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也日臻成熟,但是在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与问题,本文就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20世纪70年,世界范围内的校本课程开发开始兴起,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伴随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2]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理念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偏低。 世界上对于课程问题的专门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校本课程改革的研究成为热点和重点。目前对于开发校本课程的理念主要是建立学校特色,提升学科竞争优势,实现教育实务改革和教育创新实践的措施。校本课程开发首先在于对学生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被动接受教育者,而现代教学论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强调学校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特定学校的实际,只有学校和本校教师最了解学校的现状、学生的需求、教师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地区课程的重要补充。在理解了最新的教育、课程理念,我们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势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的欠缺,成为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瓶颈。

学校管理者、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在我国教学研究中,课程研究的比重较小,更多的是对于教学的研究,加之我国的课程都是国家统一安排,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不应该是学校的事情,更应该是国家的事情,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时间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等理念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心中扎根不深,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期望较差。

社会、家庭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支持力度小。国家统管的课程观念是社会和家庭认可的,目前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还不被社会和家庭所接受,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事情而不是学校的事情,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升学,学校应该完全按照国家的课程进行授课,不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新课程方案实行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予了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一定的权利,学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取的素材较多,既可以形成本校的特色,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特有的民俗体育、民族体育资源,而在实际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于可用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

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对策

1、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养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高度认识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学校在服务地方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提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彰显学校的特色。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广大教师具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调动教师积极进行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加大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的培养力度,形成社会力量、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在内的团队。

2、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入活力,应该积极吸纳社会力量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力量的范围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名人等,充分动员各界力量能够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财力与智力支持。

3、挖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

特定地域的历史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在国家三级管理体制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充分挖掘学校和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各种资源,能够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有当地的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各地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形成了特有的民俗体育,而将本地的民间、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构建别具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成功的案例非常多,将本地的民间、民俗体育列入学校体育内容,对文化的传承也有积极意义。学校的优势体育项目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能够成为学校的亮点,更能够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4、制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劣目前没有很好的评价方法,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很好的方向,评价机制制定的质量能够为高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保障,课程改革多年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们应该制定很好的评价机制,保障体育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

四、结束语

新的课程方案打破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课程管理模式,更加灵活的课程管理模式为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空间,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机遇。在国家日益重视国民体质、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国家实行“阳光体育活动“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构建灵活、充满活力的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为学生体质的增强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释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1(4).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3] 董翠香,周登嵩.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

[4] 钟启泉,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利用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差异性的课程类型,《课标》给我们的启示是: “健康第一”为中心。因此,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 课程的分类

校本课程种类繁多,明确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产生实效。课程资源可因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目前对课程资源类型划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按存在的方式,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②按功能特点,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③按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同,将课程资源划分为课内外资源或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

2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的权利与职责,鼓励学校和教师在认真实施国家、地方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探索具有规律性的原理、原则、方法,建立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架构,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实践模式;建立起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体育课程资源库,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三个步骤:

2.1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调查。对学校已有的或有待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从地方体育文化、地方传统体育等方面进行,按照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情况,综合调查本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情况,学校体育经费的开支、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通过调查,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我们学校都有哪些体育资源”、“我们还需要开发和利用哪方面资源”。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益。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调查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

2.2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分析研究。在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将学校各种类型的体育资源,从以下角度去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开发和利用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课程资源的策略或措施,争取各方面的支持:①是否反映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②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需要;③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学习与发展的需求;④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主动性;⑤是否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意识的养成;⑥是否与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相适应;⑦是否符合学校财力、物力等承受能力等。

2.3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与规划。①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可以确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管理人员,将各种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分门别类地系统保管,对各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实质性地促进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顺利实施。②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校内外的体育课程资源十分广泛,只有对标准划分的各类资源按照优先原则和适应的原则来进行优化和整合,才能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得以便捷利用。对体育课程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自然、信息等资源,要分析哪些是我们应该优先开发的,哪些对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和校本体育课程建设更具有适应性。③建立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机制。实践证明,学校和体育教师对自身所处的体育环境不能进行整体、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没有科学的课程资源观,仅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很难做好科学、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只有结合本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将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④发挥效应,扩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并辐射到周边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实现学校自身体育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教师如何研究与处理教材。教学中对于教材的研究与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教材构建优化的教学内容,利于学生发展;②将教学内容探究化,利于学生提升自我;③教学经验化,利于学生实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来开发教学资源,研究教材,整合教材,把教材与学生的体育健身实际结合起来;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与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练结合才是符合教学规律。我校对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发具体有以下的几方面: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第3篇

