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课文

一、课文的针对性

赵金铭(1998)[1]先生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一文中指出,选材是教材编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材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二是选取受学习者欢迎的语言材料。”编者应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民族、文化背景、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目的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了解,才能针对他们的口味编写出受欢迎的成功的教材。

《汉语教程》属于来华留学生本科学历汉语教材,所选材料都与留学生在华的学习和生活有关。我们所研究的是针对英语国家的英文版。这套教材的生词量较大,语法点成体系,每篇文章容量很大,所以只适合汉语本科专业学生使用。《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针对零起点的英语国家成人汉语学习者,课文内容有英语解释。课文短小,词汇简单,语法点不设专项讲解,难度较低,突出功能讲解和句型训练,课后有大量的交际型练习,趣味性强,可用于课堂组织活动;该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性较强,也可以用做口语教材。

二、课文的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指的是:①会表达自己的意向,能与他人建立联系;②懂得语言结构成分, 并且能在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这些成分;③掌握进行交际所必需的各种句式。[2]教材的实用性一般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一,课文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帮助学习者掌握交际所要求的语言技能知识和语用规律;其二,教材的编排应该能够密切配合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满足各种语言技能的培养训练的需要。

《汉语教程》教材从语法体系的高度,指导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每课后面的语法项目编排清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阐释其语义和语用功能,教学生怎么运用语法去说,去写,去表达。功能项目按语法点编排的需求而定。练习以语法练习为主,结合交际性练习。《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教材则每一课引进学习新的话题和情景,课后有重点句型总结,课后练习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内化为汉语交际能力,体现了听说法、翻译法、功能法和交际法在第二外语学习中的运用。比如《新概念汉语(初级本)》第1册每课涉及一项功能,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家庭、用餐、电话、购物、问路、减肥、考试、恋爱等。第2册内容包括请假、打拳、养宠物、外貌、信件、看病、买水果、课堂、旅游、请客吃饭等,非常适合汉语初学者模仿课本所学内容,并运用于日常交际。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每课教学对课文都有如下要求:跟读,听写,生词及句式学习、练习,翻译,有趣的语音练习,交际练习,真实交际活动。内容涵盖生词、句式、语法、交际,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可操作性较强,教师进行功能项目及交际训练非常方便,基本上满足了实用性原则。两套教材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法思想,对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来说都很有效。

三、课文的趣味性

趣味性针对的主要是课文内容, 即选材这一问题。 课文内容及语言一定要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汉语教程》是通用型教材,内容视角比较宽泛。课文内容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情感生活”“旅游外出”“娱乐休闲”都是汉语学习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和历史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相声生动活泼,《网络学校》《情商》内容新鲜有趣,富有时代性。

《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语言自然、活泼、风趣、简洁。它的幽默体现出中国人的思想智慧。比如第三十四课中的“你是一边踢球一边预习的吗?”第四十九课中“我上周买了个随身听,他们只送了我一包餐巾纸。”无处不在的风趣幽默缓解了学习者的疲惫与紧张,营造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气氛,彰显着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课文图文并茂,氛围轻松。由于图片具有直观性和想象性,学生可以边看图片,边用汉语表达所观察到的和所想象的事物,并开口进行口语训练。特别是在句型练习中,摆脱了写字填空形式,让学生根据图画自由表达,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是本书最值得称赞的部分。语音练习包括儿歌,如《找朋友》《两只老虎》;还有绕口令、辨音辨调等,并配有英语翻译,融会了东西方文化,音意相差之大使人忍俊不禁,是本书最有趣的一部分。

四、课文内容

就题材内容来讲,两套教材都涉及了日常生活、教育学习、留学生生活这三种题材,它们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套教材均以日常生活类题材占主体。

由于学习者自身水平有限,初级阶段的课文题材类型不应该太多,题材内容尽量简单,难度上要由浅入深,而且要选取能够刺激汉语初学者学习兴趣的题材。

两套教材都涉及几种体裁,但比重最大的都是日常对话这种体裁。《汉语教程》以日常对话、记叙文为主,适当增加了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体(日记、新闻报道)和小说(寓言)。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也主要以日常对话为主,极少量涉及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体(书信、假条)。从难度上来讲,《汉语教程》比《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文体种类多,难度要大。

就体裁类型来看,《汉语教程》前两册的体裁种类较单一;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较《汉语教程》多一点应用文体,非常实用;而《汉语教程》第三册生词量较大,文体也增加了,避免了因体裁单一而使学习者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感到的沉闷乏味。

中文文章体裁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在教材编排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增加各种体裁及题材的文章,可供学习者鉴赏。例如,可适当增加一些短小的现代诗歌、散文和古代的唐诗宋词、《三字经》《论语》《千字文》等,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在课文内容方面,我们考察了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几个方面。针对性方面,《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表现出了较强的区域针对性。而《汉语教程》作为通用型教材,这方面的针对性不强,但是它有几个不同语种的译本。实用性方面,《汉语教程》课文篇幅较长,语言较枯燥,缺乏生气,不如《新概念汉语(初级本)》简单新颖。 趣味性方面,《新概念汉语(初级本)》课文轻松活泼,趣味性强于《汉语教 程》。相比较之下,《汉语教程》比《新概念汉语(初级本)》内容要复杂,涵盖的信息要丰富,但需增补一些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材料和素材,并加强学习者的课堂参与,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范文第2篇

