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产业分析

绿色产业分析

绿色产业分析

绿色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企业行为;产业组织

当前的生态问题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由于自然资源定价的困难,以及污染程度补偿量度的难以确定,使得企业的外溢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当前全球关注的生态问题。由于前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对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生态问题不能通过市场来解决,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失灵,这就需要在保证政府不失灵的前提下,由政府来干预解决,从而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生态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所造成的,所以必须要改变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行为首先要加以改变。人类要抛开目前的一定的经济利益,做到观念和行动同步,全员协调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国都相继进行绿色gdp的计算,这就使得企业的绿色会计和绿色财务管理应运而生[1].

当前,对于绿色会计的研究很多,却很少有对绿色财务管理的深入研究,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绿色会计提供相关的数据,另一方面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对企业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提供了管理的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在管理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实行清洁生产,才会缓解生态问题、直至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对于企业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核心,所以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的分析[2]

因为长期内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企业不愿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待企业认识到以后,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已无法挽回,所以,当前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

根据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那么,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企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本文想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特征及政府的职能分析,找出各类市场上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的途径。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与政府职能

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小的市场份额,以致于没有人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上的商品是同质的,即在同一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提供完全一样的商品;而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每个企业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买卖双方都能得到有关现在和将来市场情况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对价格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所以,对单个生产者来说,要考虑的只是所处地域范围内的消费量。

对于这类市场上的企业来说,经济实力很弱,如果靠企业单独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来进行经营活动,企业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产生效益,因为企业没有定价权,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成本无法弥补,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与市场上其他产品区分开来;通过对不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企业的产品以平均可变成本定价,使其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而对于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合理定价,这个定价既要考虑到生产者的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那么这个定价,要以居民的平均收入程度及其消费需求的比例进行定价, 对于生产者来说,在销售收入抵补生产成本且加有同行业以前的利润水平的差额由政府进行生产补贴。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企业在市场上进出比较容易,资本不多,规模不大;不同企业在市场上出售的产品相互有差别,即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类产品有不同之处。这就使得不同企业的产品不能相互完全替代,从而使他们各自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同企业的产品相互差别越大,单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就越高。但是,许多不同企业的产品属于同一类产品,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从而这些企业之间又存在竞争。它们的产品相互替代的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高。

所以,政府可以利用企业间的这种特点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即通过绿色产品标识使得通过绿色财务管理生产出来的产品明显地区别于同一市场上的其他产品;通过政府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以及对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实行政府限价;这样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无利可图。这就使企业间为追逐利益而竞相实行绿色财务管理。

(三)寡头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以少数几家企业提供某一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为特征。每一家企业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在做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情况,还要考虑到这一决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因为其他企业的反应又决定了本企业行动对它自己所带来的后果。而其他企业的反应程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易捉摸。所以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对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但其价格的上下限可以确定。这是这类市场上,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但对于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而言,市场失灵,政府必须要履行其职能。首先,政府要制定出各类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及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同时要限制住各企业间串通;第二,关注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后所增加的投入及带来的收益,从而调整市场价格。

(四)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及政府职能

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企业是商品价格的制定者,它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对这类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约束和价格管制及绿色产品标识进行管理,使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

二、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政府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政策后,如果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在进行绿色投资时,必然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对其绿色产品给予保护,使其能区别于非绿色产品,且不在生产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必然会使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高,而且,自己绿色产品的特色难以体现,导致消费者不愿或没有能力购买,而使企业产品销售量下降,收入下降,从而经营成果下降,最终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3].

如果企业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它的生产投入保持不变,但政府为了使其政策得以实行,政府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价格限制,同时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产品进行绿色标识,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生产补贴,这样,使得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幅度不大,且消费者通过标识能够与非绿色财务管理生产的产品区分开,这样,消费者会转向带有绿色标识的产品的消费,而使非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销售量下降,且由于政府对其实行价格管制,价格较低,导致这类企业的经营成果下降严重,直至亏损,而无法继续经营。

由此可见,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才能获得好的经营成果,才能在本行业中发展壮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市场上,政府的干预及市场上其他企业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完全符合前述的情况。对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间存在着由于产品差别而带来效益的问题,所以企业会利用政府的绿色标识形成的差异来创造效益,从而自动形成企业间的对于绿色财务管理的相互监督,利于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上,政府要加强对厂商间串通而实际上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管和检查。对于垄断市场上,政府的措施就是价格管制和绿色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实行绿色财务状况及程度的资料给予公布,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下去的话,国家可以考虑收回国有进行经营。

三、保证绿色财务管理在各类市场上得以实行的措施

(一)制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标准

1.进行注册登记。企业需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体现其绿色财务管理的文件(如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规划书、绿色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通过管理部门审批后,得以注册登记。

2.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送经营活动的资金资料。

3.以环境保护法及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法进行规范[4].