一、藏族传统体育开发和实施的背景

在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发和利用藏族传统体育资源,切实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开发适合于天祝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符合民族地区学生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的实际,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实施的主要内容

藏族传统体育开发和实施的主要内容有:藏族拔河类(池和滩俗称僵脖劲、浪青沙西合也叫大象拔河、格吞)、锅庄舞、义添(也称蹬棍)、藏棋类(究何、达何赛楼乎赛、甲波、油桑啦代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以《体育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天祝县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为依据,进行《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四、藏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过程

(一)参考和借鉴的对象

参考和借鉴的对象,主要以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刘生文编写的《藏族传统体育》为校本课程《藏族传统体育》的蓝本。

(二)走访和调研的经历

1.从本校藏文老师、学生中调查、了解藏族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的活动情况及实施方法,掌握藏族传统体育的基本信息。

2.根据老师和学生提供的藏族传统体育的基本信息,走访华藏寺本地的藏族老人及藏族老干部;深入松山、抓喜秀龙等藏区,与当地老人促膝长谈,了解藏族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的详细情况,收集藏族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3.拜访本地寺院的僧人及夏河拉卜楞寺院的僧人,更加详尽地了解藏族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的真实情况,使藏族民间流传的体育项目的内容更加充实。

4.向本县文体局的领导、参加过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教练员和本专业的同事们借阅相关资料,向他们学习请教。

(三)校本课程纲要和文本的形成过程

1.校本课程纲要的形成过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搜集整理的资料中挑选部分适合学校开展、学生较喜欢的项目,经过教研组讨论研究后,确定为一个模块(18课时)的校本课程纲要,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

2.教学材料的形成过程。根据校本课程纲要精神,从参考和借鉴的资料、搜集的资料当中,经过教研组全体成员研究、挑选,整理成教学材料——讲稿和活动要领。

五、藏族传统体育实施的情况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已在高一、高二年级尝试实施了《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从实施过程中的调查可知:高一年级学生喜欢《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学生占50.4%,处于所开设校本课程的第二位;高二年级学生喜欢《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学生占47.7%,处于所开设校本课程的第三位。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中大多是适合男生的体育项目,学生建议开发适合女生的体育项目。

六、完善《藏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设想

在现已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吸纳类如略之把(也叫坑棋)等进来,增加游戏类如帕合带(赶牛游戏)、刚再(打毛蛋)、特巴尔(踢毽子)、者额达尔代(打猴儿,也叫打陀螺)等的项目,增加课时量,扩大模块(扩大到两个模块)。

七、问题与反思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体育教师 挑战 作用 要求

目前,各种新型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纷沓而来,冲击着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开发课程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对体育教师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有效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1.体育校本课程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最早是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于1973年7月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85年,在以色列召开了一次小型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会上学者们就“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界定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但最终没有能够达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近年来,从各种课程文献中专家学者们所给出的不同的定义来看,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界定大致有以下一些视角,如: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作为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作为课程变革的一种新的模式、作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

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体育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体育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其中体育教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若要开发出学生比较满意的课程,体育教师就必须以人为本,掌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和技巧,对体育教学有全新的认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体育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给体育教师带来的挑战

2.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求打破了传统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

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我国课程管理部门仍然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拘泥于统编教科书,轻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更反对学校和教师从课程向课程中心的转移。要实现校本课程计划所要求的专家中心向学校教师中心的转移,必然受到这种中央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及其思想惯性的抵制。它对校本课程的发展带来的阻力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建立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本身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课程制度创新更是任重而道远。

2.2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亟需加强。

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致使体育教师习惯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尤其是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都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教师接受培训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而不涉及课程开发。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仍然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那些致力于课程革新的学校和教师也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因此,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处于急需开发与挖掘的状态。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花大力气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这既是对我国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

2.3校本课程自身的局限性制约着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由于学校场地、器材和体育教师水平的限制(如学历、认识程度等),校本课程可能会降低质量标准,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本课程的实施可能会加剧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由狭小的社区和单个学校所规划的教育有可能偏离国家教育方针,助长地方化倾向;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课程的轻视,使得目前需要更多的是课程型的学科专家,而不是学科型的课程专家指导与引领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这些都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

3.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3.1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决定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起决策作用。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在这一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全程参与,而且担当着主力军,起着骨干作用。学校应设计开发新的体育课程,开发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新的体育课程。这种课程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是以激发兴趣、发展个性为目标的,因而它的开发主体应该是离学生最近、最了解学生的体育教师而不是课程专家。

