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5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7-02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通常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身体健康无危害,而因疾病引发的病理性黄疸可损害患儿的脑神经系统,诱发胆红素脑病,因此,总结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特点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该疾病病因与特点、护理措施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45例,早产儿26例子,足月儿62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59例。所有患儿中,出现黄疸时间:24小时以内19例,1-2天45例,2-7天24例。胆红素功能下降者24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9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45例,所有患儿入住我院均多表现为面目局部皮肤黏膜黄染。

1.2检查方法与病因分析均对患儿行白蛋白、血清总蛋白、静脉血总胆、血常规、血培养、大小便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若伴有溶血,需检测患儿家属的血型;为判断患儿是否为阻塞性黄疸,需行B超检查。患儿诱发黄疸的影响因素较多,不仅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经我院检查后,总结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具体概括为以下:①感染因素37例。因素概括为,新生儿常见疾病肺、肝炎、脓疱疮及脐炎等[1]。②母乳性病理性黄疸25例。③溶血病病理性黄疸16例。④原因不明10例。

1.3治疗采用蓝光光疗治疗患儿黄染,时长8-12小时,直至患儿胆红素下降至7mg/L以内停止光疗。于照射前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与生殖器,避免光疗对其造成伤害,光光疗。新生儿血溶病,采用静脉注入丙种球蛋白,剂量以500mg/(kg.d)为准。88例患儿经我院治疗3-5天后,病情均得到缓解,所有患儿均预后状况良好。

2护理

2.1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向患儿家属展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健康宣教,详解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让其了解该疾病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认知度[2]。

2.2一般护理一般护理:①24小时内严密观察患儿面目局部或周身皮肤黄染状况。②详细记录患儿进食、排便时间。③判断患儿吸吮能力。吸吮能力较弱者,护理人员给予耐心、细心喂养,为患儿营养支持提供保障。④低血糖患儿需行静脉注入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

2.3光疗护理我们先采用医学仪器评估患儿病理性黄疸程度,后对其称重与检测身体体征,护理人员观察患儿排便情况。行光疗前,护理人员先对其实施周身清洗,后喂食、修建指甲,采用眼罩护眼及黑布遮盖生殖器,避免光疗对部位造成影响。均对患儿行蓝光光疗,箱内温度、湿度分别维持为28-30°C、55%-65%。为获取最佳光疗疗效,行光疗的位置至关重要,将患儿衣物去除,躺于床中央,调节患儿周身与光疗灯管的最佳距离。医护人员于患儿行光疗期间,每间隔2-4小时内需检测患儿生命体征,检测血压、脉搏、心跳以及体温等指标。尤其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根据体温变化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湿度,通常应保持患儿体温处于(36.5-37)°C以内。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是否出现变化,检查患儿周身皮肤,查看皮肤黄染状况,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及早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如:行蓝光光疗中,患儿周身皮肤是否干燥且有无发疹及发红等现象,为促进光疗顺利完成,护理人员给予患儿静脉注入营养液,为行光疗提供营养支持。此外,如有需要者,也可喂母乳。

3讨论

引起新生儿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因素呈现复杂化,但母乳性、感染性及溶血性是新生儿患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其中,母乳性病理性黄疸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具有直接关系,分为早发性、迟发性两种,针对病发时间差异,产妇需采取我院建议的措施:①早发性。早发母乳性病理性黄疸患儿,建议产妇增加新生儿吸吮母乳的次数,提高其肠道蠕动水平,促进排便,进而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的吸收率。②迟发性。建议产妇先暂停新生儿吸吮母乳3天左右,后行全面检查,针对主要病因采取治疗方法。

溶血性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人员24小时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评估其发生溶血的主要因素。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行光疗治疗。而感染性病理性黄疸患儿,及时发现患儿已患肺炎、肝炎及早治疗为预防病理性黄疸奠定保障。

综上所述,我院88例新生儿诱发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总结为:母乳性、感染性、溶血性及不明原因,其中,母乳性25例、感染性37例、溶血性16例及不明原因10例,所有患儿在治疗期结束,病情均得到缓解且预后状况良好,治疗获取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与治疗、护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佳.1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0(12):102-103.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1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

1.3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2新生儿黄疸分类

2.1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2.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3.2 进行新生儿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 .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3.3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对于母乳性黄疸,停用母乳3天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并消退,一般不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黄疸早期可予口服给药干预,达到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的目的。苯巴比妥是肝酶诱导剂,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5mg.妈咪爱散剂是一种微生态调节剂,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1/2包。静脉输注白蛋白,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4 增加喂养次数,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以促进太分的排出「2.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对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天期间,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的排出,奶液过稀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足。

3.5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光疗期间予黑眼罩覆盖双眼,尿布包裹好会,其余部位充分显露,定期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两奶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3.6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3.7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喂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3.8 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若为母乳性黄疸,轻度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生儿黄疸作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7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及诊治呈上升趋势,我科统计显示:2006年98例,2007年175例,2008年284例。针对患儿家长的恐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注重与患儿家长沟通,实施了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

认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黏膜黄染,病因复杂[1],是新生儿的多见病,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故易出现黄疸[2],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对人体危害不大;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与原发病的不同而异,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可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包括因窒息、感染、红细胞酶的缺陷等肝前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锁及发生在新生儿溶血病后的胆汁淤积等肝后性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泄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护理:①了解黄疸程度,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病理性黄胆出现早(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超过12~15mg/dl或每日上升5mg/dl,黄疸退而复现。②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发生的时间及进展情况。③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神志、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保暖维持体温恒定。④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⑤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及护理工作。⑥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及水分供给。⑦及时纠正缺氧、低血糖、酸中毒,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影响血脑屏障功能。⑧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前者可诱导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排出;后者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健康教育的实施:①护理人员一对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对黄疸的观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②指导正确尽早的喂养,以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③利用版面、宣传手册等形式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一些简单的疾病知识以及如何观察、判断黄疸程度,注意黄疸出现时间、发展情况、大便颜色,有无发热、拒乳、皮肤或脐带感染情况,鼓励其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就医。④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既要重视又不能过度恐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⑤详细记录患儿资料,做好出院随访工作。

讨论

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体系[3],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另外,系统化全程健康教育把住院期间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患者及家属获得全程的医护帮助。通过全程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理,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诊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对新生儿黄疸的诊疗及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丽云.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2004:299.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水温控制在37~39℃,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见表1。表1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h(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三、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黄便,如果早期乳汁不足,喂养次数减少,肠蠕动减慢,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我们观察发现,干预组采用在母乳充足前添加配方奶,增加早期摄入量,每次添加均在新生儿充分有效地吸吮母乳后进行,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快捷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观察结果表明,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降低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葡萄糖的喂入促进了新生儿的胃肠蠕动,有利于肝糖原的储备,肝酶的激活,促进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据报道,新生儿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且游泳过程活动消耗能量增多,消耗了一定体力,促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及早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抚触能使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加,刺激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消化和吸收功能,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摩为泻,通过摩腹,快速推下七节骨,且能健脾和胃,行滞消食,通过抚触,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排泄增多,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目的。我们的观察也证实,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同一时间段干预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植之,钱家萍,李勇,等.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允忽视[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54256.

2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

4张桂芹,孙晓娟.抚触对早收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6970.

5孙琳,于晓玲.婴儿抚触的国内研究现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5):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