(二)制定政府对各行业的生产补贴标准

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补贴,对于实力弱的企业可以进行重组。补贴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差量成本法。对于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而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与非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经营所需成本的差额。

2.影子价格法。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实际上是最优化的线性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且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追加效益。影子价格实际上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效益。影子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亦然,即资源的数量和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5].

3.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系统。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在此引入了“模糊”的概念,来解决绿色财务管理中计量问题。如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补偿的测算。设a为成本的价值因素,a=(风险,投资增加,管理成本,收益,价格),q为评价向量,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求出补偿总额[6].

4.供求定价差额法。包括(1)卖方定价模型ps=[e1(c+v)—r1]/q+p0.ps为生产者的定价;e1为进行绿色财务管理需增加的额外投入的系数;c为物化消耗;v为活劳动的消耗;r1为由于进行额外的绿色投资而带来的收益;q为产量;p0为非绿色财务管理时同行业的平均单位利润额。(2)买方定价模型pd=p1+ki.p1为原购买价格;ki为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是差别定价的基础)。(3)政府补贴———买卖双方定价的差额。

(三)监督和管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

1.定期进行绿色审计。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得绿色财务管理的经验及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共享及相互支持,同时也会引起企业间的重组。

3.管理部门对实行绿色财务管理企业的业绩给予公布及宣传,对于非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名单定期公布引起消费者及投资者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吴向东。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北方经贸,2003,(7):111-112.

[2]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友国,郑玉歆。一个关于“绿色壁垒”的一般均衡分析[eb/ol].202.199.170.80:8080/paper/150.doc,2004-06-10.

[4]阎晓红。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1,(4):54-56.

绿色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绿色产品竞争力;税收促进;法经济学分析

一、税收提升绿色产品竞争力的正当性分析:基于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理论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保与税收关系理论问题的是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他在生产上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那么该种生产要素在各生产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当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意味着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适宜的程度。如果单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这一点,国家就应采取征税或补贴措施进行调节。在现实生活中产品的“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是经常性的,例如造成环境污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太关心社会净产出,寻求效用最大化的居民只关心边际私人净效用,不太关心社会净效用,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或边际私人净效用)与边际社会净产出(或社会净效用)之间存在差异。因为在私人的角度看来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厂商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是50元,市场价格是70元,它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角度来看,如果它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污染的损失假定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厂商角度是盈利的,而从社会角度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后人将这种税叫“庇古税”。除了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外,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下面分别针对非绿色产品与绿色产品外部性问题的税收策略进行分析。

1.针对有负外部性的非绿色产品的税收策略。如图1-a,如果生产和消费非绿色产品具有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以MPC、MSC分别代表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决定的边际收益为MR1,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经济行为者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此时MPC=MR1,而社会实现环境的最优利用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时的产量是MSC=MR1所决定的产量Q2。为使产量减少到Q2,可以通过征税,使MR1移到MR2,使得MPC=MR2所决定的产量恰好是Q2。

2.针对无负外部性的绿色产品的税收策略。如图1-b,如果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无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大于或等于社会成本。我们假设正好MC=MPC=MSC,MPR、MSR分别代表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经济行为者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此时MPC= MPR,而社会实现环境的最优利用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时的产量是MSC=MSR所决定的产量Q2。为使产量达到Q2,可以通过减免税收使MPR移到MSR,使得MPC=MSR所决定的产量恰好是Q2。

总之,外部性是政府采用税收干预行为的正当理由:即鼓励正外部性的生产和消费,禁止或遏制负外部性的生产和消费。如果一个商品的成本没有完全包含在价格中,它将被过度生产。同样地,商品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它给社会带来的全部收益时,它的生产将不足。这两种情况都将扭曲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产生低效率。而通过有差别的税收制度,可以使非绿色产品的外在成本内在化,使绿色产品的外在收益内在化,从而削弱非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绿色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

