能在音美艺术素养上至少形成一项艺术爱好或能力专长(包括戏剧舞蹈、书法篆刻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和创作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创建特色班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创新。一是优质办好国办音美艺术高中班教育,形成我校较完善的音美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彰显学校音美艺术教育优势及育人成果。二是在普通高中各年级建立音美艺术特色教学班,推进高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试验。通过校本选修课、活动课、研学活动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音美艺术课程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音美艺术修养或能力特长的“合格+特色”的高中生,促进学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系统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基础上,注重科学建立与我校高中“艺术班”、“特色班”、“普通班“相配套的音美艺术课程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形成了富有特色及层次化的校本课程体系。“艺术班”的艺术课程,突出专业发展和培养艺术人才的特点;“特色班”的艺术课程,突出文化艺术修养和能力特长培养;普通班艺术课程,以加强学生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素养为重点,注重音美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兴趣爱好的拓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在总结近年我校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及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编制了与特色艺术课程相配套的校本音美艺术课程教材,发展和丰厚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加强特色办学各项配套建设

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围绕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不断完善优化学校的建设管理机制、办学设施条件和文化生活制度,注重同步加强特色师资队伍、特色育人环境、特色校园生活、特色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整体构建形成更具艺术教育特色的学校育人工作体系,促进和保证特色高中建设有效实施落实。

在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拥有23名音美教师组成的具有丰富艺术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其中音乐特级教师1名,天津市十佳青年画家1名,近80%教师为高级教师,为学校特色高中建设提供了较雄厚的师资保证。同时,学校注重不断提升全校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坚持“四育并举”、共同构建“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育人工作新格局的观念意识与能力素养,不断完善优化校本特色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机制和相关制度。并充分借助发挥我校艺术教育社会资源优势,聘请与学校联系密切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学校特色办学专家委员会,深入指导学校特色办学发展和开展师资特色校本培训工作。市教育教学研究室2009年3月还在我校建立了全市首个“高中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实践基地”,使我校能充分借助市教研室专家的全面帮助指导,科学有效地推进和做好特色高中创建工作。

在特色育人环境建设上,我校积极实施“特色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全校师生共同美化设计、布置建设校园环境活动,营造彰显美育及文化艺术熏陶、展示师生文化艺术作品与成果的校园环境。走进学校,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以美育人的文化艺术气息。学校“会说话”的环境给学生以做人的启迪、追求真善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引领和促进着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尤其是学校音美专用教学区育人环境的建设,增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文化氛围,把学生带入了高雅、和谐、温馨的艺术殿堂,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及优势,为特色高中建设增添了亮点。

在特色校园生活的构建上,我校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各类主题性艺术活动、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等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设出展示才华与风采,体验成功与欢乐、幸福温馨的校园生活。特色的校园艺术生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全面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使学生心灵得到美化升华,个性和想像力及创造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各种潜能得到充分激发和协调发展。

在特色教育设施建设上,我校坚持现代化、高品位、重特色、创一流的建设发展要求,不断加大学校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全面促进和保障音美艺术教育硬件及软件建设。系统建设配备了高水平、现代化的专用音乐教室6个,学生钢琴房50间,专用舞蹈及形体教室2个,专用美术教室5个,国画及书法艺术教室2个,音美艺术欣赏教室2个,艺术作品展厅1个,各类音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备、器材及图书资料一应俱全,充分满足了学校音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为我校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与保障。

(六)建立发展特色办学对外合作关系

我校拥有较丰富、优越的音美艺术教育社会资源,现今在我市众多高校从事音美艺术教育及研究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中有许多人都曾多年在我校(原天津市师范学校)从教,至今与我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我校创建音美艺术教育特色高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中,我校注重充分发挥上述校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高校教育培养合作衔接的可行方式与合作关系。在课程开发、项目合作、教师培训和学生发展指导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为我校音美艺术高中及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发展和学校特色及多样化发展铺路搭桥。

(七)注重科研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第5篇

为了充分利用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时间,我区各校在“绿色、生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以“彰显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结合各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教师自身的特长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除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性的体育活动,各校还编排了具有特色的集体操,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

掠影一:五禽戏——传承显特色,强身健体

“虎鹿熊猿鸟,仿生健身操,一招一式,惟妙惟肖”,西湖花园小学全校九百多名师生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演练着安徽古老的健身气功 “五禽戏”。

西湖花园小学创办以来,以“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特色立校之本,把“上善若水”作为核心办学理念,着力于师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提出“沐浴民族文化 养成世界眼光”的培养目标。小学生在大课间练习五禽戏,是该校发展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大课间活动,打造有特色校园文化的举措。早在2008年,该校叶传标校长便让体育教师试着学练五禽戏。体育教师经培训熟练掌握后,又一招一式地教会全校学生,在学校大力开展“五禽戏”课题研究,开设“五禽戏”特色短课,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古老的健身方法。通过组织开展“五禽戏”这项大课间活动,丰富了该校课间活动内容,营造校园传统健身文化氛围,增强全体师生健身意识,切实提高师生健康素养。

掠影二:羽毛球操——小球握在手,健康紧相随

迎着绚丽的朝阳,踏着欢快的节奏,挥着整齐的球拍,实验小学的全体师生正在操场上开展着一项特殊的运动。教师学生人手一拍,正整齐划一地做着本校教师自编的羽毛球韵律操。这套韵律操是由马鞍山市羽毛球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黄斌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的特性创编的。实验小学是马鞍山市羽毛球特色学校,羽毛球韵律操不仅起到了规范师生羽毛球基本动作的重要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协调性;即调节了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又调节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自编的羽毛球韵律操使我校羽毛球这项特色运动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和推广,也更有效地整合了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出了健康和谐的体育氛围,充实了师生校园生活的内涵,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掠影三:韵律健身操——小空间大舞台,小运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