【摘 要】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策略而选择的一种或者多 种途径, 没有一N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各种方法在特定的场合都有其特殊 作用,均可发挥其独特效果。情境创设的方法必须保持思想的开放性,任何有利 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方法均可用于教学中。【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能更好地利用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思考、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性质与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性质1)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著名教育学家乌辛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对问题情境创设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心设计新鲜、有趣、别致的化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良好生成.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金属钠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做了金属钠与水的化学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创设了如下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金属钠为什么会在烧杯中游动呢?真正能使金属钠游动的“幕后推手”是谁?问题2烧杯中原本无色的水为什么变成了红色呢?难道是金属钠施展了“魔力”.根据实验现象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2)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心理学理论认为,从思考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根据思维轨迹的长短,学生往往需要经历“微解―短解―长解―新解”4个不同级别的答距,难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基于学生的思维特性,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特别注重问题的分层性,“由易至难、由简入繁”的设计富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问题,在层层递进中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良好发展.另外,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也需要有难易的区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化学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化学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别针对着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展开教学.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 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 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增加趣味性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设置或布 置富有趣味的化学小实验。例如,学习“碘”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增设“化学画展”趣味小 实验: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教材上的演示实验2―6“滴水生火” 和补充的“吹气生火”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趣生疑,由疑引思,自然而然地过渡到 Na。02化学性质的教学上。在此种情境下引入新课,必然收到较好的效果。2、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日常概念是指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概 念。其定义不一定准确,也称“前科学概念”。学习者学习是为了掌握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 而且形成科学概念是掌握科学规律的基础。但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原有的那些错误的日常概念 或观念,对学生止确的理解科学规律往往有着严重的干扰作用,因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科 学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习科学规律就是用反映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概 念转换学习者头脑中的日常概念。比如人们经常以为“食盐加碘”加的是碘单质;金属上涂 的“银粉”是银等等,这些都是会对学习者学习正确信息产生影响的错误的日常概念。但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错误的日常概念或观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心理 上的矛盾与冲突,促进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3、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尤其是化学,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自然科学。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会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明白 了生活中的诸多“为什么”,增强了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学习原电池之后,根据生活中的金属腐蚀与防护向学生提出问题组: 以下物品采用哪种方法防锈? 海边码头上的钢轨、铁的徽章、放电熨斗的支架、钢刀片、铁制水闸、游乐场 秋千的钢架。 假如你是桥梁建筑师,你将如何考虑桥梁的防锈问题?除了防锈之外,还应该考虑什么?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多角度综合的去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 校园内的金属腐蚀现状?如何加以保护? 分析:该案例是贴近生活的比较具体的案例,它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设计了开放性 的探究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问题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 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 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初步的尝试,还有 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运用多媒体表现概念的本质

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多媒体集图片、图像、文字、音频与视频于一体,与以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具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尤其是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中更能显示出巨大的教学优势。概念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为学生形象直观而动态地展现与概念相关的各种表象,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深奥为浅显的特点。这样的概念教学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使学生对概念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可以从多媒体所呈现的大量形象事物中获取感性认识,经由思考与思维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概念的本质认识。

如基因,这个概念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深刻理解基因这一概念,才能更好地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而这个概念相对抽象,采用单一的语言描述与阅读教材,初中生不易理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综合分析与动态模拟功能来向学生形象动态地演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将动画视频来表现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水果等的产生过程。这样的设计环节将原本抽象、深奥、微观的基因概念与形象可感的事物、具体可视的画面结合起来,学生更能从中获取大量形象可感的直观信息,从而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透过事物表象达到对基因这一概念的本质理解。

二、在实验操作中学习理解概念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生物世界的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实验对于概念的教学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实验,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讲实验、画实验的教学法,要积极开展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概念。

1.重视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象明显直观的特点,可以辅助文字来进行表述,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脱离演示实验的概念教学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进行概念教学,可以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将过程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加强学生探究实验。初中生有着很强的操作能力,这为进行学生实验提供了条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探究性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现行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与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展开自主探究。

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做“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非常高,积极制定各种实验方案来探索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学生积极地收集各类种子,不断地进行实验,细心地进行观察与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出来了。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大量实验、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水份、温度、空气等。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学习更富有趣味性,符合初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真实地再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更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以说,学生探究性实验集趣味性与有效性于一体,学生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三、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概念

生物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生物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而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资源。生物概念是抽象的,是通过众多的表象抽象概括得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来搭建起通往概念的桥梁,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丰富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与生物概念建立直接联系,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表象来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将教学与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抽象的概念与现实生活间找准最佳切入点,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现象、生活事物来导入概念的学习,由浅入深,由一般到规律性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生物学习特点,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形成概念,同时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树立好好学习生物、为生活服务的学习观。实践证明,将生活与概念教学结合起来,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更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更能激起学习的激情,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优化概念教法;学法指导;激发兴趣