二、税收促进绿色产品竞争力的机制分析——基于市场均衡理论

对绿色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面从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予以分析。

1.产品绿色化过程中市场均衡点的变动

如图2,假设企业对产品的绿色化投资之前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1,供给曲线是S1,均衡点是E1,对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现在企业对产品进行了绿色化投资,这一方面增大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至S2;另一方面由于绿色产品的环保性,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D2,这时S2和D2相交的市场均衡点为E2,对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2和Q2。现在我们来看P和Q的变化:因为产品的绿色化创新的后果是会引起产品价格的提高,所以,我们来分析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P和Q的变化情形。如图2- a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大米),从均衡点E1到E2 ,P和Q均上升;而图2- b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如小汽车),从均衡点E1到E2 ,P上升,而Q下降。

结论是:产品的绿色化创新,使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均衡价格肯定上升,而均衡数量只有在缺乏需求弹性的产品时才上升。所以,产品的绿色化并不一定会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外在制度的推动,可增强绿色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如分别对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可起到增强绿色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作用。

2.绿色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

对绿色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绿色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对绿色产品生产者减免产品税或对环保投资给予税收抵免。如图3所示,如果减免(或抵免)税之前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S1、D1,市场均衡点为E1,对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1、Q1。减免税之后企业因为利润的增加(对环保投资的全额应纳税所得额抵扣又使税后利润增加)会增加产品的供给,产品的供给曲线由S1向右移动至S2,市场均衡点为E2,对应的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数量由Q1提高到Q2。所以,对绿色产品的产品税减免可提高其价格竞争力,销售量也会上升。

(2)对购买绿色产品者给予应纳税所得额抵扣。如图3所示,其结果是会增加绿色产品购买者的需求,需求曲线由D1右移至D2,市场均衡点为E3,对应的均衡价格由P2又上升到P3,均衡数量由Q2提高到Q3。所以,对买方的税收优惠措施,使绿色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会同步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由于需求的增加带来的价格的回升使企业利润增加。总之,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对促进我国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鼓励企业产品绿色化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建议

对高科技绿色投资的税收抵免政策。在国外,对环保投资给予完全的税收抵免成为普遍的现象。在我国,财政部确定了13项具体税收激励细则,涉及创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两项:一是关于技术开发费方面,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允许其在以后年度结转抵扣。二是关于加速折旧。企业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笔者认为还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创新投资的激励:

一是再投资退税,即对用前期税后利润再投资的部分,按投资数量全部退税。

二是放宽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限制,鼓励中小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我国绝大多数高科技企业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但是,现行税法在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上对高科技企业并没有降低标准,致使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普通发票不能为客户接受,这样一来,中小高科技企业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的限制。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经验,放宽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限制,建议将从事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由100万元降至50万元,将从事绿色产品批发或零售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由180万元降至100万元。

三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制,提高绿色技术研究人员纳税额的起征点,并扩大免税项目的幅度,充分调动从事绿色技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在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促进绿色产品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建议

1.基本原则

税收促进绿色产品竞争力,可以是对产品生产者实施,也可以是对产品使用者实施,可以是税收减征措施,也可以是税收免征措施。但是,通过税收改变企业的行为必须是渐进的,税率的设计应符合技术进步的一般规律,使企业产品有向绿色化转变的余地,避免破坏经济发展的健康运行。通俗地说,就是在事先应该有明确的信号,使纳税人和企业知道预期将会发生什么,并且能够计划他们作为回应的投资和生活方式。一个稳步递增的税收体系,应该不必担心企业找不到替代资源和更好的制造方式,有足够长的时间让企业来选择和创新。

2.基本要点

一是调整现行税种的环保要素比例。既要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从环保角度出发需要限制发展的产业通过差别税率进行调整,也要对税收优惠重点进行调整,即对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品或设备给予必要的税收支出。

二是将现有的具有生态税收基础的税种进行完善。如对消费税区分不同的产品,根据我国环境政策的目标要求以及其含污染物的含量进行税率的重新设计。

3.税收基本要素的设计

(1)课税对象:应针对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设备、消费品和稀缺能源进行税种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应先从重点污染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