3.2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方式决定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起主体作用。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中,体育教师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体育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评价者。由于体育教师有了一定的课程开发的权力,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本身的素质就成了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学校要真正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必须关注体育教师,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体育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落到实处。

3.3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决定体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起落实作用。

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体育教师在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等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学生也最易于接受和认可由教师制定的课程决策,因此教师应有决定课程的权力,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4.1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要有课程开发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体育越来越普及,更多的新型运动项目走进了校园。体育教师以往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从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时代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诸多方面进行调整充实,教育理念、专业水平等各方面都要尽快跟上角色转换的步伐。它要求教师不仅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而且对学校整体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体育教师早已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应该“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应对教材亦步亦趋,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策划者、课程的设计者、教科书的选用者,即应该成为集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于一身的课程专家。

4.2体育教师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体育教师要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并获得行动研究能力。体育教师应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改进和提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研制开发的流程,也是课程不断完善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对教师教育行动研究能力的一种锻炼。体育与健康课程使体育教师成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教师的教育研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研活动不再是像从前那样严格按某种“计划”原封不动地展开,而是经常地、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教师主动地在一起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发展,学生在发展,学校也在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确立起“课程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体育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能拓展知识,增长能力,提高专业形象,不断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4.3体育教师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求教师要有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有各方面的知识,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需要的人才。体育课程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增加了教学中原有的不确定性,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不用统一的评价标准,针对学生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使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师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师支配教材的因素增多,等等,这些都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需要教师尽快提高文化底蕴。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体育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剧变。课程发展即体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挑战,又提供了机遇。体育教师只有积极而理性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才能使体育课程教学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2]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思考.中国体育报.http://sports.省略,2008年12月10日10:30.

[3]崔允氵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 校本课程 原则 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说是现下深化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但笔者在考察本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时却发现,一般农村学校重视的是语、数、外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三门”却存在热情不高、力度不大、效果式微的现象,而其中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少之又少,以体育游戏为题材开发校本课程的几乎没有。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下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体育游戏乃是从传统游戏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具有生动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农村小学地处广袤的农村,体育游戏又散见于广大农村的村村寨寨,被大多数农民所喜爱,更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从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入手认真做好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可以说是农村学校在课改中一种接地气的“弯道超车”式举措。

一、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备校本课程开发应有的特质

(一)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其他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特点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能够丰富农村体育教学,因陋就简地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理解体育精神,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农村体育游戏根植于广袤的乡村大地,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它既便于组织,又易于推广普及。更为可贵的是学生一学就会,接受起来无障碍,而且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游戏中放飞心情,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满足了身心需求,陶冶了情操。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不同需求,随时随地作相应的调整与变动。既可是跑、跳、投、走等徒手展开,亦可借助于现有的可利用的各类器材进行相关的训练。同时,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要求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济的特点。也就是说,开展农村体育游戏既可以对某些项目,比如笔者所在地区闻名全国的体育游戏有“四坝攻鼓子”“九剑跳踯(舞剑)”“胡腾(胡腾舞)”“狮子(狮子舞)”“樵夫打狗熊”等,对这些游戏的要领做出严格的动作规范及要求,也可以根据地域、社区资源、学校设施、学情等特殊情况,弱化其动作规范及要求,以突出其自由性。比如“捉迷藏”“老鹰叼小鸡”“踩石过河”“摔泥巴”等游戏。

(二)农村小学体育游戏具有新课改推崇的特殊价值

从体育的角度而言,农村体育游戏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无与伦比的良效。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期,借助于开展的体育游戏,可以养成学生正确的跑、跳、投、攀、走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体育游戏因为具有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融入活动适度的竞争性,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参与的兴奋感,获胜的成功感,能使弱者找到差距、目标,通过活动重拾信心,使强者做到更快、更强,具有改善现时心理状况、提升心理素质的特殊价值;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而言,积极开展体育游戏,有利于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最自由、最全面、最直接的发展。这在“应试教育”阴霾未除的前提下是最好的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从人际关系学而言,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任务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只有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才能完成培养集体主义者的任务”,体育游戏可以改善和修复因“应试教育”引发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过度的竞争而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协作、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多样性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最佳的切入点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从人体活动能力来分类,可分为行走类、奔跑类、跳跃类、投掷类、爬越类、支撑类、负重类、攀登类、悬垂类等;从提升素质水平来分类,可分为速度类、耐力类、耐力速度类、力量类、弹跳类、灵敏反应类等;从开展的项目来分类,可分为田径类、体操类、武术类、篮球类、排球类、足球类、乒乓球类等;从体育教学与训练来分类,可分为准备活动类、提高兴奋类、集中注意类、放松类等。从上述体育游戏蕴含的特质不难看出,农村小学开发体育游戏校本课程,有利于弥补国家体育课程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与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利用,可以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同时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体育人才培养与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基于此,在今天我们苦于为农村小学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寻找思路与出路的当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以优异的课程资源特质,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创了新的路径。