所谓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应该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更应该让学生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 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热爱这门学科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是一学就懂。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从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最能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凡是课本上规定的实验,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并且尽可能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我们在做演示实验时,尽可能让学生配合,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物理的学习中来。

(二)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教师应积极引导并教会学生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把一些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和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规律解释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了解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感到很有趣味。

二、利用认知心理,优化概念教法

概念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石。正确地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概念教学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根据现代的认知理论把概念教学分成三个步骤。

(一)首先让学生领会概念

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激活学生认知中的原有知识,同化新概念,并选择信息的呈现方式,促进选择性知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方法有:用实验的方法描述概念的特征,刺激学生的知觉选择;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寻找概念理解的捷径。如物体的惯性,通过人乘车时车子忽然启动、紧急刹车、转弯时的感受来说明“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含义,使惯性的理解更为确切。

(二)其次让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概念

巩固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和强化训练来实现,而是通过概念的变式,重组学生认知结构;比较概念的异同,促进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组建概念的网络,促进新旧概念的综合是对概念的加深理解和提高。如电势能的概念教学,首先激活电荷、电场、电场线等概念同时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作为先行者,比较电场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特点,得出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等。因此在知识网络中激活任意一个网点都能做到相关的联想,将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三)熟练应用概念解题是概念学习的高级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物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编制针对性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概念应用的灵活程度,看其能否熟练地将实际问题概化为物理模型,并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应用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在同步卫星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在海南岛正上方拍摄的中国南海“中美撞机事件”的一幅卫星照片——“美机停在陵水机场”。分析说明是极地卫星还是同步卫星拍摄的照片,从而使学生对同步卫星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方法教育

方法和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法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思想一样,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

有些知识和方法的关系比较紧密,甚至知识本身就是方法。我们要抓住这些知识点进行方法教育。例如,高中物理涉及到质点、单摆、弹簧振子、点电荷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理想化模型方法,使他们不但知道研究对象理想化的前提条件,而且知道如何把研究对象理想化,甚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知道如何找出理想化的模型的缺陷,如何修正。图象方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在经典物 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利用图象不仅可以使物理规律看起来一目了然,而且用图象处理有些问题很形象直观。高中物理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就是在学生没有学过微积分的情况下用图象分析得出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教育,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些文章。方法的掌握在于训练,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上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必定会有益于学生对方法的学习。例如:新编高中物理试验教材“磁场”一章中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节可以这样按排教学:首先利用实验给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知识独立思考为什么会有上述结论产生。

(三)适时地进行方法小结

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教学问题

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时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所有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因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根据小学阶段学生思维逻辑发展特点及心理发展基础,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高年级逻辑思维尚处于由具体直观向抽象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应该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把握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认识到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情境下,小学阶段概念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头疼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把握,新手教师更是如此。一方面,害怕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会有意识地避开概念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能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难以将概念教学以正确方式实施,造成教学效果整体下降。笔者要指出的是,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对新鲜事物保持新鲜感,难以对概念这些具有枯燥无味性质的知识学习提起兴趣,就算学生不排斥,终究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性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在概念教学问题上多花一些精力,用心思考这方面教学内容,就能容易地让学生接受这方面知识学习,并将它运用到下一过程学习中。此外,对于那些不能很好地把握概念教学又能意识到概念教学重要性的教师,应该多从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从其他教师或者自身教学实践中分析总结,这都是可取的途径。总之,只要教师能认识到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能用心思考这一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概念教学问题还是不难实施,也不会影响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的教学。

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概念学习阴影

小学阶段学生很容易对新奇事物表现出强烈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了解未知事物的愿望是其他年龄阶段学习者无法与之比较的,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性质,解决数学问题就像侦探破案的过程,学生享受这一学习过程,因此,一开始总能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学习者尚处于薄弱兴趣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者这一发展特点,以此促进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者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应试教育观的影响似乎难以在一定时间内消除,对当前教育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应试教育观下的概念教学只会生硬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降低是可想而知的事情。因此,教师进行概念教学之前,应该先消除学生心理上对概念的恐惧感,以更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形式展开概念教学。

三、注重概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有趣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经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工具和网络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然而,在实际数学课堂上,教师总是以枯燥无味、单一的形式进行概念教学,或多或少地让学习者兴趣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是教师很容易找到原因的问题,因为对于年龄较大学习者来说都是如此,更何况对于缺乏一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小学生来说。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形式多样性、有趣性,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新奇特点展开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融入动画等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元素,让学生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不断向前迈进的趋势,与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师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发生很大转变。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当前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在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中的概念教学是大多数教师头疼的问题,不知道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既害怕“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创新意识,又害怕基础概念教学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学生知识结构产生一定缺陷,不利于数学知识整体性形成。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熟悉学科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多积累教学经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点特征选取适当教学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邵光华、章建跃.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07).

[2]胡福海.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6).

[3]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3).