(2)纳税人:使用应税排污设备、生产应税包装物、生产含有对人体有害消费品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稀有能源的耗用者、高耗能产品的使用者。

(3)计税依据:a.排污设备。废气:对固定的大排放源(如煤矿、焦化厂等)进行定时与不定期的监测,根据有关可供利用的排放量数据计征。对小排放源,则根据其所消耗燃料的含硫量进行计征。废水:确定废水的污染标准,税务机关根据其排放污水浓度与排放量进行计征。废渣:采取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计征。b.应税包装物: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征收,也可按销售数量采取定额税率征收。c.应税含有对人体有害消费品: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征收,也可按销售数量采取定额税率征收。d.稀有能源:采取源泉管理,直接在生产环节进行课征,通过税负转嫁,达到缓解能源压力的目的。

(4)税率:从促进绿色产品竞争力来说,对非绿产品征税的税率应使绿色产品在价格上、利润上比非绿色产品更有竞争力。

当前的重点是:应提高具有很大负外部性的消费品的消费税税率。首先,应当适当提高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应税消费品的使用税率。其次,对不同产品根据其环境友好程度设计差别税率,以激励绿色产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洪小瑛.关于绿色竞争力的几点理论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2]李玉山.从福利经济学演进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1).

[3]龚辉文.国外税收政策调整新趋势[N].中国税务报,2006-12-13.

[4]李秀中,于婷婷.国家财政部将出台若干鼓励创新税收政策[N].第一财经日报,2006-09-22.

[5]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绿色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关税、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等。对于茶叶产业,欧盟、日本等国在不断更新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外衣下,竭力享受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好处。接踵而至的绿色壁垒使信阳毛尖在内的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大幅降低,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出口中的相关标准却相对落后和严重缺失,使信阳毛尖生产企业在国内外两个错轨市场中无所适从。

一、 信阳毛尖发展及出口现状

一是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二是品牌效应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无公害茶叶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四是产业化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五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信阳毛尖出口的影响

一是出口数量锐减。自欧盟在1999年下半年宣布自2000年7月1日起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后,我国对欧盟市场出口茶叶数量明显滑坡。由于欧盟地区以红茶为主要进口品种,因此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的绿色壁垒,红茶首当其冲。

二是标准体系杂乱无章。各个地方标准不一致且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技术指标要求不一,存在冲突而不能相互弥补。这样国家难以对各地区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茶市整体缺乏凝聚力、竞争力。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不一致容易滋生低竞争力的地方保护主义,必将导致信阳毛尖产业的疲软。

三、信阳毛尖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信阳毛尖出口受阻的外因

一是贸易保护。中国出口欧盟的茶叶,既要遵守欧盟设置的技术法规,又要遵守进口国更加严苛的技术法规。随着中欧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加大,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欧盟政府出于贸易保护的目的,对中国出口的茶叶设定了严苛繁多的技术标准。二是安全意识。由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主张消费者权益, 在经历了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改革后, 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开始逐渐走向完善。

(二)信阳毛尖出口受阻的内因

一是生产技术落后及茶叶品质低。二是茶叶产品单一,深度开发不足。三是信息不对称。信阳毛尖生产和出口企业对茶叶国际贸易合作方的信息掌握不全,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出现问题又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无从应对,最终只能失去市场份额。四是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五是品牌创建力度不足,精品缺乏。

四、信阳毛尖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基地建设,保证绿色生产

建立无公害茶、绿色茶叶和有机茶开发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地无公害茶、绿色茶叶和有机茶的开发生产。通过建立基地加强茶园管理,搞好茶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生态间作,全面实施以有机肥代替无机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

(二)充分利用 WTO 原则,实现回避式跨越

要深入研究WTO的有关规则,运用世贸规则维护信阳毛尖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 WTO有关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利用WTO规则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加强对茶叶出口企业的引导,争取为信阳毛尖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信阳茶农的正当利益。

(三)积极进行国际认证,建立预警机制

信阳毛尖生产和出口企业必须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 提高自身产品的生产标准,努力符合国际标准,特别是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 国际标准认证。逐步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定期收集、整理、国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的最新变化,研究茶叶产品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贸易壁垒,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接受国内企业对这方面的询问,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四)加强对茶农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及时向茶叶生产单位病虫情报、最佳防治期及防治使用农药,帮助和指导茶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各级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植保部门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经常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茶农安全、卫生意识。