二、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基于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固有特质,本着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寻找出路的初心,笔者认为在进行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乡土性原则

开发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就要突出农村的乡土气息。同时,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弘扬乡贤精神。按照杜威先生“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来开发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让农村学校管理者、农村学校教师、家长、农村体育爱好者、农村武术家、农村体育世家以及学生参加,并且秉持以农村小学为主、其余为辅的工作基点。

(二)发展性原则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丰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突出发展与农村学生相适应的某种专项体育基本能力。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中要强调学生锻炼的层次性,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统筹兼顾、综合考量、协同发展。注意实施过程中主要目标的引领性,必须明确次级目标为主要目标服务的思想。

(三)趣味性原则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动作设计上,要突出戏剧化,强调变异性,打破常规,就地取材,努力使动作简洁、轻松、诙谐,充满趣味。同时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考评上,也要强调趣味性,做到计时与计分共处,个人与团体兼顾,等等。总之,力戒文化课的考评做派,以学生好玩为出发点。

(四)适度竞争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天然的竞争性特点,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中也要关注这一点,不能回避。制定游戏规则时要贯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游戏中努力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游戏规则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让每一个校本课程开发者明确,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弱者变强,使强者更强。

(五)安全性原则

在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做到安全第一。在课程开发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明确相关安全措施,体育教师要学会必要的防范与处理应急事故的基本方法。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一定的应对体育游戏事故的必要方法。在课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要有安全意识,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预警;在课中,注意仔细观察,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在课后,总结点评,巩固成效,进而养成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命名

课程命名即给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一般在这类校本课程命名中遵循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动作结合活动形式直接命名,比如“高跷舞蹈”“穿越山林”“单脚跳比远”“捉迷藏”“老鹰叼小鸡”等。另一种是在动作和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以突出的情节来命名,比如“踩石过河”“摔泥巴”“跳方方”“跳皮筋”“击鼓传花”“打弹弓比远”等。总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命名要力争做到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简洁就是课程题目不能太长,最好三四个字为妙。明了就是让小学生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游戏。激发学生想象力就是要抓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特点,让课程的动作冲击力、情节感染力引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热情,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二)课程开发目标的确立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农村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水平三个维度。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确立,笔者认为一般以“提高”“发展”“培养”三个动词表述较为妥帖。比如涉及某种体育活动能力的,可用“提高”来表述,像“提高小学生的耐力”“提高小学生的攀越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平衡能力”等。在注重身体素质时,往往用“发展”来表述,像“发展速度素质”“发展灵敏素质”“发展协调平衡素质”等。在凸显心理健康水平时,常常用“培养” 来表述,如“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小学生的判断力”“培养小学生的信任感”等。

(三)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1.成立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主抓课程开发的全盘工作(包括指导思想确立、方案的制定、人员的认定与聘任、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2.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课程开发专家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工作。3.开展课程开发前的评估工作,包括对学生体育游戏需求方面进行评估,对必要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即对来自于社区的、学校的、家庭的、网络的资源进行摸排收集整合。4.制定课程开发的规划,即对即将开发的课程进行有关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顶层设计。5.开展相应的课程开发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相关人员,通过培训使其理解课程框架,把握实施技能,为日后课程实施做准备。6.精心做好课程开发的过程管理,即时刻注意着手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确保实施过程达到既定目标和水平。7.对即将实施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教法及学法进行建议与预警设置。建议与预警的重点既要针对教学者“重点抓好什么”“注意避免什么”以及对学习者“重点学习什么”“注意防范什么”提出建议,又要对课程实施及学习过程中活动前期的准备、活动中的流程,活动结束后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预警。8.做好对开发课程的相关总结评价工作,即对开发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经验和教训乃至遇到困难进行最基本的判断。9.以哲学家的情怀,及时对实施后的体育游戏校本课程进行扬弃批判,并着手开展下一轮的课程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