(五)成立全市茶业领导小组,促进信阳毛尖产业化发展

绿色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包装是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基础的情况下,绿色包装设计要本着无害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绿色包装设计应遵循以下三方面设计原则:(1)包装材料应坚持可回收和再利用的原则,通过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对节省资源节约也有着极大的作用;(2)要增强绿色产品内部结构的强度,避免或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对产品造成破坏的现象,从而降低绿色产品的包装费用;(3)对绿色产品包装技术进行改进,要尽量避免传统绿色产品出现的过分包装的问题,不仅造成包装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还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

价体系分析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对各类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环境负荷做出分析,从绿色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主要从清单评价分析、影响评价分析、对评价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清单评价分析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清单评价分析,主要是根据对产品清单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功能单元以及系统边界等,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建立各个阶段的流程图,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评价,如废气、废物、废水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绿色产品生产进行改进。清单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要对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量化评价来实现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流程的改进;(2)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定期对清单表格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产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2.2影响评价分析影响评价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通过对绿色产品产生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人身健康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来确定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影响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要对影响进行合理分类,以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如NO2、SO2、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来了解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2)对以上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确定表内的各个干扰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况;(3)通过比较评估的方式来对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相互比较,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2.3对评价的改善分析通过以上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的分析得知,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经过对危害因素进行量化之后,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定位,更有利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改进。以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对生态诊断结果来改进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结语

绿色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

一、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在创造了足令前辈艳羡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因种种有意之过和无意之失而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性环境问题,人类在工业化进程全面展开、现代产业体系(体系,在本文中可理解为由不同系统组成的有机体)略具雏形之后,祖祖辈辈休戚与共的绿色自然被钢筋混凝土阻隔在昏蒙空气之外,河山变色,江海易容,诸如伦敦烟雾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等重大灾难性污染事件接踵而至,时至今日,就世界总体情况而言是愈来愈严重,人类面临的污染危机愈来愈严重化、多样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形式、过程和结果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相对而言,西方各国以及经济发展历史与西方各国相似的日本、澳洲等国,在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发展道路之后,今日的环保立法和环保体系已臻相当完备之地步,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绿色产业体系所占比率比较合适,污染危机被最大限度地化解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式、过程和结果之中,可持续发展思维已渗入现代生产细节之中,低碳环保产品层不不穷……而纵观高速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大陆地区,虽有一定的环保成绩和绿色创新体系建设经验,但终因成就过于淡薄而无法改变愈来愈严峻的劣势——环境危机逐渐加剧,环保立法亟待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构亟需调整,引入绿色产业,积极拓展绿色创新体系的比率。这一点,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拓展绿色创新体系之比率,是现代产业体系获得崭新生命力的唯一道路,是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进行良性调整的有效突破口,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必要奠基,是发展低碳节能产业的宏观要求。下面,本文主要结合当今实际情况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简述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拓展绿色创新体系之比率的可行策略。

二、加强相关立法工作进程和政策支持力度

虽然因为绿色产业所包含的巨大需求可能和惊人利润潜力会部分激活市场潜力,使绿色创新体系的源动力获得激活和开发,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国人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等尚很淡薄,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片面的“政绩”意识而急推高能耗高污染但较短时间可见经济成效的项目,故而,仅仅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因素,不可能使绿色创新体系获得根本支持。必须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加快关键性领域的立法进程,并加上各级政府、各相关机关的政策支持,才能为绿色创新体系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不断拓展所占比率提供根本保障和持久动力,并可有力遏制、有效消除现代产业体系中阻碍绿色创新体系发展的负面元素。

绿色技术创新的建设,需要绿色技术产权法律制度使产权关系制度化,并据此建立一整套产权管理制度、产业化制度等,使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能够在最短时间以最可靠的方式转化为市场成果。而关系绿色技术创新建设的企业法律制度亦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绿色技术标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绿色技术产权保护制度、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等,使企业在生产行为中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因素,使企业在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之际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包括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环境标志制度等在内的市场法律制度、政府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可为绿色创新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的资金之源,打造出公正的市场基础,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最大限度地使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潜力因素实现绿色技术突破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关联经济、社会和生态,就很多因素而言可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纵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负面影响的现代产业体系,其发展亦为与外部因素长期磨合的结果,其中每一环节、每一项目的存亡兴衰,均对相关产业格局有着层重的联系,如果依靠简单取缔等方式拓展绿色创新体系之占有空间,很可能会因点及面影响一片,一时之间很可能会得不偿失,不如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潜力因素,通过改变其内部组构,使其向绿色创新产业发展,这样,在潜力产业的性质获得了涅槃式的良性变化之际,亦迅速融入了原有的产业关系链中,可以使转型代价最小化,而综合受益最大化。

利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潜力因素实现绿色转型,最需要技术体系的创新突破,只有改变旧有生产模式、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实现现代产业的“换血”,譬如说,很多凹印制版企业在过去普遍采用以化学反应为主手工腐蚀制版方式,这是很多凹印制版企业在过去制造大量污染尤其是铬污染的根本技术原因,而今,不少凹印企业采用先进的电子雕刻制版、激光制版技术,使凹印制版过程中的污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基本可被视为“绿色企业”。关键性技术环节的绿色技术突破,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潜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式。

四、力促邻近地域的绿色创新体系互补有无、互动发展

绿色创新体系均有地域性,但是,绿色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囊浩繁,牵连各个局部,因此,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建设,要出台政策或运用政府力量,从地域界限、行政界限等较大的局限中走出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分割式的局部发展,突破如今普遍存在的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绿色创新体系不断打破负面现代产业体系的架构,扩大生存空间,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的有机网络,实现彼此之间的融合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之上,政府要整体筹划,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力促不同区域创新要素的互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使得绿色创新体系不断拓展,渐成气候。

使绿色创新系统实现互补有无、互动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由其子系统着手改变,使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趋于一致。具体而言,要促使绿色创新系统中的大中型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在与周边企业合作发展方面要勇于突破旧有观念,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正如在2012年07月15日在湖北考察时就区域集群发展问题所言,“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当绿色企业彼此联为一体之后,绿色创新体系自然就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绿色创新体系在地域等层面逐渐占据负面现代产业的空间,不断扩大规模。

五、运用一系列先进理论对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绿色创新体系本身就包含着十分繁芜的理性基础和科技成分,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理性和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运用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对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就格外重要。尽管目前对于绿色创新体系宏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的理论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是,运用一系列先进理论对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的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失误,少走弯路,少花学费。

譬如,利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合实证,对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影响因素模型,可有效判断支持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技术性因素是哪些,以及,创新体系的不断突破主要依靠内部力量还是外部力量,从事绿色创新的技术工作者在多大比率范围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等等;而量化分析方式,可以有效构建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可通过对不同地域的绿色创新绩效的对比研究,可以有效分析不同地域在绿色创新潜力方面的差距;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绿色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对绿色创新体系发展趋势、基本方向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关系有一个整体判断;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对绿色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对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市场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关联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对绿色创新体系的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有很大帮助。

以上理论皆以缜密的科学规律为依据,经历过丰富实践的检验,用于对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可使绿色创新体系在发展之路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为绿色创新体系的迅速壮大提供坚实的理性基础。

六、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引入成本低见效快的绿色产业

要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拓展绿色创新体系之比率,除了对已有的绿色创新产业进行发掘、重组、延伸之外,还需积极建设或引入诸如旅游、信息、绿色食品、家具加工、太阳能、风能、电子、艺术品加工、精密仪器仪表、金融之类的新的绿色创新体系。在我国现阶段,可以通过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为一些问世不久、成本低廉、见效较快,或目前缺乏而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铺路搭桥,在现代产业体系中不断拓展绿色创新体系之比率。

参考文献:

[1]曹保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

[2].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OL].http:///gn/

2012/07-15/4032946.shtml.

[3]陈华斌,王效俐.绿色创新及其激励机制[J].上海管理科学,1998(12):10-11.

[4]丁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绿色创新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5.

[5]华振.中国绿色创新绩效研究——与东北三省的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2011(7):30-34.

[6]华振.我国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J].技术经济,2011(9):36-41.

[7]华振.东北地区建设区域绿色创新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论文,20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